黄铜矿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合集下载

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矿的区别

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矿的区别

黄铁矿黄铁矿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因其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化学成分FeS2,硬度6-6.5,比重4.9-5.2晶系:属等轴晶系产地:西班牙里奥廷托、捷克、斯洛伐克和美国;中国著名产地有广东英德和云浮、安徽马鞍山、甘肃白银厂等。

黄铁矿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

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

立方体晶面上有与晶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

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结核状。

浅黄(铜黄)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参差状断口,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为褐铁矿。

黄铁矿是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物矿物,在各类岩石中都可出现。

黄铁矿是提取硫和制造硫酸的主要原料。

黄铜矿黄铜矿是提炼铜的主要矿物之一,是仅次于黄铁矿的最常见的硫化物之一,也是最常见的铜矿物。

化学成分是CuFeS2,晶系四方晶系硬度3~4,比重4.1~4.3黄铜矿单个晶体很少见,集合体常为不规则的粒状或致密块状。

黄铜色,表面常有斑驳的蓝、紫、褐色的锖色膜,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

断口参差状或贝壳状,无解理,摩氏。

黄铜矿易被误认为黄铁矿和自然金,但以其更黄的颜色和较低的硬度与黄铁矿相区别,以其绿黑色的条痕、性脆及溶于硝酸与自然金相区别。

在地表风化作用下,黄铜矿常变为绿色的孔雀石和蓝色的蓝铜矿。

世界著名产地是西班牙的里奥廷托、德国的曼斯菲尔德、瑞典的法赫伦、美国的亚利桑那和田纳西州、智利的丘基卡马塔等。

中国的黄铜矿分布较广,著名产地有甘肃白银厂、山西中条山、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和西藏高原等。

毒砂-晶体呈柱状,集合体成粒状或致密块状。

锡白色,金属光泽,莫氏硬度5.5~6,比重6.2。

敲击时发出蒜臭味。

黄铁矿-具有金黄或浅黄铜色,密度4.9―5.2。

在白瓷板上划出的条痕是绿黑色的。

黄铜矿-其致密块体有时与黄铁矿相似,但其颜色较黄铁矿深,且硬度较黄铁矿低。

黄铜矿、黄铁矿和自然金矿石的区别黄铜矿、黄铁矿和自然金矿石非常容易误认,尤其是黄铁矿又被称为“愚人金”。

化学 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化学 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黄 铜
Cu-Zn
天 然 铜
孔雀石
Cu2 (OH)2 CO3
黄铜矿 CuFeS2
铜的存在—主要是化合态 —也有少量游离态
黄铜矿(CuFeS2)
孔雀石(Cu2(OH)2CO3 )
常见的铜矿石 毛赤铜矿(Cu2O )
蓝铜矿(Cu3(CO3)2(OH)

铜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IB族,其电子排布式为
D
A.5:4
B.4:5
C.3:5
D.5:6
C(Fe3+)=2/3mol
2Fe3++Fe=3Fe2
+
∴ 参与反应的C(Fe3+)=4-2/3=10/3mol
10/32mol 10/16mol 3
10/6mol:2mol=5:6
【例3】 如图,盛有足量水的水槽里(放两个烧杯,小烧杯里放有少 量铜片和过量浓硝酸,小烧杯外面倒扣一个大烧杯,请回答: (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_u_+__4_H_N_O__3_=__C_u_(N__O_3__)2____;
3. 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 酸、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简述如何用简便的实验 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 碱性氧化物Cu2O。
Cu2O+2H+═2Cu++H2O 2Cu+= Cu+Cu2+
取少量待检样品放入稀硫酸,振荡,若溶液变 为蓝色,说明样品中有Cu2O ,若溶液不变色, 说明产物中无Cu2O。
铜矿 酸
铜盐溶液 铁 铜
3.生物炼铜:
铜易与许多元素组成合金,如青铜(铜锡合金)、 黄铜(铜锌合金)、白铜(铜镍合金)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NH 3两个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 3易溶于水B .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 3易挥发C .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 3是碱性气体D .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 3是还原性气体2.可用于检验SO 24-的试剂是 A .稀硝酸 B .NaOHC .BaCl 2D .KNO 33.氮的固定是指 A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氨肥B .大豆的根瘤菌将含氮的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C .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D .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氨肥4.下列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1.0 mol·L -1的KNO 3溶液:H +、Fe 2+、Cl -、SO 24-B .1.0 mol·L -1的FeCl 2溶液:NO 3-、Na +、K +、ClO - C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 +、Cl -、SO 24-、Fe 3+ D .酸性溶液中:NO 3-、SO 24-、Fe 3+、Mg 2+5.将2 g 由Mg 、Cu 组成的混合物投入到一定量的稀HNO 3溶液中,当混合物完全溶解时收集到的0.448 L(标准状况)NO 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 mol/L NaOH 溶液60 mL 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的质量为 A .4.28gB .4.04 gC .3.02 gD .5.34 g6.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 +、Al 3+、Mg 2+、NH 4+、Cl -、SO 24-、HCO 3-、MnO 4-中的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 2O 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 3酸化的Ba(NO 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肯定有Al 3+、Mg 2+、NH 4+、Cl - B .可能有K +、Cl -、MnO 4-C .肯定有Al 3+、Mg 2+、SO 24-D .肯定有K +、HCO 3-、MnO 4-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佛山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知识点(培优练)(1)

佛山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知识点(培优练)(1)

一、选择题1.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L 的SO 3的分子数目为N AB .标准状况下,11.2LNO 和11.2LO 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N AC .足量的Cu 与2mol 浓硫酸H 2SO 4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SO 2分子数目为2N AD .1molCu 与足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得到NO 气体分子数目为23N A 2.无色的混合气体甲。

可能含有NO 、CO 2、 NO 2、NH 3、N 2中的某几种。

将100mL 气体经过如下图的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

则甲气体的组成为A .NH 3、NO 2、N 2B .NH 3、NO 2、CO 2C .NH 3、NO 、CO 2D .NO 、CO 2、N 23.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甲 乙 丙 丁 A .上下移动装置甲中的铜丝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B .装置乙可用于收集SO 2气体C .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入装置丙中稀释,观察颜色可确定CuSO 4的生成D .利用装置丁将硫酸铜溶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可析出42CuSO 5H O4.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现象 解释或结论 A向饱和Na 2CO 3中通入足量CO 2,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NaHCO 3 B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物质且能溶于浓硝酸C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 2表现漂白性D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A.A B.B C.C D.D5.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 D验证浓H2SO4的脱水性、强氧化性制备少量O2,其优点是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证明非金属性强弱:N>C>Si配制1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A.A B.B C.C D.D6.以下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生成的有①Fe3O4;②Fe(OH)3;③HNO3;④NH4NO3;⑤NaAl(OH)4;⑥Na2CO3;⑦NaHCO3;⑧Na2O2。

常见含铜矿物

常见含铜矿物

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硬度2。

5~3,比重8。

5~9,延性和导热性强,导电性高。

由于这些性质以及能与锌、铅、镍、铝和钛组合成合金的性能,铜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器、机械、车辆、船舶工业和民用器具等方面。

在自然界中出现的含铜矿物约有280多种,其中16种具有工业意义。

第一大类——自然铜1、自然铜——化学式Cu,理论含铜量100%,但常含银和金等。

等轴晶系;晶体呈立方体,但少见;一般呈树枝状、片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铜红色,表面易氧化成褐黑色;条痕呈光亮的铜红色;金属光泽;硬度2。

5~3;具强延展性;断口呈锯齿状;为电和热的良导体;密度8.5~8。

9g/cm3(如图片1)。

自然铜常见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内,一般是铜的硫化物转变为氧化物时的中间产物;热液成因的原生自然铜常呈浸染状见于一些热液矿床中;含铜砂岩中亦常有自然铜产出,大量积聚时可作铜矿石利用。

第二大类——铜的硫化物1.黄铜矿--化学式CuFeS2,理论含铜34。

56%。

四方晶系;晶体呈四方双锥或四方四面体,但很少见;经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黄铜色,表面常因氧化而呈暗黄或斑状锖色,条痕绿黑色;硬度3~4;密度4.1~4。

3g/cm3.主要产于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铜矿、矽卡岩铜矿以及某些沉积成因(包括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铜矿中.在风化作用下,黄铜矿转变为易溶于水的硫酸铜,后者当与含碳酸根的溶液作用时便形成孔雀石、蓝铜矿。

它是炼铜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

2、斑铜矿-—化学式Cu5FeS4,理论含铜63。

33%.等轴晶系;通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新鲜断口呈铜红色,表面因氧化而呈蓝紫斑状的锖色,因而得名,条痕灰黑色;硬度3;密度4.9~5。

0g/cm3。

斑铜矿在许多铜矿床广泛分布。

内生成因的斑铜矿常含有显微片状黄铜矿的包裹体,为固溶体离溶的产物;次生斑铜矿形成于铜矿床的次生富集带。

是炼铜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

3.辉铜矿——化学式Cu2S,理论含铜79.86%。

黄铜矿

黄铜矿

黄铜矿少被单独利用,偶而用作黄铁矿的代用品。

另它常参与一些彩石、砚石和玉石的组成。

目录展开结构与形态:四方晶系,a0=0.524nm,c0=1.032nm;Z=4。

晶体黄铁矿、磁黄铁矿等共走廊以及西藏高原等。

其中以江西德兴、在温度为25℃及pH=2的条件下,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I—t曲线研究了黄铜矿特殊的电化学分解行为。

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发现:电位在400~800mV(vs SHE)范围内,黄铜矿电极表面的阳极氧化反应电流很小;主要是由于生成的中间产物很难被进一步氧化分解,从而产生了钝化;当电位小于-400mV(vs SHE)时,黄铜矿阴极还原反应电流较大,晶格中的Fe3 能较快地溶解出来,产生的中间产物(铜的硫化物)在黄铜矿氧化电位下发生较强的阳极氧化分解反应,但是随后反应进一步被钝化。

黄铜矿的阴极还原反应较强烈,且对黄铜矿氧化浸出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还有中国金川白家咀子的特大型。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中国最早用黄铜铸钱开始于明嘉靖年间。

“黄铜”一词最早见于西汉东方朔所撰的《申异经·中荒经》:“西北有宫,黄铜为墙,题日地皇之宫。

”这种“黄铜”指的是何种铜合金,待考。

《新唐书·食货志》又有‘青铜”、“黄铜”的称谓,分别指矿石颜色和冶炼产品,并非现在的铜锡合金与铜锌合金。

宋人洪咨夔撰《大冶赋》中又有“其为黄铜也,坑有殊名,山多众朴”,指的是火法炼制的纯铜。

黄铜一词专指铜锌合金,则始于明代,其记载见于《明会典》:“嘉靖中则例,通宝钱六百万文,合用二火黄铜四万七千二百七十二斤……。

”通过对明代铜钱成分的分析,发现《明会典》中所说的铸钱种真正意义上的黄铜的出现较其它几种铜合金晚很多,这是因为黄铜中金属锌的获得比较困难。

氧化锌在950℃一1000℃的高温下才能较快地被还原成金属锌,而液态锌在906℃时已经沸腾,所以还原得到的金属锌以蒸气状存在。

在冷却时反应逆转,蒸气锌为炉中的二氧化碳再氧化成氧化锌,因此要得到金属锌必须有特殊的冷凝装置。

黄铜矿

黄铜矿

黄铜矿少被单独利用,偶而用作黄铁矿的代用品。

另它常参与一些彩石、砚石和玉石的组成。

目录展开结构与形态:四方晶系,a0=0.524nm,c0=1.032nm;Z=4。

晶体黄铁矿、磁黄铁矿等共走廊以及西藏高原等。

其中以江西德兴、在温度为25℃及pH=2的条件下,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I—t曲线研究了黄铜矿特殊的电化学分解行为。

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发现:电位在400~800mV(vs SHE)范围内,黄铜矿电极表面的阳极氧化反应电流很小;主要是由于生成的中间产物很难被进一步氧化分解,从而产生了钝化;当电位小于-400mV(vs SHE)时,黄铜矿阴极还原反应电流较大,晶格中的Fe3 能较快地溶解出来,产生的中间产物(铜的硫化物)在黄铜矿氧化电位下发生较强的阳极氧化分解反应,但是随后反应进一步被钝化。

黄铜矿的阴极还原反应较强烈,且对黄铜矿氧化浸出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还有中国金川白家咀子的特大型。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中国最早用黄铜铸钱开始于明嘉靖年间。

“黄铜”一词最早见于西汉东方朔所撰的《申异经·中荒经》:“西北有宫,黄铜为墙,题日地皇之宫。

”这种“黄铜”指的是何种铜合金,待考。

《新唐书·食货志》又有‘青铜”、“黄铜”的称谓,分别指矿石颜色和冶炼产品,并非现在的铜锡合金与铜锌合金。

宋人洪咨夔撰《大冶赋》中又有“其为黄铜也,坑有殊名,山多众朴”,指的是火法炼制的纯铜。

黄铜一词专指铜锌合金,则始于明代,其记载见于《明会典》:“嘉靖中则例,通宝钱六百万文,合用二火黄铜四万七千二百七十二斤……。

”通过对明代铜钱成分的分析,发现《明会典》中所说的铸钱种真正意义上的黄铜的出现较其它几种铜合金晚很多,这是因为黄铜中金属锌的获得比较困难。

氧化锌在950℃一1000℃的高温下才能较快地被还原成金属锌,而液态锌在906℃时已经沸腾,所以还原得到的金属锌以蒸气状存在。

在冷却时反应逆转,蒸气锌为炉中的二氧化碳再氧化成氧化锌,因此要得到金属锌必须有特殊的冷凝装置。

黄铜矿与黄铁矿区别

黄铜矿与黄铁矿区别

黄铜矿(Chalcopyrite)CuFeS2化学组成:Cu 34.56%,S34.92%。

当形成温度高于200℃时,其成分与理想化学式比较,S 不足,即(Cu+Fe):S>1。

形成温度越高,缺S便越多。

形成温度低于200℃时,其成分与理想化学式一致,即(Cu+Fe):S=1。

混入物有Mn、Sb、Ag、Zn、In、Bi等。

成因产状: 黄铜矿可形成于多种地质条件下。

它出现于与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岩浆矿床中。

它是斑岩铜矿中的主要矿物成分之一。

接触交代矿床中的黄铜矿系后期热液作用的产物。

在某些沉积成因(包括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铜矿中。

主要产地: 犹它州宾安、蒙大那州孤山、宾夕法尼亚州切斯特区、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安大略省、魁北克省;英格兰;瑞典;西班牙;墨西哥名称来源:黄色,含铜的矿物。

英文名chalcopyrite来自希腊语,chalkos指铜,pyrife指火一般的。

也称铜质黄铁矿图1.黄铜矿图2.黄铜矿图3.黄铜矿晶体结构对称特点: 四方晶系;点群42m。

空间群I42d晶胞参数:a o=5.24Å;c o=10.32Å;Z=4。

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类似闪锌矿,即其单位晶脆好似由两个闪锌矿昌脆叠加而成。

黄铜矿常呈四方四面体晶形。

常见者为致密块状或粒状晶体形态单晶体不常见,晶形呈四方四面体、四方偏三角面体、四方双锥。

块大或紧凑;有时生有双晶物理性质硬度:3-4比重: 4.1-4.3解理:不良断口:贝壳状至不整齐颜色:黄铜色,但往往带有暗黄或斑状锖色条痕:绿黑色透明度:不透明光泽:金属光泽发光性: ----折射率: ----其他性脆。

能导电。

溶于硝酸。

[鉴定特征] 黄铜矿与黄铁矿相似,但可以其更黄的颜色和较低的硬度加以区别。

在特定条件下,它转化成辉铜矿,靛铜矿,硅孔雀石和孔雀石。

黄铜矿矿物名称:黄铜矿(含砷铂矿) Chalcopyrite(Sperrylite bearing)::矿物概述化学组成:CuFeS2,Cu铜34.56%,Fe30.52%,S34.9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