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葡萄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 副本
糖化血红蛋白(HbA1)的测定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的测定及意义正常人有三种血红蛋白:HbA、HbF、HbA2,而成人红细胞中主要含有HbA。
在用层析法分离血红蛋白时,可洗脱出3种含糖成分即:HbA1a、HbA1b、HbA1c,合称为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是葡萄糖化血红蛋白,另两种是其他糖形成的糖化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由HbA在代谢过程中与葡萄糖结合形成,因而它可准确地反映血中葡萄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压液相法、比色法、层析法、电泳法及免疫法等。
正常参考值:健康成人HbA1平均为6.5%,范围5.0%~8.0%。
临床意义:1.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用于评定糖尿病的控制程度。
当糖尿病控制不佳时,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高至正常2倍以上。
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生成后成糖类经非酶促结合而成。
它的合成过程是缓慢且相对不可逆的,持续存在于红细胞120天生命期中,其合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所占比率能反映测定前1-2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
本项目的测定已成为糖尿病较长时间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
如果HbA1的浓度高于10%,胰岛素的剂量就需要调整。
在监护中的糖尿病患者,其HbA1的浓度改变2%,就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2.该项目的测定不能用于诊断糖尿病或判断天-天间的葡萄糖控制,亦不能用于取代每天家庭检查尿或血液葡萄糖。
3.HbA1c水平低于确定的参考范围,可能表明最近有低血糖发作、Hb变异体存在或红细胞寿命短。
4.任何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期缩短,将减少红细胞暴露到葡萄糖中的期间,随之HbA1c%就会下降,即使这一时间平均血液葡萄糖水平可能是升高的。
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可能是溶血性贫血或其他溶血性疾病、镰状细胞特征、妊娠、最近显著的血液丧失或慢性血液丧失等。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种可以反映血糖平均水平的指标,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了解体内血糖控制的情况,并评估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于疑似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也有一定的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通常通过血液检测进行,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而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的时间通常为3个月,因为血红蛋白的寿命为120天左右,而血糖的变化会影响其糖化水平,因此可以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了解患者近3个月内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通常为4%~6%,其中4%对应着正常人群的平均血糖水平,而6%以上则表示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差。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与发生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的风险程度有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也越高。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低,患者的血糖控制越好,治疗效果也越好。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还可以用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说明患者体内长期存在高血糖的情况,因此可以提醒医生进一步进行糖尿病的确诊。
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的重要性与血糖控制目标

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的重要性与血糖控制目标吴兴田胡秋霞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医院 710100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血糖监测项目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已将其作为一项评价糖尿病病情长期控制好坏的金指标,用于指导糖尿病患者和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最终达到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危险的目的。
但是在我国,目前仅有1/4的医生认识到HbA1c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因此,了解HbA1c的定义和临床意义,对于指导糖尿病的治疗十分必要。
1 糖化血红蛋白的定义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成熟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上的游离氨基酸发生非酶促反应形成的一种物质,这种结合物形成过程缓慢,大约在2周后成为不可逆的结合物,与血糖相比其稳定性更好。
也就是说,短时间的血糖升高,而HbA1c水平不升高,短时间的血糖降低,也不能使HbA1c降低。
由于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故HbA1c的结果能够反映120天的血糖情况。
一般来说,血糖仅代表抽血时瞬间的血糖变化,HbA1c则代表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因此,HbA1c监测是国内外公认的评价糖尿病病情控制好坏的重要指标。
其含量受血糖浓度的影响,血糖浓度越高,血中的HbA1c含量就越多,正常人糖化血红蛋白为4%-6%,而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病人HbA1c升高。
2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UKPDS研究结果提示,HbA1c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终点事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的关系,HbA1c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降低21%;中风发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白内障摘除率下降19%;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16%。
HbA1c是由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共同决定的。
Monnier等近来关于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者空腹和餐后血糖对HbA1c的影响研究提示,当HbA1c﹤7.3%时,餐后血糖对HbA1c的影响比较大(餐后血糖的影响占70%);当HbA1c在7.3-8.4%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HbA1c 的影响差不多;当HbA1c﹥8.5%时,空腹血糖对HbA1c的影响更重要;当糖HbA1c﹥10.2%时,空腹血糖是其主要贡献者。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值和临床意义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值和临床意义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GSP)是指血浆或血清中经糖基化反应后形成的蛋白质。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值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周内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与预测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发生与发展的预后评估。
下面将从糖化血清蛋白测定方法、临床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糖化血清蛋白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凝集试验、电泳法、免疫测定法等,其中免疫测定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糖化血清蛋白主要是通过与巯基化底物反应产生S-基地,再与黄酮染料结合形成可检测的复合物来测定的。
目前,常见的免疫测定方法有离子交换色谱法、血红蛋白亲和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批量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为准确测定糖化血清蛋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1.糖尿病的诊断和分类: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值常被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分类。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值能够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周内血糖控制情况,与已知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值(HbA1c)相比,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值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更为敏感。
同时,根据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值的水平,可以将糖尿病患者进一步分为严重程度不同的不同亚型,有助于指导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
2.糖尿病并发症的评估: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值是评估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值通常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况以及心血管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临床研究表明,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值与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宏观血管并发症(如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
因此,监测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值对于评估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风险以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3.糖尿病治疗的指导: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值在糖尿病治疗中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通过监测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值的变化,可以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种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后形成的化合物,其浓度可以反映血糖平均水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1. 血清法检测血清法是一种最常用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
它通过收集患者的静脉全血样本,离心分离,提取血清,然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等技术来测定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
离心法是一种直接测定全血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
它不需要提取血清,因此操作简便,且结果稳定可靠。
通过离心测定仪器和相关试剂,可以直接将全血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检测。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高度精准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测定不同类型的糖化血红蛋白,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成分。
HPLC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1. 诊断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大于6.5%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其优点在于不受饮食和运动等因素影响,可以反映患者血糖稳定水平。
2. 稳定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患者的饮食和运动,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预测并发症风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和神经受损,加速衰老。
通过定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帮助医生预测并发症的风险,并进行定期随访和治疗。
4. 监测治疗效果5. 指导个性化治疗不同人群对糖尿病的治疗反应不同,因此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与葡萄糖发生糖化反应的特点。
在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经过120天的寿命后会被破坏并代谢掉,而在糖化的情况下,血糖会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HbA1c。
由于红细胞寿命相对固定,因此HbA1c的浓度可以反映出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主要有离子交换色谱法和免疫测定法两种方法。
其中离子交换色谱法是目前主要的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HbA1c与非糖化血红蛋白(HbA0)之间的电荷差异,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离子交换柱分离并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供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相关的重要信息。
由于血糖波动性较大,仅仅通过随机血糖或餐后血糖无法全面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而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平均血糖的指标,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情况。
临床上一般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正常(<5.7%)、前期糖尿病(5.7%-6.4%)和糖尿病(≥6.5%),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糖尿病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另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也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定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者治疗策略,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测也具有重要价值。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糖化血红蛋白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约14%。
因此,通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对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提醒患者加强血糖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作为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为了准确诊断、及时干预和有效管理糖尿病患者,常规的糖尿病检测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1. 空腹血糖(FPG)检测:患者于前一晚饭后8-10小时后空腹抽血,用于诊断糖尿病和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FPG值大于7.0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4.4-6.1 mmol/L为正常范围。
2. 餐后血糖(OGTT)检测:患者在空腹状态下饮用75g葡萄糖溶液后经过2小时抽血,用于评估胰岛功能和诊断糖尿病。
OGTT 2小时血糖值超过11.1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 随机血糖检测:随机抽血检测,无需空腹,用于急诊情况下的糖尿病筛查。
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通过血液检测HbA1c水平,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HbA1c水平大于或等于6.5%可诊断为糖尿病。
5. 尿常规检测:用于检测尿中糖分、蛋白质含量等异常,帮助了解糖尿病的肾脏并发症风险。
6. 血脂检测:检测血液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帮助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
7. 肾功能检测: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8. 甲状腺功能检测: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性较高,甲状腺功能检测可帮助发现并及时干预甲状腺相关疾病。
这些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对于合理诊断糖尿病、评估疾病风险以及指导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以便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
联合检测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监测的意义

Contemporary Medicine101联合检测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监测的意义党京丹(解放军第252医院检验科 河北保定 071000)[摘 要]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终生性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
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由于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反映的血糖控制水平不同,再联系3项检测指标的特点,联合检测3项指标对糖尿病的诊断和预防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糖尿病;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The significance of blood sugar 、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joint measurement formonitoring diabetes mellitusDang Jingda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No 252 Hospital of PLA,Baoding 071000,China)[Abstract] Diabetes mellitus is a very common happened endocrine dysbolism disease all of ones life.The purpose of treat this disease is to control the serum glucose in the nomal level.Blood sugar 、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reflect the different part of glucose in blood , the combining test of the three method might be of high valu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is.[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Blood sugar ;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注意事项(HPLC法)。
①层析时环境温度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需要严格控制温度。
②抗凝剂EDTA和氟化物不影响测定结果 ,肝素可使结果偏高。标本置室温超 过24小时可使结果偏高,于4°C冰箱 可稳定5天。
③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寿命短, 可使HbA1c结果减低。
2、参考区间: 成人空腹血清 3.9-6.1mmoL/L
3、临床意义。
血糖升高主要见于:①生理性血糖升高: 饭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情绪激动或 剧烈运动②糖尿病③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 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嗜咯细胞 瘤 、生长激素增多等④胰腺病变、严重的 肝脏病变⑤应激性高血糖:颅脑损伤、心 肌梗死等。⑥药物影响。
2、参考区间: 成人果糖胺:1.65-2.15mmol/L
3、临床意义。
测定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可以反映患 者2-3周前的血糖控制情况,白蛋 白的半衰期为20天左右,不受临时 血糖浓度波动影响,是判断糖尿病 患者在一定时间内血糖控制水平的 一个较好指标。
4、注意事项(果糖胺法)。
当血清白蛋白<30g/L或尿蛋白>1g/L时 ,果糖胺法测定结果会受到影响。血 液中的胆红素、乳糜和低分子物质会 对测定造成干扰,因此不适用于肾病 综合征、肝硬化、异常蛋白血症或急 性时相反应后的患者。
血葡萄糖、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市人民医院 主管检验师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血葡萄糖的检测及意义。 三,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四,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一、概述
糖代谢主要是指葡萄糖在体内 通过发生有氧氧化、无氧酵解 、磷酸戊糖途径等一系列化学 反应进行代谢,为机体生理活 动提供所需的能量何重要物质 。
②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或血清低12%15%
③取血后如全血放置室温,血细胞中的 糖酵解会使葡萄糖浓度降低,因此标 本采集后应尽快分离血清或血浆。氟 化钠-草酸盐抗凝可抑制糖酵解。
三,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1、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血清蛋白的N末端发生 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形成高分子酮胺化合 物,其结构类似果糖胺,称糖化血清蛋白 。 其测定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果糖胺法、酮胺氧化酶 法。其中果糖胺法最为常用。
临床常用的糖代谢检测指标主要 有:葡萄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 试验、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糖化血 红蛋白测定、C肽和胰岛素测定、 ß-羟丁酸测定等。下面主要介绍血 葡萄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 蛋白测定及其意义。
二,血葡萄糖的检测及意义
1、测定血葡萄糖的主要方法是酶学方法 ,主要包括己糖激酶法、葡萄糖氧化 酶法和葡萄糖脱氢酶法。己糖激酶法 是推荐的葡萄糖测定参考方法。
2、参考区间:
成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4.27-6.07%
3、临床意义。
①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 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其与红细胞寿命 和平均血糖水平相关,是评价糖尿病 患者长期血糖控制较理想的指标,可 反映过去两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
②与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关系 密切,其水平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心血管事 件发生风险均相应增加。
血糖降低主要见于:①生理性低血 糖:饥饿及剧烈运动后②胰岛素分 泌过多:如胰岛β细胞增生或肿瘤 、胰岛素瘤③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 不足: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生长激素等。
4、注意事项。
①轻度的溶血、黄疸、脂血症、维生素 C、肝素及EDTA等对此方法干扰较小或 无干扰。但是严重溶血的样本,由于 红细胞中释放出较多的有机磷酸酯和 一些酶,可影响测定反应从而影响测 定结果。
四,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1、目前临床实验室中应用的糖化血红 蛋白检测方法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方 法基于电荷差异, 如离子交换层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电泳 等方法; 另一类方法基于结构差异, 如亲和层析法和免疫法等。其中高效 液相色谱分析(HPLC)是国际临床化 学联合会推荐的参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