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增长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HbA1c可以反应检测前60-90天内血糖平均水平,以了解糖尿病人的血糖情况,但不能反映近期的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用于评价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概念: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中的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 链 N-末端缬氨酸残基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占成人血红蛋白 5%~8%,主要包括 HbA1a,HbA1b,HbA1c,其中 HbA1c 约占糖化血红蛋白的 80% 且浓度相对稳定。

因此,临床上常以HbA1c 代表总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寿命一样,红细胞的寿命约为 120 天,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

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过去60-90天内体内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与患者是否空腹、昼夜节律等因素无关。

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结果以百分数表示,正常值为4%~6%(说明:2023 年美国 ADA 糖尿病诊疗指南提出HbA1c ≥ 5.7% 诊断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前期阶段)。

检测方法: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法、电泳法、亲和层析法、免疫分析法、离子层析法、等电点聚集法、化学发光法等。

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可能因分析手段、样品保存时间和个体差异而不同。

两个平均血糖相同的人,糖化血红蛋白可能会有多至3%的差异。

结果也可能因多种因素而不可靠,如:手术后失血,输血,贫血,高红细胞更新率,慢性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高剂量维生素C摄入,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等等。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1.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

血糖水平过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通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否达标,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指导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制订: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治疗方案的优劣。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医生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饮食控制和运动方案等。

通过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医生可以评估病人的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预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通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提前预测病人的并发症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评估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临床研究发现,经常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病人往往有更好的治疗依从性。

通过定期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医生可以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纪律,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5.指导糖尿病的预防与筛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用于糖尿病的早期预防与筛查。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史阳性、肥胖、高血压等人群,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

总之,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指导治疗方案、预测并发症风险、评估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通过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帮助病人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培训课件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培训课件

糖化血红蛋白特性与临床关系示意图
HbA1a (数量很少,占总血红蛋白的4—6%)
血红蛋白Hb HbA 97% HbA1b 糖 HbA1a 其中HbA1c占80%
化 HbA1b
HbA2 2.5% HbA1c 血 红
HbF 0.5%

白(HbA1c)
合成过程缓慢连续进行、
葡萄糖
直到细胞衰老;合成产
物不可逆,只进不出。
合成速率和总量
与3个月前葡萄糖
浓度成正比
溶血性贫血RBC寿命 RBC
缩短HbA1c
HbA1c值不受当时
血糖浓度的影响
(120×24):1 的关系
控制糖尿病后HbA1c下降速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度要比血糖、尿糖晚3-4周
31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1)
红细胞HbA和葡萄糖的非酶促糖化反应除受
葡萄糖浓度影响外,还受氧张力和红细胞内
2,3-DPG水平影响。此外,氢离子、氯化
物等也可影响红细胞Hb的糖化过程。但在这
些影响HbA1c形成的诸多因素中,血浆葡萄
糖浓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决定HbA1c的形成,
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8
3.操作步骤: 开机→装载试剂→执行定标∕输入校正值→执行
质控→输入样本ID→加载标本→报告。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1
糖化血红蛋白参考值
性能参数: 线性范围:HbAlc的线性范围4%-18%。 参考范围: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其
临床意义 HbAlc的线性范围 4%-6.5%
准确性: 质控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在质控品范围内
注,以下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REPORTING
血液透析患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血液透析是一种肾脏替代疗法, 通过人工肾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 和多余水分排出体外,以维持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分类
根据病情和透析方式的不同,血 液透析患者可分为急性透析和慢 性透析两类。
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病因
慢性肾衰竭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功能逐渐丧失,无法维 持正常的代谢和排泄功能。
急性肾损伤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短时间内功能急剧下降 ,引发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多器官功能衰竭
由于严重疾病或创伤导致多个器官功能受损,其 中肾脏是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
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方式
01
血液透析
通过人工肾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 和多余水分排出体外,以维持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02
03
腹膜透析
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意义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HbA1c的水平可能受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种因素的影响,如贫血、炎症和透析 不充分等。
因此,在血液透析患者中,HbA1c的检测对于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预测糖尿 病并发症风险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HbA1c水平,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02
寻找更准确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目前用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有多 种,但不同方法之间的准确性存在差异。未来可以研发更准确、更可靠的检测 方法,提高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03
探索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指标的关联:除了血糖控制情况外,血清糖化血 红蛋白与其他指标如肾功能、血脂等是否存在关联尚不明确。未来可以通过研 究进一步探索这些关联,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综合管理提供更多依据。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种血红蛋白和葡萄糖发生糖基化反应形成的产物。

它是评估糖尿病控制程度的重要指标,也可以用于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内的人群的糖代谢状态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寿命为约120天,而糖化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的寿命大约为6-8周。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临床上将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与血浆葡萄糖浓度相关,利用其计算平均血糖浓度,可以更好地评估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而不受到短期波动的影响。

其次,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浓度高于或等于6.5%可以作为糖尿病的一个诊断标准。

与血浆葡萄糖浓度相比,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因此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还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旦诊断出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以评估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处于正常范围内,说明治疗效果良好;反之,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偏高,说明糖尿病控制不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还可以帮助判断糖尿病患者的风险及预后。

高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意味着血糖控制不良,长期暴露于高血糖水平会导致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等。

因此,通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及时评估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风险,并为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在糖尿病的临床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用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评估和预后判断。

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

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

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主要是指血液中与葡萄糖结合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

HbA1c的β链N末端缬氨酸氨基与葡萄糖醛基通过非酶促反应连接。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形成的HbA1c的含量也会相对较高。

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平均为120天,在细胞死亡前,血液中HbA1c的含量会保持相对不变。

因此,HbA1c水平反映的是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它避免了每日的血糖值的波动,与病人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

HbA1c的检测是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疗效监测的重要手段。

HbA1c的多少与血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成正比关系,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变的改变,同时也反映了机体糖代谢的状态。

HbA1c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长期以来,评价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的控制水平是一个难题。

一次血糖测定,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并且随进食和糖代谢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不能说明前一段较长时间病情的全貌。

HbA1c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它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

一般认为,HbA1c小于7%时,血糖控制较好,如果HbA1c 大于8%时,则需要加强血糖控制。

2、指导治疗方案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HbA1c的含量,并且按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控制好血糖。

临床常以HbA1c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糖尿病患者近期的血糖情况,以及估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3、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HbA1c的高低可影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定期监测HbA1c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96年日本将HbA1c纳入老年人保健法中糖尿病筛选的检查项目。

200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它作为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明文规定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常规检测HbA1c。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

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

因此糖化因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

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

非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为4-6%;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查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待续性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2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资料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患者,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制定糖尿病例患者的诊疗方案。

如果某位患者每天仅在早餐前测定空腹血糖,发现这个值为130mg/ml,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却发现为11%,这意味着该患者在过去的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已接近270mg/ml,暗示其将来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非常高,。

尽管早餐前血糖结果尚满意,但是一天其它时间的血糖水平却严重超标,需要对患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作出重新评估,并作出相应调整,此外患者还需较现在更为频繁地测定血糖。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程度一项良好的指标,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据此制定,修正相关治疗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 因此,普及糖尿病知识,更新治疗理念,监测并保持糖化 血红蛋白达标,更早、更合理地使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 对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目前临床提 倡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法:尽早药物治疗、 尽早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 案调整后,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 达到目标后也应每年至少检查2次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2014.1.6 刘萌萌
最新资讯
• 2000年时预计2025年糖尿病患者达3亿,可在2008年时全 球糖尿病患者已达2.45亿 •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中国DM发病率为9.7%, 几乎十个人中有一个人是糖尿病患者(2010年) • 美国于2009年6月开始,已将A1c作为DM诊断标准。 • ……
A1c的局限性
• A1c也不是万能的,如下情况需用替代方法:
– – – – – 任何溶血性疾病 一些血红蛋白变异性疾病 Hb可能被修饰的疾病(如尿毒症) 特殊人群:老年人(比年轻人高)或孕妇 不同种群人类(黑人A1c比白人高)
• 这也需要在临床上广泛推广A1c需要更充分的临床数 据,且要求不宜用A1c诊断DM的患者改用传统的诊断 方法。
HbA1c的形成过程
A1c的命名由来
HbA1c概念
HbA( α 2 β 2)
HbA0 HbA1a、b HbA1 HbA1c
(4.5%~6.5%)
Α、ξ(16) + ε、β、γ、δ (11)
Hb
HbF ( α 2 γ 2)
HbA2( α 2 δ 2 )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有何差别?
•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 萄糖。 • 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 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治疗监测的“金标准”。 • 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 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糖化血红蛋 白仪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 • 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 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 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摘要: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用于糖尿病评价治疗方案有效性的金标准。

并因hba1c还是反应长期血糖变化的稳定指标而成为目前诊断糖尿病研究的热点。

这个反映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和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在临床上更好地应用指导糖尿病的治疗。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检测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34-0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考核的有效检测指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理由有二个:目前hplc法测定hba1c使其准确性和重复性得到很大的提目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考核的有效检测指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1hba1c概述
在hba1c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中,rahbar在1968~1969年的研究中发现快速泳动的hb实际上与hba1c的结构相同,在糖尿病患者中其浓度增加2~3倍。

从而确定了hba1c与糖尿病之间的初步关系并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证实了hba1c可作为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指标,这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hba1c与空腹血糖、过去数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等有关。

正常人维持一定的血糖水平,就会形成正常范围内的hba1c,当血糖浓度增加
时,其β链上的糖基化位点数目也增加,据此hba1c是判断血糖控制程度的很好的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持续且不可逆地进
行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反应的产物。

其寿命与红细胞一致。

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红细胞死亡前,血中hba1c含量也会保持相对恒定。

因此,hba1c水平反映的是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与采血时间、是否空腹及使用胰岛素等无关,是判断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指标。

2诊断糖尿病检测指标的比较
2.1血糖有波动性、瞬间性特点,反映的是某一点(测定当时)的血糖水平,变异率高、重现性差,不能反映患者全天血糖变化情况,是糖尿病微观控制的指标。

2.2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白蛋白(gsa)半衰期较短(1~3周),只能评价近期血糖控制水平,且血液蛋白质浓度发生变化时其测定结果受影响。

2.3hba1c检测便捷、标本采集方便,不需空腹,可在任意时间采集并保持相对稳定,变异率低,个体内日间差<2%。

测定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是糖尿病控制的宏观指标。

2.4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如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死亡)有关,而hba1c降低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因此,hba1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3糖尿病的临床检测方法
由于hba1c在检测前不稳定性很小,生物变异率低,是一项更稳定的生物学指标,临床广泛采用诊断糖尿病。

测定ghb主要是利用ghb和hb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而进行的,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有5种:
3.1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基于hbb链n末端缬氨酸糖化后所带电荷不同而建立。

在中性ph条件下,hba1c携带的正电荷相对较少,因此可通过hplc法将其与其它组分区分开,得到分离。

此方法曾应用于美国dcct的研究,是目前检测hba1c的金标准。

3.2微柱法。

微柱内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如biorex 70)在ph近7时解离后带阴电荷,而hb解离后带阳电荷,二者可形成离子键。

由于ghb的阳电荷比hba少,与树脂的结合力相对低,容易被洗脱。

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洗脱液中ghb和溶血物中总hb的吸光率(a),可计算出ghb占总hb的百分比(%)。

但此方法的影响影响因素比较多:
(1)洗脱温度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2)抗凝剂肝素能使测定结果增高。

(3)某些血红蛋白如hbf异常增加时,也会与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洗脱,从而使结果产生偏差。

3.3电泳法。

胶体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带有电荷,带有电荷的胶体颗粒可以借静电吸引力在电场中泳行,带正电荷者泳向负极,带负电荷者泳向正极,此种现象称为电泳。

血清中各种蛋白质都有它特有的等电点,各种蛋白质在各自的等电点时呈中性状态,它的
分子所带正电荷与所带负电荷量相等。

但此方法学的弱点是:(1)需成批进行样本分析,速度比较慢,无法进行实时检测。

(2)自动化程度低,急诊插入、自动维护等功能比较欠缺。

3.4亲和层析法。

利用生物高分子能与相应的专一配基分子可逆结合的原理将配基通过共价键牢固地结合于固相载体上制得亲和吸附系统。

带有杂质的高分子分离目的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以某种次级键与已固相化的配基结合,而杂质则不吸附,除去杂质后变换条件,又可以使待分离的高分子物质重新解离,获得纯化。

除葡萄糖外,血液中所有的糖类都可与hb相结合,因此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为糖化血红蛋白总量,而不是hba1c的含量。

3.5免疫法。

使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直接测定血红蛋白β-链上糖基化的n末端的4~8个氨基酸,因此对hba1c上的糖基特异性好。

但是许多同源的糖化血红蛋白变体也有相同的n末端结构,从而会对结果造成干扰。

在定标方面,需与hplc作相关校正。

综合现在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ghb测定方法,因为原理的不同,测定的结果准确度、重复性都有所差异。

相信随着对hba1c实验方法标准化的重视和提高,hba1c项目的检测在临床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4hba1c检测的质量保证
4.1制定标准化计划,参加室间质量评价,使用经过认证的方法(仪器)并进行精密度、准确度及线性范围评价。

4.2检测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任职资格,并经生物安全培训,定期业务学习,所用仪器、试剂应符合要求。

4.3做好室内质量控制,严格按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4.4编写hba1c检测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操作。

4.5完善各种相关记录。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严格按照要求去做,hba1c的检测质量才会提高,才会得到更好地结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