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修辞手法的详细讲解

合集下载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指语言运用中用以达到细腻、生动、美感效果的一种技巧。

修辞手法通常以修饰和增强叙述效果为目的,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文学创作和修辞演讲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下面将介绍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用以加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比喻可以使听者或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增强修辞的效果。

例句:他是我的太阳,给我温暖和希望。

2.拟人:将非生物或抽象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例句:风儿轻轻地拂过我的脸庞,好像一个细心的母亲。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和现象,以增加表达效果和激起读者的感受力。

例句:那个西瓜大得像一颗天文引力超强的行星。

4.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对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例句:他的笑容像夏日阳光,她的笑容像冰山上的花朵。

5.并列:将同等重要的事物并列在一起,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明确性。

例句:他的毅力、智慧和勇气使他成为我们的榜样。

6.排比:通过并列结构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节奏感和力度。

例句:不仅仅是勇敢,不仅仅是智慧,不仅仅是慷慨,他们拥有的是一种不言退缩的精神。

7.借代:用一些事物来代替另外一个事物,以传达一种深刻的意象或隐喻。

例句:中国的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的爱国精神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8.修辞问句:是一种以表达感情或强调其中一观点的修辞手法,不需要回答,只是提出一个反问的问题。

例句: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和平而努力吗?9.反问:是修辞手法的一种,用一个与事实相反的事实提问,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例句:难道这不是一个对人类的耻辱吗?10.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正面或负面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例句:与其无谓地争吵,不如彼此理解与包容。

11.借代:用一些事物来代替另外一个事物,以传达一种深刻的意象或隐喻。

修辞手法讲解

修辞手法讲解

修辞手法讲解
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使用的一些特定的语言手段,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表达力、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例如,“他的眼睛如同一汪清泉。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

例如,“大地
在微笑”、“风轻拂我的脸庞”。

3. 借代:用代替原指的词语进行表达。

例如,“白发苍苍的长者”中的“白发苍苍”代指老年人。

4. 并列:将同样地位、程度或性质的词语用并列结构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高山、长河、广袤的森林”。

5. 反问: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义,常用于修饰或强调。

例如,“难道你不知道吗?”、“这难道不是人才?”
6. 夸张:夸大语言的程度或从数量上的增减来表达特定的感情色彩。

例如,“天空中无数的繁星”。

7. 对仗:用音、义、词、句等方面的对应或呼应来增强表达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例如,“青葱的花丛,白净的花篮。


8. 排比:在句子中重复运用类似的或相同的结构,以增强表达
的力度。

例如,“我想幸福,我想快乐,我想自由。


9. 倒装:将句子中的主语与谓语的语序颠倒,以意外的方式表达。

例如,“在空中飞翔的是一只红雀”。

10. 象征:通过物品、动作、人物等的象征意义来表达一种更深层次的含义。

例如,“白鸽象征着和平”。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示例: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
2、种类: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 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 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2.间隔反复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 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例:①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她 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我喜欢。他们俩 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
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修辞训练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答案示例:看着你归来,我的心一 阵高兴,高兴。
修辞分析之比喻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类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 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 面有类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设问、反问
修辞分析之对偶
1、定义
正对
2、种类 反对
窜对
从内容上分
从情势上看,对偶有严对和宽对之别。 (1)严对 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 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 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 用同一个字。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 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和 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常见修辞手法(教学完整)ppt课件

常见修辞手法(教学完整)ppt课件
他是想以自己的“矮”来衬托儿子的“高”,只 要能看见儿子长成参天大树,即使化为一片 枯叶、一滩黄泥,父亲也愿意!“爸,别比 了……好吗?您的个子是弓,儿的个子是弦, 弓总比弦长啊!”
.
35
比较
改写
大家都说他太小心眼了,什么都 斤斤计较。
大家都说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芝 麻豆之类的小事都斤斤计较。
平实的句子:刮风了,下雨了。
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 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十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 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 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 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25
十二、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 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 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 受吗?
.
26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 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
.
27
月光如水水如天。(赵 嘏)
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真 消愁愁更愁。(李白)
.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 ,像……
12
二、比拟: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
.
13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比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
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

修辞手法知识:修辞手法大汇总——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运用场景介绍

修辞手法知识:修辞手法大汇总——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运用场景介绍

修辞手法知识:修辞手法大汇总——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运用场景介绍修辞手法是指修辞学上的一些技巧和方法,通过使用语言表现手法来使语言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让人们对语言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使用修辞手法能够让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文章的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场景介绍。

1.比喻手法比喻(Metaphor)是通过把一个事物或概念和另外一个事物或概念联系起来,使前者更加生动、形象化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判断词语或者修辞语词本身内在属性或特点,从而对其含义深入阐释。

常见的比喻手法有直接比喻和暗喻。

2.拟人手法拟人指将非生物或非人物等赋予了人类特质和行为,使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征。

拟人手法使得所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具象,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例如,“树叶低垂着头”、“月亮害羞地藏起来”。

3.排比手法排比是一种通过列举并排的多个相似或反义的词语或短语,以点明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或突出某一方面特色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排比手法有对比排比和平行排比。

“浩如烟海,奔腾如江河,来来往往如潮水”的比喻即是对比排比。

4.倍增手法倍增是通过重复并增添语义的方式,突出语句的重要性或增强语句的感染力,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倍增手法包括迭称、排比、反复等。

“我走路时,采撷文字,观察满街,听风听水,见微知著,看见美丽的风景,触摸心灵的震颤”中的迭称就是一种倍增手法。

5.比拟手法比拟是将某一事物和另一事物进行比较,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似或对比之处。

比拟让读者对文本含义产生思考和想象,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比如“他就像一只野火,在树林里快速地燃烧着,烧出了一条通往山顶的路”。

6.夸张手法夸张是指对某一事物或个别要素的特点进行无限度的扩大和夸张,从而达到一种强烈的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

夸张常用于描写感情、风景、事物的感受等场合。

例如“他生气得漫天冒火,大闹了一场”、“这个任务重大,难度极高,基本无法完成”。

修辞手法的类型

修辞手法的类型

修辞手法的类型1.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等连接。

例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2.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例句:“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1)扩大夸张: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2)缩小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馒头的香味来了。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

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5.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

例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借代: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例句:“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6.反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和定义

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和定义

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和定义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作者在表达时所使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表达的力度和说服力。

下面将介绍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和定义。

一、比喻作用: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观点。

定义:比喻是通过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一个事物用另一个事物来说明,以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二、拟人作用: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定义: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思维、感情和行动,使其具有生命一样的形象和特征的修辞手法。

三、夸张作用: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和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定义:夸张是指在表达中对事物的特征、情感等进行放大处理,以增强表达的效果的修辞手法。

四、对比作用: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对比,突出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增加表达的力度。

定义:对比是指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或相似之处,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表达作者的观点的修辞手法。

五、排比作用: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或相似意义的词语或句子,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定义:排比是指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句子、词语,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的修辞手法。

六、反问作用:通过提出反问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表达的深度和说服力。

定义:反问是指在文章中提出一个问题,但是并不期望得到回答,而是通过问题本身来表达某种观点或强调某种情感的修辞手法。

七、设问作用: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读者思考,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定义:设问是指在文章中提出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八、比较作用:通过比较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突出事物的特点或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

定义:比较是指通过对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进行对比,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的修辞手法。

九、揭示作用: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特征,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关系到作文这一重要的知识,所以绝不能忽视。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一、比喻:1、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1、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拟人的作用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4、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三、夸张:1、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2、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3、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4、例句(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四、排比:1、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3、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4、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大王怎么说没人呢?”(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五、对偶:1、什么是对偶(又叫对仗)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2、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3、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4、例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六、借代:1、什么是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2、判断要点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3、典型句子(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七、反问:1、什么是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反问是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2、反问的作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3、例句(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八、设问:1、什么是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2、判断要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3、设问的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4、例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九、对比:1、什么是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2、判断要点: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3、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十、反复:1、什么是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2、反复的种类(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十一、双关:1、什么是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2、例如:李商隐的《无题》中有一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就是双关的手法。

十二、引用:1、什么是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明引和暗引两种。

2、引用的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3、例如: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十三、反语:1、什么是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直白将就是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3、例如: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十四、联想:1、什么是联想也就是想象。

2、联想的作用使事物生动化。

3、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十五、通感:1、什么是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2、通感的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3、例如: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十六、顶真:1、什么是顶真(也做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2、顶真的作用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3、例如: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

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

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十七、互文1、什么是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2、互文的作用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3、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十八、回环. . . .. .1、什么是回环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2、回环的作用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

3、例如: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学习好帮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