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新)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新)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新)

2019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科目代码:202)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于()。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答案】A。

【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外铄论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

重点是学习。代表人物包括:墨子、荀子、洛克、华生。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A.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B.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C.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

D.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答案】C。

【解析】马克思是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因而对人的全面发展要

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3.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的行为,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答案】C。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其中,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本题中,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的行为,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说明他的道德认识是正确的,但是道德意志比较薄弱,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应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时间为()。A.1983 年

B.1986 年

C.1996 年

D.2006 年

【答案】B。

【解析】1986 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活动报告会,这一活动形式属于()。A.小组活动

B.学科活动

C.阅读活动

D.群众性活动

【答案】D。

【解析】群众性课外活动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主要包括: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社会公益活动等。

6.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A.20%

B.40%

C.60%

D.80%

【答案】D。

【解析】一般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不低于 70%,四个选项中只有 D 项最符合。7.儿童易患口角炎、角膜炎、皮炎等,可能缺乏()。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2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答案】B。

【解析】维生素 B2(C17H20O6N4)可以用于防治舌炎、口角炎、角膜炎和溢脂性皮炎,其主要存在于牛奶、动物内脏、蛋、瘦肉、麦胚、黄豆、花生等食物中

8.橙色往往使人感到温暖,蓝色往往使人感到清凉。这种心理现象是()。A.联觉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感觉后像

【答案】A。

【解析】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本题中,橙色使人感到温暖,蓝色使人感到清凉,是在引起视觉的同时引起了触觉,属于联觉现象。

9.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A.班级排名

B.老师表扬

C.家长奖励

D.学习兴趣

【答案】D。

【解析】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于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学生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取悦老师等。本题中,A、B、C 三项都属于外部动机,D 项属于内部动机。

10.学生学习了自然数后,再学习整数,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类属学习

D.组合学习

【答案】A。

【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本题中,整数的概括程度要高于自然数,故属于上位学习。

11.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将某个英语单词编成小故事,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C。

【解析】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本题中,将英语单词编成小故事,是将新学单词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属于精加工策略。

12.在心理辅导中,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共情

B.移情

C.同情

D.亲情

【答案】B。

【解析】移情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咨询师身上的过程。本题中,小学生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是把对父母的感情投射到了辅导老师身上,属于移情。

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属于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答案】B。

【解析】在课程设置方面,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应该划分为五个层次,即五种不同的课程形态: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或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其中,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平时在课程表中看到的课程即属此类。

14.《学记》中的“君子之交,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解析】启发性原则又叫启发诱导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君子之教,喻也”的意思是:高明的教师善于用启发的方法教育学生,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15.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目标

C.思想与方法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答案】A。

【解析】知识与技能目标指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根据题干,“掌握圆的周长

计算公式”属于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基本知识,因此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

16.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

知识;再是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并列式

D.循环式

【答案】B。

【解析】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阶段上重复呈现特定的教学内容,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使之呈“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本题中,动植物的基本知识这一内容多次呈现,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属于螺旋式组织形式。

17.某小学拟编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该教材的制作的重要依据是()。A.教

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课程标准

D.课程计划

【答案】C。

【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

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

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重要依据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18.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为了更好地达成“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

献爱心”的教学目标,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C。

【解析】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按照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

19.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对做错的题目暂不打“×”,

做对后再打“√”。这种评价属于()。

A.延迟评价

B.绝对评价

C.相对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A。

【解析】延迟评价是指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尚未达到目标要求的学生,可暂时不给明确的评价结果,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当取得较好的成绩时再给予评价,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题中教师的做法属于延迟评价。

20.当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A.学科课程为主

B.活动课程为主

C.综合课程为主

D.校本课成为主

【答案】C。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

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而且,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1.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人格形成与发展影响因素包括: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早期童年经验;

(5)学校教育因素;

(6)自然物理因素;

(7)自我调控因素。

22.简述小学德育实施途径。

【参考答案】小学德育实施途径包括: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2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教师专业能力构成。

【参考答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教师专业能力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教育教学设计;

(2)组织与实施;

(3)激励与评价;

(4)沟通与合作;

(5)反思与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四(二)班的小明在学校表现一直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了了解他在家的情况,班主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小明的父亲听后很不高兴地说:“我养育了孩子,没有送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你们没有教好他,这是你们老师的问题,为什么说是家长的问题?” 结果,双方没有就小明的教育问题达成统一。

问题:(1)综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

(2)试述家访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1)材料中教师与家长产生冲突的原因在于没有遵循尊重原则和合作原则。

①尊重原则指出,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师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因此决不能以教训式口吻与

家长谈话,特别是当其子女在学校“闯了祸”的时候,教师仍要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材料中

的教师使用“养不教,父之过”这一带有教训式口吻的话语,使家长感到难堪,没有做到尊重家长。

②合作原则要求家长尊重教师的劳动,不要把学校当作评论和批判的对象,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探讨学校和班级工作,共享先进的观念与经验,促进学生的发展。材料中家长将教育孩子的工作全部推给教师,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违背了合作原则。

(2)家访的注意事项:

①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谈话中心,考虑恰当的谈话内容。

②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③家访时,要注意与家长平等协商,做到有情、有理、有节,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心,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要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展现教师个人风采。

④家访时要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长采取说理、引导的方法教育学生,切忌“上门告状”,滔滔不绝地大谈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告学生的状,对学生的成绩和长处闭口不谈或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这样易激起学生家长的怒气和反感,不利于获得家长的配合。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制订符合实际的教育方法。

⑤家访时要注意其家庭环境、家长心情、学生在场与否,酌情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或家长回避。

⑥家访后,家访教师应及时如实填写家访记录。

⑦家访中发现的问题,需学校行政或有关部门解决的,需在第一时间上报学校领导。25.材料:

王老师出示题目:

每棵树 16 元,张叔叔需要买 4 棵,协商之后,买 3 棵送1 棵,每棵便宜多少元,学生很快出了两种解法:

(1)16×3=48 元 48÷4=12 元 16-12=4 元

(2)16×3=48 元 16×4=64 元 64-48=16 元 16÷4=4 元

王老师问同学们:“还有不同解法吗?”

小杰迟疑地举手说:“16÷4=4但我也说不出为什么。”王老师也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巧合。她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让同学们一起探讨。

同学们有的说:“16 元买4 棵,16 元是一共便宜的,除以 4 是每棵便宜的。”还有的同学说:“买 3 棵送一棵,便宜的就是送的这一棵,也就是 4 棵便宜 16 元,所以 16 除以4 就是每颗树便宜 4 元”……小杰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王老师也高兴了。问题:(1)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育行为。

(2)简述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1)材料中王老师的教育行为遵循了启发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符合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观,是正确的。

①启发性原则又叫启发诱导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王老师面对学生不同的答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组织同学共同探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解决困惑,遵循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让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材料中,王老师联系生活中买树苗的事例为学生讲授数学知识,便于学生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③新课改指出,教学应由“教育者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变。材料中,王老师在解决学生的困惑时,没有采取直接讲授的方式,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主探究,寻求知识的答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王老师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

①合理选择。学生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但并非都能为教学所用,教师要认真地加以选择。一是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问题为中心。二是学生资源利用在时间上的选择。

②学生自愿。教师在利用学生个体资源时一定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因为有的可能涉及到学

生的隐私。

③利用适度。在利用学生资源的时候,应当适度,不能造成学生和家长过重的负担。

④创设机会。教师应创设一切有利的机会,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学习的主动性,为

我们的教学所用,使教学生动、有效地展开。

⑤因地制宜。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⑥导有目的。利用好学生资源。必须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使每个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的目的、需要哪些信息,这样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任务中,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⑦尊重学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需要,引发学生

的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安全和愉悦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 6 小题,任选 1 题作答,多答只按第 1 题计分,40 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 为中文与社会,27 为数学与科学,28 为英语,29 为音乐,30 为体育,31 为美术)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10 分)

(2)如指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 分)

【答题思路】(1)主要从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2)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拟定。

(3)一般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知、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四个环节。设计意图要指明要达到何种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

【参考答案】(1)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

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

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

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

起来进行思考。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第二步:学生讨论表演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表演:“箭伤未愈”“孤单失群”。

明确:飞得慢——箭伤未愈,叫得惨——孤单失群。讨论: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

关系?

明确:因果——先果后因。

第三步:分角色朗读,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 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 第四步:引导学

生学习因果句式。

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明确:通过朗读,理解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第五步: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出示填空:

27.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要求。

(2)如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2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 分)

【答题思路】(1)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即可得出答案。

(2)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拟定。

(3)课堂导入的方法包括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活动导入、悬念导入、歌曲导入、

故事导入、事例导入、情境导入、板书导入、释题导入、经验导入等,可根据自己的特长,

灵活机动地设计导入环节,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切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实打动学生的心灵。但需要注意的是,导入一定要贴合实际,不可以受“导入一定要非同

凡响”这种观点的影响,只要设计的导入是符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自身特长的,就算

是常规导入也是可行的。设计意图要指明要达到何种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

【参考答案】(1)在第一学段关于“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要求为

①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

要性。

②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③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④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⑤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 2、分米 2、米 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在第二学段关于“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要求为

①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②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知道面积单位:千米 2、公顷。

④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⑥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 3、分米 3、厘米 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 米3、1 厘米3 以及1 升、1 毫升的实际意义。

⑦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⑧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体积的含义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探索体积单位的学习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3)导入环节的设计

利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喝水的定格动画。动画播放完毕后,引导学生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呢?

预设:因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将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爱观察思考的热情。)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