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疾病防制预防医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PPT课件

预防医学PPT课件

3.学习预防医学的思维方 法(宏观)
4.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5.为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 打下基础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环境─人群─健康模 式的含义。
2. 何为健康,主要影响因素 有哪些?
3. 三级预防的概念。



参考文献
➢亚健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2
➢走出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视,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小结:
第一级预防:防止疾病发生, 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
第二级预防:防止疾病发展, 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
第三级预防:防止病残及康复 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
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及成就
➢ 现行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贯彻预防为主, 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加, 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故出现西 医对治 疗不了 的疾病 只好求 助中医 ,而中 医则往 往采用 西医诊 断中医 治疗, 以及中 西治疗 法一块 用的局 面。 (高 血压心 脏病糖 尿病) 至于( 传染病 丙肝乙 肝甲肝 )循证 医学、 比较医 学、后 现代医 学、行 为医学 等所谓 “医学 ”,都 称不上 一门独 立的医 学科学 ,关于 这 一点在灵 魂医学 有关章 节中将 有相关 点评。 总 之,目 前以中 西医学 为主的 世界各 种医学 科学都 存在不 完整性 的瑕疵 ,即都 是以不 完整的 人为研 究对象 的医学 科学, 故不能 解决目 前存在 于中西 医学甚 至人文 社会科 学史上 一切疑 难模糊 问题, 成为阻 碍医学 科学前 进的羁 绊。的 确 ,要解决 目前存 在于中 西医学 甚至人 文社会 科学上 一切疑 难模糊 问题, 显然已 完全超 出了中 (肺血 液血小 板红血 球白血 球)西 医学所 涉及的 范畴, 我们必 须跳出 中西医 学的理 论框架 ,建立 起一个 新的医 学理论 体系 - 东方医 学和西 方医学 (即西 医)的 融合形 成现代 系统医 学。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

01
病原体的变异(环境条件、遗传因素) 宿主 指在自然条件下被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动物。 感染过程及感染谱
02
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01
感染过程 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体) 感染谱 不同的感染表现形式 隐性感染、显性感染、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比例接近、严重病例或死亡。
02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03
病人——重要的传染源
(1)潜伏期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最早出现的这一段时间。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a、影响流行特征(短—爆发型) b、判断受感染时间 c、确定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时限 d、确定预防接种时间及效果 e、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参照教材,比较各种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流行特征。并思考该特征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的意义。
三、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
(一)人群易感性与传染病流行的关系 易感性高,传染病易于发生和传播,疾病流行的可能性大;反之,流行的可能性小。
(二)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升高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预防接种的反应:
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病和各型心脏病而言,是当今人类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及肿瘤等病的死因顺位前移,构成疾病的前三位死亡原因。世界57个国家的资料揭示,脑血管病列在前三位死因的有40个。
02
四苗防六病、五苗防七病
03
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的纳入免疫规划。
计划免疫的评价
疫苗效果评价指标 免疫学效果 流行病学效果:疫苗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计划免疫工作考核指标

预防医学()60页PPT

预防医学()60页PPT

14
在西方,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 460~公元前377)也曾提出医生不仅要治疗疾病, 还应注意研究气候、空气、土壤,水质及居住条 件等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6.01.2020
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
15
古罗马医学家盖伦指出:“因为在重要性和 时间上,保证健康优先于治疗疾病,所以,我们 应该首先考虑如何能够维持健康,然后才是如何 能够很好地治疗疾病。”
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
24
医学模式的转变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01.2020
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
25
五、健康的概念和疾病的三级预防
最早的认识是“躯体无病就是健康”,这一 概念到20世纪30年代被否定,代之以“结实的体 格和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 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 力”。
8
《黄帝内经》对内外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也有 相应的论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 也”;“夫百病之所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 雨、喜怒、饮食、居处。”
16.01.2020
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
9
16.01.2020
土厚水, 居之不疾, 土薄水浅, 其恶易觏.
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
10
晋代张华(公元232~300年)所著《博物志》 中有“居勿近绝溪、群冢、狐蛊之所,近此,则 死气阴匿之地也”的记述,说明了居住环境与健 康的关系。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预防医学》PPT课件

《预防医学》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卫生法规与标准
概述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和标准体系,包括《食品 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标准。
营养与食品卫生的实践应用
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
01
讲解营养配餐的原则和方法,以及食谱编制的步骤和技巧,提
供实际操作指导。
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
02
探讨营养教育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和意义,介绍针对不同人群
的营养教育策略和方法。
《预防医学》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预防医学概述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公共卫生监测与疾病控制 • 营养与食品卫生 • 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 •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01
CATALOGUE
预防医学概述
预防医学的定义与特点
01
定义: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 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 的科学。
02
特点
03
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04
以预防为主要思想。
05
运用宏观与微观的研究方法。
06
着眼于环境与人群健康的联系。
预防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古代预防医学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提出“饮食有节,起
居有序”等养生原则。
02
近代预防医学
随着微生物学、免疫学、营养学等学科的发展,预防医学逐渐从经验走
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
描述健康问题的分布和趋势,评价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预测未来健康问题的发展趋 势,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策略提供依据。
疾病控制的方法与策略
疾病控制的方法
疾病控制的挑战
主要包括预防接种、疫情监测与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治疗、消毒杀 虫等措施。

02848_《预防医学》PPT课件

02848_《预防医学》PPT课件

05
04
生物因素
病原体、媒介生物等。
2024/1/26
20
职业卫生概述及的 影响,提出改善劳动条件、预
防职业病发生的科学。
2024/1/26
一级预防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无毒 或低毒物质替代有毒物质等措 施,从根本上消除职业病危害 因素。
二级预防
通过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等方式,早期发现职业病病人 或疑似病人,及时采取治疗措 施。
促进公共卫生资源的合 理配置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02
及时发现和控制传 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保护人民健康。
03
评价卫生工作的效 果,提高卫生资源 的利用效率。
04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
2024/1/26
14
04
营养与食品卫生
Chapter
2024/1/26
15
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需要量
脂类
提供能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 吸收,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
8
健康促进的策略与措施
策略
倡导、赋权、协调。
措施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 生服务方向。
2024/1/26
9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评价指标
反映个人在健康教育后采纳有益 于健康的行为的百分比。
反映群众对健康教育活动的认可 程度。
健康知识知晓率 健康行为形成率 健康状况改善率 群众满意度
维护社会稳定
环境卫生和职业卫生问题关系到广 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 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助于维护社会稳 定和构建和谐社会。
22

药源性疾病的防范.ppt.课件

药源性疾病的防范.ppt.课件

Page 28
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目前,药源性疾病尚无统一的分类及分类标准。 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按发病的快慢分类 ◆按药物剂量及用药方法分类 ◆按药理作用及发病机理分类
Page 29
药物变态反应约占药物不良反应的 10-25%,其发生与 病人的特异体质和免疫机制有关。 特异体质与基因突变和遗传素质有关。80年代Vesell曾 通过观察双胞胎人群中(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氨 替比林、双香豆素、保泰松的血浆半衰期,结果发现异 卵双胞胎使用前述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存在明显差异,平 均较同卵双胞胎差6-22倍。在当时仅仅笼统地认为是遗 传药理学因素造成这种差异,而与环境因素无关。
药源性疾病的防范
南充市中心医院
朱丽莎
药物种类
血液
消化
心血管
药物种类繁多
呼吸
糖尿病
其它……
抗菌药物
Page 2
2
Friend
治 愈 疾 病
Page 3
发 挥 疗 效
药 源 性 疾 病
Enemy
3
近年来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21 世纪以来……
Page 4
4
2000年
2000年11月16日,我国国家药品监 督管理局负责人紧急召开记者会,告 诫患者立即停止服用所有含有PPA (盐酸苯丙醇胺的英文缩写,是一种 血管收缩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药) 的药品制剂。理由是,服用后易出现 过敏、心律失常、高血压等严重不良 反应。一时间,诸如“康泰克”等人 们耳熟能详的15种药品顷刻间从药店 货架上消失。
炎琥宁注射液
2009年,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 报告数据库中,炎琥宁注射剂严 重不良反应/事件问题较为突出, 特别进行通报ADR报告显示,严重 病例中,53%的患者为14岁以下儿 童患者 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药品引起的过 敏性休克(约占死亡病例的38%)

《预防医学》PPT课件

《预防医学》PPT课件

03
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一个过渡阶段,即亚健康状态。
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
1 2
危险因素 指增加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的因素,包括遗 传、环境、行为等。
保护因素 指能够降低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的因素,如 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等。
3
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的交互作用 多个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可能同时存在,它们之 间的交互作用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近代预防医学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预防医学逐渐 从临床医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 学科体系。
02
预防医学的核心概念
健康与疾病
健康定义
01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
完好状态。
疾病谱与病因
02
疾病包括传染病、慢性病、伤害等,病因疾病的连续谱
公共卫生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公共卫生政策与法规的贯彻执行,保障公众的健康 权益。
04
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与技 术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 据,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 的分布特征,提供病因线 索。
分析性研究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流行 病学资料,探讨疾病的影 响因素和危险因素。
针对个体健康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 力。
健康体检
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和疾病迹象。
健康干预
针对体检结果和个体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计划,如饮食、 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
公共卫生信息技术
健康监测技术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人群健康进行实时监测和 预警。
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的加强

医源性疾病防制预防医学

医源性疾病防制预防医学

03
医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医院环境、医疗器械和医务人员手部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 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卫生。
强化手卫生管理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宣传教育,配备手卫生设施,提高医务人员手 卫生依从性。
预防交叉感染
加强患者管理,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接触,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保密与隐私保护
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应加强保密和隐私保护 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个人信息不被 泄露。
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
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医源性 疾病的传播风险、危害程度等进行评 估,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预警系统的建立
动态监测与调整
预警系统应具备动态监测功能,根据 疫情变化及时调整预警级别和防控措 施,确保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医疗器械相关性疾病
01 医疗器械相关性疾病是指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 发生的疾病。
02 常见的医疗器械相关性疾病包括导管相关感染、 内窥镜操作导致的并发症等。
03 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操作规范对于预防医疗器械相 关性疾病至关重要。
诊断与治疗操作相关性疾病
诊断与治疗操作相关性疾病是指在诊断和治疗过 程中发生的疾病。
培训与宣传
加强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培训与宣传工作,提高对医源性疾病的认 识和防控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05
案例分析
某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与处理
01
02
03
调查过程
对感染暴发的患者进行流 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处理措施
采取隔离措施,对接触者 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加 强消毒和清洁工作,提高 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药物依赖性 即药物的成瘾性
应用某些药物后停用,则出现精神上、生理上的痛 苦,成为戒断症状。
如:吗啡、巴比妥类药、罂粟壳等
.
7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二)
◆手术性医源性疾病
1、引起出血 2、伤害神经 3、损伤脏器 4、突然死亡 5、合并感染
出血过多或术后继续出血甚至导致死亡
.
8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二)
.
10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三)
2、传播疾病 输血后肝炎 艾滋病(AIDS)
3、污染细菌致病
4、空气栓塞
.
11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四)
◆感染性医源性疾病 (医源性感染、院内感染、医院内感染)
凡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感染的疾病,均属此类。
.
12
1、医源性感染的种类
(1)交叉感染
可以从病人传给病人; 病人传给医务人员或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或其他病人; 病人家属作为带菌者传给病人。
由于使用药物而产生不利于患者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
是在药物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多为 可复性功能性变化。
如:冬眠灵可引起口干、乏力、体位性低血压等。
.
4
2、毒性反应
是指药物所引起机体的严重功能紊乱或组织病理变 化,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
如:链霉素可导致中毒性神经性耳聋;
氯霉素可抑制造血系统引起粒细胞 减少、贫血等。
6、脏器粘连 7、梗塞、梗阻 8、瘘管形成 继发感染、缝线脱落 9、导致狭窄 切除部位太多、缝合太紧 10、异物致病 手术器材或敷料留于体内
.
9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三)
◆输血性医源性疾病
1、 输血反应
(1)发热反应
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主要由热原所致。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正确应用诊断仪器及其检测的结果
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
21
医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对诊断不明者应更慎重
力争彻底治疗
防止治法本身致病
加强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
.
22
院内感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感染率随国家经济情况和医学 水平而异。从目前医学发展水平 来看,多数医源性疾病是可 以防止的,或经努力可以减少发生。
某市新建一产院,从开诊后5个月间共发 生新生儿脓疱疮12例,其中2例感染严重 而发生坏疽。治疗1月余方对病房物品采 样,在床单、被套及产妇被褥上检出金黄 色葡萄球菌。追查表明该批被单是另一医 院因新生儿脓疱疮而废弃,未经消毒有用 于新建产院婴儿室。
.
2
第gnostic iatrogenic disease)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1、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第一类型反应与药物的药理特性和剂量有关; 第二类反应是极少数具有过敏体质或特异体质的病人; 第三类反应是药物治疗后的继的发反应 ; 第四类反应为药物相互作用引起。
.
17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2、手术致病原因
●手术并发症 ●业务水平低 ●误诊、误治
.
●未严格消毒 ●术前准备不足 ●术后管理失当
.
23
.
5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一)
3、过敏反应 因人而异
4、二重感染 长期或大量应用抗菌药或清热解
毒的中草药,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破坏了机体内菌 族的生态平衡,使体内的不敏感菌或霉菌或外来细 菌乘虚繁殖起来,引起新的感染。
如:消化道的口腔感染、鹅口疮、伪膜性肠炎等
.
6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一)
5、致畸、致癌
本世纪60年代的反应停事件,是最严重的致畸事件; 已知能致癌的药物有:乙烯雌酚、环磷酰胺、氯霉素等。
(2)环境感染
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3)内源性感染
病人自身携带病原
.
13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四)
2、污染途径 各种来源的污染可以经一条或几条途径, 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
(1)空气 病人近距离接触时,微生物在飞沫
中或直接传给他人。
(2)手
手的接触面广泛,最易受污染和传 播微生物.。
14
(3)医疗器械
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
提要:医源性疾病的概念和病因;
诊断性、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类型和预防。
定义: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是
在诊治或预防疾病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各种 言行、措施不当而造成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 疾病。
.
1
案例
从这个案例可以引起 我们思索的是什么?
18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3、输血致病原因
●输血失误 定错血型、供血错误
●输血反应
●传播疾病
●血存过久
.
19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4、 医源性感染原因
●消毒灭菌不严 ●隔离控制放松 ●污物处理不当 ●严重滥用抗生素
.
20
第三节 医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 制
诊断性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丰富临床医学知识
熟练掌握临床诊断技术
在诊断疾病过程 中,由漏诊、误 诊导致的医源性 疾病称为~
二、治疗性医源性疾病
(therapeutic iatrogenic disease)
由于误诊而误治或治疗不当所导致的医源性疾病称 为~。如:药物性医源性疾病,手术性医源性疾病,
输血性医源.性疾病,感染性医源性疾病 3
治疗性医源性疾病(一)
◆药物性医源性疾病:
医疗器械是共用的,有的每次用后消毒, 但达不到消毒效果。
(4)药品
血制品传播肝炎,静脉用和口服制品受污 染引起院内感染机会甚多。
.
15
第二节 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诊断性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检查疾病错误 的原因
病史资料不详 客观资料不全 仪器检查失误
先入为住
分析诊断错误 注重表象
的原因
片面局限
.
16
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