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体裁特性、艺术气质与情感内涵
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

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1. 引言1.1 简介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钢琴曲目中的杰作之一。
这首钢琴奏鸣曲共有四个乐章,而我将主要关注其中的第一乐章。
这首奏鸣曲在整个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复杂的曲式结构和丰富的音乐内容。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将从曲式分析、主题与变奏、技术要求、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来深入探讨这一乐章的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音乐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进行深入剖析,希望能够为读者呈现这部美妙作品的精髓。
2. 正文2.1 曲式分析肖邦的《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的曲式为三部曲式,即快板-行板-快板。
整个曲子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性质和发展。
快板部分以急促的节奏和激烈的音乐表现力为特点,展现了肖邦天才的创作才华和音乐情感的深度。
行板部分则是在快板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柔和的音乐元素,使整个曲子更加丰富和深刻。
最后的快板部分则是整个曲子的高潮和结尾,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达到了顶峰,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整个曲子中,三部分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旋律的发展也十分有条理。
肖邦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音乐手法和音乐元素,使整个曲子既有音乐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又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情感。
通过对曲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钢琴奏鸣曲的结构和内涵,欣赏肖邦作为作曲家的独特魅力和音乐才华。
2.2 主题与变奏主题与变奏部分是对于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重要分析。
这部分主要探讨了乐曲中的主题以及其在变奏中的呈现和发展。
该乐曲的主题非常明快和优美,以降B小调为基调,展现出浓厚的浪漫特色。
主题部分通过旋律的变化和层次的叠加,呈现出肖邦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在变奏部分,主题被反复呈现并进行了巧妙的变换,展示了肖邦对于音乐构思和表现手法的深厚功力。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是法国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于1839年创作的一部作品。
这部钢琴奏鸣曲具有以下几个创作特点。
首先,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以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为基础。
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情
感表达和个人主义,肖邦在这部作品中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浓郁的旋律、细腻的音乐变化和激情澎湃的演奏方式,他展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其次,该奏鸣曲采用了自由的曲式形式。
肖邦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奏鸣曲结构,
而是大胆地运用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将三个乐章融为一体,使整个作品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他自由地发展主题,不拘泥于传统的奏鸣曲形式,展示了他在音乐创作中的独特想法。
此外,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也展示了肖邦对钢琴技巧的独特运用。
作品中有诸
多充满挑战性和华丽技巧的乐句,展示了肖邦作为一位钢琴家的卓越才华。
他巧妙地运用了琶音、和弦、三连音等手法,使得演奏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巧和表演能力才能完美演绎。
最后,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浓厚的民族色彩。
肖邦以
波兰的民间音乐为灵感来源,创作出充满波兰风情的旋律。
这使得该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肖邦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总结而言,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浪漫主义音乐风格、自
由的曲式形式、巧妙运用钢琴技巧和充满民族色彩的旋律上。
这些特点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钢琴演奏家和音乐爱好者们喜爱的经典之一。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

该作品在肖邦的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他音乐创作的重要里程碑,对肖邦的音乐事业和 声誉产生了重要影响。
05
作品解析
曲式分析
曲式结构:奏鸣 曲式,包括呈示 部、展开部和再 现部
主题特点:主题 旋律优美,和声 丰富,具有浓郁 的浪漫主义气息
主题发展手法
旋律走向:旋律线条清晰,具有歌唱性
和声运用:运用丰富的和声手法,展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节奏变化:节奏多变,富有动感,为音乐发展提供动力 曲式结构:采用奏鸣曲式,主题在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中得到不同程 度的发展和变化
和声进行手法
运用了丰富的和声材料,展现了肖邦对于和声的创新与探索 在和声的进行中,运用了大量的离调和转调,增加了作品的紧张感和戏剧性 通过和声的色彩变化,营造出丰富的音乐氛围和情感表达 和声的进行与旋律、节奏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力
激发了众多钢琴 家的创作灵感
演奏版本比较
不同演奏家对作品的演绎风格各 异
不同版本在音乐表现上存在差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演奏技巧要求高,需要精湛的技 艺和表现力
演奏版本的选择对于理解作品意 义重大
04
作品为他音乐创作的重要推动力。 对肖邦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他的音乐创新。 对肖邦的钢琴演奏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 对肖邦的职业生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他的音乐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和声运用
丰富的和声语 言:肖邦运用 丰富的和声手 法,展现了独 特的音乐色彩。
多层次的音响 结构:肖邦通 过多层次的音 响结构,营造 出宏大而细腻 的音乐氛围。
浅析肖邦钢琴作品“葬礼进行曲”——《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OP.35

浅 析 肖邦 钢 琴 作 口 I : 口 1 ‘ ‘ 葬 礼进 行 曲’ ’
降b 小调 钢 琴 奏 鸣 曲 ( OP. 3 5 )第 三 乐章
和 凌 玉
( 四川音乐学 院,四川 成都 6 1 0 0 2 1 )
摘 要: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 曲降b 小调 、作品3 5 号是 肖邦于成熟 时期创作 的一首 占据 独特地位的杰作。这部规模宏大的 奏鸣 曲套曲体裁作 品,刻画 出作者在 焦虑 、愤 懑直到反抗后 , 自身渴望 以豪 迈的气势和力 量奋起 ,但在 他意识中却 仍 出现 了令他悲恸欲 绝的 民族葬礼 的画面 。本 文从 曲式结构 、音乐语言 、演 奏法方面对这 首奏鸣 曲的第 三乐章 “ 葬 礼进行 曲”进行 了浅要 的分析 。
远处 走来的画面 出现在人 们面前 ,是祖 国儿 女拖着艰辛 的步伐为英
雄死 难者送葬 。音乐非 常沉重 ,速 度缓慢 ,右 手有两个 声部 ,左手
一
个 和弦为 一拍 ,象征着 队伍 的步 伐声 。主题 这些低沉 的和弦又 如
同丧 钟敲响 ,平缓 的行进 节奏为 之后的发展 定下基调 。它用庄严 的
论 ,主要 说 肖邦 无视奏鸣 曲的常规构造 ,在其他 奏鸣 曲中是 找不 出 如此 富于独创 的抒情诗 了。特别是这 部作 品的第 三乐章 “ 葬礼进行 曲”,庄严而 又富于哀伤 ,音乐很有 深度 ,饱含 了一个 民族 的哀怨
和诉说 。
奏 ,弹奏时要注 意贴键 、连 奏,声音非 常轻柔 。右手 旋律采用 咏叹
辑 发展而 言,意味着 在主人 公奋力抗争 后仍会 出现 不可避免 的悲惨
结 局 一一 牺 牲 和 死 亡 。
的低音行进 ,很好 的控 制力度 、速 度 以及把握 住乐 曲庄严 、肃穆 的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浅析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浅析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一、肖邦音乐风格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是浪漫主义时期颇负盛名的钢琴音乐大师之一,是19世纪上半叶被誉为最伟大的钢琴诗人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
在古今中外音乐史上,像肖邦这样将全部生命都献给钢琴创作的音乐大师是绝无仅有的,他将一生都倾注在钢琴音乐上,他一生共创作了247首作品,大部分为钢琴作品。
肖邦的钢琴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他的作品的创作题材与祖国的生死存亡以及民族的命运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的创作在继承古典音乐时期音乐风格特征的同时,结合本民族音乐风格特征,在诸如练习曲、叙事曲、奏鸣曲、前奏曲等音乐体裁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以形成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特征,开辟了钢琴音乐的新大陆。
肖邦的音乐作品旋律线条优美而流畅,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在作品创作上,肖邦突破了钢琴音乐传统的表达方式,他把具有本民族特色风格的音乐元素,以歌唱的特点加以创作,让音乐语言更加生动化和人性化,从而使音乐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二、创作背景肖邦的这首第二钢琴奏鸣曲《葬礼进行曲》作于19世纪三十年代,此时他已在法国这个当时的欧洲文艺的中心有了立足之地,但是乏味的社交生活,对于祖国的思念以及精神上的孤单让他一直处于忧郁之中,这首作品写于1839年夏天,此时的肖邦远离了喧嚣的巴黎找到了心灵中的一片净土,者不宜降b小调进行创作的作品是与肖邦自身的脱离不去的感情基调相关的。
此时的肖邦无论是在创作的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开始趋于成熟。
三、作品结构分析肖邦的第二钢琴奏鸣曲一起真挚的爱国热情,乐章间迥异的风格对比而闻名于世。
该奏鸣曲套曲共有四个乐章组成,第一和第二乐章的风格是比较的相像的,而第三和第四乐章的音乐性格变化比较大。
第一乐章为庄严的慢板,主题动机比之前快了一倍,快板、激动不安的,降b小调,2/2拍,奏鸣曲式,明显的传达出一种焦躁的情绪。
先由低沉缓慢的4小节序奏,刚劲沉重的八度拉开了全曲的序幕。
nocturne b minor钢琴曲介绍

nocturne b minor钢琴曲介绍【一、Nocturne B minor背景简介】octurne B minor,作品编号Op.9 No.1,是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创作的一首钢琴曲。
创作于1832年,这是肖邦年仅22岁时完成的处女作,也是他最早的一首夜曲。
该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优美的旋律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成为了钢琴曲目中不朽的经典。
【二、作品风格与特点】1.旋律优美:Nocturne B minor以其优美的旋律线条著称,展现了肖邦卓越的音乐才华。
旋律在不同的音区穿梭,犹如夜晚的微风轻拂,给人一种宁静而梦幻的感觉。
2.情感丰富:这首作品富有浪漫主义情感,表现出作曲家对夜晚的遐想。
在旋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悲伤、忧郁、激情等多种情感,展现了夜晚的丰富多彩。
3.技巧要求高:Nocturne B minor在演奏过程中,对钢琴家的技巧要求较高。
作品中包含了许多复杂的音符和节奏,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演奏技巧。
【三、作曲家肖邦及其成就】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波兰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
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被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的创作丰富了浪漫主义音乐,对后世音乐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Nocturne B minor演奏技巧与建议】1.掌握节奏:演奏Nocturne B minor时,应准确掌握节奏,注意音符的连贯与流畅。
2.注重音色:作品中有很多音色变化,演奏者需根据音符要求,运用不同的触键技巧,表现出丰富的音色。
3.情感投入:在演奏过程中,要充分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音乐更具感染力。
4.反复练习:对于技巧要求较高的片段,需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五、作品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octurne B minor在我国的传播历史悠久,深受钢琴爱好者和观众的喜爱。
许多国内外钢琴家都曾将其作为音乐会的重要曲目。
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作者:刘菁菁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13期摘要: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特色的钢琴音乐家之一,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无不带着自己对祖国波兰的牵挂,在国运跌宕之间、民族兴亡之时,他通过音乐的创作来抒发自身的情感与关怀。
本文所分析的肖邦《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他在浪漫主义鼎盛的时代背景下所创作的精品,同时也是肖邦个人创作成熟的杰出作品之一。
关键词: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一、《降b小调奏鸣曲》的创作背景《降b小调奏鸣曲》作为肖邦个人创作过程中,成熟时期的优秀钢琴作品,是他众多钢琴作品中,研究价值较为丰富的曲目之一,该作品无论是在音乐艺术的展现方面,还是在钢琴演奏的技巧方面,甚至是在自我情感的释放上,都是令人称赞的精妙之处艺。
肖邦的整部《降b 小调奏鸣曲》作品创作于1839年,其中,葬礼进行曲创作时间较早,创作于1837年。
在此创作期间,肖邦不仅身体状态良好,精神状态上也受到了极大地抚慰,因此,此时的肖邦作品产量极高,作品质量也极好。
《降b小调奏鸣曲》的创作被大家认为是肖邦毕生创作中最另类的一首作品,以至于许多熟知肖邦及其作品的友人都倍感惊奇。
肖邦曾向好友提及过本作品,并有将葬礼进行曲纳入其中的意图。
由此可以看出,肖邦的创作灵感源于早期所创作的葬礼进行曲,这首葬礼进行曲表达的是肖邦在他乡的爱国情怀。
因此,我们在探究中也可以视这首奏鸣曲为葬礼进行曲的扩大。
尽管肖邦及其作品在法国名声大噪,但是他的心还是深深扎根在沦陷中的祖国波兰。
在肖邦的钢琴作品中,有带有诗意、甜蜜的夜曲,也有技法娴熟的练习曲,但是《降b小调奏鸣曲》却像是绵绵阴雨中的压抑情绪,像灰暗天空吹过的冷空气,人们表情冷漠地游荡在灰色天空下,远方的丧钟久久回荡绵延深远,他们缓缓地移向墓碑,这是身为钢琴作曲家对国土沦陷的哀痛、是对民族兴亡的担忧、更是失去家园的哀嚎,让听众身临其境,倍感伤怀。
二、乐章与演奏分析《降b小调奏鸣曲》这一作品分别由奏鸣曲式、复三部曲式的谐谑曲、葬礼进行曲和急板的短小乐章组成。
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3期 总第514期
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
刘菁菁
(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21)
摘 要: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特色的钢琴音乐家之一,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无不带着自己对祖国波兰的牵挂,在国 运跌宕之间、民族兴亡之时,他通过音乐的创作来抒发自身的情感与关怀。本文所分析的肖邦《降b小调钢琴奏鸣 曲》,是他在浪漫主义鼎盛的时代背景下所创作的精品,同时也是肖邦个人创作成熟的杰出作品之一。 关键词: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
一、《降b小调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降b小调奏鸣曲》作为肖邦个人创作过程中,成熟时期的优 秀钢琴作品,是他众多钢琴作品中,研究价值较为丰富的曲目之 一,该作品无论是在音乐艺术的展现方面,还是在钢琴演奏的技巧 方面,甚至是在自我情感的释放上,都是令人称赞的精妙之处艺。 肖邦的整部《降b小调奏鸣曲》作品创作于1839年,其中,葬礼进行 曲创作时间较早,创作于1837年。在此创作期间,肖邦不仅身体状 态良好,精神状态上也受到了极大地抚慰,因此,此时的肖邦作品 产量极高,作品质量也极好。《降b小调奏鸣曲》的创作被大家认 为是肖邦毕生创作中最另类的一首作品,以至于许多熟知肖邦及其 作品的友人都倍感惊奇。肖邦曾向好友提及过本作品,并有将葬礼 进行曲纳入其中的意图。由此可以看出,肖邦的创作灵感源于早期 所创作的葬礼进行曲,这首葬礼进行曲表达的是肖邦在他乡的爱国 情怀。因此,我们在探究中也可以视这首奏鸣曲为葬礼进行曲的扩 大。尽管肖邦及其作品在法国名声大噪,但是他的心还是深深扎根 在沦陷中的祖国波兰。在肖邦的钢琴作品中,有带有诗意、甜蜜的 夜曲,也有技法娴熟的练习曲,但是《降b小调奏鸣曲》却像是绵绵 阴雨中的压抑情绪,像灰暗天空吹过的冷空气,人们表情冷漠地游 荡在灰色天空下,远方的丧钟久久回荡绵延深远,他们缓缓地移向 墓碑,这是身为钢琴作曲家对国土沦陷的哀痛、是对民族兴亡的担 忧、更是失去家园的哀嚎,让听众身临其境,倍感伤怀。 二、乐章与演奏分析 《降b小调奏鸣曲》这一作品分别由奏鸣曲式、复三部曲式的谐 谑曲、葬礼进行曲和急板的短小乐章组成。这种由四章乐曲组成的 结构与古典奏鸣曲的早期结构相似,但本奏鸣曲不同于古典奏鸣曲 的乐章性质,这便是肖邦钢琴作品创作的特色。 (一)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是降b小调,2/2拍,在本作品的四个乐章 中最为庞大。本章全程被不着痕迹的悲壮填充塞满,开始缓慢而带 有庄重感,所以在弹奏时要留意弹奏力量的使用,小臂应含有力量 的快速传至中指来弹奏第一个音,让声音尽量沉下去,用来表示战 争的即将开始。在第三小节时,右手的分解和弦音要与左手同步拉 伸。前四个小节以庄重的序奏形式,来提醒听众后续故事的感情色 彩。 在第一主题的弹奏技巧上,要注意将左手的音型铺宽、前两个 四小节运用古典演奏方式弹奏,其他部分的力度可以根据肖邦作曲 中的标注来演奏。其中力度之间的对比以及踏板的使用十分关键。 本首奏鸣曲的特别之处在于,演奏的初期动机是以不和谐的音程来 推开的,从而可以尽全力的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奏鸣曲开端部分的 几个小节,大多是以即兴创作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内容,但因自身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不是淘 汰已有 的风格 , 因为在 一些作品 中 , 有 的音乐 前 风格依然 存在 ,有些作 品则 将前 后两种审美取 向整合 为
K2 2第 一 乐 章 让 人 产 生 情 感 联 想 的话 , 么 这 种 情 感 因 .8 那 素 是基 于 作 曲 家 一 种 不 自觉 的 流 露 , 不 是 刻 意 表 达 . 而 或 对 之进 行一 种 外 在 的动 态 模 拟 。而 到 了 1 纪 浪 漫 主 义 9世
3 0年代表 现得较 为突 出 ,降 b小调第 二钢琴 奏鸣 曲》 《 就
同时期 的舒 曼 、门德尔松等 人的作品相 比更 表现 出鲜 明
的 个 性 。这 主 要 呈 现 于音 乐 素 材 的高 度 凝 炼 和 驾 驭 这 些
音乐素材所展 现出来 的严密逻辑性 。与此同时 , 作为一种 音响象征 ,其所营构 的音响意境 以及 由这些外在音 乐意
境 所 蕴 蓄 的 内在 情 感 与 审 美 趣 味 ,无 不 展 现 出堪 与 贝 多
广东技 术 师范学 院学 报 ( 社会 科学 )
21 0 2年第 4期
Ju a fGu n d n oye h i r lUnv ri o r l o a g o g P lt c n cNoma ie st n y N. 2 2 o4, 01
肖邦《 b 降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的体裁 特性 、 艺术气质 与情感 内涵
一
) 的轨 迹 。
一
、
《 b小调 第二钢琴奏鸣 曲》降 体裁特性
的情感外化 已十分明显 。 者表现在贵族 文化层 面 , 者 前 后
则 是 表 现 在 平 民化 这 一 层 面 上 。 这 一倾 向来 看 , 们 都 从 他
肖邦 一生共创作 了三首钢琴奏 鸣曲。第一首创作 于 12 8 9年 。1 0年之后 , 他才创作 了第二首 。在第二 首套 曲
芬 同一体裁相媲美的深刻性 。 作为一种传 统体裁 ,奏呜 曲的开端是属 于 自律性 的 音乐体裁 。直到海顿 、 莫扎特时期也依然如故。可到 了贝 多芬手 中 , 这种本具 自律特性 的音乐体裁 , 却悄 悄地驮载
起 一 些 非音 乐 的 因 素 , 人 的 情 感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典 如 古
是 代 表 后 一 种 审 美 取 向 的 典 型 作 品 。因而 , 择 这 一 作 品 选
作 为研究视点 , 有助于我们把握 肖邦 音乐风格 异化 ( 将 这
里 用 “ 化 ” 词 , 要 是 表 明那 仅 仅 是 一 种 新 因 素 加 入 , 异 一 主
时期 ,尽管许多音乐 已展现 出明确描绘外部世界 和个体 内在情态 的审美取 向 , 但在奏鸣 曲体裁上 , 这种倾 向似乎 远没有其它音乐 体裁那样表 现得那么适 时的敏捷 ,它大
而 是 与沉 雄 激 越 的新 因 素 时 而 交 融 时 而 分 离 , 由 此形 成 了一 种 二 元并 置 的 态 势 的审 美 特 性 。这 种 状 况 在 1 纪 9世
主义时期 与浪漫主义时期 的奏鸣 曲还是存 在着某种本 质 差异。如果说古典主义奏鸣 曲中的某些作品 , 如莫扎特的
肖邦是浪 漫主义时代一 位兼及演奏 与创 作双重才 能 的音乐家 。他 的创作涉及 了奏鸣 曲、 协奏 曲、 叙事 曲、 圆舞 曲、 夜曲 、 音乐会练 习曲 、 独具 民族风格标识 的波 兰舞 曲 、 玛祖卡 等。从 肖邦 的一生创作 中, 其创作风格是随着他 的
人 生 阅 历 与 生 活 际 遇 的 变 更 而 变 化 的 。 而 这 一 变 化 过 程 似 乎 也 没 有 清 晰 划 一 的 截 然 分 界 ,早 期 作 品 中 所 备 有 的
中 , 体 裁 上 虽 展 现 出 明显 的 继 承 性 , 其 音 乐 气 质 , 其 但 与
有使 奏呜曲这一本具 自律特 性的体裁 日益赋予他律性 的 情 感内容 。而 到舒曼 、 门德尔松 , 乃至李斯特一代 , 这种倾 向越见明朗。
华丽抒情特质其 实也一直贯 穿其 中。但我们还 是可 以看 到, 1 自 9世纪 3 0年 代 以来 , 肖邦的音乐 中逐 渐增加 了 在 某种此前所 没有 的激越 、 深沉 的新因素 , 一直维 系到他 的 晚年 。 应该说 明的是 , 这种新因素的引入 并不 意味着他从 前那 种优美 华丽 而又 富于幻 想的音 乐风格便 从 此消失 ,
郑 苏丹
( 东技 术 师 范 学 院 , 东 广 州 50 6 ) 广 广 16 5
摘
要: 肖邦 的 钢 琴作 品 既具 备 飘 逸 优 美 的 高 贵 气 质 , 不 乏 集 中 缜 密 的逻 辑 性 。 尤其 是 1 又 9世 纪 3 0年 代 以后 的 音
乐 作 品 , 逐 渐 展 现 其 激 越 雄 强 的审 美 特 性 的 同时 , 蕴含 着 深 沉 的 思 想 内涵 与 情感 体 验 , 由此 使 他 成 为 1 在 还 也 9世 纪 西 方 音 乐 文 化 实 践 中将 个 性 与地 域 文 化特 性兼 熔 一 炉 的 杰 出代 表 。 本 文 分 别 从 肖邦 的《 b小 调 第 二 钢 琴 奏 鸣 曲》 降 的体 裁 特 性 、 曲 家在 作 品 中所 凸现 的新 的 艺 术 气质 和 作 品 的精 神 内涵 三 个 层 面 , 示作 品 与作 曲家 人 生 阅历 、 神 状 态 及 逐 渐 变 作 揭 精 化 的 审 美 情 趣 的 内在 关 联 。 关键 词 : 邦 ; 漫 主义 音乐 ; 琴奏 鸣 曲 肖 浪 钢 中 图 分 类 号 : 274 4 I 0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4 2 2 1 )4—0 3 17 0 X(02 0 14—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