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7讲 世界近现代的科技与文艺学案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7讲 世界近现代的科技与文艺学案

世界近现代的科技与文艺【高频考点1 相对论】高考真题示例1(2011·广东卷)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日心说 B.量子论C.经典力学 D.相对论解析:D。

从“宇宙新理论”说明是有关宇宙的宏观认识,而量子论是属于微观世界的认识,故排除B项;从“牛顿观念的破产”说明此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经典力学,故排除A、C项。

选择D项。

D【解题技巧指导】注意选择题中的限制性条件选择题限制性条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如本题的1919年;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辛亥革命时期等。

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

领域限定如本题的“宇宙理论”“牛顿理论破产”。

【教材知识回顾】【高频考点2 进化论】高考真题示例2(2011·重庆卷)李时珍认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及遗传方面的认识。

与其持相近观点的欧洲科学家是( )A.哈维 B.拉瓦锡C.道尔顿 D.拉马克解析:D。

根据所学可知哈维提出血液循环学说;拉瓦锡提出质量守恒定律;道尔顿提出原子论;拉马克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故和李时珍生物进化观点相近的欧洲科学家是拉马克。

D【教材知识回顾】【高频考点3 三次科技革命】高考真题示例3(2011·安徽卷)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

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D解析:D。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6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练含解析48卷卷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6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练含解析48卷卷

专题16 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1.练高考01.(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11)11. 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

该作品A.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B. 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 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 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答案】B名师点睛:这一题以俄国著名戏剧家的作品入题,考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考生要具备一定的俄国时代特征知识才可以准确判断每个选项的正误,既要有时间概念,又要有对俄国历史的总体把握能力,体现了对考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

2.(2018年海南单科历史17)17.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的划时代变化。

这项成就应该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答案】B解析】牛顿力学定律证明了自然界的规律,从物理学上否定上帝地位,“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划时代变化,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推动牛顿力学定律的形成,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故A项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生物学上否定上帝造人说,对上帝的认识上产生划时代变化,故B项正确;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是物理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故C项错误;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不具有划时代影响,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这一题以大豆在中国古代的种植与利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传播为情境设计,考查了我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的成就以及中国为人类文明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彰显了民族自信,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

本题思维含量较高,而且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角度思考,理论建构要求较高。

专题16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无答案)

专题16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无答案)

专题16 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无答案)1.练高考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8)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

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

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

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A.现实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C.印象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2. (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图5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3.(2015年福建卷文综23)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

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4.(2015年广东卷文综21)有文学家宣传:“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

”他的文学理念属于()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5.(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练模拟1.(2017届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三上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在描述西方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极端唯美的,那种阳春白雪的高调使得它只可能在少数知识分子群体中流传而缺乏广泛的群众根基,因而它显得底气匮乏和先天孱弱,更为糟糕的是,它太内化,太个人主义,太拘泥于个人感受,同社会潮流的距离也太远了一些”。

2017年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和文学艺术

2017年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和文学艺术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和文学艺术【考向解读】1.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2.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

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4.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命题热点突破一】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1.物理学与生物学领域的成就(1)牛顿经典力学①奠基: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②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

③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④意义: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冲击了宗教神学思想,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具有科学预见性(如海王星的发现)。

(2)生物进化论①标志: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

②内容: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变异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③意义: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3)相对论和量子论①相对论: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否定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是物理学的重大革命。

②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

2.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就(1)蒸汽机与电气技术的发明①蒸汽时代:1785年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运用于纺织业;蒸汽机用于交通运输:1807年蒸汽轮船、1814年蒸汽机车。

②电气时代: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利用,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爱迪生发明电灯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6】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测)(解析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6】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测)(解析版)

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之测案【新课标版历史】专题16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5*3=45分)1.(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致词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许是最伟大的成就,它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

”汤姆逊的依据是( ) A.爱因斯坦因为相对论而获得诺贝尔奖B.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C.相对论继承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D.相对论揭示了时空与物质的本质属性2.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评价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

”这里的“新的科学思想”是指A.系统合理地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B.揭示了热辐射过程中能量分布的规律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理论基础D.提出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从而提出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所以选D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相对论3.美国的盖洛浦公司在1982、1983、1997、1999年进行了四次民意调查,其结果均显示,坚信“上帝造人”的美国成年人的比例,不低于受访者的44%。

只有12%的人相信人类由其他动物进化而来。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美国人对科学不感兴趣 B.进化论在当代遇到了新的危机C.美国民主的影响 D.进化论不适合美国的国情4.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表需要注意变化最大的是每项科技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生产推广的年差的变化,间隔时间越来越短,说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所以选B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科技发明·特点研究5.“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艺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艺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1.(2017·全国II卷,42) 从钟表的多样化发展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
成果及其应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2015·全国Ⅰ卷,41)从生产力诸要素的数学公式出发考查三次
科技革命的作用
近代以来的世 3.(2014·全国Ⅰ卷,40)从宋应星和牛顿科技成就的比较出发考查 古代东方和近代西方科技的不同特点及相关不同社会背景
【针对训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
3.(2018·海南高考,17)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 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 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这项成就应该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
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蒸汽机的改良与应用;
迅速发展阶段 启蒙运动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 电 磁 学 的 新 成 就 ; 达
(18~19C中期) 推动
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重大突破和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 电 的 发 明 与 应 用 ; 量 统化总结阶段 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普遍确立与 子论和相对论
——摘编自潘教峰《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更替”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 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核心素养』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科技革命对思想文艺及影视发展的影响
(1)思想方面: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 形成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 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文学艺术: ①文学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反 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 ②绘画艺术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借助工业革命科技成果的现实主义和印象 画派出现。 ③音乐方面,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弘的歌剧 等。 (3)影视艺术:19世纪末电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出现奠定了 物质基础;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 展的动力;19世纪末,电影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下产生;20世纪20年代,电视艺术 诞生。

2017年高考历史-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讲)-专题练习

2017年高考历史-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讲)-专题练习

2017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讲)考向一近现代以来世界重要的科学理论与技术1.讲高考例1.(2017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

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

”这种看法()A.认为白自然科学促进了文明进程B.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C.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D.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例2.(2015年江苏卷历史15)“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普朗克2.讲典例【例1】(2015年福建卷文综22)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知识。

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

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A.进化论B.万有引力定律C.量子论D.相对论【趁热打铁】(2017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下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爱因斯坦羡慕一位融合实验者与理论家为一体的科学家生活在“幸福的科学童年”时期,这位科学家曾宣称“现在我要演示世界体系的框架”。

这位科学家()A.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B.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C.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D.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例2】(2017届湖北襄阳市四中高三八月第一周周考文综历史试卷)“它解释了微观世界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有力地冲击了经典物理理论,为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材料中的“它”()A.完善了牛顿力学体系B.为解释光电效应奠定基础C.改变了人们时空观念D.推动了“电气”时代的到来【趁热打铁】(2017届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三9月期初调研历史试卷)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

2017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含答案

2017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含答案

2017年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一、选择题(共24小题)1.(2017·湖南张家界一中一模)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C.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解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与题干成就同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答案C2.(2017·河南开封二模)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解析题中的关键信息是“1965年”。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是1964年,故A项正确;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2003年“神舟”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故B项错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是1970年,故C项错误;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始于1983年,故D项错误.答案A3.(2017·山东淄博一模)下表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A.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C.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解析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可以得出近现代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不能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能体现的是中国科技进步,但是并不意味着传统手工业的凋零,故B项错误;从2010年的中美同时涉及环境问题,故C项正确;2010年虽然同时出现环保的技术,但是中国还有航天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6 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1.练高考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8)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

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

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

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A.现实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C.印象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答案】B【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美术艺术•特点2. (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图5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美术的辉煌。

图片体现的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图片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的誓言》。

新古典主义美术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图片二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图片三印象画派,强调感觉和自己的眼睛。

图片四是现代主义美术,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可以排除B。

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属于干扰项,应该排除AC。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3.(2015年福建卷文综23)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

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答案】C【考点定位】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4.(2015年广东卷文综21)有文学家宣传:“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

”他的文学理念属于()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答案】A【解析】:由“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充满了憧憬,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由“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可以分析出作者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属于浪漫主义,故本题选A。

现代主义主要是反传统的特点;现实主义主要是揭露现实的黑暗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古典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师法古人和按照规定原则进行创作;故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5.(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略评分说明:【考点定位】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作用。

2.练模拟1.(2017届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三上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在描述西方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极端唯美的,那种阳春白雪的高调使得它只可能在少数知识分子群体中流传而缺乏广泛的群众根基,因而它显得底气匮乏和先天孱弱,更为糟糕的是,它太内化,太个人主义,太拘泥于个人感受,同社会潮流的距离也太远了一些”。

下列作品符合这一流派的是A.B.C.D.【答案】C【解析】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的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2.(2017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把“普通人头脑中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内心真实”按着顺序记录下来。

这种主张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追寻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C.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D.反映了文学多元化格局下的融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20世纪中期”“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内心真实”反映的是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特征,故B项正确;A项18世纪;C项是19世纪;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现代主义文学3.(2017届云南云南师大附属中学高三上月考三文综历史试卷)“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

”这一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失望B.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二战后西方人心灵迷惘、痛苦D.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蓬勃兴起【答案】A【解析】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4.(2017届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

三人相关理论告诉我们()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没有否定前人,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所以A项错误;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的是爱因斯坦,所以C项错误;材料中涉及到的是物理学,不是生物学,所以D项错误。

故选B项。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物理学的发展·特点5.(2017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布罗代尔认为,科学的历史若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就像从一种普遍的理性解释向另一种普遍解释的缓慢过渡。

每一种解释因新的资料猛烈地与之抵触而突然被推翻。

于是另一种假说便会被提出,这种假说又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

下列最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亚里士多德力学—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B.亚里士多德力学—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C.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D.基督教神创论—拉马克早期进化说—达尔文进化论【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相对论的创立、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6.(2017届广东省湛江市一中等四校高三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黑体处于不同的温度下,辐射曲线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最大辐射强度波长会逐渐往短波长方向移动。

”这一科学观点的提出有助于下列哪一理论的研究?A.经典力学B.相对论C.量子假说D.自由落体定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黑体处于不同的温度下,辐射曲线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最大辐射强度波长会逐渐往短波长方向移动”,热辐射是19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到19世纪末,由这个领域又打开了一个缺口,即关于黑体辐射的研究,导致了量子论的诞生。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物理学的重大进展·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3.练原创1.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过牛顿:“其实在您的时代,阁下的思想和创造力已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即使在今天,您的诸多创见仍指引着物理学的发展。

虽然在我们的追根究底之下,这些观念必须以其他违反日常经验的东西来取代。

”对上述相关内容解读正确的是①牛顿的“思想和创造力”为启蒙运动产生提供了基础②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的力学体系③相对论是“违反日常经验的东西”④爱因斯坦对牛顿评价比较客观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A【解析】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牛顿和经典力学2.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二者的学说都A.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B.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牛顿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即开创了近代经典力学,而达尔文的进化论打破了造物主创世界的神话论,都给神学以沉重的打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故C项正确。

牛顿与工业时代不符,排除A。

进化论还没有得到科学实验的验证,排除B。

进化论的提出是在启蒙运动开展后,排除D。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达尔文与进化论。

3.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

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

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

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

……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

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政治的完善B.工业革命的需要C.自然科学的发展D.开拓世界市场【答案】B【解析】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4.有关下图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B.代表作品有《英雄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C.深受英国光荣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影响D.作品体现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特征【解析】试题分析:图片中的人物是贝多芬,根据史实可以得出。

《蓝色多瑙河》是约翰·施特劳斯代表作故B项错。

贝多芬受到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影响故C错。

D项不是贝多芬作品的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A正确,故选A。

考点: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的过渡。

5.以下是对某部文学作品的评价:它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

该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大卫.科波菲尔》C.《苹果车》D.《等待戈多》【答案】A【解析】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繁荣·《巴黎圣母院》6法国文学史家埃米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