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的鉴别诊断及预防

合集下载

小儿脑膜瘤详解

小儿脑膜瘤详解

小儿脑膜瘤详解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有两类。

一类由神经系统的间质细胞(即胶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神经系统的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形成,没有概括名称。

由于从病原学和形态学上,现在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胶质瘤常见的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在胶质瘤中。

神经上皮起源的肿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44%.脑膜肿瘤包括脑膜内皮细胞肿瘤、间叶性非脑膜内皮性肿瘤、原发黑色素细胞病变和组织来源不明的肿瘤4类。

小儿脑膜瘤发病机制脑膜瘤属于脑膜内皮细胞肿瘤,可能来源于蛛网膜绒毛或胚胎残余。

包括11种类型,脑膜内皮型、纤维型、混合型、砂粒体型、血管型、微囊型、分泌型、透明细胞型、脊索样型、淋巴浆细胞型、化生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脑膜内皮型,约占脑膜瘤的53.5%.脑膜瘤有球形和扁平形两种。

球形多见,表面完整或呈结节状,有色膜,常有一“脐”与硬膜相连;扁平形厚度常不超过1cm,广布于硬膜上,以颅底部多见。

脑膜瘤血管丰富,多由颈外与颈内(或椎基底)动脉双重供血。

肿瘤切面呈暗红色,可有片状脂质沉积的奶黄色区,常见编织状结构,有时见钙化砂粒,少数有囊性变。

脑膜瘤的组织形态有多种表现,但各类型都多少具有脑膜瘤的基本结构,含有脑膜内皮细胞成分,细胞排列也常保留蛛网膜绒毛及蛛网膜颗粒的一些特点,呈漩涡状或同心圆状,这些同心圆的中部容易发生透明变性或钙化。

瘤组织中可见小儿脑膜瘤表现及诊断儿童脑膜瘤以5~14岁为好发年龄,婴儿期极为罕见。

1.儿童脑膜瘤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颅内压增高,可表现为头痛、呕吐和视盘水肿,多有侧脑室内或后颅凹肿瘤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引起,也可由肿瘤的占位效应引起。

其次是视力视野障碍,可因肿瘤压迫视通路或梗阻性脑积水造成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引起,侧室内的肿瘤可压迫颞叶深部的视放射引起同向性偏盲。

肿瘤沿颅底匍匐生长时可造成脑神经的障碍,以面听神经最常见。

有8%~31%的患儿表现为抽搐发作,但癫痫的发生率较成人低。

[神经影像]“脑膜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神经影像]“脑膜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神经影像]“脑膜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脑膜瘤【临床表现】脑膜瘤(meningioma)多见于40~60岁成年女性,儿童少见。

临床症状常出现较晚且程度较轻,与肿瘤生长部位有关,最常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

多为良性,生长缓慢,病程长,易于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MRI表现】(1)肿瘤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内缘可见有“皮质扣压征”(也称“皮质塌陷征”),肿块与脑组织之间有低信号分界或合并有蛛网膜囊肿形成(图1)。

(2) 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T2 FLAIR上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多均匀;DWI上多呈均匀稍高至高信号,沙粒型则呈DWI低信号。

(3)增强扫描肿瘤多呈明显均匀性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图2)。

(4)非典型征象:少数脑膜瘤可以全瘤钙化;囊性脑膜可表现为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呈囊壁环形强化(图3);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多发脑膜瘤,影像表现与单发脑膜瘤相似(图4)。

图1左顶部脑凸面脑膜瘤A、B.分别为横断面T1WI及T2WI,示左顶部大脑凸面实质性肿块,呈稍长T1、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

肿块边界清楚,内侧缘可见“皮质扣压征”;C.增强扫描矢状面,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D.灌注成像,示肿瘤区呈明显高灌注图2左额镰旁脑膜瘤A.左额镰旁肿块,与周围脑组织之间有低信号分界,与大脑镰宽基底相连,T1WI呈等信号;B.T2WI信号与大脑皮质类似,内部信号均匀;C. DWI呈均匀的稍高信号;D.增强扫描见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大脑镰增厚并见有“脑膜尾”征图3右顶部大脑镰旁囊性脑膜瘤A.T1WI,示右顶部镰旁边界清楚的囊性病灶呈均匀低信号;B.T2WI,呈均匀高信号,周边脑组织受压但未见水肿;C、D.增强扫描冠状面及横断面,病变以宽基底附着于大脑镰上,囊性部分无强化,内上缘见不均匀分隔状轻度强化图4多发脑膜瘤A.额部大脑镰双侧及右侧大脑凸面见多个肿块,T1WI信号与皮质信号类似,边界清楚,见“皮质扣压”征;B.T2WI与皮质信号类似,肿块与脑实质之间有脑脊液信号分隔;C.与A,B不同层面,DWI见多个稍高信号的肿块或结节影;D~F.增强扫描的不同方位,见多发均匀强化的肿块或结节影,边界清楚,部分见典型的“脑膜尾征”【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好发于中年女性,肿瘤体积多较大时才出现症状,广基底与颅骨相贴,信号与脑灰质相似且信号多均匀,多具典型脑外肿瘤特征。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女,37岁,头痛1个月。
三叉神经瘤
• 肿瘤沿三叉神经路径生长,常跨越中、后 颅窝,呈哑铃状,发生于半月节的肿瘤实 性成分较多,发生于颅后窝神经根部肿瘤 体积较大,易发生囊变。可引起病变侧圆 孔或卵圆孔扩大,可伴有同侧咀嚼肌萎缩。
• 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 T2WI呈高信号,肿瘤多呈实性,部分囊 变,囊内信号同脑脊液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肿瘤明显均匀强化,囊性病变呈环形强 化,囊内无强化,常伴桥脑、第四脑室受 压向后移位,Meckel腔扩大。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多发生在蛛网膜颗粒比较集中之处,小脑 幕、桥小脑角、海棉窦、筛板、鞍结节、 矢状窦旁等部位。
• 好发于42~56岁中年人群,男女比例为1: (2~3)。与乳腺癌有阳性相关性,妊娠期 间发病率高有关。
• 大部分属良性肿瘤,少数间变后偏向恶性。 • 常见的脑膜瘤有脑膜肉瘤、恶性脑膜瘤、
混合型或移行型、砂粒型、血管型、成纤 维型、内皮型。
MRI
• T1WI常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信号, DWI常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1)白质塌陷征:颅外占位推压脑组织,脑白质受 压内移。常作为鉴别颅内外占位的重要征象之一。 (2)包膜:T1WI肿瘤边缘低信号环,肿瘤被移位 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是脑膜瘤特 征性表现。 (3)宽基底征:以宽基底附着于硬脑膜或颅骨,扁 平型脑膜瘤尤为明显。
(4)瘤周水肿:多认为与肿瘤压迫回流静脉或静脉 窦有关。
(5)脑膜尾征:可能是肿瘤浸润和富血管的脑膜瘤 局部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6)肿瘤脑面重度强化带:可能与脑膜瘤双重供血 有关,即脑动脉在肿瘤包膜下或肿瘤与脑交界处 参与供血,使肿瘤脑面血供比瘤体内更丰富,是 脑膜瘤特有的征象,对不典型脑膜瘤诊断有重要 意义。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疾病,影像学诊断在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技术。

二、脑膜瘤的基本知识1·脑膜瘤的定义:脑膜瘤是发生在脑膜上的肿瘤,起源于脑膜的上皮细胞。

2·脑膜瘤的分类:根据脑膜瘤细胞的起源,脑膜瘤可分为脑膜上皮细胞瘤和间变性脑膜瘤等不同类型。

3·脑膜瘤的症状和体征:脑膜瘤常表现为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三、脑膜瘤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1·脑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最常用的脑膜瘤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通过对脑部进行断层扫描,可观察脑部结构是否异常。

2·脑MRI(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更详细地显示脑膜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对脑膜瘤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3·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脑膜瘤供血动脉的情况,帮术准备和手术过程中的血管保护。

4·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脑膜瘤,通过检查液体中的白细胞、蛋白质等指标来确定脑膜瘤的诊断。

四、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步骤1·阅读病史:了解病患的病史信息,包括主诉、既往疾病史等。

2·分析临床表现:结合病患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脑膜瘤。

3·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脑膜瘤的诊断。

4·影像学结果分析:对获得的影像学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观察脑膜瘤的位置、形态、大小等信息。

5·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根据脑膜瘤的特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6·编写诊断报告:根据影像学结果和诊断分析,撰写脑膜瘤的诊断报告,供临床医生参考。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影像学检查报告、血液检查结果、病史记录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脑膜瘤:一种发生在脑膜上的肿瘤,常见的有脑膜上皮细胞瘤和间变性脑膜瘤等类型。

大脑凸面脑膜瘤预防和措施

大脑凸面脑膜瘤预防和措施
大脑凸面脑膜瘤的预防和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大脑凸面脑膜瘤? 2. 为什么要预防大脑凸面脑膜瘤? 3. 如何预防大脑凸面脑膜瘤? 4.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5. 何以有效实施预防措施?
什么是大脑凸面脑膜瘤?
什么是大脑凸面脑膜瘤? 定义
大脑凸面脑膜瘤是一种生长在大脑表面膜上的肿 瘤,通常是良性的。
预防可以减少肿瘤发生,保护大脑功能。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风险。
为什么要预防大脑凸面脑膜瘤? 降低医疗费用
早期预防和健康管理可以降低治疗费用。
预防比治疗更经济有效。
为什么要预防大脑凸面脑膜瘤? 促进健康意识
提高公众对脑膜瘤的认知,有助于早期发现 和干预。
教育是预防的重要环节。
如何预防大脑凸面脑膜瘤?
支持与脑膜瘤相关的研究项目,推动科学进步。
科研成果将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谢谢观看
辐射被认为是脑膜瘤的潜在风险因素。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出现症状时
如有持续性头痛、癫痫发作等症状,应及时 就医。
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进行基因检测
有家族史的人可考虑进行基因检测。
了解遗传风险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咨询专业医生
对于疑似症状,及时咨询神经外科或肿瘤科 医生。
这种肿瘤可能会影响周围神经和大脑功能。
什么是大脑凸面脑膜瘤? 症状
可能出现头痛、癫痫发作、视力模糊等症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种类因肿瘤位置和大小而异。
什么是大脑凸面脑膜瘤? 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明确,但与遗传因素、辐射接触等有关 。
对脑膜瘤的研究仍在继续。
为什么要预防大脑凸面脑膜瘤 ?

脑膜瘤名词解释

脑膜瘤名词解释

脑膜瘤名词解释
脑膜瘤是指在脑膜上生长的一种肿瘤,通常是良性的(非癌性),但也有可能是恶性的(癌性)。

脑膜瘤通常是由于脑膜细胞异常增生而导致的,婴儿和儿童较少患此病,成年人中较为常见。

脑膜瘤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抽搐、眼球突出、视力改变、听觉异常、平衡感失调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瘤体生长而逐渐加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断脑膜瘤通常需要做核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等检查。

脑膜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可以将肿瘤完全切除,并避免瘤体再次生长。

对于某些不宜手术的脑膜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也是可行的治疗方式。

脑膜瘤(Meningiomas)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

许多无症状脑膜瘤多为偶然发现。

多发脑膜瘤偶尔可见,文献中有家族史的报告。

50%位于矢状窦旁,另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
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

其它部位偶见。

脑膜瘤

脑膜瘤

脑膜瘤(meningioma),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纠错编辑摘要目录• 1 概述• 2 分类• 3 发病机制• 4 病因• 5 流行病学•脑膜瘤 - 概述儿童脑膜瘤 X光图脑膜瘤(meningioma),别名:硬脑脊膜肉瘤;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脑膜瘤(meningioma)来源于埋在上矢状窦两侧的蛛网膜绒毛的细胞(脑膜皮细胞),占颅内所有原发性肿瘤的20%左右。

多为良性,生长缓慢,易于手术切除,此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预后最好。

好发部位为上矢状窦两侧、大脑镰、蝶状嵴、嗅沟、小脑桥脑角,枕大孔及脊髓的周围。

肉眼观,为不规则性肿瘤,与硬膜紧密相连,陷入脑表面,但脑内浸润很少,肿块质实,灰白色,呈颗粒状,可见白色钙化砂粒,偶见出血。

镜下特征性图像为脑膜皮细胞呈大小不等同心圆状漩涡状,其中央血管壁常有半透明变性,以至于钙化形成砂粒体。

(脑膜细胞型或融合细胞型—瘤细胞还可为梭形,呈致密交织束结构,有的胞核可呈栅栏状排列,其间可见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漩涡细胞型),有时可见囊性变或向黄*色瘤细胞、骨、软骨细胞分化,但这些组织学类型却与预后无关。

以上所述组织型的脑膜瘤生长缓慢,组织学上也为良性。

与此相反,呈乳头状构造的脑膜瘤呈恶性经过。

有时直接生成恶性脑膜瘤,此时细胞分裂像多,有的出现脑内浸润,有的形态上很象纤维肉瘤。

[1]按其病理学特点分为以下各型:内皮型或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性、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一般将前5种归类于良性脑膜瘤的范畴,以血管型脑膜瘤最常发生恶变,多次复发者亦应考虑恶变可能。

脑膜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脑膜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 新 高新红
3 3 严 格 消 毒 隔 离 , 防感 染 手 术 环 境 , 切 手 术 用 品 均 须 . 预 一
酶 原 复 合 物 , 维 蛋 白原 等 药 物 , 纤 因手 术 时 间长 , 上用 物 多 , 台 台 上护士工作须认真仔细 , 些细 小的物 品( 缝 合血管 的针) 一 如 应 妥 善 保 管 , 中使 用 的纱 布 , 片 做 到 心 中有 数 。双 人 清 点 。脑 书 棉 内手 术 一 般 耗 时 较 长 , 面 及 脑 组 织 暴 露 时 间 久 , 干 燥 , 在 创 易 故 术 中 颅 外 软组 织瓣 , 瓣 均 应 以 湿纱 布包 裹 , 创 缘 以湿 棉 片 覆 骨 骨 盖 0 。因脑 膜 瓣 翻 开后 , 大 块 棉片 盖 好 , 组 织 除 操作 区外 均 用 脑 铺 以 湿棉 片并 不断 以生 理 盐 水 湿 润 , 颅 过 程 应 注 意 无 菌操 作 , 开 翻 开 颅 骨瓣 切 开硬 脑 膜 以前 , 洗 净 手 套 上 血 渍 , 膜 外 彻 底 止 应 硬 血 , 复 冲 洗 后 手 术 野 周 围再 铺 一 层 消 毒 巾 。显 微 镜 应 用 一 次 反
师、 业务 熟 练 的手 术 护 士 负 责保 管 , 按 操 作 规 程 负责 进 行 术 前 并 准 备 、 中配 合 和 术 后 保 养 工作 。显 微 器 械 使 用 时 , 可夹 持 粗 术 不
厚 物 品 或 挪 于 他 用 , 可 投 掷 或 互 相 碰 撞 , 意 保 护 利 刃 和 尖 不 注 端, 不用 时应 用 硅 胶 管 套住 器械 , 止 损 坏“ 。不 宜 与普 通 手 术 防 器 械 混 放 消毒 , 免压 坏 器 械 。最 好 采 用 特 制 的盒 ( ) 单 独 以 架 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是发病缓、病程长。

不同部位脑膜瘤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成年人发病较多,故凡成年人有慢性头痛、精神改变、癫痫,一侧或两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共济失调或有局限性颅骨包块等,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时,要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

眼底检查常发现慢性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已呈继发性萎缩。

肿瘤的确诊还需依靠辅助性诊断检查。

诊断脑膜瘤,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检查包括颅骨平片,CT扫描和脑血管造影。

不仅可以达到定位,还可以了解肿瘤大小和定性。

1.颅骨平片:颅内脑膜瘤需要常规摄颅骨平片,约有75%病例在平片上可以显示出颅内肿瘤的征象,而30%~60%的病例可根据平片的征象作出脑膜瘤的诊断。

X线颅骨平片的征象,一部分属于颅内肿瘤,颅内压增高的间接征象,如蝶鞍骨质侵蚀与扩大,脑回压迹明显与松果体钙化斑移位,少数情况下,颅缝分离。

另一部分是脑膜瘤直接引起的征象,包括肿瘤局部骨质增生与破坏,肿瘤血运增加引起的脑膜动脉沟变宽与增多,肿瘤钙化,局部骨质变薄等,这几点常是脑膜瘤可靠的诊断依据。

2.CT扫描:在脑膜瘤的诊断上,CT扫描已取代同位素脑扫描、气脑和脑室造影、脑膜瘤多为实质性且富于血运,最适合于CT检查,其准确性能够达到发现1cm大小的脑膜瘤。

在CT扫描图像上,脑膜瘤有其特殊征象,在颅内显示出局限性圆形密度均匀一致的造影剂增强影像,可并有骨质增生,肿瘤周边出现密度减低的脑水肿带,相应的脑移位,以及脑脊液循环梗阻引起的脑积水征象。

3.脑血管造影:对某些脑膜瘤,脑血管造影仍是必要的。

尤其是深部脑膜瘤,它的血液供应是多渠道的,只有通过脑血管造影,才能够了解肿瘤的供应来源,与肿瘤的血运程度和邻近的血管分布情况,这些对制定手术计划,研究手术入路与手术方法都有重要价值。

如果能作选择性的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特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则血管改变征象更为清晰而明确。

此外腰椎穿刺可反映颅内压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的情况,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上仍有一定参考意义。

治疗预防
对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

脑膜瘤属实质外生长的肿瘤,大多属良性,如能早期诊断,在肿瘤尚未使用周围的脑组织与重要颅神经、血管受到损害之前手术,应能达到全切除的目的。

但是有一部分晚期肿瘤,尤其是深部脑膜瘤,肿瘤巨大,与神经、血管、脑干及丘脑下部粘连大紧,或将这些神经、血管包围不易分离,这种情况下,不可勉强从事全切除术,以免加重脑和颅神经损伤以及引起术中大出血的危险,甚至招致病入死亡或严重残废。

宜限于肿瘤次全切除,缩小肿瘤体积,辅以减压性手术,以减少肿瘤对脑的压迫作用,缓解颅内压力,保护视力。

或以分期手术的方法处理。

对确属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肿瘤,行瘤组织活检后,仅作减压性手术,以延长生命。

恶性者可辅以放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