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书XX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XX

合集下载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古诗三首》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古诗三首》

颔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
几处早出的黄莺 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 树木上栖息,
暖树:向阳的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谁家新来的燕子衔 着泥在筑巢。
颈联:
乱花渐欲迷人眼,
各色各样的花渐 渐使人眼花缭乱,
乱花:各色各样的花。
浅草才能没马蹄。
新长出的春草刚刚 能够遮没马蹄。
尾联:
最爱湖东行不足,
我最喜爱西湖东 边的美景,总观赏不 够,
首联:
客路青山外,
旅途经过青山之 外,
客路:旅途。
行舟绿水前
坐船在绿水之中行 走。
颔联:
潮平两岸阔,
潮水涨满时,两 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一帆悬
风平浪静,一片白 帆高高挂起。
“阔”字写出了江 面的烟波浩渺,“悬” 形象写出了船帆高悬的 样子,侧面衬托了“风 正”,既是顺风,又是 和风。颔联写江中的景 色,以江面之阔映衬一 帆之孤,展现了一幅雄 伟壮丽的长江画面。
1,《游山西村》中富含哲理的一句诗是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这两 句诗进行赏析。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 面它又富于哲理,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不论前路多么难行 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 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丰年留客足鸡豚。
在丰收年景里待客 菜肴非常丰sh
颔联: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峦重叠水流曲 折正担心无路可走,
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绿花艳忽然眼前 又出现一个山村。
往往比喻人们在无 路可走时,经过一番周 折和努力,又有了新的 出路,新的天地
颈联:
箫鼓追随春社近,

七年级上册冀教版语文古诗

七年级上册冀教版语文古诗

七年级上册冀教版语⽂古诗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学中的精华,七年级语⽂教材中也选⼊了许多⽂质兼美、脍炙⼈⼝的好作品,引导学⽣品读优美的古典诗词,对提⾼学⽣的⽂学素养起着⾮常重要的作⽤。

下⾯⼩编给⼤家分享⼀些七年级上册语⽂古诗冀教版,⼤家快来跟⼩编⼀起看看吧。

七年级上冀教版语⽂古诗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jié)⽯,以观沧海。

⽔何澹澹(dàn dàn),⼭岛竦峙(sǒngzhì)。

树⽊丛⽣,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之⾏,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

幸甚⾄哉(zaī),歌以咏志。

【次北固⼭下】 王湾 客路青⼭外,⾏⾈绿⽔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 唐·⽩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树昏鸦, ⼩桥流⽔⼈家, 古道西风瘦马。

⼣阳西下, 断肠⼈在天涯。

课外古诗词背诵,共⼗⾸。

【龟虽寿·步出夏门⾏】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灰。

⽼骥伏枥,志在千⾥; 烈⼠暮年,壮⼼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哉!歌以咏志。

【过故⼈庄】 唐孟浩然 故⼈具鸡⿉,邀我⾄⽥家。

绿树村边合,青⼭郭外斜。

开轩⾯场圃,把酒话桑⿇。

待到重阳⽇,还来就菊花。

注⾳:⿉(shǔ),斜(xiá)。

【题破⼭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古寺,初⽇照⾼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深。

⼭光悦鸟性,潭影空⼈⼼。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杨花落尽⼦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与明⽉,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夜⾬涨秋池。

2017秋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大雁与鸭子》

2017秋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大雁与鸭子》

5、因为南方的气候发生了变化,天气变得越来越热, 它们所生活的那个湖干涸了,而且附近所有的湖都干涸 了。然而北方很凉快,有水,还一定会有很多鱼。 6、鸽子喜欢平原,害怕吃苦,不愿飞往遥远的北方。 从鸽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当鸭子邀请它们一起飞往北方 时,它们说“那是一个长途飞行,太艰苦了,咱们不 干”。鸭子对鸽子的决定感到惋惜,但是自己对飞往北 方开始有些动摇。从鸭子离开鸽群的表现可以看出, “鸭子叹了一口气,还往下看了好几眼”。
9. 当大雁听到鸭子害怕北方飞寒冷时,对鸭子说“我 听见你的声音里缺乏勇气了。那地方我们的爸爸和妈妈 不是已经去过了吗?他们去过了,我们还怕什么?”当 听到鸭子怀恋南方是温暖时,又对鸭子说“南方在我们 小的时候是好的,可是北方对于我们将来的成长更好”, 从这两句话你看出大雁具有怎样的性格的特点? 10.故事的结局是,大雁自己飞到了北方,到达了那个 大海洋,和兄弟姐妹们过上了勤劳的、自由的生活;而 鸭子却被猎人豢养起来成了现在的鸭子,你对这个结局 感到意外吗?
12、探究本文最典型、最精彩语段的写作技巧。 1. 精彩的对话描写 本文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大雁和鸭子,鸭子和鸽子,以及 猎人夫妻之间的对话,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大雁和鸽子的 形象。它们的性格特点都是由这些精彩的对话塑造的。 引导学生对具体对话进行分析。 2. 鲜明的对比手法 童话中,大雁和鸭子的形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 见识广博、头脑清醒,有胆识、有毅力、有追求;一个 是幼稚可笑、经不住诱惑,而又懦弱贪图安逸。两相对 比突出了童话的寓意。
4. 第一部分:大雁和鸭子决定一起飞往北方的大海, 在飞过一个平原时遇到了一群鸽子。 第二部分:大雁和鸭子在飞往北方大海的途中遇到了 一群野驴。 第三部分:大雁和鸭子飞到了一个小沼泽地,钻到芦 苇里睡着了。 第四部分:猎人到这个小湖边打猎,大雁飞走了,鸭 子却被捉去。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ppt课件3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ppt课件3

比一比

请同学们把本文以小故事的 形式给大家讲一讲,看谁讲的 精彩。
夸父为什么逐日
失败
英雄
1.你怎么 看待夸父这一 人物? 2.你如何 理解这则神话 的主题?
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 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 强的英雄人物。
所以,现在人 们常以“夸父逐 日” “夸父追日” “逐日” 这些词 比喻人有宏大的 志向或巨大的力 量和气魄。
课文朗读: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 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一读:
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翻 译全文,解决难以理解的生字 词。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 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 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 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竞跑,赛跑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 1.请说说这个动人的故事。 • 2.请说说学了《精卫填海》的感想 : • 语言的精练 想象的夸张 叙述的直接 节 奏的明快
拓展延伸
• 1.小小的精卫到底能不能把大海填平呀? 讨论 • 2.《精卫填海》是《三海经》中的一个小 故事。《三海经》中的小故事很多,自选 一则小故事回去读一读。
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 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 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所 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现实 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
神话分类
• 开辟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
用采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 如何产生的。
• 自然神话: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 • 英雄神话 :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
同时,也可说是人类某种劳动经验的概括 总结。
神话之最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课文篇第一课《补课》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引导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引导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如何描述生活中的小事情。

- 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转换为语言材料。

-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引出“暑假中发生的趣事”话题。

2. 创设情境,通过教师讲述自己暑假的趣事帮助学生理解。

3. 给学生两到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谈谈他们在暑假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教师以此为材料做个案分析。

4. 学生构思文章。

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或掌握事件发展的重要节点,把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记下来。

5. 教师帮助学生合理编排文章内容,并结合原文要求,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词、句型、文思、论证实现文章丰富性。

第二课《小狗和面包》教学目标:- 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

- 学会感受小狗的生命力,欣赏烘托小狗形象的文学手法,并提高学生的感情体验能力。

-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文的情节发展及人物形象塑造。

- 分析本文描写小狗形象和环境的情感渲染手法。

- 提高学生的感情体验能力。

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通过画面或图片引入话题。

2. 阅读课文并带领学生找出生动形象的句子,引导学生进入小狗与面包的故事情境。

3. 板书本文章节选句子,并让学生通过口头练与配合读出句子中的韵律。

4. 教师概括本文的基本情节,并引导学生理解。

5. 分组合作,让学生完成相关的情感体验活动。

6. 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份生动形象的小记作文。

第三课《泥巴和沙子》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内涵。

- 培养学生分析和泥巴、沙子的区别。

- 培养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描述沙子、泥巴和玩泥巴的趣事。

- 通过文章研究和感悟有关熟悉的生活现象和问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XX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XX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XX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XX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XX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XX七年级上册语文书XX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XX七年级语文教材在文化中具有独特性,它蕴含广阔内容,形式丰富多彩。

教材目录有哪些呢?为大家了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欢迎大家阅读!第一单元1、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2、皇帝的新装……………… [丹麦]安徒生3、金鸟………………………格林童话4、牛郎织女5、小溪流的歌…………………严文井写作实践:让你的想象插上翅膀拓展链接:童话世界的新成员--哈里·波特诗词诵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浣溪沙………………苏轼第二单元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7、拣麦穗…………………张洁8、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9、童年………………唐弢10、童稚记趣………………沈复写作实践:留在记忆里的童年综合活动·口语交际: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诗词诵读:归园田居………………陶渊明望岳………………杜甫第三单元11、父亲的谜语………………刘蕊12、我的母亲…………………邹韬奋13、合欢树……………………史铁生14、麦琪的礼物……………… [美国]欧·亨利15、两小儿辩日………………《列子》写作实践:家,有许多温暖的感觉拓展链接:一幅多彩的时代画卷--走进高尔基和他的《童年》诗词诵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夜雨寄北李商隐第四单元16、春……………………朱自清17、济南的冬天…………老舍18、秋颂…………………罗兰19、四季交响曲……………杨林勃20、与朱元思书………………吴均写作实践:关爱家园综合活动·口语交际:搜集农谚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第五单元21、论语十则22、为学………………彭端淑23、论读书……………… [英国]培根24、我的“长生果”………………叶文玲25、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写作实践:我和书的故事综合活动·口语交际:争当“故事大王”诗词诵读:梦江南温庭筠登飞来峰王安石第六单元26、悬崖边的树……………曾卓27、根………………………牛汉28、露………………………田晓菲29、木兰诗30、陌上桑写作实践:小诗抒我心中情拓展链接:星光依旧灿烂--怀念冰心诗词诵读:秋词刘禹锡泊秦淮杜牧附录一:词的分类简表附录二:学好楷书打好书写基础橙黄橘绿指秋季景物。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仅供参考。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一、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一)师:读读课题。

(学生读课题)师:读了题目,好像隐蔽着什么?生:父母对儿女的挂念。

师:简洁的说,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或许地说,教师随机作了点拨。

(二)学生听课文录音,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时间确定理由学生沟通,教师随机点拨:时间确定理由当天黄昏次日早晨次日黄昏三日上午师提示:这三次理由都很有劝告力吗?学生回答主要观点:三次理由前后之间很抵触,基本上是借口。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二)核心词替换:父母的()()(一)师请学生替换一个词,小组商量。

(二)学生上台写一写: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语有:理由挂念迟疑心灵深处苦衷理由教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板书,共同探讨:1、关于两个"理由':师画了一道线将两个"理由'连接起来,问:两个同学都写了"理由',谁写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第一个学生说父母都讲的是理由,都是借口其次个孩子说父母都是用一些理由,说明自己的真心2、关于"挂念':师:谁写了"挂念'?生:一次次把孩子要回来,外表是理由,实际是挂念3、关于"迟疑':师:挂念中流露出迟疑,为什么?生:〔文章〕做感人的也是父母的迟疑4、关于"苦衷':师:说说"苦衷'。

生:父母每次都有理由,迫不得已的时候把孩子送出去,实在是有苦衷,太贫困。

5、关于"心灵深处':师:说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吧。

生:父母的心里真的是很难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了点拨,评价。

)教师出示:元稹诗句:遣悲怀谁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三)孩子的心情(一)播放《我的兄弟姐妹》片段,学生思考:1、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片段?2、孩子的心是怎样?学生沟通:1、哥哥送妹妹的镜头。

最新冀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冀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女娲补天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健: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 课文插图投影。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女娲补天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12.女娲补天1. 女娲为什么补天?2. 女娲怎么补天?3.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第二课时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2、女娲怎么补天?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XX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XX
七年级语文教材在文化中具有独特性,它蕴含广阔内容,形式丰富多彩。

教材目录有哪些呢?为大家了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单元
1、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2、皇帝的新装……………… [丹麦]安徒生
3、金鸟………………………格林童话
4、牛郎织女
5、小溪流的歌…………………严文井
写作实践:让你的想象插上翅膀
拓展链接:童话世界的新成员--哈里·波特
诗词诵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浣溪沙………………苏轼
第二单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7、拣麦穗…………………张洁
8、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9、童年………………唐弢
10、童稚记趣………………沈复
写作实践:留在记忆里的童年
综合活动·口语交际: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诗词诵读:
归园田居………………陶渊明
望岳………………杜甫
第三单元
11、父亲的谜语………………刘蕊
12、我的母亲…………………邹韬奋
13、合欢树……………………史铁生
14、麦琪的礼物……………… [美国]欧·亨利
15、两小儿辩日………………《列子》
写作实践:家,有许多温暖的感觉
拓展链接:一幅多彩的时代画卷--走进高尔基和他的《童年》
诗词诵读: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夜雨寄北李商隐
第四单元
16、春……………………朱自清
17、济南的冬天…………老舍
18、秋颂…………………罗兰
19、四季交响曲……………杨林勃
20、与朱元思书………………吴均
写作实践:关爱家园
综合活动·口语交际:搜集农谚
诗词诵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第五单元
21、论语十则
22、为学………………彭端淑
23、论读书……………… [英国]培根
24、我的“长生果”………………叶文玲
25、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
写作实践:我和书的故事
综合活动·口语交际:争当“故事大王”
诗词诵读:
梦江南温庭筠登飞来峰王安石
第六单元
26、悬崖边的树……………曾卓
27、根………………………牛汉
28、露………………………田晓菲
29、木兰诗
30、陌上桑
写作实践:小诗抒我心中情
拓展链接:星光依旧灿烂--怀念冰心
诗词诵读:
秋词刘禹锡泊秦淮杜牧
附录一:词的分类简表
附录二:学好楷书打好书写基础
橙黄橘绿
指秋季景物。

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风萧萧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等。

秋风萧瑟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秋风瑟瑟
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

秋风瑟缩
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

秋风落叶
秋风扫尽了落叶。

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金风飒飒
金风:指秋天的风。

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

飒飒:风声。

例: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飒飒,玉露泠泠。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同义金风送爽
金风送爽
金风:指秋天的风。

秋风带来了凉意。

例: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
金风玉露
指秋天的景物。

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秋月春风
秋天的月亮,春天的花朵。

比喻良辰美景、美好岁月。

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亦作秋月春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
同“秋月春花”。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

泛指春秋美景。

例: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

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

(于漪《我与〈千家诗〉》)
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例:
亦作秋高气肃
同义天高气清天高气爽
天高气清天高气爽天高云淡
天高:天空高远广大。

天气清朗,多用於秋天。

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
秋高气和
同“秋高气爽”。

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秋高马肥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

例:“其外市,则西至安集延、伊犁、哈密、喀尔喀,东至黑龙江,秋高马肥,被罽捆货而至。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__事辑》)
桂子飘香
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语出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霜天红叶
红叶:槭、枫等树叶,秋时变为红色,故称为红叶。

霜天:严寒的天气。

秋阳杲杲
盛暑炙热的太阳。

周代以国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八月秋季开始,时值国历五、六月,正当盛暑。

秋阳:秋天的太阳。

如:成熟的麦穗在秋阳的照射下闪耀着金光。

丹枫迎秋
丹枫:枫叶到秋天会变红,故称为丹枫。

唐·李商隐《过楚宫》: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红衰翠减
红:指花;翠:指绿叶。

红花衰败,绿叶减少。

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

宋·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秋行夏令
令:时令。

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

指不合时令。

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 __无关于改革了。


春华秋实
华:花。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

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例:“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
林寒涧肃
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一叶知秋
1)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2)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例:“叶落知秋,举一明三。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
同义一叶落知天下秋一叶报秋叶落知秋落叶知秋
梧桐一叶落
梧桐落叶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

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西风落叶
秋风吹,树叶纷纷下。

形容秋天的景象。

现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的情景。

例:“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毛泽东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看了“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的人还看了:
1.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3.冀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4.7年级语文练习题冀教版
5.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目录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