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英第三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经典笔记2018版(精品笔记 同类院校真题答案 习题集 课件课本)

合集下载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圣才出品】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圣才出品】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什么是微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如何得以证明?答:(1)微生物的遗传性微生物将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类型和环境条件,以及对这些营养和外界条件产生的一定反应,或出现的一定性状相对稳定的一代一代传给后代,称为微生物的遗传。

(2)微生物的变异性微生物从它使用的环境迁移到不适应的环境后,改变自己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新的生活条件下产生适应新环境的酶,从而适应新环境并良好生长,称为微生物的变异。

(3)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DNA。

(4)证明方式可以用格里菲斯经典的转化实验和大肠杆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的试验证明。

2.微生物的遗传基因是什么?微生物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的?答:(1)微生物的遗传基因微生物的遗传基因是微生物体内储存传递信息的、有自我复制功能的单位。

(2)微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微生物的遗传信息是通过DNA传递给子代的。

3.什么叫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什么叫反向转录?答:(1)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指DNA的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则。

(2)反向转录是指只含RNA的病毒将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上,通过反转录酶的作用由RNA转录为DNA的过程。

4.DNA是如何复制的?何谓DNA的变性和复性?答:(1)DNA的复制过程如下:①DNA分子中的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的氢键断裂,彼此分开成两条单链。

②各自以原有的多核苷酸链为模板,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吸收细胞中游离的核苷酸,按照原有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各自合成出一条新的互补的多核苷酸链。

③新合成的一条多核苷酸链和原有的多核苷酸链又以氢键连接成新的双螺旋结构。

(2)DNA的变性DNA的变性是指天然双链DNA受热或在其他因素作用下,两条链之间的结合力被破坏而分开成单链DNA的过程。

(3)DNA的复性DNA的复性是指变性的DNA溶液经过适当的处理后重新形成天然DNA的过程。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圣才出品】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圣才出品】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一、选择题1.关于微型后生动物描述正确的是()。

A.是多细胞动物B.是单细胞动物C.是真菌D.属于藻类【答案】A【解析】真核微生物中,原生动物以外的多细胞动物称为后生动物。

因有些后生动物形体微小,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方可看得清楚,故称为微型后生动物。

如轮虫、线虫、寡毛虫、浮游甲壳动物、苔藓动物、水螅等。

2.酵母菌细胞通过()过程从糖分子获得能量。

A.竞合作用B.发酵C.呼吸D.三羧酸循环【答案】B【解析】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

发酵型酵母菌是发酵糖为乙醇(或甘油、甘露醇、有机酸、维生素及核苷酸)和二氧化碳的一类酵母菌,用于发面做面包、馒头和酿酒等。

3.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中,以有机物为食的是()。

A.植物型营养B.全动型营养C.光能自养D.以上都不是【答案】B【解析】B项,全动性营养的原生动物以吞食其他生物(如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藻类、比自身小的原生动物)和有机颗粒为食。

绝大多数原生动物为全动性营养。

4.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A.青霉B.酵母菌C.曲霉D.细菌【答案】B【解析】AC两项,青霉和曲霉都属于多细胞菌属;B项,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D项,细菌属于原核微生物。

5.(多选)关于原生动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有()。

A.单细胞,没有细胞壁B.多细胞,有细胞壁C.细胞核具有核膜D.细胞核不具有核膜【答案】AC【解析】原生动物为单细胞,没有细胞壁,有细胞质膜、细胞质,有分化的细胞器,其细胞核具有核膜(较高级类型有两个核),属真核微生物。

6.(多选)可做污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有()。

A.轮虫B.线虫C.鞭毛虫D.钟虫【答案】BC【解析】B项,线虫有好氧和兼性厌氧的,兼性厌氧者在缺氧时大量繁殖,线虫是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

C项,在自然水体中,鞭毛虫喜在多污带和α-中污带中生活。

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鞭毛虫大量出现,可作污水处理效果差时的指示生物。

二、填空题1.______是动物中最原始、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八章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圣才出品】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八章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圣才出品】

第八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自然界中碳素如何循环?答:自然界中的碳素循环以二氧化碳为中心。

二氧化碳被植物、藻类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植物性碳;动物摄食植物就将植物性碳转化为动物性碳;动物和人呼吸放出二氧化碳,有机碳化合物被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均返回大气。

而后,二氧化碳再一次被植物利用进入循环。

2.详述纤维素的好氧和厌氧分解过程。

有哪些微生物和酶参与?答:(1)纤维素的好氧分解①在有氧条件下,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纤维二糖在纤维二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②参与好氧分解的微生物和酶有黏细菌、镰状纤维菌和纤维弧菌等,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氧化酶、脱氢酶、脱羧酶、细胞色素氧化酶。

(2)纤维素的厌氧分解①纤维素厌氧发酵产生葡萄糖之后有两种发酵途径,一是丙酮丁醇发酵,产物为丙酮、丁醇、乙酸、二氧化碳和氢气,二是丁酸发酵,产物为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氢气。

②参与厌氧分解的微生物有产纤维二糖梭菌、无芽孢厌氧分解菌及热解纤维梭菌等。

3.详述淀粉的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过程。

有哪些微生物和酶参与?答:(1)淀粉的好氧分解①淀粉在糊精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糊精,糊精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进一步水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②参与淀粉的好氧分解的微生物有枯草芽孢杆菌、根霉、曲霉等。

③参与纤维素的好氧分解的酶有1,4-糊精酶、麦芽糖酶、氧化酶、葡萄糖苷酶、脱氢酶、脱羧酶、细胞色素氧化酶。

(2)淀粉的厌氧分解①淀粉降解为葡萄糖后,厌氧条件下,葡萄糖被酵母菌发酵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②参与淀粉的厌氧分解的微生物有根霉、曲霉、酵母菌。

③参与淀粉的厌氧分解的酶有淀粉-1,6-糊精酶。

(3)专性厌氧菌对淀粉的分解①淀粉经厌氧发酵后水解为葡萄糖,之后有两种发酵途径:a.丙酮丁醇发酵,产物为丙酮、丁醇、乙酸、二氧化碳和氢气;b.丁酸发酵,产物为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氢气。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笔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笔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我们与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它们在地球上的存在时间远早于人类。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它们在人类的健康、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2 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1)体积小、表面积大:微生物的体积很小,但表面积却很大,这使得它们能够更有效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

(2)繁殖速度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些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每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

(3)适应能力强: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高压、酸碱度等。

(4)遗传变异: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相对简单,容易发生变异,这使得它们能够不断适应环境变化。

1.3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治理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等方面,帮助减轻环境污染。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2.1 如何观测微生物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一般显微镜无法观察到,因此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等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电子显微镜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使研究者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2.2 细菌的结构和性质细菌是微生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类。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粒、核糖体和细胞质等。

细菌具有原核生物的特点,没有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器。

细菌可以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3 放线菌、古菌及蓝细菌放线菌是一类具有分枝菌丝体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体中。

古菌是一类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具有原核生物的特点。

蓝细菌又称蓝藻,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和土壤中。

2.4 原生动物及其指示作用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生活在水域或湿润环境中。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2章)】【圣才出品】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2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绪论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答:(1)概念原核微生物是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是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线,称为拟核或似核。

它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结构体系,如间体和光合作用层片及其他内折,也不进行有丝分裂。

(2)分类原核微生物包括古菌(即古细菌)、细菌、蓝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答:(1)概念真核微生物是指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的一类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线,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并进行有丝分裂。

(2)分类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细菌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伞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

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微生物的分类如下:(1)为了识别和研究微生物,将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有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域(Domain)、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等分类。

(2)把主要的、基本属性类似的微生物分列为域,在域内从类似的微生物中找出它们的差别,再列为界。

以此类推,一直分到种。

“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

种内微生物之间的差别很小,有时为了区分小差别可用株表示,但“株”不是分类单位。

在两个分类单位之间可加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及变种等次要分类单位。

最后对每一属或种给予严格的科学的名称。

4.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课后题(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课后题(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课后题(2)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

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

还含有脂质和多糖。

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

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

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

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

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十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十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

周群英《环境⼯程微⽣物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章污(废)⽔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预处理中的微⽣物第⼗章污(废)⽔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预处理中的微⽣物学原理⼀、选择题1.废⽔中的C:N⼤于286时反硝化正常,低于这个⽐值反硝化出现()不⾜。

A.碳源B.氮源C.⽆机盐D.⽣长因⼦【答案】A【解析】污(废)⽔中的BOD5:TN(即C:N)⼤于286时反硝化正常。

低于此⽐值时,反硝化出现碳源不⾜,要投加外碳源。

有的⼯程投加甲醇补⾜碳源,这不仅增加开⽀,甲醇对⼈还不安全,可改⽤⼄醇作碳源。

2.(多选)下列对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描述正确的有()。

A.都是⾰兰阳性菌B.都是⾰兰阴性菌C.都是厌氧菌D.都是好氧菌【答案】BD【解析】AB两项,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是⾰兰⽒阴性菌。

其⽣长速率均受基质浓度(NH3和HNO2)、温度、pH、氧浓度控制。

CD两项,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都是好氧菌,绝⼤多数营⽆机化能营养。

⼆、填空题1.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都是⾰兰______性菌,且全部是______氧菌。

【答案】阴;好【解析】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是⾰兰⽒阴性菌。

其⽣长速率均受基质浓度(NH3和HNO2)、温度、pH、氧浓度控制。

其全部是好氧菌,绝⼤多数营⽆机化能营养。

2.煮沸法是最原始的对⽔的消毒⽅法,煮沸可以直接破坏病源菌的______。

【答案】蛋⽩质【解析】⽔的消毒⽅法有煮沸法、加氯消毒、臭氧消毒、过氧化氢消毒、紫外辐射消毒、微电解消毒等。

其中煮沸法是最原始的⽅法,也是最简便有效的⽅法之⼀。

煮沸直接快速破坏病原菌的蛋⽩质,使其凝固发⽣不可逆变性。

3.紫外线辐射杀菌的机制有:______、______。

【答案】破坏蛋⽩质结构⽽变性;破坏核酸分⼦的结构【解析】紫外线辐射是⼀种物理⽅法,经过消毒的⽔化学性质不变,不会产⽣臭味和有害健康的产物。

紫外线辐射杀菌的机制为:①破坏蛋⽩质结构⽽变性;②破坏核酸分⼦的结构,如引起胸腺嘧啶形成胸腺嘧啶⼆聚体和DNA发⽣⽔合反应导致细菌死亡。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第十二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圣才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第十二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圣才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第十二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圣才第十二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一、填空题以包埋法等方法将酶活力强的微生物体固定在载体上,即成______。

[江苏大学2010年研]【答案】固定化微生物【解析】用包埋法(或交联法、载体结合法、逆胶束酶反应系统)等方法将酶活力强的微生物体固定在载体上,即成固定化微生物。

微生物体本身是多酶体系的固定化载体,将整个细胞固定化更有利于保持其原有活性,甚至可提高活性。

有死细胞固定化和生长细胞固定化两种。

二、名词解释固定化酶[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研]答:固定化酶是指从筛选、培育获得的优良菌种体中提取活性极高的酶,再用包埋法(或交联法、载体结合法、逆胶束酶反应系统)等方法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制成的不溶于水的固态酶。

它具有稳定、降解有机物性能强、耐毒、抗杂菌、耐冲击负荷等优点。

三、简答题1.试述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有什么优点?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它们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怎样?[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研] 答:(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的优点固定化酶是指从筛选、培育获得的优良菌种体中提取活性极高的酶,再用包埋法(或交联法、载体结合法、逆胶束酶反应系统)等方法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制成不溶于水的固态酶。

以与固定化酶相同的固定方法将酶活力强的微生物体固定在载体上,即成固定化微生物。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普遍比未固定化的微生物性能好,具有稳定、降解有机物性能强、耐毒、抗杂菌、耐冲击负荷等优点。

制成酶布和酶柱后用于连续流运行,酶不会流失。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存在的问题固定化酶技术只限于水解酶类和少数胞内酶的研制和应用,多酶体系的固定化技术尚未解决;又由于废水的组分很复杂,而且经常变化,因此,要用多种单一的固定化酶,包括胞外酶和胞内酶组合处理,才能完成某一物质的多步骤反应,才能使有机物完全无机化和稳定化。

(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一个微生物体本身就是多酶体系的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考研中心经典笔记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018版,周群英)环境学,考研我们做的更专业适合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淘宝网店:环境考研中心环科小组倾力打造之精品资料【展示细节】:介绍不同板块资料的使用方法,帮助你更快上手、更高效利用,全方位提升复习效果。

笔记使用说明本套笔记由环境考研中心倾力打造,适用于考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这本书的院校。

主要内容包括:1、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课堂笔记及考试重点、难度解析各校出题虽然各具特点,但作为一门学科或一本书来说,其侧重点大体类似。

同类院校之间指定同一本书,出题无外乎书上的侧重点+外延。

我们积累各个同类院校的相关出题,并将真题插入到笔记的各知识点中,那么每一章普遍的考点、考法、有无外延等情况,一目了然。

2、同类院校4年初试真题答案详解同类院校的真题及答案,应对考试有两个作用:一是供参考侧重点;二是供大家模拟练习。

题目作答,关键点在于思路,在于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回答,而不是问此答彼或胡乱去写,答满为止。

希望大家通过我们提供的参考答案,进一步锻炼自己答题能力。

3、环境考研中心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经典习题集本习题集参考众多同类参考书。

下文中有相关介绍。

同类参考书知识点想通,不过关于一些知识点的解释、语言组织稍有不同,所涵盖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若指定参考书的知识点表述太简略或语言组织不恰当,可参考其他教材相关内容理解记忆。

答题也不可能做到与参考书保持一致,只要语言组织到位、要点齐全,皆可得分。

因而本习题集供大家巩固知识点,锻炼答题技巧之用。

二、资料更正说明上文即环境考研中心设计这份全套笔记的初衷和缘由。

本套笔记在编纂的过程中,听取了学弟学妹们的很多意见,使得我们这套笔记日益完善。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多给我们提意见,以便更好的打造更优秀的笔记。

特别感谢环境小组的辛勤工作,同时感谢参与资料编辑的其他师弟师妹,还有负责审核和检校的工作室同仁们,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会做的更好。

由于所有内容都由键盘输入,再加上校核水平有限,如果资料里面有错别字或不恰当内容等,希望大家能够批评和指正!环境考研中心环境考研中心买家权益提示:1、收到资料后,可以任意查阅和浏览,在不涂画、不复印的前提下,如果对资料内容不满意,三天之内(以签收时间为准),联系我们,可以直接退回,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解除大家对资料质量的担忧,保障大家的权益。

2、大家都是这个专业的,所以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特别是专业课这块,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总之,环境考研中心会陪伴大家度过这一年时光。

【展示细节】:超详细目录,让你更快检索信息;清晰的逻辑线,建立知识框架体系。

目录序言 (I)一、关于“环境考研中心” (I)二、“环境考研中心”关于考研的一些看法 (II)三、全套笔记使用说明 (III)版块一关于本套笔记整体格式与内容说明 (1)一、笔记章节框架内容设置说明 (1)◇备考指南 (1)◇知识点解读 (1)◇经典例题详解 (1)二、关于笔记中各知识点权重的说明 (2)三、关于笔记中内容组织格式说明 (2)版块二周群英第三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018精品笔记及考试重点、难点解析 (3)绪论 (4)◇备考指南 (4)1、本章内容概述 (4)2、本章出题特点 (4)3、本章复习建议 (4)◇知识点解读 (4)知识点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 (4)知识点2:微生物的概述(了解) (5)知识点3: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掌握) (5)知识点4:微生物的特点(掌握) (5)◇经典例题详解 (6)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6)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6)◇备考指南 (6)1、本章内容概述 (6)2、本章出题特点 (7)3、本章复习建议 (7)◇知识点解读 (7)知识点1: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了解) (7)知识点2:病毒的形态和结构(掌握) (8)知识点3:病毒的繁殖(掌握) (8)知识点4:病毒的测定与培养(了解) (9)知识点5:病毒对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抵抗力(了解) (11)知识点6:病毒在污水处理中的去除效果(了解) (12)知识点7:病毒的危害、对策及应用(了解) (12)◇经典例题详解 (13)…………第三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89)第十三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 (89)◇备考指南 (89)1、本章内容概述 (89)2、本章出题特点 (89)3、本章复习建议 (89)◇知识点解读 (89)知识点1: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个体形态的观察(了解) (90)知识点2:微生物细胞的计数和测量(了解) (90)知识点3: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法(掌握) (90)知识点4: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重点☆) (91)知识点5:总大肠杆菌检验(掌握) (93)知识点6: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了解) (94)◇经典例题详解 (95)版块三重点高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详解(教材为周群英) (96)一、西北建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微生物学》初试真题试卷1及参考答案 (96)二、西北建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微生物学》初试真题试卷2及参考答案 (100)三、湖南大学环科院《环境毒理学语环境工程微生物综合》初试真题试卷1及参考答案 (106)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部分(75分) (106)四、湖南大学环科院《环境毒理学语环境工程微生物综合》初试真题试卷2及参考答案 (109)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部分 (109)版块四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课件(电子版,后续发送) (114)一、课件说明 (115)二、课件与笔记的区别 (115)三、怎么使用课件 (115)版块五环境考研中心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经典习题集(纸质版,另附) (115)一、编撰说明 (115)结束语 (115)注意:本文档为环境考研中心制作的缩略版,仅供大家了解资料框架和结构,并非资料的完整版。

如果同学们想了解资料详情欢迎前来咨询。

购买资料的时候切勿直接转账给对方,一定要通过淘宝购买,以防上当受骗。

【展示细节1】:重难点解析以及精品笔记,节省大家复习时间,事半功倍的神器!版块二周群英第三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018精品笔记及考试重点、难点解析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备考指南【展示细节2】:通过备考指南,明确考点、重点和复习要求。

1、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介绍了详细介绍了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态、空气微生物生态、水体微生物生态等四个方面。

3、本章出题特点本章出题考查最多题型为名词解释和填空题,如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硫化作用都经常在名词解释中被考查,本章也为论述题的出题重点章节,经常重复考查水体微生物生态部分的知识点。

3、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建议同学们好好复习水体微生物生态的相关知识点,其中水体自净、水体污化系统及水体富营养化的相关内容为历年考查的高频知识点,学生应该在掌握相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点解读【展示细节3】:按照知识点进行复习,逻辑清晰、层次明了;对重点和考点进行标记,方便大家复习。

知识点1:生态系统(理解)一、基本概念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个体、种群、群落)与它们的生境(包括光、水、土壤、空气及其他生物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组成的一个自然体,简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环境条件。

生态系统有4个基本组成: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或转化者。

2、个体:是指某一具体的生物单个个体,有其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种群:指生活在同一特定空间的同一种生物种的所有个体的集合体,是生物群落的组成单位。

群落:生活在同一特定空间或区域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参考真题:★【湖南大学,2016年真题】名词解释:群落参考真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真题】:填空题:生态系统是由和两如资料非上述淘宝店所购,说明您拿到的是盗版且已被淘汰的资料,不是最新版且无法享受页脚所述服务。

部分组成。

【展示细节4】:对重点和非重点直接标注,节省复习时间。

知识点3:空气微生物生态(了解)1、空气生态条件空气具有紫外辐射强、较干燥、温度变化大、缺乏营养等特点。

所以,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

虽然空气中的微生物较多,但只是暂时停留。

2、空气微生物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空气污染的指示菌以咽喉正常菌丛中绿色链球菌为最适菌,通常用细菌总数作为指标。

我国《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来》规定,室内空气细菌的卫生标准是:撞击法的细菌总数≤4000CFU/m3(空气),沉降法的细菌总数≤45CFU/m3。

空气卫生标准可以浮游细菌数或以降落细菌数为指标。

军团菌是致病菌,是空调病病原菌之一。

2、空气微生物检测与培养我国检测空气微生物所用的培养皿有直径90mm和l00mm两种规格。

测定的细菌指标有细菌总数和绿色链球菌,必要时则测病原微生物。

…………【展示细节5】:列举参考真题,明确考查形式,方便查漏补缺。

知识点4:水体微生物生态(重点☆)三、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重点☆)1、污化系统当有机物进入河流后,在排污点的下游进行着正常的自净过程。

沿着河流方向形成一系列连续的污化带,一般分为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和寡污带,这是根据指示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及水质划分的。

①多污带:多污带位于排污口之后的区段,水呈暗灰色,很浑浊,含有大量的有机物,BOD高,溶解氧极低(或无),为厌氧状态。

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H2S、CO2和CH4等气体。

由于环境恶劣,水生生物的种类很少,以厌氧和兼型厌氧菌为主,种类多,数量大,每毫升水含有几亿个细菌。

水底沉积许多由有机物和无机物形成的淤泥,有大量寡毛类动物。

水面上有气泡,无显花植物,鱼类灭迹。

②α-中污带:在多污水带下游,水为灰色,溶解氧少,为半厌氧状态,有机物含量减少,BOD下降,水面上有泡沫和浮泥,有氨、氨基酸及H2S,生物种类比多污带稍多。

底泥已部分无机化。

③β-中污带:在α-中污带之后,有机物少,BOD和悬浮物含量低,溶解氧浓度升高,NH3和H2S分别被氧化为NO3-和SO42-,两者含量均减少。

细菌数量减少,每毫升只有几万个。

藻类大量繁殖,水生植物出现。

原生动物有固着型纤毛虫、轮虫、浮游甲壳动物和昆虫出现。

④寡污带:在β-中污带之后,它标志着河流自净作用己经完成,有机物全部无机化,BOD和悬浮物含量极低,H2S消失,细菌减少,水的浑浊度低,溶解氧恢复到正常水平。

指示生物有:鱼腥蓝细菌、硅藻、黄藻、钟虫、变形虫、旋轮虫、浮游甲壳动物、水生植物及鱼。

2、水体有机污染指标①BIP指数BIP指数的含义是:无叶绿素的微生物占所有微生物的百分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