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面分析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本试题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题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从试题的难易的坡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从易到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坡度掌握的非常适当。

从难度上,试题比较适中。

没有怪题、偏题。

二、试卷分析本次考试50分,平均分,及格率25.2%,优秀率3.4%,第一大题共20个选择题,分值为20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基本在15分左右,错误的主要是3、8、9小题。

第二大题材料解析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不够明确,不懂得提取材料中的信息。

对自由发挥的问题把握不住要点。

总体来看试卷出现的缺点是书写不工整,不规范,说明了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的程度不够。

三、今后的教学方向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从八年级的试卷来看,学生答题的质量普遍不高,书写不整齐,空白的试卷较多,说明了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5、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后半学期要继续坚持以夯实基础为主的方针,争取在基础知识上少丢分甚至不丢分;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具备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

八年级历史期中检测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检测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检测试卷分析(一)本次考试的内容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

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分析、理解、综合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试题共分五大类,一类是选择题,二类是组合列举题,三类是辨析改错题,四类是材料解析题,五类是分析与探究。

从这次期中测试的成绩来看,从执教八年级学生总体上考得比较差。

从学生的成绩来看,优分率不高,试卷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学生较多,说明该班基础差或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较多。

就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易错题主要有第一大类的第4、6、8、10小题;第二大类的第11题中第(2)(3)小题、第12题中的第(2)小题;第三大类的第13题中的第(1)(3)小题,第14题中的(1)(2)(3)小题;第四大类的第15题中的第(2)(3)小题,第16题中的第(2)(3)小题;第五大类的第17题中的第(1)小题。

(二)就考试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主要在第4、6、8、11、14、15、16小题失分较多。

第8题讲的是科技革命和我国搭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学生回答较差的原因,是对科技革命不够了解。

第11题第(2)小题实际上是考查“863”计划。

第14题考查学生改革开放以后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

第15题是通过材料说明中美关系的变化,中美之间既有合作又有斗争。

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巩固方面还需要加强。

2.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在第16题中第(2)(3)小题、失分的原因是学生对国家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不够了解,第17题中的第(2)小题学生失分的原因是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方面还需要再下功夫。

就教与学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教师对教材阅读、理解、分析不够透彻,教师课堂讲的较多,补充的较多。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本次考试内容为八年级上册全册内容,主要考察中国近代史第一至三单元内容。

试题一共由两大部分组成: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分,材料题解析30分,满分50分。

从考查的知识来说,试题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同时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平时教学能认真钻研教材,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从学生答卷可看出,对于考察识记内容的题目正确率很高,全卷识记类题目大多表现为单项选择题,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近代中国所签订的几个屈辱条约”等,总分是30分,学生平均得分24.3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课前提问和课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当堂知识当堂记忆。

2、平时教学能注重对学生答题方法的训练。

对于考卷中出现的材料解析题,学生能认真读题,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深刻分析原因,写出正确的答案。

如本卷中“列强的战争罪行馨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什么道理?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此类型的题目总分是20分,学生平均得分13.1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坚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答题技巧的训练。

3、平时教学能注重让学生做好知识识记与整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上课做好笔记,记住主要知识点、考点,下课及时整理。

4、注重复习巩固。

这次期中考试虽然时间紧,我还是组织了复习,我采取的复习方式是,将本册知识选择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闭卷独立完成一部分,然后老师点评,学生改正。

这样做老师就知道了哪些问题学生掌握的较好,哪些问题掌握的不太好,从而在复习时有所侧重;同时学生知道了自己知识的掌握层次,从而在复习中也能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

今后改进的措施:优化教学设计,向课堂要效益。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上好课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反思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对于知识与技能方面考虑较多,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方面方法上还不是那么灵活,没有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通用5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试题,试题可以帮助主办方了解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

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1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二历史教科书前三单元。

3、试卷的基本特点:(1)依纲据本。

命题依据初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考试成绩情况八年级共八个班参加考试,好班:208班及格率62% 平均分62.56分;215班及格率57%,平均分56.85分。

209——214班为平行班,平均分都在43左右。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

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

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

存在问题:1.审题不认真。

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

②选择题题主要考查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理解记忆知识的能力和前后联系的能力,但只要平时注意历史知识的,都能做出来。

初二历史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初二历史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初二历史期中测试质量分析一、卷面总体情况1、题型:符合新课改题型要求,对传统题型进行了修改与补充。

在选择题与材料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读图题、探究题。

题型新颖,问法灵活,考查全面,且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十分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

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

2、难度: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难易适度,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上,适当的设计了部分拔高题。

3、范围:本次期末考试范围是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到11课,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

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一致,试题覆盖面广,符合新课标要求。

二、题型分析1、第一大题是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难度较小。

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4小题、第5小题和第12、14小题。

在解答第4小题和第14小题时,很多考生没有认真阅读题目,在没能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些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

在其各题的解答中也出现了各种的错误,表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注意。

2、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对所给历史材料的理解与认识能力,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和评价。

其中第21题,从整体看学生回答较理想。

平时练习较多,多数学生失分不多;第22题第23题,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记忆情况,都答的还可以;第24题是探究题,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由于问的内容区分太小,很容易几个题做一个答案。

实际答案也给的差别非常小。

部编本中学八下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质量分析模板

部编本中学八下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质量分析模板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期中质量分析一、试卷总体特点及分析试题特点:试卷整体的题型上还是两大类型,选择题和材料题。

选择题覆盖面较广,都在课标范围之内,而且多是材料分析型选择题。

这次考试大部分学生选择题失分严重,平均错误在五个左右;材料分析题比较简单,没有拉开太大差距。

二、试卷成绩统计平均分各班之间差距较大,优秀率偏低,还需努力。

三、考试情况总体分析1.基本知识薄弱。

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了错别字的问题)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

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还没读懂问题就下笔。

审题马虎,细心不够;3.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

在材料解析和问题探究题中表现尤为突出。

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资料的了解程度、阅读史料的基本能力、材料知识与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等。

由于学生不仔细审题,因而失分多,还有就是在作答中,回答不规范。

4.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孤立、松散;不会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因果联系,也不能很好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5.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分析归纳能力较差,也不能对材料进行有效的处理。

6. 照搬、照抄材料而不是进行概括后写答案。

四、下一步改进措施1.继续灌输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方法,重视对学生解题方法指导,初中历史成绩的取得关键要两手抓,一抓书本知识,二抓解题策略即应试能力。

书本是基础,解题是关键;2.是细心审题:引导学生看清问题后再答题,而不是粗略读完材料作答;3.适当做题,精做细讲,做一套收获一套,而不是题海战术。

在讲卷子时,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答案,而不是老师的一言堂。

4.考试后信心的树立。

有个别成绩不错的同学,经过这次考试的打击后,信心不足,有些妄自菲薄。

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进步多加鼓励,表扬进步,和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分析一、考试概况本次历史期中考试涵盖了八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方面的内容。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等题型,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考试成绩分析1. 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从整体来看,选择题的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

但在部分题目上,仍有部分学生出现误选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对历史人物、时间的记忆出现混淆。

2.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得分情况普遍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因忘记历史人物、事件等关键信息而失分。

3. 判断题:判断题的得分率普遍较高,说明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较为准确。

但仍有部分题目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够全面,或者是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

4. 简答题: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整体来看,学生们在简答题上的表现较好,但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存在思路不清晰、要点不齐全的情况。

5.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

从考试情况来看,学生们在材料分析题上的表现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存在对材料理解不深、论述不充分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1. 加强历史知识点的记忆:针对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的错误,学生们应加强历史知识点的记忆,特别是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关键信息。

2. 深化历史事件的理解:学生们应加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避免仅仅停留在记忆表面,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3.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针对材料分析题的不足,学生们应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多元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培养自己的历史观念。

4. 加强练习与复习:学生们应加强历史练习与复习,通过多做题、多复习,提高自己的历史成绩。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期中考试结束后,从本次考试试卷结构、题型、试卷难易度、学生试题完成情况、得失分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分析,现就质量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卷内容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考试内容分布、试题类型分布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大纲要求相符,基本体现了前半学期教学内容,目标和重点。

1.试题题型、题量分析试题题型分析:本试卷题型设计了所考的各种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选择题涵盖了本学期所学历史知识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巩固知识。

非选择题设计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内容与学科教学目标相符。

试题题量分析:题量适中,本试卷涵盖了所考题型,按比例分配。

2.试题难易度分析:本次考试内容分布、试题类型分布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大纲要求相一致,并且在知识覆盖面、能力梯度、知识密度上严格把关,试题难度适中、坡度平缓,较有利于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考试难易程度有利于学生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真正拉开档次。

3.试题题目设计分析:题目设计较合理,侧重教材知识。

二、学生答卷典型性错误分析1.选择题部分:学生对于题目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困难,对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不足,部分同学基础知识落实不好。

2.非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几道题都考得是基础知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理解不清,知识记忆混乱等是主要失分的原因。

三、考试得失及原因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2.历史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3.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4.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5.材料分析不强,不善于从材料中提取隐藏的信息;6.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历史术语,答不到点子上,答题不规范、思路不清晰;7.部分学生字迹潦草。

四、打算及对策1. 立足基础,培养能力均分低,及格率不高,优生人数更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面分析
(2011---2012第一学期)
一试题分析:本次考试共有两个大题,第一题是选择题,共计6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选择题得分率为8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老师的辛勤教导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第二题为非选择题,共计40分。

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

这充分反映了考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二成绩统计:
⑶、是迁移知识:
这种迁移能力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很多学生看到一个题目往往不联系
书本知识,不知道用书本语言来表达,结果造成不能得分。

我们要重视
知识的迁移:
①、做选择题时,不少题目在确定选项时很难判断,但如果结合书本知
识的相关内容就很容易判断;
②、做材料题时,有的材料很难理解,只要联系书本相关知识就会迎刃
而解,看到问题中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就必须回归书本找答案。

③、做问答题时,这点更重要,遇到比较灵活的题目也是最容易丢分的
地方,做这类题目时,要求学生先必须学会解剖题目,理解题意,不能
云里雾里,然后在脑子中过滤这段时期的有关内容,从中挑出题目需要
的内容组合答案,如果能养成习惯的话,解答这样的问答题就很简单了。

⑷、是掌握技巧:
(1)、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主要是讲选择题时一般至少用两种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开阔思路,训练发散思维。

(2)、抓住一般规律,切忌满天撒网。

例如,比较改革运动一般都是要
从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影响等方面去找比较项,同时注意
抓住参照项来思考。

2、提高课堂效率,狠抓三基,加强知识巩固、知识迁移与应用。

激发学生学习
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多做练习,明确答题规范,寻求突破点。

由于学生不懂答题规范,造成不懂不会答,懂了也答不好,频频失分,可惜!
经常强化,明确规范。

再辅以强化练习,巩固提高。

寻求答题规范和答题技巧上的突破,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4、把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积极性。

多鼓励、不打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落实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享受学习的快乐。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