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器件及其驱动电路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全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全一、实验目的本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旨在加深学生对电力电子器件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其基本应用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力电子技术是利用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高效转换和控制的技术。
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可以实现电能的变换、分配和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
常见的电力电子器件包括二极管、晶闸管、IGBT等。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1. 电力电子实验台2. 晶闸管、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3. 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4. 示波器、万用表等测量仪器5. 连接线、焊锡等辅助材料四、实验内容1. 晶闸管触发电路的搭建与测试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和测试3.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与测试4. PWM控制技术在电能转换中的应用5. IGBT驱动电路的设计与测试五、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电路图,并选择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子元件。
2. 在实验台上搭建电路,注意器件的连接方式和电路的布局。
3. 使用示波器和万用表等测量仪器,对电路进行测试,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指标。
5. 根据实验结果,调整电路参数,优化电路性能。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晶闸管触发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并对PWM控制技术在电能转换中的应用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路能够满足预期的性能要求,验证了电力电子器件在电能转换和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电力电子器件工作原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电路、选择合适的器件和元件,以及如何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试和数据分析。
这些技能对于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八、实验心得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亲自动手搭建电路,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总结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总结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电气工程学科分支,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一系列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我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些实验的总结。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和调试方法。
同时,培养我们的实验技能、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被要求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则,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设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实验所用到的设备和仪器包括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电力电子实验箱等。
其中,示波器用于观测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波形,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各种控制信号,万用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等参数,电力电子实验箱则集成了各种电力电子器件和电路模块,方便我们进行实验操作。
三、实验内容(一)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不同控制角下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特性。
通过改变触发角,观察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和有效值的变化,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
同时,还分析了负载性质(电阻性负载、电感性负载)对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
(二)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整流电路结构。
在实验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通过调节触发角,观察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并计算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和有效值。
此外,还研究了电路的有源逆变工作状态,以及逆变失败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是大功率整流装置中常用的电路拓扑。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掌握了三相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观察了不同控制角下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分析了三相电源的相序对电路工作的影响,并研究了电路在电阻性负载和电感性负载下的性能差异。
电力电子试题及答案及电力电子器件及其驱动电路实验报告

一、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请在正确的空格内标出下面元件的简称:
电力晶体管GTR;可关断晶闸管GTO;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IGBT是MOSFET和GTR的复合管。
2、晶闸管对触发脉冲的要求是要有足够的触发功率、触发脉冲前沿要陡幅值要高和触发脉冲要与晶闸管阳极电压同步。
ton=1.8us,ts=1.8us,tf=1.2us
(2)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除了将主回器部分由电阻负载改为电阻、电感性负载以外(即将“1”与“22”断开而将“2”与“22”相连),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
ton=2.1us,ts=10.0us,tf=2.5us
2.不同基极电流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2.不同基极电流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3.有与没有基极反压时的开关过程比较。
4.并联冲电路性能测试。
5.串联冲电路性能测试。
6.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测试。
三.实验线路
四.实验设备和仪器
1.MCL-07电力电子实验箱中的GTR与PWM波形发生器部分
2.双踪示波器
3.万用表
4.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五.实验方法
GTR :1
PWM:1
GTR:6
PWM:2
GTR:3
GTR:5
GTR:9
GTR:7
GTR:8
GTR:11
GTR:18
主回路:4
GTR:15
GTR:16
GTR:19
GTR:29
GTR:21
GTR:22
主回路:1
用示波器观察,基极驱动信号ib(“19”与“18”之间)及集电极电流ic(“21”与“18”之间)波形,记录开通时间ton,存贮时间ts、下降时间tf。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训报告

一、前言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研究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的学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我参加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训。
以下是实训过程中的总结和体会。
二、实训目的1. 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2. 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电力电子器件实验:实验内容包括晶闸管、二极管、可控硅等电力电子器件的伏安特性测试、开关特性测试等。
2. 电力电子电路实验:实验内容包括可控整流电路、逆变电路、斩波电路等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搭建和调试。
3. 电力电子装置实验:实验内容包括电力电子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测试等。
四、实训过程1. 实验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件、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电力电子器件的测试、电路的搭建和调试。
3. 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训成果1. 理解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了器件的伏安特性测试和开关特性测试方法。
2. 掌握了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搭建和调试电路。
3. 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和调试。
4.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六、实训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训,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紧密联系。
2.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掌握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实训过程中,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在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电力特性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特性和参数测量方法。
2. 学习电力电子器件及其驱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3. 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和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涉及的原理和公式,包括但不限于电路分析方法、电力电子器件工作原理、电力系统稳态和动态特性等。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列出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如示波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电阻箱、电容箱、电力电子器件等。
]2. [说明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 检查电路连接是否牢固,防止短路或接触不良。
2. 参数设置-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电源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
- 调整电阻箱、电容箱等元件的阻值或容量。
3. 稳态实验- 进行稳态实验,观察电路的稳态特性。
- 记录相关数据,如电压、电流、功率等。
- 进行动态实验,观察电路的动态特性。
- 记录相关数据,如电压、电流、功率等。
5.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 绘制实验曲线,如伏安特性曲线、相量图等。
6. 实验总结- 总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 提出改进建议和注意事项。
六、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获取的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并附上表格或曲线图。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稳态特性分析- 分析电路的稳态特性,如电压、电流、功率等。
- 对比理论值和实验值,分析误差原因。
2. 动态特性分析- 分析电路的动态特性,如过渡过程、稳态响应等。
- 对比理论值和实验值,分析误差原因。
3.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八、实验讨论1. 实验现象- 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如电路稳定性、电压波动等。
2. 实验误差-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如测量误差、连接误差等。
3. 改进建议- 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建议,如提高精度、改进电路设计等。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学院名称电气信息学院专业班级电气自动化03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一电力晶体管(GTR)驱动电路研究一.实验目的1.掌握GTR对基极驱动电路的要求2.掌握一个实用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连接实验线路组成一个实用驱动电路2.PWM波形发生器频率与占空比测试3.光耦合器输入、输出延时时间与电流传输比测试4.贝克箝位电路性能测试5.过流保护电路性能测试三.实验线路四.实验设备和仪器1.MCL-07电力电子实验箱2.双踪示波器3.万用表4.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五.实验方法1.检查面板上所有开关是否均置于断开位置2.PWM波形发生器频率与占空比测试(1)开关S1、S2打向“通”,将脉冲占空比调节电位器RP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1和2点间的PWM波形,即可测量脉冲宽度、幅度与脉冲周期,并计算出频率f与占空比D当S2通,RP右旋时:当S2断,RP右旋时:当S2通,RP左旋时:当S2断,RP左旋时:(2)将电位器RP左旋到底,测出f与D。
(3)将开关S2打向“断”,测出这时的f与D。
(4)电位器RP顺时针旋到底,测出这时的f与D。
(5)将S2打在“断”位置,然后调节RP,使占空比D=0.2左右。
3.光耦合器特性测试(1)输入电阻为R1=1.6K 时的开门,关门延时时间测试a.将GTR单元的输入“1”与“6”分别与PWM波形发生器的输出“1”与“2”相连,再分别连接GTR单元的“3”与“5”,“9”与“7”及“6”与“11”,即按照以下表格的说明连线。
b.GTR单元的开关S1合向“”,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入“1”与“6”及输出“7”与“11”之间波形,记录开门时间ton(含延迟时间td和下降时间tf)以及关门时间toff(含储存时间ts和上升时间tr)对应的图为:(2)输入电阻为R2=150 时的开门,关门延时时间测试将GTR单元的“3”与“5”断开,并连接“4”与“5”,调节电位器RP顺时针旋到底(使RP短接),其余同上,记录开门、关门时间。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电力电子实验报告引言:电力电子是现代电气工程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涉及到电力的转换、控制和调节等方面。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力电子原理的理解,并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使用和调试技巧。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电力电子系统,实现对交流电的变换、控制和调节,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使用和调试技巧,加深对电力电子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装置包括交流电源、电力电子器件(如整流器、逆变器等)、控制电路以及负载等。
实验方法主要是通过搭建电路,调试参数和观察输出结果,来验证电力电子原理。
三、实验内容1. 整流器实验通过搭建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调节输入电压和负载电阻,观察输出的直流电压波形和电压波动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2. 逆变器实验通过搭建单相半桥逆变电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调节输入电压和负载电阻,观察输出的交流电压波形和电压波动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3. DC-DC变换器实验通过搭建DC-DC变换电路,将直流电转换为不同电压的直流电。
调节输入电压和负载电阻,观察输出的直流电压波形和电压波动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4. AC-DC变换器实验通过搭建AC-DC变换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调节输入电压和负载电阻,观察输出的直流电压波形和电压波动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整流器实验中,通过调节输入电压和负载电阻,可以得到稳定的直流输出电压。
而在逆变器实验中,通过调节输入电压和负载电阻,可以得到稳定的交流输出电压。
在DC-DC变换器和AC-DC变换器实验中,通过调节输入电压和负载电阻,可以得到不同电压的直流输出。
实验结果表明,电力电子器件能够有效地实现对电能的变换、控制和调节。
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电压、频率和波形的输出。
这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电力电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作者:————————————————————————————————日期:实验一SCR(单向和双向)特性与触发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晶闸管的基本特性。
2、熟悉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二、实验内容1、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的验证。
2、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典型器件及驱动挂箱(DSE01)—DE01单元2、触发电路挂箱Ⅰ(DST01)—DT02单元3、触发电路挂箱Ⅰ(DST01)—DT03单元(也可用DG01取代)4、电源及负载挂箱Ⅰ(DSP01)或“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挂箱Ⅱa(DSE03)”—DP01单元5、逆变变压器配件挂箱(DSM08)—电阻负载单元6、慢扫描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等测试仪器四、实验电路的组成及实验操作图1-1 晶闸管及其驱动电路1、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的验证:晶闸管电路面板布置见图1-1,实验单元提供了一个脉冲变压器作为脉冲隔离及功率驱动,脉冲变压器的二次侧有相同的两组输出,使用时可以任选其一;单元中还提供了一个单向晶闸管和一个双向晶闸管供实验时测试,此外还有一个阻容吸收电路,作为实验附件。
打开系统总电源,将系统工作模式设置为“高级应用”。
将主电源电压选择开关置于“3”位置,即将主电源相电压设定为220V;将“DT03”单元的钮子开关“S1”拨向上,用导线连接模拟给定输出端子“K”和信号地与“DE01”单元的晶闸管T1的门极和阴极;取主电源“DSM00”单元的一路输出“U”和输出中线“L01”连接到“DP01”单元的交流输入端子“U”和“L01”,交流主电源输出端“AC15V”和“O”分别接至整流桥输入端“AC1”和“AC2”,整流桥输出接滤波电容(“DC+”、“DC-”端分别接“C1”、“C2”端);“DP01”单元直流主电源输出正端“DC+”接“DSM08”单元R1的一端,R1的另一端接“DE01”单元单向可控硅T1的阳极,T1的阴极接“DP01”单元直流主电源输出负端“D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姓名教师班级学院实验一、电力晶体管(GTR)特性研究1 •熟悉(GTR)的开关特性与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及其测试方法2. 掌握GTR缓冲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参数设计要求二.实验内容1. 不同负载时的GTF开关特性测试。
2. 不同基极电流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3. 有与没有基极反压时的开关过程比较4. 并联冲电路性能测试。
5. 串联冲电路性能测试。
6. 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测试。
三.实验线路四.实验设备和仪器1. MCL-07电力电子实验箱中的GTR与PWM波形发生器部分2. 双踪示波器3. 万用表4. 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五.实验方法1 •不同负载时GTR开关特性测试(1)电阻负载时的开关特性测试GTF单元的开关S1合向“ ”,将GTF单元的输入“ 1”与“6”分别与PWM波形发生器的输出“ 1”与“ 2”相连,再分别连接GTF单元的“3”与“ 5”,“9”与“ 7”,“ 15”、“ 16” 与“ 19”,“29”与“21”,以及GTF单元的“ 8”、“ 11”、“ 18” 与主回路的“ 4”,GTF单元的“22”与主回路的“1”,即按照以下表格的说明连线。
用示波器观察,基极驱动信号ib (“19”与“18”之间)及集电极电流ic (“21”与“18” 之间)波形,记录开通时间ton,存贮时间ts、下降时间tf。
t on= 1.8 us ,t s= 1.8 us ,t f= 1.2 us(2)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开关特性测试除了将主回器部分由电阻负载改为电阻、电感性负载以外(即将“ 1”与“22”断开而将“ 2”与“22”相连),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
t on= 2.1 us,t s=10.0 us,t f= 2.5 us2.不同基极电流时的开关特性测试(1)基极电流较小时的开关过程断开GTR单元“16”与“19”的连接,将基极回路的“ 15”与“19”相连,主回路的“ 1”与GTR单元的“22”相连,其余接线同上,测量并记录基极驱动信号ib (“19”与“18”之间)及集电极电流ic (“21”与“18”之间)波形,记录开通时间ton,存贮时间ts、下降时间tf ot on= 1.9 us,t s= 10.3 us,t f=2.0 us(2)基极电流较大时的开关过程将GTR单元的“ 15”与“19”的连线断开,再将“14”与“19”相连,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
t on= 1.7 us,t s= 10.9 us,t f= 2.2 us1. 绘出电阻负载与电阻、电感负载时的G TR ff关波形,并在图上标出ton、tS与tf,并分析不同负载时开关波形的差异。
电阻负载阻感负载分析:相较于电阻负载来说,阻感负载多了电感的储能与续流作用,所以开通和关断时间均长于电阻负载。
2.绘出不同基极电流时的开关波形并在图上标出ton、ts与tf,并分析理想基极电流的形状,探讨获得理想基极电流形的方法。
基极电流较小基极电流较大理想电流形状:开通时间较小,斜率接近90形成手段:需要较为理想的驱动电路,使其开通和关断时间减少,并且使其幅值在一个较稳定并合适的值。
七、实验心得体会629曾祎玲:对原本较为抽象的GTR开关特性,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等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622王凝碧:不同的负载与基极电流都会影响GTR的开关特性,本次实验使我对这些规律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并对GTR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619孙亚妮:作为这门课的第一个实验,在实验仪器的使用上有麻烦,示波器的波形调了很久。
通过实验基本对实验仪器有所接触和了解通过实验我了解了不同负载时的GTR开关特性及不同基极电流时的开关特性。
三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特性与驱动电路研究一、实验目的1 •熟悉MOSFET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2. 掌握MOSEET对驱动电路的要求3 •掌握一个实用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 MOSFET主要参数:开启阀值电压VGS(th),跨导gFS,导通电阻Rds输出特性ID=f (Vsd) 等的测试2. 驱动电路的输入,输出延时时间测试。
3. 电阻与电阻、电感性质载时,MOSFET开关特性测试。
4. 有与没有反偏压时的开关过程比较5. 栅-源漏电流测试。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1. NMCL-07电力电子实验箱中的MOSFET与PWM波形发生器部分2. 双踪示波器3•毫安表4. 电流表5. 电压表四、实验线路五、实验方法(1)开启阀值电压VGS(th)测试开启阀值电压简称开启电压,是指器件流过一定量的漏极电流时(通常取漏极电流ID=1mA)的最小栅源电压。
在主回路的“ 1”端与MOS管的“25”端之间串入毫安表,测量漏极电流ID,将主回路的“3” 与“4”端分别与MOS管的“24”与“23”相连,再在“24”与“23”端间接入电压表,测量MOS 管的栅源电压Vgs,并将主回路电位器RP左旋到底,使Vgs=O。
将电位器RP逐渐向右旋转,边旋转边监视毫安表的读数,当漏极电流ID=1mA时的栅源电压值即为开启阀值电压VGS( th)。
读取6—7组ID、Vgs,其中ID=1mA必测,填入表2—6。
(2)跨导gFS测试gFs =0.14286 S(3)转移特性I D f (V GS )栅源电压Vgs与漏极电流ID的关系曲线称为转移特性。
根据表2-6的测量数值,绘出转移特性。
图4•转移特性I D f(V Gs)(4)导通电阻RDS测试导通电阻定义为RDS=VDS/ID将电压表接至MOS管的“25”与“23”两端,测量UDS,其余接线同上。
改变VGS从小到大读取(5)ID = f (VSD)测试ID = f (VSD)系指VGS = 0时的VDS特性,它是指通过额定电流时,并联寄生二极管的正向压降。
a•在主回路的“ 3”端与MOS管的“23”端之间串入安培表,主回路的“ 4端与MOS管的“25”端相连,在MOS管的“ 23”与“ 25”之间接入电压表,将RP右旋转到底,读取一组ID 与VSD的值。
|D=30.2 mA V GS=0.617 Vb.将主回路的“ 3”端与MOS管的“23”端断开,在主回路“ 1”端与MOS管的“23”端之间串入安培表,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读取另一组ID与VSD的值。
I D =0.549 A V GS =0.863 Vc•将“ 1”端与“23”端断开,在在主回路“ 2”端与“ 23”端之间串入安培表,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读取第三组ID与VSD的值。
I D= 0.625 A V GS =0.900 V将MOSFET单元的输入“ 1”与“4”分别与PWM波形发生器的输出“ 1与“2”相连,再将MOSFET单元的“2”与“ 3”、“9”与“4”相连,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入波形(“ 1”与“4”) 及输出波形(“ 5”与“9”之间),记录开门时间ton、关门时间toff。
ton= 0.54 us ,toff= 0.15 us3.驱动电路的输入、输出延时时间测试在上接线基础上,再将“ 5”与“8”、“6”与“7”、“ 10”、“ 11”与“12”相连,“13”、“ 14”与“16”相连,用示波器观察输入“ 1”与“4”及驱动电路输出“18”与“9”之间波形,记录延时时间toff。
t off= 0.05 ms4、电阻负载时MOSFE开关特性测试(1)无关联缓冲时的开关特性测试在上述接线基础上,将MOSFET单元的“ 9”与“4”连线断开,再将“ 20”与“24”、“22” 与“23”、“ 21”与“ 9”以及主回路的“ 1”与“4”分别和MOSFET单元的“ 25”与“ 21”相连。
用示波器观察“ 22”与“21”以及“24”与“21”之间波形(也可观察“ 22”与“21”及“25” 与“21”之间的波形),记录开通时间ton与储存时间ts。
to n= 3.4 us ts=1.6 us(2)有并联缓冲时的开关特性测试在上述接线基础上,再将“ 25”与“ 27”、“ 21”与“26”相连,测试方法同上。
ton=3 us ts=1.5 us(1)有并联缓冲时的开关特性测试将主回路“ 1”与MOSFET单元的“25”断开,将主回路的“ 2”与MOSFET单元的“ 25”相连,测试方法同上。
ton =1.6 us ts=2.0 us6、有栅极反压时的开关过程。
ton=2.8 us ts=2.6 us六、实验总结1、快速光耦6N1372、驱动电路I .iff - t C ' ivs3、电阻负载无并联缓冲U 0 I - 1fill1:4、电阻负载有并联缓冲■■0 Ltoi l - k &u s6、有反压七、思考题1. 增大栅极电阻可消除高频振荡,是否栅极电阻越大越好,为什么?请你分析一下,增大栅极电阻能消除高频振荡的原因。
答:栅极电阻并非越大越好。
栅极电阻过大,会与极间电容形成RC电路,严重影响MOSFET 充放电时间,造成其消耗功率过高,发热严重。
2. 从实验所测的数据与波形,请你说明MOSFET对驱动电路的基本要求有哪一些?答:要求驱动电路具有较小的输入电阻,驱动功率小且电路简单。
3. 从理论上说,MOSFET的开、关时间是很短的,一般为纳秒级,但是试验中所测得的开、关时间却要大得多,你能否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吗?答:可能的原因有:元器件老化、测量仪器误差、人为读数误差等。
八、心得体会629:掌握了实用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方法,并且对示波器的使用更加熟练。
622:经过本次试验我熟悉了MOSFET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以及其对驱动电路的要求。
619:经过对MOSFET 参数的测量和电路的调试,使我加深了对MOSFET 的了解,了解了电路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