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指导:上颌骨的解剖结构

合集下载

简述上、下颌骨重要的解剖结构及其主要临床应用。

简述上、下颌骨重要的解剖结构及其主要临床应用。

简述上、下颌骨重要的解剖结构及其主要临床应用上颌骨和下颌骨是人体颅骨的一部分,它们在口腔和面部解剖学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临床应用。

下面是它们的主要解剖结构和临床应用的简述:1.上颌骨(Maxilla):•颧骨突起(Zygomatic process):与颧骨相接,形成颧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通过该裂隙部分神经和动脉进入眼眶。

•上颌突(Maxillary tuberosity):与颞骨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相连,形成颞下裂(Inferiororbital fissure),通过该裂隙进入颌面区域的神经和血管。

•鼻底板(Nasal floor):构成鼻腔的一部分,与上颌突相邻,其上方为眶下突凹(Infraorbital groove),通过该凹进入上颌窦。

•上颌窦(Maxillary sinus):位于上颌骨内部,是一对空腔,与上颌齿根相邻,常被用于牙科和颌面外科的手术操作。

主要临床应用:•牙科手术:上颌骨与牙齿紧密相关,上颌骨的解剖结构和形态对牙科手术操作(如拔牙、种植牙等)具有重要影响。

•颌面外科手术:上颌骨手术广泛应用于颌骨异位、上颌窦提升等治疗。

•面部重塑手术:面部整形手术往往需要考虑上颌骨的形态和结构,以达到美容的目的。

2.下颌骨(Mandible):•下颌体(Mandibular body):构成下颌骨的主体部分,有牙齿的牙槽以及颌下裂(Mental foramen)穿过该部位。

•下颌角(Mandibular angle):下颌骨的上后部分,与颞骨关节相连接。

•下颌支(Mandibular ramus):从下颌角向上延伸,与颞骨的关节突相接。

主要临床应用:•口腔外科手术:下颌骨手术用于牙齿拔除、牙槽外科手术等。

•颌面外科手术:下颌骨手术在下颌骨异位、下颌骨矫正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面部外伤:下颌骨是面部主要支撑结构之一,面部骨折时往往需要进行下颌骨的修复手术。

口腔助理医师基础知识辅导: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口腔助理医师基础知识辅导: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上颌骨形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四突:(1)上颌体:前外面有眶下孔、尖牙窝,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处,眶下孔向后、上、外方通入眶下管;后面(颞下面)有颧牙槽嵴、牙槽孔和上颌结节;上面(眶面)有眶下管;内面(鼻面)参与鼻腔外侧壁的构成,有上颌窦裂孔、向前下方的沟与蝶骨翼突和腭骨垂直部相接构成翼腭管。

(2)额突:与额骨、鼻骨和泪骨相接,并参与泪沟的构成。

(3)颧突:与颧骨相接。

(4)腭突:与对侧腭突在中线相接,构成硬腭。

(5)牙槽突(牙槽骨)两侧上颌牙槽突在中线相接,形成牙槽骨弓。

2.牙槽骨解剖名词(1)牙槽骨:系上下颌骨包绕牙根周围的突起部分。

(2)牙槽窝:为牙槽骨容纳牙根的部分。

牙槽窝的形态、大小与所容纳的牙根相适应。

(3)牙槽嵴:牙槽窝的游离缘。

(4)牙槽间隔:两牙之间的牙槽骨。

(5)牙根间隔:多根牙各牙根之间的牙槽骨。

3.上颌窦与牙根尖的关系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底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隔以较薄的骨质,甚至无骨质而仅覆以黏膜。

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底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前磨牙与第三磨牙再次之。

4.上颌骨的支柱结构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明显的部位,骨质比较厚,形成了对支柱,均下起上颌骨牙槽突,上达颅底。

(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

(2)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后分为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经颧弓至颅底。

(3)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构成,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连接,将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骨 上颌骨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骨 上颌骨

③腭突(palatine process) 水平骨板,在上颌体与牙槽突的移行处伸向内侧, 形成腭中缝(midpalatal suture),参与构成口腔顶及 鼻腔底。 构成硬腭前3⁄4
骨性标志
➢ 切牙孔(incisive foramen): (又称门齿孔、腭前孔) 腭突下面在上颌中切牙的腭侧、腭中缝与两侧尖牙连线的交点上 有鼻腭神经、血管穿出 ➢ 切牙管(incisive canal):上颌中切牙的腭侧,鼻腭神经血管
④内面(鼻面)
➢参与鼻腔外侧壁构成
重要结构
翼腭管: 组成:蝶骨翼突 腭骨垂直
部 上颌体内面沟 内容: 腭降动脉、腭神经 意义:上颌神经麻醉
上颌窦裂孔:三角形,通 向鼻腔
上颌窦(maxillary sinus)
一底、一尖,前、后、上、下四壁

颧突

鼻腔外侧壁
前壁
上颌体前面
后壁
上颌体后面
上壁
眶面
下壁
③上面(眶面)
重要结构 眶下沟(前 下 内)----眶下管----眶下孔 牙槽管(由眶下管中后部发出,前段有上牙槽前神
经通过;后段有上牙槽中神经通过) 因此: 眶下管麻醉可同时麻醉上牙槽前、中N及眶下N。 眶下管长约1.5㎝,进针不可太深,以免伤及眼球。
眶下沟 眶下管 眶下孔
上齿槽中N 上齿槽前N 眶下N
通过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腭大孔(greater palatine formen):
构成: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
内容:腭前神经、腭大血管
位置: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 顶至腭中线弓形面的中点
表面标志: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 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的 交点上,距硬腭后缘前约
0.5mm.

第二章第一节上颌骨

第二章第一节上颌骨

(3)牙槽突:又称牙槽骨。为上 颌骨包绕牙根周围的突起部分。 内、外板均为骨密质。中间夹以 骨松质。牙槽突唇颊侧骨板较薄, 并有许多小孔通向骨松质。
腭大孔: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 部共同构成腭大孔,有腭前神经 通过。在覆盖粘膜的硬腭上,腭 大孔的表面标志则为上颌第三磨 牙腭侧牙龈缘与腭中缝连线的中 外1/3交点,距硬腭后缘0.5cm 处。
(四)翼突
为一对从蝶骨体与大翼连接处伸向下方的突起,由外板 和内板构成。 翼切迹:翼突内、外板下部分离形成,内有腭骨锥突。 翼突窝:内外板之间的窝为翼突窝 ,为翼内肌的起始处。
翼突外板:宽而薄,朝前外方,构成颞下窝的内侧壁, 为翼外肌下头的起始处,亦作为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定位的骨性标志。
蝶骨

上颌骨体后面
上颌骨上面
眶下神经注射方法
口外注射法: 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0.5~1cm处。 注射时左手食指扪出眶下缘,右手持注射 器,在同侧鼻翼旁1cm处刺入皮肤,注射 少量麻药后;使注射针与皮肤呈45°向上、 后、外进针约1.5cm,可刺入眶下孔,注 少量麻药,移动针尖寻找眶下孔,直到感 觉阻力消失,表明已经进入孔内,进针 0.5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 注意:进针不可过深,如刺破血管,应立 即压迫止血。
颧骨与颧弓均位于面部较突起的部位,易受损 伤发生骨折。颧骨骨折突起的外形消失。颧弓骨折 致中部塌陷。其骨折片可压迫颞肌或使喙突运动障 碍,出现张口困难。
蝶骨
形似蝴蝶,居颅底中央
分4部
• 体-蝶窦、蝶鞍、垂体窝
•大翼-圆孔、卵圆孔和棘 孔 •小翼-视神经管、眶上裂
体 大 翼
•翼突-翼管、翼腭窝
六、蝶骨
上牙槽后神经组织麻 醉 (上颌结节注射法)

简述上颌骨的重要解剖结构及主要临床应用

简述上颌骨的重要解剖结构及主要临床应用

文章标题:深度探讨:上颌骨的结构及临床应用【引言】上颌骨,作为颅面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剖结构及临床应用一直备受医学界关注。

本文将深度探讨上颌骨的重要解剖结构及主要临床应用,希望通过全面的评估和深度的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主题。

【重要解剖结构】1. 上颌窦上颌骨内部的上颌窦是其重要的解剖结构之一。

上颌窦是一对空腔,位于上颌骨内部,其大小和形状对人类进化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当人体遭受外伤或感染时,上颌窦也可能引发一系列临床问题。

2. 骨骼结构上颌骨作为人体颅面部的一部分,其骨骼结构也是解剖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颌骨的骨密度和韧度决定了其在牙科手术、整形外科等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因此对其骨骼结构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

3. 牙槽嵴上颌骨中的牙槽嵴是牙科临床中的重要结构,它对于种植牙手术、牙齿矫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了解牙槽嵴的结构和特点,对于牙科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临床应用】1. 种植牙手术上颌骨的结构对于种植牙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种植牙手术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上颌骨结构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牙术式,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牙齿矫正牙槽嵴的结构对于牙齿矫正的临床应用也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通过对上颌骨的结构进行全面评估,来制定符合患者情况的牙齿矫正方案,以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

3. 整形外科手术在整形外科手术中,上颌骨的结构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

医生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上颌骨结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个人观点】上颌骨的结构及临床应用对于牙科、整形外科等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其结构及临床应用,可以提高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讨,以完善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总结】上颌骨作为颅面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深入探讨其结构及临床应用,希望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一主题,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彭大才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彭大才
舌的淋巴最后回倒二腹肌后腹与肩胛舌 骨肌之间沿颈内静脉排列颈深上淋巴结。 并有一定的规律。
二、咀嚼肌
颞肌
三、颈部肌
颈阔肌
四、腭咽部肌
五、口颌系统的肌链及其临床意义
(一)口颌系统的肌链 1水平肌链从前向后呈环状排列。由口
轮匝肌、颊肌和咽上缩肌组成。这个肌 链像括约肌样,它和舌肌组成一对互相 对抗而又平衡的肌组,影响着整个牙弓 和牙合的形成.
三、唇
(一)境界及表面标志
(二)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 3,肌层 4,粘膜下层 5,粘膜
(三)唇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1,唇的动脉、静脉 2,唇的淋巴
A 上唇及下唇外侧的淋巴注 入下 颌下淋巴结;
B 上唇的淋巴可注入耳前淋巴结或颈 深上淋巴结;
C 下唇中部注入颏下淋巴结、中线或近 中线的可交叉注入对侧下颌下淋巴结、 下唇 外1/3还可经颏孔进入下颌骨。
五、牙龈
牙龈为覆盖于牙槽突边缘区及牙颈的 口腔粘膜,内与腭或舌下区、外与牙槽 粘膜相连。牙龈的边缘称为龈缘,呈波 浪状,其突入牙间部分称为龈乳头〔或 牙牙龈手术时,应将粘骨膜作为一层切 开,自骨面将其完整剥离。在口腔内行 浸润麻醉时,药物应注人口腔前庭沟粘 膜下层内,而不应注人牙龈深部,以免 引起疼痛或牙龈撕裂。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重医大解剖教研室 彭大才
第一节 骨
一、上颌骨
(一)外形 外形不规则,一体四突。 1.上颌体 (1)前面:眶下孔及方向尖牙窝
(2)后面:颧牙槽嵴;上颌结节 (3)上面:眶下沟眶下管; (4)内面:上颌窦裂孔;翼腭沟 2.四突 (1)额突 (2)颧突 (3)腭突 (4)牙槽突
(二)结构特点
2,层次
A 粘膜
B 粘膜下层,含较多粘液腺、在腭垂 腭舌腭咽弓处松易水肿。

口腔解剖学-第四章颌面部骨要点

口腔解剖学-第四章颌面部骨要点

①下颌管距骨内板较外 板近。
②下颌管距下颌支前缘 较后缘近。(除下颌孔及
其下方1-2mm外)
下 颌

③下颌管距下颌下缘较牙槽缘近。
2、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
牙力轨道:在下颌骨牙槽窝底部周围,骨松质包绕 该处并形成轨道,斜向后上方,通过下颌支而达髁 突,称牙力轨道,咀嚼肌通过这一轨道传至颅底。
肌力轨道:咀嚼肌收缩力直接作用于下颌骨,形 成肌力轨道,此轨道见于下颌角区,也见于喙突 向下伸延至下颌骨体。
二、鼓部
三、乳突部:外侧面
乳突部内侧面
乳 突 部 下 面
四、岩部:后面
岩 部 前 面
岩 部 下 面
小结
1. 上颌骨 2. 下颌骨
思考题
1. 试述上颌骨的形态结构。 2. 下颌骨的形态结构及薄弱部位。
近垂直的长方形骨板
•两突—喙突、髁突 •两面—内、外两面 •四缘—上、下、前、后两缘
两突
喙突(肌突) 为颞肌和咬肌附着
髁突(关节突)
•下颌头 横嵴 前斜面 后斜面
•下颌颈 关节翼肌窝
•下颌切迹
前面观









后: 前后径5mm~8mm 内外径18mm~24mm
垂直部—鼻腔的后外侧壁
外侧面有翼腭沟, 与上颌骨体内面和 蝶骨翼突前面的沟 围成翼腭管
上缘有眶突和蝶突, 两突间有蝶腭切迹 (与蝶骨体下面围 成蝶腭孔)
水平部与垂直部连 接处有锥突
六、蝶骨
蝶骨位于颅底中央,分蝶骨体、小翼、大 翼和翼突四部分。
(一)蝶骨体:内有蝶窦。上面:垂体窝、鞍 结节、交叉沟、鞍背、后床突、颈动脉沟。下 面:蝶嘴。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颌面部应用解剖与生理一、颌骨颌骨通常指上颌骨与下颌骨。

(一)上颌骨上颌骨位于颜面中部,是面中部最大的骨骼,左右各一,相互对称,其解剖形态极不规则,由一体(上颌骨体)和四突(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构成。

上颌骨与鼻骨、额骨、筛骨、泪骨、犁骨等邻近骨器官相连构成眼眶、鼻底和口腔顶部。

1.上颌骨体分为四面一腔即前、后、上、内四面和上颌窦腔。

(1)前外面:又称脸面。

上界与眶下缘相连,下界为牙槽突底部,内界为鼻切迹,外界为颧牙槽嵴。

在眶下缘中点下方0.5-1cm处有椭圆形的眶下孔,眶下神经、血管从此通过。

眶下孔的下方,尖牙与双尖牙的上方骨面有一深窝,称为尖牙窝。

此处骨质菲薄,常经此凿骨进入上颌窦内施行手术。

图为上颌骨(左图为外侧面观,右图为内侧面观)(2)后面:又称颞下面。

一般以颧牙槽嵴作为前壁与后壁的分界线,参与颞下窝及翼、腭窝前壁的构成,在其后方骨质微凸呈结节状,称上颌结节。

上颌结节上方有2-3个小骨孔,有上牙槽后神经血管通过。

颧牙槽嵴和上颌结节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3)上面:又称眶面,构成眼眶下壁,呈三角形。

眶下沟向下延伸成眶下管并开口于眶下孔。

上牙槽前,中神经由眶下管内分出,经上颌窦前壁和外侧壁分布到前牙和前磨牙。

(4)内面:又称鼻面,构成鼻腔外侧壁。

在中鼻道中上颌窦开口通向鼻腔。

施行上颌窦根治术和上颌窦囊肿摘除时,可在鼻道开窗引流。

(5)上颌窦:呈锥形空腔,底向内,尖向外,伸入颧突,底部有上颌窦开口。

上颌窦壁即骨体的四壁的骨质皆薄,内面衬以上颌窦黏膜。

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根紧密相连,有时反隔以上颌窦黏膜,故当上颌前磨牙及磨牙根尖感染时,易于穿破上颌窦黏膜,导致牙源性上颌窦炎;在拨除上颌前磨牙和磨牙断根时,应注意勿将根推入上颌窦内。

2.上颌骨突包括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

(1)额突:为一坚韧骨片,与额骨、鼻骨、泪骨相连。

位于上颌骨体的内上方。

(2)颧突:呈锥体形,与颧骨相连,向下至第一磨牙形成颧牙槽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颌骨左右各一块,位于面部中央,分为体部和4个突。

体部有四个面,上面即眶面,对眶腔,内含眶下管,管向后连于眶下沟,向前通眶下孔;后面对向颞下窝,又叫颞下面,其下部隆起,叫上颌结节;内侧面又叫鼻面,可见上颌骨内的含气空洞即上颌窦;前面对向面部,有眶下孔。

由前面内侧向上伸出额突,上接额骨,内侧接鼻骨,外侧接泪骨;向下伸出牙槽突,有容纳齿根的牙槽;向外侧有颧突,接颧骨;向内侧伸出水平腭突,两侧上颌骨的腭突相连接组成硬腭前部,其后缘接腭骨的水平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