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图形的相似

合集下载

初三数学相似知识点

初三数学相似知识点

初三数学相似知识点
1.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对
应边长成比例,对应角度相等。

2. 相似比例: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值称为相似比例。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分别
为a:b:c和ka:kb:kc,那么它们的相似比例为a:b:c。

3. 相似三角形定理:包括AAA相似定理、AA相似定理和对应角边比相等定理。

其中,AAA相似定理指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那么它们相似;AA相似定理指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度相等,那么它们相似;对应角边比相等定理指出如果
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度相等,并且对应边长之比相等,那么它们相似。

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例等于对应边长之比;相似三角形的相似
比例等于对应角度的正弦值、余弦值或正切值;相似三角形的高线、中线等与对应边
长成等比例;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与边长平方成比例。

5.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很多应用,如利用相似
三角形进行测量、解决影子问题、求解高度、求解距离等。

6. 图形的相似:除了三角形,其他图形(如矩形、圆、椭圆等)也有相似的概念和相
似关系,可以利用相似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这些内容是初三数学中关于相似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
随时提问。

九年级数学相似的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相似的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相似的知识点
1. 相似三角形: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几何条件,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以及应用。

2. 相似多边形: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的几何条件,了解相似多边形的比例关系以及应用。

3. 相似比例:学习相似比例的定义,掌握相似比例的计算和应用,了解相似比例与比例的关系。

4. 相似形状的尺寸关系:通过相似性的特点和比例关系,掌握计算相似形状的尺寸关系,实际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

5. 相似图形的面积和体积:了解相似图形的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计算相似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6. 相似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了解相似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掌握计算相似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重心、垂心和外心的方法。

7. 三角形的判定:了解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的几何条件,掌握相似三角形中角的性质和边的关系,应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8. 相似函数的性质:了解相似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相似函数的图像特点和变化规律,应用相似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9. 相似变换:了解平移、旋转、翻折和缩放等相似变换的性质,掌握相似变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应用相似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10. 相似图形中的角度关系:通过相似图形的角度关系,学习解决相似图形中的角度问题。

以上是九年级数学中与相似相关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数学相似的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相似的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相似的知识点1.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

通过相似三角形,可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如计算不可测量的长度或距离。

2. 比例与相似: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的长度之比等于对应角的边之比。

比例与相似问题常用于解决物体的放大缩小、图形的变换等。

3. 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包括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

通过相似多边形,可以解决一些面积和体积比较的问题。

4. 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指一条线段分割成两部分,较长部分与整体的比例等于整体与较短部分的比例。

黄金分割在艺术、建筑、设计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5. 图形的相似性变换:图形的相似性变换是指通过平移、旋转、镜像和缩放等变换操作使两个图形成为相似图形。

相似性变换常用于解决图形的构造、定位和证明问题。

6. 相似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是指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的平方的比等于两个斜边的平方的比。

7. 外接圆和内切圆:在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中,外接圆和内切圆分别是能够通过所有顶点(或顶点所在的边)的圆和能够被所有边(或边上的顶点)所切的圆。

外接圆和内切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半径比例等。

8. 相似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和中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是指两个相似三角形中,两个对应角的角平分线也相似;相似三角形的中线定理是指两个相似三角形中,两个对应中位线也相似。

这些是九年级数学中与相似有关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图形的相似知识点总结

图形的相似知识点总结

图形的相似知识点总结图形的相似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在形状相似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的角相等,对应的边成比例。

在学习图形的相似知识点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分别是AAA判定、AA判定和SAS判定。

AAA判定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AA判定是指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对应相等,且这两个角所对的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SAS判定是指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对应相等,且这两个角所对的边成比例,再加上这两个角的夹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和周长比的性质。

对应角相等是相似三角形的最基本的性质,它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之一;对应边成比例是指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周长比是指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对应边的比值。

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例如在测量高楼的高度时,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测量阴影和物体的高度来计算高楼的高度;在工程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进行测量和设计;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相似多边形是指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与相似三角形类似,也包括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和周长比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是通过观察对应边的比值是否相等来判断。

5. 相似图形的应用。

相似图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在地图测量中,可以利用相似图形的性质来计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相似图形的性质来进行比例放大或缩小;在艺术设计中,也可以利用相似图形的性质来进行比例变换。

总结,图形的相似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性质和应用。

通过对图形的相似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部分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重点知识整理

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重点知识整理

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重点知识整理《相似》重点知识27.1 图形的相似1、相似的定义如果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相似。

(相似的符号:∽)2、相似的判定如果两个多边形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3、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叫相似比。

相似比为1时,相似的两个图形全等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7.2 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重难点)(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三边对应成比例(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4)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常考题型:1、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测量塔高、河宽2、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常用模型A字型、8字型、三等角模型3、相似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多边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27.3 位似1、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位似的相关性质(1)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2)位似多边形的对应边平行或共线。

(3)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4)位似图形的中心可以在任意的一点,不过位似图形也会随着位似中心的位变而位变。

(5)根据一个位似中心可以作两个关于已知图形一定位似比的位似图形,这两个图形分布在位似中心的两侧,并且关于位似中心对称。

★易错点1、位似是一种具有位置关系的相似,所以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必定是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2、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只有一个;3、两个位似图形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两侧,也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一侧;4、位似比就是相似比.利用位似图形的定义可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位似。

数学图形相似九年级知识点

数学图形相似九年级知识点

数学图形相似九年级知识点数学中的图形相似是指两个或多个图形在形状上相似,即它们的对应角度相等,对应边的比例相等。

图形相似在几何学中有重要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数学中关于图形相似的知识点。

1. 判断图形相似的条件在九年级数学中,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对应角相等:两个图形的对应角度相等。

(2)对应边比例相等:两个图形中,对应边的长度之比相等。

(3)对应边平行:两个图形中,对应边之间相互平行。

2. 图形相似的性质图形相似具有以下性质:(1)对应角的性质:相似图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它们的内角相等,外角相等。

(2)对应边的比例:相似图形的对应边之比等于它们的周长、面积之比。

即若图形A与图形B相似,那么两个图形的对应边AB与A'B'的比例等于它们的周长或面积之比。

3. 相似三角形的定理在相似三角形中,我们可以应用以下定理来求解各种问题:(1)AAA相似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AA相似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相等,并且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比例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SAS相似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相等,并且两个三角形的一个对边与这个角的对边的比例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 图形相似应用图形相似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1)计算高塔的高度:通过相似三角形的定理,我们可以计算高塔的高度。

例如,利用影子定理可以测量高塔的高度,其中就用到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建模问题:在建模问题中,相似图形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将实际物体或建筑的比例缩小或放大,以便进行实际测量或设计。

总结:数学图形相似是九年级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相似图形的判断条件、性质以及应用都需要我们掌握。

通过学习相似图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中的概念和应用,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图形的相似》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图形的相似》教案
举例:运用相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三角形的未知边长、计算相似图形的面积比等。
(3)相似变换的性质:相似变换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教师需要详细讲解相似变换的性质,如对应点、对应线段的比等,并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这些性质。
举例:讲解旋转变换、平移变换等相似变换的性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相似变换的特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图形的相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形状看起来很相似的物体?”(如两个相似的三角形装饰品)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图形相似的奥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似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两个相似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性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相似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图形的相似》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对图形相似性的认识,增强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能运用相似性质进行严密的论证。
举例:分析相似四边形的性质,解决面积、周长等与相似多边形相关的问题。
2.教学难点
(1)相似图形的识别:学生往往在识别相似图形时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识别相似图形的方法。

浙江省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图形的相似)附答案

浙江省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图形的相似)附答案

浙江省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图形的相似)一、选择题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1.2) B(2.1) C(3.2).现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作与△ABC的位似比为2的位似图形△A′B′C′.则顶点C′的坐标是()A.(2,4)B.(4,2)C.(6,4)D.(5,4)2.如图.点P是△ABC的重心.点D是边AC的中点.PE∥AC交BC于点E.DF∥BC交EP于点F.若四边形CDFE的面积为6.则△ABC的面积为()A.12B.14C.18D.24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45°.以AB为腰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AE.顶点E恰好落在CD边上.若AD=1.则CE的长是()A.√2B.√2C.2D.124.如图.在△ABC中.D是边BC上的点(不与点B.C重合).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E;过点D作DF//AC交AB于点F.N是线段BF上的点.BN=2NF;M是线段DE上的点.DM=2ME.若已知△CMN的面积.则一定能求出()A.△AFE的面积B.△BDF的面积C.△BCN的面积D.△DCE的面积5.图1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的会徽.图2由其主体图案中相邻两个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作菱形CDEF.使点D.E.F分别在边OC.OB.BC上.过点E作EH⊥AB于点H.当AB=BC,∠BOC= 30°,DE=2时.EH的长为()A.√3B.32C.√2D.43二、填空题6.小慧同学在学习了九年级上册“4.1比例线段”3节课后.发现学习内容是一个逐步特殊化的过程.请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数值+感受这种特殊化的学习过程.7.如图.在△ABC中.AB=AC ∠A<90°.点D.E.F分别在边AB.BC.CA上.连接DE.EF.FD.已知点B和点F关于直线DE对称.设BCAB=k .若AD=DF.则CFFA=(结果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8.如图.在Rt△ABC中.∠C=90°,E为AB边上一点.以AE为直径的半圆O与BC相切于点D.连接AD.BE=3 BD=3√5.P是AB边上的动点.当△ADP为等腰三角形时.AP的长为.三、解答题9.如图.在⊙O中.直径AB垂直弦CD于点E.连接AC AD BC作CF⊥AD于点F.交线段OB于点G(不与点O.B重合).连接OF.(1)若BE=1.求GE的长.(2)求证:BC2=BG⋅BO(3)若FO=FG.猜想∠CAD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10.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AD上(不与点A.D重合).射线BE与射线CD交于点F.(1)若ED=13.求DF的长.(2)求证:AE⋅CF=1.(3)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BE于点G.若EG=ED.求ED的长.11.如图.已知矩形ABCD.点E在CB延长线上.点F在BC延长线上.过点F作FH⊥EF交ED的延长线于点H.连结AF交EH于点G,GE=GH.(1)求证:BE=CF.(2)当ABFH=56,AD=4时.求EF的长.12.如图1.AB为半圆O的直径.C为BA延长线上一点.CD切半圆于点D,BE⊥CD.交CD延长线于点E.交半圆于点F.已知OA=32,AC=1.如图2.连结AF.P为线段AF上一点.过点P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CE.BE于点M.N.过点P作PH⊥AB于点H.设PH=x,MN=y.(1)求CE的长和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当PH<PN.且长度分别等于PH,PN.a的三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与△BCE相似时.求a的值.(3)延长PN交半圆O于点Q.当NQ=154x−3时.求MN的长.1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顶点A,B,C,D按逆时针方向排列)AB=12,AD=10.∥B为锐角.且sinB=45.(1)如图1.求AB边上的高CH的长.(2)P是边AB上的一动点.点C,D同时绕点P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点C′,D′.①如图2.当点C′落在射线CA上时.求BP的长.②当ΔAC′D′当是直角三角形时.求BP的长.14.我们可以通过中心投影的方法建立圆上的点与直线上点的对应关系.用直线上点的位置刻画圆上点的位置.如图.AB是⊙O的直径.直线l是⊙O的切线.B为切点.P.Q是圆上两点(不与点A重合.且在直径AB的同侧).分别作射线AP.AQ交直线l于点C.点D.(1)如图1.当AB =6.BP ⌢长为π时.求BC 的长.(2)如图2.当AQ AB =34.BP ⌢=PQ ⌢时.求BC CD的值. (3)如图3.当sin∠BAQ =√64.BC =CD 时.连接BP.PQ.直接写出PQ BP 的值. 15.如图1.锐角△ABC 内接于⊙O .D 为BC 的中点.连接AD 并延长交⊙O 于点E.连接BE ,CE .过C 作AC 的垂线交AE 于点F.点G 在AD 上.连接BG ,CG .若BC 平分∠EBG 且∠BCG =∠AFC .(1)求∠BGC 的度数.(2)①求证:AF =BC .②若AG =DF .求tan∠GBC 的值.(3)如图2.当点O 恰好在BG 上且OG =1时.求AC 的长.16.已知.AB 是半径为1的⊙O 的弦.⊙O 的另一条弦CD 满足CD =AB .且CD ⊥AB 于点H (其中点H 在圆内.且AH >BH ,CH >DH ).(1)在图1中用尺规作出弦CD 与点H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连结AD.猜想.当弦AB 的长度发生变化时.线段AD 的长度是否变化?若发生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AD 的长度.(3)如图2.延长AH 至点F.使得HF =AH .连结CF.∠HCF 的平分线CP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P.点M 为AP 的中点.连结HM.若PD =12AD .求证:MH ⊥CP . 17.如图.在∥O 中.AB 是一条不过圆心O 的弦.点C.D 是AB⌢的三等分点.直径CE 交AB 于点F.连结AD 交CF 于点G.连结AC.过点C 的切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H .(1)求证:AD∥HC ;(2)若OG GC=2.求tan∥FAG 的值; (3)连结BC 交AD 于点N .若∥O 的半径为5.下面三个问题.依次按照易、中、难排列.对应的分值为2分、3分、4分.请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其中一道问题进行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证:OE=OF 证明:∵AD∥EF∥BC
∴OE=OF
从本例的证明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以下重要的结论:
这是梯形中的一个性质,由此可知,在AD、BC、EF中,已知任何 两条线段的长度,都可以求出第三条线段的长度。 3、已知:如图,△ABC中,AD⊥BC于D,DE⊥AB于E,DF⊥AC于F
分析:观察AE、AF、AC、AB在图中的位置不宜直接通过两个三角形 相似加以解决。因此可根据图中直角三角形多,因而相似三角形多的特 点,可设法寻求中间量进行代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 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相似多边形
(1)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 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 相似系数)
③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 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 似。
④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 相等,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 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⑤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 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 相似
图形的相似
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节复习的目 标是:
1. 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根据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和性质求线段的长或两线段的比,了解黄金分割。
2. 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证明,会分线段 成已知比。
3. 能熟练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有关的计算与证明题。
(1)求证:△COM∽△CBA;
(2)求线段OM的长度.
(1)∠COM=∠B=90°,
图X6-4-3
∠ACB为公共角,△COM∽△CBA
(2)OC=5
.
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AE⊥BC,垂足为E,连接DE, F为线段DE上一点,且∠AFE=∠B.①求证:△ADF∽△DEC②若AB=4,AD =3,AE=3,求AF的长.
当C在线段AB外靠近B一侧时,AC:BC=3 1、 如图,已知DE∥BC,EF∥AB,则下列比例式错误的是:__D__
分析: 故应选C。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求解时,一定要分清谁
是截线、谁是被截 。 2、若,则k=_________。 ,a=b=c, 所以k=
3、如图,△ABC中,AD为BC上的中线,F为AC上的点, BF交AD于E,且AF:FC=3:5,则AE:ED=__6:5__。 作FM//BC交AD于点M,AM:MD=3:5,ME:ED=MF:BD=MF:CD=3:8 AE:ED== 三、简答题 1、 如图,在等边△ABC中,P为BC上一点,D为AC上一点,且 ∠APD=60°,
考点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 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C A D B.
C E D B A
三角形相似及比例式或等积式。 4、添加辅助平行线是获得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径。 5、对比例问题,常用处理方法是将“一份”看着k;对于等比问题,常 用处理办法是设“公比”为k。 典型例题
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B) ①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②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③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BF2=AF·FC ∴AG2=AF·FC 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若∠BCD的平分线CH⊥AB于点H, BH=3AH,且四边形AHCD的面积为21,求△HBC的面积。
分析:因为问题涉及四边形AHCD,所以可构造相似三角形。把问题 转化为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而加以解决。
解:延长BA、CD交于点P ∵CH⊥AB,CD平分∠BCD ∴CB=CP,且BH=PH ∵BH=3AH ∴PA:AB=1:2 ∴PA:PB=1:3 ∵AD∥BC ∴△PAD∽△PBC
考点一、比例线段
1、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
如果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的长度分别为m,n,那么就 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或写成a:b=m:n
在两条线段的比a:b中,a叫做比的前项,b叫做比的后项。
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 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4. 能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的重点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平行线分 线段成比例定理。
本节的难点内容是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相似三角 形性质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考试题中时常与四边 形、圆的知识相结合构成高分值的综合题,题型常以填空、选择、简答 或综合出现,分值一般在10%左右,有时也单独成题,形成创新与探索 型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点三、相似三角形
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 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 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用数学语言表述如下: ∵DE∥BC,∴△ADE∽△ABC 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 (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都有△ABC∽△ABC; (2)对称性:若△ABC∽△A’B’C’,则△A’B’C’∽△ABC (3)传递性:若△ABC∽△A’B’C’,并且△A’B’C’∽△A’’B’’C’’,则 △ABC∽△A’’B’’C’’。 3、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①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 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若四条a,b,c,d满足或a:b=c:d,那么a,b,c,d叫做组成比例的 项,线段a,d叫做比例外项,线段b,c叫做比例内项,线段的d叫做a, b,c的第四比例项。
如果作为比例内项的是两条相同的线段,即或a:b=b:c,那么线段b叫 做线段a,c的比例中项。
2、比例的性质 (1)基本性质 ①a:b=c:dad=bc ②a:b=b:c (2)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9、 如图,Rt△ABC中,∠ACB=90°,AD平分∠CAB交BC于点D,过点 C作CE⊥AD于E,CE的延长线交AB于点F,过点E作EG∥BC交AB于点G, AE·AD=16,AB,
(1)求证:CE=EF
(2)求EG的长
(1)∵AD平分∠CAB ∴∠CAE=∠FAE 又∵AE⊥CF ∴∠CEA=∠FEA=90° 又∵AE=AE ∴△ACE≌△AFE(ASA)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C=∠B=60° 又∵∠PDC=∠1+∠APD=∠1+60° ∠APB=∠1+∠C=∠1+60° ∴∠PDC=∠APB ∴△PDC∽△APB
设PC=x,则AB=BC=1+x
∴AB=1+x=3。 ∴△ABC的边长为3。
2、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AC、BD交于点O,EF经过点O且 和两底平行,交AB于E,交CD于F
①AD//BC
∠ADE=∠DEC ∠AFD+∠B=180°,∠C+∠B=180° 所以∠AFD=∠C,△ADF∽△DEC

, AF=2 7、 如图,△ABC中,D是AB上一点,且AB=3AD,∠B=75°, ∠CDB=60°,
求证:△ABC∽△CBD。 解:过点B作BE⊥CD于点E,
∵∠CDB=60°,∠CBD=75° ∴∠DBE=30°, ∠CBE=∠CBD-∠DBE=75°-30°=45° ∴△C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3AD,设AD=k,则AB=3k,BD=2k ∴DE=k,BE ∴ ∴, ∴ ∴△ABC∽△CBD
④锐角三角形都相似 ⑤等腰三角形都全等 ⑥有一个角相等的等 腰三角形相似⑦有一个钝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⑧全等三 角形相似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已知点C在直线AB上,且线段AB=2BC,则AC:BC=( D )
A. 1
B. 2
C. 3
D. 1或3
当C在线段AB上时,AC:BC=1
证明:在△ABD和△ADE中, ∵∠ADB=∠AED=90° ∠BAD=∠DAE ∴△ABD∽△ADE
∴AD2=AE·AB 同理:△ACD∽△ADF 可得:AD2=AF·AC ∴AE·AB=AF·AC
4、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CD的中点,BE⊥AC于F,过F作FG∥AB交AE 于G,
求证:AG2=AF·FC 证明:在矩形ABCD中,AD=BC, ∠ADC=∠BCE=90° 又∵E是CD的中点,∴DE=CE ∴Rt△ADE≌Rt△BCE ∴∠EAD=∠EBC ∵FG∥AB ∠GAB=∠FBA ∴AG=BF 在Rt△ABC中,BF⊥AC于F ∴Rt△BFC∽Rt△AFB
∴CE=EF
(2)∵∠ACB=90°,CE⊥AD,∠CAE=∠DAC ∴△CAE∽△DAC ∴ ∴ 在Rt△ACB中
∴ 又∵CE=EF,EG∥BC ∴FG=GB ∴EG是△FBC的中位线 ∴
10、9.(2012年湖南株洲)如图X6-4-3,在矩形ABCD 中,AB=6,BC=8,沿直线MN对折,使A,C重合,直线MN 交AC于点O.
13、(2011年湖南怀化)如图,△ABC是一张锐角三角形的 硬纸片,AD是边BC上的高,BC=40 cm,AD=30 cm,从这 张硬纸片上剪下一个长HG是宽HE的2倍的矩形EFGH,使它的 一边EF在BC上,顶点G,H分别在AC,AB上,AD与HG的交 点为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