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测定法
食品水分测定方法

食品水分测定方法
食品水分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烘干法:将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使水分蒸发,通过测量蒸发后的样品重量变化来确定水分含量。
2. 电子天平法:使用电子天平测量食品样品的湿重和干重,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水分含量。
3. 红外干燥法:将食品样品置于红外辐射下加热,通过检测红外辐射的吸收和透射来确定水分含量。
4. 卤素仪法:使用卤素仪来对食品样品进行加热,通过测量样品中水分的蒸发量来计算水分含量。
5. 体积法:将食品样品放入密闭容器内,通过测量容器内水分蒸发前后的气体体积变化来计算水分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食品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食品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量和测定条件。
水份测定的方法有几种类型

水份测定的方法有几种类型
水份测定的方法有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干燥法:将样品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并除去水分,通过称量前后样品的重量差来计算水分含量。
2. 密度法:利用水的密度与样品中水的含量成正比关系,通过测量样品的密度来计算水分含量。
3. 比色法:利用水对某些试剂的溶液的吸收特性,通过比较溶液的吸光度来确定水分含量。
4. 电化学法:利用水的电导性质,通过测量样品的电导率来计算水分含量。
5. 核磁共振法:利用水分子在磁场作用下的共振频率差异,通过测量样品的核磁共振信号来计算水分含量。
6. 红外法: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辐射下的吸收光谱来确定水分含量。
7. 应用仪器法:利用专用仪器,如滴定仪、天平、电子天平等进行水分测定。
不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样品的性质、测量需求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水分测定的方法

水分测定的方法水分是物质中所含的水的量,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水分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食品行业中,水分的测定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在化工行业中,水分的测定则关系到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
因此,水分的准确测定对于各行各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分测定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干燥法。
干燥法是最常见的水分测定方法之一,它利用样品在一定温度下失去水分的原理来测定水分含量。
通常情况下,将样品放入烘箱或干燥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直至样品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记录下样品的初始质量和最终质量,通过质量的变化来计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是许多实验室常用的水分测定方法之一。
二、滴定法。
滴定法是利用化学滴定的原理来测定水分含量的方法。
样品中的水分可以和一定量的滴定液发生化学反应,通过滴定液的消耗量来计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操作技巧,但它的准确度较高,适用于一些对水分含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三、红外法。
红外法是利用样品在红外辐射下吸收水分的原理来测定水分含量的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谱下的吸收情况,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任何处理,操作简便,且测定速度快,因此在一些需要大量样品测定的情况下,红外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水分测定方法。
四、电导率法。
电导率法是利用样品中的电导率与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来测定水分含量的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的电导率,可以间接地计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样品,比如一些不易干燥的样品,或者一些对样品形态要求严格的情况下。
综上所述,水分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特点。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根据样品的特点和测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水分测定方法,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水分测定方法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对于水分的测定工作有所帮助。
水份测定方法

水份测定方法
水份测定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样品中水分含量的技术。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样品,包括食品、化妆品、药品、纸张等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份测定方法:
1. 干燥法:将样品放入高温下烘干,直到样品重量不再变化,从而确定水份含量。
2. 卡尔·费伯法:通过测量样品中水分产生的氢气量来确定水份含量。
3. 原子吸收法:利用样品中水分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原理,来测定水份含量。
4. 电子平衡法:将样品置于一个稳定的环境中,测量样品和环境之间的水分交换量,从而确定水份含量。
5. 密度法:根据样品中水分的密度和样品总质量的比例,来计算水份含量。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水份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 1 -。
中国药典中收载的水分测定法

中国药典中收载的水分测定法
中国药典中收载了多种水分测定法,包括:
1. 干燥法:将样品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中的水分蒸发出来,并通过称量前后质量差计算含水量。
2. 比重法:利用溶液的比重与其含有的溶质浓度成正比的原理,根据溶液密度变化推算出水分含量。
3. 气相色谱法:将样品加热并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样品中水分含量。
4. 红外线干燥法:利用红外线辐射使样品的水分被加速挥发,通过测量吸收红外线的能量和变化,计算出水分含量。
5. 卡尔费休法:将样品加入卡尔费休试剂中,在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通过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和样品中水分的含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水分含量。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水分测定方法,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工艺条件和实验设备等因素。
水分活度测定方法

水分活度测定方法水分活度是指水分在特定条件下对溶质产生影响的能力。
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中,水分活度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水分活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分活度测定方法。
一、质量法质量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测定水分活度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测定样品在某一温度下的质量变化来确定水分活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称为m1;2. 将样品在一定温度下干燥一段时间,直至质量不再变化,称为m2;3. 计算水分活度的公式为aw = (m1 - m2) / m1,其中aw为水分活度。
二、渗透法渗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水分活度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测定溶液在半透膜上的渗透压来推算水分活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半透膜和一个渗透液,将渗透液放在半透膜的一侧;2. 将待测样品放在渗透液的另一侧;3. 观察渗透液的变化,根据渗透液的渗透压变化来推算水分活度。
三、电导法电导法是一种利用电导率测定水分活度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根据水分对电导率的影响来判断水分活度的大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电导仪和一定量的待测样品;2. 将待测样品放在电导仪中,测量其电导率;3. 根据电导率的大小来判断水分活度的大小。
四、红外法红外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测定水分活度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红外光的吸收能力来检测水分的存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一台红外仪和待测样品;2. 将待测样品放在红外仪中,测量其吸收红外光的能力;3. 根据吸收红外光的能力来判断水分活度的大小。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水分活度测定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测定水分活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
通过水分活度的测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水分含量的几种测定方法

水分含量的几种测定方法水分测定方法有许多种,我们在选择时要根据食品的性质来选择。
常采用的水份测定方法如下:1、热干燥法:①常压干燥法(此法用的广泛);②真空干燥法(有的样品加热分解时用);③红外线干燥法;④真空器干燥法(干燥剂法);2、蒸馏法3、卡尔费休法4、水分活度AW的测定下面我们分别讲述测定水分的方法。
一、常压干燥法1、特点与原理⑴特点:此法应用最广泛,操作以及设备都简单,而且有相当高的精确度。
⑵原理:食品中水分一般指在大气压下,100℃左右加热所失去的物质。
但实际上在此温度下所失去的是挥发性物质的总量,而不完全是水。
2、干燥法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对食品而言):⑴水分是唯一挥发成分这就是说在加热时只有水分挥发。
例如,样品中含酒精、香精油、芳香脂都不能用干燥法,这些都有挥发成分。
⑵水分挥发要完全对于一些糖和果胶、明胶所形成冻胶中的结合水。
它们结合的很牢固,不宜排除,有时样品被烘焦以后,样品中结合水都不能除掉。
因此,采用常压干燥的水分,并不是食品中总的水分含量。
⑶食品中其它成分由于受热而引起的化学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例:还原糖+氨基化合物△→变色(美拉德反应)+H2O↑还有H2C4H4O6(酒石酸)+2NaHCO3→NaC4H4O6(酒石酸钠)+2H2O+2CO2发酵糖(NaHCO3+KHC4H4O6)△→H2O+CO2+NaKC4H4O6高糖高脂肪食品不适应只看符合上面三点就可采用烘箱干燥法。
烘箱干燥法一般是在100~105℃下进行干燥。
我们讲的上面三点,应该是具体的具体分析,对于一个分析工作人员,或者是一个技术员,虽然干燥法必须符合三点要求,那么我们在只有烘箱的情况下,而且蓑红样品不见得符合以上讲的三点,难道就不测水分吗?例如,啤酒厂要经常测啤酒花的水分,啤酒花中含有一部分易挥发的芳香油。
这一点不符合我们的第一点要求,如果用烘箱法烘,挥发物与水分同时失去,造成分析误差。
此外,啤酒花中的α—酸在烘干过程中,部分发生氧化等化学反应,这又造成分析上的误差,但是一般工厂还是用烘干法测定,他们一般采取低温长时间(80~85℃烘4小时),或者高温短时(105℃烘1小时)所以应根据我们所在的环境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操作条件,当然我们应该首先明白有没有挥发物和化学反应等所造成的误差。
水 分 测 定 法(中国药典2010第一部)

水分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一般先破碎成直径不超过3mm的颗粒或碎片;直径和长度在3mm以下的可不破碎;减压干燥法需通过二号筛。
第一法(烘干法)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测定法取供试品2 ~ 5 g , 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供试品不超过l0m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t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
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第二法(甲苯法)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仪器装置如图。
A为5 0 0 m l的短颈圆底烧瓶;B为水分测定管;C为直形冷凝管,外管长40cm。
使用前,全部仪器应清洁,并置烘箱中烘干。
图甲苯法仪器装置测定法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水量l~4ml),精密称定,置A瓶中,加甲苯约200ml,必要时加人干燥、洁净的沸石或玻璃珠数粒,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人甲苯,至充满B管的狭细部分。
将A瓶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2滴。
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放冷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B管的管壁上,可用蘸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甲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
检读水量,并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附注】用化学纯甲苯直接测定,必要时甲苯可先加水少量,充分振摇后放置,将水层分离弃去,经蒸馏后使用。
第三法(减压干燥法)本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
减压干燥器取直径12cm左右的培养皿,加入五氧化二磷干燥剂适量,使铺成0. 5~lcm的厚度,放人直径30cm的减压干燥器中。
测定法取供试品2~4g,混合均匀,分取约0. 5~lg,置已在供试品同样条件下干燥并称重的称量瓶中,精密称定,打开瓶盖,放人上述减压干燥器中,减压至 2. 67kPa(20mmHg)以下持续半小时,室温放置24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分测定法1 简述1.1烘干法系指测定供试品在规定的条件下(100~105℃)经于燥后所减失水分的重量,主要指水分,也包括其他挥发性物质。
根据减失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含水量(%)。
1.2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品种。
2 仪器与用具2.1分析天平感量0.1mg。
2.2扁形称量瓶。
2.3烘箱,控温精度士l℃。
2.4干燥器(普通)。
3 试药与试剂干燥剂常用的干燥剂为硅胶、五氧化二磷或硫酸。
4 操作方法4.1 称量瓶恒重取洁净的称量瓶,置烘箱内105℃干燥数小时(一般2小时以上),取出,置干燥器中室温放置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再置烘箱内105℃干燥1小时,取出,置干燥器中室温放置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直至连续两次干燥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为止。
4.2称取供试品将供试品破碎成直径不超过3mm的颗粒或碎片,取2~5g(或该品种项下所规定的重量),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供试品不超过l0mm,精密称定。
4.3干燥、称重除另有规定外,将称取供试品后的称量瓶置已升温至105℃的烘箱内,应将瓶盖取下,置称量瓶旁,在100~105℃干燥5小时。
盖好瓶盖,取出,移置干燥器中,室温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
4.4再干燥、称重 将称量瓶再在上述条件下干燥1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室温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
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 为止。
5 记录与计算5.1记录水分测定方法、称量用天平的型号、天平室温、湿度、干燥时的温度、干燥剂的种类,干燥和放冷至室温的时间,称量及恒重数据,计算和结果等。
5.2计算水分(%)=1231100%w w w w +-⨯ 式中 W l 为供试品的重量(g);W 2为称量瓶恒重的重量(g);W 3为(称量瓶十供试品)称量至恒重的重量(g)。
6 结果与判定计算结果,按有效数字修约规则修约,使与标准中规定限度有效位一致,其数值小于或等于限度时判为符合规定,其数值大于限度时判为不符合规定。
7 注意事项7.1用烘干法测定水分时,往往几个供试品同时进行,因此称量瓶宜先用适宜的方法编码标记,瓶与瓶盖的编码一致;称量瓶放入烘箱的位置,取出冷却、称重的顺序,应先后一致。
7.2干燥剂应保持在有效状态。
8 报告格式检验项目 标准规定 检验结果 单项判定水分 不得过15.0% 9.3% 符合规定第三法 减压干燥法1 简述1.1减压干燥法系指测定供试品在规定的压力条件下干燥后所减失水分的重量,根据减失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含水量(%)。
1.2本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
2 仪器与用具2.1分析天平 感量0.1mg 。
2.2扁形称量瓶。
2.3减压干燥器。
2.4 真空泵 3 试药与试剂干燥剂 五氧化二磷、无水氯化钙等。
4 操作方法4.1取直径12cm 左右的培养皿,加入五氧化二磷干燥剂适量,使铺成0.5-1cm 的厚度,放人减压干燥器中。
4.2称取供试品2~4g(或该品种项下所规定的重量),混合均匀,分取0.5-1g ,置已在供试品同样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精密称定。
4.3将称取供试品后的称量瓶放入减压干燥器中,打开瓶盖,减压至2.67kPa(20mmHg)以下持续半小时,室温放置24小时。
4.4在减压干燥器出口连接无水氯化钙干燥管,打开活塞,待内外压一致,关闭活塞,打开干燥器,盖上称量瓶瓶盖,取出称量瓶,迅速精密称定重量。
5记录与计算5.1记录水分测定方法、称量用天平的型号、天平室温湿度、干燥时的压力及时间,干燥剂的种类,称量数据,计算和结果等。
5.2计算 水分(%)=1231100%W W W W +-⨯式中 W 1为供试品的重量(g); W2为称量瓶恒重的重量(g);W3为(称量瓶十供试品)恒重的重量(g)。
6 结果与判定同烘干法。
7 注意事项7.1应选用单层玻璃盖称量瓶。
如用双层中空的玻璃盖称量瓶,减压时,称量瓶盖切勿放人减压干燥器内,应放另一普通干燥器内。
7.2减压干燥器开盖时,因干燥器内压力小于外部,必须先将活塞旋开,使空气进入才能开盖。
应注意缓缓旋开活塞,以免造成气流吹散供试品。
7.3干燥剂应保持在有效状态,若表面已结块或出现液滴,即需更换。
7.4初次使用新的减压干燥器,应先将干燥器外面用布包好,再行减压。
8 报告格式同上第四法甲苯法1简述1.1 甲苯法系指测定供试品在甲苯加热回流条件下,被蒸馏出的水量,根据水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含水量(%)。
1.2本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2仪器与用具2.1水分测定仪(由500m1的短颈圆底烧瓶;水分测定管;外管长40cm的直形冷凝管三部分组成),仪器装置见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32。
2.2 电热套(可调节温度)。
2.3防暴沸用品(玻璃珠或瓷片碎块)。
3试药与试剂甲苯:化学纯。
4操作方法4.1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水量1~4m1),精密称定,置500m1的短颈圆底烧瓶中,加甲苯约200ml,必要时加入玻璃珠数粒,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部加入甲苯,使甲苯充满水分测定管的狭细部分。
4.2 将圆底烧瓶置电热套中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2滴,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的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放冷至室温。
4.3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水分测定管的管壁上,可用蘸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甲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检读水量。
5 记录与计算5.1记录水分测定方法、称量用天平的型号、天平室温、湿度、供试品的重量、实验时的温度、湿度、时间、检读的水量、计算和结果等。
5.2计算水分(%)=100%式中W为供试品的重量(g);WV为检读的水量体积(ml)。
6 结果与判定同烘干法。
7 注意事项7.1水分测定仪在使用前应清洁至内壁不挂水,并置烘箱中烘干。
7.2用化学纯甲苯直接测定,必要时甲苯可先加水少量,充分振摇后放置,将水层分离弃去,甲苯经蒸馏后使用。
7.3用电热套加热时应严格控制加热温度。
7.4水分测定管的刻度部分应经校正合格。
8 报告格式同上第五法气相色谱法1 简述本法系采用气相色谱法,以纯化水为对照,无水乙醇为溶剂,使用热导检测器,测定贵重药材及其制剂中的含水量。
2 仪器与用具2.1气相色谱仪、热导检测器。
2.2色谱数据处理仪或记录仪。
2.3色谱柱:二乙烯苯一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填充柱;柱材料、内径、长度均不作特殊规定。
也可选用相应极性的毛细管柱,系统适用性试验应符合中国药典气相色谱法附录的要求。
2.4 微量注射器或自动进样装置。
2.5分析天平感量0.1mg。
2.6超声仪。
2.7量瓶、移液管。
3 试药与试剂3.1无水乙醇。
3.2纯化水。
3.3载体为直径0.25~0.18mm的二乙烯苯一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
4 操作方法4.1对照溶液的制备取纯化水约0.2g,精密称定,置25m1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4.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剪碎或研细,取适量(含水量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无水乙醇50m1,密塞,混匀,超声处理20分钟,放置12小时,再超声处理20分钟,密塞,放置,倾取上清液,即得。
4.3 系统适用性试验照气相色谱法(详见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仪标准操作规程)试验,取无水乙醇适量,注入气相色谱仪,连续进样5次,其理论板数按水峰计算应大于1000,水和乙醇两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水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3.0%。
4.4 测定法取无水乙醇、对照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5μl,注人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峰面积值。
5记录与计算5.1记录水分测定方法、称量用天平的型号、天平室温湿度、称量数据,稀释体积,溶剂种类和用量,超声功率和频率、时间,进样体积,色谱峰面积等。
5.2记录气相色谱仪型号,色谱柱规格,超声仪型号等。
5.3计算K 值 K=100%⨯无水乙醇中水峰面积无水乙醇中乙醇峰面积5.4用外标法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计算时应扣除无水乙醇中的含水量。
公式: 水分(%)=50100%A W V ⨯⨯⨯⨯样标标式中 A 样为供试品中水峰面积,A 样=供试品溶液中总水峰面积一K ×供试品溶液中乙醇峰面积A 标为对照溶液中实际加大的水峰面积,A 标=对照溶液中总水峰面积一K ×对照溶液中乙醇的峰面积 W 样为供试品重量(g) W 标为对照品(纯化水)重量( g) V 样为供试品溶液进样体积(μl) V 标为对照溶液进样体积(μl) 6 结果与判定 同烘干法。
7 注意事项7.1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配制需用新开启的同一瓶无水乙醇。
7.2供试品加入无水乙醇后,应密塞,超声处理,以防空气中水分进入溶剂中。
8 报告格式同上本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55年版四部通则0832水分测定法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