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教案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杀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请你结合当时中国的时局背景,谈谈 你的观点。
中国的时局 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杀蒋——可能引起新的内战,削弱抗日力量, 不利于抗战; 放蒋——结束内战,推动国共合作,促成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西安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地点:西安 目的: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1年
国民党的态度 共产党的态度 东北人民的态度
九一八事变
沈阳日军行动,可 作为地方事件,望 力避冲突,以免事 态扩大。一切对日 交涉,听候中央处 理。
蒋介石: 不抵抗
___事变后蒋至张 的密电
为什么采用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事变
结果:?
东 三 省 沦 亡
东北人民逃离家乡东北
共产党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派出
坚决抵抗
杨靖宇等共产党员在东北 组织游击队,坚持在东北开展抗击游击战
争,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杨 靖 宇
九一八事变
东北人民的态度 不做亡国奴,奋起反抗。
东北人民、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
义勇军,奋勇抗击日本的侵略。 嫩江大桥之战 “抱与城偕 亡” “一息尚存,决不敢使
尺寸土地沦于异族”。
结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意义: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
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一.二九运动”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一二•九运动
原因: 华北事变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 性质:
经过: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游行示威
意义: 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导学案)教案导学案

3-2-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理解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掌握七七事变、淞沪会战的相关史实,掌握日军的侵华罪行。
二、课前自主学习(一)七七事变1.时间、地点:____年____月____日,卢沟桥。
2.经过:日军在卢沟桥附近频繁进行实弹演习,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___________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在双方交涉之际,日军突然向___________一带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驻守当地的第二十九军奋起还击,副军长___________、师长___________壮烈牺牲。
(二)淞沪会战1.背景:1937年________月______日,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妄图3个月内灭亡中国。
2.结果:1937年11月,___________沦陷。
(三)日军侵华罪行1.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在东北的___________组建了细菌战秘密部队——___________,用健康活人做试验,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在长春、广州等地建立大型细菌战基地和工厂,形成了巨大的细菌战网络;在湖南常德、浙江宁波等地投撒细菌弹。
2.___________(1937年12月13日;6个星期;30多万人)3.轰炸封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后方城市。
4.对占领区的抗日根据地展开反复的“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光政策,如___________惨案。
三、问题探究1.结合史实,说一说日军在南京实施了哪些暴行?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资料1:东史郎是当年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
为了把历史真实告诉世人,他公开发表了侵华期间写的日记,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杀的材料。
为此,他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威胁和迫害。
资料2:对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分子编纂的教科书中这样描述:“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课件+同步练习+素材(图片+视频)

合作探索:
结合材料分析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转 嫁 危 机
蓄 谋 已 久
(1)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 是什么? (3)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 (4)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时间 地点 制造国 借口 经过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本 柳条湖事件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 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东北三省沦陷
杨靖宇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发动者
目的 经过
合作探索: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张学良和杨虎成作为蒋介石的部下,为什么 根本原因: 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目的是什么? 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是中华民族处于亡国 灭种的危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其他原因: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官兵的 强烈不满。
末代皇帝溥仪
思考“一二九 运动”的爆发 的背景及意义
“一二九运动”的是在日侵略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危机 不 断加深的背景下爆发的。它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1936年12月12日,张 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 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 称“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时间 地点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 张学良、杨虎城 逼迫蒋介石抗日 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 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 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影响
东三省沦陷
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 什么态度? 全国人民 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二、“九一八”事变
倾听一曲《松花江上》
• 这首歌描写的是发生在中国的哪一地区的 哪一事件? • 看看图3-1并听到这首歌时,想象一下东北 人民面临着什么样的灾难。
[交头接耳]
根据歌词和下图,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角度, 归纳一下日本侵占东北三省的各种因素。
•
东北三省地理上离日本较近,自然资源丰富。对于 自然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从这里下手可以更多更快 地掠夺资源,用于战争。同时,也可以此作为南下侵 略中国的基地等。
2、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日战争宣言》,表 示“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 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
3、1933年1月7日,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山海关 和进攻华北告全国民众书》,提出“建立群众的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及其 走狗———国民党!” 4、1935年7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指出“今当我亡国灭种 大祸迫在眉睫之际”,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首先停止内 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并提出建立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办法。号召全国军队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抗日反蒋斗争。 5、1936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致书国民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在抗日的大目标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
四、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张学良和杨虎城
蒋 介 石
• 起因: •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政策的推动; • 张学良、杨虎城多次要求蒋 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 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 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相残杀, 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张学 良、杨虎城《告全体同胞书》1936年12月16日)
3.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3.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能认识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蓄谋已久的,知道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
掌握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能分析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认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转折。
重点: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对华侵略战争的开始。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自主学习
一、日本侵华的原因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为,日本加快了对中国侵略掠夺的步伐。
二、日本侵华战争开始的主要事件及影响
(1)九一八事变
时间:
经过:
影响:①对中国:②对世界:。
(2)一•二八事变
时间:
经过:
三、全国各阶层人民要求,。
(1)中国共产党:
(2)学生:。
时间:
口号:。
(3)东北人民:。
(4)国民党官兵:
①概况:
②解决依据和方针:
③意义:
合作探究
一、
仔细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了 20 世纪30 年代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一段屈辱历史,它是以哪一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的?
(2)是什么桎梏了士兵冲锋向前的脚步?从此东北的命运如何?
(3)东北人民是否放弃了斗争?请举一例说明?
(4)这一事件后全国各阶层的态度如何?全国局势如何?请举出两例说明。
(5)请你给这幅漫画起下生动的名字,以揭示其深刻寓意。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教学设计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教学设计浙江省乐清英华学校陈海珍胡爱玲一、教学目标(一)能认识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知道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
(二)掌握“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三)收集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如杨虎城、张学良、杨靖宇、马占山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感受他们身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能分析西安事变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认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转折。
(五)感受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中国人民绝不屈服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与反抗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及影响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难点:对比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认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播放音像资料,还原历史事实。
2.采用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3.采用讲授法、联系阅读法、问题情景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重新编排板块明了。
在设计时并没有按照教材的内容顺序,而是重新编排,把全课分为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阅读材料分析侵华背景。
用2则史料分析日军侵华是早有预谋的,同时也是为了转嫁经济危机。
第二板块:观看阅读认清侵华事实。
此板块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及日军策划的“华北独立”,认清日本的侵华本质,用事实证明日本炸毁柳条湖南满铁路的狼子野心,从而真切体会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第三板块:自主阅读探究抗日战争。
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多角度分析“九一八”事变后社会各阶层的态度,懂得“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明白抗日义勇军的抵抗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是局部战争,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是“一二·九”运动,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019)

思考 20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为什么又大规模地发动侵略中 国的战争?
一、日本侵华背景
材料一: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 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 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如欲征服世界,必 先征服支那;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材料二: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得日本国内矛盾 加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给日本造成的影响,日本政府开始 实施大陆政策,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张学良,何人也?
他出身不凡——东北王张作霖长子 他年少掌权——28岁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主政东北 他婚姻美满,风流倜傥——深得夫人于凤至的敬
爱,又得赵四小姐的青睐追随 他身居要职——30岁担任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副司令,
地位仅次于国民党最高统帅蒋介石 他长命百岁——活到101岁
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持什么态度?结果如何?有何 意义?
1936年12月12日,张学
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
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
十二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合作探索: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其他原因: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官兵的强烈不满。
西安事变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地点: 西安 目的: 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歌曲《松花江上》节选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 的宝藏,流浪!流浪!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思考:1、日本为什么会强大?2、30年代日本为 什么又大规模地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与哪一件 事有关?
背景材料
材料: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 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 现。”
——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一、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或背景
日本
历史原因(1)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帝国主 义道路,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根本原因(2)日本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 机,缓和国内矛盾,加快了对中国侵略掠夺的 步伐。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国共对峙十年: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 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 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效柳条湖村 附近的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突然向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发 动进攻,9月19日占领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9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局部抗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局部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1)九·一八事变 1931.9.18 (2)一·二八事变 1932.1.28 攻占沈阳,侵占东北 袭击上海
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1.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 2.1935年12月爆发了什么运动?运动提出什么口号? 这个口号的实现与谁、与什么事有关?
四、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1.找出来并记住事变的名称、时间、地点和发动人物、 扣押人物。 2.为什么他们要发动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的结果? 4.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何意义? 5.如何评价西安事变和张杨二人?
问:今年2月,全国人大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有谁知道这两个日子?你们知道 这二个日子的来历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教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如何评价西安事变和张杨二人?
西安事变把全国抗日民族运动推向高潮。
顺应了抗日形势的发展,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
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张、杨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以民族大义为重,体现了他们强烈的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课堂小结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
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
节课所学的内
容,查漏补缺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