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的设计要求
楼梯的设计规范及要求

5、 扶手栏杆
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至扶手顶面铅垂线的高度,不宜小 于900mm;平台上的栏杆长度大于500 时,其高度应不小于 1000mm。 幼儿园等经常有儿童使用的场所应在500~600mm 高度增设 扶手。 扶手数量——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 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 中间扶手。《人防》 规定:楼梯和梯阶宽度大于等于1.4 米宜设双们扶手。 栏杆——经常有儿童使用的楼梯,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 造,垂直杆件的净距不应大于110mm。
通常疏散楼梯坡度不应大于45度,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20mm,高度不应大于 200mm;
住宅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60mm,高度不应大 于175mm :
单、多层民用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 除外)如符合下表要求,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
层数 耐火等级
每层最大建筑面 积 (m2)
人数
一、二级 二、三层
名称 踏步高 /mm 踏步宽 /mm
住宅 156-175 260-300
学校、办公室 140-160 280-340
剧院、会堂 120-150 300-250
医院(病人 用) 150 300
幼儿园 120-150 260-300
3、平台宽度 转折小于梯段的宽度。
二、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是安全疏散道路中一个主要组成部 分,应设明显指示标志并应布置在易于寻找的 位置。电梯、自动扶梯不能用做疏散。
楼梯规范要求

楼梯规范要求楼梯规范要求1000字楼梯是建筑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设施之一。
为了确保楼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实用性,制定楼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我对楼梯规范的一些详细要求:1. 尺寸规范:楼梯的宽度应根据楼层使用人群的数量进行设计,一般来说,每层楼至少应有一条宽度不小于1.2米的楼梯。
对于公共场所或大型建筑物来说,应该设计多条楼梯以确保人员疏散的顺畅性。
楼梯的阶梯宽度应不小于0.3米,楼梯的踏步高度应在0.15米至0.2米之间。
2. 倾斜度规范:楼梯的倾斜度要使人上下楼时感到轻松自如,一般来说,楼梯的坡度不应大于1:4,即水平距离为1米,垂直高度为4米。
此外,楼梯的踏步应保持水平,不能倾斜。
3. 扶手规范:楼梯的扶手是保证人们安全使用楼梯的关键部分之一。
为了确保扶手的舒适性和可靠性,其高度应根据楼梯的使用人群而定,一般来说,扶手的高度应在0.9米至1.1米之间。
扶手的宽度应不小于0.05米,以方便人们握住。
此外,扶手还应精心设计,表面要光滑,避免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手部受伤。
4. 照明规范:楼梯的照明是确保人们在使用楼梯时能够清晰看清楼梯及周围环境的重要环节。
楼梯的照明强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来说,楼梯的照明强度应在100lm/㎡以上。
此外,为了确保照明的连续性,应在楼梯上安装足够数量的灯具,并定期检查和更换灯具,避免出现灯光照明不均匀的情况。
5. 防滑规范:为了避免人们在使用楼梯时发生摔倒事故,楼梯的阶梯面和踏步面应采用防滑材料处理。
防滑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防滑性和耐腐蚀性。
在防滑处理时,要注意不要影响楼梯的美观度和使用寿命。
6. 疏散通道规范:楼梯作为疏散通道的一部分,应保持通畅。
对于公共场所和大型建筑物来说,应设计多条楼梯以确保人员疏散的迅速性。
此外,楼梯的出入口应明确标识,方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找到出口。
7. 安全标识规范:楼梯上应设置合适的安全标志,以提醒人们在使用楼梯时的注意事项。
建筑楼梯设计规范

建筑楼梯设计规范一、总体要求:1.楼梯应具备舒适、安全、美观的特点,并满足行人出行的需要。
2.楼梯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3.楼梯的尺寸、形式和结构应适应建筑空间的布局,符合建筑功能的需要。
二、楼梯尺寸与高低差:1. 楼梯的踏步宽度应不小于300mm,高度应不大于200mm。
2. 踏步宽度和高度的差值应控制在150mm-180mm之间,以保证人们的正常行走。
三、楼梯坡度:1.直跑楼梯的坡度应控制在30°-35°之间,蜿蜒楼梯的坡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以保证行人的舒适度。
2. 拐角处的纵坡飞度应限制在12mm以内。
四、踏步和踏板间距:1. 室外楼梯的踏步和踏板间距应不小于50mm,以便排水和防止积水。
2. 室内楼梯的踏步和踏板间距应控制在60mm-65mm之间,以便人们正常行走。
五、扶手:1. 楼梯的扶手应设置在两侧,并且高度应在900mm-1100mm之间,以方便行人使用。
2.扶手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行人的安全。
六、楼梯结构和材料选择:1.楼梯的结构应保证稳定牢固,能够承受行人和荷载的重量。
2.楼梯的表面材料应选择防滑性能好、易于清洁和耐磨损的材料。
七、逃生楼梯:1.逃生楼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2.逃生楼梯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照明设施,以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楼梯并使用。
综上所述,建筑楼梯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楼梯结构安全稳定、舒适易用而设定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规范。
合理的楼梯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还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和舒适度,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设计楼梯时务必要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楼梯的功能和质量达到要求。
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设计规范要求在建筑工程中,楼梯是连接各个楼层的重要构件之一。
为了确保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楼梯设计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中楼梯设计的规范要求,包括楼梯尺寸、坡度、扶手、防滑措施等。
一、楼梯尺寸要求楼梯的尺寸是确保人员能够安全通行的关键因素。
按照规范要求,楼梯的步距和踏步宽度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
一般来说,楼梯的步距不应大于63厘米,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6厘米。
此外,楼梯的梯段高度也需要符合规范,一般不应超过17.7厘米。
二、楼梯坡度要求楼梯的坡度也是决定楼梯使用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按照规范要求,楼梯的坡度通常在25度至45度之间。
在实际设计中,一般采用30度至35度之间的坡度,以确保人员上下楼梯时的舒适感。
三、楼梯扶手要求楼梯的扶手是确保使用者安全的关键部分。
根据规范要求,楼梯的扶手应设置在楼梯两侧,并且扶手的高度应与楼梯踏步的高度一致。
通常情况下,扶手的高度在90厘米至110厘米之间。
四、楼梯防滑措施要求为了避免使用者在楼梯上滑倒,规范要求在楼梯的踏步上采取一定的防滑措施。
常见的防滑措施包括在踏步表面铺设防滑材料、雕刻纹理、植入防滑颗粒等。
此外,规范还规定了楼梯与楼层之间的过渡应采用防滑材料,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五、其他规范要求除了上述的楼梯尺寸、坡度、扶手、防滑措施等要求外,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设计还需要满足其他一些规范要求。
例如,楼梯的照明应充足,以方便使用者在暗光环境下看清楼梯的结构;楼梯的出口应设置指示标志,指引使用者安全离开楼梯。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的楼梯设计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包括楼梯尺寸、坡度、扶手、防滑措施等。
这些规范的制定旨在保障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确保人员能够方便地上下楼梯,并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在实际设计中,建筑师和工程师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来设计楼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者的安全。
土木工程知识点-楼梯设计的各项要求

土木工程知识点-楼梯设计的各项要求一幢楼至少设两个楼梯,设一个楼梯的条件为:1、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二、三层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见表;2、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 的塔式住宅;3、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 ,且每层人数不超过30人的单元式宿舍;4、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5、设有不少于两个疏散楼梯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如顶层局部升高时,其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过两层,每层面积不超过200m2 ,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楼梯,但应另设一个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
人员疏散比较集中和疏散人员较多的楼梯不宜采用围绕电梯布置方式。
当楼房内设有两个以上楼梯时,宜分主次,并按交通量大小和疏散便利的需要合理布置平面位置。
主入口内明显位置宜有主楼梯。
楼梯间宜在各层的同一位置,以利于使用和紧急疏散,也不致因移位而浪费面积。
特殊情况需要错位时必须有直接的衔接,不允许出现因寻找和不便而造成对紧急疏散的危害影响。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防火门。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规范规定的楼梯宽度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经计算确定。
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住宅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建筑物楼梯设计规范要求与施工细节

建筑物楼梯设计规范要求与施工细节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楼梯的设计和施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符合规范要求的楼梯设计和施工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还能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楼梯设计规范要求以及施工细节,从而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楼梯设计规范要求1. 楼梯宽度要求:根据相关规范,楼梯的宽度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楼层高度进行合理配置。
一般来说,每个楼层的楼梯宽度不应少于1.1米,而主要楼梯的宽度则不应少于1.5米,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人群。
2. 楼梯坡度要求:楼梯的坡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素。
过大或过小的坡度都会对使用者的体验和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规范要求,楼梯的坡度一般在30°-45°之间,以确保人们能够轻松而稳定地上下楼梯。
3. 防滑设计要求:楼梯表面的防滑设计对于使用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根据规范要求,楼梯的表面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以避免意外滑倒的危险。
此外,楼梯两侧的扶手也应采用防滑设计,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
4. 照明设计要求:为了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和安全保障,楼梯的照明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规范要求,楼梯的照明强度应满足相应的标准,并且应均匀分布,以确保使用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楼梯的每一级和周围环境。
二、楼梯施工细节1. 楼梯结构设计:在楼梯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承重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等因素。
合理选择楼梯结构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以确保楼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楼梯踏步设计:楼梯的踏步是使用者踏脚的平台,对其设计进行细致考虑十分重要。
踏步的宽度、深度和高度应根据人体工程学要求合理确定,以提供舒适的脚步感受和行走步伐。
3. 扶手设计:楼梯的扶手在使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支撑和保护角色,因此其设计和安装也需要特别注意。
扶手的高度、宽度和抓握舒适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能够适应各种用户的需求。
4. 施工质量控制:楼梯的施工质量对于其使用效果和安全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楼梯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楼梯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楼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楼梯的设计不仅仅关乎美观与实用性,更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楼梯的设计中,有一系列的规范要求需要遵循。
本文将针对建筑设计中的楼梯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楼梯的基本设计要求1. 楼梯结构:楼梯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使用者的重量,并保证不会发生倾斜、侧移或塌陷等危险。
楼梯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当地的建筑标准和规范。
2. 楼梯宽度:楼梯的宽度应根据预计的使用人流量进行合理规划。
通常情况下,楼梯的宽度应保证两个人能够同时通过,从而避免拥挤和行走不便。
3. 楼梯踏步与踏面:楼梯的踏步宽度、踏面高度以及楼梯的踏步间距等参数应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
通常情况下,踏步宽度应大于等于30厘米,踏面高度应小于等于20厘米,并且楼梯的踏步间距应保持一致,以确保使用者在行走中的舒适感。
4. 楼梯扶手:楼梯的设计应考虑用户的安全和便利性,因此,设置扶手是必不可少的。
楼梯的扶手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高度应适合不同身高人群的使用,并且应有足够的强度来支撑行走者的重量。
5. 楼梯防护措施:为确保行走者的安全,楼梯的设计应考虑到各种潜在的危险。
防滑是楼梯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踏步面材料应选用具有防滑功能的材料,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外,楼梯的护栏高度和间距也应符合相关规定,以避免使用者跌落。
二、楼梯设计中的安全出口要求1. 安全出口的位置:在设计大型建筑物时,应确定安全出口的位置,并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应设置在易于到达和辨识的位置,通常在建筑物的两侧或尽可能靠近主要人流路径的位置。
2. 安全出口宽度:安全出口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内的人员容量进行合理规划。
根据建筑标准,通常情况下,每个安全出口的宽度应不小于1.2米。
3. 安全出口门的设计:安全出口门的设计应符合防火和紧急疏散的需要。
门应易于打开,使用者不需要过多的力气就能开启。
建筑施工中的楼梯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施工中的楼梯设计规范要求楼梯是建筑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的设计和建造必须符合一系列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安全和便利性。
本文将探讨建筑施工中楼梯设计的规范要求。
1. 楼梯的尺寸和结构首先,楼梯的尺寸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人流量,楼梯的宽度和踏步深度应该适当。
通常情况下,楼梯的宽度应不小于900mm,踏步深度应在250mm至300mm之间。
另外,楼梯的结构也需要满足规范要求。
楼梯的斜度,也就是踏步坡度,应该保持在30°至45°之间。
此外,楼梯的高度差也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每层楼之间的高度差一般为2800mm至3000mm。
2. 材料和防滑措施楼梯的材料应该是坚固和耐久的,在施工中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保证楼梯的质量。
例如,金属、钢筋和混凝土等材料都可以用于楼梯的制造。
另外,楼梯的防滑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特别是在潮湿或有可能产生水溅的区域,如室外楼梯或者连接浴室和游泳池的楼梯,必须使用防滑材料或其他防滑措施,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3. 扶手和楼梯照明楼梯的扶手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提供了用户在上下楼梯时的支持。
根据规范要求,楼梯的两侧需要安装扶手,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扶手的高度一般应与楼梯的高度保持一致,为900mm至1000mm。
另外,楼梯照明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楼梯的照明设施必须足够明亮,以确保使用者在黑暗环境中能够清晰地看到踏步。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安装落地灯或其他类型的照明设备来满足照明要求。
4. 楼梯的通风和疏散楼梯的通风和疏散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求。
建筑规范要求楼梯应该提供足够的通风,以减少烟雾或有毒气体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蔓延。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可以在楼梯顶部或底部设置通风设备,如通风管道或通风扇。
此外,楼梯的疏散能力也需要考虑。
根据规范要求,大型建筑物中的楼梯应该足够宽敞,以确保在突发事件中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
因此,在设计楼梯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人流量考虑楼梯的数量和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工业学院
《建筑构造》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楼梯设计
姓名:刘陶
专业:建筑学
学号:1206030131
指导教师:李震
2014年6月11日
题目:现浇砼结构层高3M,层数为5层。
楼梯为现浇砼板式平行双跑楼梯。
开机2.7M,进深5.1M。
住宅出入口设在一层的中间休息平台,入口设砼棚,采光窗1.2M。
入户门宽度为1M,要求绘制楼梯各层平面,剖面1:50。
绘制栏杆扶手、楼梯踏步大样1:10.标明楼梯的楼面和平台的材料做法。
[解]:
楼梯的组成
1.楼梯段
设有踏步供建筑物楼层之间上下通行的通道称为梯段。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指出:“每个楼梯段上的踏步数目不得超过18级,每个楼梯段上的踏步数目不得少于3级”,因为个数太少不易被人察觉,容易跌倒。
2.楼梯平台
楼梯平台是指连接两梯段之间的水平部分,平台用作楼梯转折、连通某个楼层或供使用者稍事休息。
平台的标高有时与某个楼层相一致的平台称为楼层平台,介于两个楼层之间的平台称为休息平台或中间平台。
3.栏杆(栏板)和扶手栏杆(扶手)是设置在楼梯段和平台临空侧的围护构件,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并应在上部
设置供人们手扶持用的扶手。
3.栏杆(栏板)和扶手
栏杆(扶手)是设置在楼梯段和平台临空侧的围护构件,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并应在上部设置供人们手扶持用的扶手。
设计步骤分析:
1、确定踏步尺寸(b,h)和各层的踏步数量(N)
楼梯梯段是由若干踏步组成,每个踏步由踏面和踢面组成。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楼梯的使用要求,确定踏步尺寸。
通常公共建筑楼梯的踏步尺寸适宜范围为:踏步宽度280mm、300mm,踏步高度150~170mm(常用300mm×150mm),住宅公用楼梯的踏步尺寸适宜范围为:踏步宽度260mm、280mm,踏步高度150~175mm
(常用260mm×175mm)。
设计时,可选定踏步宽度,由经验公式2h+b=600~630mm,求
得踏步高度,各级踏步高度应相同。
根据楼梯间的层高和初步确定的楼梯踏步高度,计算楼梯各层的踏步数量,每层踏步级数N=H/h。
每个楼梯段级数n=N/2。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和(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都明确规定:“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
2、确定梯段宽度(B)
根据楼梯间的开间、楼梯的形式和楼梯的使用要求,确定梯段宽度。
如双跑平行楼梯:梯段宽度
B= 2 梯井宽楼梯间净宽- 梯井宽度一般为0~200mm,梯段宽度应采用基本模数M的整数倍数,必要时可采用M/2的整数倍数。
3、确定各梯段的踏步数量
根据各层踏步数量、楼梯形式等,确定各梯段的踏步数量。
如双跑平行楼梯:各梯段踏步数量
n= 2 ) N各层踏步数量(各层踏步数量宜为偶数。
若为奇数,每层的两个梯段的踏步数量相差一步。
4、确定梯段长度和梯段高度
根据踏步尺寸和各梯段的踏步数量,计算梯段长度和高度。
梯段长度=b×(n -1)梯段高度=n×h
5、确定平台深度
根据楼梯间的尺寸、梯段宽度等,确定平台深度。
中间(楼层)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宽度。
对于直接通向走廊的开敞式楼梯间,其楼层平台可借用建筑的走廊,因此楼层平台深度可不受此限制,但是为了避免走廊和楼梯上的人流相互干扰,并且为了便于使用,应留有一定的缓冲宽度,一般为一个踏步宽。
6、确定底层楼梯中间平台下的地面标高和中间平台面标高
如果底层中间平台下设通道,平台梁底面到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应满足平台净高的要求(不小于2000mm)。
否则,应将平台下的地面标高降低,或者抬高中间平台面标高,或者二者同时采用(常用方法)。
此时,底层楼梯各梯段的踏步数量、梯段长度、高度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7、校核
根据以上结果,校核楼梯间开间、进深。
如果比已知的楼梯间尺寸小,通常只需加大平台深度;如果比已知的楼梯间尺寸大,并且平台深度又无调整余地时,应调整踏步尺寸,按以上步骤重新计算,直到符合为止。
8、绘制楼梯各层平面图和楼梯剖面图
如果中间各层的楼梯平面布置相同,可合并为“标准层平面图”,即楼梯平面图包括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和顶层平面图。
只是标准层平面图在楼层平台、中间平台标高处不仅要标注上二层的楼层平台、中间平台标高值,而且要以括号的形式标注除二层以外的各中间层标高值。
如果中间各层的楼梯平面布置出现变化,则应分别画图,并且标注清楚。
具体设计:
1)根据题目,该建筑为住宅楼,楼梯通行人数较少,楼梯的坡度可稍陡些,根据课本P89表5-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和(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都明确规定:“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故选定踏步高为h=150mm,踏步宽b=270mm。
2)确定踏步级数:
=
N为偶数,符合要求,
3000=
50
20
1/
3000,
=
/
=取150 mm 150*20=3000 mm
mm
20
h00
150
取20级,每个梯段10级,即每个梯段10个踢面, N´=10
3)开间净尺寸:
A=2700-100×2=2500mm,楼梯井宽C(0~200mm)取100mm。
计算出楼梯段的宽度
a=(A-C)/2=(2500-100)/2=1200mm>1100mm,楼梯段宽度满足通行两股人流的要求。
4)计算梯段水平投影长度 L:
L=(n-1)×b=(10-1)×270=2430mm。
5) 确定平台宽度D1和D2:
楼梯间净进深尺寸B=5100-100*2=4900mm,D1+D2=B-L=4900-2430=2470mm。
取D1=1200mm(>1180mm)。
D2=2470-1200=1270 mm(>1180 mm)
6)进行楼梯净空高度计算:
首层平台下净空高度等于平台标高减去平台梁高,考虑平台梁高为250mm左右(约为平台梁净跨的1/10)。
150×10-250=1250mm。
不满足2000mm的净空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利用室内外高差,本例室内外高差为850mm,由于楼梯间地坪和室外地面还必须有至少100mm的高差,故利用750mm高差,设4个150mm高的踏步。
此时平台梁下净空高度为:
150×10+750-250=2000mm,满足净空要求。
下面进一步验算进深方向尺寸是否满足要求:
D2=B-L-D1=4900-270×9-1200=1270 mm(>1180 mm)。
绘制成图:
1-1剖面图1:50
首层楼梯平面图1:50 标准层楼梯平面图1:50
二层平面图1:50 顶层平面图1:50
栏杆扶手大样图1:10 楼梯踏步大样图1:10
总结:
这次的课程设计终于结束了,却也让我明白了许多,收获了许多知识和道理。
本以为这次楼梯的设计应该是很简单,但在实际设计过程却也是十分有难度的。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楼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以致用,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也是检验我们这学期所学的知识。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我不得不仔细的计算,不停的翻阅资料,然后精确的核对,再然后修改数据,接着计算。
好让我设计的楼梯不仅能满足住宅建筑规范,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生活功能需求。
设计中计算虽然复杂,不过也让我收获颇多,我明白了住宅的l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住宅的疏散楼梯最小净宽不小于 1.1M,等等。
不过提到楼梯,不得不提起结构工程界一直流传的一句不知名的名言,“世界上最难画的是别墅,比别墅还难画的是别墅里的楼梯”。
目前说到设计楼梯,我们一般用的“画楼梯”,而不是“算楼梯”,可见计算在楼梯设计中不是大头(新的设计方法以后再论),我总结的楼梯设计过程是“找”,“删”,“布”,“算”,“画”,“核”。
整个过程中把握两个原则:结构是为建筑服务的;设计的图纸是给施工人员看的。
这两个原则我认为也是当好结构工程师的两个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