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工艺答案第四章离子注入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微电子工艺习题答案(整理供参考)

微电子工艺习题答案(整理供参考)

第一章1.集成电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的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如Si、GaAs)上,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

集成电路发展的五个时代及晶体管数目:小规模集成电路(小于100个)、中规模集成电路(100~999)、大规模集成电路(1000~99999)、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过10万)、甚大规模集成电路(1000万左右)。

2、硅片制备(Wafer preparation)、硅片制造(Wafer fabrication)硅片测试/拣选(Wafer test/sort)、装配与封装(Assembly and packaging)、终测(Final test)。

3、半导体发展方向:提高性能、提高可靠性、降低价格。

摩尔定律:硅集成电路按照4年为一代,每代的芯片集成度要翻两番、工艺线宽约缩小30%,IC工作速度提高1.5倍等发展规律发展。

4、特征尺寸也叫关键尺寸,集成电路中半导体器件能够加工的最小尺寸。

5、more moore定律:芯片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

从几何学角度指的是为了提高密度、性能和可靠性在晶圆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特征尺寸的继续缩小,more than moore定律:指的是用各种方法给最终用户提供附加价值,不一定要缩小特征尺寸,如从系统组件级向3D集成或精确的封装级(SiP)或芯片级(SoC)转移。

6、High-K:高介电系数;low-K:低介电系数;Fabless:无晶圆厂;Fablite:轻晶片厂;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ory集成器件制造商;Foundry:专业代工厂;Chipless:无晶片1、原因:更大直径硅片,更多的芯片,单个芯片成本减少;更大直径硅片,硅片边缘芯片减小,成品率提高;提高设备的重复利用率。

硅片尺寸变化:2寸(50mm)-4寸(100mm)-5寸(125mm)-6寸(150mm)-8寸(200mm)-12寸(300mm)-18寸(450mm).2、物理尺寸、平整度、微粗糙度、氧含量、晶体缺陷、颗粒、体电阻率。

半导体工艺与制造技术习题答案(第四章 离子注入)

半导体工艺与制造技术习题答案(第四章 离子注入)

第四章 离子注入与快速热处理1.下图为一个典型的离子注入系统。

(1)给出1-6数字标识部分的名称,简述其作用。

(2)阐述部件2的工作原理。

答:(1)1:离子源,用于产生注入用的离子;2:分析磁块,用于将分选所需的离子;3:加速器,使离子获得所需能量;4:中性束闸与中性束阱,使中性原子束因直线前进不能达到靶室; 5:X & Y 扫描板,使离子在整个靶片上均匀注入;6:法拉第杯,收集束流测量注入剂量。

(2)由离子源引出的离子流含有各种成分,其中大多数是电离的,离子束进入一个低压腔体内,该腔体内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离子束的速度方向,利用磁场对荷质比不同的离子产生的偏转作用大小不同,偏转半径由公式:决定。

最后在特定半径位置采用一个狭缝,可以将所需的离子分离出来。

2.离子在靶内运动时,损失能量可分为核阻滞和电子阻滞,解释什么是核阻滞、电子阻滞?两种阻滞本领与注入离子能量具体有何关系?答:核阻滞即核碰撞,是注入离子与靶原子核之间的相互碰撞。

因两者质量是同一数量级,一次碰撞可以损失很多能量,且可能发生大角度散射,使靶原子核离开原来的晶格位置,留下空位,形成缺陷。

电子阻滞即电子碰撞,是注入离子与靶内自由电子以及束缚电子之间的相互碰撞。

因离子质量比电子质量大很多,每次碰撞损失的能量很少,且都是小角度散射,且方向随机,故经多次散射,离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

在一级近似下,核阻滞本领与能量无关;电子阻滞本领与能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1 2 3 4 563.什么是离子注入横向效应?同等能量注入时,As和B哪种横向效应更大?为什么?答:离子注入的横向效应是指,注入过程中,除了垂直方向外,离子还向横向掩膜下部分进行移动,导致实际注入区域大于掩膜窗口的效应。

B的横向效应更大,因为在能量一定的情况下,轻离子比重离子的射程要深且标准差更大。

4.热退火用于消除离子注入造成的损伤,温度要低于杂质热扩散的温度,然而,杂质纵向分布仍会出现高斯展宽与拖尾现象,解释其原因。

微电子工艺_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微电子工艺_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微电子工艺_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CZ法拉不出高阻单晶硅锭的主要原因是:答案:坩埚材料分解出的氧会进入硅锭;2.实际VPE工艺温度多在质量传递控制区,此时外延速率:答案:对温度不太敏感;3.关于硅的热氧化,下面哪种说法正确:答案:氧化反应是在Si/SiO2界面发生的;4.在D-G模型中假定稳定生长氧化层时,氧化剂的气相输运、固相扩散和化学反应三个流密度应:答案:相等;5.基于LSS理论,离子注入受到靶原子核与电子的阻止:答案:核阻止和电子阻止是独立的;6.多晶硅薄膜通常采取哪种方法制备:答案:LPCVD7.PVD与CVD比较,下列那种说法正确:答案:PVD薄膜与衬底的粘附性较差;8.外延用衬底硅片一般偏离准确晶向一个小角度,如(111)-Si偏离3º,下列那种说法正确?答案:这是为了得到原子层量级的台阶;这是为外延生长提供更多的结点位置;9.硅恒定源扩散,在扩散温度硅的固溶度为N s,在进行了40min扩散后,测得结深是1.5μm,若要获得2.0μm的结深,在原工艺基础上应再扩散多少分钟?硅表面杂质浓度是多少?答案:应再扩散31 min杂质表面浓度=N s表面杂质浓度等于该工艺温度时硅的固溶度;10.P在两歩扩散工艺中,第二步再分布的同时又进行了热氧化(kp=10),这会给再分布扩散带来哪些影响:答案:P扩散速度加快;在SiO2/Si界面Si一侧的P堆积(是指高于SiO2一侧);扩入Si的P总量下降;11.扩散系数是表征扩散快慢的参数,它相当于单位浓度梯度时的扩散通量,所以它:答案:单位为m∧2/s有单位;12.看图判断,下列哪种描述正确:答案:图(b)是注入的高能离子。

图(a)是注入的低能离子;13.下列哪个工艺方法应用了等离子体技术:答案:溅射RIEHDPCVD14.蒸镀工艺要求蒸镀室为高真空度的原因:答案:为了避免蒸发分子(或原子)被氧化;为了提高蒸发分子(或原子)的平均自由程;为了降低镀膜中的杂质;15.可以采取哪种方法来提高光刻分辨率?答案:减小分辨率系数;增大光学系统数值孔径;缩短光源波长;16.CZ法、MCZ法拉单晶时必须有籽晶;而FZ法拉单晶时不需要籽晶。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第四章 离子注入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第四章 离子注入
因注入离子与靶原子的质量一 般 为同一数量级,每次碰撞之后,注入 离子都可能发生大角度的散射,并失 去一定的能量。
靶原子核也因碰撞而获得能量, 如果获得的能量大于原子束缚能,就 会离开原来所在晶格进入间隙,并留 下一个空位,形成缺陷。
电子碰撞:是注入离子与靶内自由电子以及束缚电子之间的碰撞, 这种碰撞能瞬时地形成电子-空穴对。
第四章 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技术是用一定能量的杂质离子束轰击要掺杂的 材料(称为靶,可以是晶体,也可以是非晶体),一部分 杂质离子会进入靶内,实现掺杂的目的。
离子注入是集成电路制造中常用的一种掺杂工艺,尤其 是浅结主要是靠离子注入技术实现掺杂。
离子注入的发展历史
195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就开始研究用离子束轰击技术来改善半导体 的特性。
如果注入的是轻离子,或者是小剂量的重 离子,注入离子在靶中产生简单晶格损伤。
对于轻离子,开始时能量损失主要由电子 阻止引起,不产生移位原子。注入离子的能 量随注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能量减小到 小于交点Ec时,核阻止将起主导作用,几乎 所有的晶格损伤都产生于Ec点以后的运动中。 大多数情况下,每个注入离子只有一小部分 能量对产生间隙-空位缺陷有贡献。
横向效应与注入离子的种类和离子能量有关
(a) 杂质B、P、Sb通过lμ宽掩膜窗口注入到硅靶中的等浓度曲线 (b) 杂质P以不同能量注入硅靶中的等浓度曲线
硼、磷和砷入射到无定形硅靶中时,ΔRp和ΔR┴与入射能量的关系
4.2.3、沟道效应
沟道效应:当离子注入的方向与靶晶体的某个晶面平行时, 将很少受到核碰撞,离子将沿沟道运动,注入深度很深。 由于沟道效应,使注入离子浓度的分布产生很长的拖尾。
核阻止本领与离子能量的关系
如果屏蔽函数为:

微电子工艺考题 (5)

微电子工艺考题 (5)

一、填空与选择题(每空1.5分,共60分)1.结晶的SiO2是Si-O四面体结构,而无定形SiO2不是Si-O四面体结构,因而密度小。

()对/错2.杂质在硅晶体中的扩散机构主要有和两种。

3.二氧化硅薄膜在半导体器件生产上的应用有:()①对杂质的掩蔽作用②对器件表面的保护和钝化作用③用于器件的电绝缘和电隔离④作为电容器的介质材料⑤作为MOS场效应晶体管的绝缘栅材料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4.扩散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一定成增函数关系()①杂质的浓度梯度②温度③扩散过程的激活能④杂质的迁移率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5.硅平面制造工艺的硼、磷扩散都属于_____ 。

A.替位式扩散B.间隙式扩散6.下面选项属于主扩散(再分布)的作用有()。

①调节表面浓度②控制进入硅表面内部的杂质总量③控制结深A.①B.② C .③ D.①③7.结深表达式可统一写成:,对于有限表面源扩散,A=()a.b.8.扩散多在_ _ (高/低)温下进行, 恒定表面源扩散的杂质分布服从______ _ 分布,有限表面源扩散的杂质分布服从____ _分布。

9. 结深的测量方法有_____ 法、磨槽法、光干涉法。

10.离子注入掺杂纯度高,是因为()。

A.杂质源的纯度高B.注入离子是通过质量分析器选出来的11.LSS理论认为,注入离子在靶内的能量损失分为两个彼此独立的过程:①,②。

12.减弱或消除沟道现象的措施有:()1.入射方向偏离沟道轴向2. 入射方向平行沟道轴向3.样品表面淀积一层二氧化硅4. 样品表面淀积一层氮化硅A.1,3 B. 2,3 C. 1,3,4 D. 2,3,413.真空蒸发就是利用蒸发材料在高温时所具有的进行薄膜制备。

14.溅射法制备薄膜的温度比真空蒸发低。

()对/错15.边界层(附面层)厚度δ(x)定义为从速度为零的硅片表面到气流速度为时的区域厚度。

16.BPSG是通过在中掺杂和形成的。

微电子工艺技术-复习要点答案(完整版)

微电子工艺技术-复习要点答案(完整版)

第四章晶圆制造1.CZ法提单晶的工艺流程。

说明CZ法和FZ法。

比较单晶硅锭CZ、MCZ和FZ三种生长方法的优缺点。

答:1、溶硅2、引晶3、收颈4、放肩5、等径生长6、收晶。

CZ法:使用射频或电阻加热线圈,置于慢速转动的石英坩埚内的高纯度电子级硅在1415度融化〔需要注意的是熔硅的时间不宜过长〕。

将一个慢速转动的夹具的单晶硅籽晶棒逐渐降低到熔融的硅中,籽晶外表得就浸在熔融的硅中并开始融化,籽晶的温度略低于硅的熔点。

当系统稳定后,将籽晶缓慢拉出,同时熔融的硅也被拉出。

使其沿着籽晶晶体的方向凝固。

籽晶晶体的旋转和熔化可以改善整个硅锭掺杂物的均匀性。

FZ法:即悬浮区融法。

将一条长度50-100cm 的多晶硅棒垂直放在高温炉反应室。

加热将多晶硅棒的低端熔化,然后把籽晶溶入已经熔化的区域。

熔体将通过熔融硅的外表张力悬浮在籽晶和多晶硅棒之间,然后加热线圈缓慢升高温度将熔融硅的上方部分多晶硅棒开始熔化。

此时靠近籽晶晶体一端的熔融的硅开始凝固,形成与籽晶相同的晶体结构。

当加热线圈扫描整个多晶硅棒后,便将整个多晶硅棒转变成单晶硅棒。

CZ法优点:①所生长的单晶的直径较大,成本相对较低;②通过热场调整及晶转,坩埚等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以较好的控制电阻率径向均匀性。

缺点:石英坩埚内壁被熔融的硅侵蚀及石墨保温加热元件的影响,易引入氧、碳杂质,不易生长高电阻率单晶。

FZ法优点:①可重复生长,提纯单晶,单晶纯度较CZ法高。

②无需坩埚、石墨托,污染少③高纯度、高电阻率、低氧、低碳④悬浮区熔法主要用于制造别离式功率元器件所需要的晶圆。

缺点:直径不如CZ法,熔体与晶体界面复杂,很难得到无位错晶体,需要高纯度多晶硅棒作为原料,成本高。

MCZ:改良直拉法优点:较少温度波动,减轻溶硅与坩埚作用,降低了缺陷密度,氧含量,提高了电阻分布的均匀性2.晶圆的制造步骤【填空】答:1、整形处理:去掉两端,检查电阻确定单晶硅到达合适的掺杂均匀度。

2、切片3、磨片和倒角4、刻蚀5、化学机械抛光3. 列出单晶硅最常使用的两种晶向。

微电子工艺 离子注入

微电子工艺   离子注入

称作投影射程。

内有多少条鱼浓度(个数域单位体积内有多少条鱼,…….离子源通过吸极电源把离子从离子源引出可变狭缝v⊕一个质量数为M的正离子,以速度v垂直于磁力线的方向进入磁场,受洛伦茨力的作用,在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子离开分析仪电磁场的磁极平行平板电极⊕当离子束垂直进入均匀的正交电磁场时,将同时受到电场力和洛伦茨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方向正好相反,只有在某个质量为M的离子在分析器中所受的电场力和洛伦茨力的数值相等时,不发生偏转而到达靶室,大于或小于M的离子则被偏转加速器加速离子,获得所需能量;高真空(<10-6Torr 静电加速器:调节离子能量静电透镜:离子束聚焦静电偏转系统:滤除中性粒子X方向扫描板Y方向扫描板扫描范围中性束偏转板+-的浓度比其它地方高。

终端台:控制离子束扫描和计量离子束扫描:扫描方式:静电扫描、机械扫描和混合扫描。

常用静电扫描和混合扫描。

静电光栅扫描适于中低束流机,机械扫描适于强束流机。

两种注入机扫描系统<110>向和偏转10°方向的晶体结构视图<111><100><110>40 kevP +31注入到硅中的浓度分布0.20.40.60.8 1.0µm43210 注入深度对准<110> 偏<110> 2°偏<110> 8°子在靶中行进的重要效应之一。

窗口边缘处浓度为同等深度窗口中心部位浓度的1/2离子越轻,阈值剂量越高;温度越高,阈值剂量越高。

扩散率提高,聚集成团,几种等时退火条件下,硅中注入硼离子的激活百分比。

微电子工艺技术 复习要点答案完整版

微电子工艺技术 复习要点答案完整版

微电子工艺技术-复习要点答案)完整版(第四章晶圆制造法。

比法和FZ1.CZ法提单晶的工艺流程。

说明CZ FZ三种生长方法的优缺点。

较单晶硅锭CZ、MCZ和答:法:使用射频或电阻加热线圈,置于慢速转动的石CZ3、收颈4、放肩5、等径生长6、收晶。

1、溶硅2、引晶。

将一个慢速转动的夹具的单晶硅籽晶棒)英坩埚内的高纯度电子级硅在1415度融化(需要注意的是熔硅的时间不宜过长逐渐降低到熔融的硅中,籽晶表面得就浸在熔融的硅中并开始融化,籽晶的温度略低于硅的熔点。

当系统稳定后,将籽晶缓慢拉出,同时熔融的硅也被拉出。

使其沿着籽晶晶体的方向凝固。

籽晶晶体的旋转和熔化可以改善整个硅锭掺杂物的均匀性。

的多晶硅棒垂直放在高温炉反应室。

加热将多晶硅棒的低端熔化,然后50-100cm FZ法:即悬浮区融法。

将一条长度把籽晶溶入已经熔化的区域。

熔体将通过熔融硅的表面张力悬浮在籽晶和多晶硅棒之间,然后加热线圈缓慢升高温度将熔融硅的上方部分多晶硅棒开始熔化。

此时靠近籽晶晶体一端的熔融的硅开始凝固,形成与籽晶相同的晶体结构。

当加热线圈扫描整个多晶硅棒后,便将整个多晶硅棒转变成单晶硅棒。

法优点:①所生长的单晶的直径较大,成本相对较低;②通过热场调整及晶转,坩埚等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以较好CZ的控制电阻率径向均匀性。

缺点:石英坩埚内壁被熔融的硅侵蚀及石墨保温加热元件的影响,易引入氧、碳杂质,不易生长高电阻率单晶。

③高纯度、高电阻率、低法高。

②无需坩埚、石墨托,污染少 CZFZ法优点:①可重复生长,提纯单晶,单晶纯度较法,熔体与晶体界面复杂,很④悬浮区熔法主要用于制造分离式功率元器件所需要的晶圆。

缺点:直径不如CZ氧、低碳难得到无位错晶体,需要高纯度多晶硅棒作为原料,成本高。

优点:较少温度波动,减轻溶硅与坩埚作用,降低了缺陷密度,氧含量,提高了电阻分布的均匀MC:改进直拉法性2.晶圆的制造步骤【填空】答:1、整形处理:去掉两端,检查电阻确定单晶硅达到合适的掺杂均匀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5. 注入离子在无定形靶纵向服从何分布,有何特点?
服从高斯分布:
N(x)Nmaxexp12xRRpp
2
特点
1)在 x = RP 处的两边,注入离子浓度对称地下降,且下 降速度越来越快。
2)注入剂量为
N s0N (x)d x2N m aR x p
3)最大浓度Nmax位置在样品内的平均投影射程处
3
3. 离子在靶内运动时,损失能量可分核阻止和电子阻止,解 释什么是核阻止、电子阻止?在一级近似下,两种阻止本领 与注入离子能量具有何关系?
答:核阻止即核碰撞,是注入离子与靶原子核之间的相互碰 撞。因两者质量是一个数量级,一次碰撞可以损失较多能量, 且可能发生大角度散射,使靶原子核离开原来的晶格位置, 留下空位,形成缺陷。
第四章 离子注入习题参考答案
1
1. 试叙述离子注入掺杂技术与常规热扩散掺杂技术的不同之 处。
1)掺杂纯度高; 2)注入剂量范围宽,同一平面内杂质分布的均匀性精度在
±1%以内; 3)不受固溶度限制、掩模材料范围大; 4)可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分布和掺杂深度; 5)掺杂温度低,可避免产生热缺陷; 6)横向扩散效应小; 7)易于实现化合物半导体的掺杂; 8)可通过氧化硅膜进行注入,可有效防止污染。
或者对于给定的具有荷质比为 eo 的离子,可通过调节磁场B 使
之满足下式,从而使该种离子通过光阑2。
1
B
2V a eor 2
2
其余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光阑2,由此达到分选离子的目的。
另外,若固定 r 和Va ,通过连续改变B ,可使具有不同荷 质比的离子依次通过光阑 2,测量这些不同荷质比的离子束流 的强度,可得到入射离子束的质谱分布。
5
质量分析器工作原理
洛伦兹力
Fm evB 向心力
mv 2 Fa R
进入质量分析器
前的离子能量 E eVa
进入质量分析器 后的离子能量
E 1 mv2 2
光阑1
v
B
Fm r
光阑2
1
1
rm eBv2emB2Va 2
e2oVBa2
2
6
从上式可知,满足荷质比
eo
2Va r2B2
的离子可通过光阑2。
2
2. 离子注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包括注入和退火两个基本工艺 过程。试描述退火工艺过程的工艺目的。 答 :所谓退火,是一个工艺过程:将完成离子注入的硅片置 于特定的温度下,经过适当时间的热处理,则可达到两个目 的。第一个目的是使硅片由于高能离子注入而产生的表层晶 格损伤部分地或绝大部分得到消除;另一个目的是使处于电 离状态的掺杂离子得到激活还原为受主或施主状态,从而使 少数载流子的寿命、迁移率得到恢复。
N (xRp)N max 2 N sR P0 .4 R N Ps

6. 离子注入并在低于热扩散的温度下退火后,杂质纵向分布 为什么会出现高斯展宽与拖尾现象?
a) 离子注入后会对晶格造成简单晶格损伤和非晶层形成; b) 损伤晶体空位密度大于非损伤晶体,且存在大量间隙原
子和其他缺陷,使扩散系数增大,扩散效应增强; c) 故,虽然热退火温度低于热扩散温度,但杂质的扩散也
电子阻止即电子碰撞,是注入离子与靶内自由电子以及 束缚电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因离子质量比电子大很多,每次 碰撞离子能量损失很少,且都是小角度散射,且方向随机, 故经多次散射,离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
在一级近似下,核阻止本领与能量无关;电子阻止本领 与能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4
4. 写出离子注入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解释质量分析器的 工作原理? 组成部分: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加速系统、中性偏移器、 聚焦系统、偏转扫描系统、工作室 质量分析器的工作原理:见课件
是非常明显的,出现高斯展宽与拖尾现象。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