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案
隧道出洞方案

隧道出洞方案第1篇隧道出洞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公路、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合理制定隧道出洞方案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规范隧道出洞作业流程,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3.《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规范》(GB 50730-2011);4.《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086-2015);5.《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6.《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7.项目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8.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三、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XX隧道工程2.工程地点:XX省XX市3.工程规模:隧道全长XX米,双向XX车道,设计速度XX公里/小时4.工程地质: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XX岩,地质构造复杂,存在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条件5.工程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四、出洞方案1.出洞顺序及方式根据隧道施工组织设计,采取以下出洞顺序及方式:(1)先进行隧道右洞出洞,再进行左洞出洞;(2)采用单向开挖方式,从隧道进口向出口方向进行;(3)采用机械开挖与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出洞作业。
2.出洞施工准备(1)完成隧道出口段洞口工程,包括洞口排水、边坡防护及洞门施工;(2)对出洞段地质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地质条件,制定针对性施工措施;(3)配备足够的施工设备、材料及人员,确保出洞作业顺利进行;(4)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施工安全意识。
3.出洞施工工艺(1)采用新奥法施工,遵循“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2)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开挖方式及爆破参数,确保施工安全、高效;(3)加强隧道支护,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确保隧道结构稳定;(4)加强施工现场通风、照明及排水,为出洞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隧道洞口预加固桩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⑴xxx隧道设计图;⑫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⑬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⑭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⑮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⑯我公司对施工现场的踏勘所取得的第一手现场资料等。
2 工程概况2.1 xxx隧道工程概况2.1.1 xxx隧道工程地质概况xxx隧道隧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粉质黏土、碎石土、坡洪积层粉质黏土、粉质黏土、细角砾土、粗角砾土。
隧道岩质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其间夹有灰岩、煤线及侵入岩体,岩体整体质软,构造发育,受构造影响围岩岩体破碎,整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2.1.2xxx隧道水文地质概况地表水及地下水一般无侵蚀性,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氯盐环境及盐类结晶破坏环境时,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酸性侵蚀,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盐类结晶破坏环境作用等级为Y1。
2.1.3 xxx隧道预加固桩设计概况xxx隧道洞口段土石分界线较陡,洞口开挖后土体易失稳下滑,为确保洞口稳定及结构安全,于明暗分界断面DK157+999两侧设置1#、2#预加固桩。
两桩中心里程均为DK157+997.5,桩短边中心线距离线路中线均为11.69m,预加固桩桩长均为26m,桩截面尺寸均为2.0*3.0m,均为长边平行于线路设置。
4 施工方案与方法4.1预加固桩施工方法4.1.1预加固桩施工准备及措施⑪挖孔施工桩孔开挖前应做好施工场地平整及地面截、排水,备好通风设施。
桩孔开挖施工中应及时记录地质剖面、滑动面位置,填绘地质柱状图。
孔桩开挖应根据地质情况及时支护。
孔桩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地面20cm,并做好孔口加强护壁及锁口。
预加固桩开挖的桩孔断面尺寸不应小于桩身设计断面尺寸和护壁厚度之和,护壁混凝土应紧贴围岩灌注。
每次开挖1个桩,隔孔错开,待灌注混凝土完毕后再开挖另外1个。
土质采用人工挖孔,岩石采用浅眼爆破,尽量减少围岩扰动。
井口第一节2m采用C20钢筋混凝土锁口圈防护。
土质及风化岩段井壁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沿井壁一侧设钢筋爬梯,并设防护圈套,供上人之用。
论隧道洞口段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论隧道洞口段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目前国内对隧道洞口段的设计大多考虑了预加固措施,这里详细阐述了洞口段围岩预加固的措施以及隧道洞口段施工开挖的方法,指出坚持施工原则,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对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至关重要。
关键词: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公路、铁路建设中出现了较多的山区隧道。
在山区隧道的施工中,由于山区隧道的地质条件大部分都是复杂多变的,特别是洞口往往是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地段。
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实现顺利进洞,对于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隧道洞口的作用及主要形式1.1隧道洞口的作用隧道洞口段围岩预加固措施洞口段围岩的自支护能力比较弱,有的甚至没有自支护能力。
因此,在洞口段施工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围岩的自支护能力,保证开挖及后续作业的进行。
根据国内外的施工经验,提高围岩自支护能力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围岩的坍塌、松弛。
洞口施工大多是在预加固的支护系统下进行的。
尤其是在浅埋、破碎、滑坡、崩塌、软弱、地下水丰富并具有软弱夹层等极易发生滑移、坍塌的地段,更需要采取综合预加固措施。
1.2隧道洞口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施工方法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两类:一类是端墙式洞门。
另一类是明洞式洞门。
1.2.1 端墙式洞门包括:端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台阶式洞门、柱式洞门、拱翼式洞门。
例如:端墙式洞门施工 1)在有偏压地段的隧道洞门,偏压挡护工程和洞门端墙要同时砌筑;2)端墙基础必须按设计深度开挖,基底承载力试验应满足设计要求,必须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进行砌筑;3)端墙式洞门洞口混凝土下沿模筑时,均应设置滴水线槽,或砌筑端墙时,对端墙仰坡微调,使混凝土拱部上沿突出端墙20~30cm左右,并在拱上沿设置宽高为10×5cm的混凝土挡水带(和模筑混凝土同时施工5×5×5cm),以防雨水进入隧道,污染边墙;4)端墙砌筑的同时完成明洞和墙背回填,最后完善洞口边仰坡防护和排水工程;5)如果洞门端墙外有少量的路堑挡护工程,为使洞口处景观协调,其挡护工程应和洞门端墙用同样材料砌筑。
隧道出洞专项方案

寨下隧道出洞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GL-2标施工总承包合同、招标文件及寨下隧道设计施工图(赣龙扩施(隧)-23)。
(2)现场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3)国家及相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和铁道部颁布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赣龙铁路筹备组下发文件通知。
1.2主要技术规范、标准、规则、规程隧道出洞施工引用如下表所示的技术标准、规范。
表1-1 技术规范、标准汇总表二、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寨下隧道进口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内,全长408m。
进口里程DK78+357,出口里程为DK78+765。
寨下隧道为时速200km/h客货共线双线铁路隧道。
隧道通过地质岩性为全风化~弱风化变质砂岩;Ⅲ级围岩为65m,Ⅳ级围岩为255m,Ⅴ级围岩为88m。
地表水未沟谷汇水,不发育。
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较发育。
隧道进出口均采用φ108洞口长管棚。
其中出口段管棚长度50m。
环形间距40cm,外插角1°~3°。
出口段洞口DK78+731~736线路右侧永久边坡采用框架锚杆防护,锚杆长度10m,间距3.0×3.0m。
并设置框架梁。
框架内砌筑空心砖植草植灌木防护。
框架内土层设置长15m的φ120仰斜排水孔间距3.0×3.0m。
孔内插入φ110素纤排水滤管。
洞口仰坡及DK78+736~765永久边坡采用横平竖直的C25混凝土拱形截水骨架护坡,骨架内砌筑空心砖植草植灌木防护。
骨架内土层设置长10m 的φ120仰斜排水孔间距3.0×3.0m。
孔内插入φ110素纤排水滤管。
三、出洞施工方案3.1总体施工方案寨下隧道为隧道进口向出口单向掘进。
计划掌子面上台阶开挖至DK78+681处,根据掌子面设计围岩情况拟定以下出洞方案。
掌子面上台阶开挖至DK78+681(Ⅳ级围岩、衬砌类型Ⅳc)处,将DK78+681~716洞口φ108长管棚变更为φ108洞身管棚,施作洞身管棚后继续开挖。
新红岩隧道出口进洞方案

新红岩隧道DK301+390~DK301+563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新建成渝客专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基础[2009]268号)。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成渝客(发改基础[2010]482号)。
专可行性研究评审报告及审查意见的批复》(3)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关于新建铁路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道函[2010]652号)。
(4)铁道部与四川省(铁计函[2009]294号)、重庆市(办函[2007]85号)会商纪要。
(5)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程序指导意见>的通知》(建建[2008]50号)。
(6)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的通知》(铁建设[2009]226号)。
(7)铁道部《关于加强铁路大型临时工程设计和审查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89号)。
(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9)《关于贯彻国务院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铁安监[2010]168号)。
(10)《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11)《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10]171号)。
(12)适用的国家、铁道部颁布的规范和规定。
(13)当前在建铁路客运专线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
(14)成渝公司《标准化管理》文件。
(15)成渝和成贵铁路客运专线公司筹备组2010年8月下发的《新建铁路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16)关于印发《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铁建设〔2010〕162号)。
(17)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建技(2010)352)。
(18)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浅埋隧道施工—洞口及明洞施工(铁路隧道施工)

路堑中增建明洞地段。开挖程序如图5.5.3所示。
图5.5.3 全部明挖先墙后拱法
(2)上部明挖先拱后墙法 适用于明洞位于岩层破碎,路堑边坡较高,全部明挖可能引起
(1)洞口施工方法 ①洞口开挖 隧道施工便道修至洞口附近后,近洞口侧60m范围内及两洞口
中间地带,用装载机辅以挖掘机整平压实,修建供风、供水、供电 设施,并用作材料存放场地和机械停放场地。
洞口及明洞在开挖过程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施工机械以挖掘机 为主,遇地层坚硬石质人工钻孔松动爆破,运输采用15t大吨位自 卸车。
⑥洞门完成后,洞门以上仰坡脚受破坏处,应及时处理。如仰 坡地层松软破碎,宜用浆砌片石或铺种草皮防护。
(3)进洞方法 洞口段施工中最关键的工序就是进洞开挖。根据地层情况,可
分为以下几种施工方法: ①洞口段围岩为III级以上,地层条件良好时,一般可采用全断
面直接开挖进洞。 ②洞口段围岩为III~IV级,地层条件较好时,宜采用-洞门位置;2-洞口位置;3-明洞段;4-进口过渡段;5-洞 口段;6-隧道洞身段;7-上部开挖地基;D-隧道开挖最大洞跨(m)
隧道洞口工程主要包括边、仰坡土石方;边、仰坡防护;端墙、 翼墙等洞门圬工;洞口排水系统;洞口检查设备安装;洞口段洞身 衬砌。
洞口冬季施工设防寒门帘
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平整洞顶地表,排除积水,整理 隧道周围流水沟渠。之后施做洞口边、仰坡顶处的天沟。
②洞口施工宜避开雨季和融雪期。在进行洞口土石方工程时, 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或集中药包爆破,以免影响边、仰坡的稳定。 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边、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 或上下重叠开挖。
高速铁路隧道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1)其次章编制范围 (1)第三章工程概况 (1)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1)4.1施工方案 (1)4.2施工方法 (2)明洞段开挖方法 (2)台阶法 (2)4.2.3.隧道围岩分级、开挖方法及衬砌支护形式 (3)第五章施工进度支配 (5)第六章爆破设计 (6)6.1爆破方案 (6)6.2钻爆设计 (6)光爆基本参数 (6)掏槽方式 (7)周边眼 (7)掘进眼 (7)装药结构及堵塞方式 (8)炮眼布置 (8)6.3爆破设计的优化及爆孔布置 (11)第七章劳动力和机械设备配置 (11)7.1劳动力配置 (11)7.2机械配置 (12)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13)第九章平安、文明施工 (14)第一章编制依据1、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摆龙村一号隧道设计图》;2、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第三册《隧道附图洞门及洞口工程》;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6、《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平安技术规程》TB10301-2009;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平安技术规程》TB10304-2009;8、《爆破平安规程》GB6722-2011;9、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站前4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次章编制范围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镇东至白云联络线站前Ⅳ标(D1K64+770~D1K65+275)摆龙一号隧道。
第三章工程概况摆龙村一号隧道位于贵阳市金华新区金华镇摆龙村境内,全长505米,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1K64+770、D1K65+275。
该隧道为时速200kmⅠ级铁路双线隧道,隧道内线间距为4.6m。
洞内采纳重型轨道碎石道床,铺设Ⅲ型轨枕(2.6m)及60kg/m钢轨,轨道结构高度766mm。
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GL2标段叶坪隧道工程洞口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1 编制说明 (3)1.1 编制依据 (3)1.2 编制原则 (3)2 工程概况 (3)3总体施工安排 (4)3.1总体施工安排 (4)3.2投入设备 (4)3.3投入人力 (4)3.4进度安排 (4)4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4)4.1截水天沟施工 (4)4.2 洞口开挖 (6)4.2.1 土石方调配方案 (6)4.2.2准备工作 (6)4.2.3施工工序及方法 (6)4.3洞口边仰坡防护 (8)4.3.1主要设计支护参数 (8)4.3.2临时边仰坡防护施工 (9)4.4洞口长管棚施工 (14)4.4.1钢管加工 (14)4.4.2导向墙施工 (15)4.4.3 施钻 (16)4.4.4顶管 (17)4.4.4止浆墙制作 (18)4.4.5注浆 (19)4.4.6注意事项 (20)4.5隧道出口换填段施工 (20)5 质量保证措施 (21)6 安全、环保保证措施 (22)6.1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22)6.2环境保护措施 (26)叶坪隧道洞口施工方案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1.1叶坪隧道施工图设计;1.1.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1.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1.1.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1.2 编制原则1.2.1 遵循招标文件条款和设计图纸的内容和要求;1.2.2 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充分发挥我单位专业化、机械化作业程度高的特点,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施工组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1.2.3 实施“项目法管理”的原则,加强项目管理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信誉;1.2.4 在总体安排上遵循“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均衡生产”的原则;1.2.5 节约用地,注意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
2 工程概况叶坪隧道起始里程DK130+805,终止里程为DK134+390,全长3585m。
隧道为时速200km/h客货共线双线铁路隧道,隧道内线间距为4.5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DK2+513.5~+535段属于洞口Ⅴ级围岩浅埋偏压段,采用Φ89洞口长管棚(长24m)+加强型复合衬砌+台阶临时仰拱法的综合处理措施,施工中加强洞内及地表时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施作支护结构,确保安全。
2.2六岙隧道
一、隧道概况
本隧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境内,进口紧邻S333省道,洞口附近房屋密集分布,施工场地狭窄,不具备进洞条件;出口位于温州市永嘉县桥下镇六岙村北侧沟谷,可接便道进洞。
三、排水系统设计
洞口排水:洞门顶部设截水天沟,天沟设于边、仰坡坡顶外侧不小于5m,坡度不小于3%,侧沟在洞外2~3m范围内与路基排水沟顺接;进口出洞方向为上坡,洞口处侧沟采用50cm 厚C25混凝土封堵。
四、特殊地段设计
1、洞口浅埋、偏压地段处理措施
(1)DK5+360.965~+380段属于洞口浅埋段,设计采用Φ89洞口长管棚(长23m)+加强型复合衬砌+台阶临时仰拱法的综合处理措施,施工中加强洞内及地表时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施作支护结构,确保安全。
新建铁路温州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工程SG02标施工图――隧道洞口危岩落石设计图
新建铁路温州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工程施工图――乐清港隧参03
新建铁路温州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工程施工图――乐清港隧参02
《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8)
《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新建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工程SG02标
隧道洞口段专项施工方案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乐清湾铁路SG02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新建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工程SG02标
隧道洞口段专项施工方案
编 制:
复 核:
审 核:
审 批: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乐清湾铁路SG02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1.编制依据
三、洞口排水系统设计
洞口排水:洞门顶部设截水天沟,天沟设于边、仰坡坡顶外侧不小于5m,坡度不小于3%,侧沟在洞外2~3m范围内与路基排水沟顺接;出口出洞方向为上坡,洞口处侧沟采用50cm 厚C25混凝土封堵。
四、特殊地段设计
1、危岩落石
隧道进出口洞顶以上山坡存在危岩及孤石,施工前首先采取控制爆破清除洞口上方危岩、落石,并进行必要的防护处理。
(2)DK5+380~+390段属于洞口浅埋段,设计采用Φ50超前小导管+加强复合式衬砌+台阶临时仰拱法的综合处理措施,施工中加强洞内及地表时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施作支护结构。
(3)DK6+080~+108段属于Ⅴ级围岩浅埋偏压段,设计采用Φ89洞口长管棚(长23m)+加强型复合衬砌+台阶临时仰拱法的综合处理措施,施工中加强洞内及地表时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施作支护结构,确保安全。
新建铁路温州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工程SG02标官岭山隧道设计图――乐清港施(隧)01
新建铁路温州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工程SG02标六岙隧道设计图――乐清港施(隧)02
新建铁路温州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工程SG02标江北岭隧道设计图――乐清港施(隧)03
新建铁路温州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工程施工图—单线隧道(有砟道床)洞门参考图――乐清港参05
二、隧道洞门设计
本着"早进晚出、保护环境"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采用合理的隧道洞门,隧道进口里程为DK2+505,隧道线分界里程为DK2+505,采用8.5m长倒切式明洞门;隧道出口里程DK4+158.745,隧线分界里程为DK4+158.745,采用端墙式洞门;
洞口施工前,先清除表层覆盖的溜坍体,采取控制爆破清除洞口上方危岩、落石、临时边仰坡采用喷锚网防护,永久边坡进口采用锚杆喷砼植生防护、出口采用框架锚杆防护,进口暗洞开挖前先施作一环Φ89mm超前长管棚,管棚长24m,出口暗洞出洞前先施作一环Φ89mm超前长管棚,管棚长20m;本隧道进口下方为G330国道、出口下方为金丽温高速。
本隧道全长792.535m,为单线隧道,进口里程为DK5+352.465,出口里程DK6+145,进出口隧线分界里程为Dk5+352.465、DK6+150。进口轨面标高32.232m,出口轨面标高26.684m,最大海拔高度99m,最大埋深70m,纵坡为单面下坡。
二、隧道洞门设计
本着"早进晚出、保护环境"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采用合理的隧道洞门,隧道进口里程为DK5+352.465,隧道线分界里程为DK2+352.465,采用8.5m长倒切式明洞门;隧道出口里程DK6+145,隧线分界里程为DK6+150,采用单压式明洞门;
2、临近道路、房屋、天然气管线的防护措施
本隧道进口紧邻S333省道、洞口附近房屋密集分布;出口紧邻六岙村、洞口附近房屋分布较多;线路前进方向左侧山体表面敷设有天然气管线,水平距离约100~485m;线路前进方向右侧约100m为六岙村,山体坡脚密集分布房屋及坟墓,山体自然坡度40~60°,坡面基岩裸露、节理发育、存在危岩落石。本隧道施工需要进行控制爆破开挖和必要的施工防护措施。
洞口施工前,逐一排除崩坍、落石、溜体等安全隐患,临时边仰坡采用喷锚网防护,永久边坡方格式截水骨架护坡;出口洞口开挖前先施作一环Φ89mm超前长管棚,管棚长30m,进口暗洞出洞前先施作一环Φ89mm超前长管棚,管棚长23m;本隧道进口紧邻S333省道、洞口附近房屋密集分布,出口紧邻六岙村、洞口附近房屋分布较多,洞口工程、施工便道等采用控制爆破开挖,按"浅钻孔、少装药、弱爆破、必要时覆盖"等措施组织洞口施工。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
2.工程简介
2.1官岭山隧道
一、隧道概况
官岭山隧道为单线隧道,位于温州市鹿城区,起讫里程DK2+505~DK4+158.745,全长1653.745m;进出口隧线分界里程分别为:DK2+505、DK4+158.745,进口轨面标高18.219m,出轨面标高29.464m,最大海拔高度341m,最大埋深312m,纵坡为单面上坡。
2.3江北岭隧道
一、隧道概况
本隧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境内,隧道进口位于温州市永嘉县六岙村附近,洞口紧邻山坳,地形偏压严重,交通较不便利;出口位于温州市永嘉县上白岩村附近,距温州绕城高速S10较近,交通较便利。进口轨面标高26.216m,出口轨面标高30.829m,最大海拔高度524m,最大埋深400m,纵坡为人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