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诊断方法及最佳检测环境.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最新)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最新)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带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成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快速、高效的检测手段,在带电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导则旨在规范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1. 范围本导则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带电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缆、母线等)的红外诊断技术应用。
内容包括红外诊断技术的原理、设备选型、检测方法、数据分析、故障诊断及预防措施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10222011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DL/T 6642016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 845.92004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第9部分:红外热像检测》其他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3. 术语和定义3.1 红外诊断技术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带电设备进行非接触式温度测量,通过分析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和潜在故障的技术。
3.2 热像图由红外热像仪采集的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通常以伪彩色显示。
3.3 热异常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异常,可能指示设备存在故障或潜在问题。
3.4 热像仪用于采集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能量,并将其转换为可视图像的仪器。
4. 红外诊断技术原理4.1 红外辐射原理任何物体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发射红外辐射,辐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强度,可以推算出物体的表面温度。
4.2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红外热像仪通过光学系统收集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经过红外探测器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最终生成热像图。
4.3 温度分布与故障关系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反映了设备的运行状态。
正常情况下,设备各部分的温度应均匀分布;若出现局部温度异常升高或降低,可能指示设备存在故障,如接触不良、绝缘老化、过载等。
5. 红外诊断设备选型5.1 红外热像仪选型5.1.1 分辨率选择高分辨率的热像仪,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提高诊断准确性。
DLT6642008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DLT6642008红外诊断应用规范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手段,能够有效地检测电力设备的发热缺陷,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规范旨在规范红外诊断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术语和定义1. 红外诊断:通过检测设备表面的红外辐射信号,分析设备的温度分布情况,从而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发热缺陷的技术。
2. 热像图:通过红外热像仪拍摄得到的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
3. 绝对温差法:通过比较设备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值与规定的温差阈值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发热缺陷的方法。
4. 相对温差法:通过比较设备不同部位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发热缺陷的方法。
5. 热点:设备表面温度异常升高的部位,通常是发热缺陷的表现。
三、一般规定1. 红外诊断应在设备运行状态下进行,避免在设备检修、停运或负荷变化较大时进行。
2. 红外诊断应使用专业的红外热像仪,其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 红外诊断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红外诊断工作。
4. 红外诊断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设备选择与准备1. 红外热像仪的选择应根据被检测设备的类型、尺寸、温度范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
红外热像仪的分辨率、测温精度、响应时间等性能指标应满足检测要求。
应选择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红外热像仪。
2. 设备准备在进行红外诊断前,应将被检测设备表面的灰尘、油污、积雪等杂物清理干净,确保设备表面清洁。
对于高压设备,应在设备停电后进行红外诊断,避免因设备带电而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正在运行的设备,应在设备负荷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红外诊断,避免因负荷变化而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五、检测方法1. 检测范围应根据被检测设备的类型和结构特点,确定检测范围和重点检测部位。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202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20241. 引言1.1 背景与目的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带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带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与预防性维护。
本规范旨在统一和规范带电设备红外诊断的应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带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变压器、断路器、电缆接头、绝缘子等)的红外诊断工作。
适用于电力企业、检测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
2. 术语与定义2.1 红外诊断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带电设备进行温度检测,通过分析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判断设备内部或外部的异常状态。
2.2 热像图由红外热像仪生成的反映被测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图像。
2.3 热斑热像图中温度明显高于周围区域的局部区域,通常指示设备存在异常。
2.4 温差设备某一区域与参考区域(通常为环境温度或设备其他正常区域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3. 红外诊断设备与仪器3.1 设备选型3.1.1 红外热像仪应具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宽温度范围等特性。
3.1.2 根据被测设备的类型和检测距离,选择合适的热像仪型号。
3.1.3 热像仪应具备数据存储、图像处理和分析功能。
3.2 设备校准3.2.1 红外热像仪应定期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3.2.2 校准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校准程序进行,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
3.2.3 校准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3.3 设备维护3.3.1 红外热像仪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灰尘污染。
3.3.2 使用前后应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3.3.3 定期进行设备保养,更换易损件。
4. 红外诊断流程4.1 前期准备4.1.1 收集被测设备的资料,包括设备型号、运行参数、历史故障记录等。
4.1.2 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明确检测时间、地点、人员分工等。
4.1.3 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和防护装备,确保安全。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最新)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最新)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带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高效、安全的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带电设备的故障诊断和预防性维护中。
为了规范和指导红外诊断技术在带电设备中的应用,特制定本导则。
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原则、设备要求、检测方法、数据分析、诊断标准及安全管理等内容。
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带电设备的红外检测与诊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0212014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分级GB/T 121132003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DL/T 6642016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红外诊断技术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带电设备进行非接触式温度测量,通过分析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和潜在故障的技术。
3.2 热像图由红外热像仪生成的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
3.3 热异常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异常,可能指示设备存在故障或潜在问题。
4. 应用原则4.1 安全性红外检测应在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严格遵守电力安全操作规程。
4.2 准确性检测设备应定期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及时性定期进行红外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潜在故障,防止事故发生。
4.4 全面性对关键设备和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无遗漏。
5. 设备要求5.1 红外热像仪5.1.1 性能要求分辨率:不低于320×240像素热灵敏度:≤0.05℃测温范围:20℃至+500℃波长范围:8μm至14μm5.1.2 功能要求具备自动调焦功能支持温度实时显示和记录具备图像存储和传输功能支持多种温度分析工具5.2 辅助设备三脚架:用于固定热像仪,确保图像稳定防护装备:包括绝缘手套、绝缘鞋等,确保操作人员安全计算机及分析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6. 检测方法6.1 检测准备6.1.1 环境条件检测应在无雨、无雾、风速小于2m/s的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应在10℃至+40℃之间6.1.2 设备准备检查红外热像仪是否正常工作校准热像仪,确保测量精度准备好辅助设备和防护装备6.2 检测步骤6.2.1 设备选择根据检测任务选择合适的带电设备,重点关注高压开关、变压器、电缆接头等关键部位。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二)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二)1. 引言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在我国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技术通过检测带电设备的热像,发现设备的异常热点、缺陷和隐患,为设备的状态评估和故障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本导则旨在规范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提高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交流电压为35kV及以下、直流电压为±50kV及以下的带电设备红外诊断。
其他电压等级的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可参照执行。
3. 红外诊断原理3.1 红外辐射原理任何物体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强度越大。
带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流的作用,设备各部分的温度会有所不同,产生温差。
利用红外热像仪可以捕捉到这些温差信息,从而发现设备的热点、缺陷和隐患。
3.2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红外热像仪主要由光学系统、探测器、信号处理系统和显示系统等组成。
光学系统负责收集被测设备辐射的红外线,探测器将红外线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系统对电信号进行处理,最后通过显示系统将热像图展示给操作人员。
4. 红外诊断方法4.1 同一位置不同时间检测法在设备不同负荷、不同环境条件下,对设备同一位置进行多次红外检测,分析设备热像的变化,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4.2 同一时间不同位置检测法在同一时间对设备不同位置进行红外检测,对比分析各位置的热像,发现设备的热点、缺陷和隐患。
4.3 负荷变化检测法在设备负荷变化过程中,对设备进行连续红外检测,观察设备热像的变化,分析设备在不同负荷下的运行状态。
4.4 对比检测法将设备正常运行时的热像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设备状态的演变,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
5. 红外诊断操作步骤5.1 检测前准备5.1.1 确定检测对象和范围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历史故障数据和设备重要性,确定红外检测的对象和范围。
5.1.2 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根据被测设备的电压等级、设备类型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一、引言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越来越受到重视。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快速、高效的检测手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规范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提高电力设备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导则。
二、红外诊断技术概述(一)红外诊断技术原理红外诊断技术是利用红外线与物体表面的热辐射特性,通过检测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分析设备的热状态,从而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的一种检测方法。
(二)红外诊断技术特点1. 非接触式检测:无需与设备直接接触,避免了设备带电检测的安全风险。
2. 实时性: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的热状态,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
3. 高效性:检测速度快,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4. 广泛应用: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电力设备。
三、红外诊断设备选用(一)红外热像仪1. 选择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红外热像仪,以满足检测精度要求。
2. 根据检测距离选择合适的镜头焦距。
3. 选择具有自动对焦、温度测量、图像分析等功能的红外热像仪。
(二)红外测温仪1. 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红外测温仪。
2. 根据检测距离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
3. 选择具有数据存储、传输功能的红外测温仪。
四、红外诊断方法及流程(一)红外诊断方法1. 温度对比法:通过对比设备正常运行温度与异常温度,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2. 温度分布法:分析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判断设备的热状态。
3. 温度梯度法:分析设备表面的温度梯度,判断设备的故障部位。
(如绝缘子、接头发热等)。
(二)红外诊断流程1. 检测前准备:检查红外检测设备是否正常,了解设备运行状况。
2. 检测实施:按照检测方案,对设备进行红外检测。
3. 数据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4. 故障诊断:根据检测结果,结合设备运行状况,确定故障原因。
5. 检测编写检测报告,提出处理建议。
五、红外诊断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一)输电线路1. 检测输电线路的接头、绝缘子、导线等部位的温度,发现潜在故障。
红外的测试方法

红外的测试方法红外测试就像给物体做一次特别的“体检”!那咱先说说红外测试的步骤吧。
嘿,你想想,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似的,得先准备好工具吧。
红外测试也一样,要准备好专业的红外设备。
然后呢,把设备对准要测试的物体,就像狙击手瞄准目标一样,精准得很呢!这时候,设备就会开始收集物体发出的红外信号。
那收集到信号后咋办呢?当然是分析啦!就跟侦探破案似的,从这些信号里找出线索,判断物体的状态。
注意事项可不少呢!首先,你可不能随便乱晃设备,得稳稳地拿着,不然就像拍照手抖一样,啥都看不清啦。
还有啊,测试环境也很重要,不能有太多干扰,不然就像在嘈杂的菜市场听音乐,啥都听不清。
说到安全性,红外测试那可是相当安全的。
它不像有些测试方法,可能会对物体造成损伤。
红外测试就像温柔的目光,只是静静地观察,不会伤害到被测试的物体。
稳定性也不错哦,只要设备正常,测试结果一般都比较可靠,就像靠谱的朋友,关键时刻不会掉链子。
红外测试的应用场景可多啦!比如在工业领域,可以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就像给机器做体检,提前发现问题,避免故障发生。
在建筑领域,能检测房屋的隔热性能,就像给房子穿上一层“透视衣”,看看哪里保暖不好。
在医疗领域,还能用来检测人体的体温,就像一个超级灵敏的体温计。
优势也很明显啊!它快速、准确、非接触,多厉害啊!不用像传统方法那样,得拆开来才能检查。
这就好比你想知道一个盒子里装了啥,不用打开盒子,用红外一照就知道了。
给你说个实际案例吧。
有一家工厂,用红外测试来检测设备的温度,及时发现了一个过热的部件,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火灾。
这效果,简直杠杠的!红外测试就是这么牛!它步骤简单,注意事项也不难遵守。
安全性高,稳定性好。
应用场景广泛,优势明显。
实际应用效果也超棒。
所以啊,红外测试绝对是个好方法,大家都可以试试。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1)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1)一、引言1.1 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越来越受到重视。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手段,能够在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实时监测设备的热态变化,为设备故障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为确保红外诊断技术在带电设备检测中的有效应用,制定本规范。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红外诊断技术在电力系统带电设备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设备的红外检测。
二、红外诊断设备与仪器2.1 设备选型2.1.1 红外热像仪红外热像仪是红外诊断技术的核心设备,应具备以下性能:(1)高分辨率:至少320×240像素;(2)高灵敏度:≤0.05℃温差分辨率;(3)宽温度范围:20℃~+500℃;(4)高速成像:≥30帧/秒;(5)多角度拍摄:具有旋转、倾斜等功能。
2.1.2 辅助设备辅助设备包括:红外热像仪专用电源、三脚架、镜头保护罩、数据传输线、计算机等。
2.2 仪器校准2.2.1 校准周期红外热像仪的校准周期为6个月,如有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2.2.2 校准内容校准内容包括:温度范围、分辨率、响应时间、线性度等。
2.2.3 校准方法采用标准黑体辐射源进行校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三、红外诊断方法与流程3.1 红外诊断方法3.1.1 表面温度法表面温度法是通过测量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判断设备是否存在热缺陷。
该方法适用于高压设备、变压器、断路器等。
3.1.2 温差法温差法是通过测量设备表面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判断设备是否存在热缺陷。
该方法适用于电缆、母线、绝缘子等。
3.1.3 热图像分析热图像分析是对设备热图像进行定量分析,提取热缺陷信息。
该方法适用于复杂设备的故障诊断。
3.2 红外诊断流程3.2.1 检测准备(1)检查红外热像仪及相关设备是否正常;(2)确认检测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3)了解设备运行状态:负荷、电流、电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仪器使用完后,关闭电源,取出电 池,盖好镜头盖,把仪器放在便携箱 保存好; 7、如果镜头脏了,可用镜头纸轻轻擦 拭。不要用水等清洗,也不要用手或 纸巾直接擦; 8、仪器长时间放置时,最好隔一段时 间拿出来开机运行一段时间,以保持 仪器性能稳定。
风力等级 风速(m/s)
0 1 2 3 0~0.2 0.3~1.5 1.6~3.3 3.4~5.4
静烟直上
地面特征
烟能表示方向,树枝略有摆动,但 风向标不能转动。 人脸感觉有风,树枝略有微响,旗 帜开始飘动,风向标能转动。 树叶和微枝摆动不息,旗帜展开。
4 5
6 7
5.5~7.9 8.0~10.7
术语和定义
• 温升
被测设备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参照体表面温度之差。
• 温差
不同被测设备或者同一设备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度差。
• 相对温差
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 数。
• 环境温度参照体
用来采集环境温度的物体,它与被测设备有相同的物理属 性,并且与被测设备处在相似的环境当中并且处于不带 电状态。
电力设备红外检测诊断方法
1.表面温度判断方法 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温度值,对照 GB763的有关规定,可以确定一部 分电流致热型设备的缺陷。 2.相对温差判断法 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 点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对电流致热的设备,采用相对温差可 减小小负荷下的缺陷漏判。
3.同类比较法 同类比较法包括:三相之间的横向比较和 相同各部位的纵向比较。 4.热图谱分析法 根据同类设备在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下的 热图谱的差异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5.档案分析法 分析同一设备在不同时期的检测数据(例 如温升、相对温差和热谱图),找出 设备致热参数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率 ,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注:以上各种判断方法请参考《带电设备 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三、太阳光辐射的影响 由于太阳光照射在电器设备上会存在漫反射现 象,同时太阳辐射也会对设备本身造成一定的温 升,这些因素会叠加在设备的温升上,从而可能 可能会造成误判,所以,红外检测宜选择上午十 点之前或者下午四点之后进行,最好是晚上,效 果最理想。 四、风速的影响 当设备处于室外露天环境中时,由于风速的影 响,存在热缺陷的设备的热量会加速散发,从而 使设备的温度下降,无法正确判断。 所以,对于一般测量,风速宜小于5m/s,对于精确测 量,风速宜小于0.5m/s。
一、大气吸收 即使是处于大气窗口,也有部分波长的红外 线被大气中的气体吸收,最主要是水蒸气、 二氧化碳、臭氧等。因此,室外检测应在无雨无雾湿 度低于75%的环境下。 二、大气尘埃及悬浮粒子的影响 大气中的尘埃及悬浮粒子会对红外线造成一 定的衰减,这主要是由于粒子散射(米氏散射)的影 响。 所以,红外检测应在无尘或者空气清新的环 紧下进行。
风速的修正: 当风速小于1.5m/s时,定量检测值可 按以下公式进行修正: T0=TVexp(v/w) T0——无风时的温升,K TV——风速为v时的温升,K v——风速,m/s w——衰减系数,迎风取1.3,背风取0.9
当风速大于1.5m/s时,定量检测值可 按以下公式进行修正: T01=T02(v2/v1)0.448 T01——风速在v1下的温升,K T02——风速在v2下的温升,K
仪器维护注意事项
1、使用时,注意不要刮伤镜头;不使用仪器 时应盖上镜头盖; 2、使用时,尽量避免在强烈太阳光下长时间 暴晒;
3、插入存力;
4、现场使用时,要挂好仪器安全带,即肩带。 5 、拍摄热图时,避免对着太阳光、激光等强 光源,以免对探测器造成损伤.
红外检测常用的判断方法:
2. 三相比较 3. 同相比较
1. 温度分布
影响红外检测的主要因素 辐射率、环境温度、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和距离等 所以如果要精确测温,以上参数必须正确设置。但对 温度读数影响的大小又是不一样的。
辐射率 环境温度 大气温度
相对湿度
距离
对红外检测起到影响的具体因素以及 最佳检测环境
10.8~13.8 13.9~17.1
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小树枝摆 动。
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水面有水波。 大树枝摆动,电线呼呼作响,举伞 困难。 全树摆动,迎风步行不便。
五、邻近物体辐射的影响
当环境温度比被测设备表面温度高很多或低很 多时,如果被测设备本身辐射率较低,那么邻 近物体的辐射将会对被测设备的测量造成一定 的影响。这种情形,如有热源或者冷源的辐 射,要尽可能避开。环境温度设置尽可能接近 于实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