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浙江省高中生物学考选考考纲
生物2017浙江新高考学考考纲_考试标准(学考选考标准word版)

2017年生物知识内容列表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与时间生物考试采用纸笔测试方式.包括必考题和加试题两部分。
必考题的答题时间为60分钟,试卷分值为70分。
加试题答题时间为30分钟,试卷分值为30分。
(二)试卷结构1.考查内容比重试题范围及比例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选修3 必考(满分70分)30%±5%33%±5%37%±5%加试(满分30分)55%±5%45%±5%2.考试要求分布试题层次及比例了解理解应用必考(满分70分) 50%±5%30%±5%20%±5%加试(满分30分) 55%±5%45%±5%试题题型及分值比例客观题主观题必考(满分70分)70%±5%30%±5%加试(满分30分)20%±5%80%±5%五、题型示例(一)选择题1.细胞色素C是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合成该蛋白质的场所是A.高尔基体B.液泡C.核糖体D.中心体2.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3.下图为中心法则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表示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参与B.②表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C.③表示翻译,需要蛋白酶参与D.④表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参与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C.甲种群的若干个体迁入乙种群并参与交配繁殖,会导致乙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D.若某大种群经历环境巨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当恢复到原规模时,基因频率不变5.用植物的茎进行扦插时,带芽的插条容易生根。
2019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文档 必修1 第3章 第6讲 细胞与能量及酶 教师用书 Word版含答案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第6讲 细胞与能量及酶1.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1)吸能反应①细胞中的许多反应是吸能反应,因为其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势能高,如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反应就是吸能反应。
②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自于放能反应。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色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反应,这个吸能反应所需的能量来自太阳光。
(2)放能反应①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糖的氧化,人们通常把这个过程称为细胞②ATP不仅是细胞中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纽带,更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2.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1)ATP是由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的。
(2)核糖与腺嘌呤结合成的基团叫腺苷,3个磷酸基团中的一个磷酸基团连接在糖分子上,其余2个则相继连接在前一个磷酸基团上。
连接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在酶的作用下,容易断裂。
(3)ATP在细胞中易于再生,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
通过ATP的合成和水解使放能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的过程称为ATP-ADP循环。
1.(2016·浙江1月学考)一分子ATP(A-P~P~P)中含有高能磷酸键的个数是()A.4 B.2C.1D.0B[一个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B正确。
]2.(2015·浙江1月学考)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是()A.无机盐B.甘油C.水D.ATPD[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被称为细胞中的“能量通货”,D 正确。
]1.ATP分子结构特点(1)组成元素:C、H、O、N、P。
(2)简称:腺苷三磷酸。
(3)各字母代表的含义:A——腺苷(腺嘌呤+核糖);P——磷酸基团;~——高能磷酸键。
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两个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4)结构简式:A-P~P~P(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也容易形成)。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生理意义(1)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并释放能量。
浙江省学考试卷和答案word版(生物)

2019年1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属于脂质的是A.DNA与RNA B.糖元与淀粉C.油脂与磷脂D.丙氨酸与甘氨酸2.浅海海域生活着海藻、节肢动物、软体动物鱼类、微生物等生物。
这些生物构成了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3.下列各项中,互为相对性状的是A.猫的长毛与鼠的黑毛B.豌豆的紫花与白花C.牛的有角与羊的有角D.茉莉的白花与绿叶4.下列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水B.无机盐C.氨基酸D.纤维素5.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示意图如下(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所指位置表示染色体断裂处)。
该图表示的变异为第5题图A.易位B.倒位C.重复D.缺失6.细菌、真菌和动植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这说明生物具有A.适应性B.变异性C.统一性D.多样性7.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B.患者免疫力会减弱C.会通过性接触或血液传播D.远离毒品可降低感染几率8.利用二倍体西瓜培育出三倍体无籽西瓜。
这种育种方法属于A.诱变育种B.单倍体育种C.转基因技术D.多倍体育种9.下列结构中,蓝细菌与酵母菌都具有的是A.细胞壁B.核被膜C.线粒体D.内质网10.葡萄糖分子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梯度进入哺乳动物红细胞。
这种转运方式为A.渗透作用B.易化扩散C.胞吞作用D.主动转运11.某农田弃耕后,经历了如下变化:农田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变化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草本植物阶段没有群落的季相变化C.森林阶段的垂直结构受树冠层的影响最大D.该变化过程在环境相似的地段可重复出现12.温特利用幼苗进行实验,其部分操作及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A.苗尖与幼苗的向光性有关B.生长素具有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C.苗尖能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D.空白琼脂块能够抑制幼苗的生长13.下列关于溶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B.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被的小泡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原来存在于高尔基体中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14.下图是ATP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化学键。
浙江省高中生物学考选考考纲汇总-共12页

生物一、考试性质与对象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
考试的对象是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的学生。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9版)》是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9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一)知识考核要求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在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能力考核要求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理解与表达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内容。
2.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1)能从所给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能运用获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3.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活动),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020届浙江高考生物(选考)专题训练:11 孟德尔定律(2)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训练11—2孟德尔定律(2)一、选择题【必考集训】1.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A.26%B.30%C.35%D.36%2.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B.子代中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3/4C.M、N、P分别为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3.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三者的比例为9∶6∶1。
根据上述信息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杂交实验中亲代的两个圆形南瓜不一定是纯合子B.亲代杂交得到的子一代的扁盘状南瓜不一定是杂合子C.子二代的长形南瓜不一定是纯合子D.用扁盘状南瓜做测交实验子代性状不一定为1∶2∶14.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
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不可能出现的是()A.13∶3B.9∶4∶3C.9∶7D.15∶15.现用某野生植物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有9种B.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C.F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到4种表现型不同的植株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该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6.已知牵牛花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控制,如下图所示,其中蓝色和红色混合后显紫色,蓝色和黄色混合形成绿色。
现有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出现了白花、黄花。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种群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B.用于自交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C.自交子代中绿花植物和红花植株的比例可能不同D.自交子代出现的黄花植株的比例为3/647.(2017浙江台州期末)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从容器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记录后将小球分别放入原处,重复10次以上。
(完整word版)浙江省2018年11月选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 2018 年 11 月选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小题,每题 2 分,共 56 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项选择、错选均不得分)1.以下对于全世界天气变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植树造林可减缓全世界天气变暖B.全世界天气变暖可减缓永冻土消融C. 全世界天气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D.大气中CO2减少致使全世界天气变暖2.某丛林曾被开垦用于栽种农作物,后因产量不高而弃耕,若干年后又恢复到丛林。
以下对于该演替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群落构造不变C. 人为要素引起了该演替D.弃耕地中有种子等生殖体3. 母亲年纪与生育后辈天生愚型病发病风险曲线图以下。
据图可知,预防该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A.孕前遗传咨询B.严禁近亲成婚C.倡导适龄生育D.妊娠初期防止接触致畸剂4.以下对于原核细胞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有膜包被的细胞器B.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 拟核区有 DNA分子D.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5.人体细胞凋亡和衰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定规律。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衰老细胞中B.细胞凋亡由机械损害引起C. 衰老细胞中所有酶的活性降低D.衰老细胞的需氧呼吸变慢6. 以下对于人体内环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生长激素只经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B. 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C. 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构成成分D.组织液中的pH 是相对稳固的7.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受pH等要素的影响。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酶分子有必定的形状,其形状与底物的联合没关B.绝大多半酶是蛋白质,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C.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可以催化蔗糖的水解D.将胃蛋白酶加入到 pH10 的溶液中,其空间构造会改变8.以下对于人体中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促使婴少儿大脑发育B.与物质代谢和能量变换没关C. 作用于部分组织器官D.幼年期间分泌过少易患侏儒症9.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不过大小比率有所不一样。
2020年浙江选考生物(word)含答案

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A.臭氧层破坏B.酸雨形成C.水体污染D.温室效应2.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的结构单元是蔗糖B.胆固醇是人体所需的物质C.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D.人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RNA3.某DNA片段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胞嘧啶B.②表示腺嘌呤C.③表示葡萄糖D.④表示氢键4.溶酶体是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细胞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尔基体断裂后的囊泡结构可形成溶酶体B.中性粒细胞吞入的细菌可被溶酶体中的多种酶降解C.溶酶体是由脂双层构成的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小泡D.大量碱性物质进入溶酶体可使溶酶体中酶的活性发生改变5.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6.下列关于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厌氧呼吸产生的ATP比需氧呼吸的多B.细胞的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嵴上进行C.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丙酮酸D.若适当提高苹果果实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会增加酒精的生成量7.下列与细胞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增加,使其容易在组织间自由转移B.高等动物衰老细胞的线粒体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减小,呼吸变慢C.高等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过编程性细胞死亡实现的D.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相同8.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核糖体的增生和环沟的形成B.染色体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C.染色单体的形成和着丝粒的分裂D.中心体的复制和染色体组数的加倍9.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最新生物浙江新高考学考考纲-考试标准(学考选考标准word版)

生物一、考试性质与对象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
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的学生。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版)》是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一)知识考核要求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在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能力考核要求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理解与表达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内容。
2.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1)能从所给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能运用获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3.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活动),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一、考试性质与对象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
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的学生。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版)》是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一)知识考核要求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在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能力考核要求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理解与表达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内容。
2.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1)能从所给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能运用获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3.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活动),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提出或完善实验思路,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能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4.综合运用能力(1)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巾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三)品质考核要求生物考试注重对学生品质的考核,要求学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生物考试的知识范围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4版)》中规定的必修l、2、3三个模块和选修l、3两个限定性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分为必考题和加试题。
对考试内容掌握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分别用字母a、b、c表示,其含义如下:a一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实例;捕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b—理解:能解释和说明所学知识的含义;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进行解释、判断、区分、扩展;能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能观察、检测、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
c一应用:能在新情境巾使用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总结、推广;通过分析、推理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能设计实验思路,合理评价有关观点、实验方案和结果。
考试内容与要求以“生物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
生物知识内容表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三、胚胎工程7.从受精卵谈起8.胚胎工程aa四、生态工程9.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10.生态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11.活动: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aaa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与时间生物考试采用纸笔测试方式.包括必考题和加试题两部分。
必考题的答题时间为60分钟,试卷分值为70分。
加试题答题时间为30分钟,试卷分值为30分。
(二)试卷结构1.考查内容比重试题范围及比例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选修3 必考(满分70分)30%±5%33%±5%37%±5%加试(满分30分)55%±5%45%±5%2.考试要求分布试题层次及比例了解理解应用必考(满分70分) 50%±5%30%±5%20%±5%加试(满分30分) 55%±5%45%±5%3.题型及分值分布客观题(选择题)、主观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试题题型及分值比例客观题主观题必考(满分70分)70%±5%30%±5%加试(满分30分)20%±5%80%±5%五、题型示例(一)选择题1.细胞色素C是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合成该蛋白质的场所是A.高尔基体B.液泡C.核糖体D.中心体2.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3.下图为中心法则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表示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参与B.②表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C.③表示翻译,需要蛋白酶参与D.④表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参与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C.甲种群的若干个体迁入乙种群并参与交配繁殖,会导致乙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D.若某大种群经历环境巨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当恢复到原规模时,基因频率不变5.用植物的茎进行扦插时,带芽的插条容易生根。
其主要原因是A.细胞呼吸强B.芽能产生生长素C.生长旺盛D.能进行光合作用6.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7.在培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实验中,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A.高压蒸汽B.紫外灯照射C.70%酒精浸泡D.过滤8.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D.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光电比色法9.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花.这是由于缺少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而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存在序列已知的基因B。
现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蓝玫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提取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经逆转录获得互补的DNA,再扩增基因BB.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开蓝色花矮牵牛的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BC.利用DNA聚合酶将基因B与质粒连接后导入玫瑰细胞D.将基因B直接导入大肠杆菌,然后感染并转入玫瑰细胞10.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精卵细胞的识别具有物种特异性B.卵裂球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C.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D.原肠胚发育分化形成内外两个胚层(二)非选择题1.某植物在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条件下,气孔开度(即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1)停止供水后,光化速率下降。
这是由于水是的原料,又是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的主要介质。
(2)在温度、光照相同的条件下,图中A点与B点相比,光饱和点低的是点,其主要原因是。
(3)停止供水一段时间后,叶片发黄,原因是。
此时类囊体结构破坏,提供碳反应的减少。
(4)生产实践中,可适时喷施植物激素中的,起到调节气孔开度的作用。
2.某植物有宽叶和窄叶(基因为A、a)、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B、b)等相对性状。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宽叶和窄叶植株杂交,F1全部表现为宽叶,则显性性状是,窄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2)若要验证第(1)小题中F1植株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方法,请在答卷的指定位置用遗传图解表示测交过程。
(3)现有纯合宽叶抗病和纯合窄叶不抗病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自交,F2有宽叶抗病、宽叶不抗病、窄叶抗病和窄叶不抗病四种表现型,且比例约为9:3:3:1。
②若F2中的窄叶抗病植株与杂合宽叶不抗病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种,其中宽叶抗病植株占后代总数的。
3.一片水稻田可看作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着稻飞虱、黑斑蛙等动物,稻飞虱以水稻幼叶为食,黑斑蛙可取食稻飞虱。
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植水稻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60株左右,从种群特征分析,这一措施主要是控制好水稻的,以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2)水稻田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称为。
若该农田被长期弃耕,会发生演替现象,这种演替称为演替。
(3)根据该水稻田中生物间的取食关系,可构成的食物链是,在此食物链中,稻飞虱处于第个营养级。
(4)若在稻田中放养浮萍等漂浮植物,养殖河蟹、鱼类等动物,可增加此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维持系统的。
4.利用紫甘薯制酒可提高其附加值。
请回答:(1)为提高紫甘薯的利用率,工厂化生产时,可加入果胶酶和淀粉酶,其中果胶酶可来自等微生物。
由于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因此常将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制成。
(2)果胶酶可将紫甘薯匀浆中的果胶水解成。
A.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B.半乳糖和果糖C.半乳糖醛酸甲酯和果糖D.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3)紫甘薯匀浆流经α-淀粉酶柱后,取适量流出的液体,经脱色后加入KI—I2溶液,结果液体呈红色。
表明该液体中含有。
A.淀粉B.糊精C.麦芽糖D.葡萄糖(4)在发酵前,为使酵母菌迅速发生作用,取适量的干酵母,加入温水和。
一段时间后,酵母悬液中会出现气泡,该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
将酵母菌接种到待发酵液后,随发酵的进行,酵母菌在条件下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
(5)下图表示发酵液pH对酒精浓度的影响。
据图判断,最佳pH值是。
5.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