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34 简答题答题思路
英语简答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英语简答题答题思路与技巧一、试题介绍简答题分两部分:阅读材料和问题。
阅读材料为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在文章后设三道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分。
要求考生阅读文章后,根据各小题的具体要求,简要回答问题。
SHISHMAREF, an Eskimo village on an island off northwestern Alaska, is falling into the ocean. Giant storm waves have so hit the place—once well buffered by sea ice—that villagers voted in 2002 to leave their ancestral home for the mainland. They are being called one of the first refugees(难民) of global warming.“We tend to describe climate change in terms that are abstract—a one degree rise in temperature, an increase in greenhouse gases—but when waves wash away a village, that’s concrete and very emotional,” says Igor Krupnik, an expert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When they lose a piece of their land,they aren’t just losing a certain number of square miles. They are losing part of their history and their memory. They are losing childhood events and grandparents’tales.”Before temperatures began to rise in Shishmaref about 30 years ago, 20 to 30 miles of hard sea ice protected the village from powerful fall storms. But the natives say the ice doesn’t freeze as solidly or as soon as it used to and now stretches only six or seven miles, leaving the community of 600 people more exposed. Storms have swept houses into the ocean.The villagers’ plan is to move to Tin Creek, a site on the Alaska mainland 12 miles away, and they have received $180 million from the government. Residents hope that in their new community they’ll be able to maintain their close ties,continue hunting animals, and keep fishing, much as their ancestors have done for centuries. “People are asking why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spending so much money on so few people,” said a government official. “But people in Alaska are like everyone else. We want to help keep their culture alive.”73. Find in the passage a word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underlined word “buffered”.74. According to the villagers’ saying,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sea ice around Shishmaref in the past?(回答词数不超过8个)75. What is the villagers’ main purpose to rebuild their community?(回答词数不超过6个)通读短文和短文后的问题可以知道,第73小题为词义猜测题,要求考生根据句子意思,猜出问题中单词的意思,然后在文章中找出与其意思相近的词;第74小题为细节理解题,而第75小题为目的推测题,这两道题要求考生在文章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然后用不超过8个单词回答第74题,而用不超过6个单词回答第75小题。
简答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简答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简答题属主观题。
它考核的是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用笔头表达出对原文中各种信息的理解。
简答题原文材料的长度和语言难度一般都与阅读理解部分的短文相似,长度为300 词左右。
文后有5 个问题。
问题的形成可以是问答式,也可以是未完成句的形式,要求每题的答案不得超过10 个单词,每题2分,共计10 分。
自1996 年8 月份公布新题型以来,简答题分别在1997 年1 月、1999 年1 月、1999 年6 月的四级考试中出现过三次。
从对三套题的试卷分析看,简答题的命题呈以下特点:1 .体裁以议论文和说明文为主,所考三套题中议论文两篇,说明文一篇。
这说明这两种体裁的文章能够较全面地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出题也可以达到一定深度。
2.题型较为集中。
在3篇共15个问题中,考细节的题共12个,其余三个问题为主旨题(si/1996. 6)、推理题(s5/1999 . 6)和语义题(s5/1999 . 1)。
3 .提问方式大多以wh-question 为主。
在15 个问题中,wh-question 共12 个,占80%。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简答题以考细节为主。
简答题的题型分析和解题思路简答题常见题型有以下四类1 .细节类问题由于简答题的宗旨在于重点考查考生的语言基本功及概括能力,所以一般来讲,简答题的细节类问题一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出处。
但关键是如何从答案出处中归纳出问题的答案,因为简答题要求考生既要用简短的语言,又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原文的整句话,所以此类题看似简单,但要得满分也不是那么容易。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把答案找准,即找到问题中的关键词(线索词)在文章中的大体位置,并尽可能地缩小概括范围,然后再根据要求组织答案。
比如99 年6 月份简答题的第二题就属于细节题,问题为:why did marge and her husband think it an extravagance for marge to go back to work ?以该问题中的关键词extravagance 为线索,回到原文的第二段,再根据原文中的表达“...was an extravaganee we couldn ' t affd进一步追索至U答案在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with two preschool children ,it soon became clear in their figuring that with baby-sitters (临时照看小孩的人),transportation ,and increased taxes ,rather than having more money,they might actually end up with less .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答案形式要符合提问方式。
简答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简答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简答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一)简答题题型分析在试卷中,简答题在总成绩中所占分值很高。
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要求阐述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作出解释,也可能是提供证明,有一定的系统性。
回答时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点或论据不可遗漏。
这既是简答题内容上的要求,也是这类题的题型特点。
(二)简答题分以下几种类型1明确观点型题目(是什么)2突出实践类(怎么做)3阐明原因类(为什么)4混淆的概念类(是什么)(三)简答题解题技巧(1)对已有的科学事实和观点做出肯定,阐明其具体表现,这是简答题中比较好对付的一类问题。
在回答中,只要说明“是怎样”,就可以了。
[例]教学为主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就这么回答:“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
(2)比较难的一种问题,突出实践过程,强调具体方法,回答“应当怎样”。
对这类问题,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则,回答就可能出现错误。
[例]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只有这样答才严密:①合理利用日常概念;②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和经验;③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④要将词与感性材料相结合;⑤正确下定义;⑥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
(3)最多一类问题,要求阐明原因,回答“为什么”。
对这类问题,关键把道理讲清楚,看你的论据是否全面。
[例]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就是这种性质的问题,表现出较强的理论性。
(4)还有一种特殊问题,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观点,要求界定,加以区别。
回答这类问题,语言必须简洁,直接点出差异所在,就达到了题目要求。
有时,最好的办法和策略,就是叙述概念,自然把差异说了出来,不必再写什么。
[例]再认和回忆有什么不同?这时叙述概念:“再认也叫认知,是对过去感知过的对象再接触时,有熟悉感,知道它是知觉过的对象”;“回忆也叫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对象不在主体面前,由其他刺激作用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过程”。
简答题答题技巧

简答题答题技巧
1.阅读题目时要仔细理解题意,特别是关键词和限制条件。
2.在做选择题时,先读完所有选项,尤其是最后一个选项(“以上都不是”),再做选择。
3.在做解答题时,要将答案组织清晰,简明扼要,理由充分,并注重语言表达。
4.在做计算题时,先列出计算步骤,再逐一执行。
注意单位的转换和精度的控制。
5.在考试前,要充分准备,掌握考试的知识点和考试形式,多练习,多做模拟题,增强自信心。
6.在考试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被题目难度或时间压力所影响,争取最好的成绩。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1 -。
简答题答题技巧

简答题答题技巧
1.阅读题目要求:在开始回答简答题前,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理清题目的要求和思路,明确答题的方向和重点。
2. 确定答题范围:在阅读题目后,要确定答题的范围,避免在答题时偏离了方向和主题。
3. 短小精悍:简答题的答题时间相对较短,回答时应尽可能简明扼要地表达答案,不要过多的赘述,避免浪费时间。
4. 全面详实:虽然简答题要求简单明了,但也要注意回答的全面性和详实性,不要遗漏答案的要点和细节,尽可能给出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5. 重点突出:在回答简答题时,要突出答案的重点和关键词,便于阅读者快速把握答案的主旨和要点。
6. 规范书写:简答题的书写要规范整洁,文句通顺,避免错别字和语病,提高答案的质量和可读性。
7. 时间合理分配:在答题时要根据时间分配答题的重点和难度,合理安排答题时间,避免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完成答题。
总之,回答简答题要有清晰的思路,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全面详实的内容,突出重点的表述,规范整洁的书写,合理分配时间,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 1 -。
简答题解题方法解析

简答题解题方法解析题型特点简答题是一种传统的题型。
过去命题形式比较单调,答案基本上是教材知识的转述。
今年来中考命题注重能力的考查,简答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主要特点是:1.简简答题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对问题进行简要回答的题目。
与分析说明题相比,简答的内容容量相对比较小,要求考生用精炼的文字作答。
2.新近年来,简答题的命题一般都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和考生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3.活一是命题的形式活,二是答案的要点活。
解题方法1.审题,即弄清题意。
既要认真阅读材料中的文字,图表,漫画等信息,又要准确把握设问的方向和要求,明确考查的知识重点和能力要求。
2,寻根,即回归教材。
考生在教材中寻找答题的理论依据时,先要依据设问和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判断该设问考查的是哪部分知识,再落实到具体知识点上,由大到小,层层筛选。
3.作答,即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应准,简,全。
“准”就是答案要准确,符合题意;“简”就是根据题意简明扼要地回答,不展开论述,不随意发挥;“全”就是全面分析问题,所列答案要点全面,没有遗漏。
设问方式1.直问直答式问题简短,直截了当,立意明确。
作答时一般可以直接找到答案。
……….是什么?2.理解归纳式一般是材料中先呈现某种观点,然后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作出合理的说明解释。
对于这类试题考生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慨括出答案。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理解?3.判断评析式一般要求考生对某个观点或,某种行为现象进行判断和评析。
解答这类试题的主要思路是:明确评析对象——作出正误判断——阐明理由。
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的行为(现象,观点)?你的观点如何,请作简要评析?(请说明理由)4.情景说理式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情景列原因,提建议,谈做法等。
其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
对于这类试题,考生要仔细阅读情景,抓住情景中的关键词,并找到其与教材结合的知识点。
小学教师职称考试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附答题思路)

小学教师职称考试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附答题思路)教师的传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③最后,教师还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引导者,通过课堂教学和日常言行,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道德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效果。
实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2)、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重实践、重体验的教育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重实践、重体验的教育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实际操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XXX。
grammar。
and a XXX。
this approach XXX。
only through active。
experiential。
participatory。
practical。
and creative learning XXX in the active process of XXX.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specially those in lower grades。
have strong abilities in n。
sity。
n。
and creativity。
which are advantages for learning English。
Of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nothing can be perfect without XXX。
XXX。
n is difficult to concentrate。
XXX lack persistence。
and they do not like XXX。
简答题思路及知识点总结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 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可先后 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 或优势与不足评价
(1)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评价 (2)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 (3)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4)气候特征的描述 (5)城市区位因素评价 (6)工业区位因素评价 (7)农业生产区位因素评价 (8)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9)区域产业差异及其迁移知识模型 (10)其他模型:如 循环经济评价、旅游资源区位评价、 防御灾害措施、鱼场、盐场、水能等
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 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
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 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 侵袭。
具体性
逻辑性
(6)工业区位因素评价模型
工业指 向原理
工业区 位选择
环境保 护原理
原料指向型 动力指向型 市场指向型 劳动力指向型 技术指向型
大气环境 保护原理
水环境保 护原理
最小风频 城郊环流圈
地租原理 土地面积与地租级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三全”和“思念” 为代表的郑州速冻食品企业迅速崛起,郑州成为全 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分析郑州成为全国最 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10分)
影响 工业
区位 因素
原料、燃料 ——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原料丰富
(2)构建地形特征模型
描述某 地区地 形特征 的基本 思路
海拔 —海拔高低
地势 —东西北高南低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专题34 简答题答题思路小专题跟踪训练341.(2015·浙江10月选考,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非洲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图2为图1中①地(海拔380米)和②地(海拔457米)气候资料统计图。
(1)近年来,非洲东部不少国家遭受严重的旱灾,简析其大旱的自然原因。
应对干旱,这些国家在发展农业中可采取哪些措施?(2)比较①地和②地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当乞力马扎罗山迎来一年内日出最早的那天,请计算③地(12°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比较该日①、②两地日落时的地方时差异。
解析:第(1)题,非洲的旱灾,主要从气候入手,既与气候本身的降水变率大有关,也与气候异常有关。
应对干旱的措施,围绕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主要从修水库、跨流域调水以及培育抗旱良种等方面作答。
第(2)题,①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②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
第(3)题,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南半球,当地夏至日(12月22日)白昼最长、日出最早,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③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90°减去35.5°(③地和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得出54.5°。
12月22日越向北白昼越短,①地日落比②地要早,也是一年中差值最大的一天。
答案:(1)原因: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变率大;气温高,蒸发量大;近年来气候异常,降水偏少。
措施: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区域用水协作协调能力;培育抗旱农作物等。
(2)①地年降水量较小,主要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时间长;②地年降水量较大,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大;②地年均温要低于①地,因其靠近赤道,雨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
(3)54.5°;①地日落地方时数值比②地小,两地日落地方时数值一年中差距最大。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首条、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新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大高铁于2012年12月1日开通运营,921千米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
材料二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将发生的冷害频率作为一级指标,以影响冷害减产率的降水因子为二级指标,把东北地区划分为五个冷害区域。
图中Ⅰ区为最轻冷害区,Ⅱ区为较轻冷害区,Ⅲ区为轻冷害区,Ⅳ区为重冷害区,Ⅴ区为严重冷害区。
(1)简述哈大高铁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并分析其开通运营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2)分析影响东北地区冷害发生频率大的主要因素,并列举东北农业区防治冷害的措施。
(3)填下表,对比图中甲、乙两地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农业发展方向。
解析:第(1)题,影响高铁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经济和科技。
哈大高铁的开通运营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从加强区域联系和经济合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等方面分析。
第(2)题,读图可知,影响东北地区冷害发生频率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形。
防治冷害的措施可从加强监测、选种抗寒作物、加强管理、建设塑料大棚等方面分析。
第(3)题,根据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分析即可。
答案:(1)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
加强辽中南沿海与东北内地的联系,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合作;形成快捷的南北客运通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东北地区铁路运输压力,促进人员流动与货物流通。
(2)纬度和地形。
加强气象监测与预报;选种抗寒作物;加强农田管理,及时浇灌农田,建设塑料大棚或温室等。
(3)3.(2017·浙江4月选考,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①、②、③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 下表为图1中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资料。
单位:mm材料三渔产品和花生是甲地所在国家支柱性出口产品。
20世纪60年代该国年均鱼产量10.7万吨,此后快速增长,1997年产量达到峰值45.7万吨后开始下降。
(1)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
(2)说出影响①②③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
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分析②地自然带的成因。
(3)甲地是所在国花生主产区,分析降水特征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析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及渔业生产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由于①地位于赤道附近,随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该地的风向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
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东北信风影响;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第(2)题,根据图2中三地的气候资料可以判断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②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③地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森林)更替为热带草原带(草原)再更替为热带荒漠带(荒漠),因此①②③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从气温资料图可以看出②地全年气温均在24℃以上,为热带气候;从降水资料图中可以看出②地年降水量在500~1 000mm,且降水集中在6~9月(10~次年4月降水稀少),年内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因此为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热带草原带。
第(3)题,根据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表格可知,甲地6~9月降水占全年的90.9%,其他季节降水少,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大,旱季时间长。
花生对水的需求量大,因此花生生产主要集中在6~9月,受旱涝灾害影响大,旱季时需要灌溉才能生产,由于所处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易出现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
第(4)题,甲地位于非洲大陆西岸,沿岸有加那利寒流,加那利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将海水深层的营养盐类带至表层,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甲地所在国位于河流入海口,河流为鱼类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使饵料充足,因此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
目前由于人类活动增强,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1月东北风;7月西南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成为西南风。
(2)降水。
年降水量500~1 000毫米;降水集中在6月~9月(10月~4月降水稀少),年内有明显的干湿季;全年高温,气温在24℃以上,形成热带草原带。
(3)生产主要集中在6月~9月降水较丰富月份;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生产易受旱涝灾害影响;降水变率大,生产对灌溉的依赖性强;年内旱季时间长,土壤易盐渍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4)沿岸有寒流经过;洋流为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渔场;过度捕捞;导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
4.(2017·浙江4月选考,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
材料二白灾是在冬季引起牲畜大量死亡的一种气象灾害。
近年来,赤峰市游牧民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
赤峰市发挥当地优势,通过发展种(种植业)—养(畜牧业)—加(加工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
材料三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1中某地进行天文观测。
图2为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
图3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
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1)与游牧相比,阐述定居后牧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分析赤峰市发生白灾的自然原因,并说明定居后牧业抗灾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3)分析赤峰市有利于形成“种—养—加”产业链的条件。
(4)根据图3用实线绘出观测地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说出观测地相对于赤峰市的方位。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近年来赤峰市游牧民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可知该地居民不再逐水草而居,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降低;生产规模扩大,牧民自己种植牧草,不再依赖天然牧草,集约化程度提高。
随着牧民的定居,该地基础设施会逐步得到改善,交通条件改善。
第(2)题,白灾又称“白毛风”, 是草原被深度超过15cm的积雪覆盖,使放牧无法进行的一种灾害。
如果积雪疏松,马、羊尚有可能扒开雪层吃到牧草;如果积雪由于乍暖后又降温,雪表面结成冰壳,则牲畜不仅吃不到草,而且易受冰壳刮伤。
“白毛风”天气使游牧的牧民和羊群迷失方向,交通受到严重阻塞。
同时,因天寒地冻、粮草不足,人员受伤冻、牲畜被冻死。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牲畜的防护增强,储存的牧草也增多,因此抵御白灾的能力增强。
第(3)题,根据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可知,赤峰位于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带,因此种植业和畜牧业均能发展,种植业可为畜牧业提供丰富的饲料,种植业和畜牧业为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因此具备形成“种—养—加”产业链的条件。
第(4)题,据图观测点北极星的高度为45°,因此该地所在的纬度位置为45°N,根据“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可知,当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时,该地为正午12时,因此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为116°E,从图中可以看出,赤峰的纬度位置在44°N以南,116°E东侧,因此该地位于赤峰的西北方向。
春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
答案:(1)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减小;生产规模扩大;集约化水平提高;交通等条件改善。
(2)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覆盖草场时间长。
饲草储藏增多,圈舍对牲畜的防护增强。
(3)位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农牧交错带),种植业和畜牧业均可发展;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丰富饲料;种植业和畜牧业为农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丰富原料。
(4)如图:西北。
5.(2016·浙江10月选考,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湖面海拔3 196米。
湖区全年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图1为青海湖流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区域沙地分布图。
图3为湖区某地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下表为环青海湖区域1977~2010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千米)。
(1)指出甲区域沙地的主要沙源地,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
(2)说出21世纪以来青海湖水面变化的特点,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年来,环青海湖区域由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
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图文信息可知,甲区域的沙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河谷宽广,三角洲面积大,泥沙沉积量多;另一个是冬、春季节湖泊面积萎缩,湖岸裸露出大量泥沙。
主要的动力有:冬、春季节西北风风力强劲,有利于风沙输送;东部山地阻挡,风力减小,有利于风沙堆积。
第(2)题,该地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湖水补给主要是来自发源于北部山地的河流;河流补给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全球气候变暖使冰雪融化量增多,河水量增多,湖泊得到补给量增多,导致湖面扩大。
第(3)题,分析生态破坏问题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考虑,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环青海湖区域冬春季节沙源丰富,风力强劲,裸露地表增多,易出现风沙(沙尘暴)天气;草地被开垦为耕地,建设用地增多,草原遭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