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立面风格及细部设计
高层建筑形体及立面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形体及立面设计分析【摘要】高层建筑的立面处理对建筑外部形象的塑造具有重大影响,其立面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涉及房地产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观的取向。
本文将高层建筑分为底部、中部和顶部三段来分析高层建筑形体与立面设计策略。
【关键词】高层建筑;立面设计;形体建筑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高层建筑立面设计是在符合功能和结构构造要求的基础上对建筑空间造型的进一步美化。
高层建筑形体及立面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可能不联系到技术和结构而孤立地去考虑造型与审美原则。
一、高层建筑底部由于高层建筑在城市环境中具有双重视觉尺度特征,造型设计需考虑两种视觉尺度体系的衔接,而高层建筑底部是调整这种视差的关键部位,设计应有丰富的视觉尺度层次。
高层建筑底部与地面相接且承载千钧重量,形体上要达到视觉平衡。
设计时一般将尺度过大的高层建筑主体后退,使裙楼沿街布置,减少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不过如果退后太多,高层建筑就会变得与街道分离。
1、形体组合从实体上观察,高层建筑底部主要是裙楼的范围。
根据裙楼布局的基本类型,裙楼与塔楼主体一般也有四种形体组合关系。
其一,塔楼与裙楼完全叠置,造型挺拔利落,富于力度感,但处理不当易于产生单调、压抑,不稳定的感觉。
其二,塔楼与裙楼不完全叠置,整体上有一种构图稳定感,裙楼与塔楼形成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对比,有一定的视觉张力。
其三,塔楼与裙楼毗邻,底部横向展开与主体形成水平与垂直的对比,也有很强的视觉稳定感,但处理不好会导致塔楼和裙楼分离。
其四,塔楼与裙楼分离,既能作为前景衬托主体又能以个性化形象而自成一体,设计中多用对比的手法。
2、临街面和出入口处理高层建筑底部必须与所在街区的城市结构联系,应将其内部空间与外面街道生活联系在一起;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尺度相一致,风格宜有所呼应,但每个建筑都必须有各自的特点,除了,丰富空间外,还可以缓解人的视觉疲劳。
此外,必须注意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
高层居住建筑立面风格及细部设计分析

高层居住建筑立面风格及细部设计分析随着都市化的不断进程,高层居住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之一。
而高层建筑的立面风格及细部设计,更是直接影响了建筑的外观和品质。
在新时代的设计理念下,高层居住建筑的立面风格及细部设计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高层居住建筑的立面风格及细部设计展开分析。
一、高层居住建筑立面风格1、现代风格现代风格是当今高层居住建筑的主流风格之一。
现代风格的建筑立面通常以简洁、大气、线条清晰为主要特点,将“简约大气”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体建筑形象中。
外墙采用现代化的幕墙材料,如玻璃、钢铁、铝板等,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设计使得建筑具有了通透明亮的外观。
在细部设计上,现代风格的建筑常常运用立体雕塑、挑空、悬臂等设计手法,塑造出独特的建筑造型和空间体验。
2、欧洲古典风格欧洲古典风格的立面设计借鉴了欧洲古典建筑的设计元素,如柱廊、拱门、花饰等,以及对称和比例的规律。
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立面常常以浑厚的石材、复杂的雕刻和浮雕为主要材料和装饰手法。
细部设计上,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会运用大量的浮雕和壁画,以及精美的窗棱、门廊、栏杆等细节,为建筑增添了华丽的艺术气息。
3、前卫风格前卫风格的建筑立面通常呈现出富有创意的造型,大胆的色彩搭配和几何线条的组合。
在立面设计上,前卫风格的建筑往往采用了大胆的曲线和抽象的形态,通过立体的线条和雕塑状的构件,打造出独具魅力的建筑外观。
在细部设计上,前卫风格的建筑通常会运用抽象的雕刻和建筑装饰,以及多彩的灯光和塑像等元素,为建筑增加了活力和创意。
二、高层居住建筑细部设计1、立面装饰高层居住建筑的细部设计中,立面装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立面装饰的设计形式多样,可以是线条、花饰、浮雕等不同材质的装饰元素。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建筑立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细部设计上,立面装饰的设计要考虑到材质的选择、色彩搭配以及灯光效果等因素,以创造出独特而有魅力的建筑外观。
华润置地高层外立面风格研究50p

法式立面风格设计法则 立面划分与细部控制
风格复制
立面划分
竖向划分:结合平面形式,立面在竖向上分为三段, 中轴对称,通过大的块、面关系使建筑充满立体感 和空间感。
水平划分:利用线脚界定轮廓,将立面划分为基座、 中段和顶部三部分,约为1:8:2的关系。并通过 细部刻画,使建筑富有变化的同时又构成一个和谐 的整体。
坡屋顶坡度控制在45度以下,坡屋顶高度与建筑高度比 约为1:8,比例协调,尺度适宜。
采用平顶与坡顶相结合。 入口通过山花、古典柱廊等元素的设计强化入口的标识性,
更显折衷主义设计手法的细腻精致。
风格复制
屋顶
坡屋面采用深灰色金属 瓦,稳重大方
檐口及顶部两层墙身、 线脚均采用暖灰色仿石 漆
建筑顶部装饰构件均采 用暖灰色仿石漆
采用平顶与坡顶相结合。 入口通过山花、柱式等元素的设计强化入口的标识
性,更显法式设计手法的细腻精致。 立面孟莎顶:立面采用孟莎顶,角度成60度;立面
中间运用山墙处理手法,通过采用法式廊柱、雕花、 线脚等手法突出
坡屋面采用深灰 色金属瓦,稳重 大方。
檐口及顶部两层 墙身、线脚均采 用亚光面卡拉麦 里金花岗岩。
折衷主义立面风格设计法则 材料和细部做法
风格复制
英伦立面风格设计法则 立面划分与细部控制
立面划分
竖向划分:单栋平面形式较为灵活,立面竖向为不对称分割。通过强化建筑立面边界使建筑充满立体感和空间感。 水平划分:利用线脚界定轮廓,将立面划分为基座、中段和顶部三部分,约为1:2:1的关系。并通过细部刻画,使建筑富有变化
折衷主义
“集仿主义”
受古典主义影响
造型豪华、装饰精 美的巴洛克建筑是 折衷主义建筑的代 名词
高层居民房立面风格与细节设计探讨

仅仅 体现在坚 固实用方面 , 对 于高层住宅的立面风格有 了更 高的美学及观 赏要 求。本 文就高层居 民房立面风格与细节设
计进 行相 关探 讨 。
关键词 : 高层居民房 ; 立面风格 ; 细节设 计 ; 原则 中图分类号 : T U 2 4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0 0 3 8 ( 2 0 1 3 ) 2 5 — 0 0 4 1 — 0 2
3 高层居住建筑立面设计 的原则
. 1 部分 与 整体 的协调 术 中的表现 , 强 调整体的美观统一 , 比例协调 , 布局 匀称 , 但是不 3 建筑细部设计是整体设计的一部分, 同时它又是一个 独立 的 再把人 体作为立面设计 的尺度 单位 。在檐 口、 柱头 、 檐壁 上的雕
细部设计 并非随意进行 , 而是服 从于整 刻 与绘 画, 往往 回归到史前古典建筑 的艺术风格追 求上 , 因此壁 完整 的设计过程 。当然 , 体构思 的, 体现着整体 的设计意 象, 是对整 体设计 的完善 。建筑 画等立面装饰变得愈发精致 , 丰富却不显得矫揉造作 。
的风格 , 在细部和装饰上 , 都按照人 的尺度和严格 比例来规范建
筑 造型 , 这在希腊神庙 的各个方 面都有显著 的体现 , 形成 了颇具
影响力的哥特式建筑 , 总体上给人 以崇高之美 。这一时期 的古罗 马装饰 , 将 希腊与波斯 的艺术元 素融合到一起 , 把雕刻 技术发展 到更高的境界 。中国建筑 立面 的装 饰部件大部分都 是木头制成 的, 包括柱 子 、 斗拱等 , 其 装饰表现 形式往往 是 中国漆涂成 的精
美 几何 图 案 , 在屋脊上常见一些龙、 鱼、 猛 兽 等动 物 形象 。
2 . 5 现代运 动 时期 建筑 立面风 格
高层住宅外立面公建化设计探究——以中交汇通横琴广场项目为例

图1 整体立面效果图对建筑外轮廓进行规律化设计在公建化外立面的构建过程中,其外轮廓需要拥有更加规整的现实特性,由此在进行户型设计过程中,会对深凹槽的采光方式予以舍弃,使得各房间通风采光得到充分的改善,以此使居民的综合居住舒适率得以提高。
中交汇通横琴项目以小户型为主,外轮廓存在较多采光凹槽,公建化立面设计难度较大。
在满足实际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以现代化风格的建筑装饰构件将外轮廓尽量规整化,对通风采光凹槽予以弱化;通过弧形阳台设计打造水平流动的立面线条,契合滨海建筑的地域特点。
图2 平面轮廓分析图建筑与装饰2021年6月下图3 现场照片对住宅公建化外立面设计的反思由于我国住宅工业化在里面设计的综合研究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其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成熟性相对较低,在构建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现实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首先,住宅建筑公建化外立面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其公建化风格虽然能够与传统统的古典建筑风格以及欧式风格进行有效的区别,但同样无法对当地所拥有的文化延续需求予以充分的满足。
而对于部分对传统文化又有高度保护性的区域而言,对公建化利用风格予以应用所具有的适用性相对较低。
第二,与传统住宅建筑相比较,整体公建化立面在构建过程中会拥有更为硬朗的风格,由此会使居民对于居住建筑所存在的识别性得以降低,会4 结束语目前,高层住宅建筑公建化外立面设计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下各地产公司及政府所追求的创新型设计观念,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对地方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对当地所有的历史与区域文化予以尊重。
在对当前城市文化予以满足的前提之下,应用各类公共建筑设计手法,使具有高度特色性的设计元素能够与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相融合,以此提升整体城市公建化建筑设计所具有的创新性特点。
同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更具创新型的材料进行应用,使整体建筑所具有的绿色住宅特征得以体现,虽然在公建化外立面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问题有待解决,但技术的创新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会使得整体。
关于现代高层住宅的立面设计分析

关于现代高层住宅的立面设计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高层住宅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指出了高层住宅立面设计的原则,继而分析了立面设计内容、风格以及表现手法。
旨在促进现代高层住宅立面设计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现代高层住宅;立面设计;分析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层住宅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不仅表现在数量方面,更表现在质量方面,还表现在外观美学方面。
在此背景下,现代高层住宅的立面设计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1、现代高层住宅立面设计原则1.1 满足住宅功能现代高层住宅不仅要求形式上的美感,更要求功能上的实用,即形式和功能的协调统一。
不管是何种设计手法,都要以满足住宅功能为基本前提。
在满足住宅功能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三个要素:1)目标人群特点,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特点等;2)建筑的既定风格;3)和周边环境的契合度。
立面设计是住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住宅又是人类的活动与休息场所,所以,住宅立面设计想要获得认可,需要在满足住宅功能、反映住宅性格上多下功夫,同时要注意细部处理,使人们在细微之处也能感受到住宅的作用与意义。
[1]总之,不能为了立面的美观,而将住宅的使用功能弃之不顾。
1.2 满足结构要求在我国当前住宅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结构。
在低层与多层住宅中,部分采用砖混结构。
采用何种结构,是由住宅建筑的本身特点和实际需要所决定的。
多层、高层住宅具有造价低的优势,因此极性广性。
如今,随着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小高层与高层住宅建筑开始日益增多,其结构形式也多为框架结构。
在立面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它们的结构特点,满足结构要求。
1.3 和外部环境协调统一住宅建筑是整个社区环境的一部分,所以,住宅立面设计应做到和社区整体环境的协调统一,和社区的文化理念不冲突。
住宅立面设计应该尊重所在城市的历史,应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精神以及地域特点,在此基础上,还应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
建筑外立面--2007,传承,准确,规范

35
4、社区建筑立面必须以适应人居环境为基础;
相社 协区建 调的筑 。整立
体面 搭与 配
36
住宅的细部处理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层住宅建筑已进入较为 成熟的时期,客户对其也愈发挑剔。各项目纷纷在 细节处理上下足功夫,最大限度的提升居住舒适度 和项目档次,以此博得客户的青睐。
37
阳台、露台的处理
采用错阳台的设计,增加阳
Hale Waihona Puke 在建筑史上,从广义上我们把文艺复兴前的
建筑统称为古典主义,主要有以下四种:
(1) 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
年,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摇篮,同样是西方建筑的
开拓者.
(2) 古罗马建筑风格,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65
年,罗马建筑风格正是欧洲建筑艺术的重要渊源
(3) 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公元400年至1400年,
7、个性式建筑风格
个性式则强调建筑、建筑设计者本人对于文 化的独特视角,体现了现代社会个性化发展和对 未来的探索。
26
悉尼歌剧院
27
国家体育场—鸟巢
28
外立面的表现手法
作为建筑风格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的外立面,是
通过色彩、形体、线条、以及自然光和人工光形成的
光影、不同构件和材料使用节奏感、韵律感、体积感
色及灰色线脚相结合,另外,这一类建筑继承了
古典三段式的一起表象特征,结合裙楼、标准层
及顶层、女儿墙加以不同的装饰处理。
11
福州中洲岛
12
3、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也称古典复兴.它是文艺复兴 运动在建筑界的反映和延续。新古典主义兴盛于18 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新古典主义 建筑提倡要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装饰,建 筑师把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风格,如三角形倒墙、排 列状的圆柱,加入其建筑风格中。特点是构图规整, 追求雄伟、严谨,一般以粗大的石材砌筑底层基础, 以古典柱式和各种组合形式为建筑主体,加以细部 装饰。可以说是文艺复兴运动在建筑界的反映和延 续, 由于建筑技术的逐渐成熟与高水平,甚至开始 13 加入新的建筑元素-「铸铁」,但是新古典主义式建
高层居住建筑立面风格及细部设计研究

艺{斗披风高层居住建筑立面风格及细部设计研究刘漫(中国铁路第四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3)睛要】文章简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的风格及相应的立面特点,并探讨了高层居住建筑立面细部设计要点。
日;键词】高安岳住建筑;立面设计;细部设计高层住宅建筑的立面作为建筑与外部空间接触的界面,其对于建筑个性的塑造,场所环境的营造及城市形象的建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立面就可称为跳动的音符。
下面笔者简要探讨高层住宅建筑立面设计的相关要点。
一、高层建筑的风格及立面特点(一)折衷主=;c风格1893~一次世界大战前,短期内众多的高层建筑迅速发展起来。
在造型及立面风格上,折衷主义风格已摒弃了以往建筑形象要表现功能的做法。
设计者把古典和哥特式等传统风格的装饰系统连接到钢框架之中,通过学院派的技巧直接从折衷形式的构图装饰中,演化出建筑的整体形象,并把钢框架隐藏起来。
塔楼式样被采用,立面细部设计使用了古典手法,高层建筑造型成功引入了哥特模式。
㈡装饰艺术风格一战后~1929年间,高层建筑的技术取得了多项进展,如1927年出现全部焊接的钢结构建筑,1929年提出了解超静定结构的渐进法。
技术上的全面进步为造型和立面的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该时期特点是重表面装饰,重视轮廓线,立面造型表达功能、效率和经济。
装饰风格的主要处理手法是.高耸的体型、对称后退的体形、垂直的竖线条、非传统的服装风格装饰、活泼的金属下墙和石灰石墙面等。
(三)现代主义风格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高层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师们也针对高层建筑适当的形式构图,立面墙面的空间关系,建筑色彩的搭配,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和位置关系,建筑构件的应用以及节点的设计等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风格的尝试。
该时期建筑造型主要特点是钢铁加玻璃,整块直线、直角成为流行的国际式样,板式铝合金玻璃盒子盛行:主张创新,反对套用历史式样和外部的包装:重视功能,注意发挥和表现结构和材料的美学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述高层建筑立面风格及细部设计摘要:本文首先叙述了高层建筑立面风格的设计原则,然后重点探究了高层建筑立面的细部设计。
关键词:高层建筑;立面风格;细部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高层建筑立面风格的设计原则
1.1一致性原则
住宅在城市中占据主导地位,曾在很多设计中被强调。
假设在城市中的高层住宅独具风格,各成一体,与周围公建毫无联系,那么城市原有的景观面貌将不堪设想,人类居住的理想环境也将不复存在。
所以高层住宅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立面风格与城市环境及周边建筑的一致性原则。
立面细部的设计应符合建筑的整体意象,体现建筑的整体风格,将各个细部整体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因此高层住宅的立面设计,必须与周边建筑物的立面形式进行结合,综合考虑整体建筑的协调性,对整个建筑群体进行整体性设计。
1.2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也可称作:绿色、生态的原则。
当“生态觉醒”的浪潮逐渐席卷全球,尊重自然、关注环境、创造健康的生活与消费方式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强音。
面对全球范围内绿色思潮的巨大冲击,当今中国建筑时代精神刻意表现的另一种倾向,就是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筑开始“绿色化”起来,已成为时代精神的主题。
许多建筑师都在尝试把“绿色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日
光反射材料、光控遮阳构件以及各种控制阳光辐射和热量进入外墙的方法,不仅有效的起到了节能作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高层住宅外观的科技魅力,塑造出新的“时代感”。
1.3人性化原则
高层住宅之所以受到人们的一些质疑,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高度,巨大体量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不良影响,例如对高度的恐惧或对建筑的不安全感,并由此产生心理上的寂寞、孤独感等。
因而在高层居住建筑中应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在这片建筑环境中,高层居住建筑应与传统建筑相互协调,给人以亲切、舒适的感觉。
“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环境的改造者。
建筑艺术其实就是环境艺术,是人类在大自然中创造出来的最伟大的环境,而每一栋高层住宅就是同时处于大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之中的人工构成物。
”高层住宅首先是为人服务,因此它的空间设计,尺度,都应符合人体尺度,符合人的生活与心理方式。
根据人的行为活动需求合理组织内部空间功能,使高层住宅内部空间充满活力与生机,并具有健康舒适的优质环境品质。
2高层建筑立面的细部设计
2.1窗
窗户是住宅立面重要的功能元素之一。
它有多种功能:接收光线、能量、新鲜空气和阳光,而且通过改变窗户面积、框架材料及位置来改变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感觉和质量。
窗户对立面来说就好像眼睛,其通透与灵活性为立面带来了神韵,也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玻
璃材质的构件的出现,它的不同造型,材质都会成为立面上的关注的点,它是组成立面韵律与动感的元素之一,因而窗户作为重要的功能和立面上重要的造型元素,在设计时也需认真考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窗的造型创意,尺寸大小、材质与颜色及形式组合方式等方面均应与立面整体风格保持一致,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应把立面中的窗户要素统一起来处理,整体的进行考虑,整体进行对称、呼应、对比、夸张等处理手法,建立有机的秩序性。
即使对单独的几个窗户有意识的做不同类型的处理也应在符合整体风格的前提下进行,过度的夸大或者差异都会对建筑造成不良影响,使人感觉怪异、突兀。
在细部处理上,窗户形状、窗框分割和开启方式也有很多变化的空间,对住宅立面性格的表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2阳台
阳台作为住宅功能中很重要的一个,阳台是人们在住宅中与外界接触的平台,如今在高层住宅中曾一度受到冷落,因为高层住宅如果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在这样一个高度上靠近边缘将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人们对过去的多层阳台做了改进和完善,使阳台也在高层住宅中有了新的发展。
2.2.1阳台的样式
阳台的样式有凸阳台、凹阳台、半凸半凹阳台、矩形阳台、曲线形阳台等,现重点介绍常用的凸阳台、凹阳台、半凸半凹阳台形式。
①凸阳台
凸阳台的使用界面位于建筑外墙的外侧,它是在建筑的外墙部位出挑一块楼板形成的,在空间上偏向于建筑的外部空间。
它可以算是在原立面的竖向空间,进行了“加”的处理,对建筑造型起着很好的丰富作用,使平淡的建筑立面变得活跃。
但是,如果在高层住宅中使用凸阳台,会给人造成一定的恐惧感,从而使得这种阳台在高层住宅中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的手法处理就是在立面上将这种阳台进行封闭处理,不但使人们能够看到优美的小区环境,而且也让人们在心里上有了一定的安全感。
②凹阳台
凹窗是与凹阳台“配套”使用,这种阳台的形式,虽然在立面上的造型效果没有凸阳台大,但是其本身在立面上形成的阴影关系,也会给立面带来丰富的动感和空间层次。
因为它是凹入外墙内部的,所以能带给人安全感,非常符合高层住宅的要求,在高层住宅的外立面设计中被大量使用。
但是其所带来的挡光问题也不容忽视,应注意避免进深过大,以免影响房间的正常采光。
③半凸半凹阳台
这是间于凸阳台与凹阳台之间的一种阳台,是一部分悬挑于外墙之外的“凹阳台”,它是对凸阳台的一种改进措施,不做过大的悬挑,过于脱离室内,而是人们心理上不至于过于恐惧,而在立面上还有一定的造型效果,为立面增加了变化的体量的同时增加了内部层次,多层的阴影关系也形成了。
2.2.2阳台与立面构图
在立面构图元素中,阳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立面细部构建中,变化最灵活,体积最大的构件之一,它的节奏与秩序影响立面整体的韵律,也可以说它的风格会给立面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矩形使人感觉规整、曲线使人感觉活跃和浪漫、圆形使人感觉优雅等等。
其造型如何直接影响立面的整体风格,其排列方式影响了立面的秩序,它的材料、色彩都是立面细部设计中考虑的重点。
其数量在立面设计中仅次于窗户,而其体量在不断重复中,强调了横向构图特征和韵律感,其带来的感觉也是排山倒海式的,总量所占立面整体来说也有很突出的比例,因此它对立面的影响是巨大的。
2.3单元入口
住宅入口是人们最先接触到的住宅元素,也是建筑物不可忽视的基本元素之一,入口空间的尺度是与人体尺度最密切的一个,因此对于入口细部构件的设计都应与人的关系出发。
住宅的入口空间主要由雨篷(门廊)、台阶(坡道)及门洞三部分构成。
这三部分根据对于住宅入口的功能需要而逐渐形成的。
高层住宅的细节处理都集中在单元入口处,入口形式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如周围环境,人文气息、空间形式等等,把它放到立面整体中去考虑,而不应为了只是做的华丽而抛弃立面整体风格,作出不协调的入口空间。
另外入口作为住户从室外到室内的过渡空间,处理上应具有流通、过渡的特点,虚实结合,给人愉悦的心理感受。
按照入口空
间的造型分类,可分为以下三种:
2.3.1平入口
平入口是指与建筑外墙处于同一垂直面上的入口形式。
这种入口最为简单的形式,在整体立面上并没有什么体量的变化,简洁的处理方法,通过材质、色彩、肌理等要素显示出入口的特性,由于并没有什么遮挡,入口一目了然的呈现在人们眼前,给人清爽、简洁的心理感受。
2.3.2凸入口
凸入口是指入口凸出于建筑外墙面的入口形式,它的形态特征是在沟通内外空间的通道上设置了一个供遮蔽的顶面。
这种入口在立面上采用了“加”法,采用体量前凸的手法,好像欢迎住户回家一样的感觉,所以高层住宅都喜欢使用这种入口形式。
2.3.3凹入口
凹入口是指入口凹于建筑外墙面之内的入口形式。
其造型就是在原有高层住宅体量上做“减”法,使立面体量有了深层次的阴影关系,好像召唤住户走入进去,这种入口有很强的隐密性,但在空间上很容易识别,节省了外部空间的同时把外部环境引入进来,使人们走在门廊下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进入了住宅的安全感。
3结束语
建筑立面的效果、建筑群的整体风貌将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品质,直接映射城市的文化层次和审美水平。
高品质的建筑,需要对城市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了解,需要科学的城市
规划,需要设计师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城市管理者的控制与监督,需要优质的施工技术,对于建筑立面风格的研究也将促进城市建筑立面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边颖:《建筑外立面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2]张国强,尚守平,徐峰:《可持续建筑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