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
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 知识梳理

世界近代史主题线索1、整体时间:公元14世纪萌芽、复兴——1917年十月革命。
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2、主题线索(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
(3)从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具体表现为:经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思想—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
(4)按近代化经营模式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国家垄断)3、世界近代史的分期---世界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横向)(1)公元14世纪——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兴起阶段(2)17世纪—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3)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4)19世纪后期———1917年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二、世界近代史通史结构(一)内容总论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了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化,最终完成了现代化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

世界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世界现代史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相互斗争和相互发展和学习的一部历史。
复习近代史注意几条线索:经济(世界市场)、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关系(世界市场)、民族解放运动等,其中要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等原理来理解。
1、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4、15世纪至18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产生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A. 14、15——17世纪早: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时期经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4、15世纪,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和西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表现,有力地冲击着封建自然经济,瓦解着封建制度。
思想: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开始兴起。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形成和壮大,他们迫切要求冲破天主教会和封建传统观念的桎梏,获得民主权利,发展资本主义,于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这些斗争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世界市场:.世界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16世纪前,人类生活的各个地域基本上彼此隔绝。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这一状况,使世界各民族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国际关系: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及殖民掠夺和扩张,亚非拉的落后。
高考详细考点:经济+新航路开辟(必修二90):知道资本主义萌芽即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思想:文艺复兴(必修三112面)——实质;核心;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及代表作品、走向高级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意义---解放思想,天主教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
宗教改革(必修三114)——原因;实质;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意义。
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

界)
总特征:西欧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政治:从社会形态看,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
渡的历史;从文明发展的进程看,是农业文明与工业
文明之间的过渡时期;从世界面貌变化的角度看,是
人类由隔绝逐渐走向联合的历史。
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 命”,
总特征: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逐步确立,欧 美国家主导世界。 政治:(1)英、美、法、德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改革或王朝战争的方式走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各国 最终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这两种政体的核心 特征是代议制民主。从此,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 发展的重大进步。(2)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东方从属 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探
究
规 范 解 题 策 略
精品课件
阶段特征综述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4、15世纪—18世纪末) 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 造世界。 总体特征:“人”和“世界”被发现,欧洲开始从封建社 会向近代社会迈进(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1.经济上:16世纪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伴随 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资产阶级将 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 进。 2.政治上:英国和美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了资 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
精品课件
(4)生物进化论影响深远;工业革命中不断涌现出新的科技成果。 (5)文学艺术领域,19 世纪初,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 景下,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19 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的社会矛盾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贝多芬将古典音乐推向 新的高峰又开创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19 世纪 70 年代印象派 绘画产生。
[整理版]世界近代史阶段特点
![[整理版]世界近代史阶段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344d5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2.png)
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第一阶段近代手工工场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1500年左右—18C60年代)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兴起、现代化启动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阶段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并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
西欧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能顺应历史潮流,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逐渐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资产阶级逐渐壮大,开始要求扫清发展障碍,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但资本主义经济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整体上仍无完全战胜封建主义,只是在一些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基本线索】经济:从14世纪(近代史从1500年左右开始)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阶段。
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如威尼斯、佛罗伦萨、尼德兰等,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早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已经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也逐渐发展起来。
到18世纪中期,虽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但各国占主流的生产方式仍是工场手工业,商业资本仍然控制着生产。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继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政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开始要求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障碍,逐渐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这些革命运动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确立。
思想文化:14-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思想文化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天主教会和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精神枷锁。
17-18世纪,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封建统治,要求建立自己的统治以保障其自然权利,而这种愿望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就是出现了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提出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新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设计出各种蓝图,为美法等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现代史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单元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年------19世纪60年代)1、政治上:(1)自鸦片战争起,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由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化: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转变为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4)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阶级关系发生变化: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外商开设的船坞和工厂里,第一批无产阶级诞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了一批为外国列强转卖商品、收购原料的中国人,称为买办商人;1851---1864年间,中国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
2、经济上:(1)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3、对外关系上: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清政府被迫由闭关锁国转为对外开放,由妄自尊大转为对外妥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清政府开始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和工具。
4、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等人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农民运动领袖洪仁玕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形成“西学东渐”局面。
单元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世纪60年代--------1901年)1、政治上:(1)中国主权进一步沦丧,到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出现暂时“和好”的局面。
世界近代史的阶段特征

世界近代史的阶段特征近代史是指自16世纪末开始到现代时期,世界各国迅速发展、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剧烈变化的历史时期。
近代史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一、16世纪-18世纪初——盎格鲁-荷兰主义、重商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盎格鲁-荷兰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兴起。
盎格鲁-荷兰主义是指英国和荷兰在大航海时代后期崛起成为强国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治体制。
重商主义是指国家把贸易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注重出口、限制进口,形成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制。
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工业革命的爆发。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劳动力大量解放,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这一过程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扩张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扩张。
欧洲国家跨越大洋,占领了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领土。
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扩张不仅带来了巨大财富,也带来了殖民地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四、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
全球主义者提倡建立一个国际组织,以求建立世界和平与繁荣。
民族主义则强调国家利益和保护本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0世纪中期——权力斗争和冷战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权力斗争和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和轴心国进行了一场破坏性的战争。
战后,美国和苏联展开了长达50年的权力斗争,国际形势紧张,全世界遭受了巨大压力。
六、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
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的快速整合,不断增强的经济竞争力都带来了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
总的来说,近代史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经历了许多重大的阶段性特征。
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现代化历程的进程和趋势。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分期

经济:“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 展;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思想: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 动)。
世界现代史 第一阶段:1914----1945
两次世界大战下的世界 第二阶段:1945----1991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2)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政治(1)德国的统一和普法战争的爆发
美国的独立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文化(1)浪漫主义 (2)批判现实主义 (3)进化论的形成
中
国
政治: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1)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 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走向多极化的世界
阶段特征:
政治
世界
(1)两次世界大战;
(2)出现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
(3)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 (经4济)亚非拉民族民主解放运动 (1)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
(2)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3)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近代史分期
第一阶段
1、时间:14世纪至16世纪
2、阶段特征:转型时期①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 渡②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③孤立走向联
3、重大历史事件:欧洲 世界 中国
欧洲
(1)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化:近代科学的兴起、文学艺术的发展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新航路的开辟
(3)政治: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宗教改革
第三阶段
1、时间:1765年至1870年(18世纪末至19世纪70年代) 2、阶段特征: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 3、重大历史事件:
世界近代现代史总体结构.

4.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三)三条线索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战胜封建主义形
成世界体系
〔主导地位〕
2.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和发展
3.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侵略或殖民统 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四)阶段特征
1.前期资本主义时期
(14~17世纪初,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1)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 然后在西欧国家出现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精 神枷锁 (3)新航路开辟促进商品经济更加发展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时
期
蒸
电
汽 机 时 代 的 资 本 主 义
气 化 时 代 的 资 本 主 义
帝 国 主 义 形 成 时 期
1917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二、世界现代史
(一)时限及特点: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20世纪90年代,是垄 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 种社会制度长期共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 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二)主要矛盾:
1.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2.资本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3.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第三世界 殖民主义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帝国主义、
4.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5.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6.民族独立国家之间
(三)阶段特征
1.十月革命~二战结束时期(1917~1945年)
(1)“一战”后调整阶段(1914~1929年)
世界近代现代史总体结构
(1640年~20世纪90年代)
一、世界近代史
(一)时限及特点: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手工工场阶段: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
义成为历史发展潮流,但封建主义仍旧占统治地位。
1、资本主义兴起阶段:14、15世纪—16世纪(向工 业文明迈进) 经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变化) 产生并发展,欧洲原始资本积累和商品需求增加。 对外: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 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政治;资产阶级产生,反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兴起,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 教的势力,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民族文化教育 事业的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反映了资产阶级精神领域 提倡人文主义,解放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开启工业文明大门)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集中手工工场阶段),重 商主义.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资金、市场、劳动力、 技术) 对外: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第一次殖民主义高潮。荷兰 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英国通过商业战争和掠夺、奴隶 贸易。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主,成为“日不落帝 国”。 政治: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日益壮大 的资产阶级开展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先后确立了不同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度、 民主共和制) 思想: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 化革命运动,核心内容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提出了 天赋人权说、三权分立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描 绘了未来国家制度的蓝图,对欧洲、亚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模式:以科技为先导,以垄断为组织形 式,以重工业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
(三)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工业文明 的纵深发展
政治:垄断经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家的职能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制度日趋成熟,民主制度日 益完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但各国政治发展不平衡:一 类:政治民主制度较健全,如英法美。另一类政治专制主义传 统较浓厚的国家,如俄德日,但也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化。
科学: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对知 识界最显著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新的研究方法,一是新 的思维习惯----相信理性,怀疑旧权威(包括宗教)具有 更深远的作用.
国际关系:1、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欧洲反法同盟 与法国的矛盾):建立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维也纳体系, 说明封建主义仍旧占统治地位。 2、民族解放运动:殖民者与殖民地矛盾(美国独立战争) 殖民者与殖民者矛盾(英荷 、英法矛盾) 3、欧洲各国之间争夺霸权的矛盾(英、法、俄之间的矛 盾)
第二阶段:二战后
(1)经济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总体上获得长足进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进程加快.
(2)国际关系上:
A 世界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B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第三世界 兴起
(3)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但中 国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国际关系(1)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资本主义完全 战胜了封建主义,殖民者与殖民地矛盾(英法与中国) (2)列强之间矛盾,欧洲各国之间争夺霸权的斗争不断 (英、法、俄之间的矛盾,克里米亚战争。普奥战争、普 法战争)
科技文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及科学理论,进化论, 浪漫主义文学、音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民族音乐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英国时代”。
(4)经济思想奉行“自由主义”。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发生。
(二)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9世纪初-19世纪60、70年代) 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
政治(1)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英、法、美、 德、意、俄国)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产阶级 代议制扩展与完善。
(4)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对世界带来前所未 有的影响。
(二)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 主义运动的发展(19世纪初-19世纪60、70年代)工业文明 的确立和扩展
经济(1)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发生了一次飞跃,以机器大生 产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了手工工场。
(2)工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主义经济, 确立了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
(三)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工业文明 的纵深发展
经济(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电气时代,引 起生产关系变化,垄断组织产生,表明现代意义上的 资本主义模式在经济上基本定型。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经济发展最快,英、 法相对缓慢。
国际关系: 殖民者与殖民地矛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产生了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爆发一 战)
科技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及科学理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民族 音乐、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的绘画
世界现代史(1917开始)
第一阶段(1917——1945) (1)1918—1929战后各国实力发生变化,形成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2)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要成就,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民族解放运动在30年代后以反法西斯侵略形 式出现。
(3)1929—1945是二战从酝酿到结束的历史。大危机引 发西方政治经济危机,由此形成法西斯主义和绥靖主义 两股潮流,导致二战的爆发,最后以法西斯集团失败而 告终。
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列宁主义、第二国际、十月革命
(三)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工业 文明的纵深发展
对外: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掀起第三次殖民主义高潮,世 界被几乎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民族解放运动:亚洲觉醒:中国的辛亥革命,属于新式的民族运 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政治思潮: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 (3)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 国际、巴黎公社
思想:自由主义(政治和经济)、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并存
对外: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掀起第二次殖民主义高潮, 东方从属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 主义运动的发展(19世纪初-19世纪60、70年代)工业文明 的确立和扩展
在某种程度上,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现代化史
现代化史观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
1. 经济领域: 工业化、市场化
2. 政治领域: 民主化、法制化
3. 文化领域: 理性化、科学化
4. 社会领域: 城市化、世俗化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世界近代史的分期(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
(1)公元14世纪——16世纪
近代化的概念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A、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 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B、从过程看,它发生在封 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确 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 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C、从内容 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为中心,以机器生 产取代手工业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 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 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2)17世纪— 19世纪初
工场手工业时期
(3) 19世纪初——现在 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阶段
按生产关系发展阶段划分
1、商业资本主义阶段(15C-----18C末) 2、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工业资本主义阶段)(19C 初——19C70年代) 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C70年代——现在)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主(二战前)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主(二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