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翻译
小学生小古文第11课猫斗

小学生小古文第11课
猫斗
huánɡbái èr māo
黄白二猫,
dòu yúwūshànɡ
斗于屋上,
hūhūér mínɡ
呼呼而鸣,
sǒnɡmáo shùwěi
耸毛竖尾,
sìmùduìshè
四目对射,
liǎnɡbùxiānɡxià
两不相下,
jiǔzhī
久之,
bái māo shāo tuìsuō
白猫稍退缩,
huánɡmāo fèn qǐzhúzhī黄猫奋起逐之,bái māo zǒu rùshì
白猫走入室,bùɡǎn fùchū
不敢复出。
译文:有黄猫白猫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架,两只猫都发出呼呼的叫喊,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猫对打不相上下,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奋力打白猫,白猫打不过躲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
●目:眼睛。
●射:一解“喷射”,二解“比赛”。
●久之:“之”凑足音节。
●稍:渐渐。
缩:退。
●逐():追。
之:代指白猫。
●走:跑。
入:进入。
●复:再。
●古文中少见量词,如:二猫、四目。
●于:接时间地点,相当于“在”,动词+于+时间/地点。
第11课《论语》翻译+重点字词(2)(1)

11《论语》十二章翻译+重点字词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二章: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三章: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时,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时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时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四章: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新的体会,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五章: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第六章: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多么高尚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八章: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翻译及实词释义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课文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小时候就爱好学习。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送还。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5、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不曾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8、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站在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9、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10、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有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1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了学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1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旅店,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翻译整理

醉翁亭记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皆:都其:代词,它,指滁洲城诸:许多壑:山谷尤:尤其蔚然: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又深秀:幽深秀丽……者……也:……是……山:沿着山路闻:听到潺潺:拟声词,形容水声泻:倾泻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居高面下作:修建者:……的人之:助词,的僧:和尚名:取名,命名自谓: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辄:就故:因此,所以号:取号曰:叫意:意趣,情趣在乎:在于乐:乐趣得:领会寓:寄托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近似“像那”日出:太阳出来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霏:弥漫的云气归:聚拢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暝:昏暗晦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朝:早晨暮:傍晚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花发:开花幽香:清幽的香味秀:茂盛繁阴:浓密的绿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风霜高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水位低落石出:石头显露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时:四季归:返回而:因而亦:也穷:穷尽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至于: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可不译负者:背着东西的人歌于途:在路上唱歌行者:走路的人休于树:在树下休息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呼:呼喊应:应答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往来:来来往往绝:断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临:到渔:捕鱼酿泉:用酿泉的水洌:清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杂然:杂乱的样子前:在前面陈:陈列,摆开酣:尽心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者:……的人中:投中弈:下棋胜:得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交互错杂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颜:苍老的容颜白发:花白的头发颓然:倒下的样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1课英语五年级下册翻译牛津版

11课英语五年级下册翻译牛津版案例一:护士:你好,弗兰克。
怎么了?弗兰克:我胃疼。
我经常胃疼。
我该怎么办?护士:你应该喝一些水。
给你。
你吃很多糖果吗?弗兰克:是的,我每节课后都吃一些。
护士:你不应该吃太多糖果。
你吃东西之前洗手吗?弗兰克:不总洗。
护士:你不应该用脏手吃东西。
你吃东西前应该总洗手。
弗兰克:好的!案例二:艾丽斯:你在做什么,宾宾?宾宾:我打算制作一张植树节海报。
艾丽斯:植树节在什么时候?宾宾:它在三月十二日。
艾丽斯:你们打算怎样庆祝它?宾宾:在植树节前,我们打算读一些关于树的书。
然后我们打算制作一张关于树的海报。
在植树节那天,我们打算和我们的同班同学们植树。
在那之后,我们打算去爬山并放风筝。
我们还打算一起野餐。
艾丽斯:哇。
那听起来很棒。
案例三:杰克:你好,乔伊!我是杰克。
明天是母亲节。
我不知道做什么。
你能帮助我吗?乔伊:你想要做什么?杰克:我想要对我妈妈说“我爱你”。
乔伊:嗯,你可以给你妈妈制作卡片。
你可以在卡片上写“我爱你”。
杰克:那是一个好主意。
乔伊:你也能帮助我吗?下周是我的生日。
我不知道为我的生日聚会做什么。
杰克:我们可以去公园。
我们可以在那儿划船并且野餐。
乔伊:我想要那样做。
我还可以穿我的新连衣裙。
杰克:太棒了!嗯,我希望你妈妈明天度过一个快乐的母亲节。
乔伊:谢谢!。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翻译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枳水空明,水中藻、有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一夜没有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三第11课《师说》原文翻译素材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师说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
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能够没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跟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便终究不会解决了。
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随他,以他为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跟他学习。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因此,不论地位高还是低,不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老师也就在那里。
原文: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译文:唉!从师学习的传统不被继承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是很困难的了!古时候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够远了,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不如圣人也够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们;对于自己呢,却不肯从师学习,这真糊涂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逐句翻译全解:论语十二章

本领不是年龄的恩赐,而是努力的奖赏。
才能跟着勤奋走,正像光明跟着太阳走一样。
下面为您推荐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逐句翻译全解:论语十二章。
11课《论语》十二章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