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纳米结构阵列的生长及其研究发展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赵婷婷【摘要】一维纳米材料是指仅长度为宏观尺度,其他方向为纳米尺度的新型材料,在光电子、生物医用、纳米传感、纳米储能等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已成为21世纪化学、物理学、材料学及生命科学等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介绍了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阐述了一维纳米材料各种生长机理,总结了一维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及在物理、化学、机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One-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 , which was a new special structure of substances on nanomerter size at only one dimension , ha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potoelectron , biological and medical , nano -sensing and nano?energy storage and so on.It became a hot investigation point and was very important to explore and development new synthetic technologies of 1-D nanometer materials for fundmental and application.Most kinds of synthesis techniques , growth mechanism ,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in physics , chemistry , mechanics , energy , etc.were summarized.【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4(000)020【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一维纳米材料;制备;表征;应用【作者】赵婷婷【作者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799纳米技术是近几年崛起的一门崭新的高科技技术.它是研究现代技术与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当前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科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维纳米材料概述

概述§1 一维纳米材料的发现及发展1.1气-液-固的生长机制制备半导体纳米线1.2层状卷曲机制制备一维纳米材料§2 纳米碳管的发展现状§3 纳米碳管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3.1应用前景3.2发展方向§1一维纳米材料的发现及发展准一维纳米材料是指在两维方向上为纳米尺度,长度为宏观尺度的新型纳米材料。
1.1 气-液-固的生长机制制备半导体纳米线利用气-液-固的生长机制的激光烧蚀法制备半导体纳米线,通过控制催化剂合金颗粒的粒径和生长时间,实现了对多种纳米线的直径与长度的控制。
表1.1 用激光烧蚀法制备的半导体纳米线1.2 层状卷曲机制制备一维纳米材料主要利用低温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一维纳米材料。
图1.1 层状卷曲机制示意图图1.2 层状卷曲机制制备的一维纳米材料(a)金属Bi纳米线;(b) 二硫化钨纳米线;(c) 金属钨单晶纳米线;(d) ZnO单晶有序阵列表1.2 层状卷曲机制制备的一维纳米材料§2 纳米碳管的发展现状1970年日本的大泽映二准确画出了C60的图形1985年H. W.Kroto和R. E. Smalley等用质谱仪研究激光蒸发石墨电极时发现了C60,并把具有类似的笼状结构的物质命名为富勒烯1990年W. Kratschmer等用石墨作电极通过直流电弧放电得到宏观量的C60,进而推动了富勒烯的研究1991年日本的饭岛博士首次用电弧蒸发法在高分辨电镜中发现了纳米碳管1992年T. W. Ebbesen和P. M. Ajayan合成了纯度更高的克量级纳米碳管1993年M. J. Yacaman等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乙炔为碳源用铁作催化剂合成了多壁纳米碳管1994年S. Amelinckx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螺旋状纳米碳管1994年T. Gao等用激光照射含有镍和钴的碳靶得到单壁纳米碳管1994年P. M. Ajayan等将多壁纳米碳管与聚合物复合切成50-200nm后的薄片后首次得到排列整齐的多壁纳米碳管1996年A. Thess等用双脉冲激光照射含Ni/Co催化剂颗粒的炭块得到单壁纳米碳管形成的管束1996年戴宏杰等以CO为气源纳米颗粒的钼为催化剂合成出了单壁纳米碳管1997年C. Journet等用Ni/Y作催化剂得到高产率的单壁纳米碳管1998年成会明等首次得到了直径为1-2nm的单壁纳米碳管和由多根单壁纳米碳管形成的阵列以及由该阵列形成的数厘米长的条带1998年戴宏杰首先实现了在简单电路上生长单根单壁纳米碳管1999年成会明等开发出制备大量高纯度单壁纳米碳管的半连续氢电弧法2000年解思深等制得最小内径为0.5nm的多壁纳米碳管2001年R. R. Schlittler等热解有纳米图形的前驱体通过自组装合成了单壁纳米碳管单晶图1.3 各种纤维状炭的直径与平均层间距(d200)的比较§3 纳米碳管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3.1 应用前景诺贝尔奖获得者R. E. Smalley称“纳米碳管将是价格便宜,环境友好并为人类创造奇迹的新材料”,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明:3.1.1 纳米尺度的器件表1.3 纳米碳管的可能应用领域3.1.2 制造纳米材料的模板图1.4 纳米碳管作模板进行的填充、包敷和空间限制反应的示意图3.1.3 电子材料和器件纳米碳管的特殊电性能使之适用于微电路中的量子线和异质结。
一维纳米材料组装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 06 4 9 ; T P 2 1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As s e mb l y o f On e - d i me n s i o na l Na n 0 s t r u c t u r e s: St a t e o f t he Ar t
LI U Me i ,ZH OU Li n f e n g ,PENG Ya n ,W U Z h i z h e n g
( 1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t r o n i c s E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Au t o ma t i o n,S h a n g h a i U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7 2 ;2 S t a t e Ke y
装 法、 介 电泳 法、 接 触打印法和碾压 法的效果 最突出, 都取得 了很 好的 实验结 果。未来 的努 力方 向 包括 : 如何 更精确 地控 制纳米线阵列的位置 、 密度 等参数 , 如何建 立纳米线阵列与电路 系统的 电联接等 。
关 键 词 一维纳米材料 纳米线 纳米管 排列 组装 驱动机制
s e mb l y t e c h n i q u e ,a n d a s s e mb l y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d r i v i n g me c h a n i s ms , a r e r e v i e we d a n d d i s c u s s e d . Ge n e r a l l y s p e a k i n g,t h e a s s e mb l y - d u r i n g - g r o wt h t e c h n i q u e i s mo s t l y l i mi t e d b y i t s a p p l i c a b l e ma t e r i a l s a n d s t r i c t i mp l e me n t c o n —
我国纳米材料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一维纳米线及其有序阵列的制备研究”项目组记

始 终 坚 持 抢 占 战 略 地 位 的
制 高 点
一
个崭 新 的1 —1 O 0 纳米 的 世界 , 提
供给人 类的是不 同于 以往任何 经验 的东 西。 它不 仅给 人类 带来一 场革 命 , 还为 我们 带来 巨大 的机遇 和挑 战 。 诺 贝尔 奖 获得 者 罗雷 尔曾这样 说过 7 O 年 代重 视 微 米技术 的 国家如 今都 成 为发达 国家 .
具 有 自主 知识 产权 的 Al 2 03 、Ti O2; f
彼 得 堡 大 学
K r i v o v i c h e v等人
在 ( ( An g e wa n d t e
C h e m i e ) ) 等 杂志 上发 表论 文 , 指
现在重视纳米技术的国家很可能成为
2 1 世纪 先进 的国家 。 面 对严 峻 的挑 战 和
张立德教授与固体所纳米小组成员在一起
4 9
维普资讯
能 ^ 关 注
制备 Z n O纳米 线
始 终坚持 走产学研 相结萑
阵列是 ” 最成
功 的 方 法 之
”
一
的创新பைடு நூலகம்路
科 研 的最 终 目的是 为 了应 用 。 I
: 俄 罗斯 圣 此, 固体 所 在纳 米材 料和纳 米结 构 的王 论研 究取 得重 大突破 的同时 , 始 终坚丰 产 学研 相结 合 , 力求 以最快 的速 度将 ; 验 室 的成 果转化 到企 业 中去 , 为社 会乍 造 巨大 的经 济效 益 。 1 9 9 5 年 纳 米项 目组 成 员创 建 了 科 院 固体所纳 米 材料应 用研 发 中心 , E
分析 了纳米通道内单晶生长的规律 , 系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纳米材料是指在纳米尺度下具有特殊性质和应用潜力的材料。
其中,一维纳米材料是指在至少一个维度上具有纳米尺度的材料。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是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化学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添加特定的助剂,可以实现对纳米材料形貌、尺寸和结构的精确调控。
例如,碳纳米管就是一种常见的一维纳米材料,它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弧放电法等方法制备得到。
此外,金属纳米线、半导体纳米线等也是常见的一维纳米材料,它们可以通过模板法、溶液法等方法制备。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制备方法可以影响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
例如,碳纳米管的直径和壁厚可以通过调控反应温度和碳源浓度来控制。
其次,制备方法还可以影响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组成。
例如,金属纳米线的晶格结构和晶面取向可以通过控制溶液中的配位剂和表面活性剂来调控。
最后,制备方法还可以影响纳米材料的表面性质和界面特性。
例如,通过在化学合成过程中加入特定的表面改性剂,可以实现对纳米材料表面的修饰,从而改变其表面能和化学活性。
一维纳米材料的性能研究是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一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子、光学、热学和力学性质,因此在能源、电子、光电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导电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纳米线具有优异的电子输运性能,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电子器件和传感器。
半导体纳米线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光电器件和光催化材料。
此外,一维纳米材料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可控性,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催化剂和吸附材料。
在一维纳米材料的性能研究中,表征方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统的表征方法如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可以用于观察纳米材料的形貌和晶体结构。
AlN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AlN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一:AlN颗粒和AlN电子基片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理论上,AlN的热导率为320W·m-1•K-1,工业上实际制备的多晶氮化铝的热导率也可达100 ~150W·m-1·K-1,该数值是传统基片材料一氧化铝热导率的5~8倍。
与其它陶瓷材料制备工艺相同,氮化铝陶瓷的制备包括粉体的合成、成形、烧结3个工艺进程。
氮化铝的导热性能受杂质含量和微观结构阻碍严峻,而杂质含量和微观结构与制备工艺密不可分。
1:粉末的制备AlN粉末是制备AlN陶瓷的原料。
它的纯度、粒度、氧含量及其它杂质含量对制备出的氮化铝陶瓷的热导率和后续烧结、成形工艺有重要阻碍。
一样以为:要取得性能优良的AlN陶瓷材料,必需第一制备出高纯度、细粒度、窄粒度散布和性能稳固的AlN粉末。
目前,氮化铝粉末的合成方式要紧有6种。
铝粉直接氮化法、碳热还原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含Al-N键的有机物裂解法和复分解反映法。
其中,前2种方式已应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也开始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而含Al-N键的有机物裂解法和复分解反映法还处于实验室时期。
铝粉直接氮化法直接氮化法确实是在高温氮气气氛中,铝粉直接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铝粉末。
反映温度一样在800~1200℃之间。
化学反映式为:→AlNAl+N2铝粉直接氮化法优势是原料丰硕、工艺简单、适宜大规模生产。
目前已经应用于工业生产。
可是该方式也存在明显不足。
由于铝粉氮化反映为强放热反映,反映进程不易操纵,放出的大量热量易使铝形成融块,阻碍氮气的扩散,造成反映不完全,反映产物往往需要粉碎处置,因此难以合成高纯度、细粒度的产品AlN。
为了提高反映速度和铝粉的转化,Komeya [1]研究了添加剂Li、Ca和Y对铝粉氮化的阻碍。
研究结果发觉:Li、Ca和Y可明显提高氮化速度,其中Li的作用最明显。
1. 2碳热还原法碳热还原法是将氧化铝粉末和碳粉的混合粉末在高温下(1 400~1800 ℃)的流动氮气或NH3中发生还原氮化反映生成AlN粉末,反映式为:Al2O3+3C+N2→2AlN+3CO为了提高反映速度和转化率,一样要求加入过量的碳,反映后过量的碳可在600 ~700℃的空气中氧化除去。
一维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一维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王超;贺跃辉;彭超群;刘新利;张泉【摘要】Some major types of the one-dimensional metal nanomaterials were described, such as gold, silver, copper, iron, tin, tungsten and palladium. Two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he one-dimensional metallic nanomaterials were described systematically, the gas phase synthesis method and the liquid phase synthesis method. The leading performance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one-dimensional metallic nanomaterials were summarized, such as optic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its applications, thermal stab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its applications, and ga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The trends of the one-dimensional metallic nanomaterials were prospected.%介绍了一维金属纳米材料如金、银、铜、铁、锡、钨和钯等的主要种类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系统地阐述一维金属纳米材料的两种制备方法:气相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归纳了一维金属纳米材料的主要性能及其应用:光学性能及其应用、电学性能及其应用、热稳定性能及其应用、磁学性能及其应用、气敏性能及其应用;展望了一维金属纳米材料的发展趋势.【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年(卷),期】2012(022)001【总页数】11页(P128-138)【关键词】一维金属纳米材料;气相合成;液相合成;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磁学性能【作者】王超;贺跃辉;彭超群;刘新利;张泉【作者单位】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3纳米材料根据其基本单元按空间维度大致可分为3类:纳米粉末(零维材料)、纳米纤维(一维材料)、纳米薄膜(二维材料)。
一维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应用

一维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应用纳米科技是21世纪以来的一大研究领域,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一维纳米线阵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纳米结构。
本文将介绍一维纳米线阵列的制备方法、性质以及其在生物传感、电子学等领域的应用。
1. 制备方法目前,制备一维纳米线阵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二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
自组装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备方法,其通过表面修饰使得纳米线/管间出现相互作用力而形成阵列,其制备过程不需要昂贵、复杂的仪器设备,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高度可控的制备方法,其在低压下,将金属(非金属)气体和气态反应物在衬底表面沉积生长,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和掩模的材料和形状等,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形貌和尺寸的一维纳米线阵列。
2. 性质一维纳米线阵列的尺寸非常小,其直径在数纳米到数百纳米之间,其具有大比表面积、优异的机械、光学、电学性质,表现出很强的量子效应。
其表面的分子间间隙极小,容易与生化分子相互作用,这种特性使其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
3. 应用a. 生物传感一维纳米线阵列的尺寸非常适合固定到微小区域中,比如芯片上,可用于传感器的制备。
将纳米线阵列固定在芯片表面上,通过其分子间间隙极小的特性可以进行分子的检测,比如DNA检测和蛋白质检测。
一维纳米线阵列作为传感器可以有效地增加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从而用于各种医学和环境监测领域。
b. 电子学一维纳米线阵列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质,它们可以被用作新型的电极材料,制作出高效的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纳米器件。
一维纳米线阵列的电学性质主要来源于其量子限制、表面效应和大小效应等。
这些特性使得一维纳米线阵列比传统半导体器件具有更高的响应速度和更低的功耗。
c. 光电子学一维纳米线阵列也可以被用于制备光电子元件。
由于其在可见和红外范围内的量子限效应、半导体量子限峰的出现以及表面等离子激元局域化等特性,可以大大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導光材料的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维纳米结构阵列的生长及其研究发展摘要: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性能的研究愈来愈迫切。
但研究无序随机排列的纳米材料性能却非常困难,既便能获得一些结果,却由于试样之间的不统一与不均匀,使不同研究者获得的同类实验结果没有对比性。
为此,我们发展了基于有序多孔氧化铝模板的纳米线有序阵列制备技术,实现了纳米线直径可控、密度可调。
为纳米材料性能的研究提供了保障,为纳米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纳米阵列纳米材料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纤维等正文部分:1. 引言:一维纳米阵列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排布规律,有序稳定的纳米结构。
近十几年来,一维硅纳米结构(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纤维等)因其与现代半导体技术的兼容性及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兴趣。
一维硅纳米结构在纳米电子器件(如生物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红外可见发光、场效应晶体管、热电冷却器、光电探测器及其它光电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晶硅基体上利用化学腐蚀和气相沉积技术原位合成一维硅纳米结构,并探索其在光电器件、传感器和电子发射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1.1 纳米线1.1.1 纳米线的概念纳米线是一种纳米尺度(10−9 米)的线。
换一种说法,纳米线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具有在横向上被限制在100纳米以下(纵向没有限制)的一维结构。
这种尺度上,量子力学效应很重要,因此也被称作"量子线"。
根据组成材料的不同,纳米线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金属纳米线(如:Ni,Pt,Au等),半导体纳米线(如:InP,Si,GaN 等)和绝缘体纳米线(如:SiO2,TiO2等)。
分子纳米线由重复的分子元组成,可以是有机的(如:DNA)或者是无机的(如:Mo6S9-xIx)。
作为纳米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米线可以被用来制作超小电路。
典型的纳米线的纵横比在1000以上,因此它们通常被称为一维材料。
纳米线具有许多在大块或三维物体中没有发现的有趣的性质。
这是因为电子在纳米线中在横向受到量子束缚,能级不连续。
这种量子束缚的特性在一些纳米线中(比如碳纳米管)表现为非连续的电阻值。
这种分立值是由纳米尺度下量子效应对通过纳米线电子数的限制引起的。
这些孤立值通常被称为电阻的量子化.在电子,光电子和纳电子机械器械中,纳米线有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它同时还可以作为合成物中的添加物、量子器械中的连线、场发射器和生物分子纳米感应器。
1.1.2纳米线的物理性质纳米线的制备当前,纳米线均在实验室中生产,尚未在自然界中发现。
纳米线可以被悬置法,沉积法或者由元素合成法制得。
悬置纳米线指纳米线在真空条件下末端被固定。
悬置纳米线可以通过对粗线的化学刻蚀得来,也可以用高能粒子(原子或分子)轰击粗线产生。
沉积纳米线指纳米线被沉积在其他物质的表面上:例如它可以是一条覆盖在绝缘体表面上的金属原子线.另一种方式产生纳米线是通过STM的尖端来刻处于熔点附近的金属。
这种方法可以形象地比作"用叉子在披萨饼上的奶酪上划线"。
源(材料)进入到这些纳米簇中并充盈其中。
一旦达到了超饱和,源(材料)将固化,并从纳米簇上向外生长。
最终产品的长度可由源材料的供应时间来控制。
具有交替原子的超级网格结构的化合物纳米线可以通过在生长过程中交替源(材料)供应来实现。
1.1.3纳米线的导电性纳米线的导电性预期将大大小于大块材料。
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第一,当线宽小于大块材料自由电子平均自由程的时候,载流子在边界上的散射现象将会显现。
同时,因为尺度的原因,纳米线还会体现其他特殊性质。
在碳纳米管中,电子的运动遵循弹道输运(意味着电子可以自由的从一个电极穿行到另一个)的原则。
而在纳米线中,电阻率受到边界效应的严重影响。
更进一步,电导率会经历能量的量子化:电导率由此被表示成通过不同量子能级通道的输运量的总和。
线越细,能够通过电子的通道数目越少。
把纳米线连在电极之间,我们可以研究纳米线的电导率。
通过在拉伸时测量纳米线的电导率,我们发现:当纳米线长度缩短时,它的电导率也以阶梯的形式随之缩短,每阶之间相差一个朗道常数G。
因为低电子浓度和低等效质量,这种电导率的量子化在半导体中比在金属中更加明显。
量子化的电导率可以在25nm的硅鳍中观测到(Tilke et. al., 2003),导致阀电压的升高。
1.1.4纳米线的力学性质通常情况下,随着尺寸的减小,纳米线会体现出大块材料更好的机械性能。
强度变强,韧度变好。
纳米线可以有多种形态。
有时它们以非晶体的顺序出现,如五边对称或螺旋态。
电子会在五边形管和螺旋管中蜿蜒而行。
这种晶体顺序的缺乏是由于纳米管仅在一个维度(轴向)上体现周期性,而在其它维度上可以以能量法则产生任何次序。
1.1.5纳米线的用途纳米线现在仍然处于试验阶段。
不过,一些早期的实验显示它们可以被用于下一代的计算设备。
为了制造有效电子元素,第一个重要的步骤是用化学的方法对纳米线掺杂。
这已经被是现在纳米线上来制作P型和N型半导体。
下一步是找出制作PN结这种最简单的电子器械的方法。
这可用两种方法来实现。
第一种是物理方法:把一条P型线放到一条N型线之上。
第二种方法是化学的:沿一条线掺不同的杂质。
再下一步是建逻辑门。
依靠简单的把几个PN 节连到一起,研究者创造出了所有基础逻辑电路:与、或、非门都已经可以由纳米线交叉来实现。
纳米线交叉可能对数字计算的将来很重要。
虽然纳米线还有其他用途,电子用途是唯一利用到了其物理性质优势的。
纳米管正在被研究用来做弹道波导,运用于量子点/量子井效应光子逻辑阵列的连线。
光子在管中穿行,电子则在外壁上输运。
2.1纳米管2.1.1 概念纳米管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1万倍,而它的硬度要比钢材坚硬100倍。
它可以耐受6500°F(3593℃)的高温,并且具有卓越的导热性能。
纳米管既可以用作金属导电体,比金的电高多得多,也可以用作制造电脑芯片所必须的半导体。
纳米管在极低的温度下还具有超导性。
2.1.2分类纳米管的类别有:硅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短多壁碳纳米管、工业化多壁碳纳米管、石墨化多壁碳纳米管、大内径薄壁碳纳米管、镀镍碳纳米管。
2.1.3功用在纳米管应用于电脑运算的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把纳米管制造成电脑中所用的开关或晶体管。
然而,应用于电脑运算也只是纳米管展露其优越性的一个方面。
人们可以把这些微型管粘合在一起,制成纤维或绳索,用作超导线缆,或者塑料及其他高级材料的超强加固剂。
如果纳米管具备极强的挠性、强度和恢复力,它们将可合成高性能的体育和航空材料。
由于其强大的张力,它们具有弯而不折且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殊性能。
此外,纳米管还可应用于最需要导热性能的地方。
纳米管可以用来制造更小、更轻、效能更高的燃料电池,它还能够用于贮存用作能源的氢气。
3.1纳米纤维3.1.1概念及其纳米纤维是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广义上讲包括纤维直径为纳米量级的超细纤维,还包括将纳米颗粒填充到普通纤维中对其进行改性的纤维。
纳米纤维主要包括两个概念:一是严格意义上的纳米纤维,是指纤维直径小于100nm的超细纤维。
另一概念是将纳米粒子填充到纤维中,对纤维进行改性。
制造纳米纤维的方法有很多,如拉伸法、模板合成、自组装、微相分离、静电纺丝等。
其中静电纺丝法以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纳米纤维是指纤维直径小于100纳米的超微细纤维。
现在很多企业为了商品的宣传效果,把填加了纳米级(即小于100 nm)粉末填充物的纤维也称为纳米纤维。
3.1.2纳米纤维的主要特点1、表面效应粒子尺寸越小,表面积越大,由于表面粒子缺少相邻原子的配位,因而表面能增大极不稳定,易于其他原子结合,显出较强的活性。
2、小尺寸效应当微粒的尺寸小到与光波的波长、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和超导态的相干长度透射深度近似或更小时,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粒子的声、光、电磁、热力学性质将会改变,如熔点降低、分色变色、吸收紫外线、屏蔽电磁波等。
3、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小到一定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此时,原为导体的物质有可能变为绝缘体,反之,绝缘体有可能变为超导体。
4、宏观量子的阳隧道效应隧道效应是指微小粒子在一定情况下能穿过物体,就像里面有了隧道一样可以通过。
3.1.3纳米纤维的制造纳米纤维的制造,大体可分为3大类。
1、分子技术制备法目前报导较多的是单管或多管纳米碳管束的制备,其制备方法主要有3种: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和固定床催化裂解法。
前两种方法因有多种形态碳产物共存,分离、纯化困难。
电弧放电法将石墨棒置于充满氢气的容器内,用高压电弧放电,在阴极沉积成纳米碳管。
固定床催化裂解法由天然气制备纳米碳管,将气体在分布板上有用活化了的催化剂吹成沸腾状态,在催化剂表面生长出纳米碳管。
这种方法工艺简便,成本低,纳米碳管规模易控制,长度大,收率较高,但该方法中催化剂只能以薄膜的形式展开。
2、纺丝法制备法这种方法又可分为聚合物喷射静电拉伸纺丝法、海岛型多组分纺丝法和单螺杆混抽法。
用单螺杆混抽法可制得0.001dtex(约10nm)的纤维。
3、生物制备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细菌培养出更加细小的纤维素。
我国科学家由木醋杆菌合成的纳米级纤维素不含木质素,结晶度高,聚合度高,分子取向好,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
3.1.4纳米纤维的用途纳米纤维的用途很广,如将纳米纤维植入织物表面,可形成一层稳定的气体薄膜,制成双疏性界面织物,既可防水,又可防油、防污;用纳米纤维制成的高级防护服,其织物多孔且有膜,不仅能使空气透过,具可呼吸性,还能挡风和过滤微细粒子,对气溶胶有阻挡性,可防生化武器及有毒物质。
此外,纳米纤维还可用于化工、医药等产品的提纯、过滤等。
参考文献:1 《一维纳米结构和纳米线有序阵列》作者张立德;孟国文;李广海;叶长辉;李勇;2 《纳米线阵列及纳米图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作者雷淑华;林健;黄文旵;卞亓;3 《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光伏应用》作者吴茵;胡崛隽;许颖;彭奎庆;朱静;4 《外加电场制备CdS纳米线阵列、纳米带和纳米管》作者于灵敏;祁立军;范新会;严文;朱长纯;5 《硅微米晶须的定向排列生长》作者于灵敏,范新会,严文6 《CoPt_3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特性研究》作者牛宇然,陈子瑜,黄沛霖,武哲7 《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和磁性纳米阵列》作者赵冰,翟亚,张宇,陆祖宏,顾宁8 《非晶Fe_(89.7)P_(10.3)合金纳米线阵列的磁性研究》作者史慧刚,付军丽,薛德胜9 Sun2Jae Kim, Hee2Gyoun Lee , Seon2Jin Kim, et al. Photoredoxproperties of ultrafine rutile TiO2acicularpowder in aqueous4 chloro10 Masakazu Anpo , Masato Takeuchi.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highly reactive titanium oxidephotocatalysts operating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J . Journal of Catalysis, 2003 , 216: 505 ~516.11 V ogel R, Hoyer P, Wellrr H. Quantum sized PbS, CdS, Ag2S,Sb2S3 and Bi2O3 particles as sensitizerfor various nanoporous widebandgap semiconductors J . J. Phys. Chem. , 1994 , 98 (12) :2 .3183~3188. 12 《钴铂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作者牛宇然;张辉;陈子瑜;黄沛霖;武哲;13《Fe_(21)Ni_(79)合金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磁性》作者姚素薇;莫敏;张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