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纳米结构阵列的生长及其研究发展

一维纳米结构阵列的生长及其研究发展
一维纳米结构阵列的生长及其研究发展

一维纳米结构阵列的生长及其研究发展

摘要: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性能的研究愈来愈迫切。但研究无序随机排列的纳米材料性能却非常困难,既便能获得一些结果,却由于试样之间的不统一与不均匀,使不同研究者获得的同类实验结果没有对比性。为此,我们发展了基于有序多孔氧化铝模板的纳米线有序阵列制备技术,实现了纳米线直径可控、密度可调。为纳米材料性能的研究提供了保障,为纳米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纳米阵列纳米材料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纤维等

正文部分:

1. 引言:一维纳米阵列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排布规律,有序稳定的纳米结构。近十几年来,

一维硅纳米结构(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纤维等)因其与现代半导体技术的兼容性及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兴趣。一维硅纳米结构在纳米电子器件(如生物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红外可见发光、场效应晶体管、热电冷却器、光电探测器及其它光电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晶硅基体上利用化学腐蚀和气相沉积技术原位合成一维硅纳米结构,并探索其在光电器件、传感器和电子发射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1.1 纳米线

1.1.1 纳米线的概念

纳米线是一种纳米尺度(10?9 米)的线。换一种说法,纳米线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具有在横向上被限制在100纳米以下(纵向没有限制)的一维结构。这种尺度上,量子力学效应很重要,因此也被称作"

量子线"。根据组成材料的不同,纳米线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金属纳米线(如:Ni,Pt,Au等),半导体纳米线(如:InP,Si,GaN 等)和绝缘体纳米线(如:SiO2,TiO2等)。分子纳米线由重复的分子元组成,可以是有机的(如:DNA)或者是无机的(如:Mo6S9-xIx)。

作为纳米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米线可以被用来制作超小电路。

典型的纳米线的纵横比在1000以上,因此它们通常被称为一维材料。纳米线具有许多在大块或三维物体中没有发现的有趣的性质。这是因为电子在纳米线中在横向受到量子束缚,能级不连续。

这种量子束缚的特性在一些纳米线中(比如碳纳米管)表现为非连续的电阻值。这种分立值是由纳米尺度下量子效应对通过纳米线电子数的限制引起的。这些孤立值通常被称为电阻的量子化.在电子,光电子和纳电子机械器械中,纳米线有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同时还可以作为合成物中的

添加物、量子器械中的连线、场发射器和生物分子纳米感应器。

1.1.2纳米线的物理性质纳米线的制备

当前,纳米线均在实验室中生产,尚未在自然界中发现。纳米线可以被悬置法,沉积法或者由元素合成法制得。悬置纳米线指纳米线在真空条件下末端被固定。悬置纳米线可以通过对粗线的化学刻蚀得来,也可以用高能粒子(原子或分子)轰击粗线产生。沉积纳米线指纳米线被沉积在其他物质的表面上:例如它可以是一条覆盖在绝缘体表面上的金属原子线.

另一种方式产生纳米线是通过STM的尖端来刻处于熔点附近的金属。这种方法可以形象地比作"用叉子在披萨饼上的奶酪上划线"。

源(材料)进入到这些纳米簇中并充盈其中。一旦达到了超饱和,源(材料)将固化,并从纳米簇上向外生长。最终产品的长度可由源材料的供应时间来控制。具有交替原子的超级网格结构的化合物纳米线可以通过在生长过程中交替源(材料)供应来实现。

1.1.3纳米线的导电性

纳米线的导电性预期将大大小于大块材料。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第一,当线宽小于大块材料自由电子平均自由程的时候,载流子在边界上的散射现象将会显现。同时,因为尺度的原因,纳米线还会体现其他特殊性质。在碳纳米管中,电子的运动遵循弹道输运(意味着电子可以自由的从一个电极穿行到另一个)的原则。而在纳米线中,电阻率受到边界效应的严重影响。更进一步,电导率会经历能量的量子化:电导率由此被表示成通过不同量子能级通道的输运量的总和。线越细,能够通过电子的通道数目越少。

把纳米线连在电极之间,我们可以研究纳米线的电导率。通过在拉伸时测量纳米线的电导率,我们发现:当纳米线长度缩短时,它的电导率也以阶梯的形式随之缩短,每阶之间相差一个朗道常数G。

因为低电子浓度和低等效质量,这种电导率的量子化在半导体中比在金属中更加明显。量子化的电导率可以在25nm的硅鳍中观测到(Tilke et. al., 2003),导致阀电压的升高。

1.1.4纳米线的力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随着尺寸的减小,纳米线会体现出大块材料更好的机械性能。强度变强,韧度变好。

纳米线可以有多种形态。有时它们以非晶体的顺序出现,如五边对称或螺旋态。电子会在五边形管和螺旋管中蜿蜒而行。

这种晶体顺序的缺乏是由于纳米管仅在一个维度(轴向)上体现周期性,而在其它维度上

可以以能量法则产生任何次序。

1.1.5纳米线的用途

纳米线现在仍然处于试验阶段。不过,一些早期的实验显示它们可以被用于下一代的计算设备。为了制造有效电子元素,第一个重要的步骤是用化学的方法对纳米线掺杂。这已经被是现在纳米线上来制作P型和N型半导体。下一步是找出制作PN结这种最简单的电子器械的方法。这可用两种方法来实现。第一种是物理方法:把一条P型线放到一条N型线之上。

第二种方法是化学的:沿一条线掺不同的杂质。再下一步是建逻辑门。依靠简单的把几个PN 节连到一起,研究者创造出了所有基础逻辑电路:与、或、非门都已经可以由纳米线交叉来实现。纳米线交叉可能对数字计算的将来很重要。虽然纳米线还有其他用途,电子用途是唯一利用到了其物理性质优势的。

纳米管正在被研究用来做弹道波导,运用于量子点/量子井效应光子逻辑阵列的连线。光子在管中穿行,电子则在外壁上输运。

2.1纳米管

2.1.1 概念

纳米管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1万倍,而它的硬度要比钢材坚硬100倍。它可以耐受6500°F(3593℃)的高温,并且具有卓越的导热性能。纳米管既可以用作金属导电体,比金的电高多得多,也可以用作制造电脑芯片所必须的半导体。纳米管在极低的温度下还具有超导性。

2.1.2分类

纳米管的类别有:硅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短多壁碳纳米管、工业化多壁碳纳米管、石墨化多壁碳纳米管、大内径薄壁碳纳米管、镀镍碳纳米管。

2.1.3功用

在纳米管应用于电脑运算的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把纳米管制造成电脑中所用的开关或晶体管。然而,应用于电脑运算也只是纳米管展露其优越性的一个方面。人们可以把这些微型管粘合在一起,制成纤维或绳索,用作超导线缆,或者塑料及其他高级材料的超强加固剂。如果纳米管具备极强的挠性、强度和恢复力,它们将可合成高性能的体育和航

空材料。由于其强大的张力,它们具有弯而不折且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殊性能。

此外,纳米管还可应用于最需要导热性能的地方。纳米管可以用来制造更小、更轻、效能更高的燃料电池,它还能够用于贮存用作能源的氢气。

3.1纳米纤维

3.1.1概念及其

纳米纤维是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广义上讲包括纤维直径为纳米量级的超细纤维,还包括将纳米颗粒填充到普通纤维中对其进行改性的纤维。

纳米纤维主要包括两个概念:一是严格意义上的纳米纤维,是指纤维直径小于100nm的超细纤维。另一概念是将纳米粒子填充到纤维中,对纤维进行改性。

制造纳米纤维的方法有很多,如拉伸法、模板合成、自组装、微相分离、静电纺丝等。其中静电纺丝法以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纳米纤维是指纤维直径小于100纳米的超微细纤维。现在很多企业为了商品的宣传效果,把填加了纳米级(即小于100 nm)粉末填充物的纤维也称为纳米纤维。

3.1.2纳米纤维的主要特点

1、表面效应粒子尺寸越小,表面积越大,由于表面粒子缺少相邻原子的配位,因而表面

能增大极不稳定,易于其他原子结合,显出较强的活性。

2、小尺寸效应当微粒的尺寸小到与光波的波长、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和超导态的相

干长度透射深度近似或更小时,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粒子的声、光、电磁、热力学性质将会改变,如熔点降低、分色变色、吸收紫外线、屏蔽电磁波等。

3、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小到一定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

级,此时,原为导体的物质有可能变为绝缘体,反之,绝缘体有可能变为超导体。

4、宏观量子的阳隧道效应隧道效应是指微小粒子在一定情况下能穿过物体,就像里面有

了隧道一样可以通过。

3.1.3纳米纤维的制造

纳米纤维的制造,大体可分为3大类。

1、分子技术制备法目前报导较多的是单管或多管纳米碳管束的制备,其制备方法主要有3

种: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和固定床催化裂解法。前两种方法因有多种形态碳产物共存,分离、纯化困难。电弧放电法将石墨棒置于充满氢气的容器内,用高压电弧放电,在阴极沉积成纳米碳管。固定床催化裂解法由天然气制备纳米碳管,将气体在分布板上有用活化了的

催化剂吹成沸腾状态,在催化剂表面生长出纳米碳管。这种方法工艺简便,成本低,纳米碳管规模易控制,长度大,收率较高,但该方法中催化剂只能以薄膜的形式展开。

2、纺丝法制备法这种方法又可分为聚合物喷射静电拉伸纺丝法、海岛型多组分纺丝法和

单螺杆混抽法。用单螺杆混抽法可制得0.001dtex(约10nm)的纤维。

3、生物制备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细菌培养出更加细小的纤维素。我国科学家由木醋杆菌合

成的纳米级纤维素不含木质素,结晶度高,聚合度高,分子取向好,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

3.1.4纳米纤维的用途

纳米纤维的用途很广,如将纳米纤维植入织物表面,可形成一层稳定的气体薄膜,制成双疏性界面织物,既可防水,又可防油、防污;用纳米纤维制成的高级防护服,其织物多孔且有膜,不仅能使空气透过,具可呼吸性,还能挡风和过滤微细粒子,对气溶胶有阻挡性,可防生化武器及有毒物质。此外,纳米纤维还可用于化工、医药等产品的提纯、过滤等。

参考文献:

1 《一维纳米结构和纳米线有序阵列》作者张立德;孟国文;李广海;叶长辉;李勇;

2 《纳米线阵列及纳米图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作者雷淑华;林健;黄文旵;卞亓;

3 《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光伏应用》作者吴茵;胡崛隽;许颖;彭奎庆;朱静;

4 《外加电场制备CdS纳米线阵列、纳米带和纳米管》作者于灵敏;祁立军;范新会;严文;朱长纯;

5 《硅微米晶须的定向排列生长》作者于灵敏,范新会,严文

6 《CoPt_3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特性研究》作者牛宇然,陈子瑜,黄沛霖,武哲

7 《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和磁性纳米阵列》作者赵冰,翟亚,张宇,陆祖宏,顾宁

8 《非晶Fe_(89.7)P_(10.3)合金纳米线阵列的磁性研究》作者史慧刚,付军丽,薛德胜

9 Sun2Jae Kim, Hee2Gyoun Lee , Seon2Jin Kim, et al. Photoredoxproperties of ultrafine rutile TiO2

acicularpowder in aqueous4 chloro

10 Masakazu Anpo , Masato Takeuchi.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highly reactive titanium oxide

photocatalysts operating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J . Journal of Catalysis, 2003 , 216: 505 ~516.

11 V ogel R, Hoyer P, Wellrr H. Quantum sized PbS, CdS, Ag2S,Sb2S3 and Bi2O3 particles as sensitizer

for various nanoporous widebandgap semiconductors J . J. Phys. Chem. , 1994 , 98 (12) :2 .3183~3188. 12 《钴铂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作者牛宇然;张辉;陈子瑜;黄沛霖;武哲;

13《Fe_(21)Ni_(79)合金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磁性》作者姚素薇;莫敏;张卫国;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概述

学年论文 ` 题目: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概述 学院:化学学院 专业年级:材料化学2011级 学生姓名:龚佩斯学号:20110513457 指导教师:周晴职称:助教

2015年3月26日 成绩 一维纳米材料制备方法概述 --气相法、液相法、模板法制备一维纳米材料 材料化学专业2011级龚佩斯 指导教师周晴 摘要:一维纳米材料碳纳米棒、碳纳米线等因其独特的用途成为国内外材料科学家的研究热点。然而关于如何制备出高性能的一维纳米材料正是各国科学家所探究的问题。本文概述了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气相法、液相法、模板法等。 关键词:一维纳米材料;制备方法;气相法;液相法;模板法 Abstract: the nanoscale materials such as carbon nanorods and carbon nanowire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intensive research owing to their unique applications. but the question that how to make up highqulity one-dimentional nanostructure is discussing by Scientists all around the world. This parper has reviewed the preparation of one dimention nanomaterials ,such as vapor-state method, liqulid -state method ,template method and so on. Key words: one-dimention nanomaterials ; preparatinal method ; vapor-state method liqulid-state method ; template method 纳米材料是基本结构单元在1nm ~100nm之间的材料,按其尺度分类包括零维、一维、二维纳米材料。自80年代以来,零维纳米材料不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二维纳米材料在微型传感器中也早有应用。[1]一维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效应在介观物理、纳米级结构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制备研究为器件的微型化提供了材料基础。本文主要概述了近年来文献关于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近几年来,文献报导了制备一维纳米材料的多种方法,如溶胶-凝胶法、气相-溶液-固相法、声波降解法、溶剂热法、模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然而不同制备方法的纳米晶体生长机制各异。本文按不同生长机制分类概述,主要介绍气相法、液相法、模板法三大类制备方法。 1.1 气相法 在合成一维纳米结构时,气相合成可能是用得最多的方法。气相法中的主要机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21个题目+完整答案

1.简单论述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2.什么是原子团簇? 谈谈它的分类. 3.通过Raman 光谱中任何鉴别单壁和多臂碳纳米管? 如何计算单壁碳纳米管直径? 4.论述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 5.论述气相和溶液法生长纳米线的生长机理。 6.解释纳米颗粒红外吸收宽化和蓝移的原因。 7.论述光催化的基本原理以及提高光催化活性的途径。 8.什么是库仑堵塞效应以及观察到的条件? 9.写出公式讨论半导体纳米颗粒的量子限域效应和介电限域效应对其吸收边,发光峰的影响。 10.纳米材料中的声子限域和压应力如何影响其Raman 光谱。 11.论述制备纳米材料的气相法和湿化学法。 12.什么是纳米结构,并举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其中自组装纳米结构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3.简单讨论纳米颗粒的组装方法 14.论述一维纳米结构的组装,并介绍2种纳米器件的结构。 15.论述一维纳米结构的组装,并介绍2种纳米器件的结构。 16.简单讨论纳米材料的磁学性能。 17.简述“尺寸选择沉淀法”制备单分散银纳米颗粒的基本原理 18.简述光子晶体的概念及其结构 19.目前人们已经制备了哪些纳米结构单元、复杂的纳米结构和纳米器件。并说明那些纳米结构应该具有增强物理和化学性 能。 20.简单论述单电子晶体管的原理。 21.简述纳米结构组装的工作原理。 1.简单论述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答:最初纳米材料是指纳米颗粒和由它们构成的纳米薄膜和固体。 现在广义: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如果按维数,纳米材料可分为三大类: 零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等。 一维:指在空间有两处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等。 因为这些单元最具有量子的性质,所以对零维,一维,二维的基本单元,分别又具有量子点,量子线和量子阱之称。

一维纳米结构阵列的生长及其研究发展

一维纳米结构阵列的生长及其研究发展 摘要: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性能的研究愈来愈迫切。但研究无序随机排列的纳米材料性能却非常困难,既便能获得一些结果,却由于试样之间的不统一与不均匀,使不同研究者获得的同类实验结果没有对比性。为此,我们发展了基于有序多孔氧化铝模板的纳米线有序阵列制备技术,实现了纳米线直径可控、密度可调。为纳米材料性能的研究提供了保障,为纳米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纳米阵列纳米材料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纤维等 正文部分: 1. 引言:一维纳米阵列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排布规律,有序稳定的纳米结构。近十几年来, 一维硅纳米结构(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纤维等)因其与现代半导体技术的兼容性及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兴趣。一维硅纳米结构在纳米电子器件(如生物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红外可见发光、场效应晶体管、热电冷却器、光电探测器及其它光电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晶硅基体上利用化学腐蚀和气相沉积技术原位合成一维硅纳米结构,并探索其在光电器件、传感器和电子发射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1.1 纳米线 1.1.1 纳米线的概念 纳米线是一种纳米尺度(10?9 米)的线。换一种说法,纳米线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具有在横向上被限制在100纳米以下(纵向没有限制)的一维结构。这种尺度上,量子力学效应很重要,因此也被称作" 量子线"。根据组成材料的不同,纳米线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金属纳米线(如:Ni,Pt,Au等),半导体纳米线(如:InP,Si,GaN 等)和绝缘体纳米线(如:SiO2,TiO2等)。分子纳米线由重复的分子元组成,可以是有机的(如:DNA)或者是无机的(如:Mo6S9-xIx)。 作为纳米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米线可以被用来制作超小电路。 典型的纳米线的纵横比在1000以上,因此它们通常被称为一维材料。纳米线具有许多在大块或三维物体中没有发现的有趣的性质。这是因为电子在纳米线中在横向受到量子束缚,能级不连续。 这种量子束缚的特性在一些纳米线中(比如碳纳米管)表现为非连续的电阻值。这种分立值是由纳米尺度下量子效应对通过纳米线电子数的限制引起的。这些孤立值通常被称为电阻的量子化.在电子,光电子和纳电子机械器械中,纳米线有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同时还可以作为合成物中的

零维纳米材料

零维纳米材料 邱松材化07级20071501170 摘要:概括讲述零维材料的各种类型,合成方法,性能和应用以及展望。 总述 零维纳米结构单元的种类有多样,常见的有纳米粒子(Nano-particle)﹑超细粒子(Ultrafine particle)﹑超细粉(Ultrafine powder)﹑烟粒子(Smoke particle)﹑人造原子(Artificial atoms) ﹑量子点(Quantum dop)﹑原子团簇(Atomic cluster)﹑及纳米团簇(Nano-cluster)等,不同之处在于尺寸范围。零维纳米结构材料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效应等。有关这些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零维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极为重要。 一﹑原子团簇 原子团簇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指几个至几百个原子的聚集体(粒径小于或等于1nm),如Fe n,Cu n S m,C n H m(n和m都是整数)和碳簇(C60、C70、富勒烯)等。原子团簇有许多奇异的特性,如具有幻数效应、原子团尺寸小于临界值时的“库仑爆炸”、原子团逸出功的震荡行为、极大的比表面使它具有异常高的化学活性和催化活性、光的量子尺寸效应和非线性效应、C60掺杂及掺包原子的导电性和超导性、碳管和碳葱的导电性等。 1、碳原子团簇 1985年,斯摩雷(R.E. Smalley)与英国的科洛托(H.W. Kroto)

等在瑞斯大学的实验室采用激光轰击石墨靶,并用苯来收集碳团簇, 用质谱仪分析发现了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团簇丰度最高,同时还 发现了C70 等团簇。C60分子的结构像足球而被称为“足球烯”(由 12个五边形环和20个六边形环组成的球形32面体),它有无数优异 的性质:它本身是半导体,掺杂后可变成临界温度很高的超导体,由 它衍生出来的碳微管比相同直径的金属强度高100万倍。C70原子团 簇的结构与C60类似,呈椭圆球结构,被称为“橄榄球”,由12个五 边形环和25个六边形环组成的37面体。 构成碳团簇的原子数称为幻数,当它为20、24、28、32、36、 50、60、70时具有高稳定性,其中又以C60最稳定。所以,可以用 酸溶去其他的碳团簇,从而获得较纯的C60。 二、人造原子 人造原子又称为量子点,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所谓人造原子是由一定数量的实际原子组成的聚集体,尺寸小于 100nm.1996年麻省理工学院的阿休理(Ashoori)在一篇综述中,正 式提出人造原子的概念。1997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系的迈克尤 恩(Mc Euen)把人造原子的内涵进一步扩大,从维数来看,包括准零 维的量子点、准一维的量子棒和准二维的量子圆盘,甚至把100nm 左右的量子器件也看成人造原子。 人造原子与真正原子的运动行为特征和电学性质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相似之处:(1)人造原子有离散的能级,电荷也是不连续的,电子在人造原子中也是以轨道的方式运动,这与真正的原子极为相似;(2)电子填充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共价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 B.水分子内氧原子结合的电子数已经达到饱和,故不能再结合其他氢原子。 C.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D.所有简单离子的核电荷数与其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 2.下列分子和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且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的是() A. NH B. PH3 C. H3O+ D. OF2 3.下列微粒中,含有孤电子对的是() A. SiH4 B. H2O C. CH4 D. NH 4.下列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A. Na2O B. NaOH C. CaBr2 D. HF 5.下列各组物质两种含氧酸中,前者比后者酸性弱的是()

A. H2SO4和H2SO3 B. (HO)2RO2和(HO)2RO3 C. HNO3和HNO2 D. H2SiO3和H4SiO4 6.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 A. BeCl2与BF3 B. CO2与SO2 C. CCl4与NH3 D. C2H2和C2H4 7.1919年,Langmuir提出等电子体的概念,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粒子,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也可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据上述原理,下列各对粒子中,空间结构相似的是() A. SO2和O3 B. CO2和NO2 C. CS2和NO2 D. PCl3和BF3 8.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原子的杂化理论判断NF3分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A.直线形sp杂化 B.三角形sp2杂化 C.三角锥形sp2杂化 D.三角锥形sp3杂化 9.下列变化过程中,原物质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同时有离子键形成的是() A.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3103106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应专业:材料物理 总学时:54学时 学分数:3学分 课程简介: 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科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传统材料无法媲美的奇异特性和非凡的特殊功能,因此在各行各业中将有空前的应用前景,它将成为21世纪新技术革命的主导中心。本课程简单介绍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主要论述纳米结构单元、纳米微粒的基本理论、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制备与表面修饰、尺寸评估、纳米固体及其制备、纳米固体材料的微

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纳米粒子和离子团与沸石的组装体系、纳米结构、测量与应用等。 授课教材:《纳米材料学基础》,陈翌庆、王瑛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 [1]《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新进展》,张立德、解思深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2]《纳米复合材料》,徐国财、张立德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3]《纳米材料分析》,黄惠忠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使学生对纳米材料的结构、组织、性能及制备、检测方法和工艺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深入了解和掌握,对纳米材料与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复合方式,形成的结构组织、改性机理和应用了解,并通过相关资

料查询、阅读、综合分析与讨论,对纳米材料领域内最新进展和成果有所了解,基本具备具体分析、设计、研究和应用纳米材料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能力。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重点: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教学难点:纳米材料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纳米材料和技术领域研究的对象和发展的历史; 纳米材料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纳米结构研究的进展和趋势;纳米家族中 的重要成员——纳米半导体;纳米材料在高科技中地位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复习内容-答案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复习题 1.简单论述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答:最初纳米材料是指纳米颗粒和由它们构成的纳米薄膜和固体。 现在广义: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如果按维数,纳米材料可分为三大类: 零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等。 一维:指在空间有两处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等。 因为这些单元最具有量子的性质,所以对零维,一维,二维的基本单元,分别又具有量子点,量子线和量子阱之称。 2.通过Raman光谱中如何鉴别单壁和多壁碳纳米管?如何计算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 答:利用微束拉曼光谱仪能有效地观察到单臂纳米管特有的谱线,这是鉴定单臂纳米管非常灵敏的方法。 100-400cm-1范围内出现单臂纳米管的特征峰,单臂纳米管特有的环呼吸振动模式;1609cm-1,这是定向多壁纳米管的拉曼特征峰。 单臂管的直径d与特征拉曼峰的波数成反比,即d = 224/w d:单壁管的直径,nm;w:为特征拉曼峰的波数cm-1 3.论述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 答: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在衬底上控制生长多壁碳纳米管。原理:首先,过镀金属(Fe ,Co, Ni)催化剂颗粒吸收和分解碳化合物,碳与金属形成碳-金属体,随后碳原子从过饱和的催化剂颗粒中析出,为了便于碳纳米管的合成,金属纳米催化剂通常由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的材料承载。 各种生长模型:1、五元环-七元环缺陷沉积生长 2、层-层相互作用(lip-lip interaction)生长3、层流生长(step flow)4、顶端生长(tip growth)5、根部生长(base growth)6、喷塑模式生长(extrusion mode) 7、范守善院士:13C 同位素标记,多壁碳纳米管的所有层数同时从催化剂中生长出来的,证明了“帽”式生长(yarmulke)的合理性;“帽”式生长机理:不是生长一内单壁管,然后生长外单壁管;而是在从固熔体相处时,开始就形成多层管。 4.论述气相和溶液法生长纳米线的基本原理。 答: 5.解释纳米颗粒红外吸收宽化和蓝移的原因。 答:红外吸收带的宽化原因: 纳米氮化硅、SiC、及Al2O3粉对红外有一个宽频带强吸收谱,这是由于纳米粒子大的比表面导致了平均配位数下降,不饱和键和悬键增多,与常规大块材料不同,没有一个单一的,择优的键振动模,而存在一个较宽的键振动模的分布,在红外光场作用下,它们对红外吸收的频率也就存在一个较宽的分布。这就导致了纳米粒子红外吸收带的宽化。 蓝移原因: 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微粒的吸收带普遍存在“蓝移”现象,即吸收带移向短波长方向。 表面效应:由于纳米微粒尺寸小,大的表面张力使晶格畸变,晶格常数变小。对纳米氧化物和氮化物小粒子研究表明:第一近邻和第二近邻的距离变短。键长的缩短导致纳米微粒的键本征振动频率增大,结果使红外光吸收带移向了高波数。(化学键的振动)

纳米结构与纳米材料英文例子翻译学习

摘要纳米材料(NSM)是这样一类固体,其结构单元(大多为结晶体)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具有数个纳米的特征尺寸按照结 构单元的形状、化学成分可将其划分为12种类型.NsM的结构及性能不同于具相同化学成分的单晶体和玻璃.这种差别归 因于品体尺寸的减少、品体形状(薄片、针和等轴)引起的维数效应以及结构单元之间界面的密度下降和配位数的变化本文 讨论了支持上述观点的某些实验结果,描述了金属、大分子、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技术应用。 关键词:纳米结构材料, 界面, 尺寸效应, 结构与性能 Abstract: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NsM) are solids composed of structural elements-mostly crvstaltites-with a characteristic size (in at least one direction) of a few nanometers.NsM may be classified into twelv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hap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ir constituent structural elements. The atomic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NsM deviate from the ones of a single crystal and / or glass with the same chemical composition. This deviation results from the reduced size of the crystallites. dlmensionality effects due to the shape of the crystallites (thin plates. needles or equiaxed shape). and the reduced densitV and / or modified coordination numbers in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Some of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supporting these ideas are discussed.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metallic .macromolecular and semiconducting NsM are described, Key words: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NsM) interface size effect structure and property 1.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includes three fields: nanomaterials, nanodevice and nanomeasurement and nanocharacterization. 纳米科技包括三个研究领域: 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 2. What makes nanomaterials work is their extremely large surface free energy.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主要由其巨大的表面自由能造成. 3. The current research conditions of nano materials as lubricant additive were reviewed. 回顾了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添加剂的研究状况. 4. The preparations ,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organic nanoparticles were reviewed. 本文综述了有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5. Definition, manufacture,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are briefly described. 简述了纳米材料的定义、制备、结构、性能和应用. 6. Development trend of metal oxide nanomaterials is reviewed lastly. 最后对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7. Flower - like nanostructured silver is prepared by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techniques.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花状银纳米材料. 8.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nanometer materials in the Polymer modification. 论述了纳米材料在聚合物改性中的应用. 9. Microscale reaction technology was reviewed and its prospect in nanomaterials was discussed. 回顾了微尺度反应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纳米材料制备中所展现的广阔前景. 10. Its directions of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re also looked forward. 同时展望了纳米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11. An innovative process high gravity technology for nanometer material synthesis is presented. 介绍了一种独创性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即超重力法. 12. Theprinciple , preparation methods ,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nano film materials have beensummarized. 本文介绍了离子束溅射和磁控溅射技术的基本原理、法及其在制备纳米材料中的应用和优点,以国内外这方面的最新进展.

纳米化学

第二章纳米结构单元及相关术语 1)团簇 2)纳米粒子 3)纳米相材料 4)准一维纳米材料 5)量子阱、量子线和量子点 6)人造原子

物质性质随尺寸的演变1厘米 1微米 100纳米10纳米1纳米0.1纳米 Fe 微晶 纳米粒子块体 Fe Fe 分子团簇铁纳米相材料无金属光泽,黑色矫顽力增大电阻增大块体铁材料 银白色金属光泽 导体 铁磁性铁磁性消失(超顺磁性)绝缘体

团簇(Cluster) 团簇是各种物质由原子、 分子向大块物质转变的过 渡状态,或者说,团簇代 表了凝聚态物质的初始状 态,是介于原子、分子与 宏观固体之间的物质结构 的新层次,有时被称为物 质的“第五态”。从原子到宏观块体材料的演变

团簇的定义: 团簇是由几个至上千个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的相对稳定的聚集体(尺寸常常不超过1nm)。 团簇的分类: 1)一元原子团簇,如:Na n, Ni n,C60, C70 2)二元团簇,如:In n P m, Ag n S m 3)多元团簇,如:V n(C6H6)m 4)原子簇化合物,是原子团簇与其它分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例如,某些含Fe-S团簇的蛋白质分子)。

团簇的特点: 团簇往往产生于非平衡条件,很难在平衡的气相中产生。对于尺寸较小的团簇,每增加一个原子,团簇的结构发生变化,所谓重构。而当团簇大小达到一定尺寸时,变成大块固体的结构,此时除了表面原子存在驰豫外,增加原子不再发生重构,其性质也不会发生显著改变,这就是临界尺寸。 原子团簇不同于具有特定大小和形状的分子,不同于分子间以 弱的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聚集体以及周期性很强的晶体。其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已知的有球状、骨架状、洋葱状、管状、层状、线状等。除惰性气体外,均是以化学键紧密结合的聚集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