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畿传阅读答案
《旧唐书杜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旧唐书杜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第一篇:《旧唐书杜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暹,濮阳人也。
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
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
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
会安西副都护郭虔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
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等犯状。
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
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先蕃人情。
”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
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
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
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
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
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
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
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
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
慰朕怀也。
”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
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
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
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B.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C.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D.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
《杜畿传》阅读答案3篇

《杜畿传》阅读答案《杜畿传》阅读答案3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畿传》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畿传》阅读答案1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
(9分)杜畿传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
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
举孝廉,除汉中府丞。
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
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
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
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
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
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
百姓勤农,家家丰实。
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
”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3分)①少孤,继母苦之苦:②荀彧进之太祖进:③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诣:【小题2】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C.行拂乱其所为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小题3】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2分)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
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
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
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答案【小题1】①苦:让(他)吃苦头或者虐待(他)。
出师表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带答案)

出师表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带答案)第一篇:出师表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带答案)《出师表》课外比较阅读一、【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①躬耕于南阳躬:亲自,亲身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③约己爱民约:克制④悉仰于官悉:全部,都 2.翻译下列句子(2分)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D)(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D.臣身/在外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3分)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二、【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臣本布衣布衣:平民百姓(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地位低下,学识浅陋(3)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4)悉仰于官悉:全部仰:依赖、依靠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字的含义(2分)(1)咨臣以当世之事(把)(2)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以至)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军事失利时我接受重任,在危急关头接受使命(2)及卒,如其所言到诸葛亮死时,情况果然如他说的一样4.(甲)文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一成语是三顾茅庐(或临危受命)(1分)5.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杜畿字伯侯》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
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
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
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
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
太祖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与马,征必为乱。
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
河东被山带河,当今天下之要地也。
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
”彧曰:“杜畿其人也。
”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至不得渡。
彧谓畿曰:“宜须大兵。
”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
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
固等势专,必以死战。
讨之不胜,四邻应之,天下之变未息也;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
”单车直往,出其不意。
固为人多计而无断。
畿居郡一月,以计縻之。
会白骑攻东垣,高干入濩泽,上党诸县杀长吏,弘农执郡守,固等密调兵未至。
畿单将数十骑,赴张辟拒守。
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居业。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
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
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
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
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
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
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
”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魏国既建,以畿为尚书。
事平,更有令曰:“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
”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B.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C.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D.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与《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持节”含义基本相同。
杜畿传详注详解(2020年山东德州高三上期末考试)

一、[2020·山东德州市高三上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
少孤(幼年丧父,又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继母苦(困辱,折磨)之,以(凭)孝闻。
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
县囚系(拘囚)数百人愿悉言所闻,大王裁其罪。
”【又】主宰。
特指杀,称自裁。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
”④衡量。
“取民则不裁其力。
”⑤体制;风格。
张衡《西京赋》:“取殊裁于八都。
”(八都:八方。
)⑥用于布帛之类。
“学生谒师,贽用腶脩一束,酒一壶,衫布一裁,色如师所服。
”⑦通“才”。
仅仅。
⑧通“材”。
材器,材质。
)其轻重/尽决(判决)遣之/虽未悉(全)当/郡中奇(意动,感到惊奇)其年少而有大意(志向)也/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①<动>迁移;迁徙。
《史记?秦始皇本纪》:“迁其民于临洮。
”②<动>特指迁都。
《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③<动>变动;变更。
《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④<动>调动或晋升官职。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⑤<动>放逐;流放。
《屈原列传》:“顷襄王怒而迁之。
”)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幹举(发动)并州反。
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召,征召),河东人卫固、范先外(表面)以请邑(①城镇。
《六国论》:“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②封地。
《荆轲刺秦“悒悒”,忧闷不悦的样子。
)为名,而内实与幹通谋。
太祖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险要的地形)与马,征必为乱。
张晟寇殽、渑间,南(名作状)通刘表,固等因(因袭,沿袭)之,吾恐其为害深。
(张晟在殽山、渑水之间作乱,向南联络刘表,卫固等人也效法张晟,我担心他们为害太深。
)河东被山带河,当今天下之要地也。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芳容至孝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
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
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
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
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
次日,病不能起。
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
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
”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
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
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
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
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芳容泣而志.之(2)药.之可以即愈(3)且吾有大事未了.(4)闻言色.动2.下列句中的“于”及“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告之于帝B、贤于材人远矣C、仓鹰击于殿上D、万钟于我何加焉3.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4.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①,相田文②。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及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及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及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及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创新阅读文言文阅读训练语文七年级答案.doc

创新阅读文言文阅读训练语文七年级答案语文,是语言和文学、文化的简称,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
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
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下面是在线..小编整理的创新阅读文言文阅读训练语文七年级答案,供大家参考!创新阅读文言文阅读训练语文七年级答案01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干涸()绊倒()水罐()清澈() 瞬间() 手zhǎnɡ()tuò()沫tiǎn()净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上。
(1)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_(干涸干燥干旱)了,草木丛林也都________(打蔫干枯枯竭)了,许多人及动物都________(焦虑焦躁焦渴)而死。
(2)这时,突然从水罐里________(蹦出跳出跑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________(涌出流出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3.下列语段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①六一节前夕,著名儿童文学家秦文君受北方图书城的邀请来到沈阳,为孩子们做了精彩的报告。
②她在报告中倡导孩子应少看电视,多读点书,只有能够安静地读书,将来才能安静地看世界。
③在谈到网络语言对孩子写作的冲击时,秦文君很忧虑。
④她说:现在孩子们的写作雷同的太多,越来越找不出毛病。
⑤但是,没有毛病就是最大的毛病,写一些真的东西不仅能让内心愉快,更能提高写作技能。
病句一: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病句二: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文章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爱心()A.动作描写B.语言描写C.心理描写D.层层递进5.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翻译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翻译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小题1:B小题2:B小题3:(1)刘随于是下令在周围种杨柳数十万棵,使之相互连接,当做界限,百姓于是不再受到打扰。
(2)王钦若贪污毫无顾忌,考查他的行为,难道是神仙吗?应该明察他的胡乱行为。
小题4:会随请外/出知济州/改起居郎。
试题分析:小题1:按:查办。
试题分析:小题2:王钦若没有因刘随弹劾而被治罪。
试题分析:小题3:略试题分析:小题4:略2. 语文文言文有关刘随的人物传记的翻译远达,原名守旻是洺州鸡泽人氏。
身高八尺,力气很大,善于射箭。
在家里干农活,嫌太辛苦,把农具一丢,就大大咧咧的走了。
做事情任性而为,好打不平,有侠义之风,很喜欢喝酒。
有一次喝醉了,见路边有一棵槐树,拔出佩剑,一剑就把树砍倒了。
远达私下里高兴地说:“我听说汉朝时候的李广将军,射石虎可以将弓箭射入石头中一直到箭尾的羽毛,今天这么大一棵树被我砍断了,难道是有神仙在帮我么?”曾经想招揽一些青年壮士去上山做强盗,家乡的长辈父老们一直劝诫他,于是没有成行。
当时,各个州郡按照户口要求将成年人调派在一起服苦役,远达负责送这些人到官府去服苦役,走不到几十里,就全把这些人放走了,对他们说:“我看你们这些人,都是些青壮年人,怎么会愿意去做这些苦役呢?你们自己想办法逃命去吧,我也从此销声匿迹了。
”后来郡里派人来抓远达,远达就把弓箭拉满,准备射来抓他的人,抓他的人不敢靠近他,于是他就躲到了山里,家乡里的人都很怕他。
宋太宗还是晋王的时候,远达来求见他,他就把远达留下当手下人。
一次他陪太宗在后院里射箭。
太宗让他射,他一开始四次射都没有射中,后来每发必中,太宗很高兴,就改他的名字叫元达。
后来宋太宗当了皇帝,就让他当了禁卫军的队长。
雍熙年间,他升为妫州刺史,兼任本州团练使。
各州郡把那些抓到的亡命之徒都送到京城处理,皇帝的左右都进言要把这些亡命之徒杀了,但是元达却对皇帝说:"这些逃窜作强盗的人很多,杀是杀不完的,不如赦免了他们,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可以显示皇上有好生之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畿传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
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
举孝廉,除汉中府丞。
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
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
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
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
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
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
百姓勤农,家家丰实。
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
”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①少孤,继母苦之苦:②荀彧进之太祖进:③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诣: 22.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行拂乱其所为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23.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2分)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答:2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
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
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
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参考答案:21.(4分)①苦:让(他)吃苦头或者虐待(他)。
②进:推荐,举荐。
③诣:到。
22.(4分) D 23.(4分)翻译: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前后两个分句各2分,酌情给分)24.(4分)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