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杜畿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阅读《杜暹传》注释翻译

文言文阅读《杜暹传》注释翻译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语文组李葛杜暹,濮阳人也。
自(从)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恭顺)谨(谨慎),事(侍奉)继母以(因为)孝(孝顺)闻(闻名)。
初(起初,最初)举明经,补(补任)婺州(地名,wu,四声)参军,秩(十年为一秩,任期)满将(准备)归,州吏以(用)纸万余(定语后置句)张以赠之,暹惟(只)受(接受)一百,余(其余)悉(全部)还之。
时(当时)州僚别(送别)者,见而叹(叹息)曰:“昔(以前)清(清廉)吏受一(一枚)大钱,复何异也!”俄(不久)授郑(郑县)尉(县尉),复(再次)以(因为)清(清廉)节(节操)见(被)知(知道),华州(地名)司马(官职)杨孚(人名)深(十分,非常,很)赏(赏识)重(器重)之。
寻(不久)而孚迁(升职)大理正(官职),暹坐(因犯错而治罪;牵连)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如果)此尉得罪,则(那么)公清之士何(什么)以(凭借)劝(劝勉,勉励)矣?”开元四年,迁(升职)监察御史,仍往碛(qi,四声,沙漠)西覆(审察)屯。
会(适逢,恰巧)安西副都护(官职)郭虔瓘(guan,四声)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xie,二声,和洽),更相执奏,诏(下诏)暹按(审查)其事实。
时(当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再次)往(前往)碛西,因(于是)入(进入)突骑施(营帐),以(目的连词,来)究(探究,引申为审问、考察)虔瓘等犯(犯罪)状(情状)。
蕃人赍(拿,用,把)金以遗(wei,四声,赠送),暹固(坚决,再三)辞(推辞)不受(接受)。
左右曰:“公远(远道)使(出使)绝(与世隔绝)域(地域,区域),不可(可以)失(辜负)蕃人情。
”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等到……后)去出境,乃(于是)移牒(die,二声,文书)令(让)收取之。
蕃人大惊,度(越过)碛追之,不及(追得上,赶得上)而止。
暹累迁给事中,丁(守丧)继母忧去(辞去,离开)职。
十二年,安西都护(官职)张孝嵩(人名)迁为太原尹,或(有人)荐(举荐)暹往代(顶替)之,蕃人伏(通“服”,佩服)其清(清廉)慎(谨慎),深(十分,非常)思(思念)慕(思慕)之,乃(于是)夺情(由朝廷下令结束守丧日期)擢(提拔)拜(授予官职)安西副大都护。
文言文阅读《杜畿》注释及译文 2

文言文阅读《杜畿》注释及译文杜畿(ji)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判断句)。
少孤(幼而无父。
鳏:老而无妻。
寡:老而无夫。
独:老而无子。
泛指老弱无依的人),继母苦(使动,使之苦,引申为虐待)之,以孝闻。
年二十,为郡功曹(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守(署理,暂时代理职务,多指官阶低的人代理官阶高的职务)郑县令。
县囚系(囚禁拘捕)数百人,畿亲临狱(监狱;官司,案件),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全,都)当,郡中奇(意动,感到惊奇)其年少而有大意(愿望,志向)也。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yi)多举(发动;整个,全)县邑以应之。
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二心)。
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担任运输工作),运者自率(自发)勉(劝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辜负)我府君(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
”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像)此。
魏国既(已经)建,以畿为尚书。
事平,更(又)有令曰:“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表示时间短,即将)将授卿以纳言(1.尚书等近臣所用的头巾;2.居高位而广纳群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1.大腿和胳膊;2.比喻左右辅佐之臣;3.主要,重要)郡,充实(充实储备)之所,足以制(控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坐镇)之。
”其见(被)信如是,馋人间(离间)之不得。
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最好的)。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译文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县人。
幼年父母双亡,继母虐待他,他却孝顺出了名。
二十岁时在郡中担任功曹,又暂时署理郑县的县令。
县里关押了几百人,杜畿亲自审问,衡量犯人罪行的轻重,都一一定案发送,虽然不是都判处得很妥当,郡中人们已经对他这样年轻有主见感到惊奇。
韩遂、马超叛变的时候,弘农郡、冯翊郡很多县邑都起兵响应他们。
河东郡虽然同敌境相连,百姓却没有二心。
曹操征伐汉中,调遣河东郡的五千民夫担任运输工作。
这些人自发地互相勉励说:“人总免不了一死,可不能辜负了我们的太守。
杜钦传翻译

杜钦传翻译译文:杜钦字子夏,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家境富裕,但是一只眼睛瞎了,所以不喜欢当小官。
茂陵人杜业与杜钦同姓同字,两人都以才能扬名京师,所以士大夫称杜钦是“盲杜子夏”来加以区别。
杜钦讨厌因残疾被诋毁,就做了一顶小帽子,高、宽只有二寸,因此京师改称杜钦为“小冠杜子夏”,而称杜业为“大冠杜子夏”。
当时皇上的舅舅大将军王凤凭外戚身份辅佐朝政,寻求贤能才智之士协助自己。
王凤的父亲顷侯王禁与杜钦的兄长杜缓关系很好,所以王凤很了解杜钦的才智,上奏皇上,请求让杜钦担任大将军武库令。
职务清闲无事,这正是杜钦喜欢的。
杜钦学识渊博而有智谋。
当时有日食、地震之变,皇上下诏令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之士,合阳侯梁放推荐杜钦。
杜钦上奏章说:“陛下敬畏天命,畏惧灾变,征召引见公卿,推举直言之士,将以探求天意,观察得失。
我听说日食、地震,是阳微阴盛的迹象。
希望陛下确立好皇后妃嫔的身份地位,抑止受宠的女子,远离闲游玩乐,亲自实行节俭,亲自处理各种事情,一早一晚进行思考反省。
这样,就是尧、舜也不足以比兴旺,灾难变异怎么能影响消亡我们?望陛下忍耐没有好处的欲望,以便保全百姓的性命。
”征召到大将军幕府,国家大政,王凤常与杜钦谋划。
镇压安抚四边的少数民族,当时好的政治措施,多出于杜钦的建议。
不久,又发生日食,京兆尹王章呈上密封奏书,请求见皇上,说王凤专权、蒙蔽君主的过错,应该废去王凤,不要任用,以顺应上天的变化。
这时候皇帝明白过来,召见王章,与王章商议,想贬退王凤,王凤很担心害怕。
杜钦让王凤上疏请罪,请求退休,文辞内容很悲哀。
太后也因此哭泣不进食。
皇上从小就亲近和倚靠王凤,也不忍心废去他,就又起用王凤担任大将军。
王凤心里很惭愧,称说自己病情严重,想功成身退。
杜钦又劝说他,王凤又开始处理政事。
皇上令尚书上奏弹劾京兆尹王章,王章死在特别监狱。
王章死后,大家都认为他冤屈,讥刺朝廷。
杜钦想弥补这个过错,又劝说王凤:“京兆尹王章犯罪之事很隐秘,官吏百姓只看到王章一贯喜好发表议论,恐怕天下不知道王章实际有罪,却以为是因上书言事得罪的。
杜畿文言文翻译

【原文】杜畿,字伯侯,颍川许昌人也。
少孤,家贫,常与诸兄共一室,操笔砚,勤学不辍。
年二十,举孝廉,辟三公府,历位郡县掾史。
畿性仁厚,善抚士,每所至,必与士大夫共论政事,虽宾客至门,未尝不乐与论也。
建安五年,曹操征张绣,畿随军,以功封关内侯。
绣败,畿又从征刘备,刘备败走,畿遂留荆州,辅佐刘表。
表卒,畿与刘琦共辅刘琮,琮以畿为从事中郎。
魏公曹操闻其名,辟畿为丞相参军,后迁尚书。
黄初元年,魏文帝曹丕即位,以畿为尚书令,领兖州牧。
畿在兖州,招怀流民,安辑百姓,兴修水利,使兖州户口繁盛,成为魏国北方之重镇。
时曹操子曹彰封阳平侯,有宠于帝,畿以严正之姿,常以法度约束彰,使不得恣意妄为。
太和二年,畿病卒,年六十四。
帝闻之,哀痛异常,赐谥曰“敬侯”。
畿子杜袭嗣,袭以畿之忠厚,官至司徒。
【现代汉语翻译】杜畿,字伯侯,是颍川许昌人。
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常常与兄弟们共居一室,勤奋学习,从不懈怠。
二十岁时,他通过孝廉考试,被征召到三公府,历任郡县掾史。
杜畿性格仁厚,善于安抚士人,每到一处,必定与士大夫们共同讨论政事,即使是宾客来访,也总是乐于与他们讨论。
建安五年,曹操征讨张绣,杜畿随军出征,因功被封为关内侯。
张绣战败后,杜畿又随曹操征讨刘备,刘备败走,杜畿于是留在荆州,辅佐刘表。
刘表去世后,杜畿与刘琦共同辅佐刘琮,刘琮任命杜畿为从事中郎。
魏公曹操听闻杜畿的名声,征召他为丞相参军,后来升任尚书。
黄初元年,魏文帝曹丕登基,任命杜畿为尚书令,兼任兖州牧。
在兖州任职期间,杜畿招募流民,安抚百姓,兴修水利,使兖州人口繁盛,成为魏国北方的重镇。
当时曹操的儿子曹彰被封为阳平侯,受到皇帝的宠爱,杜畿以严正的态度,常常以法度约束曹彰,使他不得肆意妄为。
太和二年,杜畿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曹丕听闻此讯,悲痛异常,赐予他谥号“敬侯”。
杜畿的儿子杜袭继承了他的忠厚品质,官至司徒。
杜畿传详注详解(2020年山东德州高三上期末考试)

一、[2020·山东德州市高三上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
少孤(幼年丧父,又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继母苦(困辱,折磨)之,以(凭)孝闻。
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
县囚系(拘囚)数百人愿悉言所闻,大王裁其罪。
”【又】主宰。
特指杀,称自裁。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
”④衡量。
“取民则不裁其力。
”⑤体制;风格。
张衡《西京赋》:“取殊裁于八都。
”(八都:八方。
)⑥用于布帛之类。
“学生谒师,贽用腶脩一束,酒一壶,衫布一裁,色如师所服。
”⑦通“才”。
仅仅。
⑧通“材”。
材器,材质。
)其轻重/尽决(判决)遣之/虽未悉(全)当/郡中奇(意动,感到惊奇)其年少而有大意(志向)也/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①<动>迁移;迁徙。
《史记?秦始皇本纪》:“迁其民于临洮。
”②<动>特指迁都。
《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③<动>变动;变更。
《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④<动>调动或晋升官职。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⑤<动>放逐;流放。
《屈原列传》:“顷襄王怒而迁之。
”)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幹举(发动)并州反。
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召,征召),河东人卫固、范先外(表面)以请邑(①城镇。
《六国论》:“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②封地。
《荆轲刺秦“悒悒”,忧闷不悦的样子。
)为名,而内实与幹通谋。
太祖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险要的地形)与马,征必为乱。
张晟寇殽、渑间,南(名作状)通刘表,固等因(因袭,沿袭)之,吾恐其为害深。
(张晟在殽山、渑水之间作乱,向南联络刘表,卫固等人也效法张晟,我担心他们为害太深。
)河东被山带河,当今天下之要地也。
杜甫传原文及解析

杜甫传原文及解析杜甫传原文及解析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因客耒阳。
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9.下列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拜:授予官职B.会禄山乱,天子入蜀会:适逢C.帝乃解。
杜畿传文言文读音翻译

畿为人刚直,才识过人,曹操深加器重。
时曹操与袁绍相争,畿随军屡立奇功。
建安五年,曹操破袁绍于官渡,畿因功封为关内侯。
后曹操征讨吕布,畿为先锋,勇冠三军,所向披靡。
吕布败走,畿追至下邳,斩吕布首级而还。
曹操定天下,畿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建战功。
黄初元年,魏文帝曹丕即位,封畿为安阳亭侯,迁尚书令。
畿居官清正,不徇私情,朝野皆敬重之。
时魏国北方边疆多事,畿受命为幽州刺史,镇守边疆。
畿到任后,励精图治,安抚百姓,边境安宁。
畿治幽州,颇有成效,时人称为“杜公治幽,边境无虞”。
杜畿传中,其治幽州之事,尤为后世所称道。
时幽州之地,地广人稀,百姓困苦。
畿到任后,首重农桑,劝课农桑,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畿又兴修水利,改善民生,使得幽州之地,农业生产蓬勃发展。
畿在幽州,尚文教,重儒术。
设立学校,教授生徒,使幽州之地,文风大兴。
畿又选拔贤能,任用良吏,使得幽州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黄初七年,畿因病辞官,归乡休养。
魏文帝曹丕闻之,甚为惋惜,特赐以金帛,以示优待。
杜畿归乡后,闭门谢客,专心致志于学问。
时人皆称畿为“幽州之父,魏室之良臣”。
太和四年,杜畿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魏文帝曹丕闻讯,痛哭流涕,曰:“杜公之才,国之栋梁,惜哉!惜哉!”乃赠予畿谥号“忠武”。
杜畿,字伯侯,一生忠心耿耿,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
其治幽州之事迹,至今仍为后人传颂。
以下为杜畿传之文言文原文及读音翻译:杜畿,字伯侯,颍川许昌人也。
少好学,通经术,以文才显于世。
(dù jī,zì bó hòu,yǐng chuan xǔ chāng rén yě。
shǎo hǎo xué,tōng jīng shù,yǐ wén cái xiǎn yú shì。
)汉末,群雄逐鹿,天下大乱,畿乃避乱东归,隐居于颍川之山。
(hàn mò,qúnxióng zhú lù,tiān xià dà luàn,jī nǎi bì luàn dōng guī,yǐn jū yú yǐng chuan zhī shān。
杜畿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
畿少好学,博涉经史,尤长于《春秋》之学。
年二十有五,举孝廉,除郎中。
汉末,天下大乱,畿随母避难,寓居关中。
后归京兆,辟为五官中郎将。
畿以才学显,声名远播,朝廷征辟,皆辞不受。
后曹操起兵,畿归附,曹操以为丞相掾。
曹操尝问畿曰:“吾欲以卿为丞相,何如?”畿对曰:“臣以微薄之才,荷蒙明主之知,不敢当此重任。
然臣闻古之圣君,莫不以贤辅政,今丞相之位,非臣所宜也。
”曹操曰:“卿言甚善,吾知卿心矣。
”乃以畿为参军,参赞军务。
后曹操征讨吕布,畿随军出征。
及至下邳,吕布降,畿以军功封关内侯。
后曹操征讨袁绍,畿随军出征,以功赐爵关中侯。
曹操封畿为凉州刺史,畿在任,政事修明,百姓安堵。
畿虽在远方,常心系朝廷,每有军事,必先驰报。
曹操甚器重之,常曰:“杜畿之才,胜吾十倍。
”畿在凉州,与张既、杨阜等交好,共谋国事。
时值汉室衰微,群雄割据,畿常思恢复汉室,使天下归于一统。
畿在凉州,以德服人,威望日隆。
及曹操崩,曹丕继位,畿迁为尚书令。
畿在尚书令任,尽心竭力,辅佐曹丕,使国家政治日臻完善。
曹丕尝问畿曰:“吾欲以卿为尚书令,何如?”畿对曰:“臣以微薄之才,荷蒙明主之知,敢当此重任。
然臣闻古之圣君,莫不以贤辅政,今尚书令之位,非臣所宜也。
”曹丕曰:“卿言甚善,吾知卿心矣。
”乃以畿为尚书令,参赞朝政。
畿在尚书令任,政绩卓著,深得曹丕信任。
后曹丕崩,曹叡继位,畿迁为司徒。
畿在司徒任,忠诚勤勉,为国家尽心竭力。
畿在位,虽历三朝,始终以国事为重,不负朝廷之托。
杜畿,一代贤臣,以德服人,以才辅政。
其一生,勤勉为国,忠诚为民,堪称后世楷模。
虽身历三朝,始终坚守初心,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呜呼!杜畿之德,千古流芳。
翻译:杜畿,字伯侯,是京兆杜陵人。
杜畿年轻时就喜欢学习,广泛涉猎经史,尤其擅长《春秋》之学。
二十有五岁时,被举荐为孝廉,被任命为郎中。
汉末,天下大乱,杜畿跟随母亲避难,寓居关中。
后来回到京兆,被征召为五官中郎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杜畿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杜畿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
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
举孝廉,除汉中府丞。
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
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
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
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
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
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
百姓勤农,家家丰实。
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
”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注释】
畿:读作ī。
以:凭借。
独:任命。
顾:文言连词,但。
苦:苛刻。
进:推荐,举荐。
诣:到…去。
化:教化。
是时:当时。
举:推荐。
【翻译】
杜畿,字伯侯,是京兆杜陵人。
幼年丧父,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对待继母却很孝顺。
被推举为孝廉,调任汉中府丞,荀彧将他推荐给太祖,他被太祖任命为河东太守。
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只有河东最先安定,耗损的财力最少。
杜畿治理地方,崇尚宽厚仁惠,管理老百姓顺其自然。
老百姓曾有打官司的,有的人把这事告诉杜畿,杜畿亲自见他们,给他们讲大道理,叫他们回去仔细想想,若还有想不通的,就叫他们再到府上来(再给他们讲)Org/b/19908。
父老乡亲自然责斥他们说:“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从此以后很少有来打官司的。
在他管辖的属县,所有的孝子、贞妇、顺孙,都免去他们的赋税徭役,随时慰问鼓励他们。
逐渐地督促老百姓畜养牛、马,甚至养鸡鸭狗猪等,都有规定。
百姓勤于农作,家家都比较富裕。
杜畿于是说:“老百姓富起来了,不可不
教了。
”于是在冬天整治军队讲授武功,又开设学堂,杜畿亲自讲学,郡中形成了良好的民风。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