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建设方案试行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上海外国语大学等54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上海外国语大学等54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高等教育【发文字号】教高司函[2005]204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05.10.20【实施日期】2005.10.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上海外国语大学等54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意见的通知(教高司函[2005]204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高等学校:2004年,我部组织了对上海外国语大学等54所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
现将评估意见正式印发给你们,希望各学校及其主管部门继续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原则,认真研究专家组的评估意见,进一步做好整改工作,巩固以评促建所取得的成果,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附件:专家组对被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意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五年十月二十日专家组对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意见受教育部委托,专家组于2004年5月24日至28日,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形成评估意见如下:一、主要成绩1.主动适应国家改革开放和上海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作为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以人才培养、科学创新和社会服务为己任,努力将学校建成对外改革开放和国际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为了适应全国、特别是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的战略需要,学校确立了以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外国语大学作为自己的发展定位,积极发展文、教、经、管、法五大学科门类,努力拓宽学科和专业的覆盖面,实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优势互补,不断探索新世纪外语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
2.紧紧抓住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题,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坚持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发展,总结和提炼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12.31•【字号】沪教委科[2010]78号•【施行日期】2010.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沪教委科〔2010〕78号)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结合本市高校实际,特制定《关于加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关于加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附件:关于加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现就加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充分认识高等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充分认识高等学校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从世界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来看,高等学校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共生关系,如“硅谷”与“斯坦福”、上海的“三区联动”等案例告诉我们: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高等学校发展水平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一流城市、一流教育”,高等学校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服务能力建设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充分认识上海高等学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
上海正处于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时期,上海高等学校要紧紧抓住上海城市发展转型发展的契机,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和“四个率先”的要求,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发挥高校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4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4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4.07.01
•【字号】沪教委高[2014]32号
•【施行日期】2014.07.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4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
革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沪教委高〔2014〕32号)
各本科高等学校: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4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沪教委高〔2014〕23号)精神,我委组织开展了2014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
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和我委审核,现同意复旦大学潘天舒承担的《研究型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效果分析:跨学科的视角》等89项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2014年资助每个项目经费5万元。
请各高校高度重视项目的研究与改革实践,加强项目管理,按照经费管理要求按时使用,按时组织结题,并于2015年6月底前将项目验收材料报我委审核。
附件:2014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汇总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4年7月1日
附件。
通识教育课程实施计划

通识教育课程实施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本次工作计划以“通识教育课程实施计划”为主题,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提升教育质量。
主要内容包括:1.数据分析:对目前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开设课程的覆盖面、学生的参与度、课程的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2.实施策略: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实施策略,包括增加课程开设的种类和数量、提升课程质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
3.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时间表、责任人、工作内容等,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4.评估和反馈: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实施策略和工作计划,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本次工作计划的重点是:1.提高通识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受益面。
2.推动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需求,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种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教育,通识教育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目前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种类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因此,本次工作计划旨在推动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内容本次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分析:对目前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开设课程的覆盖面、学生的参与度、课程的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2.实施策略: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实施策略,包括增加课程开设的种类和数量、提升课程质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
3.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时间表、责任人、工作内容等,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4.评估和反馈: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实施策略和工作计划,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本次工作目标是通过推动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提高通识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受益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本科学分制教学培养方案总则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本科学分制教学培养方案总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坚持“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创建校企结合的学生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教学;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多学科、多专业的相互依托和渗透,形成专业知识复合优势;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生涯设计,增强创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
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加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本科主要为国家培养具备综合性的国际商务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符合从事国际商务事业要求的职业素养和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商务环境的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理想,有道德;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组织纪律性,诚信、守法、宽容;具有健康的审美观,追求高尚的情操。
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系统掌握本学科和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商务信息的能力;具有熟练的外语和汉语应用能力;熟悉和掌握国际商务惯例及法律规则。
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涵养,拥有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素养。
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民办高校大学生通识教育问题探析

吾人虽 强划分 , 其 在理 想 上相 关 联 相辅 助 之 处 , 曾 然 凡
21 0 2年 5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 院学报
J u a fHu e ie t fE u ain o r lo b iUnv  ̄i o d c t n y o
Ma v201 2
第2 9卷第 5期
V0 . No 5 129 .
民 办 高 校 大 学 生通 识 教 育 问题 探 析
史经典 与 文化传 承 、 学智 慧 与批 判性 思维 、 明对话 哲 文 与世界 视野 、 科技 进 步与科 学精 神 、 态环 境与 生命安 生
全、 艺术创 作与 审美体 验 , 让学 生在 进 行专 业课 教育 的 同时接 受 同一 种 要 素 教 育 , 课 堂 上 强 化 “ 识 ” 在 通 概
倡 导 的博雅 教 育 , 张培 养 博 学 多 才 、 为 优 雅 的人 。 主 行
而第 一次 真正 将通识 教 育与 大学 教育 和课 程联 系起 来 的是 1 纪初 美 国博 德 学 院 的 帕卡 德 教 授 。 因为 当 9世 时 的不少 西方 学者 认 为 大 学 的学 术 分 科 太 过 专 门 、 知
生增 加 了交流 的机会 , 宽 了视野 , 社会 和文 化 的认 拓 对
文素 质教 育 , 内容 可 以依 托 教 材 拓 展 到 自然 、 历史 、 哲
学 、 理学 、 伦 社会 学 、 心理 学 等方 面 , 更符 合大学 生的发 展特 点 , 更具有 人 文 价值 和政 治 文 化价 值 ; 次 , 想 再 思 政治 理论 课可 以 引导大 学 生在学 习理论 知识 的同时进 行更 深人 的思 考 , 能够 运 用 马 克 思 主义 基本 原理 和 基 本方法 来解 决 思想 中的 困惑 , 以及社 会 中纷 繁 复杂 的 现象 , 现“ 实 心灵 的攀登 ” 。 ( ) 二 强化对 经 典 的阅读 和鉴 赏 经典 就是那 些具 有典 范 性 、 威性 , 权 能够经得起 时 间 的锤 炼 , 能历 久 弥新 的著 作 。阅读 经典 可 以提 升 仍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综合改革报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综合改革总结评估报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7年3月目录一、综合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1)(一)加强组织领导 (1)(二)建立意见征询工作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细化工作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落实责任分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加强督查督办.............................................................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综合改革的成绩成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构建校内人才高地,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建立高水平学科建设的运行机制,创新科研管理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层次逐步提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综合改革的主要经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顶层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健全相关制度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经济新常态、创新能力与金融专业人才通识教育

经济新常态、创新能力与金融专业人才通识教育张铁铸【期刊名称】《高等财经教育研究》【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步发生改变,金融行业发展步入新常态,从而对金融人才培养提出新的需求,要求金融专业人才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在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必须注重国际化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在宽厚的基础之上,这要求实施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式培养。
实施通识教育有助于满足新常态下对金融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需求。
目前,财经院校在通识教育方面仍面临师资资源不足、缺乏有效的课外通识教育方式以及学生专业学习中的功利主义倾向等问题。
通识教育最终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实施通识教育应从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改革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同时着手。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 the demand of financial service by economic growth changes graduall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 enters the state of new normal, which creates new demand in teaching financial majors.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need to have creativity, and be competitive in global markets. Therefore, in cultivation of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creativity. Creativity must be based on sound basis, and it requires the general education with broad area and sound bas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helps to meet the need of creativity of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under new normal. Currently,universities specialized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are faced with lack of teaching resources, efficient ways of extracurricular general education, and the tendency of utilitarianism in professional study. General education eventually lies in the design of cours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course resources, teaching resources,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of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总页数】7页(P21-27)【作者】张铁铸【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经济新常态、创新能力与金融专业人才通识教育 [J], 张铁铸;2.经济新常态、金融科技与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J], 张敏锋3.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J], 汪陈;刘珺4.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J], 汪陈; 刘珺5.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J], 吴晓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建设方案(试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委员会2014年工作要点》的重要精神,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战略,不断强化本科教育特色与优势,通过“转观念、减学分、加课程、拓知识、深理论”,精心设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地推动实施。
为切实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通识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学校决定开展通识教育改革工作。
现就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以下方案。
一、通识教育改革的目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理念源远流长,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种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拥有广博包容的心态,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完整健全的公民。
国内外知名高校非常重视通识教育发展与实践。
例如,哈佛大学在《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书中提出“通识教育应当培养人的四种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能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做出适当明确判断的能力;能辨别普遍性价值的认识能力”。
哈佛大学已形成多元化的通识教育体系,并成为通识教育模式的范式,影响着世界各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实践。
北京大学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
复旦大学将“核心课程体系”作为通识教育改革的重点,以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和“知识视域”为主导原则,为学生提供帮助其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的课程。
根据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本科人才培养办学定位,我校通识教育改革就是以养成健全人格、激发创新精神、拓展国际视野为目标,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解决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知问题,为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提供高层次的文明教育和高素质的人性教育。
二、通识教育改革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改革着力推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普及、开放与共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
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构架由必修课与选修课两个模块组成。
(一)必修课通识教育必修课是教育部要求或学校规定全校学生均需学习掌握的基本课程,侧重于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数学、计算机和体育等课程。
1、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规定进行设置。
人文社科部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
2、大学英语课程按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在总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实施全英语实验班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实施方案”,推进大学学术英语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
3、计算机课程、数学课程由商务信息学院实施“分类”、“分层”教育,进一步修订完善分级教学组织模式,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
4、体育课程由体育教学部进一步完善“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拓宽体育课程资源,打造学生体育活动平台,提升学生体育能力及素养。
(二)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包括哲学与社会、历史与文化、数学思维与经济分析、文学与艺术、科学与创新等五个子模块,其中包括大师班课程或讲座类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的融合互动。
1、哲学与社会类课程,强调运用哲学和伦理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客观世界的现象和本质,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发生发展和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伦理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文社科部和法学院负责哲学与社会子模块的课程策划与方案设计。
2、历史与文化类课程,旨在运用历史学和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发掘和传承世界历史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对于培养学生弘扬民族正气,传承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社科部、会展与旅游学院共同负责历史与文化子模块的课程策划与方案设计。
3、文学与艺术类课程,通过文学艺术的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借助文学艺术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知识、情感、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能力和体育素养。
人文社科部、外语学院、会展与旅游学院、体育教学部、艺术教育中心共同负责文学与艺术子模块的课程策划与方案设计。
4、科学与创新类课程,通过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和创新实践前沿,展示科技活动自身的规模与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从而培养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
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和商务信息学院牵头,各教学部门共同参与负责科学与创新子模块的课程策划与方案设计。
5、数学思维与经济分析类课程,强调运用数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和经济分析的教学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性思维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寻求在经济领域中的规律的能力。
经贸学院、金融学院和商务信息学院共同负责数学思维与经济分析子模块的课程策划与方案设计。
通识教育课程的体系构架如表1所示。
表1 通识教育课程的体系构架通识教育选修课每个子模块设置为2学分,共计10学分。
每个子模块包括的课程不少于20门课程,每门课程的学分一般为1学分或2学分,并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学校鼓励开设0.5学分的大师班课程或讲座类课程(聘请校外名家名师或业界人士讲授),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使学生在多样性的课程选择中开阔视野,增加经验,为扩展知识结构和提升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新生研讨课、上海市课程中心共享课程、慕课(MOOCS)课程可以根据课程性质分别列入通识教育选修课对应的各子模块中。
由教务处负责与上海市课程中心、松江大学园区教学管理协作组、西南片联合办学本科教学协作组加强沟通协调,做好课程引进与组织管理工作。
通识教育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的学分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教学计划的学分分布三、通识教育改革的课程遴选与建设通识教育课程以学校主导、教学部门设计、专家遴选、学生评价、体系开放为建设模式,按照整体规划、择优遴选、共建共享、动态发展的原则稳妥推进。
1、整体规划。
学校将根据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需要,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统筹设计、优化通识教育课程的结构与模块设置、优化课程布局。
通识教育课程旨在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2、择优遴选。
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各教学部门应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本部门的学科专业优势进行通识教育课程的策划与方案设计,创新机制,组织专家遴选通识教育课程,严格审查。
由课程归属部门提出课程开设方案,通识教育改革实施小组审定。
2014-2015学年计划建设150门通识教育课程,并适当补充新课程,按照每学年10%-15%的规模增加,在5年时间内争取达到250门的课程总量。
3、课程建设。
各教学部门应按照通识教育的理念设计各子模块的逻辑架构,负责推进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并从课时学分、课程组织、学生修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等要素界定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识教育课程以选题、内容、效果及师生认可度为课程建设依据,通过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着力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新颖性。
4、资源共享。
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加强各教学部门的信息与资源共享,也要加强学校与上海市课程中心、松江大学园区教学管理协作组、西南片联合办学本科教学协作组中各兄弟院校的信息与资源共享,为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资源体系夯实基础,保障课程共享和持续发展,推动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5、动态发展。
一方面,形成通识教育课程的生成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并不断拓宽通识教育课程的来源渠道,将新生研讨课、上海市课程中心共享课程、慕课(MOOCS)课程、大师班课程或讲座类课程纳入通识教育的课程范畴,对建设效果好的课程,优先推荐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或市级精品课程;另一方面,形成通识教育课程的退出机制,对已开设的课程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工作,组织师生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对连续两个学期学生评教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排名为后10%的课程不再开设。
6、教学手段。
利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具有教、学兼备和互动交流等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系统,集中展示通识教育课程,并与上海市课程中心以及MOOCS平台“好大学在线”合作,借助各方优势,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鼓励并吸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四、通识教育改革的组织与管理(一)通识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和通识教育改革实施小组。
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由学校统筹规划,学校成立通识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和通识教育改革实施小组。
通识教育改革领导小组负责通识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工作。
通识教育改革实施小组负责课程遴选、教学组织和运行以及教学质量监控和保证工作。
(二)教学部门。
各教学部门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实施主体,应充分认识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方案设计、内容审查、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
(三)教师。
明确承担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工作教师职责,做好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工作,改革与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供前瞻性的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把好课程学术关和质量关,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