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辨证之肝胆湿热证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肝胆系病证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肝胆系病证第一节胁痛病因:外感湿热、情志不遂、饮食所伤、劳欲久病、跌仆损伤病机:肝络失和。
病变脏腑在肝胆,涉及脾胃肾。
辨证要点:首辨在气在血,次辨虚实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转归预后:胁痛可与黄疸、积聚、鼓胀之间相互兼见,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1.肝郁气滞:柴胡舒肝散—疏肝理气2.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湿热煎熬,结成砂石,阻滞胆道,酌配硝石矾石散)3.瘀血阻络: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祛瘀通络(胁肋下有癥块,而正气未衰,配合服用鳖甲煎丸)4.肝络失养:一贯煎—养阴柔肝(疏肝理气轻灵平和之品,如香附、苏梗、佛手片、绿萼梅之类)第二节黄疸概念: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目睛黄染尤为重要。
存在具有传染性的黄疸。
病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病后续发(胁痛,癥积等)病机: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肌肤。
病位再肝胆脾胃。
辨证要点: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
治疗原则:化湿邪,利小便。
转归预后:日久可酿成癥积、鼓胀。
阳黄:⑴热重于湿:茵陈蒿汤—清热通腑,利湿退黄(邪郁肌表,寒热头痛,宜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⑵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⑶胆腑郁热:大柴胡汤—疏肝泄热,利胆退黄⑷疫毒炽盛证(急黄):《千金》犀角散—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神昏谵语,加服安宫牛黄丸)阴黄:⑴寒湿阻遏:茵陈术附汤—温中化湿,健脾化湿(湿浊不清,气滞血瘀,胁下癥结疼痛,腹部胀满,肤色苍黄或黧黑,可用硝石矾石散)⑵脾虚湿滞:黄芪建中汤—健脾养血,利湿退黄消退后调治:⑴湿热留恋:茵陈四苓散—清热利湿⑵肝脾不调:柴胡疏肝散/归芍六君子汤—调和肝脾,理气助运⑶气滞血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第三节积聚概念:是腹内结块,或通或胀的病证。
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散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肝胆湿热有哪些症状

肝胆湿热有哪些症状文章目录*一、肝胆湿热有哪些症状*二、肝胆湿热的原因*三、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的区别肝胆湿热有哪些症状1、肝胆湿热有哪些症状主要是以湿热为主,比如肋疼或胀痛、眼睛黄、尿黄、身体黄、发热。
口苦、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尖红、舌苔黄。
另外女性肝胆湿热有的会出现白带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
而男性肝胆湿热会出现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
长期饮食不当或者情绪较差,乙肝、丙肝、酒精肝也是出现肝胆湿热症状的原因之一。
肝胆湿热患者可出现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状。
2、肝胆湿热的检查项目胆囊超声波检查、肝脏及胆囊叩诊、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肝功能检查、胃肠道CT检查、胃钡餐造影、尿常规、血常规、便常规。
常用检查:甲种胎儿球蛋白实验。
肝胆湿热也是湿热证的一种,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肝胆湿热的症状及检查方法,如果出现肝胆湿热,一定要积极的调理哦。
3、肝胆湿热饮食禁忌肝胆湿热患者还应该忌食辣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葱、韭、生姜等辛辣之品,忌食糯米、大枣、荔枝等黏糯滋腻之物;忌食马铃薯、豆瓣等易致胀气的食物;也忌食动物油、肥肉、狗肉、海鱼、虾子、以及黄芪、紫河车、黄精等补益之品。
忌食螃蟹、螺蛳、蚌肉、柿于、香蕉、莼菜、生地瓜、生菜瓜、苦瓜等生冷性凉食物。
肝胆湿热的原因1、饮食不规律有些人之所以产生湿热,归根就底还是饮食的问题,因为病从口入,但是其实也是可以通过饮食及时的调节,像一些食物就有治疗肝胆湿热的作用,当发现自己身体有肝胆湿热的表现的时候,可以多吃一点,莲藕、松花粉、猪肝等食物。
2、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晚上的睡眠都是身体在排毒的时间段,如果是经常熬夜的人就会导致身体的毒素没能及时的排出去,湿气也不能及时的排出去,滞留在肝胆处,就会导致肝胆湿热。
建议大家能养成早睡早起、按时吃饭、按时大便的好习惯,及时的把体内的毒素清理干净。
3、室内潮湿、没能及时换气一般居住的地方占到了我们一天时间的二分之一,所以如果这个地方是长期不通风的、湿气比较重的地方的话,就不可避免的给我们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这些空气就会通过呼吸作用进入到身体里边,就会导致湿热情况的出现,尤其是夏天,温度又高、湿气又重,怎么可能不产生湿热呢。
肝胆湿热的症状和原因是什么

肝胆湿热的症状和原因是什么肝胆湿热是什么原因肝胆湿热的原因主要是是由湿热淤积肝胆而致,大多由于受湿热之气或脾虚水湿内生,或大量饮酒,长期吃甘肥厚味的食物造成的。
这种病由于是受湿热之气,患者往往总是不能及时的发现。
而有的人长期饮酒或饮食不当,这不仅会出现肝胆湿热,严重的会发展为酒精性脂肪肝等。
肝胆湿热有什么症状中医认为,肝胆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症候。
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油腻,酿湿生热,或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所致。
由于肝胆位于中焦,故在三焦辩证中属中焦辩证范畴。
肝胆湿热的症状主要是以湿热为主,比如肋疼或胀痛、眼睛黄、尿黄、身体黄、发热、口苦、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尖红、舌苔黄。
另外女性肝胆湿热有的会出现白带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
而男性肝胆湿热会出现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
日常如果身体出现了肝胆湿热的情况,那么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不仅仅食欲不振,同时身体也会越来越虚弱。
那么肝胆湿热要如何调理呢?肝胆湿热的调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肝胆湿热的调理方法1、起居调理湿热体质以湿热内蕴为主特征,平常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要长期熬夜,或者过度疲劳。
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
居室环境宜通风情节,清爽舒服。
改正不良嗜好,如戒烟限制酒。
2、饮食调养应多食用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鸭肉、鲫鱼、冬瓜、葫芦、苦瓜、黄瓜、系挂、芹菜、白菜、空心菜、卷心菜、莲藕等。
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
3、运动锻炼湿热体质是以清浊内蕴、阳气偏盛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
4、药物保健湿热体质从临床辨证分型来看,又可分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
湿重的化湿为主,常用药如滑石、生甘草、杏仁、薏苡仁、白寇仁、茅根等。
?肝胆湿热的症状

肝胆湿热的症状导读:肝胆的症状,肝胆证为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证。
那么肝胆湿热的症状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肝胆湿热的症状。
肝胆湿热的症状肝胆湿热,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
常见的症状有目赤肿痛、口苦耳聋、胁痛筋痿或高热不退。
形成惊风抽搐。
或是膀胱发炎、胆囊发炎。
或是阴汗如水,腰臀冷痛,膝软冷痛。
肝胆湿热这个大多是由于饮酒或是过食辛热厚肥之物而发生,尤其是、中年人易发生此类。
长期迁延不治疗,就会诱发风湿性关节炎,前列腺炎、胆囊炎等病,从而发生阳痿早泄、腰膝冷痛、膝软筋痿等症状。
肝胆湿热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眼白发黄。
眼白应该是白色的,发黄就是肝胆实火的表现。
肝开窍于目,由目可知肝胆的状况。
两眼炯炯有神,眼白清清白白,这是肝胆好的表现,两眼无神,眼白发黄发红都是肝胆有湿热实火的表现。
这一点儿可作为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以便对着镜子自诊。
有的人膝盖也没有受过伤,但是会发生突然的膝盖部分酸软无力,有时候正走路时会突然失控而跌到。
同时有眼白发黄,阳萎早泄、阴汗如水,湿如牛鼻不会干燥,这是标准的肝胆湿热症的表现。
还有的人常常感到到口苦、舌胎厚腻发黄,并且食欲也较差。
这也是肝胆湿热的表现。
肝胆湿热吃什么药肝胆湿热治法主要利湿清热,清肝利胆为主。
专家介绍说: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品;对于湿重于热者,佐以芳香化浊,药用可以使用龙胆草、黄芩、金银花、野菊花、栀子、生地黄、北柴胡、生甘草、车前子、生大黄。
这些药物可以中气、调和诸药,防苦寒之性伤胃耗气,另外柴胡、生地、赤芍疏具有肝养血至功效,对于肝胆湿热患者是有很好的疗效的。
对于湿重于肝胆湿热者,可用白豆蔻、清半夏、木通、黄芩、石菖蒲、连翘生薏苡仁郁金、甘露消毒丹化裁。
药用藿香叶进行。
这些药物史利胆退黄、方中芳香化浊、清热利湿解毒之精品。
肝胆湿热的肝胆湿热患者除用药物治疗外,还可配清热利湿辅助治疗,可用:1、黄花菜瘦肉汤:黄花菜30克,精瘦肉60克,煮汤服。
肝胆湿热如何治疗

肝胆湿热如何治疗在中医理论中,肝胆湿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
那么,什么是肝胆湿热?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呢?肝胆湿热,指的是湿热邪气蕴结于肝胆。
这可能是由于外感湿热之邪,或者长期饮食不节,比如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甘甜厚味的食物,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进而影响到肝胆;也可能是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与湿邪相搏结而形成。
当出现肝胆湿热时,身体往往会有一系列的症状表现。
比如,常见的有胁肋胀痛,这种疼痛可能是灼热疼痛,或者是刺痛;还可能会出现口苦,尤其是早晨起床时口苦更为明显;眼睛发黄、皮肤发黄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此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黄等症状。
对于女性来说,可能会出现带下黄臭、阴部瘙痒等问题;男性则可能出现阴囊潮湿、睾丸肿痛等。
那么,针对肝胆湿热,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综合调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是主要的手段之一。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龙胆泻肝汤,这是一个经典的方剂,具有清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的作用。
其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泻肝胆实火,又能利肝经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加强龙胆草泻火除湿之力,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导湿热从水道而去;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邪去而阴血不伤;柴胡舒畅肝胆之气,并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甘草调和诸药。
除了龙胆泻肝汤,还有茵陈蒿汤等方剂也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
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适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化裁。
比如,如果湿邪较重,可以加用茯苓、薏苡仁等健脾利湿的药物;如果热邪较重,可以加大黄芩、栀子的用量,或者加用黄连、黄柏等清热燥湿的药物;如果胁肋疼痛明显,可以加用郁金、川楝子等疏肝理气止痛的药物。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的外治法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比如,针灸治疗。
肝胆湿热证(共10篇)

肝胆湿热证(共10篇)肝胆湿热证(一): 尿路感染见膀胱湿热证宜用()A.八正散B.丹栀逍遥散C.无比山药丸D.知柏地黄丸E.小蓟饮子A尿路感染见膀胱湿热证相当于热淋证。
膀胱湿热多因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过度,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湿热秽浊毒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或肝胆湿热下注皆可使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发为热淋。
肝胆湿热证(二): 解释几个医学词,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上气不足.目为之弦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风火相煽,发为眩晕风火上扰眩晕面来耳鸣脉象弦数.《素问·至真要的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与肝藏血,主筋,开窍于目有关.风邪窜扰,常由阴虚血燥而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之法,是故平肝、清肝、泻肝、镇肝、养肝、柔肝及滋阴养血、熄风解痉为常用之法.验之临床,奏效者众多,但寡验者不少.《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说:“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故民病……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此论是指风邪卒中击仆之前,有耳鸣眩晕等风邪上扰清空的前期症状.脑为元神之府,风邪害清,元神失其主宰之权,以致击仆,击仆后遗留偏枯之症.“上气不足.目为之弦”上气不足证:上气不足证是与中气不足,下气不足相对而言的一种气虚证候,临床主要表现为大脑的思维及耳目视听功能的障碍.多因劳倦过度,或饮食不节或禀赋体弱等致脾胃虚弱,清阳升,头目上窍失养而产生本证.目为之弦:是指目光的呆滞(个人解释).“无痰不作眩”出自《丹溪心法》,痰之产生多由嗜食肥甘,饥饱,劳倦,损伤脾胃,运化失健,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蒙清窍,发为眩晕,其特点为头晕头重如蒙,属本虚标实之证.故朱丹溪提出眩晕以“治痰为先”.“无虚不作眩”出白《景岳全书》,脑为髓之海,若肾精亏耗,则脑海不足,气血虚少,则脑失濡养,或肾阴亏损,肝风易动,致髓海不充,清窍失养,发为眩晕.其特点为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属虚证.张景岳提出“当以治虚”为主.“风火相煽,发为眩晕”指热病过程中因热势过盛,而引起的惊厥神昏现象.惊厥是肝风内动的表现,壮热神昏是火热上灼心神的表现,二者并见,就是风火相煽.风阳挟痰上升,蒙蔽清窍;或因五志过极,暴怒伤肝,引动心火,风火相煽,若风、火、痰流窜经络,气血阻滞,则见经络失常症状,引发眩晕.“风火上扰眩晕”:指风邪与肝火上灼心神,引发眩晕,症状:头晕胀痛,烦躁易怒,怒则晕痛加重,面来耳鸣,少寐多梦,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 “面来耳鸣”:耳中常不自觉听见嗡嗡的响声(个人解释).“脉象弦数”:弦脉:脉象硬而端直,为肝胆疾病.数脉:脉象脉来急速,自己的呼吸一次的时间脉搏跳四下以上.主热症.在症状上看出此患为老年人,多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从而引发眩晕症.建议尽早治疗.【肝胆湿热证】肝胆湿热证(三): 比较下列各组药物的功效主治有何异同:黄芩、黄连、黄柏与龙胆草这个我知道!听我慢慢道来!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四味药都是清热燥湿药,都可以清热燥湿!其中呢,黄芩、黄连、黄柏呢,又都可以泻火解毒!黄芩,清偏上焦的热,除此之外,还可以凉血止血,安胎(当然是热盛胎动哦)黄连呢,就这清热燥湿的功效来说,是这几味药里的老大!清偏中焦的热.除此之外呢,还可以清脾胃大肠的湿热,为泻痢的要药.还可以治疗心火之神昏烦躁啊胃火之消渴啊什么的,外用呢,还可以治疗湿疹啊湿疮啊耳道流脓啊之类的,疔毒也是效果很好的!真是功能强大啊,就是苦啊,不好吃!黄柏呢,偏下焦,泻火也是主要泻相火,退骨蒸.它也是可以治疗泻痢啊、湿热下注的.除此之外呢,脚气肿痛,痿症啊也可以用它!龙胆草呢,贵肝胆经来着,所以泻肝胆火也就理所当然了,主要用于黄疸啊,惊风抽搐之类的·····我表达地明白否你能理解否肝胆湿热证(四): 脾胃湿寒是什么意思脾胃湿热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脾胃湿热证多见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口干不思饮或饮而不多,口中粘腻,胃脘疼痛,嘈杂灼热,饥而不欲食,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或缓. 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 湿重于热加苍术、藿香、苡仁、蔻仁、菖蒲. 湿热并重去生姜、大枣,加黄芩或黄连、茵陈. 热重于湿较少见,亦不能过用寒凉,在湿热并重方中加芦根以清热生津利小便,加莱菔子、焦槟榔,使热从大便而去. 伤食加焦三仙、莱菔子;肝郁气滞加柴胡、苏梗、厚朴;脾虚明显加苍术、白术. 外感引发的脾胃湿热,在辨证施治方中合入温胆肠,表里同治. 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肝胆湿热证(五): 谭嗣同的著名诗句是什么别意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何以表劳思,东海珊瑚枝.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坠欢无续时,嘉会强相期.为君歌,为君舞,君弟行,毋自苦.晨登衡岳祝融峰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除夕感怀(断送古今惟岁月)旧作除夕诗甚伙,往往风雪羁旅中,拉杂命笔,数十首不能休,已而碎其稿,与马矢车尘同朽矣.今见饶君作,不觉蓬蓬在腹,忆《除夕商州寄仲兄》:“风樯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鹡原.兄曰嗟予弟行役,不知今夜宿何村.”风景不殊,幽明顿隔,呜矣陈言,所感深焉,亦不自知粗放尔许.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桐待凤鸣心不死,泽因龙起腹难坚.寒灰自分终消歇,赖有诗兵斗火田.除夕感怀(内顾何曾足肝胆)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除夕感怀(年华世事两迷离)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除夕感怀(我辈虫吟真碌碌)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人.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挥洒琴尊辞旧岁,安排险阻著孤身.乾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道吾山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冬夜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调角急如语,寒星动有芒.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儿缆船并叙(北风蓬蓬)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舟濒覆.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风引舟退,连曳儿仆,儿啼号不释缆,卒曳入港,儿两掌骨见焉.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桂花五律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过战鸟山冰玉相生愧独顽,可儿豪胆镇心关.悲秋剩有桓宣武,雪涕重经战鸟山.河梁吟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江行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渔火随星出,云帆夹浪奔.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角声江汉夜滔滔,严城片月高.声随风咽鼓,泪杂酒沾袍.思妇劳人怨,长歌短剑豪.壮怀消不尽,马首向临洮.菊花石秋影砚铭我思故园,西风振壑.花气微醒,秋心零落.郭索郭索,墨声如昨.兰州庄严寺访僧入孤寺,一径苍苔深.寒磬秋花落,承尘破纸吟.潭光澄夕照,松翠下庭荫.不尽古时意,萧萧雅满林.牡丹佛手画幛七绝妙手空空感岁华,天风吹落赤城霞.不应既识西来意,一笑惟拈富贵花.三鸳鸯篇辘轳鸣,秋风晚,寒日荒荒下秋苑.辘轳鸣,井水寒,三更络绎啼井栏.鸳鸯憔悴不成双,两雌一雄鸣铿锵.哀鸣声何长,飞飞入银塘.银塘浅,翠带结.塘水枯,带不绝.愁魂夜啸缺月低,惊起城头乌磔磔.城头乌,朝朝饮水鸳鸯湖.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忘却罗敷犹有夫.夫怒啄雄,雄去何栖,翩然归来,闭此幽闺.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不如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幽闺人去灯光寂,照见罗帏泪痕湿.同穴居然愿不虚,岁岁春风土花碧.并蒂不必莲,连理不必木,痴骨千年同一束.似曾诗(柳花夙有何冤业)柳花夙有何冤业萍末相遭乃尔奇.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焉能忍此而终古,亦与之为无町畦.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似曾诗(死生流转不相值)死生流转不相值,天地翻时忽一逢.且喜无情成解脱,欲追前事已冥蒙.桐花院落乌头白,芳草汀洲雁泪红.隔世金环弹指过,结空为色又俄空.似曾诗(同住莲花证四禅)同住莲花证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惟红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风吹堕天.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年来嚼蜡成滋味,阑入楞严十种仙.似曾诗(无端过去生中事)无端过去生中事,兜上朦胧业眼来.灯下髑髅谁一剑,尊前尸冢梦三槐.金裘喷血和天斗,云竹闻歌匝地哀.徐甲傥容心忏悔,愿身成骨骨成灰.题残雷琴铭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柯折皮骨腐,纵作良材遇已苦.遇已苦,呜咽哀鸣莽终古! 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武昌夜泊秋老夜苍苍,鸡鸣天雨霜.星河千里白,鼓角一城凉.镫炫新番舶,磷啼旧战场.青山终不改,人事费兴亡.戊戌入都别友人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潇湘晚景图袅袅箫声袅袅风,潇湘水绿楚天空.向人指点山深处,家在兰烟竹雨中. 我所思兮隔野烟,画中情绪最凄然.悬知一叶扁舟上,凉月满湖秋梦圆.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最后一首是最有名的!肝胆湿热证(六): 谭嗣同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谭嗣同如何进行赏析【肝胆湿热证】标题别意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何以表劳思,东海珊瑚枝.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坠欢无续时,嘉会强相期.为君歌,为君舞,君弟行,毋自苦. 注释【注释】:标题晨登衡岳祝融峰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注释【注释】:标题除夕感怀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桐待凤鸣心不死,泽因龙起腹难坚.寒灰自分终消歇,赖有诗兵斗火田. 注释【注释】:原注:旧作除夕诗甚伙,往往风雪羁旅中,拉杂命笔,数十首不能休,已而碎其稿,与马矢车尘同朽矣.今见饶君作,不觉蓬蓬在腹,忆《除夕商州寄仲兄》:“风樯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鹡原.兄曰嗟予弟行役,不知今夜宿何村.”风景不殊,幽明顿隔,呜矣陈言,所感深焉,亦不自知粗放尔许. 标题除夕感怀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注释【注释】:标题除夕感怀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注释【注释】:标题除夕感怀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人.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挥洒琴尊辞旧岁,安排险阻著孤身.乾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 注释【注释】:标题道吾山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 注释【注释】:标题冬夜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调角急如语,寒星动有芒.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 注释【注释】:标题儿缆船并叙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舟濒覆.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风引舟退,连曳儿仆,儿啼号不释缆,卒曳入港,儿两掌骨见焉.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注释【注释】:标题桂花五律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注释【注释】:标题过战鸟山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冰玉相生愧独顽,可儿豪胆镇心关.悲秋剩有桓宣武,雪涕重经战鸟山.免费注释【注释】:标题河梁吟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注释【注释】:标题江行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渔火随星出,云帆夹浪奔.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 注释【注释】:标题角声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江汉夜滔滔,严城片月高.声随风咽鼓,泪杂酒沾袍.思妇劳人怨,长歌短剑豪.壮怀消不尽,马首向临洮. 注释【注释】:标题菊花石秋影砚铭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我思故园,西风振壑.花气微醒,秋心零落.郭索郭索,墨声如昨. 注释【注释】:标题兰州庄严寺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访僧入孤寺,一径苍苔深.寒磬秋花落,承尘破纸吟.潭光澄夕照,松翠下庭荫.不尽古时意,萧萧雅满林. 注释【注释】:标题牡丹佛手画幛七绝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妙手空空感岁华,天风吹落赤城霞.不应既识西来意,一笑惟拈富贵花. 注释【注释】:标题三鸳鸯篇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辘轳鸣,秋风晚,寒日荒荒下秋苑.辘轳鸣,井水寒,三更络绎啼井栏.鸳鸯憔悴不成双,两雌一雄鸣铿锵.哀鸣声何长,飞飞入银塘.银塘浅,翠带结.塘水枯,带不绝.愁魂夜啸缺月低,惊起城头乌磔磔.城头乌,朝朝饮水鸳鸯湖.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忘却罗敷犹有夫.夫怒啄雄,雄去何栖,翩然归来,闭此幽闺.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不如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幽闺人去灯光寂,照见罗帏泪痕湿.同穴居然愿不虚,岁岁春风土花碧.并蒂不必莲,连理不必木,痴骨千年同一束. 注释【注释】:标题似曾诗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柳花夙有何冤业萍末相遭乃尔奇.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焉能忍此而终古,亦与之为无町畦.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 注释【注释】:标题似曾诗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死生流转不相值,天地翻时忽一逢.且喜无情成解脱,欲追前事已冥蒙.桐花院落乌头白,芳草汀洲雁泪红.隔世金环弹指过,结空为色又俄空.免费注释【注释】:标题似曾诗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同住莲花证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惟红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风吹堕天.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年来嚼蜡成滋味,阑入楞严十种仙.免费注释【注释】:标题似曾诗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无端过去生中事,兜上朦胧业眼来.灯下髑髅谁一剑,尊前尸冢梦三槐.金裘喷血和天斗,云竹闻歌匝地哀.徐甲傥容心忏悔,愿身成骨骨成灰. 注释【注释】:标题题残雷琴铭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柯折皮骨腐,纵作良材遇已苦.遇已苦,呜咽哀鸣莽终古! 注释【注释】:标题题宋徽宗画鹰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落日平原拍手呼,画中神俊世非无.当年狐兔纵横甚,只少台臣似郅都. 注释【注释】:标题潼关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注释【注释】:标题武昌夜泊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秋老夜苍苍,鸡鸣天雨霜.星河千里白,鼓角一城凉.镫炫新番舶,磷啼旧战场.青山终不改,人事费兴亡. 注释【注释】:标题戊戌入都别友人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注释【注释】:标题潇湘晚景图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袅袅箫声袅袅风,潇湘水绿楚天空.向人指点山深处,家在兰烟竹雨中.我所思兮隔野烟,画中情绪最凄然.悬知一叶扁舟上,凉月满湖秋梦圆. 注释【注释】:标题狱中题壁作者谭嗣同年代清内容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注释】:肝胆湿热证(七): 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巨大的人物之一。
肝胆湿热症状怎么鉴别肝胆疾病?

肝胆湿热症状怎么鉴别肝胆疾病?肝胆湿热症常会导致一些肝胆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往往是疏泄功能下降引起的一些症状表现,患者多受到一些湿热之邪。
比如说饮食喜油腻食物,平时心情焦虑,导致郁而化热。
还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郁结,消化不良,容易引起口臭,舌苔发黄等等。
★1 湿热偏重不同。
虽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偏重不同。
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明显。
热的表现相对较轻。
肝胆湿热热重于湿。
热的表现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的表现明显,而湿的表现相对较轻。
★2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都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如腹胀,纳呆,呕恶。
肝胆湿热产生上述症状是因为肝气横逆犯胃。
脾胃受病,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呆,呕恶。
故脾胃症状相对较轻。
而脾胃湿热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致腹胀,纳呆,呕恶。
故脾胃症状相对明显。
肝胆湿热多兼有脾胃症状。
而脾胃湿热则不兼胁痛,口苦等肝胆症状。
★3 肝胆湿热因湿热郁结肝胆疏泄失职,肝气郁滞,不通则痛,故胁肋部胀痛不适,而脾胃湿热为脘闷腹痛症状,无胁肋胀痛的症状。
且肝胆湿热有湿热下注的症状,如阴囊湿疹,潮湿,睾丸肿胀,坠痛。
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
脾胃湿热则无这些湿热下注的症状。
★4 治疗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疗程脾胃湿热的疗程较长。
愈后较少复发。
肝胆湿热虽疗程较短,但屡有发作。
因脾胃湿热湿大于热,湿邪致病的特点是病程较长,故缠绵难愈。
肝胆湿热证辩证分析

肝胆湿热证辩证分析
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的证候。
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或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所致。
肝的病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见肝血,肝阴不足。
实证多见于风阳妄动,肝火炽盛,以及湿热寒邪犯扰等。
肝的病变主要表现在疏泄失常,血不归藏,筋脉不利等方面。
直开窍于目,故多种目疾都与肝有关。
肝的病变较为广泛和复杂,如胸胁少腹胀痛、窜痛,情志活动异常,头晕胀痛,手足抽搐,肢体震颤,以及目痰,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等,常与肝有关。
胆病常见口苦发黄,失眠和胆怯易惊等情绪的异常。
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的证候。
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或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所致。
【临床表现】胁肋胀痛,或有痞块,口苦,腹胀,纳少呕恶,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或寒热往来,或身目发黄,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浊阴痒等。
【证候分析】本证以右胁;肋部胀痛,纳呆,尿黄,舌红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显热蕴结肝胆,肝气失于疏泄,气滞血瘀,故胁肋痛,或见痞块。
肝木黄逆侮土,脾运失健,胃失和降,故纳少,呕恶,腹胀。
胆气上溢,可见口苦,湿热蕴内,湿重于热则大便偏溏,热重于湿则大便不爽。
医学教育网整理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短赤。
邪居少阴,枢机不利,则寒热往来。
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则身目发黄。
肝脉绕阴器,湿热随经下注,则见阴部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在妇女则见带浊阴痒。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为湿热内蕴肝胆之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临床辨证之肝胆湿热证
[症状] 以右胁阵发性剧痛、黄疸、尿短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为主证。
或有口苦咽干、寒热往来;或恶心呕吐,食少腹胀;或妇女带下黄绿色、质粘、有臭气等。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肝脓疡、宫颈炎、阴道炎可见此证。
[病机] 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嗜好饮酒,多食肥腻,酝酿而成湿热。
[治法] 清热利胆。
[方药] 用山栀、黄芩、郁金、玄明粉、柴胡、枳壳、虎杖、金钱草等药。
若兼大便秘结,可加大黄、枳实。
若疼痛较剧,可加木香行气,加蒲黄、灵脂活血止痛。
黄疸明显加茵陈、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