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酚A型聚碳酸酯合成技术进展
聚碳酸酯容器中双酚A迁移量的研究进展

而为评估其对健康 的影 响提供数据支持 。 3 B A迁移量的检测方法 P B A迁移量是指 B A从 P P P C向食品模拟液中迁出的量 ,
它 的迁移 机理 包含两 个过 程 : 一是 合成树脂 上残 留 的 B A P 由容器 向内容物的扩散( 物理 陛的迁移过程 ) 二是 P ; C的降
受青 睐 。P C是 由双 酚 A ( P 与 二苯基 碳酸 酯或氯 羧酸 B A)
MC . E F7和 R阳性 卵巢癌 细胞 株 P O4以及 子宫 肌瘤细 胞 E
增殖 , 并可抑制 这三种细胞凋亡 , 提示 B A对乳腺癌 和卵巢 P
癌 的发病有一定影 响, 并且可能通过 E R发挥作用 。
GC法 为检测 食 品包装材 料单体 迁移物 的最 常用检测 手段之一 , 主要 用于检测 食品塑料包装材料 中具有较 高挥 发 性 的单体 或二 聚体 , 该方 法灵 敏度 高 、 准确 、 可靠 , 用 GC 但
测定 B A均需要烦琐 的预处理 和对样 品进行衍生化 。唐 P 熙等 用 G C法 来检测 P C奶 瓶 中 B A 的迁移量 : 品用 P 样
饮用 水 、 料或 其他食 品中 , 而被 人们摄 人。 目前 国 内外 饮 从 主要 针对 环境样 品 中的 B A进行 研究 , 品接 触材 料 的 P 对食
关注不多 ] 。笔者从 P C容器 中 B A的迁移量特性 出发 , P 论 述其 毒性 、 生 限量标 准 , 卫 论述 了 P C容 器使 用条件 对 B A P 迁移量影 响的研究进展 。
密 度 为 3 3 % ~ .6 。 .5 59 %
3 2 GC— S法 . M
各 种气 相和液 相色谱 法快 速 、 灵敏 、 检测 限低 , 检测 是 P C塑料 容器 B A含 量 的有效方 法。但是 这些方 法所 采用 P 的仪器价 格昂贵 , 操作繁 琐 、 杂 、 复 费时 , 检测 过程 中大量使 用的有机 溶剂 会危害 环境 和分析人 员 的健 康。M.otci Pr c a o 等[- 1 究 了 B A在不 同电极上 的电化学性 质 , 23 研 90 P 建立 了相 应的检测方法 , 成功用于环境水样等样品 的检测 中。这种 并 方法快速 、 准确 , 适于微量和痕量 , 所采用的仪器装置简单且 价格低廉 , 容易实现 自动化 、 连续分析 。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

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技术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是一种热塑性树脂,具有优异的透明度、耐热性、耐冲击性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建筑、医疗等领域。
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成本。
本文将介绍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技术,包括原料准备、聚合反应、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一、原料准备聚碳酸酯的生产主要原料是双酚A(Bisphenol A)和光氧化二甲基苯酚(Phosgene)。
双酚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聚碳酸酯的主要单体,是从石油产品中提炼得到的重要化工原料。
光氧化二甲基苯酚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也是聚碳酸酯的重要原料之一。
在生产前,需要对原料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检验,确保原料的纯度和质量达到生产要求。
二、聚合反应聚碳酸酯的生产主要是通过双酚A和光氧化二甲基苯酚的缩聚反应而成。
在反应过程中,首先将双酚A和催化剂加入反应釜中,然后通过加热使其熔化,再将光氧化二甲基苯酚注入反应釜中。
通过这样的工艺方法,在适当的温度下,双酚A和光氧化二甲基苯酚经缩合反应生成聚碳酸酯。
聚合反应的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参数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聚碳酸酯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三、生产工艺流程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包括原料预处理、聚合反应、聚合产物的处理和加工等环节。
在原料预处理阶段,需要对双酚A和光氧化二甲基苯酚进行精炼和净化处理,以确保原料的纯度和质量。
在聚合反应阶段,需要对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聚合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在聚合产物处理和加工环节,需要对聚合产物进行冷却、固化等处理,然后再进行加工成型,以得到成品。
四、质量控制聚碳酸酯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料、反应条件、生产工艺等进行严格控制和监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需要对产物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对废水、废气等环保问题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双酚A型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中进行 。首先 B A 与 碱性 水 溶 液 ( 金属 或 碱 土金 属 P 碱 氢 氧化 物 ) 成 盐 , 与光 气 发 生 反应 生 成小 分 子量 的 形 再 聚合 物 , 然后 小 分 子 量 的 聚 合 物 与光 气 在 催 化 剂 的 作 用 下再 发 生 缩 聚 , 到高 分 子量 的聚碳 酸 酯胶 液 , 得 经过 碱 洗 , 洗 去 除杂 质 , 酸 用溶 剂 析 出聚碳 酸 酯 。 在 光气 法 中 , 了 使 最 终 的 产 品 P 为 C有 高 的 分 子 量 和优 良的性 能 , 同时 也 为 了提 高 反 应 速 率 和光 气 的 利用 率 , 化 剂 的选 择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方 面 。最 早 使 用 催 的催 化剂 有 有 机 叔 胺 系 列 , 三 乙 胺 、 甲基 氢 氧 化 如 四 铵 等 。通 用公 司早 在 2 O世 纪 7 O年 代 就 有相 关 专 利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4期
湖 北 化 工
7
双 酚 .. 聚 碳 酸 酯 合 成 工 艺 研 究 进 展 .型
朱志刚 . 付名 . 梅 王 庶 . 光 兴 李
( 中科 技 大 学化 学 系, 北 武 汉 4 0 7 ) 华 湖 3 0 4
摘 要 : 绍 了光 气 法 、 交换 法 和 氧 化 羰 化 法 合 成 聚碳 酸 酯 的 工 艺 及 催 化 剂 . 介 酯 分析 了三 种 方 法 的优 缺 点 , 重 探 讨 侧
类 , 类 是界 面 缩 聚 光气 法 , 一 另一 类 是熔 融 酯交 换 法 又
称 非 光气 法 。前 者 是 目前 大 多数 工 业化 装 置采 取 的 工
报 道 。在 8 O年代 通 用 公 司 还 申请 了大 量 的 关 于 光气 法 缩 聚 阶段 的催 化 剂 的 专 利 , 要 以含 氮 杂 环 化合 物 主
双酚A型聚碳酸酯(BPA-PC)合成工艺进展

报告人:戴耀 2012年7月XX日
目录
1. 2. 3. 4. BPA-PC简介 主要制备方法简介 BPA-PC国内外生产情况 发展定位
1.1、BPA-PC简介
BPA-PC优良性能 • • • • • • • • 抗冲击性 热塑性 耐寒耐热性 尺寸稳定性 耐寒耐热性 光学性能 尺寸稳定性 电性能
其它
• 主要的商业化工艺 • 由Bayer公司实现工业化
Brunelle, D. J. Advances in polycarbonates. In ACS Symp. Ser., ACS, 2005, 898, 9-13; US3028365, 1962 (to Bayer AG).
2.3、酯交换法或熔化法
2.1、溶液法
方法缺点 • 吡啶及氯苯的毒性 • 产品中吡啶及吡啶盐酸 盐难以除去
其它 • 未能实现商业化
US3144432, 1964 (to General Electric).
2.2、界面法(Interfacial)
方法优缺点 • 反应对杂质不敏感、条件温和 • 产品分子量高 • 使用低沸点溶剂CH2Cl2 • 产品纯化需要大量的水 • 残留的Cl影响产品质量
Fukuoka, S. Catal. Surv. Asia 2010, 14, 146.; Fukuoka, S. Polym. J. 2007, 39, 91.
旭化成(Asahi-Kasei)工艺
Asahi Kasei’s non-phosgene PC process
Fukuoka, S. and co workers. Catal. Surv. Asia 2010, 14, 146.; Polym. J. 2007, 39, 91.
固相聚合法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固相聚合法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固相聚合法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工艺研究摘要: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聚碳酸酯作为一种重要的高性能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而固相聚合法合成聚碳酸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物纯度高、产物分子量分布窄等优点。
本研究旨在探究固相聚合法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工艺条件,优化合成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关键词:固相聚合法;双酚A型聚碳酸酯;工艺研究;优化一、研究背景聚碳酸酯作为一种重要的高性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品、橡胶、电子材料等领域。
其中双酚A型聚碳酸酯是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一种。
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聚合法、熔融聚合法、磺酸化法等。
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缺点,如反应条件苛刻、环境污染、产物分子量分布较宽等问题。
固相聚合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聚合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物纯度高、产物分子量分布窄等优点,逐渐成为聚碳酸酯制备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固相聚合法制备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工艺条件,优化合成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研究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 优化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寻找最佳条件。
3. 进一步研究反应机理和产物结构。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实验材料:双酚A、碳酸二苯酯、苯甲酸、三苯基膦、碘乙烷、氧化锌等。
2. 实验步骤:(1)将双酚A、碳酸二苯酯和苯甲酸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反应釜中。
(2)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升温至反应温度,反应一定时间。
(3)反应结束后,用氯仿等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沉淀和干燥。
(4)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包括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化学结构等。
3. 研究方法:(1)地面物理学方法:采用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
(2)生物医学工程学方法:采用分子量仪和分离柱进行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分析。
四、预期结果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优化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等措施,寻找到最优的反应条件,制备出质量优良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
碳酸二甲酯与双酚a合成聚碳酸酯的工艺研究

碳酸二甲酯与双酚a合成聚碳酸酯的工艺研究碳酸二甲酯与双酚A合成聚碳酸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合成工艺。
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耐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阐述合成聚碳酸酯的工艺研究,包括反应原理、反应条件以及生产控制等方面。
一、反应原理聚碳酸酯是指由醛类和酸类化合物通过缩合反应形成的聚合物,其中碳酸酯是一种季节性超限分子,它由二元酯交替排列而形成。
由于双酚A和碳酸二甲酯的结构相似,它们之间发生缩合反应形成聚碳酸酯的机理如下:在碳酸二甲酯的存在下,双酚A发生缩合反应,形成无色透明的聚合物――聚碳酸酯。
二、反应条件1.反应温度碳酸二甲酯与双酚A合成聚碳酸酯的反应需要较高的温度,通常在180-260℃之间。
反应温度过低,无法进行碳酸二甲酯与双酚A之间的缩合反应,反应效果差;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生成的聚碳酸酯降解,影响产品质量。
2.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影响聚碳酸酯产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常反应时间需要控制在2-6小时之间,过短的时间会导致未完全反应,产率低;过长的时间则会导致聚合物分子量过大,影响产品性能。
3.反应压力反应压力一般在5-20 MPa之间。
合适的压力可以增加反应速率,提高聚碳酸酯的产率,同时减少不良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三、生产控制1.加料及调配碳酸二甲酯和双酚A可以通过重量比为1:1的方式进行加料,混合后通过喷嘴均匀地淋到反应釜上。
在加料过程中需要控制速度和流量,以保证各个组分能够均匀混合。
2.反应控制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加热反应釜至设定的温度,通过控制温度来完成缩合反应。
同时需要注意反应压力和反应时间的控制,以保证产物的质量和产率。
3.聚合物分离在完成反应后,产物需要通过过滤或离心来进行分离。
在此过程中需要避免聚合物的降解,以保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4.后处理聚碳酸酯制品可以通过加入不同的添加剂来改善其性能,例如加入玻璃纤维可以增加聚合物的强度和韧度,加入抗氧剂可以提高聚合物的耐热性能等。
双酚A型聚碳酸酯合成技术进展

聚碳酸酯 ( PC) 是一种无味 、无臭 、无毒 、透明的无定型热 塑性工程塑料 ,其中只有双酚 A 型 PC (BPA2PC) 获得了工业 化生产 ,其结构式为 :
据统计 , 2000 年全球 BPA2PC 生 产 能 力 约 为 185 万 t ,
2003 年为 275 万 t , 2005 年达到 325 万 t , 年 均增 长 率 约 为 12 %左右 。全球 PC 需求量 2000 年为 1931 5 万 t ,2003 年为 230 万 t ,2005 年达到 260 万 t 。今后几年内 ,全球 BPA2PC 需 求量将以年均 5 %~8 %的速率增长 。近几年我国 BPA2PC 需 求量年均增长率为 15 % ,2005 年需求量达到了 70 万 t 预计 ; 2009 年中国 BPA2PC 需求量将占世界总量的 29 % ,国内生产 能力远不能满足需求而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2001 年进口 261 6 万 t ,2002 年 411 5 万 t ,2003 年 531 5 万 t ,2004 年 721 9 万 t , 2005 年 731 1 万 t ,2006 年已达 90 万 t [325] 。
该技术路线成熟 ,原料消耗定额低 、能耗低 ,但由于催化 剂 CuCl 的强腐蚀性导致其设备投资大 ,产品工厂成本相对其 它工艺较高 。
5. 2 甲醇气相氧化羰化法
德国 Bayer 公司在比利时安特卫鲁的 41 0 万 t/ a BPA2PC 装置上采用气相氧化羰化法 。该法从甲醇出发 ,以 CuCl2 / 活 性炭为催化剂 ,经气相氧化羰化制备 DMC ,DMC 再与苯酚酯 交换合成 DPC ,然后与 BPA 熔融聚合制备 BPA2PC。
有机硅改性双酚A型聚碳酸酯研究进展

有机硅改性双酚A型聚碳酸酯研究进展
姜振浩;王远榕;覃珊珊;袁晴晴;刘继;杨金云;卢海峰
【期刊名称】《有机硅材料》
【年(卷),期】2024(38)2
【摘要】传统双酚A型聚碳酸酯存在阻燃性能低、易开裂、表面抗划伤能力差等缺点,使用有机硅进行改性可显著提高聚碳酸酯的相关性能。
本文综述了有机硅改性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物理、化学方法及应用情况。
【总页数】6页(P69-74)
【作者】姜振浩;王远榕;覃珊珊;袁晴晴;刘继;杨金云;卢海峰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山东省先进有机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64.1
【相关文献】
1.双酚A型聚碳酸酯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2.有机硅增韧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
3.有机硅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研究
4.二甲基双酚环己烷改性双酚A型聚碳酸酯研究
5.低粘度有机硅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固相聚合法
传统路线合成的 BPA2PC 主要是无定型态材料 ,具有很 高的玻璃化温度和极低的结晶速率 。近年来利用固相聚合法 合成结晶型聚碳酸酯 ,高结晶度能提高力学性能 、热变形温度 和耐化学药品性[7] 。固相聚合 B PA2PC 可分两个阶段 ,首先 是合成低分子量的 BPA2PC 预聚物 ,然后将预聚物进行固相 缩聚得到高分子量的 BPA2PC。
5 完全无光气法
以上 4 种制备 BPA2PC 的方法中 ,或直接或间接使用了 有剧毒的光气 。完全无光气法制备 BPA2PC 不仅聚合过程不 使用光气 ,而且其单体制备过程也不使用光气 ,环境友好 ,是 绿色工艺 ,成为 BPA2PC 合成技术研究方向 。
5. 1 甲醇液相氧化羰化法
GE 公司在西班牙塔拉戈纳的 13 万 t/ a BPA2PC 装置和 在日本 41 5 万 t/ a B PA2PC 装置均采用液相氧化羰化法[12] 。 该技术从甲 醇 出 发 , 经 氧 化 羰 化 制 备 碳 酸 二 甲 酯 ( DMC) , DMC 再与苯酚酯交换合成 DPC ,然后与 BPA 熔融聚合制备 B PA2PC 。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ynthesis technology of poly( bisphenol A carbonate)
Xiao Yang1 ,3 Wu Yuanxin2 Wang Cunwen2 Ying Weiyo ng1
(11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East China U niver sit 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hanghai 200237 ;
Key words poly (bisp henol A carbonate) ,p ho sgene ,t ransesterification ,p rogress
聚碳酸酯 ( PC) 是一种无味 、无臭 、无毒 、透明的无定型热 塑性工程塑பைடு நூலகம் ,其中只有双酚 A 型 PC (BPA2PC) 获得了工业 化生产 ,其结构式为 :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界面光气法合成 BPA2PC 工艺已十 分成熟 ,是迄今为止 BPA2PC 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 。国内姚 日生等利用三光气代替传统的光气与 BPA 界面缩聚获得了 重均分子量高达 172800 的 B PA2PC[11] 。
2 熔融酯交换法
简称酯交换法 ,又称本体聚合法 ,也是一种间接光气法工 艺 。反应在高温高真空下进行 ,对设备的密封要求高 ,它的产 物的分子 量 不 如 光 气 法 的 高 。所 用 的 单 体 主 要 是 BPA 和 DPC ,整个过程也可以分为三步 。
Abstract The st ruct ure , p roperties , application and market sit uation of poly ( bisp henol A carbo nate) (BPA2PC)
were int roduced. And t he p rogress o n t he synt hesis technology of B PA2PC at home and abroad was reviewed. The absolute non2p ho sgene technology for p reparing B PA2PC is t he t rend of t he synt hesis p rocess develop ment .
21 Hubei Key Labo ratory of Novel Reactor & Green Chemical Technology ,Wuhan Instit 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3 ;
31 College of Chemist ry and Material Science ,So ut h2Cent ral U niver sit y for Natio nalities , Wuhan 430074)
该技术路线成熟 ,可减免卤离子腐蚀及产品分离 、溶剂回 收的液相反应的缺点 。原料消耗定额低 、能耗较液相氧化羰 化法略高 ,但设备投资低 ,产品工厂成本较低[13] 。
5. 3 二甲基碳酸酯法
许多无光气合成研究以 DMC 代替二苯基碳酸酯 (DPC) 与双酚 A (或其二钠盐) 反应 ,这是实现完全无光气生产技术 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反应如下式 (2) :
第 36 卷第 10 期 2008 年 10 月
化 工 新 型 材 料 N EW C H EMICAL MA TERIAL S
Vol1 36 No1 10 ·13 ·
双酚 A 型聚碳酸酯合成技术进展
肖 杨1 ,3 吴元欣2 王存文2 应卫勇1 3
(11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上海 200237 ; 21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3 ;
1. 2 界面光气法
该方法是一种界面缩聚的方法 ,所用的单体主要是双酚 A 钠盐和光气 ,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整个过程分为两个 阶段 ,首先 BPA 与碱性水溶液形成盐 ,再与光气发生反应生 成低分子量的聚合物 ,然后低分子量的聚合物与光气在催化 剂的作用下再发生缩聚 ,得到高分子量的 BPA2PC 胶液 ,经过 碱洗 ,酸洗去除杂质 ,用溶剂析出 BPA2PC。
固相聚合 BPA2PC 的显著优点在于其聚合温度低 ,抑制 了高温副反应 ,避免了生成有色物质 ,产品透光性能好 。但其 研究还仅限于实验室 ,离工业化规模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4 开环聚合法
开环聚合法制备 BPA2PC 包括环状低聚物的合成和环状 低聚物的开环聚合两步 。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环状低聚物的黏度比通常熔融 方法中的低聚物黏度低 ,而且在后面的开环聚合过程中没有 小分子副产物产生 ,因此可能获得分子量很高的聚合物 。但 是环状低聚物的合成不易 ,分离麻烦 ,而且使用了光气 ,这都 使开环聚合法难于工业化 。
31 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4)
摘 要 介绍双酚 A 型聚碳酸酯 (BPA2PC) 的结构 、性能 、应用及市场需求状况 ;综述了国内外 BPA2PC 的合成技术 进展 ;阐明了完全无光气工艺是 BPA2PC 合成技术发展的方向 。
关键词 双酚 A 型聚碳酸酯 ,光气 ,酯交换 ,进展
BPA2PC 于 1953 年由德国 Bayer 公司首先研制成功 ,并 于 1958 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其主要的合成技术有 : 光气 法 、熔融酯交换法 、固相聚合法 、开环聚合法以及完全无光气 法 。前两种工艺已经工业化 ,目前 90 %的工业装置采用的是 界面缩聚光气工艺[6] ,但光气属于剧毒危险化学品 。熔融酯 交换法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 ,所用原料碳酸二苯酯 (DPC) 主 要用光气生产 ,同样存在环境污染 ,而且用以除去副产物的高 温会导致有色物质产生 ,使得产品的光学性能较差[7] 。由于
该技术路线成熟 ,原料消耗定额低 、能耗低 ,但由于催化 剂 CuCl 的强腐蚀性导致其设备投资大 ,产品工厂成本相对其 它工艺较高 。
5. 2 甲醇气相氧化羰化法
德国 Bayer 公司在比利时安特卫鲁的 41 0 万 t/ a BPA2PC 装置上采用气相氧化羰化法 。该法从甲醇出发 ,以 CuCl2 / 活 性炭为催化剂 ,经气相氧化羰化制备 DMC ,DMC 再与苯酚酯 交换合成 DPC ,然后与 BPA 熔融聚合制备 BPA2PC。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76036)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200400604) 作者简介 :肖杨 (1974 - ) ,男 ,讲师 ,博士研究生 ,化学工艺专业 。 联 系 人 :应卫勇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BPA 、PC 具有优良的透光性 ,较高的玻璃化温度 ,良好的 冲击韧性 、抗蠕变性 、电绝缘性 、耐候性 、生理惰性 、理想的可 化学修饰性以及易于物理改性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 ,成为 5 类工程塑料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 。目前 BPA2PC 已在汽 车 、电子 、电气 、建筑 、办公机械 、包装 、运动器材 、医疗 、食品等 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势头 ,其应用正迅速 地扩展到航空 、航天 、电子计算机 、光盘等许多高新技术领域 , 尤其在光盘中使用 ,发展速度惊人[1] 。同时 PC 还可与其他塑 料共混而形成共混物 ,改善其抗溶性及耐磨性等较差的缺点 , 性能会更加完善 ,适应更多特定领域对成本和性能的要求[2] 。
熔融酯交换法的优点有 :不用剧毒的光气 ,产品可以直接 压片 ,所需要的设备较简单 ,不用溶剂而节省了复杂的溶剂的 回收体系 。但同样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反应在高温下进行 , 所以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在缩聚过程中得到的反应混合物 的黏度非常大 ,所以需要强有力的搅拌设备或开发新型反应 器 ,副产物苯酚的完全除去有一定难度 ,因此很难获得高级别 的 BPA2PC。
·14 ·
化工新型材料
第 36 卷
完全无光气法工艺具有绿色环保性 ,已经成 为 今 后 的 发 展 方向 。
1 光气法
光气法又称溶剂法 。反应通常是在一种有机溶剂 (如卤 代烷烃 、卤代芳烃) 中进行 ,主要分为溶液 光 气 法 和 界 面 光 气法 。
1. 1 溶液光气法
以光气和双酚 A (BPA) 为原料 ,在含酸接受剂 (如氢氧化 钙 、三乙胺及对叔丁基酚) 的二氯甲烷 (或二氯乙烷) 溶剂中反 应 ,将得到的胶液经洗涤 、沉淀 、干燥 、挤出造粒等工序制得 BPA2PC 产品 。该工艺经济性较差 ,与界面光气法相比缺乏竞 争力[8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