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称谓用语的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描写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开头

描写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开头

描写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开头
1、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

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

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2、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__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

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

3、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

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

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

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4、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

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

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

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

5、在宴客方面,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
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

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

中西称谓的文化差异

中西称谓的文化差异

中西称谓的文化差异信电08-3班姚远04081444一、中西称谓之差异学习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

如: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不论父母其父亲共用一个词“grandfather”,而“grandmother”既指奶奶亦指外婆,简单又笼统。

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将父或母的双亲分得很清楚。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中的“uncle”和“aunt”。

,对应于中文的“伯伯、叔叔、舅舅、。

姑父、姨夫等,姑妈、婶婶、舅妈、姨妈”等,既要分出父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又要分清母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甚至还分排行大小。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只分性别不分甥侄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不分堂表和性别。

而汉语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语笼统一个词了事。

为了表示礼貌,对陌生人也要以亲属关系称呼。

如:“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等”。

英语中的称谓却为数不多,除“dad,mum,grandpa,aunt,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

在英美国家,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

年轻人称老年人,直呼其名,通常只在其姓氏前加“Mr.”“Mrs.”,男子统称“Mr.”,称已婚女士“Mrs.”未婚女士“Miss”。

二、中西文化差异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中西方文化称呼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称呼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称呼的差异引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称呼的态度和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称呼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比较中西方文化中的称呼差异,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姓氏和名字的使用在中西方文化中,对待姓氏和名字的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一般使用名字来称呼他人,而姓氏往往只用在正式场合或者需要表示尊重的情况下。

相反,在中国等东方文化中,姓氏被广泛使用,尤其在正式场合和家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姓氏来称呼他人。

二、尊称的使用在中西方文化中,尊称的使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一般使用"先生"、"女士"等尊称来称呼陌生人或者需要表示尊重的人。

而在中国等东方文化中,人们更习惯使用职称或者亲属关系来表示尊敬,例如"教授"、"叔叔"、"阿姨"等。

三、称呼的亲密程度中西方文化中对待称呼的亲密程度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名字来称呼亲友,而在中国等东方文化中,人们更习惯使用亲属关系或者称谓来称呼亲友,例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四、称呼的年龄差异在中西方文化中,对待称呼的年龄差异也很明显。

在西方,人们往往使用名字来称呼同辈或者年龄相仿的人,而在中国等东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年龄的差异,使用称谓或者称呼来表示尊重,例如"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

五、称呼的性别差异在中西方文化中,对待称呼的性别差异也不可忽视。

在西方,人们一般使用"先生"、"女士"等尊称来表示对性别的尊重和注重。

而在中国等东方文化中,人们更习惯使用称谓或者称呼来表示性别差异,例如"帅哥"、"美女"等。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称谓语在英汉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彼此关系的称呼方式,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一些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1.先生/先生 - Mister在英文中,先生(Mister)是男性通用的称谓,无论是对陌生人,还是对熟人,使用都很普遍。

而在中文中,先生一般用于成年男性的尊称,比如老师、医生、律师等,但也可用于对长辈的尊称。

文化内涵:英文的先生更注重平等和礼貌,无论是对陌生人还是熟人都使用同一个称谓。

而中文的先生则更注重尊敬和尊重,尊称一些特定职业的男性。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待尊重和互动方式的不同心理取向。

2.女士/太太 - Mrs.在英文中,女士(Mrs.)是已婚女性的尊称,太太(Miss)则是未婚女性的称谓。

在中文中,女士(或夫人)通常用于对年龄较大、地位较高的女性的尊称,而太太则用于对已婚女性的通称。

文化内涵:英文的Mrs.和Miss体现了西方文化对性别和婚姻状况的不同标准,更注重个人独立和身份识别。

而中文的女士/太太则更注重对女性的尊重和礼貌,反映了中国文化中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价值观。

3.阿姨/叔叔 - Aunt/Uncle在英文中,Aunt和Uncle是亲戚关系中的称谓,但也可用于对年长者的尊称。

在中文中,阿姨和叔叔则更广泛地用于年长者的尊称,无论是否有亲戚关系。

文化内涵:中文的阿姨和叔叔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尊老敬老的传统。

而在英文中,Aunt和Uncle则更注重与亲戚关系的联系,反映了家庭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

4.小姐/奶茶妹/女神 - Miss在中文中,小姐(或姑娘)是对未婚女性的通称。

而奶茶妹和女神则是一些网络流行语,用于对外貌或魅力相对出众的年轻女性的美称。

在英文中,Miss通常用于对未婚女性的尊称。

文化内涵:中文的小姐和网络流行语奶茶妹、女神,都源于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娱乐文化,更注重对女性的美貌和吸引力的赞誉。

中西方称谓语差异与翻译

中西方称谓语差异与翻译
三、英汉称谓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与意译法 原语与译语的文化可以互相理解时或者称谓 词语可以对等时不妨采用直译法,如果文化差异导 致理解困难,这时不妨采用意译法,因为翻译的目 的是把原语所表达的意思传递给译语读者。 例如: 旺儿又打着千儿回道:“奴才天天在二门上听 差事,如何能知道二爷在外头的事呢? ”(《红楼梦》 第六十七回) 译文 1:“I’m on duty all day long at the inner gate”, stammered Lai Wang. “ How could I know about the Second Master’s business.” (杨宪益 戴乃迭译,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一、中西方称谓文化差异 (一)亲属称谓 中国的亲属称谓系统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 称谓系统,其称谓词语更是纷繁复杂。 赵元任先生 在《中国人的各种称呼语》中列举了 110 种亲属称 谓语,每一种称谓语又有正式名称。 在西方,亲情观念相对淡薄很多,亲属称谓数 量不仅少而且简单。 英语中大体含有 11 个亲属称 谓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brother, sister, uncle, aunt , cousin。 其中 cousin 不仅没有血 缘 关 系 之 分 , 甚 至 没 有 性 别 之 分,既可以指堂哥堂弟表哥表弟,也可指堂姐堂妹 表姐表妹,由此词翻译也可以看出汉语称谓语中血 缘关系和性别特征都很明显。 另外,在中国,人们在实际交往中与对方关系 密切时也常常使用亲属称谓称呼来表示亲近,而且 加尊﹑仁﹑贤等以示尊重。 对年长一些的称仁兄﹑尊
译 文 2:I spend all my time on call at the inner gate, Madam. I’ve no means of knowing what the master does outside.

中西方称呼语文化语用差异

中西方称呼语文化语用差异

中西方称呼语文化语用差异摘要:本文从称呼语的概念和作用入手,结合中西方称呼语误用的具体实例,进一步从三方面引出中西方称呼语差异的一般规律,进而深入分析了这种差异背后所反应的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了解中西方称呼语文化语用差异的意义与必要性。

关键词:中西称呼语;差异;文化因素;意义一、引言称呼语是人们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彼此间当面招呼对方时使用的名称。

称呼语的正确使用不但能够保持、加强、甚至建立各种人际关系,还能够帮助避免误解和语用失误并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所以,对于中西方称呼语的对比研究具有实际的意义和重要性。

根据人的社交群体的亲属关系,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1.亲属之间,包括直系、近亲及远亲 2.朋友、同学、同事、师生、上下级等关系密切及关系一般的熟人 3.非熟人的其它社会关系来阐述中西方称呼语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背后所体现的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二、中西方称呼语语用失误实例有这样的一个情景:英语教师走上讲台,然后对着全班同学说“Class begins.”,这个时候班长就说“Stand up.”,接着同学们起立并且异口同声地说“Good morning, teacher.”,这时候老师会说“Good morning, students.”,最后班长说“Sit down, please.”。

这样的情景不知重复了多少次,而且好像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意识到teacher 和student 在英语中是根本不能用作称呼语的。

另外几个例子:一位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当他对房东老太太称呼“Grandma”时,被对方明确回绝,她宁愿留学生直呼其名,而不愿领受“奶奶”的尊称。

因为在英美文化中,即便真是耄耋老人,只要他头脑清醒,也不愿听陌生人喊他“老爷爷”或“老奶奶”。

与此相反,在操英语的本族人之间,老者有时会称呼年轻人为“son”以表示亲切,而并没有侮辱他人的意思。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摘要: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本文从人们比较熟悉的英汉亲属称谓习惯和语义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汉语称谓语系统是复杂的、严格的、精细的,而英语称谓语系统结构简单、笼统、含糊。

汉语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而英语称谓语系统具有概括性。

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过对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分析和对比,就可以窥探到中英文化的差异,从而提出中英称谓语互译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互译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一种符号,还要学习语言中的民族文化。

称谓语“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的称谓语系统各有特色。

反过来说,不同的称谓语系统也反映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一、中西方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亲属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它是由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属次序确定的。

如爸爸、妈妈、叔叔、哥哥等。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之一,而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却要简单、笼统得多。

1.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而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要严格区分。

汉语称谓语的繁复和精细都体现了它的高度描述性。

汉语称谓语要区分长辈与晚辈,如哥哥、弟弟等;要区分姻亲与血亲,如伯父、叔父等;要区分宗族与非宗族,如爷爷、外公等;要区分父系与母系,如叔叔、舅舅等。

论中西方称谓的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称谓的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称谓的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kinship terms[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文章将中英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交际称谓,并分别从家庭结构和血统观念、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等级制度、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宗法观念、礼貌原则等文化角度审视了这两种称谓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并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 kinship term is not only a part of language but also a kind of cultu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kinship terms reflec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to some extend. This article will see the differences of kinship term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 also reveal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in it through depar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lie in the family structure, consanguinity, patriarchy concept, culture adoption and courtesy principle.[关键词]中西方;称谓;文化差异Key words: East and West; kinship term; cultural difference“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称谓用语的文化差异
作者:孙芳琴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贵州,贵阳,550001
刊名: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2,10(1)
被引用次数:17次
参考文献(11条)
1.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 1995
2.陈俊森;樊葳葳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2000
3.索振羽语用学教程 2000
4.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 1996
5.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 1998
6.顾久;杨润华;周复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读本 2000
7.刘恭懋古代礼貌语言 2001
8.顾久;顾劳中国文化教程 1995
9.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1999
10.邢福义文化语言学 2000
11.孙芳琴;徐培成英语语言文化教育论丛 1998
本文读者也读过(4条)
1.王宗华.梁星试论英汉称谓禁忌的文化差异[期刊论文]-池州学院学报2010,24(4)
2.祁伟.Qi wei从社交称谓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3.李星.LI Xing中西社交称谓词映射的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3)
4.试论英汉称谓禁忌的文化差异[期刊论文]-中国电力教育2009(18)
引证文献(18条)
1.王宗华.梁星试论英汉称谓禁忌的文化差异[期刊论文]-池州学院学报 2010(4)
2.试论英汉称谓禁忌的文化差异[期刊论文]-中国电力教育 2009(18)
3.李星中西社交称谓词映射的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6(3)
4.董宇不同文化对语言交际的影响[期刊论文]-科技致富向导 2011(4)
5.赵玲洁称谓:社会文化心理的镜象——英汉称谓系统的对比[期刊论文]-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
6.邓建群汉英亲属称谓系统的文化比较[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09(1)
7.张沙林.胡浩明汉语言语交际中称谓语缺环现象小议[期刊论文]-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3(4)
8.田艳萍汉语、英语、日语亲属称谓对比研究[期刊论文]-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9(3)
9.金茹花.吉哲民英汉亲属称呼语与中西思维差异[期刊论文]-宜宾学院学报 2008(10)
10.李娟浅析汉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期刊论文]-华章 2008(19)
11.蔡永贵汉语中谦称的语用翻译——以《水浒传》两个英译本为例[期刊论文]-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0(8)
12.刘卫华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期刊论文]-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3)
13.张秀芳语境中的文化因素和情景因素对语言交际的影响[期刊论文]-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1)
14.侯雪钰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对比[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12)
15.钟霞英汉文化差异及其在称谓上的体现[期刊论文]-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3)
16.张静英汉称呼语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甘肃科技纵横 2006(6)
17.侯雪钰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对比[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12)
18.赵宏伟英汉人称指示语先用现象对比及其翻译[期刊论文]-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awgyxyxb20020102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