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红军的长征2
高一历史红军的长征2

从始兴马市桥头沿河自东向西行驶一两公里,有一座古老的村庄,叫黄塘村。
阳春三阳,我们趁着暖人的春风走进乡道。一排巨树绿满枝头,迎面而来,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偶尔有人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进出村庄,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最后消失在乡道尽头。
最惹人注目的是,一株株巨大的古榕树临河而立,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Hale Waihona Puke
高一历史下册红军的长征 同步练习

红军的长征同步练习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8分,共64分)1、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前提是①执行国联的决议②红军和根据地的迅猛发展③日本侵略没有根本上危及四大家族利益④亲日派在政府中居主要地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知道国联的决议是什么,自然不会选择①,而④所述的不是事实。
2、促使蒋介石由“不抵抗”转到“攘外必先安内”的直接原因是A红军的发展和壮大 B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的干预C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呼声 D伪满洲国的建立【答案】C【解析】教材所述九一八事变以后,全国人民愤怒声讨祸国殃民的不抵抗政策,强烈要求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面对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的主要原因是A敌强我弱 B装备落后C鄂豫皖、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利 D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答案】D【解析】当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党内占上风,1933年初,上海的临时党中央迁入中央苏区,“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导方针上的错误,在革命根据地得到全面贯彻。
4、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A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B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C成立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D摆脱了共产国际的错误领导【答案】D【解析】遵义会议中共开始独立自主地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之所以说“独立自主”是因为以前依赖共产国际,而现在摆脱了共产国际的错误领导。
5、遵义会议的主要议题是A选举新的党中央 B批判“左”倾错误C长征路线问题 D军事指挥问题【答案】B【解析】因为王明“左”倾错误把中国革命带到危险的边缘。
6、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这是在A1935年10月陕北 B1936年10月会宁C1935年10月会宁 D1936年10月陕北【答案】B7、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摆脱敌人围追堵截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事件是A强渡大渡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到达吴起镇【答案】B【解析】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以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高一历史红军的长征知识点

⾼⼀历史红军的长征知识点 ⾼⼀的同学正在紧张的复习历史知识点当中,历史是⽂综复习的重点,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复习历史红军的长征的知识点。
以下是⼩编给你推荐的⾼⼀历史红军的长征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红军的长征知识点 ⼀、长征开始 1、背景:1933年9⽉,蒋介⽯出动50万兵⼒对中央苏区进⾏第五次围剿。
此时以王明为代表“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
以博古为⾸临时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和“不放弃根据地⼀⼨⼟地”,令红军打阵地战、消耗战,致使战局⽇益恶化。
2、开始:1934年10⽉,中央红军被迫实⾏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1、背景:长征开始后,中央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四道封锁线,但伤亡惨重,损失过半。
在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政治局接受⽑泽东的正确主张,改向敌⼈⼒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占领遵义。
2、1935年1⽉,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会议 (1)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会后,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并成⽴由周恩来、⽑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军事指挥⼩组。
(3)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命,是党的历史上⼀个⽣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三⼤红军主⼒会师 1、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泽东的指挥下,四渡⾚⽔、巧渡⾦沙江,摆脱了⼏⼗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强渡⼤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过草地,与1935年10⽉胜利到达陕北。
2、1936年10⽉,红⼀、红⼆、红四⽅⾯军在⽢肃会宁地区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历史红军的长征练习题 ⼀、选择题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 )A.敌⼈的⼒量强⼤B.武器落后,敌众我寡C.远离基地,缺少后援D.博古等⼈的错误指挥 2.⾯临全军覆没的危急关头,⽑泽东提出放弃去湘西转向 ( )A.贵州B.⼴西C.云南D.江西 3.长征红军跳出敌⼈包围是 ( )A.四渡⾚⽔河B.巧渡⾦沙江C.抢渡⼤渡河D.飞夺泸定桥 4.遵义会议后红⼀⽅⾯军⾏军路线正确的顺序是 ( ) A.四渡⾚⽔河——巧渡⾦沙江——抢渡⼤渡河 B.巧渡⾦沙江——四渡⾚⽔河——抢渡⼤渡河· C.四渡⾚⽔河——抢渡⼤渡河——巧渡⾦沙江, D.抢渡⼤渡河——四渡⾚⽔河——巧渡⾦沙江 5.现在⽢肃会宁城有个会师门,它的命名所依据的重⼤事件是 ( )A. ⽑泽东同朱德的军队会师范B.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C.红军三⼤主⼒会师D.红⼀和红四⽅⾯军会师 ⼆、问答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死攸关的转折点? 参考答案: ⼀、选择1.D 2.A 3.B 4.A 5.C ⼆、简答:答:遵义会议在⾰命紧要关头,批评了博古等⼈的军事错误,确⽴了以⽑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
高一历史1.4《红军的战略转移》教案人教版

第四节红军的战略转移[教学目的]:基础知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
思想教育:1、通过分析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蒋政权的反动本质。
2、通过对长征史实的讲述和对“长征精神“的讨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能力问题:1、通过分析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培养学生把握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2、通过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知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难点知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遵义会议是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要点]:一、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1、政策的提出:2、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长征的开始:2、遵义会议(1)、背景:(2)、内容:(3)、意义:3、长征的胜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三军大会师4、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讲授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第一章的前三节内容,现在我们来共同回忆一下,第一节我们学习了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国民政府的性质是怎样的(卖国专制政府);第二节,我们学习了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包括哪三方面的重要内容(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第三节,我们学习了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我们知道,在日本大举入侵,中日矛盾逐渐上升的前提下,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依然执行卖国的不抵抗政策,对红军根据地进行大举围剿,这也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国民政府的反动性,以及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由于蒋介石集团害怕革命、仇视革命,疯狂镇压革命;再加上当时共产国际“左”倾策略导致党内的“左”倾错误的发展,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危害,造成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上的新课,第四节,红军的战略转移(板书标题)。
高一历史红军的长征2

轿车行走在路上,能看到无数古巴人手里拿着钞票站在路边,等着搭乘顺风车。有人说,我们要是在这里开一家运输公司就好了,看看道路两边的人,生意肯定很好。其实何止是运输?就是种蔬菜、 养鸡鸭,又何尝不能发财?在我们这些已经商业化的人看来,这里简直遍地都是商机。
也许不是所有人都会遇到这些问题,那些背包客,观光旅游的人,根本不会遇到这些问题。但作为一个外资公司,衣食住行需要自己操心,面临的困难就不一样了。开心8官网
在古巴,出行是件困难的事情,长途汽车不多,火车基本上处于瘫痪的临界点,飞机出行更让人提心吊胆。古巴其实很适合铁路交通,占全国领土95%以上的古巴岛,就像一条春蚕横卧在加勒比海。 一条双向铁路线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只不过现在,铁路系统还在等待涅槃重生。
现在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国家刚宣布改革开放的时候,会有那么多外资蜂拥而至了,因为我们觉得寸步难行的地方,都是闪闪发光的金矿,等着尽情开采。当然,我们勤劳勇敢美丽善良的同胞很快 就实现了逆袭,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在古巴还不行,至少是目前还不行。
高一历史红军的长征2

母亲去村里借来几只水桶,灌满干净井水,让舅舅带粮食和水回城里。父亲和舅舅拿了几只口袋进了原来的房子里。粮食存在米缸里,两人一人撑开口袋,一人用葫芦瓢飞快的舀起粮食灌进袋子。 突然,房子又一次摇晃起来,短短的一瞬间,震感虽不强烈,足以让人惊心动魄。父亲和舅舅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慌忙逃到房子外面。两人惊魂未定的站在那里,彼此对视一眼没说话。等在外面的母 亲一样惊慌失措。余震过后,父亲和舅舅稳稳神,又一次冲进屋里装粮食。当两人各自背着粮食平安出来,等在外面的母亲才放下心,便催促舅舅赶紧回城里,免得外婆担心。tt官方客服端
三
孩子的世界总是简单。我们这些小孩子并没有感到灾难的可怕。母亲们严厉告诫孩子们,不许回到原来的房子里,不能Biblioteka 近高大的建筑物,只能在空阔的地方玩耍。
让我感到害怕的,是那晚爷爷的话。傍晚吃过饭,爷爷来到我家的简易棚,和他一起进来的还有村里的几位伯伯。小小的简易棚一下有这么多人挤进来,变得十分狭窄拥挤。我和妹妹们只好挤在简 易棚最里面的角落,大气不敢出。爷爷平日里说话和善,两只小眼睛眼眯成一条缝,皱纹里都是笑意。今天却是一脸凝重,眼神里全然没有平日的慈爱,显得忧心忡忡。听外村人说不知道从哪儿来了一 伙贼,专门偷盗村里人家财物。现在闹得人心惶惶,周围的村庄组成了护庄队,夜里由村里青壮年轮流在村里巡逻。
高一历史红军的长征2

每每去东山,我都会去找刘小龙和陈立群的,而每次,我们都会“情浓深处叙酒欢,无限江山任潮掀。”的。
那次在林水金处,我们谈也谈得快要到天亮了,酒也是喝得快要到天亮了,因为我和陈立群、林水金的酒量都特别大,自然就有一番“一醉方休才痛快,头重脚轻始见欢。”的淋漓尽致了,而倒忘 了怎样去修改《花间草》这一支歌了。
所以,昨晚似醉非醉的我,拨通了渔童刘小龙的手机,自然谈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往事呢喃盛情处,今非昔比缠绵时。”一个牧童,一个渔童,相识于都很年轻的年代,都缘于热爱诗歌,热爱旧 体诗词,热爱文学,热爱音乐,所以我们的心也就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tt体育注册
这我在散文诗《山鹰》和散文《海燕》都有祥细描述的。
昨天晚上,我和刘小龙谈了很多很多,他告诉我,他是1995年就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的,在我们福建省漳州市,他是第二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人,仅次于陈文和老师,就是说现在《闽南日报》 《九龙江》文学副刊的主编、高级编辑、记者陈小玲的父亲陈文和老师在漳州市是第一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而做为渔童的刘小龙,是第二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
人教(统编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堂课件

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感悟长征“魂”
回顾长征,结合学习和生活谈一谈长征 给你的感悟与启示?
小结 红军第五次 起因 反“围剿”失败
被迫长征
红 过程 军:
爬雪山 过草地
江西瑞金 1934.10
不 怕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三大红军主 力甘肃会师
1936.10
冲破四道 封锁线
远 征 难
意义
四渡赤水
万水千山只等闲——感悟长征“魂”
强飞红渡夺一大泸、渡定红河桥二、红四三大主过吴遵力草起四义甘地镇渡爬会肃会赤雪议会师水山旧师址 巧渡金沙江
红军红过军雪草过山根雪时腰树山御带皮时寒也也御用拿成寒的来了用棉充粮的片饥食棕背心
万水千山只等闲——感悟长征“魂”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恶劣的自然环境 2、缺衣少食 3、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4、前期同博古李德错误指挥的斗争,
重走长征路——感知远征难 ——感悟长征“魂”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失败的结果而告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湄公河“10·5惨案”专案组: 外国人心目中的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毛泽东对长征胜利的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毛泽东对长征胜利的 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
的
血染十里溪,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万水千山只等闲——感悟长征“魂”
音
4、前期同博古李德错误指挥的斗争,后期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万水千山只等闲——感悟长征“魂”
符
杨善洲
孝长悲纵冰更何使莫终刘雪死绝抗处英把为悲跃终伦洪春荒雄容兮进令足抢山江玉泪生险汗可变作无满别竹矜绿胎月襟离香野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在线观看/taijulist/36.html
常见父亲一个人独坐吃茶时,忽而微笑,忽又一脸凝重,时又起身挥笔撅字,时又哼几句老掉牙的歌词……我想,父亲的茶水里,一定封存着岁月深处的往事,那涩后回甘的味 道,恰似流年里最温暖的底蕴。
印象里从不见父亲大口吃茶,即使外出游玩,走得口干舌燥,也断不像我把一瓶矿泉水喝得咕噜咕噜冒泡。父亲只喝自带的茶,矿泉水、饮料、奶茶一类如同与父亲隔了一个 世纪。
母亲也学着父亲一声叹息,半是调侃、半是羡慕地说父亲是个有情趣的人。
父亲吃茶时的样子如同正品尝着一桌山珍海味,诱得我哇哇直叫。猜想父亲的茶杯里一定藏了什么稀罕物。我夺过杯子对准嘴巴学着父亲的样子呷几口,些许微涩,稍顷又洇 出淡淡的清香。咦,不就是茶吗,没啥特别。我咂巴着嘴,仰脖咕嘟几大口,依然茶味。干脆把手指伸进茶杯,抠出几片暗绿色的茶叶。傻了眼,偏不死心,直接把杯子扣地上 一探究竟,除了茶叶还是茶叶。父亲哈哈大笑,说我这馋样,将来怎嫁得出去哟。
父亲吃茶,吃的随意、率性。不分场合、不管时间,不为口渴,是个十足的茶迷,简直是无茶不欢。看电视,走路、坐车、开会、上课……想吃就从口袋掏出茶杯,轻轻旋开盖 子,深情地瞄一眼杯口,缓缓将杯子送到唇边,微微眯眼,呷一口,眉眼舒展。再一口,抿唇,舌尖伸出微翘,嘴角上扬,喉咙里发出一声长长、幽幽的叹息声。仿佛世上最快乐 的事就是吃上一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