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地气温日较差小,平原和高原日较差大

合集下载

青藏高原日较差大而年较差小的原因

青藏高原日较差大而年较差小的原因

青藏⾼原⽇较差⼤⽽年较差⼩的原因
的原因
青藏⾼原⽇较差⼤但是年较差⼩
青藏⾼原⽇较差⼤但是年较差⼩的原因
青藏⾼原是⾼⼭⾼原⽓候,⽇较差⼤但是年较差⼩。

年较差⼩的原因是:青藏⾼原地势⾼,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时候,因为海拔⾼,⼤⽓稀薄,保温能⼒差,所以⽓温和东北等中国⼤部分地区相⽐⽓温较低;冬季因为青藏⾼原⼤⽓稀薄,太阳辐射⽐较强,光照和东北地区相⽐要充⾜,⽽且因为其地势⾼,所以寒冷的西北季风以及寒潮不会对它有太⼤影响。

⽇较差⼤的原因是:其海拔⽐较⾼,空⽓稀薄,云层少,⽩天太阳辐射强,升温快,温度⾼;夜晚,逆辐射很少,空⽓散温快,降温快,温度低。

年较差都都⼩的原因
⽇较差及及年较差
⼭地⽐附近平原的⽇较差
⼭地⽐附近平原的
由于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由于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①凸出地形,如⼭顶,因与⼤陆接触⾯积⼩,受到地⾯⽇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地⽓之间热量交换减少,⼜因⼭顶风速较⼤,空⽓湍流
都㎜较⼩。

交换较强,再加上夜间地⾯附近的冷空⽓可以沿坡下沉,⽽换来⾃由⼤⽓中较暖的空⽓,因此⼭地⽓温⽇较差、年较差
年较差都㎜
②平原,受地⾯⽇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

温差较附近的⼭地⼤。

③⾕地或凹地地形则是因⽓流不畅通,湍流交换较弱,⽓温受⾃由⼤⽓影响⼩,⽩天因受热急剧增温,夜间因四周⼭坡散热快,冷空⽓下沉盘踞⾕地,⽓温明显下降。

因此,⾕地⽓温⽇较差和年较差⼤于四周⾼地。

陡崖介乎⼆者之间。

山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山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山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作者:冯煜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64期气候是高考的高频率考点,气候的考察中,越来越突出山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近三年全国一卷均考察了这个知识点,而这部分知识难度大、系统性强,同学们在分析问题时容易顾此失彼,遗漏要点。

基于此笔者对这个知识点做了全面分析。

山地地形通过对气温、降水、光照、风等要素的影响来影响气候。

一、对气温的影响。

(1)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但其变化速率因山地性质和气候条件而不同。

一般而言,湿空气的垂直递减率为0.6℃/100m,干空气的垂直递减率为1℃/100m。

(2)坡向对气温的影响。

一般而言,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

在我国多数山地是南坡的温度高于北坡。

坡向对气温的影响还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多数情况是高纬影响比低纬显著,不同方位坡地的温度差异,一般都是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3)山地形态对气温的影响。

由于地形凹凸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地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湍流交换较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大。

(4)山地走向对气温的影响。

与冬季风垂直走向的山脉,对冬季风起到阻碍作用,导致迎冬季风一侧气温偏低,背冬季風一侧气温偏高。

如四川盆地的冬季气温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地形既能促进降水的形成,又能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

(1)坡向与降水。

当来自海洋气流与山地坡向垂直或交角较大时,则迎风坡多成为“雨坡”,背风坡则成为“雨影区”。

如右图,美国北纬37°西部的降水和地形的关系;(2)高度与降水。

在迎风山地,由山脚向上降水量起初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增的,达到一定高度降水量最大,过此高度后,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此最大降水量高度因地而异,一般是空气愈湿润,大气愈不稳定,最大降水量高度愈低。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3 气温【带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3 气温【带解析】

3-3 气温知识系统考点精讲一、气温的日变化(一)大气受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1.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出后,太阳辐射变强,地面增温,大气温度升高)2.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正午12时;3.地面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1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3:00)左右4.大气温度(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

(二)气温日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海陆位置:沿海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地区。

原因: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

这里可以适当迁移水汽较充足,湿度较大地区日较差会较小。

3.天气状况: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原因: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间保温作用比较强,气温不会太低。

4.地形因素:(接触面积大,气温日较差大)①大尺度山地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小。

②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5.注意低纬度的高原,其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大。

原因: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

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二、气温的年变化(一)海、陆气温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是6月份;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是7月份;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是8月份。

(辐射最弱为12月,陆地气温最低为1月份,海洋气温最低为2月份)(二)气温年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2.海陆位置。

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陆地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日出时间受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拖后。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

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编者:无论冬夏昼夜长度之差也是低纬大于高纬]。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注意:地面长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而主要受周围自由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编者: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皆较小] ,故其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逆温的种类及原因

逆温的种类及原因

逆温的种类及原因在对流层大气中,一般情况下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呈降低趋势,但有时在某些层次会出现气温不随高度变化或随高度的升高反而增高。

气象上把温度不随高度变化的大气层称为等温层,而把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增高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从热力学的角度看,无论是等温层还是逆温层都表示大气层结是稳定的,如果它们出现在地面附近时,则会限制贴地气层强烈乱流运动的发生,如果它们形成在对流层中某一高度上,则又会阻碍下方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

因此等温层和逆温层又统称为阻塞层。

但两者中对云雾和垂直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对其它天气现象影响较大的是逆温层,所以下面对各种逆温层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进行讨论。

逆温层形成的过程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产生了它的家族。

逆温按高度可以分为“近地面层的逆温”和“自由大气的逆温”两大类。

前者是指发生在一百米高度以下的逆温,这里面又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和“地形逆温”等,多是由于热力条件形成的;后者是指发生在一百米高度以上的逆温,这里面又可分为“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等,多是由于动力条件形成的。

一、辐射逆温辐射逆温是夜间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

近地层的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空,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在日落前后由地面开始形成,夜间随着辐射冷却的加强,逆温层逐渐加厚,黎明前达到最大厚度,日出后从地面开始逐步消失。

它的垂直厚度可以从几十米到300~400米,其上下界温度差一般只有几度,很少能够达到10~15℃。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在冬季大陆被高压控制的天气条件下,由于长时间的辐射冷却的结果,地面和近地层空气的温度显著下降,可形成在白天也不消失的冬季辐射逆温。

这种逆温层的厚度可达几百米到2~3千米,其上下界的温度差可达15~25℃,有时可持续若干天不消失。

“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

“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

“高处不胜寒n的三种原因在大气环境的教学中,重难点较多,较为抽象,也是学生对大气环境感觉较难掌握的原因。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因为学生对概念,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对解题的时候似是而非,出现不该有的错误,甚至有的参考资料也有一定的误导,反而使学生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简单死记,忽略了事物的产生原因。

本文就只针对气温来分析学生的学习中遇到的两个疑难。

一、“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经常在教学中遇到学生对青藏高原等III地气温低的原因就简单回答:地势高。

甚至有的参考书也如此讲解,其实这很易对学生产生误导。

同样是海拔较高,而产生的“高处不胜寒”却应该分为三种情况来分析:1・平原高空的“高处不胜寒”这应该是较简单,学生易解释清楚的一种情况。

由于地面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在平原的上空,由于离地较远,所以,高空气温较彳氐。

另外,高空湍流也使其气温不高。

2・【Ll地的“高处不胜寒”在高LU上,海拔增加,LU地近地面大气比同纬度平原近地面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因此很强。

可是因为Lb地在同海拔地区地面面积较平原地区小,所以即使太阳辐射强,可地面小,使地面吸收热量,发出的长波辐射有限。

因此也就导致山地大气得到的来自山地的地面辐射较少,使得气温不高。

此外,111地的地形复杂,植被较多,并且云雾较多也削弱了一定高度下的太阳辐射。

另外,LLI地海拔较高,也使Lil 地的湍流交换作用较强,风力较大,使气温不会太高。

因而“高处不胜寒”。

3・高原地区的“高处不胜寒”高原地区同样有着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特点,因此太阳辐射很强。

然而高原地区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LU地大,地面辐射较多。

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广阔的地面增温并产生了比LL[地多的地面辐射。

可地面辐射的增多并没形成平原地区那样的较高气温,原因仍然在于其稀薄的大气,由于大气稀薄,水汽、二氧化碳较少,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弱,即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使整个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很快。

完整版为什么山地气温日较差小,平原和高原日较差大

完整版为什么山地气温日较差小,平原和高原日较差大

为什么山地气温日较差小,平原和高原日较差大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这个是针对大尺度地形区而言的;在相等的高度下,山顶山脊温度日较差小,河谷盆地温度日较差大。

高原上的河谷是日较差最大的地方,这则是针对中小尺度地形而言。

为什么山地比周边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呢 ?主要原由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本源影响。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凑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

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情况作用的影响。

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治作用的影响。

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

白天山地气温高升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必然的降温作用。

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少,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周边平原气温日较差。

那么大尺度地形区为什么又会“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呢?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受大气热力情况的影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所以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就大。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由: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较差影响因素(修改)

气温较差影响因素(修改)

低纬度>高纬度
(2)季节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 于冬季,中高纬最 大值出现在春季。
(3)地形
山谷大于山峰; 高原大于平原。
平原>山地 山谷>山顶
(4)地势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 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 高原山区,海拔越高 日较差越大。
(5)下垫面性质
陆地气温日较差大 于海洋,且距海越 远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 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称为气温年较差。
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 化不同。
热带地区的气温年变 化小,温带和寒带地 区的气温年变化大。
北半球中高纬内陆月 均最高温度在7月,月 均最低温度在1月.海 上气温以8月为最高 2

月为最低 。
思考??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1 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是: 、 ABC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 水面大,水汽、杂质集中 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 日较差较小。
(4)地势
离地面越近日较差 越大,因为大气的 直接热源是地面长 波辐射
(5)下垫面性质
由于热容量不同,陆地气 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 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 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 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 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旱地比水田大。
2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 7 月、最低 、
温在 1 月;南半球情况如何?海洋?
气温年较差规律 :
高纬度>低纬度,
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
三.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1)纬度(H和昼长)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 高而增大。因为随纬度 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 变化幅度增大。
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 (16°50′N)气温年较差只 有6℃上海(31°N)为25℃ 海拉尔(49°13′N)达到 46℃低纬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 高纬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山地气温日较差小,平原和高原日较差大
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这个是针对大尺度地形区而言的;在相等的高度下,山顶山脊温度日较差小,河谷盆地温度日较差大。

高原上的河谷是日较差最大的地方,这则是针对中小尺度地形而言。

为什么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

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状况作用的影响。

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

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

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

那么大尺度地形区为什么又会“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呢?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受大气热力状况的影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就大。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3.地形: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和谷地,海拔越高,年较差越小。

4.天气: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5.植被: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