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重彩画简介资料

云南重彩画简介资料
云南重彩画简介资料

云南重彩画简介:

云南重彩画是一种民族风味浓郁的独特美术样式,画作取得世界性的影响,获得不同民族人民的喜爱。云南重彩画蕴含于画作中的人性价值观和追求分析,画风底蕴的文化探源等等,揭示民族意识、文化在画作成功中的重要作用。

云南重彩画是80年代初,由丁绍光、将铁峰等一批云南中年画家研创而成。

云南重彩画融合了东西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特色,色彩瑰丽,线条充满了音乐的旋律,构图饱满、造型严谨、肌理新颖和谐、笔墨色彩厚重、富有时代感,以中国画的线条造型,应用中国画所没有的而西方现代绘画中重醒目的斑澜色彩给画面注入了勃勃生机和绚丽色彩,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内容大多是

反映云南优美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的地方特色。它将东西方绘画语言、古今技法熔为一炉,具有极强的透视感。丰富艳丽的色彩和夸张与写实结合的人物实体,给人一种梦幻神奇、似懂非懂的感觉,具有较强的美感和装饰性。

丁绍光等到了美国以后,云南现代重彩画也走向了世界。在美国、日本、法国等西方画坊上引起了强烈轰动,国内外许多画家纷纷仿效,在高档的宾馆、酒店、酒吧或居家,挂上一俩幅具有浓郁云南民族风情的重彩画,往往给人一种高雅、别致的感觉。其观赏价值往往是其它工艺品无可比拟的。

丁绍光曾先后先后在世界各国举办过1000多次个人画展。在全球1500家画廊中都有作品在销售,作品收藏遍及40多个国家与地区。1990年在第一届东京

国际艺术展上被评为自14世纪以来全世界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之一。95年,为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和世界妇女年,他创作8幅以世界妇女为主题的作品,由联合国在全世界发行。联合国在其发布的文稿中说:“丁绍光先生有意识地把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融合起来,使他的作品成为全世界被公认的杰作”。法国著名美术评论家安德鲁帕里诺认为,丁绍光的绘画艺术“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他用一只神似的笔,提示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秘密,他对爱与美的升华,使他成为20世纪的乔托”。美国著名美术评论家芬雷称“震动画坛的丁绍光艺术,既是东方的,也是西方的,更是属于世界的”。丁绍光被欧美评论为“震撼世界的云南画派领袖”和“站在中国现代绘画顶点的孤高、浪漫的色彩诗人”,也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继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之后的又一位全球公认的中国绘画代表人物。

云南重彩画,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的成功,获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成功的内蕴就在于,画作展示给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们以一种既亲切又神秘的美感意味。其亲切之处就在于这些画作流溢着该国度民族的文化沉积和表象,以及人类共同的人性旨归;而神秘之处,也就在于画面传达出区别于该国度该民族的文化内涵特征,把中华民族内在的美的东西表现出来, 并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上来表现。对一些蕴含于画作中的人性价值观和追求分析,丁绍光画风底蕴的文化探源,丁绍光绘画言语剖示,丁绍光画作迅速取得世界性影响的原因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或许能有助于民族艺术、民族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提供借鉴。

云南重彩画画法分析:

云南重彩画是崛起于云南的一个绘画流派。画时,先用铅笔或毛笔在高丽纸上勾线,再用水粉上色。它吸取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优点,重气韵、机理,色彩明快、醒目,极富装饰效果。反映云南优美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的地方特色,具有较强的美感和装饰性。

云南重彩画的意境分析: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灵魂。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甚至园林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意境,论者也常以意境的有无或深浅,来品评作品的优劣和高低。意境的创造与艺术家的人格涵养和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丁绍光受过水墨画、油画、版画和艺术设计方面的教育与训练。置身于西双版纳的景色和人文风俗的熏染中。后又只身去了甘肃

天水和敦煌千佛洞,沉迷于古代雕刻、壁画和彩塑的研究。丁绍光作为“云南画派”的创始人,注重“装饰美”。

丁绍光在意境创造过程中,揉进现实生活,大都以云南人物、风情,服饰为题材,追求诗意的画境。丁绍光绘画如诗的意境虽得力于其艺术修养,但更归因于他的人格涵养,主要有个性心理特质。在他的个性心理特质中,既有爽快、落落大方的春之灿烂,又有超旷空灵的秋之静美,这和他的生活环境阅历有着紧密的联系。丁绍光认为中国的艺术传统更伟大。他对传统有更深的感情,有更真诚的膜拜的心愿。画中有很多以中国的文化创作为背景的。如《思》、《古代文明》中的云涡纹样《渔女》中服饰上的彩陶纹样《和平、平等、发展》《孔雀之乡》等中的花布图案《余韵》《射日》《佛光普照》《火之花》等中的敦煌壁画的影像。他创始的“云

南画派”的特点就是歌颂人间的美,歌颂自然的美,讴歌一种净化的仙境般的人类生存环境。这是他独特的个性写照,是他人格涵养,艺术修养形成的潜意识因素,也是他画风意境产生的源头。人格涵养与艺术修养仅仅是创造意境的前提,要真正创造意境还必须通过构图、造型、色彩、线条等艺术语言手段,把无形的诗意变成可视可感的意象。诗中的画意只有化景物为情思才能构成意境,画中的诗意只能化情思为景物才能构成意境

云南重彩画极富音乐感:

中国传统绘画不重写实、再现而重神似, 故重表现、抽象, 其基础就是线条。在中国民族审美意识中,“线的律动”始终占有特殊的地位,经过历代画家的

不断更新发展, 尤其是书法引人绘画后, 线条运用浸透着我们民族审美意识的特殊形式。

丁绍光采用的仍然是传统艺术的如彩陶、青铜器、漆器、画象石、壁画等的造型特征及线条线条风格。追求一种充满运动感和生命活力的线条。很多画面的线条非常复杂,却有条不紊、优美、流畅、变化无穷的线条表现出了音乐般的韵律感, 它们和不同层次的蓝色一起构成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又使得平面的物象有了空间的层次感。能从线条中看到色彩、空间的感觉,这就是中国人的线描美学。显示对中国绘画特有的民族风格的掌握。用金色的线条来塑造形象, 这些形象映衬在丰富多样的色彩上, 给人一种华丽的感觉, 并使人物从深色的底上凸现出来。在一切工艺美术中, 特别是在建筑装饰中用金银来加强色彩的效果, 是传

统的装饰手法, 这可以造成一种金碧辉煌、富丽非凡的效果。这与传统文化推崇佛教艺术、追求快乐生活的美学思想有关。另外丁绍光发展了古代唐、宋画家的单线塑造方法,利用透视学,打破人们欣赏的传统观念,大胆采用线条造形,形叠形,形套形的方法,增强了画面的绘画性和装饰感,也增强了画面的神韵,画面的前景、中景和后景造型相互延通,混为一体,多景次的重叠,给人一种浪漫而神秘,装饰而写实,平面而空间的艺术特色。

彩云之奇特,在山有灵性,云有仙气,在水有神品,树有悟质;

彩云之妙趣,在天有魂竅,地有精魄,在人有异术,兽有情通。

也许,你置身彩云之南,会被这千景万致所缭乱,所惑迷;

也许,你离开彩云之南,耳际还长久回荡,心中还长久品味

这自山深林密,岭头川尾处流出的,

令你流连,令你神往,令你不可思议的声音。

云南重彩画是崛起于云南的一个绘画流派。

蓝色主调神秘色彩体现宁静而又高雅的意蕴:

丁绍光绘画的形式特征,则是华丽、鲜艳、浓烈而稳重的色彩感觉。他对色彩极为敏感,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他不断临摹研究传统绘画的色彩特征: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明清两代的彩瓷,从古代的佛窟壁画到现代的民间年画,从春秋战国的金银镶嵌到近

代的景泰蓝、金银错乃至丝织品和建筑彩绘,都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研究和学习传统色彩的基础上,丁绍光同时注力于西方现代绘画大师的色彩研究上,无论印象派、野兽派或其它画派,他都倾心了解、认识和吸收,日渐丰富了自己掌握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能力,着力表现意象中优美、深沉、和谐的色彩意境。

从色彩上看,丁绍光认为西方古典艺术时代是以黑白灰对比作为造型主要手段;到前期印象派,才注意到色彩的冷暖对比;现代艺术追求的是色彩的纯度对比,这三个色彩的对比关系构成了西方的美术发展史。

丁绍光的色彩追求,是罗曼蒂克般的理想境地,其色调中有蓝中带绿,蓝绿色,绿中带蓝,蓝与蓝紫色以及青紫色等,呈现着蓝色调的一体化感觉。这种以

蓝为主的色调是通过画面背后的着色来强化色感,蓝色的全色系所呈现出的“冷”,与女性形象中所特有的华丽的“暖”色相调和,加倍表达出了温馨人生的色彩感觉,创造出了理想主义绘画的意境和香气。“每个民族对色彩有着自己的感受,每个艺术家亦同样如此。我特别喜爱蓝色,因为它代表着宁静。只有在万籁俱寂时,我才挥毫作画”,丁绍光如是说。

蓝色为世界许多民族所喜爱的颜色,深浅程度不同的蓝色填充背景, 表现物象的明暗。不同色调的蓝色, 形成不同的和谐的动态与静态的节律。在用色上, 还是以线勾勒轮廓, 再填以各种颜色, 使颜色以块面、几何图形出现。每一幅画的用色不平均使力, 丰富的颜色集中在人物的服饰、头饰、手饰、腰饰等处,巧密工整, 玲珑纤丽, 这一点似得自宋瓷工艺的启迪。更重

要的是突出人物形象的装饰, 能使人物更具有浓郁的云南民族地方色彩。

云南少数民族对颜色有不同的喜爱, 如彝族喜欢黑色, 白族喜欢红、白色等, 这些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但这一切都构成了云南少数民族拙朴、原始、艳丽多彩的对颜色的独特审美趣味。有时还在背景的衬托上使用重叠, 变幻多姿的色彩, 使人物从几何图形的色块上凸现出来, 对人物的肌肤起了衬托作用。画作的颜色,让人想到秘境云南那纯净的蓝天, 浓密的绿树, 红色的裸土, 赤黄的阳光以及生活在那里的身穿五光十色衣服的少数民族, 而这种种令人悦目、迷幻的颜色, 在蓝色的统领下, 呈现出了神秘、梦幻、宁静而又高雅的意蕴。在整体上建立东方情调,并有空间感。

民族装饰风格的构图突出形式美感:

在丁绍光的审美意识中, 少数民族的审美特征占有相当的比重。作为装饰性极强的重彩画, 丁绍光画作的构图是随意自如的; 有时追求生动, 有时又舍弃生动性, 追求静态的原始性。因此, 常采用散点透视, 人物居中, 多呈正三角形或菱形,根据主题的需要, 将远景和近景, 天空和地面, 山林与河川, 实景和虚景有机巧妙地重新组合在一起, 散发出一种自由精神。蕴含着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充分表现画家内心的感觉和想象, 是基于画家浪漫的内心世界。

这与大部分传统的中国画构图有所不同。中国艺术是表现而非再现, 所描写的不是客观世界的状态, 而是主观和客观的接触, 故必有所强调, 而删去一切不必要的细节。主题都画得很小, 部分是空白。西方人

很难欣赏中国传统的写意画。丁绍光却不同, 采用了以人物为中心再以其它物体填充空白的手法, 使其构图同样显出强烈的装饰性。

主题人物画得较大, 人物之外由不同的纹饰、色块组成, 而且背景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下来带有符号特征的仙鹤、吞口、牺尊、岩画、民间剪纸, 帆船等, 整个画面饱满, 显现出美的光芒。从整幅画来看, 有一种烘托气氛, 增强装饰的效果。这样的构图, 一方面为东方人所熟悉, 另一方面又为西方人所接受, 沟通了东西方艺术的语汇。

这种以美为目的的构图方式, 与云南少数民族在青铜、木器、建筑、刺绣等艺术门类中的构图极为相似。云南少数民族的艺术品, 多是在追求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以美为目标, 显示出极大的装饰效果,表现出

特定的文化内涵。许多民族的刺绣, 甚至民间美术中的年画、剪纸, 都可以组合不同的时空, 又以一定的人或物为中心来安排画面, 显示出独特的少数民族的审美意识。因为他们观察世界、表现民族审美心态有其独特性, 即执着的美感形式的追求, 天真浪漫的想象, 对大自然进行诗性的而非科学性的组合,充满了张力、生命的欢欣与渴望。

变形人物造型突出东方女性的优美形象:

纵观丁绍光绘画描绘的主体人物,大多数是女性, 而且都是修长、苗条极具女性特征, 看上去非常优美。她们和现实中的人似像又不像, 似是而非。包括他画作中常常出现的丹顶鹤, 也是细脚挺拨, 脖颈修长, 更有一种婀娜的风情。接触过西方现代艺术特别是毕加索抽象艺术风格绘画的人会对这种夸张、变形感到

似曾相识。在中西古代壁画中都有所反映,这种变形是在实物的基础上加上主观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汉砖瓦、马王堆彩图, 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

西方的现代艺术中变形较为兴盛, 这与西方传统绘画侧重于再现、写实不同, 这主要是由于东西艺术的交汇, 造成西方现代艺术不断向东方靠拢, 也重表现人的主观意识, 所以变形就被西方艺术家用来表现不同的视觉, 以强调其主观感受。

但丁绍光并不是照搬, 而是以一个东方人特有的审美意识, 根据表现的女性形象, 在保持人体的基本形态的基础上, 夸张、拉长人体的脖颈、躯干、手臂和腿,是一种具象和抽象的结合。经过这样的处理, 巧妙地表现了女性优美的形象和性别特征, 寄托着他对女性独特的审美观念。

而对于观赏者来说, 修长而又恰当得体的人物造型, 使人感到舒展, 优美, 视觉效果明确, 有较强的形式感。还受到过其它方面的影响。如中国北方民间的皮影戏人物造型。这些修长苗条的少女身上, 只有简洁的遮掩, 但那长长的飘带, 却使得这些修长的女性更加挺拔、飘逸、充满灵性, 如同敦煌的飞天一样, 使人产生如梦如幻的遐想, 感受生命的律动。他赋予笔下人物的不仅有“形”, 而且有“神”。

丁绍光笔下的女性形象, 就具有符合云南少数民族审美心态的特色, 而其“神”也正是这种民族审美心态的积淀之反映。变形也包含有民族审美意识, 如中国古代的彩陶鱼纹, 是源于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殖崇拜, 西方就不这样认为。所以, 丁绍光笔下人、物的变形, 也是在传统文化孕育下、包含有民族审美意识的。

彩云之南,气象万种。论其究竟,是云的飄逸,是山的厚重;

彩云之南,奇迹万般。言其緣由,是歌舞各异,是风情迥然。

云南重彩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丁绍光先生曾经说过:“艺术家有着一条民族文化之根,这条根将终生连着你,永远抹不去的感情。”中华文化的精髓思想———“大全”与“大道”的观念构成了丁绍光美学思想的主干。

中国文化精神,主要以儒道两家学说长期的熏染而成。所谓“大全”精神即儒道合一的基本精神。“大全”精神必须从天地与人的整体精神的协合来把握。以“大全”文化精神为出发点,中国人在认识方面追求“全真”,在实践方面追求“至善”,美学方面追求“大美”。

人们常以华夏代中国之称。而所谓华者乃美也,夏者乃大也。华夏文明以“大全”为美,这是其文化精神的核心。丁绍光的画作无不体现了这种“大全”的文化精神:自然相生和谐,花叶枝藤,天鹅白鹤,均处于和谐有序之整体画面之中;星空静谧深邃,人物安详纯善,大地流水盈盈,组成一幅浑然有序,又相生互动的天地人合一的景象;画面中的具象和文化符号都处于相互映照,又流动归一的状态。然而这一切又显得无始无终,轮回周转;飘逸的长发和饰带可以与引颈高飞的仙鹤同圆,又与首尾同一,螺旋状的琴瑟之音组成多维的动态意识审美空间;同一画面中,远古的文化图腾符号与现实中的花草飞鸟融合了历史和现实,更为突出了前景中人物造型的亮丽形象。

丁绍光艺术美学的另一文化支点,即对“道心”的追

重彩画的概念是什么

重彩画的概念是什么? 中国现代重彩画是传统工笔重彩在现代文化和审美条件下变革和发展下产生的一个新画种。始于70年代初,延续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程。它重新高举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民间重彩的旗帜,力求重振汉唐雄风,恢复色彩特有的表现力;它充分利用了现代色彩、材质运用方面的特长,大胆把西方抽象、及构成与装饰美感引进绘画中来,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成的视觉美感,极大的强化了绘画的本质特征,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 中国现代重彩画的出现不仅在中国画坛形成了强有的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轰动了西方世界,广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称赞,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今天看来,中国现代重彩画兼容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它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与情趣和明快华丽的色彩,为中国绘画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新的空间。在当代中国画坛形成了一股以融合中西创新国画的潮流,并产生一批具有民族探索精神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重彩画大师及著名画家,如:林风眠、黄永玉、张光宇、丁韶光、蒋铁峰、周菱、刘秉江、胡永凯、张宏宾、张一民等。 放眼中国整个美术历史长河,中国现代重彩画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于: 一、中国现代重彩画是对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敦煌是世界最大的美术博物馆,壁画绘制全部采用纯天然颜料,而它产生的色彩之绚丽斑斓及艺术水平之高,是世人注目的。古代杰出的民间画家采用了朴素的表现技法,同样用色彩的力度震撼了人们的灵魂,同时体现了与西方不同的东方文明及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情趣。特别是唐代,由于唐高宗推行佛教,并实行开放策,大量绘制绚斓多彩的壁画,使我国纯天然颜料的开发及以工笔重彩为重要表现的绘画形式在整个封建社会达到了最高峰。如胡伟教授所说:“古典美术研究是为当代艺术表现服务的。”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是中国现代重彩画研究的发展平台,并为其输送营养和能量。而中国现代重彩画研究的成果又反过来启发和引导对中国古典美术的研究和挖掘,并更加深入、更大宽度的拓展传统。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不可割裂的关系。对中国现代重彩画和对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的研究都不应该是孤立的,如果孤立的研究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只会重复古人的办法与技法。中国现代重彩画首先明白要从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中继承哪些东西,对自身的艺术创造发展又将产生什麽样作用,对传统的继承与挖掘会有极强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中国现代重彩画恢复并发展了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民间美术的特有色彩表现力,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的色彩魅力在中国现代重彩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中国现代重彩画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材料技法与西方材料技法的合壁与发展中国现代重彩画是在壁画及民间美术长期受到冷遇、特别是壁画颜料失传的情况下,对当时现有绘画颜料进行探索的。运用中国传统高丽纸、水墨、毛笔及西方的水粉颜料、及现代的马克笔等现代材质、色彩进行创作的。水粉色弥补了当时中国画色彩没有不透明色、和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重现了昔日中国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的色彩魅力和色彩表现力。现在的今天,又有了以中央美术学院蒋雪萍、胡伟教授为代表的中国现代重彩画的岩彩派。 中国现代重彩画的岩彩派是从日本学习中国已经失传的矿物质颜料与技法,回国形成的中国现代重彩画的新流派,注重把材料与技法的认识和对传统艺术中文化内涵的认识结合起来,贴近传统绘画的内奥,在宽阔的文化视野中关照隐藏在古代艺术经典深处的材料与技法;把对古代绘画现状的分析和对材料与技法的研究结合起来,在技法中找到贴切而不浮躁的形式语言。

云南特产旅游纪念品介绍

云南特产云南旅游纪念品介绍 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是云南著名的中成药,由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于1902年研制成功。它以云南特产三七为主要成分,对于止血愈伤、活血散瘀、消炎去肿、排脓驱毒等具有显著疗效,特别对内脏出血更有其神奇功效。因此成为主治各种跌打损伤、红肿疮毒、妇科血症、咽喉肿痛和慢性胃病的特效药品。从二十世纪初行销于世以来,誉满申外,历久不衰,被誉为伤科圣药。1979年、1984年、1989年三度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产品有传统瓶装和胶囊剂两种。近几年,又在云南白药的基础上研制出了酊、膏等系列产品,它是家庭必备良药。 云南贡米 云南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适宜稻谷生长。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云南是人工栽培稻的起源地,是传播"稻米之路"的起点。经过长期的驯化培育,生产出了许多优质大米,其中的姣姣者紫米、八宝米、遮放米在过去还被列为向朝廷进贡的贡米。 紫米:产于墨江一带,因米色深紫而得名,是云南独特的名贵大米。紫米食味香甜,粘而不腻,赖氨酸的含最比一般大米高40%,蛋白质、粗纤维的含量也超过了一般大米。它不仅营养价值较高,还具有补血益气、健脾理中及治疗神经衰弱等功效,从元、明时就是当地官府向朝延迸献的贡米。 遮放米:遮放米也叫软米,具性质介于糯米与饭米之间。遮放米粒大而长,色泽白润如玉,做饭香软可口,营养丰富。饭冷后不变硬,仍易粘结。软米中较有名的品种有毫庇毫二

王汗多、毫底拉号、毫木两、毫安闷等,标准产地在潞西县遮放乡户闷村允午社。遮放米在清代被列为贡米。 八宝米:八宝米产于广南县八宝乡八宝河畔的两个苗族寨子。八宝米以香味浓、甘甜滋润、油脂芊、颗粒大、滑感强、形色美、成熟快、产量高八大优点而闻名,历代均列入贡米之列。 斑铜工艺品 斑铜工艺品是云南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斑铜的工艺制作复杂而严格,它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而成,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离奇闪烁、瑰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 云南斑铜工艺品在造型上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特色,还吸取了云南青铜和中原青铜文化的宝贵艺术营养,并结合现代雕塑手法和先进工艺,在充分显示斑花特色的前提下辅以简洁洗炼的装饰图案,使其达到艺术的完美和统一。目前已形成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瓶罐、炉尊、壁饰、器皿等六大类的斑铜系列产品。其浑厚古朴、典雅富丽、熠熠生辉的艺术效果,令人爱不释手,实为中、高档陈设玩赏之工艺美术佳品。

论中国重彩画

重彩在中国绘画的早期阶段占有重要位置。“丹青”是古人对绘画的代称,“丹”即朱砂,“青”即石青、石绿,两者均是重彩的常用颜料。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论中国重彩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论中国重彩画 我有幸到美国纽约举办画展,并在展览期间到耶鲁大学这座名校讲演,是我终生难忘的。 我对中国重彩画的继承和发展的看法;同时我要讲一讲中国彩墨画与香格里拉的关系,特别是我对中国绘画的色彩问题的体会,愿与诸位朋友共同讨论、共同研究,敬请指正。 最早的中国画是重彩画 人们对中国画存有误解,以为中国画仅仅是黑白画,一般称“水墨画”。其实,最早的中国画是重彩的。从原始社会的美术说起岩画之后,约在8000年前中国就已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彩陶”,绵延了5000多年。它在几何构成和色彩的组合上可以说是既原始又现代。到了西汉时代(距今2100年前)的彩绘帛画,显示出中国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处理上更加成熟,如马王堆出土的T型彩绘帛画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65年至587年)是中国重彩画的盛行期。最为突出的是敦煌莫高窟壁画。敦煌莫高窟的营造从公元366年起,经历了1600余年,492个洞窟,壁画达45000余平方米,全是国宝级的重彩画。现代中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晚年变法所创建的“破墨泼彩法”就是从敦煌壁画和唐代画家王恰的技法中借鉴、发展而形成的。 唐代(公元618年—905年)是中国重彩画的极盛时期。这期间出现了一大批重量级的画家。如吴道子、展子虔、顾恺之等。山水画则以李思训为首(公元651年—716年)他在青绿山水的基础上又创造了“金碧山水”,使中国山水画的色彩更加富丽堂皇。盛唐时期的重彩人物画如《捣衣图》、《簪花侍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之后,最为突出的应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重彩巨作《韩熙载夜宴图》了。如果从大美术的角度看,距今1300多年前出现的“唐三彩”和彩绘泥塑在色彩方面的成就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至于花鸟画,从它产生到成熟主要是以色作画的;流传于我国民间的年画、风俗画和藏族的唐卡画在色彩运用方面的成就则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的。 《最爱锦城灿烂秋》180cm×97cm 2020年 更为可喜的是这公元五世纪的南北朝画家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一书中就提出了以“六法”为标准评价画作。其中又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和“随类赋彩”最为精辟。所谓“随类”,即是讲究色彩的和谐性,就是现代人所说的“调子”或曰“色调”。这个词是从音乐术语中借用来的,作曲法中的调性、调式就是绘画中的色调。中国山水画有“浅绛”、“青绿”之分,也就是冷、暖之分,我体会这就是谢赫六法中所说的“随类”的“类”。至于“气韵”“骨法”就更高深了,其间,道出了中国绘画如何贯穿“气”和“韵”的道理,当然指的是美术作品的旋律和节奏。中国哲学及中医理论对“气”的解释是很神秘的,在此我就不多说了。关于“骨法用笔”我在后面再讲。

观云南映象的感想

观<<云南映象>>的感想 这学期我选修了舞蹈艺术知识与欣赏课,在这堂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我观看了许多的优秀舞蹈表演。每到周二我都期盼着去教室上这堂生动有趣的课,记得老师给我们上过一趟非常震撼的课,他给我们看了一段原生态歌舞名叫《云南映象》。我当时看的第一感觉就觉得它要表现的东西很原始,很野性,同时又很有生命力! 舞蹈,可以说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礼乐”中“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曾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所谓原生态舞蹈,应当是在古代先民们的日常生活劳动时间中产生的,它是民间的舞蹈,具有“文化源头”的意义,较少受到“现代化”的入侵。 开始时有一段沙哑的旁白,是杨丽萍说的,很鬼魅:“天地混沌的时候没有太阳,没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东边亮了,再敲一下,西边亮了……”伴着“神鼓”歌谣,《云南映象》拉开了序幕,舞台上大约几十面大鼓响起了粗犷、豪放的鼓声,那鼓点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头,表达出如火山爆发般的原始生命力。 《云南映象》是一台传统和现代之美兼而有之的舞蹈。全剧由《太阳》、《土地》、《家园》、《火祭》、《朝圣》和尾声《雀之灵》组成,“云”、“日”、“月”、“林”、“火”、“山”、“羽”等舞蹈元素展现人们的劳动、欢唱、爱情和信仰。虽然当中没有太多的语言,一般都是以当地少数民族的人民为主要演员,不论男女,都是相当的豪放,动作和穿着都很原始、野性。这台舞蹈,通过灯光、舞台的转换来变换场景。声光效果的奇妙运用,将舞者的肢体语言发挥到了极致。有的舞台上只有屏幕,没有演员,演员的人影和热带雨林的光影在屏幕上虚虚实实地交错,像五彩的抽象画也像云南工笔重彩画。它使舞者变成了林中的精灵,与自然融为一体。 整台舞蹈,舞者们的动作很是夸张,跳跃的幅度很大,击鼓的声音也很大,我想,这应该是要很多力气的吧,所以看得出来,不管是男的还女的,体格都很强壮,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强硬的体格,从这一点,也可以或多或少的反应出少数民族人民的淳朴。整场歌舞,没有太多人工雕逐的痕迹,演员脸上自然的笑容和对舞蹈的沉醉,以及举手投足间恣意狂放的喜怒哀乐,都可以让观众体会到强大的生命力。就连歌词都是那样的本真。“太阳歇是歇得的,女人歇歇不得;女人歇了火塘会灭,女人歇了男人要病”、“哪里好吃哪里在,哪里好玩去哪里”……旁白又是出自杨丽萍,她跳舞的时候,我已经分不清是真的是她在跳还是她的灵魂在跳,她的身体很是柔韧,使我想到了康河的柔波里的水草,既柔软又有生命力,,舞蹈时快时慢,一抬头,一转身,动作都很有力度,总之就是该柔的柔,该有力的又很有力,仿佛,她就是舞蹈的女王!这使观众能深深体会到这些歌唱和舞蹈的灵魂,在烟盒舞中,男女的情爱是如此的真挚、圣洁。人是万

云南现代重彩画的发展及影响

云南现代重彩画的发展及影响 摘要:云南现代重彩画作品在借鉴西方绘画艺术特点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绘画的特点。云南现代重彩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云南的风土人情和少数民族,画面将丰富绚丽的色彩与夸张变形进行结合,整个画面充满装饰感、透视感和美感,这种绘画语言极具独特性,使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同时也使云南现代重彩画迈向了国际市场。 关键词:云南;现代重彩画;发展及影响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134-01 一、云南现代重彩画的特点 (一)平面化的构图 云南重彩画大部分采用的是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的方法,实现了多维立体空间向二维平面空间的转化,打破了空间、时间、形状和比例的限制,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 (二)重叠、穿插和组合线条 线条本身具有方向感和运动性性,因此,驾驭线条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浓淡和强弱等,都会在画面中通过相互交织,形成了线条的

重叠、穿插和组合。这些线条最具表现性和情感性,引发人的联想,给人以别样的感觉,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三)变形的夸张造型 云南重彩画通过变形与夸张,将复杂的物象形体进行单纯处理,不仅能将其进行抽象画和具象化处理,还能赋予其韵律、节奏和重叠的美感等,创造出一个奇妙的世界。 (四)装饰性的色彩 色彩通常包括装饰性色彩和绘画性色彩两种,绘画性色彩是感性的、空间的,而装饰性色彩是平面的、主观的和理性的意识产物。 二、云南现代重彩画的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丁绍光等云南画家将云南重彩画带到美国,在西方画坊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从此云南现代重彩画开始走向世界。目前,丁绍光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一千多次画展,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个地方。丁绍光曾被评自14世纪以来全世界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之一,而云南重彩画也被西方评为“当代的中国画”。 云南现代重彩画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如:造型、构图、表现手法和色彩等,将这些绘画艺术的特点融入到中国的民间艺术和传统绘画艺术中,同时又结合了云南的民族特色和个人的艺术风格及审美能力。因此,云南

云南风光

大家好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说说我的家乡云南吧 云南风景秀丽四季如春随处青山葱郁,清澈的湖畔,阡陌纵横,田园万顷 其境内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有怒江、独龙江、澜沧江、金沙江流经,奇特的“三江”并流,雄伟的高山雪峰,险要的峡谷险滩,秀丽的林海雪原,幽静的冰蚀湖泊,少见的板块碰撞,广阔的雪山花甸,丰富的珍稀动植物,壮丽的白水台,独特的民族风情,构成了雄、险、秀、奇、幽、奥、叹等特色。 短短五分钟难以全部介绍再此选择了其中八个景点给大家说说云南自然风光,再给简要介绍一下人文特色 泸沽湖位于云南和四川交界处,面积50多平方千米,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达93米,透明度高达11米,最大能见度为12米,湖水清澈蔚蓝,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湖中有5个全岛、三个半岛和一个海堤连岛,形态各异,翠绿如玉。 泸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宛如一颗洁白无瑕的巨大珍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部。静,是泸沽湖的主旋律。宁静、纯洁,是一个远离嚣市,未被污染的处女湖。风光旖旎,亘古独存的母系氏族遗风民俗,神秘而美丽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被赋予女性形象的神话,成为我们当代名副其实的“女儿国”。世界各国民间传说中的女儿国,存在至今的,恐怕只有摩梭人这一族了。摩梭人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他们至今仍保留着由女性当家和女性成员传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俗称走婚)。他们婚姻独特,风俗独特,家家之主,皆为女性,其家庭成员血缘,均为母系血统。 摩梭人的走婚,是世界种种婚俗中,绝无仅有一朵奇葩。 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是纳西族的家园,也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纳西族自治县,流传着纳西族的象形文字和东巴文化。古色古香的丽江古城,在资源被极度开发,人们多少有些浮躁的当今社会,丽江的可贵之处,就是真实、完美地保存了古镇原有的朴素风貌,比如位于丽江古城的中心的四方街,丽江四方街自古称为“大研”。始建于宋末元初。相传因丽江世袭知府姓木,忌讳筑上城墙后变作“困”字,故不修城墙。城区以四方街为中心,射出四条大道,每条主道都有巷弄相随,巷弄四通八达,无死胡同。有着各式各样风情的酒吧,酒吧街热闹非凡,天是旺季。丽江,对逃离都市的人而言,这里是田园;对迷恋夜生活的人而言,这里也是都市。丽江与工作无逛,与心情有关。曾有人形容,在这一半人专门负责上班,另一半人专门负责逛街。 大理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境内以苍山,洱海、蝴蝶泉、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白族风情多姿多彩,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蝴蝶图腾的崇拜,象征着他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与追求。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依照大理特色,宋代特点,参照《清明上河园》影视拍摄与旅游风光相结合的原则,大理又一个较大规模的旅游景点。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与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元世祖平云南碑等现有景点相辉映,形成集中展示大理历史文化的旅游核心区。 二月底油菜花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南端,是傣族自治州,离泰国、缅甸很近的西双版纳充满了佛风,佛塔寺庙与傣家竹楼、翠竹古木交相掩映,一派神圣景象。.属热带湿润区.终年温暖,四季常青。具有“常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一年分为两季,即雨季和旱季; 世界地图上一眼看去,会发现在西双版纳同一纬度上的其他地区几乎都是茫茫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或戈壁,惟有这里森林繁茂密集,植物盛多. 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有孔雀湖。野象谷等景区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沟谷雨林风光、珍稀动物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为主体。傣族是西双版纳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精巧的竹楼,优美的孔雀舞。“象脚鼓舞”等。 傣族,是与水有缘的民族,称为水的民族。“水创世,世靠水”“无山不狩猎,无河不建寨”。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欢度新年的时候,要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泼水祝福活动,外地人都把它称为泼水节。傣历新年,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为期三至五天。参与泼水节,“湿透全身,幸福终生”。

浅谈中国工笔重彩画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中国工笔重彩画的现状与发展 全国工笔重彩画展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在炎热的九月拉开了帷幕,也开始了她新的征途,她何去何从?这既是画家们孜孜不倦探索的中心课题,也同样是理论家们所关注和争论的热点。 中国的工笔重彩画艺术在上一个千年的最后几年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人称之“工笔画的复兴”,有人说现代工笔重彩画让人看到了中国画的希望和新生的气息,这种说法未必全面,但她总为工笔重彩画指明了一条前途可见、踏实可行的明晰之道。 随着工笔重彩画的悄然复兴,各种类型的工笔画作品展览多了起来,评论工笔重彩画的文章也多了起来。这些年来,我们工笔重彩画界作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多年来中央美院的蒋采苹先生和众多老师一直在做着一项工作,就是找回失落的文明,创造重彩的辉煌…… 此次展览有这么几个特点: 1.从总体上、多数上看,和日本画拉开了距离; 2.刷新了传统重彩画的面目,与传统重彩有明显区别; 3.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异彩纷呈的现代感受。 看了这个画展我很激动,也特别高兴。在现代重彩领域里,我们都在不停的探索和努力,从中国的传统中汲取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同时也吸收了一些外来的东西。

关于技艺分类的问题,就是象不象日本画的问题。我认为这个无所谓,象点日本画也未尝不可。因为艺术语言太广泛了,尤其是现在,各种语言都可以使用,象点日本画也可以,象点西方的装饰画也可以,甚至有点更超前一些也可以。其实只要体裁是传统的,思想是中国的,手段上借鉴一些外来的又何妨? 中国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色彩,由有色彩变成没有色彩,由崇尚比较厚重,比较浓烈,比较富于装饰性过渡到后来这种崇尚黑白的文人画,今天,我们又把她回归过来,回归到再把色彩提上来。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因为这些就是中国画的基本手段和语言元素。 现在工笔重彩画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就是重彩画的装饰性非常漂亮和抢眼,但是在画面比较重要的地方反而用不上这种装饰,这种装饰用在背景上就很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在二十世纪以来有很多大师,但是有几位是重彩大师?有的画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画重彩的,象林风眠,但他的画不是重彩的含义,是彩墨性的。 中国近百年来在重彩方面没有冒出几位很值得推崇的大师,这是什么原因呢?客观的原因是中国人对重彩是压抑的,在画界重彩是处在受压制的地位;主观原因有重彩画家本身的修养、认识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工笔重彩画往往太匠气,缺乏灵性,通透性。看了展览给我感觉比较深的作品,一种是保守的,固守传统,一种是向外拓展的,中间的地带很大,但是要有构想,必需

现代重彩画的表现材料

论现代重彩画的表现材料 摘?要:重彩画在注入了现代绘画理念后得以重生,使得金属材料也大大拓展和丰富了其原来的表现力。金属颜料有其独特的华丽富贵之美,这种独特的视觉形式不仅博取历代画家的青睐,也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随着重彩画的复兴,金属颜料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画面,其表现技法层出不穷,本文阐述金属颜料运用于重彩画中的相关技法,并总结前人经验,更具体地说明金属颜料的性质特征,力求表现其在创作画面中的最佳视觉效果。 关键词:金属材料;重彩画;表现技法;创作过程;性质特征一、金属颜料概述 金属材料,主要指金、银粉,金属颜料主要指绘画上使用的金箔、银箔和金粉、银粉,近现代绘画中又出现了铜箔、铝箔及铜粉、铝粉的使用。画家使用金属颜料由来已久。中国画家使用金属颜料有明确记载的是在唐代。古代欧洲、日本、印度、高丽、高昌国的画家们也都使用金属颜料,现代绘画上使用金属颜料更是很常见。 中国重彩画曾经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早在北凉至元朝一千多年时间里,在中国西部的敦煌,曾汇集了印度、中东乃至希腊等欧亚古国的文化,这些文化和我国的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产生了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的敦煌壁画艺术。可惜这种优秀的艺术形式没有能够在中国代代相传下来。而从唐代或更早一点时间开始,岩彩画艺术传到了日本。至今,岩彩画在中国失传,反而成了日本的国画。

二、金属材料在中国美术中的运用 1.壁画中使用金属颜料 金属颜料在中国美术中的运用是历史悠久和较为广泛的,主要是由于佛教传入,宗教兴盛而得到发展。同时战乱频繁,社会充满悲苦和灾难,人们厌恶战争,纷纷逃避现实,寻求解脱,佛教因此兴盛,佛教美术也得到发展。同时,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也仿效佛教礼节造观塑像,画家也以道饰人物为绘画的重要题材。于此,金属材料便广泛应用于古代壁画和雕塑,在我国各大有名的石窟壁画中都可以见到以金银箔、金银粉来塑造形象装饰画面的艺术效果,形象生动,十分精美。 2.绘画作品中使用金属颜料 除了宗教壁画、雕塑以外,中国绘画使用金属颜料有明确记载的,据说是在唐代。元代汤逅《画鉴》谓:“李思训画着色山水,用金碧辉映,为一家法。”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开创的金碧山水画今虽不传,但可想见他们是在金箔或泥金的底子上做青绿山水画,形成金碧辉映的效果。 我国古代记载用金属颜料的情况: 宋代米芾《画史》谓:“立本画皆着色,用细销银作月色布地。”唐代阎立本用银粉表现月光,可以想见其灿烂无比。“布地”可有两释:一是用银粉涂满依托材料;二是以棉布为依托材料。 宋代邓椿《画继》谓:“西天中印度那蓝陀寺僧,多画佛像及菩

云南省画家

云南省著名画家名单 沙璘回族,云南昆明人。擅长油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昆明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云南艺术学院外聘教授、云南省油画学会理事。1961年毕业于昆明市美术学校,1964年参加工作,任小学教师。1973年至1983年在昆明市电影公司任电影宣传美工。 张晓春云南人。擅长木刻。1980年云南思茅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毕业,1984年入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进修。曾在思茅花灯剧团、地区戏剧艺术团任舞美1994年在思茅地区民族歌舞团任舞美队长。作品有绝版木刻《赤阳》、《远雷》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赤阳》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黄昏的对白》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 张华娥女,云南昆明人。1906年四川美院附中毕业,1964年四川美院油画系毕业。先后在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教授、湛江海洋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民族画院特约画家。其作品已由画为主,水彩,漆画,壁画和高丽纸重彩画。 高钟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钟炎白族,云南鹤庆人。擅长油画。196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198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班。曾在云南省展览馆、云南省博物馆工作,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作品《救救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获首届全国科普美展二等奖;《春望》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青春岁月》入选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展。 王正乾云南昆明人。擅长漫画。1948年后历任昆明学联漫画组长、昆明铁路局报社编辑。曾任云南省美协漫画组副组长。《牛角挂出》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坐而论动》、《关系户》入选1982年全国漫画展,《金库》入选1985年中国美协、铁路文协主办全铁美展并获奖。现已发表漫画200余幅。著作有《谈漫画创作》 金志强(1956.11—)云南昆明人。擅长油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昆明创库职业画家。1981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1982年在云南省旅游局工作至今。作品《拉亲》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展;《绕山口》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收荞》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郝忻中(1947.10—)昆明人。云南省电影公司二级美术师。水粉《徐霞客在云南》入选《全国科普美术作品展》、《背水》入选全国第二届水彩、粉画展、《秋风》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激流勇进》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 吕敏女,云南人。擅长版画。1986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云南工艺美术学校教师。《森林佤女》入选第九届全国版画展,《冬天过去了》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溶雪》获第十四届全国版展银奖。 李小兵1969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聂耳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1992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1年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2006年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访问学者。2006年《逾珈。树》作为优秀方案入围奥运景观雕塑大赛。 蔡南生(1930.2—1997.2)云南昆明人。擅长水彩画、油画、粉笔画。1954年毕业于贵阳师范学院艺术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及研究,指导研究生60余人次。水彩《秦岭山下收割忙》入选中国水彩画展,被国家收藏。1983年举办蔡南生油画、水彩、粉笔画展览,展出作品100幅。

中日韩舞蹈鉴赏

1、舞蹈《月光》、《秦俑魂》、《鱼儿》的艺术特点及作品分析 独舞《月光》是杨丽萍专为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创作的舞蹈,在舞蹈中我们可以看到舞蹈家是怎样张开想象的翅膀,借助音乐、灯光、色彩和她的手臂、胴体谱写一首赞美生命的舞蹈抒情诗。杨丽萍的舞蹈向来对舞台布景、灯光设计有很高的要求,《月光》中从幕布背面投射白色月亮图形光柱,舞蹈演员在幕前形成剪影效果,创造出静与净的审美意境,此时的舞蹈演员宛如传递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使者,以其宁静安谧的神韵和轻盈玲珑的身影引发我们妙悟宇宙万籁的空灵情怀。 《秦俑魂》这部作品从“俑”入手,在形象创造方面始终紧扣“俑”的质感。采用五指并拢,肘部曲折,带着石像固有的棱角顿挫感的运动形象贯穿始终,从而将中国古代武士的特有形象鲜明而准确的带入观众的视野,不仅拉开了“俑”的艺术造型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同时也营造出艺术作品的历史深厚感。但编导处处不忘的是让俑活起来。它们变得有血有肉,有魂有魄,精忠报国,甘洒热血,“好男儿当自强。”《秦俑魂》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兵马俑的历史和壮观景象,而且体现出中华民族人民的果敢、刚毅、强悍、沉稳、自尊、自强、自信、自强的精神,体现出整个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勇往直前。 《鱼儿》是一个模仿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傣族舞。舞者用自己柔婉的舞姿时而表现鱼儿的安静时而彭发出鱼儿的灵动,舞中傣族元素比较少,更多的是面部表情的丰富表演,但这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傣族舞独有的韵味。 2、课堂上所介绍的唐宋舞蹈有哪些内容? 唐、宋时期的舞蹈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舞蹈已经与音乐很好的结合有《胡旋舞》《绿腰》《踏歌》等 《霓裳羽衣舞》的场景十分宏大,唐明皇的音乐加上杨贵妃的舞蹈,足可以看出这舞蹈的华美。动作虽然简单,但是搬到宫廷里,加上华丽的衣服,美女的演绎,也十分好看。 《胡旋舞》则是真的以旋转为主,一个少数名族少女穿着民族服饰,时而奔跑,时而旋转。表现出少数民族少女的活泼机灵。还据说安禄山跳的不错。 《绿腰》则看了几个版本,新的改进版的确要能吸引我一些,场景的布置很漂亮,一个女子在荷叶中起舞。 《踏歌》是后来根据各种历史资料重新编排的舞蹈,因为原来的舞蹈已经失传了,还是挺不错的,一群女子穿着桃色的古装整齐的跳,不时甩一甩长袖,十分优美。 3、舞剧《云南映象》的观后感 从片头的《混沌初开》到尾声《雀之灵》,都弥漫着云南原生态少数民族那种粗犷、朴实的味道,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茂密的原始深林中。更令我惊奇的是,百分之七十的演员都来自云南各地甚至田间地头的少数民族,他们中大多数是纯朴的农民,穿着自己缝制的衣服,跳着自己的舞蹈,唱着自己的语言,也许正是这样才造就了这部原生态史诗。《太阳》、《土地》、《家园》、《火祭》及《朝圣》五个篇章共同构成了《云南映象》。 “天地混沌的时候没有太阳,没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东边亮了,再敲一下,西边亮了……”伴着“神鼓”歌谣,《云南映象》今日拉开在北京首演的序幕,舞台上六十面大鼓响起了粗犷、豪放的鼓声,那鼓点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头,表达出如火山爆发般的原始生命力,令人不禁感动莫名。 这台服饰、道具、歌、舞和演员都来自民间的歌舞集,通过灯光、舞台的转换来变换场景。声光效果的奇妙运用,将舞者的肢体语言发挥到了极致。比如“林”这一场,舞台上只有屏幕,没有演员,演员的人影和热带雨林的光影在屏幕上虚虚实实地交错,像五彩的抽象画也像云南工笔重彩画。它使舞者变成了林中的精灵,与自然融为一体。

日本重彩画

这就表示出“日本画”的形成过程中,当时社会形态的变革起了极大的作用。明治维新的宪法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了武士的幕府和大名的封建割据,实现了四民平等都对日本画表现形态的综合变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走向国际化多元化的现代岩彩画 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社会全球化的进度加剧,后现代思潮的凸现,给立足于东亚文化背景上的现代重彩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笔者在此向做一些分析研究,探讨在新世纪里现代岩彩画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1.立足于国际性的现代岩石彩画的定位 追溯古典重彩画的渊源,是南亚大陆的印度佛教壁画,甚至于还要涉及与键陀罗艺术相关联的古希腊、罗马和波斯的壁画艺术。它曾流传于土耳其、叙利亚等西亚诸国和阿富汗等中亚各国,并借助于横跨亚欧大陆的古丝绸之路,伴随着佛教的东渐,经古代安息、大月氏、唐居、于等西域古国到达吐鲁番和唐王朝,随后又继续随佛教向东到达高丽和日本。得益于当时作为国际文化的佛教在东亚的传播,形成了阿陀、克孜尔、敦煌和法隆寺等折射着各国各族文化光彩的岩彩壁画艺术。它既有东亚文化的共性,又有历经东方各国和地区时,不同程度的融会了当地本土的文化与审美意识,呈现出各自异文化的不同特征和表现特点。因此,可以说自古以来岩彩画就具有超越国界的国际化的特性。明治维新和二次大战后,重彩画在日本获得了一次比一次更为迅速的发展,并接纳西方当代绘画的诸多造型要素,在保持东方传统式的画材和表现特性的同时,有一些前卫的制作方式已具有公认的现代绘画的特点。 在当今后现代主义凸现的时代,摒弃以欧美文化为中心,强调各种本土文化都具有自身的不同替代价值,提倡多元文化的国际理解理念已经成为潮流,它的兴起和扩展是和信息社会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行和发展的,因此,作为具有跨文化背景和异文化诸多因子的现代岩彩画,它既有表现语汇的国际化兼容性,又有本土文化强烈的色彩,相信在后现代的今天,只要各国的岩彩画关注当代的审美特点和表现出自身本土文化的特质,就必定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就现代重彩画采用的矿物色、胶而言,由于岩彩画面所具有的闪闪发光的迷人魅力,往往给作者带来了一种麻醉药般的陶醉感,以致于容易产生误入局部,忘却整体的效果。于油画相比,矿物色由于自身媒材的特殊关系,调色性较弱,倘若按照自然主义的描绘方法缺乏某种色彩描绘就难以进行。所以对画家必须有相关的随类赋彩变通要求。但是,由于岩彩和水在画面的流动。并国定在表面上呈屋漏痕状的粗细颗粒,使这种自然的画面肌理具有某种材质感的触觉效果,倘若提升和这种材质直接对话的性质,在描写对象的同时又在画面营造联系主题的材质肌理变化的新的造形要素,就会使人感受到一种迷人的艺术魅力,采用这种手法的现代岩彩画,常常给世人留下唯美主义的印象,恐怕也是其精巧地运用了材质的对比美感效果的缘故吧。 然而,这种迷人的材质感,是源于东亚佛教壁画的系统,自然朴实,具有东方人文的精神。但是,今天的现代日本画和中国、韩国的一些岩彩画,由于已吸取了西洋绘画中的部分造型要素精华,融入了当代各国社会平民的人文精神、审美索求与传统的文人画(封建士大夫特权阶段绘画的延续)的意趣已大相径庭了。 此外,现代岩彩画的材质触觉感,与现代艺术的视觉审美特点一一强调新的自然材质的视觉经验有许多共同点。而这些材料:岩彩、金属箔等,在古丝绸之路的东方各国已有数千年悠久的使用岁月。可以说,现代重彩画它既是国际的,又是体现东亚各国文化价值的,并具有当代后现代环境下凸现的可能性,

云南重彩画简介资料

云南重彩画简介: 云南重彩画是一种民族风味浓郁的独特美术样式,画作取得世界性的影响,获得不同民族人民的喜爱。云南重彩画蕴含于画作中的人性价值观和追求分析,画风底蕴的文化探源等等,揭示民族意识、文化在画作成功中的重要作用。 云南重彩画是80年代初,由丁绍光、将铁峰等一批云南中年画家研创而成。 云南重彩画融合了东西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特色,色彩瑰丽,线条充满了音乐的旋律,构图饱满、造型严谨、肌理新颖和谐、笔墨色彩厚重、富有时代感,以中国画的线条造型,应用中国画所没有的而西方现代绘画中重醒目的斑澜色彩给画面注入了勃勃生机和绚丽色彩,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内容大多是

反映云南优美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的地方特色。它将东西方绘画语言、古今技法熔为一炉,具有极强的透视感。丰富艳丽的色彩和夸张与写实结合的人物实体,给人一种梦幻神奇、似懂非懂的感觉,具有较强的美感和装饰性。 丁绍光等到了美国以后,云南现代重彩画也走向了世界。在美国、日本、法国等西方画坊上引起了强烈轰动,国内外许多画家纷纷仿效,在高档的宾馆、酒店、酒吧或居家,挂上一俩幅具有浓郁云南民族风情的重彩画,往往给人一种高雅、别致的感觉。其观赏价值往往是其它工艺品无可比拟的。 丁绍光曾先后先后在世界各国举办过1000多次个人画展。在全球1500家画廊中都有作品在销售,作品收藏遍及40多个国家与地区。1990年在第一届东京

国际艺术展上被评为自14世纪以来全世界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之一。95年,为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和世界妇女年,他创作8幅以世界妇女为主题的作品,由联合国在全世界发行。联合国在其发布的文稿中说:“丁绍光先生有意识地把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融合起来,使他的作品成为全世界被公认的杰作”。法国著名美术评论家安德鲁帕里诺认为,丁绍光的绘画艺术“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他用一只神似的笔,提示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秘密,他对爱与美的升华,使他成为20世纪的乔托”。美国著名美术评论家芬雷称“震动画坛的丁绍光艺术,既是东方的,也是西方的,更是属于世界的”。丁绍光被欧美评论为“震撼世界的云南画派领袖”和“站在中国现代绘画顶点的孤高、浪漫的色彩诗人”,也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继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之后的又一位全球公认的中国绘画代表人物。

云南画家名单

云南著名画家名单 沙璘回族,云南昆明人。擅长油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昆明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云南艺术学院外聘教授、云南省油画学会理事。1961年毕业于昆明市美术学校,1964年参加工作,任小学教师。1973年至1983年在昆明市电影公司任电影宣传美工。 张晓春云南人。擅长木刻。1980年云南思茅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毕业,1984年入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进修。曾在思茅花灯剧团、地区戏剧艺术团任舞美1994年在思茅地区民族歌舞团任舞美队长。作品有绝版木刻《赤阳》、《远雷》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赤阳》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黄昏的对白》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 张华娥女,云南昆明人。1906年四川美院附中毕业,1964年四川美院油画系毕业。先后在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教授、湛江海洋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民族画院特约画家。其作品已由画为主,水彩,漆画,壁画和高丽纸重彩画。 高钟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钟炎白族,云南鹤庆人。擅长油画。196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198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班。曾在云南省展览馆、云南省博物馆工作,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作品《救救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获首届全国科普美展二等奖;《春望》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青春岁月》入选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展。 王正乾云南昆明人。擅长漫画。1948年后历任昆明学联漫画组长、昆明铁路局报社编辑。曾任云南省美协漫画组副组长。《牛角挂出》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坐而论动》、《关系户》入选1982年全国漫画展,《金库》入选1985年中国美协、铁路文协主办全铁美展并获奖。现已发表漫画200余幅。著作有《谈漫画创作》 吕敏女,云南人。擅长版画。1986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云南工艺美术学校教师。《森林佤女》入选第九届全国版画展,《冬天过去了》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溶雪》获第十四届全国版展银奖。 李小兵1969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聂耳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1992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1年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2006年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访问学者。2006年《逾珈。树》作为优秀方案入围奥运景观雕塑大赛。 蔡南生(1930.2—1997.2)云南昆明人。擅长水彩画、油画、粉笔画。1954年毕业于贵阳师范学院艺术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及研究,指导研究生60余人次。水彩《秦岭山下收割忙》入选中国水彩画展,被国家收藏。1983年举办蔡南生油画、水彩、粉笔画展览,展出作品100幅。 姚建华回族,云南昆明人。擅长水彩画。1961年毕业于昆明市美术学校。昆明市文联《滇池》文学月刊美编。《格子窗》、《阳台》入选第二届全国水彩、粉画展,《格子窗》获优秀奖;《柴堆,奢侈的燃烧》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十一月的野核桃树》入选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红土绿荫》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出版《水彩画选》。

工笔重彩画毕业论文

工笔重彩画毕业论文 邢台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前言 工笔人物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艺术画家用帛作画,在《汉书?苏武传》中就有“竹帛所载、丹青所画”的记载,说明重彩颜料在帛上作画,工笔重彩画在当时有重要地位。工笔人物画在我国源远流长,我国绘画不仅始于工笔重彩画,而且最早的绘画就是人物画。工笔人物画属于细致的画法,与传统写意相比,是中国传统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笔人物画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和意义,符合广大人民的审美意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工笔人物画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觉得幸福生活值得我们去研究,我经过探索、实验、观察和借鉴名画家的画作和技法知识,以及经常去图书馆查阅书籍。我的创作通过打破传统技法,使我的画有所创新,我想通过工笔重彩画来表现我的作品。 一、创作方案论证 (一)创作选题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想借用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来表达我对现实生活的感想,我想表达的是一种平凡而又朴实的生活,不用太华丽的生活,也不用很独特的语言来描述,只要幸福就好。例如,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在外边摆地摊,童年时代和小伙伴玩石子,姐妹俩赶着小绵羊,情侣牵着手在路上行走,放了学回家吃妈妈做的饭菜。老师说只有亲身经历过才可以画出来,把自己的感情画出来,把我的画面富于感情,就像王维提出的,情景交融,只有人物赋有意蕴,我的画才算成功了。我画这幅画想让大家了解到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取材,可以很

好的表现出生活,可以把生活描写的并不单调,平凡中带着不平凡,不平凡中又有平凡,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我所描写的是平凡的生活也很幸福,快乐。我也想让大家了解到平平凡凡才是福。我想用两个人在舞台上唱歌的场景来表达我对幸福的理解,用工笔重彩画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他们在舞台上幸福的瞬间。她们只有在舞台上唱歌才是最幸福的,穿着漂亮的蕾丝裙,依偎在一起。我想用我的画来表现她们的幸福生活地瞬间,我所理解的幸福,并不是不变的,而是在变了之后,更加幸福,意思就是幸福是碰不到摸不着的,而是可以亲身感受到的,我想通过我的画还有我理解的幸福来传达这种感情。这幅创作让我自己也了解到原来幸福既是美好的,又是快乐的。我无意间看到一个电影,她们是一群高中生,为了自己的梦想奋勇前进,毫不畏惧,梦想就像剪刀石头布一样,就算再困难,只要你努力不放弃,回报就会跟随着你。就算起步晚点,也不要灰心,因为还有朋友家人跟随着你。心中坚定着梦想的目标,不要眺望别的地方,放手去博不要彷徨。我学到了她们追随着自己的梦想是那么幸福。 (二)创作思路 我的画作想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两个小女孩在舞台上唱歌的爆发力,唱出了自己的 - 1 - 邢台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个性,唱出了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语言阐释了幸福的内容,加入自己的元素和装饰性语言。我一直希望我画一幅有点意义的画作,所以说我想通过对这个的理解表达幸福的生活,通过两个女孩在舞台上唱歌来表现幸福的瞬间。 (三)创作方案 1(确立主题

中国传统重彩材料技法教案

《中国传统重彩材料技法》 教案 总教案 (4) 第一章:中国传统重彩画发展演变与材料、技法源流 (5) 第二章:熟宣的制作与使用技法、胶矾水的配制 (6) 第三章:传统水性颜料与天然矿物颜料在绢上的应用 (7) 第四章:现代重彩画的材质美及其使用(一) (8) 第五章:现代重彩画的材质美及其使用(二) (9)

总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重彩材料技法课程号:1100166 编写日期:2009年8月 一、教学目的 中国传统重彩材料技法课程是为绘画系壁画方向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1、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重彩画的造型规律和表现技巧,掌握中国传统重彩画艺术的用笔设色技巧,研究其章法,并吸取其艺术形式美感运用到本专业设计中去。通过中国传统重彩材料教学的训练与实践,使学生现代观念与传统绘画嫁接,同时要强调学生拓展知识结构,加强鉴赏能力。 2、通过探求这种绘画技法产生和流变的深刻原因,希望在当代文化日益多元融合的大背景下,牢固把握中国传统重彩材料画的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性、独特型和外部表象世界的风格特征,培养学生在现代语境中真正具备驾御这一传统形式语汇的能力,能够博古通今、积蓄并有所继承和发展的底蕴,从而为建立绘画的民族品格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要严格认真地对待和实施各项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详细讲解各项技法要点,重点、难点,更要结合讲解演示绘制方法的具体步骤、细节等等,针对学生生不同的基础和领悟程度作出相应的指导,重点、难点重复讲解示范。 三、教学时数与分配 5周*14课时/周=70课时=理论课30课时+实践课40课时 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重点 1、工笔重彩画是传统重彩材料绘画的典型样式,具有极强的程式性。其中胶矾水的配制及使用,熟宣、熟绢的制作及使用,水色、矿物色的使用都是教学的重点。 2、金属性画材的使用是中国重彩画的其一大特色。金属材料具有极强的装饰性,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其中金箔、银箔、金粉、银粉的使用都是重点内容。 3、时代赋予了重彩画新的内涵,材质、技法的拓展是教学的重点。其中各种纸张、布帛、高温结晶、闪光片等新型颜料的使用亦是教学重点。 4、不同材料的选择应用与作品意蕴、格调的关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五、教学难点 1、工笔重彩画是传统重彩材料绘画的典型样式,具有极强的程式性。胶矾水的配制及使用,绢的使用、矿物颜色的使用技法是教学难点。 2、金属材料的使用中,硫磺与银箔的烧制是教学难点。 3、重彩画新材质、技法的拓展是教学的难点。 4、不同材料的选择应用与作品意蕴、格调的关系是教学难点中的难点。 六、教学方法 1、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密切结合。 2、注意图文并茂的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图像资源。 3、注意启发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与同老师或集体的讨论。 七、主要参考书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基础教材·中国画》,张培础等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ISBN .978-7-5322-5061-5 2、《中国画论研究》,伍蠡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7 月第一版。 3、《名家重彩画技法·大家画案必备》蒋采苹著,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ISBN 5401-0917-2 4、《现代重彩画技法》,张小鹭著,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ISBN:780526462 5、《晋唐古风》,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12,ISBN 7-80672-661-6 6、《唐宫侍女》,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12,ISBN 7-80672-652-7 7、《中国画学全史》,郑午吕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ISBN.7-5325-2955-X/J`·158. 8、《工笔人物·重彩法》,佘松鲍莺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ISBN 7-80672-891-O/J`·158. 八、作业 作业共5幅,作品尺寸、形式等要求详见各章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