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北美地区和美国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

北美美国自然地理特征一:位置范围1.经纬度位置:30°N—80°N 170°W—90°W----20°W2、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南至墨西哥湾,东靠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二:地形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西部高山区:落基山、海岸山、内华达山等组成科迪勒拉山系北段;山脉盆地高原相间;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年轻,海拔高。
(多4000m以上高山)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古老,海拔较低。
(多1000m以下)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北部多冰蚀湖,南部密西西比河平原三: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特征: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夏雨稍多。
地形对北美气候影响较大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
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山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
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
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贯通南北,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
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形成大风和寒潮天气。
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使本区普遍暖热。
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美洲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到太平洋沿岸又增多形成原因1、东部山地低缓,对大西洋的湿润气流阻挡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2、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山阻挡,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四:河湖1: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北的落基山脉,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最后在北纬30度,东经90度注入墨西哥湾,支流众多,呈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东侧支流少,流域面积小;西侧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北美地区知识点

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①农业现代化水平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生产 率最高的农业国。
②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③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④农业生产实行了地域专门化(棉花带、玉米带、 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等)。
地域专门化生产的好处:a.充分发挥地区的环 境和资源优势;b.充分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 效率。
美国
国土组成:除本土48个州,1个特区外,还有2个海外州 (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自然条件特点:
气候:本土都在温带(南部为亚热带),阿拉地形: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的 10%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水文:密西西比河(90°E,28°N,世界第四长河。前 三:尼罗河 亚马孙河 长江)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 和发电提供便利。
北美地区和美国知识点
坐标范围: 北美170°W-20°W,23°26′N-85°N
美国:120W--80W,25N--50N
范围: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 东临大西洋。
地形: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 间,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
a.历史基础;b.矿产资源;c.交通运输;d.农 业基础;e.消费市场;f.科技力量;g.劳动 力。 (运用以上分析规律,学会分析日本、德国、 英国工业发展的条件。)
加拿大 1人口城市(地广人稀) 人口集中分布于狭长的南部走廊地带 原因:与北部相比,冬季严寒期短 夏季温暖 圣劳伦斯河谷地和五大湖地区 工业发达人口稠 密,欧洲最早人口最多的工业城市-多伦多 渥太华 港口城市 蒙特利尔 2森林 矿产资源 水能 渔业资源丰富 加拿大 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 加拿大枫叶之邦70%的电力为水电 纽芬兰渔场由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暖流交汇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世界地理 北美和美国

西部高地山形 区 中部平原区
中部平原区:密西西 比河 冲积而成的中央 大平原,北部多 冰蚀 湖(五大湖),黑土广 布。
东部高原山地
西部高地山形 区 中部平原区
东部高原山地区:阿巴拉契 亚 山脉,形成年代较早,久 经侵蚀,海拔较低。
东部高原山地
自然地形地理概况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征:冬冷夏热,夏雨稍多;气温年 较差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太平洋沿岸40-60° 地中海气候 太平洋沿岸30-40°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美国东南部 极地气候 北冰洋沿岸和格陵兰岛
1.特朗普要求美国企业回本国建厂的主要目的是( B )
A.增加税收
B.增加就业 C.促进工业化 D.提高城市化
2.近年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初见成效,下列属于其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B )
A.服装制造业 B.新能源工业 C.石油化工业 D.电子装配工业
3.美国政府征收高额“边境税”后产生的影响是( D )
(3)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 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 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自然地理概况
蛇河:为美国西北部一条主 要河流,位于哥伦比亚河左 岸,是其最大支流,也是美 国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最重 要河流之一。靠雪、雨补给, 4-6月涨水。多高山峡谷。
科罗多拉河:上游水量较丰, 支流较多;中、下游流经干 旱、半干旱地区,水量渐少, 支流不多。水位季节变化大, 4-5月洪水期与冬季枯水期流 量相差近30倍。
(2)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 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 烈。
经典习题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 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 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 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 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3)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13北美地区和美国

黄石公园地处素有号称“美洲 脊梁”的落基山脉,位于美国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西部北落基山和中 落基山之间的熔岩高原上,绝 大部分在怀俄明州的西北部。 海拔2134—2438米,面积 8956平方公里。它被美国人自 豪地称为“地球上最独一无二 的神奇乐园”。 黄石公园以保持自然风光而著 称于世。6000万年以来,黄石 地区多次发生的火山爆发,构 成了现在海拔2000多米的熔岩 高原,加上 3次冰川运动,留 下了山谷、瀑布、湖泊以及成 群的温泉和喷泉。大自然用水、 火、冰、风在这里精雕细琢, 安排了迷人的景色。据说,黄 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的野生 动物庇护所。
美国的国徽主体为一只胸 前带有盾形图案的白头海 雕(秃鹰),白头海雕是 美国的国鸟,它是力量、 勇气、自由和不朽的象征。 盾面上半部为蓝色横长方 形,下半部为红、白相间 的竖条,其寓意同国旗一 样,鹰之上的顶冠象征在 世界的主权国家中又诞生 一个新的独立国家——美 利坚合众国,顶冠内有13 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国 最初的13个州。鹰的两爪 分别抓着橄榄枝和箭,象 征和平和武力,鹰嘴叼着 的黄色绶带上用拉丁文写 着“合众为一”,意为美 利坚合众国由很多州组成, 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2、总人口3亿多;白色人种 为主;通用英语;主要信奉基 督教;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芝加哥 西雅图
活塞队 火箭队
底特律
休斯敦
超音速队
公牛队
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呈横 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 10,主体由13道红、白相间 的宽条组成,7道红条,6道 白条,旗面左上角为蓝色长 方形,其中分9排横列着50 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象征强 大和勇气,白色代表纯洁和 清白,蓝色象征警惕、坚韧 不拔和正义。13道宽条代表 最早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 利的13个州,50颗五角星代 表美利坚合众国的州数。 181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 国旗上的红白宽条固定为13 道,五角星数目应与合众国 州数一致,每增加一个州, 国旗上就增加一颗星,一般 在新州加入后的第二年7月4 日执行,至今国旗上已增至 50颗星,代表美国的50个州。 每年6月14日为“美国国旗 制定纪念日”,在这一天, 美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以 示对国旗的敬重和对合众国 的热爱。
北美与美国——高中世界地理

40ºN
120ºW
30ºN 80ºW
二、自然条件的特点
1、地形 2、河湖 3、气候 4、资源——森林、草原、矿产 煤:阿巴拉契亚山脉北段 铁:五大湖西部 石油:墨西哥湾沿岸地区 有色金属:西部山区
120ºW
40ºN 30ºN
80ºW
三、高度发达的经济
1、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地区专门化
发达的农业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分析
(2)湖泊:五大湖
一、北美 五大湖剖面示意图
五大湖各水面高低不同,由西向东逐级降低,伊利湖与安大略湖 之间的有将近100米的落差,并有一个断层陡岸,从而形成了世界 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分为南北两段,北端呈半环状,名马蹄 瀑布,属加拿大;南端称亚美利加瀑布,属美国。美、 加两国均在瀑布之上修建了大型水电站。
环境
宇航、飞机 电子
洛杉机、旧金 山、西雅图
知识梳理
二、美国
思考: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位置:位于美国东北部,临大西洋,多优良港口; 历史:欧洲殖民者最早入侵,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最早的地区; 资源:煤、铁、水资源丰富; 交通:湖、河、海水运便利; 农业基础:平原肥沃,农产品丰富。
3、主要城市 ①纽约:美国最大的城市、经济中心,联合国总部所 在地,国际金融中心。(曼哈顿、华尔街) ②华盛顿:首都。 ③芝加哥:中部的钢铁机械工业、交通中心 ④底特律:汽车城;钢铁工业基地 ⑤匹兹堡:钢都 ⑥布法罗:钢铁工业中心 ⑦西雅图:西北部最大港口城市(温带海洋性气候)。 ⑧洛杉矾: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 心(好莱坞和迪斯尼乐园)
北美与美国
北美在世界地理区域中的位置
学习目标:
1、北美地形、气候及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特点及分布 3、美国主要农业带分布 4、美国三大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
北美和美国

2、地理位置-优越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1)经纬度位置:美 国本土部分所跨纬度都 在北温带( 在北温带(主体部分位 25ºN 49ºN之间, 于25 N~49 N之间,南 部为亚热带), ),只有阿 部为亚热带),只有阿 拉斯加州有北极圈经过, 拉斯加州有北极圈经过, 但属寒带和亚寒带, 但属寒带和亚寒带,面 积较小。 积较小。夏威夷州有北 回归线经过, 回归线经过,位于热带 海洋中,风光绮丽。 海洋中,风光绮丽。所 以美国是一个地跨寒、 以美国是一个地跨寒、 热三带的国家。 温、热三带的国家。经 度范围主体部分大约位 65ºW 于65 W~ 125ºW 属于西半球。 125 W。属于西半球。 海陆位置: (2)海陆位置:
美国
• (一)自然区域特征-自然环境 自然区域特征- • 1、国土面积大-领土组成 国土面积大- • 美国的全称是美利坚合众国。领土包括本土上的 美国的全称是美利坚合众国。领土包括本土上的 48个州和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 个州和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 48个州和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还有 两个海外州:一个是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州, 两个海外州:一个是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 夏威夷州。 另一个是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州 另一个是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州。夏威夷群岛属于 大洋洲,所以美国是一个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大洋洲,所以美国是一个地跨两大洲的国家。美 国陆地面积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930多万平方千米 国陆地面积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1)西部高山区-高大褶皱山系, 西部高山区-高大褶皱山系, 山脉与盆地、 山脉与盆地、高原相间 成因: 成因: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 碰撞、挤压, 碰撞、挤压,在北美大陆西侧形成 一系列高大的平行山脉, 一系列高大的平行山脉,它们构成 了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 了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 特点: 以落基山脉为主, 特点:①以落基山脉为主,几条平 行并列的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 行并列的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山 脉之间分布有宽广的盆地和高原。 脉之间分布有宽广的盆地和高原。 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②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由 于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于位于板块交界地带,是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 )。③ 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③这些 山脉隆起的年代较晚(中生代), 山脉隆起的年代较晚(中生代), 许多山峰海拔在4000米以上。 4000米以上 许多山峰海拔在4000米以上。
区域地理——北美和美国

白令海峡
阿拉斯加半岛 巴芬岛
阿拉斯加湾
丹麦海峡
巴芬湾
哈得孙湾
圣劳伦斯湾
拉布拉多半岛 纽芬兰岛
佛罗里达半岛 23o26’N
墨西哥湾
二、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 :南北纵列的三个地形区
为什么极地气候西高 东低?
洋流
为什么在北美西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 中海气候狭长分布于 沿海地区?
西部高山
阿拉斯 加暖流
加利福利 亚寒流
拉布拉 多寒流
墨西哥 湾暖流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区
西部: 高山区
对气候的影响
山脉高大,阻挡太平洋湿润气流,山脉 西部形成多雨的湿润地区(温带海洋性气 候、地中海气候),而东侧形成半干旱气 候;——降水
冬季,中、东 部大部分地区 天气寒冷。
东部山地比较低 缓,对大西洋湿 润气流阻挡作用 不显著,降水由 东部沿海向内陆 递减。
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夏 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气 流可以长驱直接北上,使 本区普遍暖热。
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冬季,来自北冰洋 的极地寒冷气流可以长驱直达墨西哥湾, 气温急剧下降,形成暴风雪寒潮天气。
中部:
冬季北冰洋南下冷空气直抵墨西哥湾,
平原区
使得沿途气温骤降;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 也可自由北上,中部普遍高温。 ——气温
东部 高原 山地区
山地低缓,对大西洋湿润气流的阻挡作用 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 —降水
读北美0℃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 冬 季的气温分 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 的根本原因是
(完整版)区域地理北美、美国课件

(2)东部低矮山地,受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由沿 海向内陆递减。 例析:东部山地和高原,圣劳伦斯河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 以南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一般为 300~500米。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沿大西洋有一条狭窄 的海岸平原,西侧逐渐下降与中部平原相接。故大西洋 湿润气流能够越过东部低山进入内陆,因而北美的降水 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北美
尼亚加拉瀑布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位于美洲北部 北临北冰洋 南临墨西哥湾 西临太平洋 东临大西洋
2、范围
北美与北美洲是两个概念
北美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三部分。 北美洲是巴拿马运河以北的地区。
位置及范围
1、地理位 ⑴经纬度位置: 置大部分位置30°N-80°N间,为
北温带和寒带;
中 央
拉布拉多阿高原 巴
大
拉
平
契 亚
原
山 脉
⑵特征:高峻,山脉间有盆地、高原;多
火山、地震(圣海伦斯火山);
⑶成因: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
圣海伦 斯火山
海落
基
岸 山
山
脉
内内
脉
华华 达达
山山
墨西哥 脉脉
高原
2、东部高原山地区 ⑴组成: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⑵特征:海拔较低,多<1000m; ⑶成因:古老,久经侵蚀;
②成因:受大陆气团控制;
③非地带性:降水总量较多——受大西洋影响较大;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对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有阻挡作用。 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形成多雨的湿润气候。沿岸地中海气候和 温带海洋性气候呈条带状南北延伸。 而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形成半干旱 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美地区和美国
一、位置与范围
1、经纬度位置:
北温带为主,北部为北寒带(25ºN—85º N,20ºW—120ºW -180º)西半球北部,大部分处于西经度。
2、海陆位置:
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南至墨西哥湾,
东靠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3、范围:
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二、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
白令海峡
丹
麦
海
峡
纽芬兰岛东部为古老的高原和山地,如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北部,有海岸山、落基山等南北走向山脉,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巴
芬
岛
中部是宽广的中央大平原地区,
平原北部湖泊众多,南部为密西
西比河冲积平原,西部为大平原
高原山地古
老,久经侵
蚀而成。
较低缓
加拿大境内的拉布
拉多高原、美国境
内的阿巴拉契亚山
东部高
原、山
地区
密西西比平
原由密西西
比河冲积形
成
平坦
北部多湖泊,南
部密西西比河平
原
中部平
原区
两大板块相
撞挤压形成
高大山系
多山峰,山
间有盆地高
原
海岸山、落基山
等平行山脉
西部高
山区
形成原因
地形特征
组成
三大地
形区
2.主要河流和湖泊:水量大,利于灌溉、航运和发电
(1)密西西比河:
世界第四长河,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
(2)圣劳伦斯河:
从安大略湖东北端流出,向东北注入大西洋圣劳伦斯湾
(3)五大湖
按大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是冰川活动的最终产物。
除密歇根湖外均为美、加两国共有。
五大湖的安大略湖与圣劳伦斯河相通,注入大西洋。
3.气候
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大
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夏雨稍多
地形对气候影响大
①为什么极地气候西高东低?----洋流
②为什么在北美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
和地中海气候狭长分布于沿海地区?----地形
③为什么在北美东部降水量是从沿海向
内陆地区逐渐减少?---东部山脉低缓
3.自然资源丰富
主要矿产:石油、天然气、煤、铁、有色金属
水力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纽芬兰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
三、人文区域特征
当地居民:因纽特人、印第安人,均为黄种人
外来移民:欧洲各国白人、非洲黑人、拉丁美
洲移民和亚洲移民及其后裔
语言:以英语为主
宗教: 主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加拿大考点:原P123
(1)高纬度地区-----人口稀少
(2)国土面积世界第二-----地广
(3)自然带-----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
(4)南部地区工农业发达的原因:
A气候B地形C交通D市场E开发历史(工业+资源+能源)
(5)纽芬兰渔场成因(寒暖流大陆架)
美国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纬度位置:本土以北温带(25ºN-50ºN)为主,阿拉斯加寒带,夏威夷热带
2、海陆位置: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接墨西哥湾
3、范围:本土(48个州和一个特区)、阿拉斯加、夏威夷;
二、自然地理特征
①地形: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
死谷:位于内华达山脉东侧,-86米,西半球陆地最低点。
科罗拉多大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②气候:本土都在温带、亚热带,阿拉斯加在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在热带。
③河流: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便利
④交通:本土三面临海,沿海多优良海港,冬季不冻,海上航运便利。
⑤资源:矿产、森林、草原、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
能源资源:煤炭——东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
石油、天然气——南部墨西哥湾沿岸
铁矿资源:五大湖西部
但由于高消费和浪费仍大量进口,是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3.农业发达
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农业生产现代化,高度机械化
农业生产实现地区专门化
4.发达的工业和主要城市
现代化程度高,是输出工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
但本国消费最大,是世界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
多的国家,并且进口大于出口。
小结: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分析规律。
a.历史基础;
b.矿产资源;
c.交通运输;
d.农业基础;
e.消费市场;
f.科技力量;
g.劳动力。
洛杉矶:最大飞机制造中
心,航天、电子、石油、电
影
圣弗朗西斯科:港口、电子
石油、农产品加工、华人集
中,硅谷。
总之:电子、宇航、飞机
矿产资源丰富(石油、有色金
属等)
二战后兴
起,资源
丰富的
“阳光地
带”,航
空、石油、
电子
西部工业
区(太平
洋沿岸的
加利福尼
亚等地)
休斯敦:最大石油化学工业
基地,航空航天研究中心
总之:石油、宇航、飞机、
电子、化学
墨西哥湾西北地区石油资源丰
富
二战后工
业迅速发
展,条件
优越的
“阳光地
带”
南部工业
区(墨西
哥湾沿岸
等地)
纽约:美国最大城市、海港、
综合性工业中心、金融中心
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
钢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
、铁路枢纽
底特律:最大汽车工业中心
总之:钢铁、汽车、化学
①开发历史早;②煤、铁资源
丰富,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煤,
五大湖西部的铁矿;③多优良
港湾,运输便利,五大湖和密
西西比河的水运,发达的铁路、
高速公路;④平原广阔,土地
肥沃,农业基础好;⑤人口众
多、城市密集,有雄厚的技术
基础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世界著名
工业区,
美国工业
发展最早
的地区,
最大综合
性工业基
地
东北部工
业区(五
大湖南岸
和东北部
大西洋沿
岸)
工业中心
发展条件
发展特点
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