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金融统计
货币与金融统计学

货币与金融统计学货币与金融统计学是一门研究货币与金融现象的学科,旨在通过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揭示货币与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和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
本文将从货币与金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来源、主要指标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货币与金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货币与金融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货币与金融现象的学科。
它通过对货币供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产品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揭示货币与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和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
货币与金融统计学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金融市场监测、金融风险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数据来源与主要指标货币与金融统计学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级统计部门、央行、证券交易所、商业银行等机构。
其中,央行是货币与金融统计学的主要数据提供者,它通过货币供求统计报告、金融机构报告、金融市场统计报告等发布各类金融统计数据。
货币与金融统计学的主要指标包括: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货币政策执行情况、货币市场利率、金融市场交易量、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货币与金融市场的基本状况和运行情况,是分析货币与金融现象的重要依据。
三、应用领域货币与金融统计学在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监测、金融风险评估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货币与金融统计学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对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等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估货币政策的效果,并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提供决策支持。
货币与金融统计学在金融市场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金融市场交易量、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等指标的分析,可以监测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市场异常波动,为金融监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货币与金融统计学在金融风险评估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金融市场利率等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为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决策支持。
四、结语货币与金融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货币与金融现象的学科,对揭示货币与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和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与金融统计学

货币与金融统计学货币与金融统计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以及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它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货币供应、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运行。
本文将从货币的本质、货币供应和需求、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统计学的应用等方面来探讨货币与金融统计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交换价值、流通性和一般等价物的特点。
货币的本质在于它能作为交换媒介,方便商品的买卖和价值的衡量。
货币的发行和管理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是货币与金融统计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货币供应和需求货币供应是指经济体中所有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它由中央银行负责发行和管理。
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而货币供应的减少则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能力,它受到人们收入、价格和利率等因素的影响。
三、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调控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
在实践中,中央银行会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四、金融统计学的应用金融统计学是指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和分析金融数据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
金融统计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分析金融市场的波动、评估金融风险、预测金融市场的走势等。
五、结语货币与金融统计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货币的本质、货币供应和需求、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统计学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和应对经济变化,为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尽管货币与金融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较为复杂,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它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货币与金融统计学的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风险,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和货币金融统计手册的比较分析(最新整理)

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和MFSM的比较分析摘要:中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起步晚、基础差,且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
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货币金融统计的建设和改革,且在制度、方法、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由于中国对其研究时间不长,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同时,随着中国金融发展和对外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的金融统计体系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
本介绍了中国的货币金融统计发展状况,对中国的货币金融统计体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M)从框架设计、统计内容和机构部门分类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现状探讨了完善我国货币金融统计的思路。
关键词:货币与金融统计、发展现状、MFSM、比较分析一、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发展状况中国的金融统计的发展进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是物质生产平衡表体系(MPS)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转变。
第二阶段是以由IMF颁发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M)为主的国际准则影响下的现今的统计体系。
第一阶段:1978年前,中国金融统计体系是建立在苏联模式下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金融体系基础上的,货币与金融统计主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综合信贷计划服务为主。
1978年后,中国金融体系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职能,并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中心,以国有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为主题,保险、证券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
此时,对于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来说,金融统计体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简单综合信贷计划服务统计、现金统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涵盖全社会金融活动的金融统计体系已逐步形成。
直到2000年,中国基本完成了从MPS向SNA的成功转型,金融统计体系也按照SNA逐步完善。
这一时期,中国建立了相关统计的法律法规,为金融统计提供了法律保证。
同时,中国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报送金融统计数据的制度、全科目上报制度等,这些都是对金融统计方式的重大改革。
货币与银行统计分析erwn.pptx

4.对非货币金融机构负债 579 1501 922 5
5.债券
288 287 -1 0
6.所有者权益
3298 3311 13 0
7.其他(净)
-5624 -2638 2986 17
分析说明
1997年存款货币银行经派生后的存款 总额为753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594 亿元。其中:储蓄存款增加最多为
四. 货币与银行统计的特点
五. 货币与银行统计的基本要求
基础数据 估价方法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核算工具 项目合并和扎差
第二节 交易主体分类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 金融机构部门的构成
一.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
住户部门 非金融机构部门
这两类常合并称为非金融机构
政府部门 金融机构部门
使用公式:m=M2/MB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数
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方向不完全确 定——现金比率
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是反方向的有 法定存款准备率 超额准备率 非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与中央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
你有什么问题吗?
例1:根据连续两年的货币当局的资
产负债表(见书47页表2-6),分析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特点。
解:1、列表计算资产、负债的增量
及增量结构; 2、分析说明。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资产增量及其结构
1996 1997
资产
1量、中在所资占2产64百6全7分部比3增1;413
1.外国资产 2、在外国956资2 产1增3229
二. 货币与银行统计的一般结构
金融概览 货币概览
三个基本帐户 两个合并帐户
货币当局的资 产负债表
存款货币银行的 资产负债表
非货币金融机构 的资产负债表
货币金融统计的研究意义

⑷货币流具有与商品流通相独立的性质。
可见货币统计实际上包括一整套有关所研究的
经济体中金融公司部门的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和负债
的存量数据,这些资产和负债存量变动也会涉及流
量数据。
⒉信用状况
信用是指未来偿还商品赊销或货币借贷的承诺, 是关于债权和债务关系的约定。信用的特征如下: ⑴信用标的是一种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⑵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有效调控提供导向;
⒊进行金融统计监测,为加强金融监管、服务于
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信息;
⒋促进统计标准化建设,实现社会经济统计信息 共享。
⑶信用是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⑷信用是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⑸信用是随着工具的不同而存在着增值形式。
可见金融统计包括一整套关于经济体所有部门的 金融资产和负债变动的流量数据,这些金融流量变动 的起点和结果也涉及存量数据。
㈡金融统计的研究视角
货币与金融统计(MFS)是国民经济核算SNA的重 要分支,是SNA的重要补充。MFS与SNA在原则和概 念方面几乎完全一致,即部门划分、金融资产和负 债的分类、记录交易及流量、存量的定值和数据的
㈠ 金融统计的主要对象
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对象。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某一时期内,各交易者主体利用金融工具,在各
自的机构单位从事金融活动过程的记录和计量。它 包括: ⒈货币流通情况 货币流通包括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其特点
如下:
⑴货币的形态始终不变;
⑵作为媒介的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不断运动不退 出流通; ⑶流通量取决于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要程 度;
加总合并等方面都是一致。只是其研究视角为:
⒈从总体上对客观金融现象进行研究; ⒉研究金融领域内客观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过程; ⒊在定性的基础上对金融现象进行定量的研究; ⒋目的是认识金融经济规律,为经济管理服务。
货币与金融统计分析报告

货币与金融统计分析论文报告胡炬,颜璧娇人民币国际化: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联系IMF工作报告(发表于2012年5月)一、总述在新兴市场货币中,人民币是最有潜力成为广泛使用的国际货币的,这是因为中国巨大的经济规模、多样化的贸易结构和贸易网络、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目前以及预期的高经济增长率。
然而,由于对资本流动的极端限制,国外能得到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作为国际储备的机会仍然有限。
同时,由于人民币贸易结算以及由中国政府和公司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规模迅速增加,香港特别行政区创造了在岸(CNY)与离岸(CNH)人民币之间的回流渠道。
本文使用了一个双变量的GARCH模型来研究在岸与离岸市场的内在联系,并发现,尽管在岸即期市场的发展对离岸即期市场有影响,离岸远期汇率对在岸远期汇率有预测作用。
本文也发现两个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
接下来,随着离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溢出渠道也有望增加。
(Tips:波动溢出效应——值溢出和波动溢出都指可以被人们观察到的间(包括跨国间的同一类与一国内的不同,当然还包括跨国间的不同金融市场)的信息传导现象。
按照金融市场的强,任何与金融市场有关的信息都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同时被所有金融市场所消化,并反映在上,也就是说每个金融市场的价格都会遵循的规律,而市场回报可表现出。
金融市场间并不应存在,因为所有信息会在同一时刻被所有市场吸收。
但通过众多学者研究发现,是存在的,信息是可以被观察出跨市场传导的。
为了研究的方便,这种被人为分解为两种类型: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
均值溢出一般指一个市场价格或回报的变动对其它市场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负之分,例如利率上升会引致下降。
而波动溢出则是指一个市场波动的变化(一般用来衡量波动)对其它市场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无正负,而只有大小之分。
在中,学者一般喜欢用VAR和分别表示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即VAR系数反映了均值水平(或称做一阶矩水平)的市场间相互作用,而GARCH系数反映了波动水平(或称二阶矩水平)的市场间相互作用。
大学教育-货币与金融统计学-第四章 金融资产与分类

• 金融工具分类的目的基本在于,根据一定 的标准区分不同性质金融工具的类型。一 方面要明确作为金融交易载体的金融工具, 弄清楚金融工具与非金融工具之间的联系 与区别;另一方面要对金融工具细分,分 析基于不同性质和标准的金融工具的结构
• 不同的分类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具 体表现为:1.外部分类要满足宏观经济统 计分析中对金融工具数据的需要,以便于 了解金融工具与非金融工具之间的区别, 以及金融交易活动对整个宏观经济活动的 影响。2.内部分类情况较为复杂。单一标 志的简单分组既适合于较高层次的金融工 具分类,也便于满足不同的分析目的对金 融数据的需求,如按法律性特征和流动性 特征。
(一)法律特征
• 金融工具的法律特征主要是描述债权人与 债务人基本关系的法律性质。金融工具的 法律特征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 1.资产与负债的对称性 • 2.债权与股权工具 • 3.或有和非或有性
(二)流动性特征
• 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 损失的能力,又可细分为更具体的特征, 如可流通性、可转让性、可兑换性等。 • 1.可流通性 • 2.可转让性
股票以外的证券 贷款 股票和其他权益 保险专门准备金
金融衍生工具
其他应收/应付账款 其他应收/应付账
三、SNA(1993)和《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 (2000)关于金融工具分类的特点
(一)SNA(1993反映金融交易活动的金融 工具分类必须与金融交易活动的主体分类在原则上 保持一致。 • 第二,SNA(1993)以资产的流动性和描述债权人 和债务人基本关系的法律特征作为金融工具分类的 主要标志。 • 第三,SNA认为金融工具分类只应包括产生实际金 融资产和负债的金融工具,而不包括或有金融工具。 • 第四,SNA(1993)在金融工具细分类上保持了充 分的灵活性。 • 第五,金融工具的分类为货币金融统计服务。
货币与金融统计1-4章ppt

人、公估人。
6 . 其他金融附属机构:附属于政府的金融监管机构属于此类。
39
金融性公司部门的子部门分类
存款性公司 中 央 银 行 中 央 银 行 其他存款性公司 其他存款性公司 商业银行 商人银行 储蓄银行 信用社 等 金融中介机构
非存款性公司
其他金融性公司
其他金融中介公司 财务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 投资基金 承销商 媒介公司 等 金融辅助机构 交易所 证券公司 经纪公司 代理公司 担保公司 政府监管机构 金融辅助机构 40
12
二、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分类
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通货和存款 非股票证券 贷款 股票和其他股权 保险技术准备金 金融衍生产品 其他应收/应付款
非金融资产
13
三、统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存量与流量间的计算: 总流量包括:交易数量、重新定值、资产数值的其它变化 2.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定值 因为:(1)种类多,价格表现形式不一 (2)持有期价格变化 3. 记录时间:所有权改变时间为准 交易双方不一致 要调整 4. 汇总、合并、轧差
14
四、数据公布的标准
统计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统计口径、数 据质量、数据公布等方面向 GDDS、SDDS 和 MFS 靠 拢,与国际标准接轨。其中: GDDS 是 IMF 1997年12月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的 《数据发布通用系统》 SDDS 是IMF 1996年4月为统计基础较好的国家 制定的《数据发布特殊标准》 MFS 是IMF公布的《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 我国2002年4月15日在IMF官方网站公告栏上公布 了中国数据诠释,标志中国正式加入GDDS
金融性公司和准公司。常见的有:
1 . 有组织的交易所、证券存放公司、结算与清算公司等。其提供有价 证券和外汇交易的服务。 2 . 经纪人(公司)与代理人(公司):其代理客户安排和执行金融资 产交易、提供咨询服务。 3 . 外汇公司:在零售或批发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金融机构。 4 . 金融担保公司:为特定金融性公司给客户带来的损失提供保险。 5 . 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的附属机构:相对独立的、专门为保险人和投 保人达成契约提供居间服务并收取服务费的单位。如代理人、经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资产
期 交 定 其他
初 易 值 数量
存
变 变化
量
化
期 负债
末 (按债权和债务人 存 分类) 量
流通中货币 纳入广义货币的 存款 不属于广义货币 的存款 属于广义货币的 非股票证券 不属于广义货币 的非股票证券 贷款 保险技术准备金 金融衍生工具 其他应付账款 股票和其他股权
第二节 MF的S 货币统计框架
一、MFS货币统计框架概述 二、中央银行概览 三、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 四、存款性公司概览 五、金融性公司概览
一、MFS货币统计框架概述
(一)货币统计基本方法
MFS采用编制 部门资产负债表 和概览的方 式来收集和表述数据。
货币统计的基础数据来源于金融性公司部 门所有单个机构单位的资产负债表。
i t
拉式加权货币服务总量i
公
式
?(
r
b 0
?
r
i 0
)m
i t
? LWSI t ?
拉式货币服务指数
i
(
r
b 0
?
r
i 0
)m
i 0
i
Divisia 指数方法
以货币资产的机会成本来建立权数 , 加总各 种货币资产。
? log Dt ? log Dt?1 ?
N i
Sti
?
Si t ?1
2
(log mti
简单加总法:货币总量=500+2000=25。00 加权汇总法:货币总量=500+2000*0.3=11。00
加
权 汇
MSti ? rtb ? rti
总 单个金融工具的货币服务量
? TMSti ? (rtb ? rti )mti
货币服务总i量
法
的 计 算
? LWMS
i t
?
(
r
b 0
?
r
i 0
)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log
mi t ?1
)
第t 期Divisa 货币总量
第i 种货币资产占 总支出的比重
其中
? Sti ?
pti mti ptkmtk
k
pti
?
Rt Rt
? rti ? r0
四、流动性总量
流动性总量的组成包括二个部分,即 广义货币的组成部分 和具有一定流动性的 其他负债 。
流动性总量在所包括的负债的类型和 所涵盖的发行部门两方面比广义货币的范 围广。
(二)货币统计框架
MFS的货币统计框架包含两种层次的数据编制和表述: 第一层次是单个机构单位报送的存量和流量数据被汇总形成
部门资产负债表,其中包含中央银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和其他 金融性公司部门的综合数据。 第二层次是部门资产负债表又被汇总成概览。
(三)部门资产负债表
资产 (按债权 和债务人分类 )
中央政府、存款性公司、非居民被排除 在货币持有部门之外。
(三)货币的发行部门
货币发行部门通常包括 中央银行 和其他存款性公司 。
发行本国货币 和广义货币中 的存款或证券
创造存款货币
三、货币总量的计量方法
(一)简单加总法
先根据金融资产的 流动性来划分货 币供应量层次,将不同层次的货币总量 指标如M1、M2、M3等, 按各自包括的组成 部分以相等的权数 简单相加。
其他金融性公司概览
OFCS
二、中央银行概览
资产
国外净资产 对非居民债权 减:对非居民负债
国内资产 对中央银行债权 对中央政府净债权 对中央政府债权 减:对中央政府的负债 对其他部门/ 子部门的债权 其他资产
负债和资本
基础货币 流通中的货币 对其他存款性银行的负债 可转让存款 其他存款 纳入广义货币的非股票证券
整体职能
MFS认为货币具有四个基本功能:交换 工具、价值储藏 、记帐单位、递延支付。
在对金融资产的货币化进行评估时, 通常认为在货币的四种基本功能中,前两 个功能是主要的,后两个功能是次要的。
流动性和储藏价值
流动性
体现
变现能力
储藏价值
体现
保值或增值能力
金融资产是否属于广义货币的其他基本特性有:
第四章 货币统计
目录
货币统计概述 MFS的货币统计框架 中国货币统计框架 货币统计分析
第一节 货币统计概述
一、货币统计的含义与作用 二、广义货币的定义 三、货币总量的计量方法
四、流动性总量
一、货币统计的含义及作用 (一)货币统计的含义
货币统计
对货币、信贷、债务等金融总量的统计 主要任务是 货币总量统计 统计范围是 金融性公司
(二)加权汇总法
按流动性 的不同程度(或货币性的程度) 确定各组成部分的权重 ( 大于0小于1) ,然后 求出货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 加权平均总量 , 这一货币总量就是货币的加权度量,通常称 之为加权货币总量。
例:不妨假设已知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储蓄存 款组成,其中现金为500,储蓄为2000.通过 经验分析可得现金的权数为1(100%的货币性 或流动性),储蓄的权数为0.3 (表示有30% 的货币性)。
二、广义货币的定义
广义货币总量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有以下三 个基本方面:
广义货币的金融资产
货币的持有部门
货币的发行部门
广义货币是 特定部门发行 的,由特定部门持 有的具有充分货币性的金融资产。
(一)属于广义货币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是否为广义货币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判断:
整体职能
流动性和储藏价值
其他基本特性
总负债
期 交 定 其他 期
初 易 值 数量 末
存
变 变化 存
量
化
量
(四)概览
概览是对 部门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汇总 形成的 资产负债分析报表 。 其实质仍然是资产负债表,反 映的内容都是金融性公司资产和负债的流量和存量。
金融性公司概览 FCS
中央银行概览 CBS
存款性公司概览
DCS 其他存款银行概览 ODCS
其他负债 资本
三、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
资产
负债
国外净资产
对中央银行负债
对非居民债权
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
减:对非居民负债
可转让存款
国内资产
其他存款
对中央银行债权 对中央政府净债权
属于广义货币的非股票证券 其他负债和资本
对中央政府债权
减:对中央政府的负债
对其他部门/子部门的债权 其他资产
四、存款性公司概览
可转让性
期限
法定货币或广为接受性
交易可逆性
可分割性
盈利性
货币和 可转让存款
大多数不属于广义货币
其他存款 非股票证券
其他种类 金融资产
货币性递减
(二)货币的持有部门
货币的持有部门通常包括除存款性公司 和中央政府以外的的所有的居民。 货币持有者一般包括: (1)公共和其他非金融性公司; (2)中央政府之外的其他政府单位; (3)住户和为住户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4)金融性公司部门中除存款性公司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