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采场涌水量计算

露天采场涌水量计算
露天采场涌水量计算

1、正常降雨迳流量(Qz)计算公式

Qz=FH

H——正常降雨量,m;

——正常地表迳流系数,%。

2、设计频率暴雨迳流量(Qp)计算公式

Qp=FHp′

式中 Hp——设计频率暴雨量,m;

′——暴雨地表迳流系数,%;

年地表迳流系数实测值

迳流系数( )

地表迳流系数( )

1982年地表迳流系数实测值

地表迳流系数( )

年地表迳流系数实测值

地表迳流系数()

收集历年(一般要有10~15年)雨季各月降雨量及降雨天数,用下式求得。

频率为P的24h暴雨量H24P计算公式:

式中 Kp——模比系数。

24——历年24h最大暴雨量均值,mm;各地最大24h暴雨量比最大日暴雨量大10%左右,故采用24=1.1;

所有符号同前。

偏差系数Cs一般根据当地Cs与C关系确定,无该资料是可按下式计算:

变差系数C,利用地区C 24等值线图查得,当无该资料时,可利用下式计算:

式中 K——变率,;

H——统计系列资料中某年日最大暴雨量,mm。

为了确定变率K值和计算Cs与C值,需将收集到的矿山附近气象台(站)的历年日最大暴雨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成表8,并将求得的历年变率列入表中,然后进行计算。

矿井涌水量观测方法

矿井涌水量观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容积法:水桶法指的是,将涌出的水导入一定容积的量水桶(圆形或方形),用秒表测流满该量水桶所需的时间,然后按下式计算涌水量: Q= V/t 式中Q——涌水量,m3/h(m3/min) V——量水桶的体积,m3 t——水流满量水桶的时间,h(min) 2、水位标定法水位标定法指的是利用水泵将水窝(或水仓)中的水位降低,然后停泵,测量回升到原来位置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按下式计算涌水量: Q=FH/t 式中Q——涌水量,m3/h(m3/min) F——水窝(或水仓)的断面积,m2 H——水位回升的高度,m t——水流满凉水桶的时间,h(min) 3、水泵能力法水位能力法指的是维持水位不变时增加水泵的排水能力,按下式计算涌水量: Q=KNW+SH/t 式中Q——涌水量,m3/h(m3/min) K——水泵的排水系数,%(当新水泵排清水时K=1,旧水泵排清水时K=0.8,排混水时K=0.9,旧水泵排混水时K=0.7,双台旧水泵排水时K=0.6)

N——增加的水泵台数,台W——水泵的铭牌排水量,m3/h (m3/min) S——水仓(或水窝)水平截面积,m2 H——水位上升的高度,m T——水位上升所需的时间,h(min)当H=0时,即水位不上升,则Q=KNW 4、浮标法浮标法指的是利用木屑或纸屑作为浮标,测量水沟中水的流速,根据水沟断面计算涌水量。按下式计算涌水量: Q=K(F1+F2)/t*L 式中Q——涌水量,m3/h(m3/min) F1——断面1的面积,m2 F2——断面2的面积,m2 t——从断面1到断面2的水流时间,h(min) L——从断面1到断面2的水流距离,m K——断面系数,与水沟粗糙度、风流方向和大小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水沟水深大于1.0吗,当水沟粗糙时,K=0.75—0.85;在水沟水沟平滑时,K=0.80—0.90。 此计算方法可用于巷道排水沟中水的测量;当涌水较大,淹没巷道水沟时,也可用来测量巷道流水中水量。 5、堰测法堰测法指的是在井下排水沟中设置测水堰板,使水流通过一定形状的堰口水流高度,然后计算涌水量。堰测法采用的测水堰板通常有三角堰、梯形堰和矩形堰3种,(a) 三角堰(b)梯形堰(c)矩形堰堰测法计算涌水量公式分别如下:

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

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乐享 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 经营教育 乐享 2012-12-1 水文地质参数索引 a :含水层厚度,单位米(m); D g :过滤管外径(m); h :井中的水深,单位米(m); H :无压含水层厚度或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或厚度,单位米(m); K :渗透系数,表示含水层的渗透性质,在达西公式中,水力坡度i=1时的渗透速度(表示地下水的运动状态、粘滞系数、含水层颗粒大 小、形状、排列);单位米/天(m/d); L :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85%计算; N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数,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q n :单位出水量(m3/()); Q g :过滤管的进水能力(m3/s); Q :管井出水量,单位m3/d; Q1、Q2:抽水井稳定流出水量,单位m3/d; Q n :单井实测最大出水量,单位m3/d; 主要针对潜水及承压水稳定流完整井的理论及经验公式展开论述,并介绍了井群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布置及计算遵循的原则,最后介绍了洗井及单井出水量校核。最后利用4个Excel文件概括理论及经验公式,可代入抽水试验值分别计算管井单井出水量。

r1、r2:抽水井至观测孔距离,单位米(m); r :管井或抽水井的半径,单位米(m); R :影响半径,裘布衣公式中以抽水井为轴心的圆柱状含水层的半径(不以井的出水量、水位下降值的大小改变),表示井的补给能力;单位米(m); 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 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 S :水位降深,单位米(m); S n:相应Q n时的最大水位降深,单位米(m); T :导水系数,T=KM,单位m2/d; V 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单位m/s,不得大于s; V 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单位m/s; 目录

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收稿日期] 2005212210;[修订日期] 2006202220 [作者简介] 张本臣(19592),男,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702队工程师. 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本臣,刘喜信,孙传斌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702队,黑龙江牡丹江 157021) [摘 要]矿坑水的补给条件、矿体围岩的岩性和产状、矿床的开采方式以及所选计算公式各参数是预测矿坑涌水量时应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涌水量;影响因素分析;矿坑 [中图分类号]TD 7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427(2006)012058204 由于涌水量预测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矿床的合理开采和安全生产,因此,工作时必须对影响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因素进行周密的研究和考虑。预测矿井正常和最大涌水量,为防止矿井突水提供水文地质资料,为确定合理治水方案提供依据。正确地预测矿坑涌水量,是在详尽查明矿坑充水因素及获得可靠计算参数的基础上,根据矿床开采设计,选择相应的公式进行的。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1 矿坑水的补给条件对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影响 流入矿坑的水,包括矿坑揭露的矿体及其围岩本身贮存的地下水的静储量,通过不同岩层或岩体和不同途径进入矿坑的地下水的动储量,某些情况还有来自深层的承压水。因此在预测矿坑涌水量时,应当首先考虑充水因素影响的强度和延续时间,然后矿坑充水的补给范围,补给面积和补给边界。 大气降水,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成为矿床充水因素,影响矿坑涌水量的变化速度、幅度和延续时间。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如补给区的远近、埋藏的深度、降雨强度和延续时间等也是矿床充水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距补给区近、埋藏浅的矿井的涌水量变化速度快、幅度大;而距补给区远的埋藏深的矿井则相反。雨季涌水量大,旱季涌水量小,且和大气降水对比有延迟现象(见表1)。 表1 某铅锌矿二层平硐自然涌水量与季节关系 Table 1 The relation sh ip between two dr if t natural i nf low of water of so m e Pb ,Zn deposit and season s 坑道海拔高度 (m ) 旱季涌水量(m 3 d )雨季涌水量(m 3 d )涌水量增加幅度(倍)最大涌水量出现月份629 29189851732197、8、9571411251311803127、8、9 地表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取决于矿体与地表水力联系程度、补给距离和地表水体的规模。如黑龙江省翠宏山铁矿,矿体位于靠河岸下50~100m 第25卷2006年 第1期3月 吉 林 地 质J I L I N G E O LO G Y V o l 125,N o 11M ar 1, 2006

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

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乐享 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 经营教育 乐享 2012-12-1 水文地质参数索引 a :含水层厚度,单位米(m); D g :过滤管外径(m); h :井中的水深,单位米(m); H :无压含水层厚度或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或厚度,单位米(m); K :渗透系数,表示含水层的渗透性质,在达西公式中,水力坡度i=1时的渗透速度(表示地下水的运动状态、粘滞系数、含水层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单位米/天(m/d); L :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85%计算; N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数,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 q n :单位出水量(m3/(d.m)); Q g :过滤管的进水能力(m3/s); Q :管井出水量,单位m3/d; Q 1、Q 2 :抽水井稳定流出水量,单位m3/d; Q n :单井实测最大出水量,单位m3/d; 主要针对潜水及承压水稳定流完整井的理论及经验公式展开论述,并介绍了井群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布置及计算遵循的原则,最后介绍了洗井及单井出水量校核。最后利用4个Excel文件概括理论及经验公式,可代入抽水试验值分别计算管井单井出水量。

r 1、r 2 :抽水井至观测孔距离,单位米(m); r :管井或抽水井的半径,单位米(m); R :影响半径,裘布衣公式中以抽水井为轴心的圆柱状含水层的半径(不以井的出水量、水位下降值的大小改变),表示井的补给能力;单位米(m); S 1、S 2 :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 S 1‘、S 2 ’‘: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 S :水位降深,单位米(m); S n :相应Q n 时的最大水位降深,单位米(m); T :导水系数,T=KM,单位m2/d; V g :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单位m/s,不得大于0.03m/s; V j :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单位m/s; 目录

井点降水涌水量计算

按照初定方案,本工程除埋深较深段使用拖拉管施工外,剩余大部分需使用井点降水大开挖施工。按照设计及规范初步设计沟槽底宽1.5m,沟槽深按照最大挖深设计取4m,开挖沟槽边坡按照1:1,基坑横剖面图如附图。经地质勘探,天然地面属耕植土,其下为粉质粘土(<=-4m),淤泥质粉质粘土(<=-7.14m)、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底部为泥岩,基本都属于透水层。地下水位标高为-0.5m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施工。 1井点布设 根据工程地质及施工状况,轻型井点采用沟槽两侧单排布设,为是总管接近地下水位,井点管布设于已挖好的路床底。总管距沟槽开挖线边缘1m,总管长度 L=50×2=100(m) 水位降低值 S=4 (m) 采用一级轻型井点,井点管的埋设深度(总管平台面至井点管下口,不包括滤管) H2>=H1 +h+IL=4.0+0.5+0.1×5.75=5.1(m) 采用6m长的井点管,直径50mm,滤管长1m。井点管外露地面0.2m,埋入土中5.8m(不包括滤管)大于5.2m,符合埋深要求。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计算。 2).基坑涌水量计算 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点系统涌水量计算公式(式1—23)进行计算 Q= 先求出H、K、R、x0值。 H:有效带深度 H=1.85(S,+L) s’=6-0.2-1.0=4.8m求得H: H=1.85(s,+L)=1.85(4.8+1.0)=10.73(m) 由于H0

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

11月整理 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 稳定流完整井 / 吴成泽 2012-12-1 — 主要针对潜水及承压水稳定流完整井的理论及经验公式展开论述,并介绍了井群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布置及计算遵循的原则,最后介绍了洗井及单井出水量校核。最后利用4个Excel文件概括理论及经验公式,可代入抽水试验值分别计算管井单井出水量。

水文地质参数索引 a :含水层厚度,单位米(m); D g :过滤管外径(m); h :井中的水深,单位米(m); H :无压含水层厚度或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或厚度,单位米(m);K :渗透系数,表示含水层的渗透性质,在达西公式中,水力坡度i=1时的渗透速度(表示地下水的运动状态、粘滞系数、含水 层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单位米/天(m/d); L :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85%计算; & N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数,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 q n :单位出水量(m3/()); Q g :过滤管的进水能力(m3/s); Q :管井出水量,单位m3/d; Q1、Q2:抽水井稳定流出水量,单位m3/d; Q n :单井实测最大出水量,单位m3/d; r1、r2:抽水井至观测孔距离,单位米(m); r :管井或抽水井的半径,单位米(m); ' R :影响半径,裘布衣公式中以抽水井为轴心的圆柱状含水层的半径(不以井的出水量、水位下降值的大小改变),表示井的补给能力;单位米(m); 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 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 S :水位降深,单位米(m); S n:相应Q n时的最大水位降深,单位米(m); T :导水系数,T=KM,单位m2/d; V 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单位m/s,不得大于s; V 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单位m/s; %

矿井涌水量的计算与评述

矿井涌水量的计算与评述 钱学溥 (国土资源部,北京 100812) 摘要:文章讨论了矿井涌水量的勘查、计算、精度级别、允许误差和有效数字。文章推荐了反求影响半径、作图法求解矿井涌水量的方法。 关键词:矿井涌水量;勘查;计算;精度级别;允许误差;有效数字 根据1998年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规定,地下水由水利部门统一管理。水利部2005年发布了技术文件SL/Z 322-2005《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该技术文件6.7款规定,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热水、天然矿泉水和矿坑排水。6.1.2款规定,计算的地下水资源量要认定它的精度级别。我们认为,认定计算的矿井涌水量的级别和允许误差,不仅是水利部门要求编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需要,而且有利于设计部门的使用。在发生经济纠纷的情况下,也有利于报告提交单位和报告评审机构为自己进行客观的申辩。下面,围绕这一问题,对矿井涌水量的勘查、计算、精度级别、允许误差和有效数字等方面,作一些论 述和讨论。 1 矿井涌水量与水文地质勘查 矿井涌水量比较大,要求计算的矿井涌水量精度就比较高,也就需要投入比较多的水文地质勘查研究工作。表1,可以作为部署水文地质工作的参考。 表 1 矿井涌水量与水文地质勘查

的矿山,如即将闭坑或是即将破产的矿山,即是这种多年生产的矿山。2多孔抽水试验,是指带观测孔的一个抽水主孔的抽水试验,持续抽水几天。3群孔抽水试验是指带观测孔的多个抽水主孔的抽水试验,其抽水总量,一般要达到计算矿井涌水量的1/3~3/4,持续抽水几十天。4利用地下水动力学计算公式,计算矿井涌水量,就属于解析法的范畴。大井法、集水廊道法就是常用的解析法。5数理统计包括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系统理论分析、频率计算等(参考钱学溥,娘子关泉水流量几种回归分析的比较,《工程勘察》1983第4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可以把水位抽降、巷道开拓面积、矿产产量、降水量等作为自变量,把矿井涌水量作为因变量。6数值法也就是计算机模拟,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模拟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计算矿井涌水量的一种方法。7常用的大井法、集水廊道法等解析法计算矿井涌水量,只考虑了含水层的导水性,没有考虑地下水的补给量。因此,只有进行了解析法和水均衡的计算,用地下水的补给量验证解析法计算的结果,计算的矿井涌水量的精度才能达到C级。 2 稳定流、非稳定流公式应用的主要条件 2.1一般报告采用的解析解大井法、集水廊道法,是基于稳定流理论推导的地下水动力学计算公式。它要求地下水有比较充分的补给条件,要求在该水平开采的几年到几十年内,矿井排水计算的地下水影响半径边界上的水头高度,永远稳定 在计算采用的高度上。 2.2基于非稳定流理论推导的地下水动力学计算公式,恰恰相反,它的使用条件 是地下水没有补给,含水层分布无限,地下水影响半径不断向外扩大。 2.3由于采用大井法、集水廊道法,一般都没有考虑地下水补给量的问题,因此, 计算的结果可能有较大的误差,它的精度一般只有D级。 3 影响半径的计算 3.1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有很多,它们计算的结果有相当大的误差。如常用的库萨金经验公式对于裂隙水来说,计算的值一般偏小2~5倍。吉哈尔经验公式对承压水含水层,可以作近似的计算,但计算的结果一般偏小(参考《供水水文地质手册》第二册,地质出版社1977,第268页)。 3.2影响半径,处在矿井涌水量计算公式分母的位置,因此,计算的影响半径偏小,就会导致计算的矿井涌水量偏大。这是一般地质报告计算矿井涌水量偏大的 主要原因。 3.3利用经验公式计算的承压水影响半径一般偏小,从而计算的矿井涌水量偏大。为此,最好是利用实测的影响半径,或是利用大井法、集水廊道法公式反求 的影响半径,预算矿井涌水量。 3.4据甘肃省安新煤田大柳井田勘探报告,该井田开采侏罗系煤层。经实测,相距4000m的新周煤矿建井,水位已影响到大柳煤矿的井筒。估计影响半径可能有 5000m。

矿坑涌水量的预测方法(水均匀法)

水均衡法 (一)应用条件 水均衡法适用于地下水运动为非渗流型且水均衡条件简单的充水矿床,如: 1. 位于分水岭地段地下水位以上的矿床 其主要特征为:地下水位一般停留在下伏弱含水层的顶端,故水层薄,水位埋藏深,变幅大、升降迅速,具有巨大的透水能力却无蓄水能力。抽水试验困难,也无效果。地下水动态与降雨直接相关。依照降雨方式的不同,形成各种尖峰状动态曲线形态,矿坑涌水量也常不随降深的增加而加大,故水位降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意义。补给区主要在矿区范围及其附近,补给路径短,以垂向补给为主。矿区地下水与区域地下水不发生水力联系,即无侧向补给。 (二)暗河管道充水矿床 (1)含水介质为孤立的暗河管道系统,通常各管道系统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互相不发生直接水力联系,有些地区的管流与分散虽有一些联系,但管流是当地地下水排泄量的60%~80%以上。 (2)含水层极不均一,无统一地下水水位,因此不形成统一的含水层(体)。 (3)管流发育地区,地表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发育、三水转化强烈,地面难以形成长年性表流;地下水动态受降水控制,暴涨暴落;其流量与降水补给面积成正比,变化大,具集中排泄特点。 很明显,上述特征无法用抽水试验求参,难以根据地下水动力学原理进行矿坑涌水量预测,同时,岩溶通道形状多变,管道组合复杂,也不适应管渠水力学的应用条件。因此,多数上述充水矿床常采用非确定性随机模型和水均衡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原理 非渗流型确定性模型-水均衡方程,是根据水均衡原理,在查明矿床开采时水均衡各收入、支出项之间关系基础上建立预测方程的。建立非渗流型确定性模型,要求勘探方法与之相适应,而加强均衡研究则是保证模型可靠性,提高参数精度的必要环节。 地下水均衡研究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地下水与降雨量的长期观测站,形成包括由钻孔、矿区生产井巷、采空区、老窿、有代表性的泉与地下暗河、有意义的地表汇水区等组成的长期观测网。为正确地圏定均衡区域,选择均衡期提供依据,为模型提供可靠的方程参数。 运用水均衡法的关键是,正确圈定均衡区域、选择均衡期,以及测定均衡要素。但是,在解决上述问题时会遇到一个困难,就是建立在天然条件下的水均衡关系,在矿床开采过程中常遭受强烈的破坏。如强烈的降压疏干,使地下水运动的速度和水力坡度增大或因开采造成漏斗范围内巨大岩体的变形塌坍或导致大量人工裂隙的产生,大促使地表水渗入作用的加强。此外,在长期疏干的影响下,随着漏斗的不断扩展,也常导致地下水分水岭的位移,其结果不仅补给范围扩大了,甚至形成新的补给源渗入。上述种种现象,常不易通过勘探阶段对天然水均衡的研究而获得解决。但是,它也提醒我们,水均衡关系式的建立及其水均衡要素的测定,如能充分考虑开采条件的影响,也必然会大大提高涌水量预测的精度。 (四)矿坑涌水量预测特点

矿井(坑)涌水量计算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矿井(坑)涌水量计算 A.1 比拟法 比拟法是一种应用相当广泛的传统方法。它是当新矿井与生产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相类 似时,用生产矿井的资料来预测新矿井(坑)涌水量的方法,虽属一种近似的预测方法,但 往往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那些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或者中等的矿井。比拟法包括 富水系数法、矿井单位涌水量比拟法、相关关系分析法等。 A.1.1 富水系数法 P K Q p ?= .................................... (D.1) 式中: Q ——新矿井(坑)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 3/a ); p K ——富(含)水系数,单位为立方米每吨(m 3/t ); P ——新矿井设计年产量,单位为吨每年(t/a )。 1 1p Q K p = ...................................... (D.2) 式中: p K ——富(含)水系数,单位为立方米每吨(m 3/t ); 1Q ——生产矿井(坑)年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 3/a ); 1p ——生产矿井年产煤量,单位为吨每年(t/a ) A.1.2 矿井单位涌水量比拟法 当矿井(坑)涌水量增长幅度与开采面积、水位降低呈直线比例的情况下: 1 110S F Q q = ..................................... (D.3) 式中: 0q ——生产矿井(坑)单位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吨平方米(m 3/tm 2); 1Q ——生产矿井(坑)总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 3/a ); 1F ——生产矿井开采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2); 1S ——生产矿井水位降低,单位为米(m )。 S F q Q ??=0 .................................. (D.4) 式中: Q ——新矿井(坑)预计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m 3/a ); 0q ——生产矿井(坑)单位涌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吨平方米(m 3/tm 2);

数值法预测矿井涌水量技术规范

数值法预测矿井涌水量技术规范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矿井水文地质规程》(1 984年版)和《G B12719—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以及《供水水文地质勘测规程》、《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在总结近20年来应用数值法进行矿井涌水量预测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的本煤炭行业标准,在技术内容与上述引用标准等效。 本标准由国家煤炭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振学、郝旗胜、刘志中。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负责解释。 数值法预测矿井涌水量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应用数值法进行矿井涌水量预测工作,是确定计算方案、检验计算精度、编写预测报告、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2一般要求 2.1本方法可用于矿井正常涌水量、矿井最大涌水量、各开采水平的涌水量、井筒和开拓坑道的涌水量及疏干工程或专门排水装置的

涌水量的预测。 2.2计算工作前或计算过程中,掌握以下资料: ——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区域水文地质图及报告; ——1:5000~1:2.5万矿区水文地质图及相应的文字报告; ——1:5000矿井可行性方案开采图; ——含水层顶、底板埋深及等厚线图; ——含水层等水位线图;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受水威胁煤层顶、底板等水压线图; ——地下水水化学图; ——水文地质剖面图; ——钻孔及群孔抽(放)水试验数据; ——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数据; ——历年气象、水文资料。 2.3计算工作结束时提交的文件及附件: 工作报告:包括对所采用的数据、建立的模型、选用的参数、计算过程及结果的详细分析与说明; 图件:包括概念模型的示意图、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图、计算区剖分图、水位拟合曲线图、计算机程序流程图、初始流场图、预测曲线和流场图、涌水量动态曲线; 附件:参数识别和正演预报时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及相对应的数据文件、计算结果、水位拟合及误差分布情况,最终预测的各时段、各

竖井涌水量计算的经验公式法

竖井涌水量计算的经验公式法 [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竖井涌水量计算的经验公式法。 若在竖井位置及其附近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降深的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可用本方法计算竖井涌水量。 一、计算步骤 (一)根据抽水试验资料,作涌水量(Q)与降深(S)的关系吗线,即Q=f(s)曲线; (二)根据抽水试验资料,用图解法、差分法或曲度法判断涌水量曲线方程类型,并找出相应的涌水量方程式; (三)根据相应的方程式计算与设计竖井水位降深相同时的钻孔涌水量Qi; (四)根据钻孔涌水量Qi换算成为竖井涌水量。 二、计算方法 (一)绘制Q=f(s)曲线 根据钻孔抽水试验资料,绘制Q=f(s)曲线。 (二)涌水量曲线方程类型的判断 1、图解法 根据已绘出的Q= f(s)曲线如为非直线型应进行单位水位降深、双对数或单对数变换。根据Q= f(s)或经过变换后的直线图形形式即可判定涌水量曲线方程类型。 若Q= f(s),在Q,s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直线型,见表1-2中图(1),即Q=qs; 若S0= f(Q)在S0,Q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抛物线型,见表1-2中图(2)及图(3);即S=aQ+bQ2,亦即S0=a+bQ; 若lgQ=f(lgS)在lgQ,lgS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指数型,见表1-2中图(4)及图(5),即Q= ,亦即;

若Q=f(lgS)在Q,lgS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对数型,见表1-2中图(6)及图(7),即Q=a+blgS。 2、差分法 一般凡属直线方程或直线化的抛物线方程S0=a+bQ 、指数方程、对数方程Q=a+blgS的一阶差分虽为常数,但不相等。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曲线拟台差的大小来判断接近那种涌水量方程。选取拟合误差最小的曲线相对应的涌水量方程式,作为竖井涌水量计算的方程式。 表1 Q=r(s)曲线方程式及其适用条件(一)

《数值法预测矿井涌水量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应用数值法进行矿井涌水量预测工作,是确定计算方案、检验计算精度、编写预测报告、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2 一般要求 2.1 本方法可用于矿井正常涌水量、矿井最大涌水量、各开采水平的涌水量、井筒和开拓坑道的涌水量及疏干工程或专门排水装置的涌水量的预测。 2.2计算工作前或计算过程中,掌握以下资料: ——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区域水文地质图及报告; ——1:5000~1:2.5万矿区水文地质图及相应的文字报告; ——1:5000矿井可行性方案开采图; ——含水层顶、底板埋深及等厚线图; ——含水层等水位线图;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受水威胁煤层顶、底板等水压线图; ——地下水水化学图; ——水文地质剖面图; ——钻孔及群孔抽(放)水试验数据; ——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数据; ——历年气象、水文资料。 2.3 计算工作结束时提交的文件及附件: 工作报告:包括对所采用的数据、建立的模型、选用的参数、计算过程及结果的详细分析与说明; 图件:包括概念模型的示意图、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图、计算区剖分图、水位拟合曲线图、计算机程序流程图、初始流场图、预测曲线和流场图、涌水量动态曲线; 附件:参数识别和正演预报时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及相对应的数据文件、计算

结果、水位拟合及误差分布情况,最终预测的各时段、各节点的水位值。 3 矿井涌水量数值法预测 3.1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连接地下水实体系统与数值模型的桥梁。概念模型应包括对地下水流系统内部结构、边界条件、地下水运动状态及输入、输出条件的概化。模型概化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计算的程度。 3.2 数学模型 3.2.1数学模型是由概念模型来确定的,按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分为潜水流或承压水流模型,根据地下水运动的时空变化特征又可分为:稳定流或非稳定流,平面二维流或剖面二维流、拟三维流或三维流模型。模型中的每个变量都必须给定相应的物理意义和量纲。 3.2.2模型的边界条件按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类:水位边界(Dirichlet型)。选取水位边界应注意以下几点: a)水位边界的位置应尽可能地远离计算区内的源(汇)项,绝对不允许置抽(注)水井于水位边界上; b)水位边界处要有观测点控制,以确定边界水位值; c)在模型域中至少应有一个水位边界节点,这对保证数值模型和其逆问题解的唯一性是必要的。 第二类:流量边界(Neumann型)。选取二类边界应以隔水边界和弱透水边界为主,尽量不用A.32划成的大流量边界。在数值模型中处理大流量边界,容易造成边界附近的水位异常和整个预测结果的较大误差。因此,应尽量选取确定性较好的自然边界作为计算边界。 第三类:(Combined Boundary Condition型)。由于边界中的两个参数较难准确估值,在实际应用中应慎重。 3.2.3常用的数值方法有: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边界元法、有限分析法等。根据实际条件选定算法后,必须简要说明该算法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程序设计步骤以及计算程序框图。 3.2.4对计算区的剖分(离散化)可根据不同的数值方法来选用线元、面元(三角形或四边形单元)和体积单元。在靠近抽(放)水井处水力坡度较大,剖分要加密一些,在水力坡度较少处或水文地质数据较少处可以剖分得疏一些。剖分的三角形单元一般不能出现钝角和角度很小的锐角,特别是在拟三维模

涌水量计算案例

集水面积 集水面积是指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集水面积大都先从地形图上定出分水线用求积仪或其它方法量算求得,计算单位为平方公里。如长江集水面积180万 分水线图 平方公里,黄河集水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 地面分水线 地下分水线

计算:复核: 引文一: 4.3隧道涌水量预测 隧道区以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分析,目前隧道涌水量暂按降水入渗法和地下径流模数法进行预测计算。等深孔水文地质试验参数出来后再按地下水动力法核算。 (1)大气降水入渗法 采用公式:Q=2.74 a W A(m'/d) 采用公式:Q=2.74 a W A(m3/d) a:降水入渗系数。全隧道地表为可溶岩,裂隙发育、岩溶化程度高。DK63+165至DK64+600段洞身大部处于石英砂页岩、炭质页岩夹煤系下,考虑到断层构造影响严 重,降水入渗系数a取值0.25 ;DK64+600至DK67+651隧道处岩溶强烈发育的可溶岩中,降水入渗系数a取值0.5。W:年平均降水量,本测区取1448mm

A:集水面积。 DK63+165 ?DK64+600 段:计算集水面积2.79km2; DK64+600?DK67+651 段;计算集水面积7.32 km2; 涌水量分别计算如下: Q=2.74 汉0.25江1448^.79 =2767(m'/d)?2800 (m3/d) Q=2.74 0.5 1448 7.32 =14521(m'/d)?14500 (m3/d) 两项合计Q 平常=2800+14500=17300(m7d) 考虑到岩溶区有暗河发育并构造发育,影响入渗系数的因素可能要大,DK64+600?DK67+651段雨季涌水量期倍增系数按3考虑,DK63+165?DK64+600段按系数2 考虑; 隧道雨季涌水量Q洪=2800X2+14500X3 =5600+4350009100 (m3/d) ( 2)地下径流模数法 Q=86.4X M X A M—地下径流模数(m/d ? Km) A—为隧道通过含水体的地下集水面积( Km2) 测区集水面积A=10.11 (Knn)(大致估算),地下水径流模数M枯=10.3( 升/秒?平方公里)(依据都匀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则: Q 枯= M 枯X A =86.4 X10.3X 10.11 =9000 ( m3/d ) 考虑到岩溶区有暗河发育并构造发育,其雨季涌水量期倍增系数按 3 考虑 隧道雨季涌水量Q洪=9000X3 3 =27000( m3/d)

矿井涌水量的计算

三、地下水动力学法 地下水动力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地下水运动的线性渗透定律,即达西定律。根据这个原理和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可选择不同的公式计算矿井井简的浦水量。 (一)垂直井筒涌水量的计算 1.潜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所谓潜水完整井是指开凿在潜水含水层中,井打穿含水层到隔水层底板的井筒 22 1.366lg lg H h Q K R r -=- 因为 h=H-S 所以 (2)1.366lg lg H S S Q K R r -=- 在井筒掘凿时,井筒中式不允许积水的,因此h=0,或者说S=H,这时, 2 1.366lg lg H Q K R r =- 式中 Q ——井筒涌水量(m3/d )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 H ——含水层厚度 h ——井中出水地段高度 S ——水位降低值 R ——影响半径 r ——井筒半径 2.承压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承压水完整井是指开凿在承压含水层中,并全部揭露含水层的井筒 ()2.73lg lg M H h Q K R r -=-或 2.73lg lg MS Q K R r =- 3.完整潜水承压井涌水量计算 当井筒穿过承压含水层水位下降很大,降到隔水顶板以下时,井筒附近变为无压水,这种情况称为潜水承压井 22(2)1.366lg lg HM M h Q K R r --=- 上述公式同样适用于钻孔涌水量计算 如果抽水试验是在井筒检查孔中进行,用钻孔涌水量可按下式换算成井筒涌水量 112122 lg lg lg lg R r Q Q R r -=- (二)水平尽道涌水量的预剐方法 计算水平巷道涌水量时,同样可将巷道看成为水平集水于程。因此,可利用地卞水向水平集水工程运动的公式计算。

涌水量计算

第三节、隧道洞室涌水量预测 一、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为取得计算洞室涌水量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钻孔提(抽)水试验,利用提水试验和抽水试验结果,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大部分按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出提水的渗透系数K 抽水,另外根据提水后的恢复水位与时间的关系,即s~t 关系计算出恢复的渗透系数K 恢复 ,并参照当地岩性的渗透系数K , 将该三种方法求得的渗透系数K 值并结合钻探过程中冲洗液的消耗量,岩体的破碎性、岩性的矿物组成及充填胶结情况,给定一个建议的渗透系数K 值。求得水文地质参数, 其提水时K 值计算公式如下: K= 2 2) lg (lg 733.0h H r R Q --ω 其中:K ——渗透系数(m/d )。 Q ——出水量(m 3/d )。 R ——影响半径(此值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版表9-3-12查得) r ω——钻孔半径(m )。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h ——抽水稳定时含水层的厚度(m )。 恢复水位计算渗透系数K 值公式如下: ()2 12 ln 25.3S S t r H r K ωω+= (完整井) 其中:K ——渗透系数(m/d )。 r ω——钻孔半径(m )。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S 1——抽水稳定时的水位降深(m )。 S 2——地下水恢复时间t 后水位距离静止水位的深度(m )。 t ——水位从S 1恢复到S 2的时间(d )。 具体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见附表5:钻孔提(抽)水试验渗透系数(恢复水位)计算成果表。 二、洞室涌水量的估算方法 (一)、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 为了更准确预测隧道洞室涌水量,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绘,并分析洞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含水岩性的空间分布、富水性,结合钻孔对地下深处地质情况的揭露,参考物探测井成果,我们认为隧道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 .洞室影响范围内汇集的大气降水渗漏补给量; b .洞室附近地下水的补给量(包含隧道上行线、下行线间含水层的静储量及洞室两侧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 c .地表水流过洞室上方时的渗入补给量; d .地表水通过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给洞室的侧向补给量; e .断层破碎带导入洞室的地下水量。 (二)、洞室涌水量的估算方法 根据以上对洞室涌水量补给来源的分析,结合隧址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隧址区气候、大气降雨等特征,本次计算我们按隧道开挖正常涌水量及特大暴雨、地表水沿断层或溶洞导入洞室等极端特殊情况下极端涌水量两种情况考虑。 1、正常涌水量 正常涌水量的计算我们选择以下的计算方法: (1)大气降水入渗法:

矿坑涌水量的常用预测方法汇总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专门水文地质学 §10.4矿坑涌水量预测 一、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内容、方法、步骤与特点 (一)矿井涌水量预测的内容及要求 矿坑涌水量预测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是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 矿坑涌水量是指矿山开拓与开采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涌入矿坑(包括井、巷和开采系统)的水量。通常以m3/h表示。它是确定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关系到矿山的生产条件与成本,对矿床的经济技术评价有很大的影响。并且也是设计与开采部门选择开采方案、开采方法,制定防治水疏干措施,设计水仓、排水系统与设备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矿床水文地质调查中,要求正确评价未来矿山开发各个阶段的涌水量。其内容与要求包括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矿坑正常涌水量:指开采系统达到某一标高(水平或中段)时,正常状态下保持相对稳定的总涌水量,通常是指平水年的涌水量。 (2)矿坑最大涌水量:是指正常状态下开采系统在丰水年雨季时的最大涌水量。对某些受暴雨强度直接控制的裸露型、暗河型岩溶充水矿床来说,常常还应依据矿山的服务年限与当地气象变化周期,按当地气象站所记录的最大暴雨强度,预测数十年一遇特大暴雨强度产生时,可能出现暂短的特大矿坑涌水量,作为制订各种应变措施的依据。 (3)开拓井巷涌水量:指包括井筒(立井、斜井)和巷道(平、平巷、斜巷、石门)在开拓过程中的涌水量。 (4)疏干工程的排水量:是指在规定的疏于时间内,将一定范围内的水位降到某一规定标高时,所需的疏干排水强度。 对于地质勘探阶段来说,主要是进行评价性的计算,以预测正常状态下矿坑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为主。至于开拓井巷的涌水量预测和专门性疏干工程的排水量的计算,由于与矿山的生产条件密切相关,一般均由矿山基建部门或生产部门承担。 (二)矿坑涌水量预测的方法 根据当前矿床水文地质计算中常用的各种数学模型的地质背景特征极其对水文地质模型概化的要求,可作如下类型的划分:

矿井涌水量计算

庆华集团(煤化)韦二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涌水量计算 2010年09月10日

庆华集团(煤化)韦二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涌水量计算 一、矿井概况 1、交通位置 (1)位置 井田位于韦州矿区中南部,宁夏中部大罗山东麓。行政区划属吴忠市同心县韦州镇管辖。 井田范围:北以韦二井田北井南部边界为界、西南以设计中的F7号断层为界、东以各煤层露头为界、西北以井田边界及+400m水平为界。走向长约4.0km,倾斜宽7.8km,面积20.4km2。 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6°27′07″至106°31′15″、北纬37°10′58″至37°17′00″之间。 (2)交通 井田内目前客运和货运主要依靠公路运输。S203(惠平公路)从韦州镇穿过,在惠安堡镇与G211公路及S302(盐兴公路)相接,经S302公路可东去盐池并与GZ35(青岛~银川高速公路)相接、西去中卫可与G109公路及银川~武汉高速公路相接;经G211公路可北去吴忠、灵武及银川,往南可抵盟城、下马关及予旺镇。韦州镇至吴忠101km,至同心县城85km。 新规划的中太铁路(225km)将从井田北部穿过,经过惠安堡镇,矿区铁路可与该铁路接轨;规划中的中(宁)~盐(池)高速公路将从本区北部通过,并经过惠安堡镇,中间为矿区留有出入口,交通十分便利。 1、企业性质 可采煤层 主要开采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其次为一4煤层。

4、煤层标高 二1煤层埋深270m~337m,煤层开采深度底板标高为-140m~0m。一4煤层埋深260m~400m,煤层开采深度底板标高为-160m~-30m。 5、技改简况 全矿井采用四立井开拓,主井深297.67m, 井筒直径2.6m,装备JK2/30x提升绞车;副井深322m,井筒直径4.0m,装备JK-2.0×1.8提升绞车,风井井深300.1m,井筒直径2.6m,排水井井深332m,井筒直径2.6m。 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风井装备两台FBCDZ-N016/2×75型主扇抽出通风,其他三个井筒进风,已形成通风系统。 排水:井底安设6台水泵,其中:主井底2台,型号为D46-50×8,副井底D85-45×8水泵3台,D46-50×8水泵1台。 地面有三趟6KV供电电源,分别引自孙岭变电站14板、17板和22板,另外矿井配备发电机组4台,其中:主井400KW 两台,副井300KW一台,风井350KW一台。 井下6个掘进工作面,分别是:副井井下变电所、水仓、首采工作面风、机巷、下山水仓2个头。年产15万吨技改工作正加紧进行。 二、矿井水文地质 矿区主要含水层分为:寒武系上统崮山组,石炭系上统

露天采矿场总涌水量计算

露天采矿场总涌水量计算 露天采矿场总涌水量是由地下水涌水量和降雨迳流量两部分组成。 一、地下水涌水量的计算 露天采矿场地下涌水量与地下开采矿坑地下水涌水量计算方法基本相同。 二、降雨迳流量计算 露天采矿场降雨迳流量,应按正常降雨迳流量和设计频率暴雨迳流量分别计算。 (一)计算方法 1、正常降雨迳流量(Qz)计算公式 Qz=FH 式中F——泵站担负的最大汇水面积,m2; H——正常降雨量,m; ——正常地表迳流系数,%。 2、设计频率暴雨迳流量(Qp)计算公式 Qp=FHp′ 式中Hp——设计频率暴雨量,m; ′——暴雨地表迳流系数,%; 其它符号同前。 (二)计算参数的选取 1、汇水面积(F)的圈定 根据排水方式确定的排水泵站担负的最大汇水面积进行圈定。应包括露天境界内和境界外的地形分水岭或地表截水沟范围以内的汇水面积。 2、地表迳流系数的确定 地表迳流系数的选取,可根据采矿场岩石性质、裂隙发育程度和降雨强度大小等因素确定。 对于扩建或改建矿山,在具备实测地表迳流系数的矿山,应尽可能采用实测值。对于不具备实测条件的新建矿山,当有类似生产矿山资料时,应选用类似生产矿山的实测值。对缺乏上述资料的矿山,可选用地表迳流系数经验值。 1)生产矿山实测地表径流系数 国内部分生产露天采矿场地表径流系数实测值,见表1、表2、表3、表4。 2)地表径流系数经验值 当无实测资料可按表5选取地表迳流系数经验值。 (

( 注:由于爆破人为地扩大了原岩的裂隙和破碎程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整个采场约有90%地段属松散、松软和半坚硬的岩石。 ( 注:大冶铁矿采用井巷排水、地表迳流通过集水巷流入水仓。 注:1、本表内数值适用于暴雨径流量计算,对正常降雨量计算应将表中数值减去0.1~0.2。 2、表土指腐植土,表中未包括的岩土则按类似岩土性质采用。

矿坑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解析法)

解析法 (一)解析法的应用条件 解析法是根据解析解的建模要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合理概化,构造理想化模式的解析公式,用于矿坑涌水量预测。具有对井巷类型适应能力强、快速、简便、经济等优点,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解析法预测矿坑涌水量时,以井流理论和用等效原则构造的“大井”为主,后者指将各种形态的井巷与坑道系统,以具有等效性的“大井”表示,称“大井”法。因此说:矿坑涌水量计算的最大特点是“大井法”与等效原则的应用,而供水则以干扰井的计算为主。 稳定井流解析法:应用于矿坑疏干流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流量预测。包括①在已知某开采水平最大水位降条件下的矿坑总涌水量;②在给定某开采水平疏干排水能力的前提下,计算地下水位降深(或压力疏降)值。 非稳定解析法:用于矿床疏干过程中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疏干漏斗持续不断扩展,非稳定状态下的涌水量预测。包括:①已知开采水平水位降(s)、疏干时间(t),求涌水量(Q); ②已知Q、s,求疏干某水平或漏斗扩展到某处的时间(t);③已知Q、t,求s,以确定漏斗发展的速度和漏斗范围内各点水头函数隨时间的变化规律,用于规划各项开采措施。在勘探阶段,以选择疏干量和计算量最大涌水量为主。 (二)计算方法 如上所述,应用解析法预测矿坑涌水量时,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查清水文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将复杂的实际问题概化。它可概括为如下三个重要方面:分析疏干流场的水力特征,合理概化边界条件,正确确定各项参数。 1. 分析疏干流场的水力特征 矿区的疏干流场是在天然背景条件下,迭加开采因素演变而成。分析时,应以天然状态为基础,结合开采条件作出合理概化。 (1)区分稳定流与非稳定流 矿山基建阶段,疏干流场的内外边界有受开拓井巷的扩展所控制,以消耗含水层储量为主,属非稳定流;进入回采阶段后,井巷输廊大体已定,疏干流场主要受外边界的补给条件控制,当存在定水头(侧向或越流)补给条件时,矿坑水量被侧向补给量或越流量所平衡,流场特征除受气候的季节变化影响外,呈现对稳定状态。基本符合稳定的“建模”条件,或可以认为两者具等效性;反之,均属非稳定流范畴。 如河北开滦煤矿,其矿坑涌水量随坑道走向的延展而增加,但这种延展暂停时,涌水量立即出现相对的稳定。此时仅表现有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在一定变幅范围内上下波动,并出现强出水点和边缘出水点成袭夺中间出点现象,而总涌水量不变。又如辽宁复州粘土矿,其涌水量随采深增加,但某一水平进入回采时,其涌水量就逐渐稳定,并保持到下一水平突水进止,在此阶段虽然也出现下水平突水点袭夺上水平突水点现象,但总涌水量却保持不变。由此可见,在某些矿区的疏干过程中,不仅存在疏干流场的相对稳定阶段,而且隨矿山工程的进展而不断相互转化。 但选用稳定流解析法时要慎重,必须进行均衡论证,判断疏干区是否真正存在定水头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