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学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词汇学复习资料

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基本词汇:语言中所有的基本词的总汇。

基本词汇特点:

1.普遍性。由于基本词汇和人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从事任何行业的人们都离不开它,所以它为全民普遍使用,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很高。

2.稳固性。由于基本词汇为全民所使用,因此它就会为本民族的世世代代的人们不断地运用着,生命很长久,不易发生变化。所以基本词绝大多数都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欧被固定和传承下来的词。基本词在被社会上的人们共同认可的同时,本身也具有了记极大的稳固性。

3.是产生新词的基础。

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意外的词的总汇就是语言的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的内容:

1.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固有词。

2.适应社会交际需要而产生的新词。

3.因特殊需要而加以运用古语词。

4.从方言中吸收来的方言词。

5.受外族语言影响而产生的外来词,主要包括音译词、形兼音译词、音加意译词、形加意译词、音译兼译词、意译词。

6.社会方言中的词

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特点:1.结构定型。2.意义完整。3.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内容:1.成语。2.惯用语。3.谚语。4.歇后语。5.专门用语。6.习用套语。

成语:一种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的固定词组。

惯用语:一种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的固定词组。

谚语: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内容和固定结构形式的句子。

歇后语: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和固定结构的特殊的语言形式。

专门用语:被固定化了的专门指称门某种事物和意义的词组。

习惯套语:社会上人们习惯使用的现成话。

词的特点:

1.词必须具有语音形式。

2.词必须表示一定的意义。

3.词是一种定型的结构。

4.此时可以独立运用的。

5.此时一种最小的单位。

6.词是造句材料的单位。

词的辨识:

1.单音节,有意义,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是词

2.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表示意义的音节,组合在一起后能表示特定的意义,并可以独立用来

造句的结构是词。

3.一个或一个以上不表示意义的音节,和一个表示意义的音节组合在一起,表示着特定的

意义,并可以独立地用来造句的结构是词。

4.表意的成分和已虚化的成分相组合,表示特定的意义,并可独立用来造句的结构是词。

5.一个不能独立运用造句的表意成分,重叠后可以独立用来造句了,这一重叠后的新结构

是词。

6.一个表示意义的成分重叠以后,表示了新的意义,可以独立运用造句,这样的重叠结构

是词。

7.两个表示意义但不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结构,表示新的意义,

并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是词。

8.一个表示意义又可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和一个表示意义但不

能独立运用的成分组合在

一起,形成了新的结构,表示新的意义,并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是词。

9.一个表意但不独立运用的成分,在具体的语境中,如果被独立运用造句时,也应视为词。

10.两个或两个以上表示意义的又可独立运用的成分相组合,形成新的结构,表示新的意义,

并能独立用来造句的是词。

词和某些词组的区分:

1.在汉语词汇中,的确有一些组合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如“江湖”笔墨”

2.汉语词汇中,有少数组合体的确是可以扩展的,扩展后的意义和原来的意义基本一样。

如“象牙——象的牙”

3.汉语中还存在一类词,它们的组成成分都可以独立成词,它们本身也可以进行扩展。如

“抓紧——抓得紧”“打垮——打不垮”

4.离合词就是指某些词可以经常被拆开来使用的情况。离合词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其

组成成分本身能够独立成词。如:“起床——起了床”“握手——握着手”。另一种情况是有的组成成分在现代汉语中只能表意,却不能独立成词了。如“鞠躬——鞠了个躬”

“革命——革谁的命”。

词素:词素是一种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词的结构单位。词的组成成分就是词素。

词和词素的差别:

慈和词素都是一种定型化了的音义结合体,都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但是

由于两者的性质功能不同,座椅表现这些特点的范围和条件自然各有差异,他们的作用响应地都要受到各自的性质功能的制约。对词

来说,“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特点是在造句的范围内体现出来的。而对词素来说,这些特点则只能在造词范围内体现出来。

合成词素:一种由合成词发展演变而成的词素。必须是合成词(词义具体实在),自由词组不能算合成词素。

词素的分类:

1.从语音形式方面可分为单音词素和多音词素。

2.从内部结构方面可分为单纯词素和合成词素。

3.从语言功能方面可分为成词词素和非成词词素。

词的形成

词形成的途径,三种:1.人们通过造词活动创制新词。2.社会共同将词组约定成词。3.词的构形形式在使用中逐渐演变为独立的词。

词形成的条件,两种:1.人们的认识和思维活动。2.作为组词基础的语言要素。

造词:创制新词

造词法:创制新词的方法。给事物明明的行为是造词问题,命名时使用的方法就是造词法问题。

1.音意任意结合法:用某种声音形式任意为某种事物命名的方法。

2.摹声法:人类语言的与语音形式,对某种声音加以摹拟和改造,从而创新词的方法。

3.音变法:音变法是通过语言变化的方法产生新词。

4.说明法:从事情的情状方面进行说明;从事物的性质热证进行说明;从事物的用途方面

进行说明;从事物的领属方面进行说明;从事物的颜色方面进行说明;用数量对事物进行说明;通过注释的方法进行说明;有用单位名称注释说明的;有用事物情状进行注释说明;运用语言中习用的虚化成分,对原有词的意义做某些改变以说明事物。

5.比拟法: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创制新词的方法。这样创制的新词,

有的整个词就是一个完整的比喻。

6.引申法:运用现有的语言裁量,通过意义引申的手段创制新词

的方法。

7.双音法:通过双音化产生新词的方法。(1)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采用重言的形式产

生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和原单音词的意义完全一样或基本相同。(2)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采用重言的形式产生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和原单音词的意义基本不同。

(3)将原有的意义相投、相近或相关的单音词联合而成为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与原来单音词的意义形成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4)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附加上语言中习用的虚化成分,从而形成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和原单音词的意义完全相同。

8.简缩法:一种把词组的形式,通过简缩而改变成词的造词方法。

构词:词的内部结构问题。

构词法:词的内部结构规律的情况既词素组合的方式和方法。

(一)语音形式方面

1.从音节的多少分析,可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

2.从音节之间的结构关系分析,可分为重叠式和非重叠式。词的语音形式是由音节重叠而

成的叫做重叠式。1)一个词的每个音节都加以重叠的叫做全部重叠式。2)一个词中只有部分音节进行重叠的叫做部分重叠式。3)词的几个音节不相同的就是非重叠式的词。

4)双音词的两个音节声母相同者称为双声。5)双音词的两个音节韵母相同者成为叠韵。

(二)词素的多少方面

1.单纯词:由一个词素构成的词称为单纯词。

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

(三)词素的性质及组合方式方面

1.词根词素和词缀词素相结合,这种合成词叫做派生词。如:老鹰、老虎、第一、初一、

帽子、房子

2.词根词素相组合,这种合成词叫复合词。1)联合式:两个词素

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

的。如:朋友、道路[同义联合];来往、始终[反义联合];豺狼、领袖[意义相关联合]。

2)偏正式:两部分词素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如:汉语、开水、雪白、梅花鹿。

3)补充式:两个词素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注释和被注释的关系。如:松树、玉石、水仙花、船只、米粒、信件、白茫茫、亮晶晶。4)动宾式:两个词素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如:知己、司机、顶针、董事、吃力、安心、得意、负责。5)主谓式:两个词素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如:秋分、山崩、海啸、神往、事变、肾结石。

汉语造词构词逻辑结构基础

同一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相符合,或者大部分是相符合的。

同位关系:两个不相同但却相关的概念,他们都是属于同一个类概念之下的种概念,两者处于同等位置关系中。

对立关系:外延上互相排斥,内涵上对立的关系。1.矛盾关系——非此即彼;2.反对关系——有中间状态。

从属关系:是指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可以包含在外延较大的类概念内,种概念从属于类概念,两者是从属关系。

限定关系:是指甲乙两个概念,其中甲概念是主要的,乙概念对甲概念起着限定说明的作用,从而使被限定说明的甲概念,在增加了内涵的情况下,从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

过渡成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

支配关系:是指前一个概念表示一种行为,后一个概念则表示这种行为所涉及的事物和情况,前者对后者有支配作用。

判断关系:是指两个概念连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判断,钱一个概念可以充当判断的主项,后一个概念可以充当判断的谓项。

重合关系:重合关系比较简单,它是指一个概念的重复出现之后形成的前后概念的重复关系。构形:词的形态变化的问题

构形法:词的形态变化的方法

(1)附加法:把词尾词素附加在词干后面以进行词的形态变化的

方法。如:我——我们,看——看着、看了、看过

(2)重叠法:将整个词进行重叠,或把词中的词素分别进行重叠,或将词中的部分词素进行重叠以形成形态变化的方法。主要形式有——名词:AA;形容词:

AABB、AAB、ABAB、A里AB、AA、ABB;动词:AA、ABAB、AAB、AABB;

量词:AA。

构词与构形的区别:构词法研究的对象是一个个独立的词,通过分析和研究了解一个词的结构规律。构形法研究的对象则是一个个词的不同变化形式,这些变化形式都是依附于某个独立的词而存在的,构形法通过对这些变化形式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该词在不同形式下所表现出的不同语法意义和附带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

构词和构形的区分:1.从词的意义方面区分构词与构形。添加词尾后词的词干部分和词汇意义都未改变是构形。

词义:词所表示的意义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

1.词汇意义:词所表示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和关系的意义。

2.语法意义:词的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

3.色彩意义: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的意义,这种意义也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词义的特征:

1.词义的客观性:词是表示客观存在的语言符号,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汇意义表示着客观

世界中的失误、现象和关系,事实上,词的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也都是客观存在的反应。

这一切都说明了吃死傲视客观存在的。

2.词义的概括性:任何词义都是表示某一列客观堆笑的,所以词义都是对同类客观对象的

概括。

3.词义的社会性:词义中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是社

会共同约定俗称的,为人

们共同理解。

4.词义的主观性:是指人们在认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又可因年龄、生活条件、文化水平

和认识能力等各方面情况的不同,影响到人们对词义的认识和理解。

5.词义的发展性:词义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变化,人

们认识的改变,以及人们使用时的不同方式方法,都会使词义发生变化和发展。

6.词义的民族性:词义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使用它的民族条件的制约,民族的

文化素养、心里状态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会影响词义。

7.词义的概念对应性:词义的概括的,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它总是用来表示着某一类的

客观事物,并因此也表示着某一类客观事物的概念,这就使词义有了概念对应性的特征。

8.词义的具体事物对应性:词义虽然是概括的、和概念对应的,但是在史记运用中,词义

却总是要用来指称着具体的客观事物,总是要和具体的事物相对应。

概念:概念是指对某一类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和关系进行认识而产生的思维成果,它是属于思维范畴的。

词和概念的关系:

词是表示概念的外部形式,概念是词得以形成的基础。

概念是词的内容,词是概念的形式。

词与概念的区别:1.词和概念与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2.词和概念不是完全对等的。

词义和概念的关系与词和概念的关系完全不同

词义和概念的关系主要体现在:1.概念是词义形成的基础。2.词义反映概念。

词汇意义与概念:

词汇意义是指称客观事物的意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词义中的反映.概念和词汇意义都是词的形式所表示的内容,一般来说,当概念用词表示的时候,概念的内容和词的词汇意义是基本一致的。

语法意义、色彩意义与概念:

词的语法意义是词在语言的性质、特点和关系结构中所表现出来的意义。

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的意义。

词义类聚:以词义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为根据,归纳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类聚。主要有单义词、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等。

单义词:指表示一个词汇意义的词就叫做单义词。单义词的词汇意义只和一个概念对应。

多义词:一个词表示着两个或两个以上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词汇意义,这样的词就叫做多义词。

同义词:语言中意义相同的词就叫做同义词。其本质特点主要就表现在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词义概念对应新的完全相同上。

同义词的类型:完全同义词、不完全同义词、义项对应同义词。

1.完全同义词: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这类词在语言中也

被称作等义词。

2.不完全同义词:词的词汇意义及其概念对应性相同,语法意义相同,色彩意义有别的一

组词。

3.义项对应同义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词,从整体上讲,它们的意义并不相同,但

却可以在某个义项上形成了对应关系,并形成为同义词。

*言语同义词:言语同义词就是在言语交际中,由于语境的帮助而

形成的同义词。

同义词产生的原因: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以及语言本身的不断发展,都可以促成同义词的产生和发展。

同义词产生的途径:

1.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人认识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词,结果形成了同义词。如:

荧屏——屏幕、番茄——西红柿

2.人们对事物的感情和态度不同……。如:诞辰——生日、教导——教唆

3.词义演变形成同义词。如:大夫——医生、丈夫——老公、岁——年

4.吸收方言词的结果。如:搞——干、做把戏——手段

5.接受外语词语音形式的影响造成的词,和不受外语词语音形式影响造成的词形成了同义

词。如:镭射——激光、拷贝——复制、米——公尺

6.科学术语和日常用语并用形成同义词。如:汞——水银、氯化钠——盐

7.书面用语和日常用语并用形成同义词。如:部署——安排、黎明——早晨

8.汉语词双音化的结果形成同义词。如:眼睛——眼、路——道路。

9.次序不同形成了同义词。如:觉察——察觉、情感——感情。

近义词:语法意义相同、词汇意义相近的一组词。

近义词词的类型:

1.词汇意义相近,语法意义相同,色彩意义不同的近义词。如:鼓动——煽动、爱好——

嗜好。

2.词汇意义相近,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都相同的近义词。如:整理——整顿、机灵——机

智。词汇意义相近又可分为四种情况:1)指称范围不同。2)轻

重不同。3)侧重面不同。4)搭配上的不同。

反义词:语法意义相同,词汇意义相反的词。

反义词的类型:

1.绝对反义词:绝对反义词是在概念间矛盾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反义词。它的特点是两个

反义词所表示的概念之间,没有中间性的概念存在。

2.相对反义词:相对反义词实在概念间反对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特点是两个反义词

所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着第三个乃至更多的中间概念,因此表现在两个反义词的内上并不是一定相反相对的,这种反义词的内容上并不是一定相反相对的,这种反义词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

同位词:表示一系列同为概念的词。如:金属——金、银、铜、铁等等

类属词:表示概念中类属关系的词。如:衣服→上衣→衬衣、汗衫、外衣;衣服→裤子→内科、短裤、长裤。

亲属词:表示是亲属关系的词,如:祖父、祖母、父亲、哥哥、表妹

词的一个意义:指词的一个义项,它可以丰富、扩大、缩小、转移。

一个词的意义:指一个词的所有义项,一般来说只有义项增多和义项减少。

1.词义的丰富和深化:词的一个意义范围之内发生的变化和发展,它是指词的某一个意义

在外延不变的情况下,在内涵方面发生了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刻,由正确到不正确的发展。原因:1)词的一个意义的演变情况:在客观事物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人们认识的发展,使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改变、加深了,因此影响到词义的变化和发展,如以前对“电”的理解是“阴阳激耀”,现在则知道了它是一种有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

的现象;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能广泛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等。2)

客观事物本身有了变化和发展,从而使人们对它有了新的认识,并因而促成了词义的丰富和深化。

2.词义的扩大:是指在词的一个意义范围之内表现出来的词义扩展的情况,词表示的意义

扩大了,原来表示的意义包括在扩大以后的词义中。如:“嘴”原指“鸟的嘴”,现在则指“口的通称”。

3.词义的缩小:词义的指称的外延由大变小。如:“臭”原义指“一切的气味”,现专指“坏

味”。

4.词义的转移:词义指称的范围发生了改变,词义表示的概念发生了更换。如“权”原指

“秤锤”,现指“权利”。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汇总(精华)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汇总(精华) 一、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及其小类) 1勤劳‖让你有钱花。(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2他‖给我们以武器。(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不是双宾句) 3你‖把那杯茶端给我喝。(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兼语句) 4这种野鸭子,‖我一次能捕获二三十只。(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5你们‖应该把情况汇报上去。(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6大家‖故意不给他水喝(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双宾句) 7窗下‖一副繁华的街景。(主谓句,名词谓语句) 8部长同志,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的客人。(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9有一头张牙舞爪的大熊隐藏在野树林里。(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 10从南口经居庸关到八达岭,‖尽是崇山峻岭。(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11他们‖在渺无人烟的草叶丛林间披荆斩棘种下果木。(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12大厅里‖弥漫着一种森严气氛。(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存在句) 13施工之前,我‖就主张把图纸改一条线,加两条线。(主谓句,动词谓语句)14多少年来,那捆他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15别忘了带雨伞。(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 16我,‖你还信不过吗?(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17当心油漆!(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18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19我‖在学校门口看小学生匆匆忙忙回家吃饭。(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二、试指出下列句子属哪一句类。如果是疑问句,要指出小类名;如果有语气词,还要指出它的意义。 1他不会说这种糊涂话的。(陈述句,“的”表示确定语气) 2给他两块钱上街买冰棍儿吃。(祈使句) 3有什么事儿瞒着我呢?(疑问句,特指问句,“呢”表示疑问语气) 4这儿还有一张漫画哪!(感叹句,“哪”表示感叹语气,增加感情色彩) 5你来取呢,还是我从去呢?(疑问句,选择问句,“呢”在这句里表示疑问语气) 6他的事您到底还管不管?(疑问句,正反问句) 7快往屋里搬东西吧!(祈使句,“吧”表示商量、请求) 8他难道会说这种糊涂话吗?(疑问句,反诘问句,“吗”表示疑问语气) 9面对这一派大好形势,我们能无动于衷吗?(疑问句,反诘问句,“吗”表示疑问语气) 10当心上小李的当。(祈使句) 三、把下列句子变换为别的格式的句子。 1我耳边响起了一个洪亮的声音。—→一个洪亮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2谁都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把诚实和忠厚的分量估价出来。—→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估价出来。—→谁不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呢? 3你认识刚才进取的那个人?—→刚才进取的那个人,你认识? 4小伙子们嗓子喊哑了。—→小伙子们的嗓子喊哑了。—→小伙子们喊哑了嗓

(完整版)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 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和粤方言(广州话)。 3.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 ①没有复辅音。音节内辅音不连用 ②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复元音比例高 ③音节整齐简洁。多数音节一个辅音在前,一个单元音或复元音在后 ④有声调。 (2)词汇方面: ①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 ②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③同音语素多。 (3)语法方面 ①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 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③词类和语法成分关系复杂 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4.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第二章语音 一、语音的性质 1.物理属性: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音强: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音色: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音色的变化在语音中起最主要的作用; 除音色外,音高的作用十分重要。 2.生理属性: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嗓子)以及咽腔、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3.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来看,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就用不同的语音来表示。 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 二、语音单位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如b、m、f、d、k、zh、s等;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如a、o、e、i、u等。 三、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四点: ①从受阻与否看: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的时候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②从紧张度看: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部位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③从气流强弱看: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④从响亮度看: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四、音节: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般说来,汉语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来表示。

现代汉语词汇学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词汇学复习资料 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基本词汇:语言中所有的基本词的总汇。 基本词汇特点: 1.普遍性。由于基本词汇和人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从事任何行业的人们都离不开它,所以它为全民普遍使用,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很高。 2.稳固性。由于基本词汇为全民所使用,因此它就会为本民族的世世代代的人们不断地运用着,生命很长久,不易发生变化。所以基本词绝大多数都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欧被固定和传承下来的词。基本词在被社会上的人们共同认可的同时,本身也具有了记极大的稳固性。 3.是产生新词的基础。 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意外的词的总汇就是语言的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的内容: 1.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固有词。 2.适应社会交际需要而产生的新词。 3.因特殊需要而加以运用古语词。 4.从方言中吸收来的方言词。 5.受外族语言影响而产生的外来词,主要包括音译词、形兼音译词、音加意译词、形加意译词、音译兼译词、意译词。 6.社会方言中的词 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特点:1.结构定型。2.意义完整。3.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内容:1.成语。2.惯用语。3.谚语。4.歇后语。5.专门用语。6.习用套语。 成语:一种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的固定词组。 惯用语:一种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的固定词组。 谚语: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内容和固定结构形式的句子。

歇后语: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和固定结构的特殊的语言形式。 专门用语:被固定化了的专门指称门某种事物和意义的词组。 习惯套语:社会上人们习惯使用的现成话。 词的特点: 1.词必须具有语音形式。 2.词必须表示一定的意义。 3.词是一种定型的结构。 4.此时可以独立运用的。 5.此时一种最小的单位。 6.词是造句材料的单位。 词的辨识: 1.单音节,有意义,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是词 2.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表示意义的音节,组合在一起后能表示特定的意义,并可以独立用来 造句的结构是词。 3.一个或一个以上不表示意义的音节,和一个表示意义的音节组合在一起,表示着特定的 意义,并可以独立地用来造句的结构是词。 4.表意的成分和已虚化的成分相组合,表示特定的意义,并可独立用来造句的结构是词。 5.一个不能独立运用造句的表意成分,重叠后可以独立用来造句了,这一重叠后的新结构 是词。 6.一个表示意义的成分重叠以后,表示了新的意义,可以独立运用造句,这样的重叠结构 是词。 7.两个表示意义但不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结构,表示新的意义, 并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是词。 8.一个表示意义又可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和一个表示意义但不

现代汉语 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题 2、填空题 3、选择题 4、判断题 5、分析题 6、问答题 7、理论联系实际题 ?第一章绪论 重点:1 .三个概念:现代汉语、共同语、方言 2 .七大方言的名称及代表点。各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 3.现代汉语的特点。 4.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1.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 2.现代汉语的含义: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4.方言: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5.方言的分布 (1)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北京话。约占汉族总人数73%以上。广西西北部。?(2)吴方言 ?吴方言(江南话或江浙话),上海话。7.2% ?(3)湘方言 ?湘方言(湖南话),长沙话。 3.2%。广西北部。 ?(4)赣方言 ?赣方言(江西话),南昌话。3.3% ?(5)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客话),广东梅县话。3.6%。广西东南部博白、合浦等地。 ?(6)闽方言 ?闽方言(福佬话),福州话。 5.7% 。广西少数地区。 ?(7)粤方言 ?粤方言(广东话),广州话。4% 。广西东部南部。 6.各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闽、粤最大,吴次之,湘、赣、客较小。 7.现代汉语的特点:与印欧语比较 (1)语音: ①无复辅音:在一个音节内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情况。 ②元音占优势: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极少缺元音的。如:啊ü、鹅?、鸥ōu、呣m。

现代汉语复习总结

一、词汇 (一)什么是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是众多词语的集合。 (二)什么是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三)如何区分语素 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即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注意,两种替代缺一不可,在替代中保持语素意义的基本一致。 (四)什么是词 词由语素构成,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五)如何判断词 剩余法、扩展法 (六)词的结构类型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单纯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 1.单纯词 (1)联绵词:是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其中有双声的、非 双声叠韵的、叠韵的 ①双声词: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联绵词。 如:参差、仿佛、忐忑、伶俐、 ②叠韵词: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联绵词 如:彷徨、窈窕、烂漫、逍遥、哆嗦 ③其他:指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词 如:鹦鹉、芙蓉、玛瑙、牡丹、 (2)叠音词:由不成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重叠后仍是一个双音语素,是单语语素,不是词 的形态变化。 如:猩猩、姥姥、皑皑、瑟瑟 (3)音译外来词 如:葡萄、咖啡、的士、沙发 2.合成词 合成词有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 (1)复合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构成。从此跟和词根的关系看,可以 分成以下五类: ①联合型: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 如:途径、体制、骨肉、尺寸、国家、质量 ②偏正型: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 如:主流、气功、彻查、游击、筛选、小说 ③补充型: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后一词根 如:提高、说服、推翻、车辆、马匹、花朵 ④动宾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东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 如:司机、管家、动员、挂钩、美容、失业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整理---史上最全版本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整理 一、复习纲要 一、概论 1.汉语的七大方言区 2.汉语与拼音文字的区别 3.汉语规范 二、语音 1.语音的性质(三个)①物理性质(概念:音高、音长、音强、音色);②生理性质; ③社会性质(指什么)。判断“生理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这句话是否正确。 2.语音的单位(概念:音节、音素、音位、音变) 3.声母——弄清声母的发音部位、方法(表P33)、零声母的书写原则;简答声母与辅音的区别。 4.韵母——掌握单韵母(舌位图P40)、复韵母、鼻韵母;简答韵母与元音的区别。 5.对音节结构分析。声母、韵头、韵腹、韵尾、音调(包括四呼,调值,调类,符号)。 注意轻声字;零声母;韵母省略主要元音是的标调位置;y w u ü和“ˊ”的书写使 用。 6.《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几部分(5部分:字母表,声母、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三、文字 1.汉字的特点①表意符号②语素文字③方块字④不分词连写⑤书写符号多⑥字体结构可分析。 2.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草、狂草),行书,印刷体。 3.汉字结构①掌握“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并能准确辨析属于哪一类。②传统意义的汉字结构分析③现代汉字的部件分析法④举例 说明形声字意符和音符的作用及局限性。 4.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5.改错字 四、语汇 1.概念:语素词;判断某词语属于熟语的哪部分(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2.①举例说明语素和词的关系与区别②在对现代汉语语汇的分析过程中,我们为什么不能仅仅凭音节和汉字来确定语素? 3.词的构成①单纯词(单音节词,译音词,连绵词,叠音词)②合成词(陈述,支配,偏正,补充,并列,附加)③区别叠音词和重叠词。 4.①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②词义的扩大、缩小与转移 5.区别同义词、反义词。 6.区别同音词与多义词 7.语汇的构成(5部分:基本词和一般词,方言词,历史词或文言词,外来词,新造词) 8.谚语与歇后语;惯用语与成语的不同特点。 五、语法

现代汉语词汇重点归纳

第三章词汇 第一节语素、词和词汇 第二节词的构造 第三节多义词和同音词 第四节同义词和反义词 第五节词汇的构成部分 第六节词典和字典 第一节语素、词和词汇 一、语素和文字 1.语素 (1)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用替代法确定语素。语素是构词单位,所以也有人称“词素”。但是,词素是从词中分离出来的,必须先确定词,然后才能分离出词素。 (2)语素是构成成语、熟语等固定词组的基础,如:国泰民安,由四个语素构成,这四个语素在现代汉语里都不能独立成词。 (3)汉语语素的语音形式是音节,书面形式是汉字。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多数汉字同汉语语素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别的情况。 (4)音节、语素和汉字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略) 二、语素和词 语素是构成词的要素,也是构成成语一类固定词组的要素。有的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有的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语素不能直接充当句法成分,语素构成词以后,才能充当句法成分。语素构成成语一类的固定短语,作用相当于词,也可以充当句法成分。 1.按照音节的多少——单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 2.能否独立成词——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 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 3.词中位置是否固定——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一般把不定位语素成为“词缀”,把自由的或不自由的不定位语素都成为“词根”语素之间关系表:(?) 三、词和词汇 (一)词 1.词是代表一定意义的、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 (1)从词的意义来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主要是用来表示词汇意义的,经常用来表示一个完整的、确定的和其他词相对立的概念。 虚词主要是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经常用来表示实词和实词在语句组织中的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知识点精心整理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知识点精心整理 一、汉字基础知识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文的基本单位。它通过形声、会意、象形等方式来表达含义。汉字的基本构造包括部首、笔画和音节。 1. 部首:汉字由不同的部首组成,部首通常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 帮助读者猜测字的意思。例如,汉字“家”由“宀”和“豕”两个部首组成。 2. 笔画:笔画是汉字的基本书写单位,每一个笔画都有固定的顺序 和笔画数。通过学习笔画顺序和笔画数,可以更好地书写和识别汉字。例如,“家”字由“丨”、“一”、“一”、“ ”、“豕”五个笔画组成。 3. 音节:音节是汉字的发音单位,一个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了 解汉字的音节有助于正确拼读和发音。例如,“家”的音节是“jiā”。 二、词语搭配和词义辨析 1. 词语搭配:在学习汉语时,要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不同的 词语搭配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喝水”、“吃饭”、“看电影”等是 常见的词语搭配。 2. 词义辨析:在学习汉语时,有些词语在表达含义上非常相似,容 易混淆。因此,需要通过具体语境来理解词义。例如,“爱”和“喜欢”都表示对人或物的好感,但“爱”更强调深厚的情感。 三、语法知识点 学好汉语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语法知识点。

1. 语序: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主语位于句首,谓语动词位于 主语之后,宾语位于谓语动词之后。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2. 时态和语气:汉语有多个时态和语气,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将 来时、虚拟语气等。正确运用时态和语气可以准确表达时间和语义。 3. 代词:代词用来代替名词,可以简化句子结构。常见的代词有人 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等。例如,“他是我的朋友。”中的“他”就是人称代词。 四、常用表达方式 汉语有许多常用的表达方式,通过掌握这些表达方式,可以更加准 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 成语和谚语:成语和谚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表达方式。它们通 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一鸣惊人”、“井底之蛙”。 2. 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和副词用来描述人或物的性质、状态和程度。例如,“美丽的花朵”、“快乐地笑”。 3. 描述性句子:通过描述性句子可以准确地描绘事物的特征和特点。例如,“这个城市很繁华,人流如梭。” 五、汉字拼音和注音符号 1. 汉字拼音:汉字拼音是指利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发音。拼音有 声调,通过声调可以区分不同的音节。拼音的正确掌握对于学习汉语 发音和拼写非常重要。

现代汉语词汇部分复习题

现代汉语词汇部分复习题 现代汉语词汇部分复习题 词汇复习除第五、第八章节外,其他章节都需要重点复习 1.现代汉语词汇主要有哪些特点? (一)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则以多音节为主. (二)词语具有明显的双音节化趋势. (三)合成词的内部构造跟短语的构造大体一致. 2.词和语素有何不同?如何确定语素?语素可分为几类? (一)(1)语素意义不太明确,也不太稳定.如:新切,其中的新和切单独的意义就不太好理解. (2)语素不能独立运用.例如美丽和人民. 作为语素,它属于构词平面,一旦可以独立运用,就进入词汇平面.但是,由于古代汉语中以单音节的词为主,有些语言单位,在某引起场合就很难确定了. (二)分辨语素的方法是替代法,它从两个方面进行: (1)要相同的环境中能否被别的语素替代下去,例如:马车—牛车驴车电车火车 (2)这个单位能否以同样的意义同其他一系列语素进行组合. (三)分类: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定位语语素和不定位语素;按其他的分类标准还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系和多音节语素;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3.词汇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如何理解词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词义的模糊性和明确性? (一)词汇的系统性\词汇的历史性\词汇的多源性 (二)词义的概括性,是指词义所指称的客观对象的归纳概括.这种概括性是相对于词义所指称的客观事物而言的. 模糊性是指词的意义界限不清楚,这主要是由于词义内涵不确定性所造成的. (具体性和明确性没找到---------) 4.根据构词法,汉语里的词可以分成几类?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从构词成分来说,语素也可以叫词素.词素分为两大类:词根和词缀. 词可分为单纯词\合成词. 5.什么是词缀\类词缀?词缀有哪些类型?近年来新兴的类词缀主要有哪些? 词缀:加在词根上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词缀是从词根演变而来的,典型词缀的意义已明显虚化. 类词缀:意义还没有完全虚化,或多或少和词根有一些联系,语音形式上又与词根相同,情况就比较复杂,需要注意辨别. 类型:词缀是词语结构的附加成分,一般没有实在的意义,主要起构词作用,在合成词中的位置也相对固定.词缀可以根据它在构词时出现的位置,再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三类. 类词缀如:性\化\热\客\族 6.什么是复合词?汉语的复合词有哪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复合词是指由词根和词根组合而成的词. 分类(一)联合式 (1)意义相近\平等,并且可以互为说明 (名词)思想道路教授泥土语言波浪 (动词)斗争裁判研究帮助选择停止 (形容词)鲜艳丰富美丽优良端正温柔 (2)意义相关\并列,但构成一个新的词义 眉毛矛盾口舌骨肉皮毛 手足领袖江湖尺寸笔墨 (3)意义相反\对立,构成一个新的词义 东西始终反正开关收发动静 往来横竖深浅是非高低长短 (4)意义相关或相反,但是只有其中一个意义起作用,又叫偏义复词. 国家窗户兄弟质量人物干净忘记 (1)名词性的,有点像定语跟中心语的关系,前后词根之间在语义上形成各种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一、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及其小类) 1窗下‖一副繁华的街景。(主谓句,名词谓语句) 2他‖给我们以武器。(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不是双宾句) 3有一头张牙舞爪的大熊隐藏在野树林里。(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 4这种野鸭子,‖我一次能捕获二三十只。(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5你们‖应该把情况汇报上去。(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6大家‖故意不给他水喝(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双宾句) 7勤劳‖让你有钱花。(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8部长同志,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的客人。(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9你‖把那杯茶端给我喝。(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兼语句) 10从南口经居庸关到八达岭,‖尽是崇山峻岭。(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11他们‖在渺无人烟的草叶丛林间披荆斩棘种下果木。(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12大厅里‖弥漫着一种森严气氛。(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存在句) 13施工之前,我‖就主张把图纸改一条线,加两条线。(主谓句,动词谓语句)14多少年来,那捆他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15别忘了带雨伞。(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 16我,‖你还信不过吗?(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17当心油漆!(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18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19我‖在学校门口看小学生匆匆忙忙回家吃饭。(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二、试指出下列句子属哪一句类。如果是疑问句,要指出小类名;如果有语气词,还要指出它的意义。 1面对这一派大好形势,我们能无动于衷吗?(疑问句,反诘问句,“吗”表示疑问语气) 2给他两块钱上街买冰棍儿吃。(祈使句) 3有什么事儿瞒着我呢?(疑问句,特指问句,“呢”表示疑问语气) 4这儿还有一张漫画哪!(感叹句,“哪”表示感叹语气,增加感情色彩) 5你来取呢,还是我从去呢?(疑问句,选择问句,“呢”在这句里表示疑问语气) 6他的事您到底还管不管?(疑问句,正反问句) 7快往屋里搬东西吧!(祈使句,“吧”表示商量、请求) 8他难道会说这种糊涂话吗?(疑问句,反诘问句,“吗”表示疑问语气)9他不会说这种糊涂话的。(陈述句,“的”表示确定语气) 10当心上小李的当。(祈使句) 三、把下列句子变换为别的格式的句子。 1小伙子们嗓子喊哑了。—→小伙子们的嗓子喊哑了。—→小伙子们喊哑了嗓子。—→小伙子们把嗓子喊哑了。 2谁都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把诚实和忠厚的分量估价出来。—→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估价出来。—→谁不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呢? 3你认识刚才进取的那个人?—→刚才进取的那个人,你认识? 4我耳边响起了一个洪亮的声音。—→一个洪亮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5万绿丛中闪耀着赭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赭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在

现代汉语参考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分析题参考答案 辨析下列和组同义词 纠正——改正 “纠正”和“改正”都含有“改正错误和缺点”的意思,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纠正侧重在“纠”,一般是督促别人改正,而改正侧重在“改”,意在自我改正。 鼓励——怂恿 “鼓励”和“怂恿”都含有鼓动别人做什么事的意思,二者的区别主要在感情色彩上,鼓励是一个褒义词,而怂恿则是一个贬义词。 商量——商榷 二词都含有商议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色彩不同,“商榷”的书面色彩较浓,一般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而“商量”口语色彩浓一些,用得比较随意。 摧毁——摧残 二者都有摧毁的意思,但侧生点不同,摧毁侧重于摧而致其毁灭,摧毁则重于于摧而使其致残。摧毁的程度要比摧残大。 夸大——夸张 二者都有夸大其词的意思,但二者的色彩不同,夸大含有贬义;而夸张较为中性,尤其“夸张”是一种修辞格式,是一种合理的夸大。 接收——接受 二者都有收受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搭配的对象不完全相同。“接收”的对象一般比较具体,是具体的事物,而“接受”的对象比较抽象,往往是指观念,任务等。 请求——恳求 二者都有请求的意思,但二者的程度不同,“恳求”的程度比“请求”的程度要深一些。保护——庇护 二者都有保护的意思,但二者在感情色彩上存在差别,“保护”是褒义词,而“庇护”是一个贬义词。 战争——战役 二者都停职有战争的意义,二者范围大小不同,“战争”所指的范围要比“战役”大。溜达——散步 二者都有闲庭漫步的意思,二者的区别也在语体色彩,溜达是一个口语词,一般不会用在较为正规的场合。

二者所指时间差不多,都是在深夜。二者的区别在于语体色彩不同,半夜的口语色彩深一些,用得比较随意,而子夜多半出现在书面语中,用得比较正规,时间也更精确。 担任——担负 二者都有担当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搭配对象不完全相同,“担任”的对象比较具体,“担负”的对象比较抽象。 辨析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仔细——研究 “仔细”可以受否定副词和程度副词的修饰,可以做谓语,估谓语时不带宾语,其重叠方式是“仔仔细细”,是形容词。“研究”可以受否定副词的修饰,但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可以做谓语,并带宾事。是动词。 现在——刚刚 “现在”可以修饰名词,如“现在时间”,可以放在介词后面,“从现在开始”,可以做主语,“现在是北京时间十点”,是时间名词。“刚刚”不可以修饰名词,不可以放在介词后面,也不做主语,只做状语,是时间副词。 进行——进展 “进行”要以受否定副词修饰,可以做谓语,可以带宾语,是动词。而“进展”可以受量词短语修饰,不受副词修饰,主要做主语和宾语,是名词。 最近——马上 “最近”可以修饰名词,如“最近的事”,可以放在介词后面,“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可以做主语,“最近没有空”,是时间名词。“马上”不可以修饰名词,不可以放在介词后面,也不做主语,只做状语,是时间副词。 高级——高等 二者都可以修饰名词做定语,但高级可以做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而高等则没有这两个语法性质,所以,高级是形容词,高等是区别词。 同意——同感 “同意”可以受否定副词修饰,可以做谓语,并带宾语,是动词。同感可以受量词短语修饰,不受副词修饰,主要做主语和宾语,是名词。 效能——效法 “效能”可以受量词短语的修饰,不受副词修饰,可以做主语和宾语,是名词;而效法可以受否定副词的修饰,可以做谓语并带宾语,是动词。

现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 一、填空(tiánkòng)(0.5’*40=20)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běi jīnɡ)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 (jīchǔ)方言,以典范的现代(xiàndài)白话文著作为语法(yǔfǎ)规范的普通话。 2、汉语方言的七大方言区:赣方言、粤方言、闽方言、湘方言、吴方言、 北方方言、客家方言。 3、语音的物理属性:音色、音高、音强、音长。 4、为了给汉字注音,记录汉语,新中国成立不久1958年正式公布汉语拼 音方案。国际语言协会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方案是国际音标。 5、语音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 其本质属性。 6、赵元任用五度标记法标记汉语声调。 7、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上、去、人。 8、汉字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9、隶书是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具形象特点的文字。 10、普通话的音变: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变读。 11、汉字排列方法:义序、音序和形序三大类。 12、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意的语言单位。 13、笔顺是书写汉字时的笔画的先后顺序。 14、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 15、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词和短语的总和。 16、词汇的意义分为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 17、词有几个意象,其中一个是基本的常用的是基本意义,由其他意义发展 转化的是转义。 18、语义场可以分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 19、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语法性质的三个特 点: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20、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21、划分词类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意义三方面。 22、汉语的虚词(xūcí)分四类:介词(jiècí)、连词、助词、语气词。 23、补语的类型(lèixíng):数量补语、时间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bǔ yǔ)、趋向补语。 24、复句(fùjù)的意义类型:顺承复句、解说复句、选择复句、联合复句、 偏正复句、并列复句、递进复句。 25、夸张的基本类型: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26、语体的分类,根据交际不同分: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 语体。 27、其中文艺语体分为:散文体、韵文体、戏剧体。(26、27二选一) 二.选择 1’*20 (15个单选,5个多选) 单选 1.汉字属于( B)文字? A.表音 B.表意 C.音节 2.( C )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A.偏旁 B.部件 C.笔画 3.从汉字造字方法看,衣牛羊马是象形选2个字的 4.笔画数分别是几笔 鼎:十二画凹凸:五画耳朵旁是两画 5.汉字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6.现代汉语语素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成词语素or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双音节词 7.我喜欢吃巧克力糖有4个词,6个语素 8.3个词,分别是()词 是抽联绵词和音译外来词详尽见书上册P211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1 一、填空 1.音素 2. 形声字 3.形容词 4. 她 5. 假设 二、选择题 1.D 2.A 3.A 4.C 5.C 6.B 7.D 8.A 9.B 10.D 三、实践操作题 1.给下列词语填注拼音。 水准(shuǐzhǔn)杜甫(Dù Fǔ)上颚(shàng’è) 笤帚(tiáozhou)冠军(guànjūn)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性。 (1)阅读(动词,或名词)(2)孤独(形容词)(3)极大(副词)(4)地(结构助词)(5)了(动态助词,或“助词”)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被”字句的条件限制。 答案要点:(1)谓语动词一般要具有处置性;(2)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3)“把”后的宾语一般是有定或已知的人或事物;(4)状语一般置于“把”字前 2.什么是形容词性非主谓句?举出两个例子。 答案要点: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加语调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 五、简析题 1.分析下列五组语言单位哪些是词?哪些是短语?有没有两可的情况?并归纳出区分词和短语的主要方法。 铅笔/旧笔好看/快看登山/登陆打工/打架洗礼/洗手 答案要点:(1)分为三类:a.词:铅笔、好看、登陆、洗礼;b.短语:旧笔、快看、登山、洗手;c.离合词:打工、打架。 (2)区分词和短语的方法,主要是扩展法,需举例说明。 一、填空 1. 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2.“躬”从汉字的造字法层面上讲属于字。 3.“她具有温和的性格。”此句中“温和”的词性是词。 4.“她眼睛明亮而清澈。”这个句子的主语是。 5.“即使……,也……”是关系复句使用的关联词语。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两个词都是时间名词的是() A.曾经、过去 B.将来、将要 C.刚刚、马上 D.刚才、春节

大学现代汉语复习资料(有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上〕复习提纲 第一、二章绪论和语音 填空 1.语音的三大属性是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2.音高取决于发音物体振动的快慢,音强取决于发音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3.汉语一个音节最少有1 个音素,最多有4 个音素。 4.辅音中可以充当声母和韵尾的是n ,只能当韵尾但是不能作声母的是ng 。 5.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语音的物理属性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要素。 名词解释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元音辅音 1.是以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标准的普通话。 2.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3.辅音,也叫子音,辅音依元音而存在,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简述题。 1.说说元音和辅音重要的区别。 A.受阻与否〔最主要〕:辅音,气流通过咽头、口腔受*个部位阻碍,元音不。 B.紧*度: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部位特别紧*,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紧*状态。

C.气流强弱:发辅音气流较强,发元音气流较弱。 D.想亮度:发辅音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声带振动,声音比拟响亮。 2.什么是语音"它同自然界其他声音有何异同" 语音室特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和目的的,用来进展社会交际的声音。它与自然界其他声音一样都具有物理属性,不同的是,语音具有生理属性〔人发音器官发出的〕和社会属性〔表达意义人为约定俗成的〕。 论述题。 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么形成的. 以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标准,在全国普遍推行的普通话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在北方方言的根底上形成,唐代,属幽州,是北方军事重镇,辽代,是五京之一。金元以来,作为各朝代都城,它更是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促使话在全国被广泛传播,同时白话文学作品也深受话影响;五四运动后“白话文运动〞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促使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便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根底上形成的,这种根底方言需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使用这个方言的方言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上在全国几乎都是处于领先和领导地位的。如我国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七大方言,而以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成为了我们的共同民族语,这便是北方方言区尤其是在这几百年间政治经济等方面处于我国的领先地位使然。 第三章汉字

现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现代汉语》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语方言由哪几大方言区组成每一种方言区的代表话是什么占汉族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2、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语音 1、名词解释: 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音素、音节、声母、韵母、声调、音位、 元音、辅音。 2、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3、辅音和声母的异同。 4、元音和韵母的异同。 5、舌尖元音单韵母与舌面原因i有什么不同? 6、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七”“八”的变调、哪些词读轻声、儿化的音变规律和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 第三章文字 1、汉字的造字法 2、附录一常见的别字 附录二容易读错的字 第四章词汇 1、会用“替代法”分析诸如“蝴蝶”是一个语素还是两个语素。 2、会分析一个语素是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还是不自由语素。 3、单纯词的涵义、分类。 4、合成词的涵义和分类。 第五章语法 1、会用中心词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分析句子。 2、汉语划分词类的依据是什么? 3、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语法特征,并能根据词的语法性质对其分类。 4、实词的运用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课本中的例句。 5、连词“和(跟、同、与、及、以及)”在语法上有什么异同。 6、结合例句分析连词“和”和介词“和”的区别。 7、结构助词和动态助词的语法特征。 8、结合例句分析语气词“的、了”跟助词“的、了”的区别。 9、虚词的运用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课本中的例句。 10、五种常见的语法失误以及课本中的病句。 11、复句的类型,多重复句的划分。 第六章 1、辞格的具体运用。 第1-6章课本中讲授内容所涉及到的所有课后练习。 《现代汉语》期末考试练习题 一、填空题

现代汉语总复习(绪论、语音、词汇部分).docx

现代汉语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现代汉语 一、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 二、语言和文字之间,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r狭义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I广义一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三、2000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方言 一、定义:民族语言的地域性变体,俗称地方话。 二、与共同语的关系 第一,方言是共同语形成的基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第二,方言长期与共同语并存,相互影响。 三、方言区: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 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2)西北方言;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 2、吴方言: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3、湘方言: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4、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 5、闽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分为:闽南一台湾、厦门 闽东一福州 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区。 6、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第二章语音 §语音 一、定义: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二、性质 1.物理属性 1)音高: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音波的频率。(声调高低) 2)音强: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音波的振幅。(响度大小) 3)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持续时间的长短。(时间长短)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它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根本特点。 *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要素,汉语中音色和音高的作用强。 2.生理属性: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 ~呼吸器官(动力区) 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喉头和声带(声源区) 咽腔、鼻腔和口腔(调音区)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1/30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二、知识点: 1、口语特点: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 2、书面语特点:用词精审,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3、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文言(周秦时期) 4、语言分为文言(周秦时期)和白话(分为古白话(包括唐宋语录、宋代平话、元明清戏曲小说,这些称为近代汉语)和当代白话(即现代汉语)) 5、现代汉语的含义: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B、另一种包含普通话和各种方言。 6、语言有官话区(又称北方方言,包括长江以北,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湖北大部分,湖南的西北地区,南京、镇江一带)和非官话(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区两类 7、客家多聚集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 8、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9、(汉英相比)汉语的特点:A、属声调语言;B、缺少严格的词形变化;C、修饰语用在中心语之前 三、简答题: 1、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何区别。 答:A、古代有入声。 B、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有较多的双音词,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动词、代词和量词仍以单音词为主。 C、现代汉语的修饰语比古汉语复杂,主要反映在书面语上,如长修饰语、多并列的修饰语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

2、如何正确认识规范化问题? 答:A、语言是发展的,原来认为是不规范的说法,若干年以后可能成为合法的。如五十年代的《语法修辞讲话》认为“劳动改造”不能简化成“劳改”,当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后来人们承认了这种简称,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B、要区分对错问题与规范问题。如使用方言这种修辞手法。 C、不能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2/30 第三章文字 一、名词解释: 1、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3、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即六书。 4、独体字:只有一个单个形体的汉字叫独体字。 5、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 二、知识点: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 2、汉字代表的是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汉字是语素文字) 3、现代主要使用的字体:楷书、行书、草书、艺术体 4、现代印刷体字体 楷体:又称正楷体、活体,日本称“清朝体” 宋体:又称老宋体、普体体,白体,日本称“明朝体”(常用于正文和注释) 仿宋体:又称真宋体,字体笔画细,字迹秀丽。(常用于排正文)长仿宋:较仿宋体细长,有立体感(常用于排印古籍图书) 黑体:又称粗黑体、方体(方头体)、平体(突出重要内容处用)另还有长宋体(牟体)、扁宋体、扁黑体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知识点精心整理)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知识点精心整理)现代汉语 第一章绪论 一、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3、什么是语言? 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汉语具有一切语言的共同属性。 从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从功能上看,分为三个方面: 1: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认知世界的工具 3:人与文化的关系:言语是文化的载体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民族配合语是一个民族部分成员通用的言语。方言是局部地区人们所使用的言语先秦就存在古代汉民族配合语。 春秋时代-称为雅言 汉代-称为通语 明代-称为官话 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 新中国-称为普通话 1、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2、现代汉民族配合语是在北方方言的根蒂根基上构成的。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含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1、北方方言(北京话,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73%) 2、XXX(苏州话,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7.2%) 3、湘方言(长沙话,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3.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