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

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

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

肩关节新鲜脱位合并肱骨颈、干骨折,或肩盂骨折块嵌入关节内,或肱二头肌长头嵌于关节间,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应行切开复位术。儿童及青年人的陈旧性脱位,亦应行切开复位;而对中年以上的陈旧性脱位,如已有关节软骨变性,则应根据职业和年龄在切开复位术的同时,选用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反之,中年以上的陈旧性脱位,如无症状,又有一定的活动度,可不作任何手术。

⑴显露肩关节前方,肱骨头脱位于喙突下

⑵切断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和肩胛下肌

⑶显露脱位的肱骨头及大结节骨折

[手术步骤]

1.体位 消毒时,病人取侧卧位,伤肩向上,消毒灭菌和铺巾后,使病人取仰卧,伤肩垫高30°位。

2.切口和显露 按肩关节前内侧显露途径(见肩关节前内侧显露途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分开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在锁骨下及肩峰下0.5cm 处切断三角肌,外翻肌瓣,拉开胸大肌,即可显露被一层纤维组织包裹的肱骨头[图1 ⑴],轻柔转动上肢时手指可触及肱骨头及其活动。切断部分胸大肌附着部,并于喙突下0.5cm 处切断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的肌腱,将之下翻。切断时应注意勿损伤自喙突下经过的腋动、静脉及臂丛神经。然后,扪清肱骨小结节,并将肱骨外旋,找出肩胛下肌附着部,将之切断[图1 ⑵],显露肩关节的前面。

3.清理肩盂 如为新鲜脱位,关节囊的破口多在肩盂的前方和下方,沿破口切开关节囊,即可清除盂内的血块,碎骨片等。如为陈旧性脱位,则沿肱二头肌长头向上追溯到关节囊,在肩盂的内侧切开关节囊,清除关节内的瘢痕组织,并查清软骨和盂唇损伤情况,修改手术设计。清除瘢痕组织时,应尽量保留关节囊。

4.松解肱骨头 扪清肱骨头后,紧贴肱骨头切开粘连,切除覆盖肱骨头的纤维组织及影响肱骨头复位的瘢痕组织,并轻轻反复旋转肱骨,充分松解肱骨上端。肱骨大结节的骨折片常位于肱骨头的外侧,或卡在肩盂附近,可用骨膜剥离器撬开,用巾钳夹住,连同附于其上的外旋肌一起翻向外上⑷克氏针交叉固定肱骨大结节,保持关节复位

图1 右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

侧[图1 ⑶]。

5.复位、内固定清除瘢痕组织后,拉开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牵引臂部,并使之外展、内收和内旋,同时用手向肩盂推压肱骨头,使之复位。复位后,应轻柔地将肩关节作各方向的被动活动,直至达到正常范围为止,同时观察已复位的肱骨头是否容易脱出。

如果肱骨大结节的骨折块较大,复位后可用一枚螺钉固定;反之,如骨折块较小,用螺钉固定可能造成劈裂,则可用克氏针贯穿固定,或用丝线缝合骨折块周围的软组织进行固定。

如果复位后被动活动肩关节时,肱骨头容易脱位,则应行内固定。此时一名助手可维持伤肩呈外展45°,前屈20°,术者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肩峰与肱骨大结节[图1 ⑷]。残端弯成钩状,留于皮下,术后2周拔出。

6.缝合破裂的关节囊应尽量缝合,切断的肩胛下肌肌腱应重新缝合,以加强前壁,防止复发。然后缝合喙肱肌及肱二头肌短头,三角肌及皮肤。[术中注意事项]

1.陈旧性关节脱位由于粘连和瘢痕组织的形成,使解剖关系改变,层次不清。切除瘢痕时可能伤及血管和神经。因此,切断喙肱肌时应在喙突下

1cm以内;剥离关节组成骨时,应紧贴骨面进行。

2.关节脱位后,由于废用,关节组成骨都有一定程度的疏松脱钙。术中复位时忌用暴力,以防病理性骨折。

3.缝合时,关节囊及肩胛下肌肌腱应尽可能地修复,恢复原来的解剖关系,以防引起复发性肩关节脱位。

4.肩关节脱位并发肱骨外科颈折切开复位时,应切开关节囊,在直视下进行复位较为容易,且不易引起血管、神经的损伤。

[术后处理]

1.术后用外展支架固定,使伤肩呈外展45°,前屈20°,外旋25°。

2.病人半卧位,睡觉时应垫好外展支架,不使发生旋转而再脱位。

3.术后2周,拆线并拔出克氏针。继续用外展支架固定,但白日可解除绷带,锻炼关节功能;晚上仍用绷带固定。如此持续2~3月。

15例肩锁关节脱位切开复位肩锁钩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体会

15例肩锁关节脱位切开复位肩锁钩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肩锁钩板内固定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肩锁钩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15例患有肩 锁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恢复阶段是否出现锁骨下神经、 血管损伤、伤口感染以及内固定是否松动、断裂,有无出现骨折现象,复位是否 完全。结果 15例患者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创口恢复良好,未有感染,X线片检查显示,内固定没有松动、断裂,未出现骨折现象。15例患者恢复状态良好,未出现再脱位现象,治愈率100.0%。结论应用肩锁钩板内固定术治疗肩锁关节 脱位疗效显著,有效固定肩锁关节,及早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术后恢复良好。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肩锁钩板内固定术;切开复位;治疗体会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肩部常见损伤,是指当肩关节在处于外展内旋位状态时,因暴力撞 击肩膀顶部或突然跌倒使肩部着地,造成肩部关节建设性脱位[1]。临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多 采用保守方式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于严重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临床多采用手术方 式进行治疗,来解决肩部局部畸形、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等情况[2]。为研究应用切开复位肩锁 钩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价值,现抽取2006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肩锁关节炎并接受切开复位肩锁钩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的15例患者进行研究,疗效 显著,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6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患有肩锁关节脱位并接受切开复位肩锁钩 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的15例患者进行研究。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7~56岁,平均 年龄(34.1±4.8)岁,所有患者经过肩关节正位的X线片检查确诊患者患侧的肩锁关节已完 全脱位,其中有9例患者为右侧肩锁关节脱位,6例患者为左侧肩锁关节脱位,均为Ⅲ型肩 锁关节脱位,其中12例患者为交通事故造成的肩锁关节脱位,3例患者为高空坠落引起的肩 锁关节脱位。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切开复位肩锁钩板内固定术治疗,手术方法:选用臂丛麻醉方式对患者 进行麻醉,仰卧位,将患者患侧垫高30˚左右,从锁骨远端向肩顶部作扇形切口,暴露锁骨 远端与肩锁关节,取出患侧的关节囊与软骨碎片,清除血肿,自肩锁关节的间隙将肩锁钩钢 板的钩板部分插入肩峰处,然后整复肩锁关节,用直径为3.5mm的皮质骨螺钉将钩板部分进行固定处理,用丝线或可吸收细线修复关节韧带以及关节囊,同时探查并修复喙锁韧带。 手术结束后用三角巾悬吊患侧手臂保护肩关节3~4周,同时3天后患者适当缓慢的作外展前 屈的肩关节功能锻炼,2周后可以做肩关节外展90˚锻炼,2个月后肩关节可以自由活动。并 与术后每半年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时间为2年,观察患者是否发生锁骨下神经损伤、是否 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是否松动、断裂,有无出现骨折现象,复位是否完全。 1.3 数据处理 采用软件系统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表示,p<0.05时,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并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创口恢复良好,没 有感染,X线片正位检查显示患者恢复良好,内固定未出现松动、断裂情况,锁骨远端以及 肩缝未出现骨折现象。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进行评价,15例患者恢复状态明显,疼痛消失,术后3个月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并于1年后拆除骨螺钉内固定,随访显示拆除内固定后 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再脱位现象,治愈率100.0%。 3.讨论 肩锁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肩锁韧带与喙锁韧带进行维持,此外,斜方肌、三角肌对肩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shontder joint 一、分类 1、前脱位:喙突下、盂下、锁骨下 2、后脱位:肩峰下、盂下、冈下 3、下脱位:盂下 4、盂上 二、肩关节前脱位机制:喙盂下最常见 间接暴力:外展、外旋力量同时作用于肱骨头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肱骨后方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特殊姿势 3、方肩畸形、关节空虚 4、Dungas征(+) 5、X线确诊与鉴别有无合并骨折 四、治疗 (一)复位:手法、局麻 1、Hippocrates法(足蹬法) 2、Kocher法 3、Stimson法 (二)固定 1、单纯脱位:三角中悬吊屈肘90o位3W,全并骨折,延1~2w 2、关节囊破损明显或肩带肌力不足,搭肩位胸肱绷带固定 (三)功能锻炼爬墙外展爬墙上举弯腰垂臂旋转滑车带臂上举 肘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elbow joint 一、分类 后、外侧方、内侧方、前脱位 二、脱位机制:

跌倒时上肢外展,手掌着地,暴力传递至尺、桡骨上端、肘关节过伸,尺骨鹰嘴突处产生杠杆作用,使尺、桡骨近端脱向肱骨远端的后方。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有外伤史 2、患处肿痛不能活动,肘屈曲约135o 3、肘后空虚 4、肘部三点关系改变 5、X线可明确 四、治疗 (一)手法复位 (二)固定:长臂石膏托屈肘90o,三角巾悬吊2~3w (三)功能锻炼 桡骨头半脱位:Subluxation of head of radius /pulled elbow 一、脱位机制: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 桡骨头未发育好,桡骨颈部的环状韧带只是一片薄弱的纤维膜,前臂被提拉,桡骨头即向远端滑移,恢复原位时,环状韧带的上半部不及退缩,卡压在肱桡关节内。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有上肢被牵拉病史 2、小儿诉肘部疼,下肯取物和活动肘部,拒摸 3、检查体征少,桡骨头压痛(+) 4、X线(—) 三、治疗 手法复位,无需麻醉,不必固定 上肢骨折 一、锁骨骨折Clavicular fracture 呈“~”形弯曲,内端粗大,外端扁平与肩峰相关节。内则2/3凸向前,呈三棱棒形,外侧1/3凸向,后呈扁平形。全长在体表可扪及。

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

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 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 肩关节新鲜脱位合并肱骨颈、干骨折,或肩盂骨折块嵌入关节内,或肱二头肌长头嵌于关节间,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应行切开复位术。儿童及青年人的陈旧性脱位,亦应行切开复位;而对中年以上的陈旧性脱位,如已有关节软骨变性,则应根据职业和年龄在切开复位术的同时,选用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反之,中年以上的陈旧性脱位,如无症状,又有一定的活动度,可不作任何手术。 ⑴显露肩关节前方,肱骨头脱位于喙突下

⑵切断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和肩胛下肌 ⑶显露脱位的肱骨头及大结节骨折

[手术步骤] 1.体位 消毒时,病人取侧卧位,伤肩向上,消毒灭菌和铺巾后,使病人取仰卧,伤肩垫高30°位。 2.切口和显露 按肩关节前内侧显露途径(见肩关节前内侧显露途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分开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在锁骨下及肩峰下0.5cm 处切断三角肌,外翻肌瓣,拉开胸大肌,即可显露被一层纤维组织包裹的肱骨头[图1 ⑴],轻柔转动上肢时手指可触及肱骨头及其活动。切断部分胸大肌附着部,并于喙突下0.5cm 处切断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的肌腱,将之下翻。切断时应注意勿损伤自喙突下经过的腋动、静脉及臂丛神经。然后,扪清肱骨小结节,并将肱骨外旋,找出肩胛下肌附着部,将之切断[图1 ⑵],显露肩关节的前面。 3.清理肩盂 如为新鲜脱位,关节囊的破口多在肩盂的前方和下方,沿破口切开关节囊,即可清除盂内的血块,碎骨片等。如为陈旧性脱位,则沿肱二头肌长头向上追溯到关节囊,在肩盂的内侧切开关节囊,清除关节内的瘢痕组织,并查清软骨和盂唇损伤情况,修改手术设计。清除瘢痕组织时,应尽量保留关节囊。 4.松解肱骨头 扪清肱骨头后,紧贴肱骨头切开粘连,切除覆盖肱骨头的纤维组织及影响肱骨头复位的瘢痕组织,并轻轻反复旋转肱骨,充分松解肱骨上端。肱骨大结节的骨折片常位于肱骨头的外侧,或卡在肩盂附近,可用骨膜剥离器撬开,用巾钳夹住,连同附于其上的外旋肌一起翻向外上⑷克氏针交叉固定肱骨大结节,保持关节复位 图1 右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

关节脱位的原因及复位方法

关节脱位的原因及复位方法 关节脱位时常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特别是一些非常喜欢运动的学生,时常由 于外伤或用力过度而引起关节脱位。一旦发生关节脱位,不仅非常疼痛,还会在 局部发生畸形,若处理不及时则会留下比较严重的后遗症。 一、什么是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提及的脱臼,具体由组成关节的两个骨端发生偏 离和错位引起的。这样的错位对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软组织造成损伤, 更易出现血肿和畸形。日常生活中往往因间接暴力引发关节脱位,集中出现在肩 关节和手指关节等部位,有时也会由于暴力过大而同时产生错位和骨折。 二、哪些原因引起关节脱位? 1.主动用力过猛 这种现象通常是患者自身用力时在同一方向用力过猛,如此造成关节活动超限,而关节原本就非常脆弱,主要连接了关节腔、韧带和软骨,故一旦遭遇巨大 外力便易脱位。 2.撞击 人们受到剧烈撞击时会突然摔倒,而当撞击连续时容易损伤关节,此时患者 会由于姿势问题,或想要以手或其他部位减轻冲击力,这样局部受力会非常大, 形成挤压的外力造成脱位。 3.病理性 病理性的原因在关节脱位中非常普遍,往往因免疫力降低或缺钙而损伤关节。此时,无需较大外力,只是外界因素的不断影响会造成关节脱位。 三、关节脱位如何复位处理

1.肩关节脱位 1)肩关节前脱位。在肩关节脱位中前脱位达97%。最明显的损伤机制是上肢 强力外展与外旋。此外,肱骨近端承受从后到前的暴力引起肩关节前脱位。 Hippocrates法:患者仰卧,把足部抵在患侧腋窝,纵向牵引患肢并交替内 外旋转肱骨头。患者肌肉紧绷加大复位难度,往往要用力复位,极有可能损伤血 管神经及骨折。 Milch法:患者可保持仰卧、坐位或俯卧状态。把手放在患肩上方,借拇指 固定肱骨头,并外展患肢。完全外展患肢后,缓慢轻柔的纵向牵引,然后借拇指 把肱骨向关节盂不断推挤。这一方法的耐受性良好,不会形成镇痛。 Santos法:一只手把患者患肢的肩峰固定,另一只手不断纵向牵引患肢上臂 且外旋。 Spaso法:患者保持仰卧,医生在患肢同侧站立,把握患肢向前屈肩关节呈90°。先缓慢轻柔的纵向牵引,然后稍微外旋。患侧的肩胛骨内缘接触床板从而 对关节盂固定。一般几分钟牵拉后能自行复位,或用该手法把肱骨头推向关节盂。 2)肩关节后脱位。肩关节后脱位的发生率不足3%。日常中往往会漏诊或误 诊肩关节后脱位,因此,有必要进行详细检查。 牵引-对抗牵引法:与肩关节前脱位的处理方法相同,纵向牵引患肢有利于 复位肩关节下脱位。把布单缠绕在患者躯干上部,牵拉对抗牵引,向上对患肢直 接牵引,逐步使肩关节复位。 两步复位法:先转换肩关节下脱位得到肩关节前脱位。然后采取治疗肩关节 前脱位的方法复位。医生站在患肢头部,一只手向外推外展患肢,另一只手朝内 推肱骨。这个方法成功解脱了关节盂下的肱骨头,通过旋转至关节盂唇前方。若 操作成功,在胸壁的外展位出现患肢,可用任何一种肩关节前脱位的方法进行治疗。 2.肘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临床路径-

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临床路径 一、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肩锁关节脱位行肩锁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1.病史:肩关节外伤史。 2.体检: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伤肢外展或上举均困难,前屈和后伸运动均受限,局部疼痛加剧,检查时肩锁关节处可摸到一个凹陷,可摸到肩锁关节松动。 3.辅助检查:肩关节前后位,Y位,腋轴位,核磁造影和CT三维表面重建检查判断损伤具体程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诊断明确的肩关节脱位,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锁关节脱位。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0-2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肩关节前后位,Y位,腋轴位(必要时) (6)肩关节MRI(必要时) (7)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肩关节CT三维表面重建,肱骨头和肩胛盂分别重建(骨性Bankart损伤时) (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2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或者全麻。 2.手术方式:行肩锁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肩关节X线前后位。 2.必要时检查肩关节CT,三维表面重建 3.必要时查血常规、血沉、CRP、凝血II号,电解质。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术后康复:根据手术状况按相应康复计划康复。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上肢感觉正常,手部和肘部活动正常。 2.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关节无感染征象。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4.病情稳定后,及时下转诊。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创伤术式

创伤术式肩锁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锁骨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干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外科颈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前臂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前臂双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桡骨颈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肱骨内上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内上髁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肱骨外上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外上髁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尺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尺骨干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桡骨干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掌骨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腕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腕骨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指骨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关节囊,韧带修复术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关节囊,韧带修复术肘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关节囊,韧带修复术经腕骨周围脱位切开复位 膝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关节囊,韧带修复术膝关节侧副韧带修复术 膝关节交叉韧带修复术 踝关节三角韧带修复术 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股骨外侧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股骨外侧髁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股骨内侧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股骨内侧髁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股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股骨髁间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股骨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股骨头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股骨干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股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股骨髁上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股骨粗隆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股骨粗隆下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髋臼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胫腓骨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附图)

肩关节脱位复位手法 肩关节是全身关节里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脱位的关节。对于肩关节脱位目前存在许多复位方法,但是由于缺少对照比较,选择哪种复位方法往往取决于医师的偏好。骨科医生必须掌握多种复位方法,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最佳的复位方案。 摘要: 肩关节是全身关节里面活动度最大的关节。肩关节的稳定依赖肩部关节囊、韧带和其他肌肉结构来共同维持。因此,肩关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脱位。详细了解肩部解剖结构和脱位类型,同时采取合适的麻醉技术和复位方法对于急性肩关节脱位的早期治疗至为重要。 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缺少对照比较,选择哪种复位方法往往取决于医师的偏好。骨科医生必须掌握多种复位方法,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最佳的复位方案。 在现代文献中,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有许多报道,但是很少有文献关注急性肩关节脱位的早期处理。肩关节是最常见的脱位大关节。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活动的增加,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已上升到每年1 万人里面就有24 例发生肩关节脱位。 初次肩关节脱位的好发人群是10 岁至20 岁的男性,其次是五六十岁的人群。详细了解肩关节的解剖、脱位的类型,掌握麻醉技术和复位方法对于处理肩关节脱位非常关键。 病理解剖 肩关节由于缺少骨性结构的约束,关节面的接触又最少,是全身活动度最大的滑膜关节。因此,肩关节的稳定性更多的依赖关节囊附着的周围软组织、韧带和肌肉组织,存在较高脱位风险。肩关节的稳定由动态和静态稳定结构共同维持(表1)。 静态稳定结构主要是在运动末期对肩关节的稳定起到支撑作用来维持肩关节的协调。而动态稳定结构则在肩关节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的调节来提供动态的稳定。 肩部的静态约束结构包括:喙肩弓、关节窝、关节盂唇、关节囊和盂肱韧带。喙肩弓是由喙突、喙肩韧带、肩锁关节、锁骨组成。上述结构共同维持肩关节前上方的稳定。而且,关节盂的关节面存在向上向前的角度,可以提供下方和后方的稳定。 和髋关节的髋臼不同,肩关节的关节盂使得肩关节更加灵活,但更易于出现不稳。肱骨头的关节面要比肩胛盂大3 倍,在肩关节处于任何角度上也只有25% 至30% 的肱骨头关节面与肩胛盂存在接触。因此,关节滑液产生的粘附吸引力有助于维持肱骨头与肩胛盂的关系。分类 肩关节脱位可以分为创伤性脱位或非创伤性脱位。非创伤性盂肱关节脱位主要是多向的肩关节不稳。和广义的韧带松弛类似,多向的肩关节不稳通常影响相对应的两侧不稳,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恢复。当出现非创伤性的肩关节脱位时,需要考虑肩关节的深部组织出现病变,例如Ehlers-Danlos 综合征或骨骼异常例如肩胛盂发育不全或后屈过大。 (译者注:Ehlers-Danlos 综合征又称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全综合征,是由Ehlers(1901 年) 与Danlos(1908 年) 提出,指有皮肤和血管脆弱,皮肤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全综合征是由Ehlers(1901) 与Danlos(1908) 提出,指有皮肤和血管脆弱,皮肤弹性过强关节活动过大3 大主症的一组遗传性疾病。)

关节脱位处理方法

肩锁关节脱位 【病史采集】 1. 多为全身多处外伤之一部分,也可为单独损伤,注意了解外伤机制。 2. 多为直接暴力引起,肩外侧着力所致。 【检查】 1. 肩外侧疼痛,上肢外展活动受限。 2. 锁骨远端肿胀、隆起,弹性活动。 3. X线肩部平片示:关节间隙变宽,锁骨远端抬高。 【诊断】 1. 有肩部外伤史,锁骨远端隆起,弹性活动。 2. 肩部X线平片可显示脱位类型,分为全脱位和半脱位。 【治疗原则】 1. 半脱位一般不须复位内固定,上肢悬吊2〜3周后活动肩关节。 2. 全脱位及半脱位有特殊要求者,早期行切开复位肩锁关节融合术。 3. 陈旧性脱位,如无明显症状不予处理,有疼痛及肩活动受限者,可考虑行锁骨远端切除或肩锁关节融合术。 4. 老年人无论何种脱位均不须特殊治疗,上肢悬吊一周后开始活动肩关节。 【疗效标准】 1. 治愈:肩锁关节复位良好,局部无明显疼痛,肩关节活动不受限,X线片示肩峰与锁 骨远端有融合现象。 2. 好转:肩锁关节未完全复位,活动时有疼痛,肩关节活动基本达到功能要求。 【出院标准】关节功能复位,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院外功能锻炼及门诊随访。 肩关节脱位 【病史采集】及早完成病史采集,了解受伤机制,分析脱位情况。 【检查】 1. 肩部肿痛,活动受限,弹性固定,上肢可能麻木感。 2. 肩峰突出成"方肩",肩峰下有空虚感。 3. Dugas 征阳性,为特有体征。 4. 拟手术治疗者行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 有肩部直接撞击史。 2. 具备特有的脱位体征。 3. X 线片显示可分为前后脱位或骨折。 4. 有条件者可行CT检查。 【治疗原则】 1. 新鲜关节脱位,须急症复位,必要时在麻醉下进行,常用复位方法有: (1) Hippocrates法(足蹬法)复位成功有肱骨头滑回关节盂的感觉,Dugas征阴性可证实。 ( 2) Kochors 法(牵引旋转法),此法不可强行旋转,有发生骨折的可能。 ( 3) Milch 法,俯卧检查台上,胸部下垫枕,患肢从台边下垂,数分钟可自行复位,可行外展旋转复位。肩关节复位后,将上肢贴胸,屈肘位三角巾固定3周;合并有大结节撕脱骨折,当肱骨头复位后骨折也随之复位了,无须特殊处理。 2. 陈旧性关节脱位: (1)部分患者在麻醉下,手法复位仍可成功。

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应注意什么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比较关心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患者,所以对于这样的骨科疾病我们应该怎样治疗呢?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脱位,但是重度的肩锁关节脱位就需要警惕了,那么关于重度的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有哪些方法呢其中有一种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治疗,下面是某院在2001~2004年收治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共18例,均采用联合手术方法,术后收到良好疗效,临床治疗方法和观察如下: 事例:临床患者治疗和疗效观察 临床的18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0~52岁,而受伤原因主要是:重物撞击后肩倒地10例,包括11个右肩,7个左肩;坠落物砸伤肩部的6例;抬物时撞击肩部2例。对这些患者均采取下面的手术治疗的方法。 均采用切开复位,喙肩韧带转移,双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修复、重建喙锁韧带。颈丛麻醉下在锁骨外端经肩峰作L形切口,近端弯向喙突,显露锁骨外侧肩峰、肩锁关节、喙突、喙肩韧带、喙锁韧带,清除肩锁关节内损伤碎片。于锁骨外侧端向内侧约4cm行垂直钻孔,置入钢丝,切断喙肩韧带前内侧2/3在肩部附着点,游离至喙突待用。肩峰外侧顺行穿入2枚克氏针至肩锁关节面处,向下推压锁骨外侧使肩锁在关节复位后再穿入锁骨内3cm,针尾弯成90°。钢丝在克氏针处呈交叉8字形固定,在锁骨外侧端正对喙突部上方钻骨孔,将游离端喙肩韧带穿入骨孔反折缝合固定。原位修补缝合肩锁韧带,逐层缝合,患肢用三角巾悬吊2~3周,术后8~10周在局麻下取出内固定作功能锻炼。 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均采用联合手术治疗,经10~12周左右观察,未发现张力带松动、克氏针退出,无肩锁关节再脱位。去除内固定3年后痊愈15例,关节主动被动在正常范围内。对比内固定取出前后的X线片,肩锁关节无脱位,关节主、被活动范围正常,仅有2例偶有轻

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体会

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体会 标签: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体会 随着交通业和建筑业的发展,肩锁关节脱位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既往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多数采用闭合复位与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其疗效并不可靠。近年来采用手术治疗,其疗效较保守治疗明显提高,但仍出现一些并发症,现将我院2005年5月~2008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和锁骨钩钢板治疗的46例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18~68岁,平均36.8岁,左侧19例,右侧27例。受伤原因:交通伤16例,跌伤12例,高空坠落伤8例,压砸伤7例,打伤3例。受伤距离入院时间为1 h~9 d,平均9.8 h。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32例,锁骨钩钢板治疗14例。 1.2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和(或)颈丛神经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肩垫高。手术切口位于锁骨中外侧至肩峰,长约6~8 cm,锐性切开直达锁骨外侧段、肩锁关节及肩峰,勿过多剥离软组织以免增加创伤,探查关节软骨盘是否有破裂,一般情况是将已破裂的软骨盘给予摘除,同时清理血肿及碎骨片,喙锁韧带一般不予探查和修补。在位于脱位状态下,分别自肩峰外侧直视下用2.5~3.0 mm的克氏针穿出关节面2.0~3.0 mm, 然后再在良好复位状态下将克氏针交叉穿入锁骨内3.0~4.0 cm,以刚穿过锁骨骨皮质3.0 mm为度,修复肩锁韧带,关闭切口。 若采用锁骨钩钢板者,手术暴露程序同上,只是选用3孔以上锁骨钩钢板,钩入肩峰下,尽可能靠后放置,防止脱钩现象发生。术后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或固定于胸前3周。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复查X线片,克氏针固定可3个月取针,锁骨钩钢板固定可半年后取钢板。 1.3疗效评定及分组方法 按karlsson标准评定疗效,优:患肩无疼痛,上肢肌力正常,肩关节活动自如,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解剖复位或肩锁关节间隙<5 mm;良:患肩微痛或无痛,肌力中等,肩关节活动度>90°,X线片示患侧肩锁关节间隙较对侧宽5~10 mm;差:患肩疼痛,并在夜间加剧,肌力不佳,肩关节活动度在任一方向皆<90°,X线片示肩锁关节仍然脱位[1]。 2结果

肩关节脱位诊疗常规

肩关节脱位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及早完成病史采集,了解受伤机制,分析脱位情况。 【检查】 1. 肩部肿痛,活动受限,弹性固定,上肢可能麻木感。 2. 肩峰突出成“方肩”,肩峰下有空虚感。 3. Dugas征阳性,为特有体征。 4. 拟手术治疗者行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 有肩部直接撞击史。 2. 具备特有的脱位体征。 3. X线片显示可分为前后脱位或骨折。 4. 有条件者可行CT检查。 【治疗原则】 1. 新鲜关节脱位,须急症复位,必要时在麻醉下进行,常用复位方法有: (1) Hippocrates法(足蹬法)复位成功有肱骨头滑回关节盂的感觉,Dugas征阴性可证实。 (2) Kochors法(牵引旋转法),此法不可强行旋转,有发生骨折的可能。

(3) Milch法,俯卧检查台上,胸部下垫枕,患肢从台边下垂,数分钟可自行复位,可行外展旋转复位。肩关节复位后,将上肢贴胸,屈肘位三角巾固定3周;合并有大结节撕脱骨折,当肱骨头复位后骨折也随之复位了,无须特殊处理。 2. 陈旧性关节脱位: (1)部分患者在麻醉下,手法复位仍可成功。 (2)复位失败者可切开复位,清除关节内瘢痕(及)或碎骨块,复位肱骨头。有再脱位趋势者,行肩胛下肌移位术等。 【疗效标准】 1. 治愈:关节及骨折片达到解剖位置。无骨化肌炎形成下,关节活动受限,经过刻苦的功能锻炼活动3个月左右,能达到正常的活动范围。 2. 好转: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化性肌炎,关节活动较正常范围略小。 3. 未愈:关节未复位,功能障碍。 【出院标准】 关节复位,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院外功能锻炼及门诊随访。

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及护理

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及护理 【摘要】目的评估锁骨钩钢板+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的手术疗效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17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同时利用新鲜冰冻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术前进行护理评估,针对患者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和准备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治疗。术后予有效护理及康复治疗,并随访评估疗效。结果依据Karlsson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为93%。术后早期恢复肩关节功能,远期疗效佳,并发症少。结论此种手术方式有效提供了早期机械稳定性及晚期生物学稳定,疗效确切。做好围术期护理对于防止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喙锁韧带重建;护理 Operativ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lavicular hook plate + allogentic tendon grafts and summarize nurse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s.Methods Seventeen cases of severe 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 received open reduction and clavicular hook plate fixation,the coracoclavicular ligaments were reconstructed by freeze allogentic tendons,and physiological state was evaluated before operation,so as to eliminate dread mentation psychology and match the

关节脱位复位技术基本操作

关节脱位复位技术基本操作 颞下颌关节脱位 【病因】 颞下颌关节脱位一般为双侧性,老年人多见,多发生于大笑或打呵欠开口过大时易习惯性脱位。 【诊断】 患者呈半张口弹性固定位,唾液不断外流,说话不清,进食﹑咀嚼﹑吞咽均有困难。由于下颌髁突滑出,在耳屏前可触及明显凹陷区。 【复位】 1、予每侧关节腔内注入2%普鲁卡因5ml下手法复位. 2、人靠墙低坐头后部紧抵墙壁。术者面对而站,纱布包好两拇指伸进其口,分别按在两侧最后一颗磨牙上,其余手指托住下颌。两拇指向前下方压拖至感到骨端滑动牵开,其余手指逐渐将下颌向后﹑上方托起,可听到“咔嗒”一声,迅速双拇指移向两侧颊部以免咬伤.若病人口能张合﹑咬合关系良好示复位成功. 3、位后宜进饮食,避免张大口,用四头带将下颌适当固定2~3天,松紧度以能小口进食﹑说话无障碍为限。 肩关节脱位 【病因】 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盂构成,因肩胛盂小而浅加之外力作用常可脱位.创伤是肩关节脱位主要原因,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临床分前后、上下脱位。前脱位常见,因腋窝部肌力较弱当侧身跃倒或受到撞击,上肢外展、外旋位手掌着地时,间接暴力上达肱骨头推向腋窝部冲破关节囊前臂致前脱位,肱骨头可能位于锁骨下、喙突下、肩前方及关节盂下,以喙突下脱位最常见. 【诊断】 1、明确上肢外展外旋或后伸着地的外伤史,肩部肿痛、畸形、功能障碍。 2、检查时见患者用健手托住患侧前臂、头向患侧倾斜姿势.肩峰突出,下方

凹陷,呈现典型的方肩畸形,上臂外展20°~30°弹性固定。应考虑肩关节脱位的可能。 3、肩部触诊关节盂空虚感,在不同位置可触摸到有肱骨头: ①盂下型:患侧上肢长于健侧,腋窝可触到圆滑的肱骨头。 ②喙突下型:在喙突下可触摸到肱骨头. ③锁骨下型:锁骨下可触到肱骨头。 ④后脱位:肩前方变平,喙突及肩峰明显突出,上臂内旋畸形,肩胛冈骨下可触到肱骨头。 ⑤肩关节脱位合并骨折:局部肿痛,肱骨头附近明显压痛,或有淤血斑,应考虑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需作X线检查。 4、Dugas征阳性患侧肘部紧贴胸部时,手掌触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又称搭肩试验。 5、X线检查能证实脱位的类型,还能发现是否合并骨折. 【鉴别诊断】 肱骨外科颈骨折: ①相同点:伤后肩部肿痛,功能障碍。 ②不同点:骨折有大片瘀斑,肩峰下可触及大结节饱满,有骨擦音,无弹性固定,无方肩畸形,患肢比健肢短,Dugas征阴性。 【复位】 1、可予利多卡因局麻或臂丛麻醉。 2、Hippocrates法复位: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患者腕部持续牵引,足跟置于腋下,加大牵引力同时外旋患肢并内收保持3~5分钟即可复位,常能听到或感到复位的弹响声;再作Dugas征检查,由阳性转为阴性。一般左肩脱位用左足,右肩脱位用右足。又称手拉足蹬法。 3、旋转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助手对抗牵引。术者一手握腕部、屈肘90°,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同时使上臂外展,然后外旋内收,肘贴胸壁,内旋上臂将患侧手掌放到健侧肩上,即可复位。 4、固定:单纯性肩关节脱位可用三角巾悬吊上肢,曲肘90°,腋窝垫棉垫固定3周,合并大结节骨折者应延长1~2周。若关节囊损伤严重或肩带肌肌力不

手外科手术疾病编码

手外科手术疾病编码 手外科手术疾病编码 83.892 筋膜延长术83.891 筋膜成形术 83.885 跟腱修补术83.884 足拇伸肌腱固定术83.872 肌肉修补术83.871 肌疝修补术 83.853 肌腱延长术83.852 跟腱缩短术 83.851 跟腱延长术 83.821 肌肉移植术83.811 肌腱移植 83.791 肌肉移位术83.771 肌皮瓣转移术 83.643 肌腱缝合术83.641 趾肌腱缝合术 83.621 肌腱延期缝合术 83.611 腱鞘缝合术83.501 粘液囊切除术 83.453 肌肉清创术83.452 斜角肌切除术 83.431 筋膜切除用于移植 83.411 肌腱切除用于移植 83.191 肌肉切断术83.141 跖筋膜松解术 83.134 肌腱横断术83.133 肌腱松解术 83.132 肌腱切断术83.131 腱膜切断术 83.111 跟腱切断术83.091 筋膜切开术 83.011 腱鞘探查术 82.951 手部肌腱注入治疗药物 82.941 手部粘液囊注入治疗药物82.921 手部粘液囊抽吸 82.911 手部筋膜,肌肉和肌粘连腱松解术82.894 手掌残端修整术 82.893 手畸形矫正术82.892 手筋膜疝修补术 82.891 手筋膜折迭术82.861 手部肌肉肌腱成形术82.851 手肌腱固定术 82.791 手部肌腱成形术,用其他部位移植的肌腱 82.711 手肌腱滑轮重建术82.691 拇指再建术

82.611 脚趾代拇指术82.581 手部肌肉移位术 82.561 手部肌腱移位术82.551 手部肌腱延长术 82.541 手部肌肉再接术82.531 手部肌腱再接术 82.521 手部肌腱退缩术82.511 手部肌腱徒前术 82.462 伸拇长肌缝合术82.461 手筋膜缝合术 82.451 手部肌腱缝合术82.442 桡侧屈腕肌腱缝合术82.441 手屈肌腱缝合术82.421 手屈肌腱的延期缝合术82.411 手腱鞘缝合术 82.352 掌挛缩(杜普伊特伦氏挛缩)松解术82.351 手部筋膜切除术 82.342 手部筋膜切除用于移植82.341 手部肌肉切除用于移植82.331 手腱鞘切除术82.321 手部肌腱切除用于移植 82.311 手粘液囊切除术82.221 手部肌肉损害切除术 82.212 手部腱鞘损害切除术82.211 手部腱鞘囊肿切除术 82.191 手部肌肉切断术82.121 手部筋膜切断术 82.111 手部肌腱切断术82.042 鱼际间隙切开引流术 82.041 掌间隙切开引流术82.031 手部粘液囊切开术 82.022 手部肌肉切开术82.021 手部肌肉异物切除术 82.014 手部腱鞘探查术82.013 手部腱鞘米粒体去除 82.012 手部腱鞘松解术82.011 手部腱鞘切开术 80.902 趾软骨瘤切除80.882 足关节损害切除术 80.881 趾关节损害切除术80.843 指纤维瘤摘除 80.842 指关节损害切除术80.841 手关节损害切除术 80.831 腕关节损害切除术80.783 跟腱滑囊切除术 80.782 足关节滑膜切除术80.781 趾关节滑膜切除术 80.742 指关节滑膜切除术80.741 手关节滑膜切除术 80.701 滑膜切除术80.486 足关节软骨切断 80.485 足关节韧带松解术80.484 足关节囊切断 80.483 趾关节软骨切断80.482 趾关节韧带松解术 80.481 趾关节囊切断80.446 指关节软骨切断 80.481 趾关节囊切断80.446 指关节软骨切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