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阴虚心肾不交治疗案例
肝肾阴虚综合征中医护理个案分析

肝肾阴虚综合征中医护理个案分析肝肾阴虚综合征是中医学常见的一种证候类型,通常表现为肝肾两脏功能失调,导致阴虚内热、肾精亏损等一系列症状。
本文将以一个肝肾阴虚综合征患者为例,分析该病例的中医护理方法和效果。
病例患者,女性,45岁,主诉头晕乏力、心烦失眠,舌苔黄燥,脉弦细。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医生诊断为肝肾阴虚综合征,于是制定了以下中医护理方案:一、药膳调理:关注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适合其体质的药膳。
根据肝肾阴虚综合征的特点,应以滋阴补肾、清热降火的药膳为主。
例如,冬虫夏草炖肉汤可以滋阴养血、增强免疫力;百合炖银耳汤能润肺止咳、清热养阴。
医生将这些药膳方子交给患者,指导其正确烹制和食用。
二、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穴位来调理肝肾,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症状。
对于肝肾阴虚综合征,常用的穴位包括肾俞穴、肝俞穴、太溪穴等。
患者每天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畅通,缓解头晕乏力的症状。
三、草药调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配合中草药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草药有黄柏、生地、丹参等,这些药物均具有滋阴养肾的作用。
医生将这些中草药配方交给患者,指导其煎煮和饮用方法。
四、情志调理:肝与情志关系密切,情志不调会影响肝脏功能。
对于肝肾阴虚综合征患者,医生要求患者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紧张或焦虑。
鼓励患者参加一些瑜伽、冥想等放松身心的活动,帮助调理肝肾阴虚。
经过2个月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她反馈自己的头晕乏力症状有所缓解,睡眠质量明显提高,舌苔颜色也逐渐转淡。
体检结果显示,肝肾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证明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通过这个个案,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护理在治疗肝肾阴虚综合征方面的作用和优势。
中医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药膳调理、穴位按摩、草药调理和情志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案,能够调理患者的肝肾功能,改善症状并调节体质。
与传统西医治疗方法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治疗思路和方法,能够更全面地提供护理服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方法,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理。
中草药修复肝肾功能的临床案例分析

中草药修复肝肾功能的临床案例分析肝肾功能的健康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肝肾功能的失调和损伤成为一些人常见的健康问题。
在传统中医药中,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修复和调理肝肾功能。
本文将通过几个临床案例分析,探讨中草药修复肝肾功能的效果和机制。
案例一:中草药治疗肝肾亏损患者张某,男性,45岁。
主诉近期出现疲劳、食欲不振、头晕等症状。
经体检和中医诊断,患者被确诊为肝肾亏损型。
根据中医辩证施治原则,医师为患者开出了一副中草药处方,主要包括黄芪、当归、熟地黄等草药。
连续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体力恢复,食欲增加,头晕减轻。
通过再次体检,肝肾功能恢复正常。
分析:中草药处方中的黄芪具有益气、抗疲劳的功效,当归能活血养血,熟地黄则具有滋阴养肝的作用。
这些草药的组合应用,可通过补气补血、滋阴养肝的作用,增强肝肾功能,达到修复的效果。
案例二:中草药治疗慢性肾炎患者王某,女性,32岁。
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肾炎,并伴有肝肾功能受损。
为了避免长期使用西药对肝肾造成负担,患者选择中草药治疗。
医师为患者开出了包括桑叶、石菖蒲、葛根等草药的处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制和调理。
经过连续用药数月,患者的尿量增加,肾功能逐渐恢复稳定,肝功能指标也有所改善。
分析:桑叶具有清热利湿、利尿的功效,能够帮助排除体内湿气;石菖蒲可以清热解毒,并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葛根则具有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的功效。
这些草药的综合应用,通过清热利湿、解毒活血的作用,促进肝肾功能的修复。
案例三:中草药治疗脂肪肝和肾结石患者李某,男性,50岁。
患者被确诊为脂肪肝和肾结石,且肝肾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
在经过综合治疗后,患者选择中草药治疗以进一步恢复肝肾功能。
医师为患者开出了包括黄柏、茯苓、泽泻等草药的处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调制。
经过坚持使用中草药一段时间后,患者的脂肪肝和肾结石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肝肾功能也得到了改善。
名老中医用补益肝肾案例

名老中医用补益肝肾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那些超厉害的名老中医运用补益肝肾的精彩案例。
你想想看啊,肝肾就好比是我们身体这部精密机器的核心部件。
就说我认识的李大爷吧,他以前总觉得自己没劲儿,干啥都提不起精神。
后来去找了位名老中医,那中医就跟他说,这是肝肾有点虚啦。
老中医给李大爷开了一些特别的方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药材。
嘿,你别说,李大爷就这么坚持调理了一段时间,整个人都精神多了,走路都带风了!这不就像给机器加了润滑油,运行得更顺畅了嘛!
再说说我隔壁的刘阿姨,她之前老是失眠多梦,心情也烦躁得很。
找了那位名老中医后,医生告诉她,这很大程度上是肝肾的问题。
医生给她精心配了些药,并且反复叮嘱她一些生活上的注意事项。
就这么过了一段时间,刘阿姨的睡眠好了,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这就像是给黑暗的房间一下子打开了灯,亮堂了呀!
还有个例子,我们小区的张叔叔,工作压力特别大,头发一把一把地掉。
这多让人发愁啊!后来也是经过名老中医的调理,用了补益肝肾的方法,头
发慢慢地不再掉那么多了,还长出了一些新头发呢!这简直就是让枯木逢春啊!
名老中医们的智慧和经验真的是太神奇了!他们通过对肝肾的调养,能让人们的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所以说,中医药真的是我们的瑰宝啊!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受益!这就是我的观点,没有那些啰嗦的过渡词,但绝对是我真情实感的表达呀!你们难道不这么觉得吗?。
中医阴虚证篇----肾阴虚证

《中医虚证•阴虚证篇》----《肾阴虚证》肾阴虚证:肾为诸脏之根,阴阳之本,主任督二脉。
肾阴虚,虚热沿督脉上浮,则脊背热。
肾阴虚,因任脉达于咽喉,故咽干咽痛咽哑失音。
)肾阴虚,心肾不交则失眠。
.肾开窍于耳,肾阴虚则耳鸣耳痒。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虚,虚火上扰则牙痛。
肾主骨,生髓。
肾阴虚,精髓不足则脑空健忘,牙齿浮动,脚跟痛。
足少阴肾经通于足底,肾阴虚则脚底板易于酸胀。
肾主纳气,肾阴虚元阳浮,则动则气喘。
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可致腰酸。
阴虚则热。
肾阴虚可致潮热。
热迫津液,可致盗汗。
肾阴虚•咽痛张琪医案:邓某,男,36岁,干部,1985年9月3日初诊。
咽痛数年不愈,经五官科检查诊断为慢性咽炎,用抗炎药治疗无效。
咽痛伴干涩,局部经常充血有水肿,倦怠乏力,精力不振,腰酸痛,性生活后诸证均加重,六脉浮,重按无力,舌淡红。
此属肾阴亏耗,虚火上炎之证.宜滋肾阴降虚火之剂。
熟地30克、山萸15克、山药20克、丹皮15克、茯苓15克、泽泻5克、麦冬15克、五味15克、玄参20克、杞子20克。
服20剂,咽痛完全消除,干涩感大减,腰已不痛,脉象转沉有力。
继服10剂,咽未痛,局部红肿俱退,稍有干涩,腰已无酸痛,精力转佳,食欲增,体重增3.5公斤,脉沉有力。
继以上方增减,熟地30克、山萸15克、山药20克、丹皮15克、寸冬15克、菟丝子15克、沙参15克、花粉15克、五味15克、女贞子15克、玄参15克、杞子15克、甘草10克。
服药20剂,诸证悉除,一如常人,脉沉而稍滑,嘱停药观察。
肾阴虚•咽痛张琪医案:程某,男,47岁,干部,1984年8月19日初诊。
咽痛1年余,咽峡部有溃疡灶,旧愈新生,不断出现,经年不愈,吞咽及发音皆痛,历经咽喉专科治疗及服中药清咽解毒之剂,皆未收效,来门诊求治。
诊其脉浮软无力,两尺尤弱,咽峡部赤烂,舌淡红,口和多涎,身倦下肢乏力,脉证合参,当属肾元不足,龙火上燔,格阳喉痹征。
宜补肾引火归元法。
熟地40克、山萸20克、山药2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丹皮15克、肉桂7克、附子7克、牛膝15克、甘草10克,水煎冷服6剂,咽痛减轻,咽部溃疡灶周围似见收敛,继服药10剂,溃疡面愈合,未见有新的溃疡灶出现,自述为1年来罕见之现象,脉象浮而有缓象,口涎减少,继用上方加枸杞子20克,服药20剂,咽未痛,未见有溃疡灶出现,全身有力,脉象左右弦缓,此肾元复,龙火敛之兆,继服10剂诸症皆愈,遂停药。
中医治疗肝肾阴虚案例处方

中医治疗肝肾阴虚案例处⽅
【病案】孙某,男,70岁。
患者⾃诉患⾼⾎压已有10年,曾两次住院治疗,⾎压忽⾼忽低极其不稳当,长期服⽤西药治疗⽆效,经常头痛头晕,眼花⽿鸣,恶⼼呕吐,伴有⼼悸失眠,夜间盗汗,腰酸腿软、四肢发⿇。
1周前因受凉症状加重,⼊院治疗效果不太明显,前来就诊。
查体:⾎压200/120mmHg,⾆红苔少,脉弦⽽细。
证属:肾阴亏虚,肾阴虚不能滋养肝⽊,出现肝阴不⾜,虚风内动的病症。
治拟:滋肾柔肝。
⽅⽤:枸杞、⽣地黄、⼭药、牡丹⽪、茯苓、泽泻、海藻、天⿇、⽯决明、青箱⼦、⽩薇、丹参、柴胡。
开⽅3剂,⽔煎,⽇服1剂。
⼆诊:服⽤上药后,睡眠好,饮⾷可,精神佳,嘱其继续服⽤10剂后,症状消失,病情稳定,⾎压降⾄140/100mmHg。
随访半年后,未见复发。
该患者属中医中肝肾阴虚型⾼⾎压,表现为病程长,⽼弱体衰,肝肾阴亏,⽔不涵⽊。
证见头重脚轻,头晕头痛,眼花⽿鸣,腰膝酸软、夜梦遗精,⼼悸失眠,四肢⿇⽊,⾆红苔少等症状,脉弦⽽细,治宜滋肾柔肝。
⽤之得当,效果明显。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肝肾阴虚慢性肝病案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肝肾阴虚慢性肝病案案例一:周某,男,39岁,农民。
患慢性迁延性肝炎3年,症情时轻时重,肝功能检查指标反复波动。
1年前发现脾脏肿大。
B超示:肝硬化,脾脏肿大。
故来我院诊治。
刻诊:肝区刺痛,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夜寐梦多,齿龈渗血,偶见鼻衄。
脉弦细,舌红绛。
证属肝肾阴虚,郁热瘀阻。
拟清滋肝肾,柔阴宁络。
药用北沙参、生白芍、生地、枸杞、地骨皮、玄参、生鳖甲、天麦冬、阿胶、三七、白茅根。
服药10剂。
复诊时患者齿龈出血已止,胁痛腰酸亦减,仍感倦乏少力,口干少寐。
原方去阿胶、地骨皮,加黄芪、生白术、当归等治疗2个月,诸恙轻减,精神亦振,苔薄白,舌红转淡,脉弦已平。
此后,原方加减,配合复肝丸,每服3克,1日2次。
调治半年,3次检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触诊肝大,肋下1.5厘米,脾大2厘米,恢复工作,至今病情稳定。
案例二:李某,男,42岁,农民。
肝功能异常,面色晦滞6年。
宿患慢行活动性肝炎,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治疗。
近期查B超示:①肝硬化、脾大;②胆囊襞毛糙;③腹腔少量积液。
肝功:总胆红素24.6μmol/L,ALT126u/L,AST81u/L。
刻诊:面色晦滞,头昏烘热,夜眠欠安,两下肢乏力,胁肋隐胀、疼痛,晨起口腔有血迹,纳可便秘。
舌红绛,苔薄黄,脉弦。
此属肝肾阴虚,热毒瘀结,治宜养阴解毒,化瘀消癥。
方剂:柴胡、郁金、白芍、生地、石斛、当归、茵陈、白花蛇舌草、垂盆草、石见穿、鳖甲、白茅根、油松节、牛角鳃、鸡血藤、甘草。
二诊:药后症情如前,情绪低沉,心烦易怒,夜眠多梦,苔薄质红,脉细弦。
遂以上方加旱莲草、枸杞、栀子、豆豉。
三诊:服20剂后症情显见好转。
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18.77μmol/L,ALT34u/L,AST31u/L。
总蛋白76g/L,白蛋白41g/L。
查B超示:①肝硬化(节结型);②胆囊壁水肿;③少量腹水。
患者龈血已止,口微干,舌红苔薄,药既奏效,可继进之。
一是上方加泽泻、生白术,续服20剂。
肝肾阴虚-典型病例57女杞菊地黄丸

肝肾阴虚-典型病例57女杞菊地黄丸病例:孙××,女会计、57岁头晕头痛5年,头部麻木,心悸气短,自觉半身有蚁走感,眠差多梦健忘。
患者平素性急易怒,做事追求完美,又因工作性质长期时间劳心。
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辨证:肝肾阴虚阳亢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潜阳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熟地10g 山药10g 枸杞子20g 山萸肉12g 菊花12g 桑叶10g 川芎6g 代赭石(先煎)30g 怀牛膝30g 白芍10g 丹参30g 炒枣仁30g 柏子仁20g 肉桂3g 砂仁6g 干姜6g日1剂,水煎服。
服药1个月后复诊,诉诸症减轻,偶有胃痛,改干姜12g。
继服2个月痊愈。
临床思路:本例女性患者平素性急,属于肝旺阴虚之体,又加劳心而至情绪不佳,实为肝阴虚影响心阴虚,继而又伤胃致肾阴虚之象。
头晕头痛,头部麻木,为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象,心悸气短,眠差多梦为心阴不足,心神不安,健忘为肾阴不足脑失濡养之象。
点评:本方以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萸肉滋补肝肾,白芍、丹参、炒枣仁、柏子仁等柔肝养心,代赭石、怀牛膝等重镇引血下行,另加肉桂、干姜反佐以辛温之品以防滋阴重镇之品克伐脾胃之气。
肝心肾并补为本方特点。
补肝的中成药主要是滋补肝阴、肝血的。
中医是讲究辨证施治的,而肝脏疾病分为多种,包括肝阳上亢、肝气郁结、肝阴不足、肝血不足,仅肝阴不足或肝血不足时,才需补益肝脏。
肝血不足:归芍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原方中增加了当归和白芍,能够起到补肝血,补肾气的作用。
杞菊地黄丸,它同样是在六味地黄丸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
可以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可以起到补精滋阴,清肝明目,补肝血的功效。
还有当归四物汤、乌鸡白凤丸、八珍汤、人参养荣丸等,均具有补益性质。
排肝毒最好的中成药主要是护肝片和六味地黄丸。
中药材主要是决明子、五味子、枸杞子等,通过保肝、护肝,促进肝脏排出毒素,维持肝脏的正常疏泄,有很大的效果。
肝毒的排泄还要依靠运动和饮食,以及调节情志。
中医治疗脾肾两虚的案例

中医治疗脾肾两虚的案例案例一:小张,男,32岁,主诉乏力、腰膝酸软、容易疲劳。
中医辨证:脾肾两虚。
治疗方案:补气养血、固肾益脾。
采用中药配方加减治疗,包括黄芪、党参、熟地黄、枸杞子等,连续服用3个月,症状明显改善。
案例二:小李,女,45岁,主诉面色无华、容易疲倦、食欲不振。
中医辨证:脾肾两虚。
治疗方案:补气健脾、温肾助阳。
采用中药配方加减治疗,包括黄芪、党参、山药、杜仲等,连续服用2个月,面色红润,精力恢复。
案例三:小王,男,50岁,主诉胃口不佳、腰痛、性功能减退。
中医辨证:脾肾两虚。
治疗方案:健脾益肾、温阳固精。
采用中药配方加减治疗,包括熟地黄、枸杞子、枸杞藤、菟丝子等,连续服用3个月,胃口改善,腰痛缓解,性功能有所恢复。
案例四:小陈,女,38岁,主诉月经过多、乏力、腰酸背痛。
中医辨证:脾肾两虚。
治疗方案:补血益气、温肾固脾。
采用中药配方加减治疗,包括当归、熟地黄、山药、桂圆等,连续服用3个月,月经量减少,体力恢复。
案例五:小刘,男,60岁,主诉食欲不振、乏力、腰膝酸软。
中医辨证:脾肾两虚。
治疗方案:健脾益肾、补气养血。
采用中药配方加减治疗,包括党参、黄芪、熟地黄、枸杞子等,连续服用2个月,食欲增加,体力改善。
案例六:小张,女,42岁,主诉面色无华、容易疲倦、心悸。
中医辨证:脾肾两虚。
治疗方案:补气健脾、养心安神。
采用中药配方加减治疗,包括黄芪、党参、熟地黄、五味子等,连续服用2个月,面色红润,精神状态好转。
案例七:小李,男,35岁,主诉腰膝酸软、精神不振、性功能减退。
中医辨证:脾肾两虚。
治疗方案:补脾益肾、温阳固精。
采用中药配方加减治疗,包括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巴戟天等,连续服用3个月,腰膝酸软明显改善,性功能有所恢复。
案例八:小王,女,48岁,主诉面色无华、气短、乏力。
中医辨证:脾肾两虚。
治疗方案:补气健脾、养阴益肾。
采用中药配方加减治疗,包括黄芪、党参、熟地黄、麦冬等,连续服用2个月,面色红润,气短乏力症状减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肾阴虚心肾不交治疗案例
篇一:中诊案例
1.韩某,男,56岁。
腰痛浮肿两年,初为面肿,后下肢亦肿,近三个月来,水肿向全身发展,并感到少气懒言,食少腹胀,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无发热,小便少,大便溏烂,五更泄泻,舌质淡白,苔黑腻而滑,脉沉细无力。
请作出辨证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辨证:阴水—脾肾阳虚,水湿不化。
分析:脾之运化需靠肾阳的推动。
肾阳不足,命火衰微,则如釜底无薪,脾运失健。
少气懒言,食少腹胀,大便溏烂为脾运失运化之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为肾失温煦之征。
水为阴邪,其本在肾,水唯畏土,春制在脾,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泛滥肌肤,故为尿少水肿,肾阳不振,胃关不固,故为五更泄泻。
脉沉细无力为虚寒之象,苔黑为寒极似水,而舌淡苔滑腻,可判为寒湿而非实热。
2.仇某,女,34岁。
患者于近两周内,自觉右侧胸痛,五日来咳嗽,吐白泡沫痰,并伴头痛、恶寒、发热、汗出、胸闷气短,故来诊。
诊时除上述症状外,右侧胸胁痞闷作痛,咳时加剧,纳谷欠馨,舌苔薄腻,根稍厚,脉濡数且有滑象。
请作出辨证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辨证:饮证(外感风邪,饮停胸胁)
分析:患者病已两周,初起右侧胸痛,为饮停胸胁,气机阻滞。
五日来,恶寒发热,汗出头痛,系外感风邪之表证。
肺主皮毛,风邪犯表,肺气不宣,又兼饮停胸胁,故见胸闷气短,胸胁痞闷作痛。
邪犯脾胃,故纳谷不馨。
舌苔薄腻根稍厚,脉濡数滑,为水饮内停之象。
3.
张某,男,19岁,学生。
前几天因气候突变,出现恶风寒,发热,无汗,身痛,咳痰清稀等症。
昨日起体温上升至39.5℃,咳嗽加剧。
就诊时见高热,咳喘胸闷,气粗,痰多色淡黄而黏,不易咯出,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写出证名,证侯分析。
辨证:痰热蕴肺证
分析:因外感风寒,肺卫失宣而出现恶风寒,发热,无汗身痛,咳痰清稀等风寒犯肺证的表现。
现寒从热化,邪热炽盛,故见高热;热邪迫肺,炼津为痰,肺失宣降,则咳喘胸闷,气粗,痰多色淡黄而黏,不易咯出;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热盛伤津,则口渴思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壅肺之征。
4.
王某,男,32岁,农民。
2年前因受寒,出现咽喉疼痛而突然眼睑浮肿,继则全身皆肿,曾住院两次,水肿仍反复发作。
近半月来腰以下肿明显,按之凹陷,面色淡白,四肢不温,畏寒,神疲,腰膝酸冷,久不欲食,食后腹胀,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弱。
写出证名,证侯分析。
辨证:脾肾阳虚证
分析:患者2年前因风寒犯肺,风水相搏,从头面开始引起全身性水肿,病情迁延,伤及脾肾。
脾肾阳虚气化不行,水湿泛滥,则腰以下肿明显,按之凹陷,小便不利,阳虚失于温煦,则面色淡白,四肢不温,畏寒,神疲;腰为肾之府,肾阳虚失于温养,则腰膝酸冷;脾阳虚,失于运化,则久不欲食,食后腹胀;舌淡胖,苔白滑,脉弱,为脾肾阳虚之征。
5.
林某,男,42岁遗精三年余,每周2-3次,并伴见头晕耳鸣,心烦少寐,惊悸多梦,口燥咽干,经常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此为何证?并作简要病机分析。
辨证:心肾不交证
分析:心肾阴虚,虚火上扰心神,见心烦少寐,惊悸多梦;肾阴不足,骨髓不充,脑髓失养,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虚火内炽,扰动精室,见遗精;口燥咽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6.
朱某,男,36岁,公务员。
右胁下疼痛反复发作4年,前晚与朋友聚会,饮酒过多,右胁下疼痛反复再度发作,剧痛难忍,前来门诊。
现见右胁下灼痛,持续不解,痛剧难忍,厌食腹胀,口苦,泛恶欲呕,便溏不爽,日行2-3次,寒热往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要求:写出证名,证侯分析。
7.
王,男, 40 岁.该患者三年来胁痛反复发作,前晚过量饮酒后即感胁痛难忍,自服“藿香正气水”未效.来诊时胸胁灼痛,持续不解,痛剧难忍,厌食腹胀,口苦,泛呕,便溏不爽,日行 2 ~ 3 次,寒热往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要求写出:
①主诉;
②八纲结论;
③证名诊断;
④辩证分析.
主诉: 胁痛反复发作三年,加重一天
八纲结论;里证热,实,阳,
证名诊断:肝胆湿热
辩证分析:肋胁乃肝胆所居,因肝胆失泄失常,气机不利故胁痛反复发作,又因饮酒伤肝,湿热内生,湿热蕴阻肝胆,疏泄失职,气机不畅,故胁肋灼痛不解,湿热郁阻脾胃升降,纳运功能失司,故厌食腹胀,湿热循经下注,则小便短黄。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内蕴之征。
8.
高,女, 50 岁.咳喘反复发作五年,经常自服止咳平喘药对症治疗.近一个月来咳喘又发,现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动则尤甚,咳痰清稀,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脉弱.
要求写出:
①证名诊断;
②辨证分析.
证名:肺气虚证
辩证分析:本证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所致。
肺气亏虚,宣降失常,气逆于上,且宗气生成不足,呼吸功能减弱,故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动则耗气,故动则益甚,肺不布津,聚而为痰,随肺气上逆,则咳痰清稀,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脏腑机能衰退,则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弱均为气虚之证。
9.
沈,男, 31 岁.三年前始见眼睑、面部浮肿,因未及时治疗,病情迁延,逐渐出现下肢反复水肿.近二月来,常感心悸、心跳而来就诊。
症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精神萎靡,心悸,腹部胀满,下肢浮肿,按之凹陷,腰膝酸冷,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要求写出:
①主诉;
②八纲结论;
③证名诊断;
④ 辨证分析
主诉:反复下肢水肿3年,伴心悸2个月。
辨证:肾虚水泛证。
辨证分析:本证因久病失调,肾阳亏耗所致。
腰为肾府,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故形寒肢冷,腰膝酸冷;阳虚气血温运无力,不能鼓舞阳气,故面色苍白,精神委靡;肾主水,肾阳不足,气化失权,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故下肢水肿;水湿泛溢,阻滞气机,则腹部胀满;水气凌心,抑遏心阳,则心悸;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