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1. 海尔把1999年定为自己的全球化年,这一年中,张瑞敏与海尔得到国际舆论的不断喝彩,是上述称呼显得名副其实。在全球化年中,海尔最大的一步莫过于在美国独资建厂。1999年4月30日,海尔开始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坎登(Camden)建设它在北美的第一个家用电器的生产基地。记者曾经问张瑞敏在美国办厂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困难?张瑞敏认为其中一大困难就是海尔的管理会不会外国人所接受,中美有文化差异,不光是文化差异还有制度上的差异。美国的工会、美国的工人本来对中国就有一些敌视或者有一些误解,都可以误打到海尔的头上来。而海尔最好的办法的就是借鉴多方面的东西,包括中国企业在那里的失败教训,包括其他外国企业在那里的成功经验。张瑞敏笑着说:因为连哈佛都用案例来教学,我们何必自己闷着头来想呢?

2. 再一次访谈中,张瑞敏被问及美国的海尔如何协调并实现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当地化。张瑞敏坦言,在美国的海尔,部门的领导与自己的成果挂钩,海尔在美国的工厂雇的就是美国当地人。海尔对美国的雇员是有指标,有要求的,并不是他们完成了多少销售额就可以了,而是要在美国建立信誉、建立网络。在美国成立了美国海尔贸易公司,经理有25万美金的年薪,而且这仅仅是底薪,做的好的话还有加薪的机会。张瑞敏说:我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你要我的钱,我要我的效果,你必须能拿出效果供我考核。

3. 而世界各地的海尔也正积极的进行着本地化的改良。张瑞敏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谈到:海尔在海外的本地化一定要跳出产品的概念,海尔的目标就是要做到在当地融资、在当地融智。海尔认为真正的国际化应该是当地融智,也就是说人力资源应该主要用当地的,因此美国海尔的员工都是美国当地人。张瑞敏做了有关美国和日本公司的比较,发现美国公司往往会比较成功的进行国际化,其原因是日本公司很难接受外来人,而美国公司则敢于让当地的员工放手大干。海尔在美国建厂好比是播下了一粒种子,通过人力资源的本地化,海尔希望实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移植,而是在当地扎下了根并成长为茂密森林的海尔。

4.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功给张瑞民意很大的启发。他说:在海外不管有多少公司和工厂,关键是能不能做到利用当地的资本,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也就是能不能在当地融资、融智。能够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企业,如果不能够做到,不管你设立多少工厂,那仅仅是一个在海外拥有很多工厂的一个企业。

5. 张瑞敏看重思维的国际化、行动的当地化,这可以从宏观的发展和具体运作这两个层面来分析。

6. 贾迈尔和亚默瑞是海尔遍布海外的经理人队伍中的两位代表性人物。目前,海尔在全球的设计中心、制造工厂、营销网络,聘用的大都是当地化的人才,随着海外业务的拓展,已经形成了一支海尔的全球经理人队伍,为海尔加速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国内欲向海外投资的企业来说,首先感到困难的,是缺乏高水准的跨国经营人才。在此问题上,我国多数投资企业都是从国内派遣相当多的人员前往海外子公司,实行大包大揽,这就容易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派出人员因待遇问题二跳槽不归,二是又派出人员全盘把持企业管理,影响当地员工积极性和市场开拓的深入程度,并最终影响企业的收益。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海而采取了最具灵敏度的机制。组多在美国的日本公司基本上是通过由总部选派的经理人开展管理的,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却是由海尔总部以控股的方式与贾迈尔的贸易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原因是,海尔认为:只有池美国咖啡长大的人,才能调处地道的美国咖啡。

更重要的是,总部对贾迈尔表示,它所要做的只是制定业务发展的战略。在美国的经营完全由有当地产业经验和开拓能力的贾迈尔决定。他和他的美国伙伴得到了很大的自主权,有他们来推销品牌,并争取新的客户。贾迈尔的热情空前高涨,他说:打造一个品牌,维护一个品牌并创造一个市场,需要一生奋斗。

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内没有一个中国雇员。贾迈尔说:我认为我们就是一家美国公司。当然薪水也是按照美国标准。在这方面海尔集团舍得投资。张瑞敏认为,雇用当地人管理海外企业,实行管理人力当地化政策,总体上对母公司来说,是十分划算的。虽然付给外国管理人才的薪金,要远远高于国内,但通过综合比较与权衡,也只有符合东道国的薪金,才能雇用到合适的当地人才,而当地人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为企

的独资企业,但目前除了几个中国派去的人员外,其主要管理人员也都是美国人。

海尔集团从踏出国门之初,就努力朝着管理当地化的方向发展。管理当地化首先就是人力资源的当地化,也就是张瑞敏所说的融智,这对于实现海尔本土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海尔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与途径。从 1998年确定全球化战略后,海尔在海外工作的经理人已经有四五百人。这一点,是一般的中国企业很难达到的。

人的本土化是最根本最深刻的本土化,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本地人才管理本地企业,是全球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企业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配置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知名跨过企业早就开始聘用既有工作经验又有管理才能的本地经理人。原因很简单,在一个国际化公司进行本地化实践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市场和所处的政治文化法律等环境具有本地属性,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大多也是本地化的。跨过企业要在本地市场参与竞争,离不开对当地消

在这方面,本地化的管理人才显然更有优势。在谈到国际化的最大障碍时,张瑞敏认为对于海尔来说,再往前走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人才,国际性的大企业需要综合素质很高的人才,而海尔目前的人力资源结构还远远不够合理和丰富。为提高人员的素质,海尔一方面整合全球人力资源,一方面加快培养自己的内部人才,海尔兴建海尔大学和海尔国际培训中心,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自己的国际化人才。

7. 任何企业都诞生在本地,无天生或固有的全球化公司。全球化企业的本地化,其根本特征表现在企业的文化之中。任何一个企业在拓展到境外时,都要融合本地的

文化,而本地员工要吸收外来企业的文化。归根到底,只有融合世界各地的本地化特征才能形成企业的全球化文化。

8.为了加快国际化进程,海尔的做法是,先把洋人海尔化,再有海尔化了的洋人来实现海尔国际化的目标。这其中的关键是怎样才能是洋人海尔化--海尔以企业文化为核心,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认同海尔的价值观。

9.海尔运作庞大的海外网络系统,主要依靠洋经理,很少从青岛本部派人。如何保证系统有效率同时又不失控,除了组织创新设计和报酬制度安排外,张瑞敏的办法很简单,利用海尔文化进行融合。一年一度的全球经理人年会,若干次地区经理人会议,充分交流达至文化认同。2001年2月11日至13日,海尔集团在青岛召开首届全球经理人年会,张瑞敏为本次年会设计的宗旨是互动、发展、创新.据称在中国,召开全球经理人会议的企业,海尔为首家。这次会议海尔一下拿到 5亿美元的订单,但张瑞敏说:订单是必然的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互动、沟通、染海尔全球经理人在企业文化及经营理念方面达成共识。2002年,第二届年会转至纽约召开。全球海尔经理人年会也是海尔对全球经理人的文化培训会。最大的特点是,海尔的培训是互动的:海尔文化感染着每一位海尔的海外经理人,而海外海尔经理人的经验和信息对国际化经验尚不丰富的海尔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在第一届年会上,海尔的30多个事业部长带着精干的助手,展示各事业部最新的产品或最新的技术成果,邀请来自全球的经理人鉴赏、评判。不同肤色、讲不同语言的人们,有的穿梭于新样品之间,有的全神贯注的研究问题。在海尔这个年会的日程表上,没有洽谈、订货的字眼,现场也听不到翻译们译出讨价还价的激烈语言,海尔将这种完全自由的交流称为互动--商商互动、技商互动、工商互动. 经过这样的交流,海外经理人与海尔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你买我卖,不是低层次的讨价还价,而是构成了共同发展的关系。国内与国外经理人互动,通过沟通、碰撞达到更高层次的融通,大家搭建一个海尔,共享一个世界名牌的平台。全球海尔经理人都能认同一点,就是要把海尔企业文化与世界各地的文化相融合,在更大的市场空间里,让更多的人在接受海尔文化的同时接受海尔的产品。

10.美国海尔贸易公司总裁贾迈尔、欧洲海尔贸易公司总裁亚默瑞,现在都成了地道的海尔人。贾迈尔说:我爱海尔,它带给我永远创新的精神。一家销售额 60亿美元的著名经销上曾主动拜访贾迈尔,希望他为他们工作,并威胁他不要在为海尔推销产品。贾迈尔回答说:我是一个小经销商,如果不是海尔我连见到你都是不可能的事。由此更加坚定要与他们争夺市场的信心。亚默瑞起初在欧洲的著名的跨国公司工作,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为GE、惠尔浦和西门子等名牌家电做销售代理,于1998年加入海尔。亚默瑞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都已经海尔化了:节奏紧张,分秒必争,与市场保持零距离.他说:钱对我不重要,我给海尔感,不是为了钱。我没有孩子,没有人继承我的财产。我看重的是海尔的事业。以前,每到冬天,57岁的亚默瑞都会去滑雪。在做了海尔的经理后,他改变了冬天滑雪的习惯。别人很奇怪,一问他才知道,原来他是怕滑雪是万一摔伤了耽误海尔的工作。一个年过半百的外国人,如果没有一个是他自身价值得到体现的氛围,金钱的力量是很难促使他做到这点的。贾迈尔和亚默瑞这样的经理人,都是被海尔的文化所感召,在海尔找到了创业的感觉的人。

⒒ 海尔还十分注意文化的仪式感,2001年6月17日,来自全球65个国家的360多名海尔海外经销代表与张瑞敏、杨绵绵一起,在海尔合欢林举行五大洲海尔挂牌仪式。标有海尔旗和世界地图标志的美洲海尔、欧洲海尔、亚太海尔等各大洲铜牌挂在了合欢树上,寓意着全球海尔经理人与海尔的合作合力为双,欢乐为赢. 这是海尔种植的首批合欢树.这360多名代表是从3000多名海外经销商中根据销售业绩挑选出来的,都是当地的销售状元,当他们看到自己所在国家的版图上种植的合欢树都非常兴奋。沙特海尔经理人激动地说:海尔的发展一年比一年快、一年比一年好,希望合欢树快快长大,像双方的合作一样迅速成长!

12.海尔在美国建厂,除了市场的风险让大家担忧外,很多人认为海尔成功的关键还在于企业的文化是否能被美国员工所接受。因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其重要标志之一是它的文化能够跨越本土,仅仅有产品销售到海外,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文化摩擦是有成本的。在美国生产需要处理跨文化管理的问题,因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海尔不是迁就美国人,而是一定要美国人接受海尔的文化。为了防止新雇员和海尔的文化发生冲突,公司挑中的新手,要经过40小时的培训过程,才能够被录用。在工厂里海尔的文化在很多场合都得到了强化:海尔旗和美国国旗庄重地并挂在车间上方。EXCELLENT PEOPLE PRODUCE EXCELLENT PRODUCTS、CUSTOMER IS ALWAYS RIGHT等标语醒目而激人奋进。这里还有关于海尔早期创业史的照片。

13.海尔坚持自己的企业文化的同时,也会根据美国的情况将其本地化。现在海尔在全球各地的工厂的车间里都有6S大脚印。在美国,开始有人接受不了,海尔的管理人员就和他沟通。美国人的价值观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海尔的价值观是创新,在这点上寻找共同之处。最后把6S大脚印变成谁干的好谁站在上面,结果每个人都想站在上面。

14.美国人喜欢突出个人价值,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布告栏上贴了很多激励员工的照片。如果在中国,贴上员工个人的照片他会很高兴了,但在美国,这还不够,要贴上他全家的照片。表现出色的员工在胸前佩带笑脸的徽章,不过青岛工厂里的哭脸徽章在这里就不见了。人事经理里夫斯说,美国人很少在大庭广众下批评一个人,因为这容易挫伤员工积极性。不能给个人挂就给集体挂,给小组的笑脸和哭脸就挂在车间里。班长克拉拉说,每次他们小组拿到一张笑脸,我就笑得比那张脸还高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分析[精品文档]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 经典 求职招聘在线投稿 经管百科三人行网 我也想创建词条赚积分 案例分析题1、实例: 一家中小型企业最近拟出了自己的一套奖金方案,正准备实施。 首先拟订这套薪酬方案的原则是: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充分调动各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个人努力奋斗,强调团结协作,促使公司和所有员工共同进步、发展。 其次方案的依据是: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每月进行一次工资核算。 这套方案的特点: 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一性;工作报酬和工作奖惩的统一性;员工个人命运与公司命运一体化;不强调资历,只看重现实的工作表现;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业绩考核与工资待遇、奖惩相互依存,考核是客观依据,待遇、奖惩是结果。这样将逐步使公司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避免“人治”、主观臆猜等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对事不对人,使各位员工身感公正、合理、科学,积极进取,促进公司、员工共同进步。第四,方案制定的方法是: (1)根据对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分析,和每位员工面谈,确定每个人的基本工资额和岗位工资额; (2)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确定公司、部门及个人业绩系数; (3)按以下方案确定各位员工的工资额,并按此发放。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公司系数部门系数个人绩效系数 问题:这套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请你用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理论来分析。 1、答案要点: 这套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面。但就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来看,都不可能建立如此全面、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为了适合目前中小企业的现实特点,降低管理成本,只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岗位职责、工作考核、工资分配等方面,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本质,就可以避免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困境,迈上较为规范化的轨道。在这里有两层含义: (1)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尽快摆脱传统人事管理的思想束缚,在一切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及实施中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本质,即: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 (2)中小企业在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时,应主要关注并导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3P模式。即:首先,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进行职务分析,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岗位(POST)职责;其次,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PERFORMANCE)考核方案和工具;最后,使用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PAYMENT)福利,乃至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实际上,岗位职责、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它们三者的有机联系,可以充分体现公正、合理、科学、竞争的原则。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一性;工作报酬和工作奖惩的统一性;员工个人命运与公司命运一体化;不强调资历,只看重现实的工作

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 2011年12月 39 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张 璐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苏州,215021) 摘 要: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地区经济区域化、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三大趋势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文化差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跨国公司经营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模型。 关键词:跨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 文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12—0039—01 一、文化差异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荷兰学者霍夫施泰德教授提出了著名的衡量民族文化差异的五维度理论,他认为各民族在下面五个方面具有明显差别 (1)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 )是指“一个社会对组织机构中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情况所能接受的程度”。 (2)不确定性回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指的是一个社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程度。一个鼓励其成员战胜风险和开辟未来的社会文化可被视为强不确定性回避的文化;反之,那些学会忍耐,接受不同行为的社会文化可被视为弱不确定性回避的文化。 (3)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是指在松散的社会结构中,人们仅仅关心他们自己以及最紧密的家庭成员;而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则是在一个紧密的社会结构中人们对群体绝对忠诚。 (4)男性度或女性度是指社会中男性价值观占优势的程度或女性价值观占优势的程度。 (5)长期导向意味着培育和鼓励以追求未来回报为导向的品德;短期导向意味着培育和鼓励关于过去和当前的品德。 二、我国跨国公司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l )观念落后。目前,国内只有海尔、华为、联想等少数跨国经营企业能够汲取“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根据我国学者对在英国的中资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海外的8项竞争劣势中,有“文化差异”、“管理人才”、“当地知识”“管理水平”等4项与人力资源有关,可见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急待更新。 (2)体系缺乏。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如诺基亚、微软等在企业外派人员的颤选、招募、培训、绩效考核、薪酬、职业生涯以及国外分支机构的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而我国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虽然有较长时间的跨国经营历史,但是却缺乏一套有效的国际人力资源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也严重制约了海外企业的发展。 (3)结构凝固。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中的组织结构大多采用“总部控制型”的集权结构,人事政策上,母国企业通过派到东道国的高级主管和管理人员,把母国的文化习惯全盘移植到东道国的子公司中,让子公司里的当地员工逐渐适应并接受这种外来文化,并按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工作模式来运行公司的日常业务。这也叫做“文化移植”。 三、我国跨国公司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模型 前文谈到跨文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想摆脱面临的种种困境,就必须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跨文化人力资源整合模型。本文的模型是以跨文化沟通为平台,结合战略愿景,共同价值观,组织制度和阻力控制四个维度提出来的。 (一)跨文化沟通 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结果应当是文化融合。跨文化企业的管理者要做到以下几点:端正文化态度---发生跨文化误解时,一定要放慢脚步来想想自己和对方的文化规则及滤镜;语言沟通---包括口头语言和非口头语言;知己知彼---识别那些我们都具有的态度、意见的同时学习、接近对方的新文化;跨文化培训---包括文化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地区环境模拟等。 (二)战略愿景牵引文化整合 战略愿景牵引文化融合,是指通过基于战略愿景的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使员工能够正确地选择自身的行为,最终组织能够将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纳入到帮助企业完成其目标,提升其核心能力的轨道中来。战略愿景牵引机制的关键在于向员工清晰地表达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期望的战略愿景,最终产生一股“吸”力,像磁铁一样,把员工吸引到企业中来。 (三)共同价值观推动文化整合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才能推动跨文化企业的文化融合。跨文化企业经过价值观双向的渗透、妥协,形成包容双方文化要素的混合企业价值观是建立共同价值观的最佳选择,我们称之为整合模式。目标是希望获得揉合了双方文化的长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己的文化和组织标识以及组织独立性。跨文化企业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和管理理念后,企业职员对相互文化的识别和适应能力己大为增强。 (四)培训制度保障文化整合 在跨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培训开发体系是企业走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之一。通过培训开发,不仅可以提高员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核心专长与技能,向且还可以传递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并提高员工对企业管理系统的理解与认同,从而使跨文化企业的制度化牵引能够找到深化的载体。 (五)消除阻力控制文化整合 所谓消除阻力控制机制,其本质是对跨文化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定,使得员工的行为始终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 首先是思想控制,树立“能本管理“思想。企业必须把科技与人才放到突出位置,重视人才与知识再教育,加大提升人的能力方面的投入,营造“能本管理”的文化与环境氛围。其次是战略控制,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战略的制定分为三个阶段:环境评价阶段即评价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找出长处与不足、机会与威胁。战略制定阶段即评价或者确定战略方向,设计目标和方案,并为方案分配资源。 参考文献: [1] 薛求知、廖永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第1版. [2] 张英娜.跨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整合模型研究[J].2006(6). [3] 陈明慧.基于文化差异的人力资源管理[J].2009(4).

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案例讲解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第一部分人力资源规划 案例1:某建筑公司的人力需求预测 案例2:亚实公司聪明对待离职员工 案例3:网星公司的员工保持策略 案例4:通联集团2003年度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第二部分工作分析 案例5:一个工作分析面谈问题样本 案例6:新吉公司的工作分析计划书 案例7:一份“招聘专员”工作说明书 第三部分员工招聘 案例8:隐藏在招聘启事中的玄机 案例9:某公司的招聘广告 案例10:艾科公司人才的内部提拔 案例11:面试听“损招” 案例12:招聘面谈时的提问技巧 案例13:上海通用汽车(SGM)的“九大门坎”

案例14:一份结构式面试清单 第四部分员工培训 案例15:别具一格的杜邦培训 案例16:海尔的个人生涯培训 案例17:新员工计算机培训计划 案例18:一步一个脚印——美胜集团的大学生培训思维案例19:“五斗米”的培训模式 案例20:西门子的多级培训制度 第五部分绩效考核 案例21 通用电气(中国)公司的考核秘笈 案例22:简单清单法在秘书绩效考核中的运用 案例23:朗讯评估每一天 案例24:青啤集运输船西安公司的360°绩效考核 案例25:聊天——另类思维的考核方式 案例26:松下电器管理人员的考核 案例27:一个成功的绩效改善的例子 案例28:新昌电器商场售货员的销售业绩考核

案例29:“100分俱乐部”带来了百万美元利润案例30:五角集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第六部分薪酬管理 案例31:泰斗网络公司三种岗位薪酬体系案例32:奇妙的经验曲线 案例33:松下的薪酬制度变革 案例34:解部朗读的薪酬管理 案例35:核心员工个性化的福利方案 案例36:龙山重型机械厂的组织工资制 案例37:IBM公司的薪酬制度 案例38:奔驰的员工持股 案例39:A企业的薪酬曲线 案例40:薪酬调查方法 案例41:失败的高薪 第七部分劳动关系 案例42:CH公司的情感激励 案例43:福特汽车公司人情化的员工管理

跨文化管理成功与失败

跨文化管理成功与失败 合资企业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活跃、最为盛行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形式。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这是在各种经营方式中困难最多、经营要求最为复杂,也最不容易被理解的一种方式”。从表面形式看,中外合资企业是各方资本、技术、人员、劳动的组合,而其深层次的内涵则是中外文化的交汇、碰撞与融合。由于不同的文化直接影响企业决策和员工行为,因此跨文化管理已成为关系到合资企业的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并越来 越受关注。 一、跨文化管理的含义 所谓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是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物、事的管理。也就是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最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广州标致案例 (一)案例背景。广州标致是由广州汽车制造厂、法国标致汽车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国际金融公司和法国巴黎国民银行合资经营的汽车生产企业。广州标致成立于1985年,总投资额8.5亿法郎,注册资本为3.25亿法郎。广州标致员工共2,000余人,由广州汽车制造厂和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共同管理。截至1997年8月,广州标致累积亏损10.5亿元人民币,实际年产量最高时才达2.1万辆,未能达到国家产业政策所规定的年产15万辆的标准。同时,中法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分歧,合作无法继续。1997年9月,中法签订协议,广州汽车工业集团与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宣布中止合作。 (二)广州标致合资双方文化差异 1、目标期望差异。法国标致的主要经营目标是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在短期内获得高额利润。在这样的经营思想指导下,法方人员的决策带有明显的短期行为色彩,工作重点就放在向中国出口技术、设备、零配件上,旨在短期内获利。中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 分析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 求职招聘在线投稿 经管百科三人行网 我也想创建词条赚积分 案例分析题1、实例: 一家中小型企业最近拟出了自己的一套奖金方案,正准备实施。 首先拟订这套薪酬方案的原则是: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充分调动各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个人努力奋斗,强调团结协作,促使公司和所有员工共同进步、发展。 其次方案的依据是: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每月进行一次工资核算。 这套方案的特点: 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一性;工作报酬和工作奖惩的统一性;员工个人命运与公司命运一体化;不强调资历,只看重现实的工作表现;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业绩考核与工资待遇、奖惩相互依存,考核是客观依据,待遇、奖惩是结果。这样将逐步使公司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避免“人治”、主观臆猜等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对事不对人,使各位员工身感公正、合理、科学,积极进取,促进公司、员工共同进步。 第四,方案制定的方法是: (1)根据对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分析,和每位员工面谈,确定每个人的基本工资额和岗位工资额; (2)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确定公司、部门及个人业绩系数; (3)按以下方案确定各位员工的工资额,并按此发放。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公司系数部门系数个人绩效系数 问题:这套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请你用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理论来分析。 1、答案要点: 这套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面。但就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来看,都不可能建立如此全面、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为了适合目前中小企业的现实特点,降低管理成本,只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岗位职责、工作考核、工资分配等方面,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本质,就可以避免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困境,迈上较为规范化的轨道。在这里有两层含义:(1)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尽快摆脱传统人事管理的思想束缚,在一切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及实施中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本质,即: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 (2)中小企业在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时,应主要关注并导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3P模式。即:首先,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进行职务分析,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岗位(POST)职责;其次,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PERFORMANCE)考核方案和工具;最后,使用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PAYMENT)福利,乃至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实际上,岗位职责、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它们三者的有机联系,可以充分体现公正、合理、科学、竞争的原则。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跨国公司应该有针对性地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克服跨文化的障碍,最终促进跨国公司长远发展。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出现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20世纪 90 年代得到公认,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致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等综合发展的产物和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它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最活跃的推动者,它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在金融、生产、贸易和投资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深化; 然而也有许多跨国公司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发展,究其重要原因,文化差异是其主要因素。《电子世界》杂志曾在 20 世纪90 年代初全球范围内以什么是全球市场做生意的最大障碍为题,以语言、时差、法律法规、交货、信息、价格竞争、外汇、文化差异等八个项目的调查表明,文化差异被列为第一位。由此可见,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地跨文化管理成为跨国经营成败的关键点。跨文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从事有关人的工作,而人又是所有企业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如何做好人的工作同时也是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 因此跨文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不论跨国公司面临文化差异大小如何,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财力

和物力进行合理的调配且保存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心理、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进行恰当的控制、协调和诱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企业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 这些既是跨文化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成为跨国公司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二、跨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要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跨文化背景,我们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跨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 1. 跨文化的内涵。 跨文化,它的内涵和外延正在扩大,已逐渐渗入到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全面铺开而持续并广泛地受关注。我们可以将跨文化( cross - culture) 设定为一种凸显文化差异的过程,是不同行为规范、价值观、隐含信息和基本假设交融碰撞的动态过程。跨文化的基本前提是存在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家层面、公司层面和个体层面三个层次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产生跨文化现象的关键原因。从霍夫斯泰德最早采用文化维度对文化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开始,众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视野开展了研究; 从这些理论我们可以知道,文化差异对人的行为乃至组织管理活动都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2.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在 1954 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这部经典著作中,管理学大师彼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及参考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及参考答案一、案例分析:苏澳玻璃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出发,以远景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制定和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做到: 1、制定和实施提高公司在人才市场上吸引力的政策 (1)建立和完善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薪酬战略; (2)经常进行招聘,而不是在空缺出现或将出现的时候才来填补; (3)详细说明其业务需要的人员的类型和资格要求; (4)将有才能的人安排在挑战性的工作岗位上; (5)将在职培训作为有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的基本手段: (6)让业绩不佳者及时离开职位; 2、重视新员工培训,提供现实的工作展望 工作初期的感受对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认同感极为重要,所以应特别注意“迎新培训”。对工作初期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都是怀着极大的期望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而在工作初期的期望如果没有得到满足,结果造成员工高度不满和员工大量流失。为了减少这一问题的发生,应给予新员工现实的工作展望,向他们阐明工作和公司的吸引人和不那么吸引人的方面。 3、核查现有人力资源 这一工作是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它的质量将对今后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工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核查现有人力资源的关键在于掌握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状况及今后的走势。 4、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使招聘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公司的发展战略及经营战略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在制定或实施一个关于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时,充分认识到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与未来所要求达到的人力资源状况之间是一种怎么样关系。通过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主动地进行人力储备,而使招聘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5、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与评价 在每个季度,高层管理人员会同人事咨询专家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评价。通过检查,对下季度应采取的措施达成一致意见。 二、案例分析:华为的人力资源体系基础 华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最具特色的是股权激励和任职资格体系。华为员工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股权或期权,以及福利共四个部分。一般国内企业主要关注工资和奖金这种短期激励方式,事实上,对知识型企业的核心人才而言,股权或期权的长效激励才是最不可或缺的。采取长效激励的依据之一是所谓的“利益共同体”。由于管理层及核心员工与股东的利益不完全一致,由此会产生高额的代理成本,如果股东拿出一部分股权使双方形成利益捆绑,看起来是减少了股东利益,但最后换来的是一起把“饼”做大之后股东收益的更大化。采取长效激励的依据之二是“知识资本化”。过去只认财务资本创造价值,现在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共同创造价值的观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华为以虚拟股权的方式,让骨干员工都成为企业的虚拟股东,在基本维持原始股东地位的同时,实现了知识的资本化,从而极大地调动起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单依靠物质激励还不行,正如任正非所说的:“我

跨文化经营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海尔集团的启示

跨文化经营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海尔集团的启 示 作者:不详 〖引言〗时代的个性 每个时代都拥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与以往任何一个人类活动的历史时期相比有着更为明显的个性。政治经济气候的风云变幻,科技信息的风起云涌,使得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切都充满了变数,而这一切变化则暗示着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这个时代将不再有“国界”。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是新生的名词;然而在今天它却包含了更为深刻的意义。我们的时代中,跨越国界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以至于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将会此起彼伏。“跨文化”不再是高层领导会晤时的专有名词,不再属于企业高层洽谈所用的新闻词汇。它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是组织构建中的重要成分。因此,这篇论文将从企业人力资源的不属于管理的角度,直面“跨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并尝试着解答文化冲击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全文将以中国海尔集团开拓国际市场时所遇到的风风雨雨作为案例追踪分析。 〖正文〗对于有过程序开发经验的人来说,“Hello,World!”将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因为那标志着,他的第一串代码行成功的执行了!而对于处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企业家来说,这句话同样凝聚着兴奋与激动。它标志着您的企业步入了全球化的崭新领域。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迷茫从此开始了。 全球化?还是本地化?

这个命题原本属于战略管理的范畴,然而当今社会的重大演变使得知识经济成为主流,信息经济逐渐衍生。知识的载体在于人,人力的全球化或是本地化将因此显得格外重要。跨国公司在华管理战略上强化协调控制的管理战略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开始将亚太地区总部移到中国,或者建立中国地区总部。跨国公司在实施人力资源本地化策略同时,强化对关键岗位的控制。南开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跨国公司控制在华企业的重要机制是直接任命总经理进行财务监控和直接任命关键部门的经理。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母公司都认为合资企业总经理的任命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机制,在由外方任命负责人的部门中,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占的比例高达94.2%和92.8%。然而,表面上看来,「本地化」和「全球化」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过程。但事实上,本地化与全球化互为表里,全球化要能推得愈深,就必须去本地化。没有各具特色的本地化人力、产品和经营理念,哪有全球化的跨国集团?本地化运动可以看作是全球化「大军压境」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的反应。而全球化其实是全球性的本地化,它在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跨国公司都形成了难以辨认其所自的组织文化,也因此全球化造成的是一个多元化的企业。与全球化相对应的,本地化也是现代跨国企业应当面对的问题:要在世界各地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实现本地化,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本地化成为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抢占的制高点。跨国经营的本质就是劳动力资源、市场资源等各种生产力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永远处在一种流动性的资源再分配的状态中。绝对的流动性中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个相对的稳定性就是企业经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完整版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周经理的烦恼 Q公司是一家应用软件开发公司,最近与A公司签订了一个财务管理系统开发项目的合同,需要挑选一位项目经理,并组建一个项目团队。由于Q公司正同步进行多个项目,没有足够数量的项目经理,而该项目又必须马上开始,于是公司领导决定任命有多次参与类似项目开发经验的程序员周工承担此项目的管理工作。 周经理接到任命后,立即开始着手组建项目团队,热火朝天地开始了人员的招聘,面试等工作。人员确定以后,团队进入了项目开发阶段,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后,擅长编程的周经理发现,管理工作远不如他原来的编程工作来得简单。从项目一开始,整个团队就不断出现问题,成员之间矛盾接连不断,项目的任务也不能按时完成……项目工作一度中止,周经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公司的领导层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从其他项目组调来了一位项目经理帮辅周经理的工作。经过一系列的调整,该项目的开发工作才逐渐步入正轨…… 【案例剖析】 项目的开发工作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的是整个项目团队的共同协作,即项目经理与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在本案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问题: (1)Q公司对项目经理的选择出现了一些问题。项目经理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与项目工作经验,更要有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控制、领导等能力。周经理具备良好专业基础技能,但是在管理技能上有一定欠缺,他从一开始就没有给自己准确的定位,以为项目经理的工作与之前他从事的开发工作差不多,因此,出现问题时便显得手忙脚乱。公司应该在周经理开始工作之前,对其进行管理技能的培训,让他具备从容面对新工作挑战的能力,或者公司可以直接招聘一位合格的项目经理来担任该项目的管理工作。 (2)项目团队组建完成之后,项目经理应该明确项目的目标与任务,并给每位成员分配合理的任务与职责,使成员都能明确自身所要承担的工作与责任。目标促进团队工作的重要力量,他指引着团队工作的方向,周经理组建了项目团队之后,没有明确团队的工作目标,使得成员的工作一片茫然,大家有劲也没使到一处来。 (3)在团队出现问题时,周经理没有能够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项目工作几乎瘫痪。IT项目团队由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员组成,发生摩擦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避免或解决这些冲突。在项目组建后,周经理可以采用委任、公开交流、自由交流、团队活动等方式来增进大家的了解,建立成员之间的信任,使得团队在组建之初能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气氛,从而为之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解决,不要让问题堆积,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案例1通用.doc

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案例1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规划 案例1:某建筑公司的人力需求预测 案例2:亚实公司聪明对待离职员工 案例3:网星公司的员工保持策略 案例4:通联集团2003年度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第二部分工作分析 案例5:一个工作分析面谈问题样本 案例6:新吉公司的工作分析计划书 案例7:一份“招聘专员”工作说明书 第三部分员工招聘 案例8:隐藏在招聘启事中的玄机 案例9:某公司的招聘广告 案例10:艾科公司人才的内部提拔 案例11:面试听“损招” 案例12:招聘面谈时的提问技巧

案例13:上海通用汽车(SGM)的“九大门坎” 案例14:一份结构式面试清单 第四部分员工培训 案例15:别具一格的杜邦培训 案例16:海尔的个人生涯培训 案例17:新员工计算机培训计划 案例18:一步一个脚印——美胜集团的大学生培训思维案例19:“五斗米”的培训模式 案例20:西门子的多级培训制度 第五部分绩效考核 案例21 通用电气(中国)公司的考核秘笈 案例22:简单清单法在秘书绩效考核中的运用 案例23:朗讯评估每一天 案例24:青啤集运输船西安公司的360°绩效考核案例25:聊天——另类思维的考核方式 案例26:松下电器管理人员的考核 案例27:一个成功的绩效改善的例子 案例28:新昌电器商场售货员的销售业绩考核

案例29:“100分俱乐部”带来了百万美元利润案例30:五角集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第六部分薪酬管理 案例31:泰斗网络公司三种岗位薪酬体系 案例32:奇妙的经验曲线 案例33:松下的薪酬制度变革 案例34:解部朗读的薪酬管理 案例35:核心员工个性化的福利方案 案例36:龙山重型机械厂的组织工资制 案例37:IBM公司的薪酬制度 案例38:奔驰的员工持股 案例39:A企业的薪酬曲线 案例40:薪酬调查方法 案例41:失败的高薪 第七部分劳动关系 案例42:CH公司的情感激励 案例43:福特汽车公司人情化的员工管理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间的竞争演变成了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谁就赢得了竞争优势。本文以海尔公司为例,并依据人力资源特征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管理结构、员工素质、可持续性、领导素质 一、引言 海尔集团15年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高速稳定增长,从一个濒临倒闭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其经验被美国哈佛大学列为成功管理范例。 根据调查:在海尔创业初期采取的是直线职能式管理,它是根据企业当时的情况确定的。当时工厂有600名员工,由于企业连年效益很差,采取直线职能式管理,易于控制强化管理和解决混乱局面;在海尔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采取的是矩阵结构管理,以项目组为主。使职能与项目有机地结合,促进企业发展;在新经济时代,海尔采取了“市场链”。一边整合企业外部资源,一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面对市场,变职能为流程,变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顾客满意度最大化。新的业务流程从市场获得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信息,然后把这个信息转化为订单:物流根据订单采购;制造系统按订单生产;商流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 二、海尔成功的管理模式 (一)OEC管理法。“OEC”管理法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首先确立目标;日清是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日清的结果必须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 这个管理法的实施需借助于一个叫做3E卡的记录卡,要求每个工人每天都要

填写一张3E卡,3E卡将每个员工每天工作的七个要素(产量、质量、物耗、工艺操作、安全、文明生产、劳动纪律)量化为价值,每天由员工自我清理计算日薪(员工收入就跟这张卡片直接挂钩)并填写记账、检查确认后给班长,不管多晚班长都要把签完字的卡拿回来,再签完字交给上面的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审核完后再返回来,就这样单调的工作天天填月月填,不管几点钟下班都得完成。 OEC管理法中的“一核心”、“三原则”、“四阶段”。一个核心:市场不变的法则是永远在变,根据变化的市场不断提高目标;三个基本原则:闭环原则——凡事要善始善终,都必须有PDCA循环原则,而且要螺旋上升。比较分析原则——纵向与自己的过去比,横向与同行业比,没有比较就没有发展。不断优化的原则——根据木桶理论,找出薄弱项,并及时整改,提高全系统水平;根据用户要求并以取得最佳经济效果为目标,通过调查设计试制,制订技术经济指标、质量目标、管理项目,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这儿有个案例: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达40多度,连路上也少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走动。一次,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经理丹先生不这么认为,他说: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调回来的内容,哪能把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时调换了回来。 分析:从上例可以看出海尔人的素质。因为这张所谓“日清卡”,使他们把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了每个员工身上,每个零部件都有一个责任人,要使产品保质保量,每个员工的素质都尤其关键。有专家认为,OEC管理对任何企业都适合,但要坚持做才行,要有几百次、成千上万次重复做同一件事的韧性和恒心,企业中每个人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很多企业要求的管理目标和人员素质的差距一直解决不好,什么原因?我们分析认为,要把一般员工的素质提高起来,管理人员要天天下功夫去做这件事才行,不是出了事或有了危机感便狠抓一阵,后又不了了之,这件事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再回头分析,这种管理模式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拿来就用的,很多企业反映“海尔的管理模式到我们企业根本就落实不下去,员工受不了如此严格的管理”。其实,海尔实行OEC管理是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作为基础的,不同的管理制度需要不同的文化背景。另有资深专家认

人力资源案例汇总

案例一(总论):人力究竟是资源还是资本 一个公司招募了一个新员工,在招聘时其条件完全符合公司要求,但试用期结束时,该员工却未能完成公司的工作,因而被解聘,这是谁的过错?公司?员工?我们很难说这完全是一方面的过错,但我们知道,对同一个员工来说,将其视为资本或视为资源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孙先生的故事:孙先生大学毕业后应聘到X公司做销售员,三个月过后,被炒了鱿鱼,于是,孙先生又来到Y公司,销售业绩却很不错,不到一年,就被提升为销售主管,同样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招聘过后,X、Y公司都做了些什么。 孙先生来到X公司后,人力资源部让他填写了各种表格,然后,就让他到销售部上班。销售经理将一摞产品和公司的介绍资料给了他,安排他去行政部领了笔、本等用具,向他介绍了部门的其他同事,最后,给他下达了销售指标,并让他坐到办公桌旁开始工作。孙先生没有销售经验,由于拿到的资料是公司发给客户的宣传资料,对产品的介绍很简单,孙先生对产品是什么也不甚了解,只能自己瞎闯,结果三个月过去了,仍是一头雾水,不要说完成销售任务,根本就没开张,结果被炒了鱿鱼。在Y公司孙先生有着不同的经历,到人力资源部报到后,人力资源部对他们进行了关于公司文化、公司发展史、公司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使孙先生对公司有了全面的了解,到了销售部,又受到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随后销售经理亲自带他到销售现场观摩其销售过程,在这之后,才让他独立进行工作。在每周的销售例会上,销售经理还会不断组织大家对销售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大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孙先生不笨不傻,在这种周到的训练和辅导下,很快就入了门,加上孙先生勤奋敬业,销售业绩迅速上升,渐渐成为销售员中的佼佼者。 问题:1、视人力为资本与人力为资源有什么区别? 案例二(工作分析):S公司的工作分析 1、S公司进行工作分析的背景 S公司创业之初仅以资本额为100万元之创业基金作为公司草创之资本,当时员工也只有三十八人。但是经过全体同仁戮力以赴,业绩逐渐成长,尤其是1990年以后,业绩大幅扩张,分支机构一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集(1)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集 如何使用案例 I、案例法是促进和加强组内思想交流手段,尤其适用于开展和维持讨论。在讨论中是否能对问题形成一种解决办法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每个参加者要觉得讨论中的探索、分析和观点的对比,帮助并扩展了他的理解。 案例表述实际发生的事件笔确实存在的经营状况。实际名字和具体数据可能被隐去了。为了节省学员的时间,案例的历史信息、数据等都简化的,因此读者常常看不到实际的全部信息。但这不应使研究的人为难。他应在所给信息之外补充他认为必要的事实或数据,作为判断的段设。 II 、劝读者不要去关心该案例是如何解决的。以前某人曾怎么做并不重要。如果案例表述中提到了最后的行动或决策,那只是因为最终的决策过程履行要这一部分。案例一般在具体生活中的最后结果之前突然停止描述。讨论的中心将是“为什么”、“如何”而不是“什么”。同样,案例也不打算评价“好的”或 “坏的”分析。这种分析留给学员做,作为对他们的挑战。 III、案例中可能包括一些读者认为无关的材料和表述。 但是必需记住,实际生活中的决策能力取决于有意义的事实和不重要的事实的,在案例中提及的材料是生活实际的一部分。 还要记住,你组内的同伴,可能对于“不相干”有不同的看法。事实上,讨论中出现的这种不意见正是案例法技术的价值。 学员有权接受或拒绝案例中任何假设或定义。换句话说,他有机会在这场智力训练中做他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同样的判断。再重复一下,案例本身并不预示“好、坏、对、错”只是在某个时刻,的确有个人曾象例子所描绘的那样行事的。 下面用问题表达的几点建议在研究案例中可能是有用的。 怎样准备案例分析 对这个问题也和案例分析一样没有唯一正确的回答,最终由每个人自己找到一个方法。仅建议如下: 1、将全部案例读一遍以取得整体印象。在读时,不要想着去分析它。 2、再仔细读一遍,划出你认为有意义的地方,并在空白处做点记录(常是问题式的)。 3、试着定义问题。问题是什么!什么是问题的症状?如果有几问题,哪一个是基本问题,然后写下全部问题,基本问题、次要问题。

浅论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一)

浅论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一)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得到公认,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致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等综合发展的产物和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它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最活跃的推动者,它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在金融、生产、贸易和投资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深化;然而也有许多跨国公司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发展,究其重要原因,文化差异是其主要因素。《电子世界》杂志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范围内以“什么是全球市场做生意的最大障碍”为题,以语言、时差、法律法规、交货、信息、价格竞争、外汇、文化差异等八个项目的调查表明,文化差异被列为第一位。由此可见,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地跨文化管理成为跨国经营成败的关键点。跨文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从事有关人的工作,而人又是所有企业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如何做好人的工作同时也是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因此跨文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不论跨国公司面临文化差异大小如何,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合理的调配且保存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心理、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进行恰当的控制、协调和诱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企业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这些既是跨文化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成为跨国公司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二、跨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要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跨文化背景,我们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跨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 1.跨文化的内涵。 跨文化,它的内涵和外延正在扩大,已逐渐渗入到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全面铺开而持续并广泛地受关注。我们可以将跨文化(cross-culture)设定为一种“凸显文化差异的过程,是不同行为规范、价值观、隐含信息和基本假设交融碰撞的动态过程”。跨文化的基本前提是存在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家层面、公司层面和个体层面三个层次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产生跨文化现象的关键原因。从霍夫斯泰德最早采用“文化维度”对文化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开始,众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视野开展了研究;从这些理论我们可以知道,文化差异对人的行为乃至组织管理活动都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2.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这部经典著作中,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首次在管理学领域阐释了人力资源概念的含义:人力资源———完整的人———是所有可用资源中最有生产力、最有用处、最为多产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Management,HRM)是在组织中设计并运用正式的系统以确保有效益和高效益地使用人才去实现组织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等活动,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实现人生价值的个人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最终达成企业目标。跨国公司所从事的任何管理活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没有文化背景的衬托,开展任何企业管理活动都是不可想象的和不复存在的。 三、跨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跨文化因素对人力资源的影响是全系统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 1.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影响。

浅论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浅论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21 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跨国经营是每个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差异对跨国经营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所以跨国公司应该有针对性地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克服跨文化的障碍,最终促进跨国公司长远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差异。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出现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20世纪 90 年代得到公认,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致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等综合发展的产物和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它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最活跃的推动者,它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在金融、生产、贸易和投资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深化;然而也有许多跨国公司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发展,究其重要原因,文化差异是其主要因素。《电子世界》杂志曾在 20 世纪90 年代初全球范围内以“什么是全球市场做生意的最大障碍”为题,以语言、时差、法律法规、交货、信息、价格竞争、外汇、文化差异等八个项目的调查表明,文化差异被列为第一位。由此可见,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地跨文化管理成为跨国经营成败的关键点。跨文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从事有关人的工作,而人又是所有企业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如何做好人的工作同时也是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的中心任务;因此跨文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不论跨国公司面临文化差异大小如何,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合理的调配且保存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心理、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进行恰当的控制、协调和诱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企业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这些既是跨文化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成为跨国公司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二、跨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要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跨文化背景,我们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跨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 1. 跨文化的内涵。 跨文化,它的内涵和外延正在扩大,已逐渐渗入到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全面铺开而持续并广泛地受关注。我们可以将跨文化( cross - culture)设定为一种“凸显文化差异的过程,是不同行为规范、价值观、隐含信息和基本假设交融碰撞的动态过程”。跨文化的基本前提是存在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家层面、公司层面和个体层面三个层次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产生跨文化现象的关键原因。从霍夫斯泰德最早采用“文化维度”对文化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开始,众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视野开展了研究;从这些理论我们可以知道,文化差异对人的行为乃至组织管理活动都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