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于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懂得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自身价值和全面发展;明确服务社会的责任和途径,知道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青年担当责任,明确在日常小事和本职工作中也可以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重点难点:懂得在日常小事和本职工作中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参加服务活动的经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形式和意义,增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掌握参与公益活动的本领。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介绍】【新课导入】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导入情境:学生结合教材第80页“运用你的经验”中呈现的各种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汇总参加过的服务社会的活动,并总结参加活动的感悟和收获。
教师提问: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身处的社会日新月异,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服务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都应该积极参加服务社会的活动,了解社会,收获成长。
【新课学习】一、奉献助我成长(一)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活动情境:学生阅读教材第80—81页“探究与分享”,感悟曹师傅做法的意义。
教师提问: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曹师傅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为大家提供了清洁的环境,而且号召身边的人共同参与公益活动,形成了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使人们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因此,曹师傅的行为能够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
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人生也因此变得丰富而有意义。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服务社会 教案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二课时服务社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懂得服务社会的意义;掌握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了解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及参加公益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共青团的性质,发展历程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认识理解服务社会对自身成长和社会的影响,培养自己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在践行其中时能够依靠自身能力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同个人服务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增强社会奉献意识,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和公益活动,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公共精神。
培养学生亲社会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服务社会的意义;掌握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
难点:日常生活中将服务社会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你的经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二)、讲授新课:一、奉献助我成长:探究与分享:退休工人曹师傅是一位热心人,热衷于组织和参加有关环保的公益活动,受其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宣传、参与环保活动中。
(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受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2)谈谈你对一个人价值的理解?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得到什么。
(3)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社会服务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教学年级:初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2.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团队意识。
3. 知识目标:了解社会服务的基本概念,掌握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1. 服务社会的意义。
2. 参与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服务社会的理念。
2. 如何将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主题:《服务社会》。
2. 学生分享自己参与过的社会服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介绍服务社会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
2. 分析服务社会的途径,如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
3. 举例说明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如培养责任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等。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如何看待服务社会?(2)你打算如何参与社会服务?(3)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社会服务活动,如义务植树、帮助孤寡老人等。
2. 学生在活动中践行服务社会的理念,体验服务社会的快乐。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 学生分享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服务社会的意义。
二、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如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分析他们如何服务社会,以及他们的成长经历。
2. 学生讨论案例,从中汲取服务社会的力量。
三、小组合作1. 教师提出一个社会服务项目,如环保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实施。
2.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案,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服务社会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学生在家中开展一次小型的社会服务活动,如帮助家人做家务、照顾邻里老人等。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7.2 服务社会 教案

主备教师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审核
教学
三维目标
1、体会奉献的意义,培养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2、增强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3、了解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知道服务社会的途径。
教学重点
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
服务社会的要求
课前:预习第课并且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填空题
教师补充材料;中国共青团的性质作用
学生听讲并且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提示回答小艾此次的收获有哪些?
学生回答:担当责任奉献自己的精神。
学生划重点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服务社会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展示图片:学生可以参与的公益活动。
教师总结:13岁的孩子虽然能力有限,但也有适合我们同学参与的活动,比如植树、清理小广告等,这些同学们都可以尝试一下。参与公益活动是我们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所以,服务社会应该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学生看视频并且思考问题
引出课题《服务社会》。
新课讲解
奉献社会
模块一: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义(为什么)
展示材料:“一个来自前线抗疫护士的自白”提问:为什么这名医护者能够坚持下去。
教师总结:因为他在拯救生命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是被需要的,自己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所以服务社会的其中一个意义就是能够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课堂小结
小组群学完成及课堂表现
这次的时间把握的比较好,没有超过时间。学生在展示的时候比较拖沓。课代表没有起到较好的组织作用。由于设置比较少的问题和学生互动,这就使得课堂比较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
教学改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服务社会》教案设计

第 2 课时效劳社会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了解效劳社会的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知道中学问目标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结合生活阅历说明效劳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力量目标提高搜集、运用和整理资料的力量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奉献的意义,培育奉献精神;乐观参与社会观目标活动,增加社会责任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效劳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效劳和奉献社会。
2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多媒体展现图片〕你参与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与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乐观影响?教师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奇特的明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当为社会进步奉献自己的力气。
今日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2 课时:效劳社会。
探讨为什么要效劳社会以及如何效劳社会。
二、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奉献助我成长(一)效劳社会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曹师傅热心公益并带动四周人一起参与公益事业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效劳社会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使学生关注公益活动,增加公益意识。
1.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共享”2.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四周的人?提示:效劳社会表达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奉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曹师傅效劳社会的行为得到大家确实定,因此能影响四周的人。
3.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教师表达: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由于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奉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蔽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局部,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供给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供给效劳。
只有乐观为社会作奉献,才能得到人们的敬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二)效劳社会全面进展1.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共享”2.小方的经受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提示:通过参与义卖活动,小方与人沟通的力量得到了提高。
可见参与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进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精美教案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2课时服务社会一、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服务社会的作用。
难点: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践行。
(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等。
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吗?没错,就是关爱他人。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二框--服务社会。
这节课主要讲两个内容,分别是服务社会的作用以及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内容:服务社会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板块一:奉献助我成长1.服务社会的作用教师:请同学们翻到书本80页,浏览探究与分享中曹师傅的故事,并思考后面的两个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问题:(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人?(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提示:(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人?一个人参加环保活动,力量很小,但是大家都能学他,带动很多人,都行动起来,影响就巨大。
曹师傅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是服务社会的体现。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自觉地参加环保活动,带动更多的人,社会环境才能和谐。
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教师总结: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服务社会的第一个作用,就是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教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服务社会的第二个作用是什么?请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上的例子,并思考一下这些志愿者参加该活动后,他们收获了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答案提示:收获:视野:视野不断拓展;知识:知识不断丰富;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道德境界不断提高教师:所以说,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这是服务社会的第二个作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案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明白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到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需要别人的服务和帮助,同时也要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服务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服务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明白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愿意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实践服务社会的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的意义,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愿意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引发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服务社会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分享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服务经验,激发学生的服务热情。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服务社会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2.讨论话题: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服务社会的重要性的讨论话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角色扮演情境:教师准备一些服务社会的情境,用于学生角色扮演。
4.分享交流时间:教师安排一个分享交流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服务经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服务社会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服务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关于服务社会的重要性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第2节《服务社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第2节《服务社会》教案《服务社会》教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
2、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在实践中培养亲社会行为。
二、评价任务1.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2.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
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
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郭小平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
2014年,彭丽媛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
议一议:1、郭小平身上具有怎样的高贵品质?2、这种优秀品质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有何意义?3、你从中有何启迪?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二框服务社会(二)自主预习1.我们为什么要主动服务社会?(1)服务社会体现。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什么?怎样实现?为什么?(1)应该看他什么,而不应当看他什么。
(2)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和条件,人人都有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3.服务社会促进我们全面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的不断拓展,不断丰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能力不断提升,境界不断提高。
4.我们应怎么服务和奉献社会?(1)积极参与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第2课时《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问题: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教师总结、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服务社会绚丽人生
(一)服务社会的意义
活动一:我的价值在这里
(学生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
1.思考: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讲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这不但可以让自己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也使自己成了改变社会和世界的一个积极的力量。
大家都关注环保,才能有美好的环境,人人行动起来,才会真正享有美好的生活。
所以说,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目标导学二:服务社会全面发展
活动二:服务社会锻炼自己
(学生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教师讲述: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展示下列材料)
很多事情你不去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理解它。
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当老师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
山里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水平很低,所以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必然很肤浅,刚开始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他们也不够
了解,在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学生不能耐心地听课,也就在这时,第一次发现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被人所珍惜是多么的不开心和难过。
难过之余,它也教会了我作为一位老师是多么的辛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努力。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案,课堂也慢慢变得生动和活跃起来,达到我们“银鸽”此次支教的宗旨:给他们带去新东西,灌输新思想,激发新的兴趣。
每个人都在努力着,加油着,几天下来大家都有些筋疲力尽,好多人生病,嗓子也沙哑了,但谁也没有放弃。
8月16日一大早,好多小朋友送来了玉米、豆角还有橘子等食物,真的很开心,特别感谢他们和他们的家人。
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兴致更加高涨,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
思考:从这位大学生写的参加下乡支教活动的体会中,你发现她得到了什么?
教师讲述:这位大学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增长了才干。
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以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做事的自信心,学会与人相处等。
所以说,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目标导学三: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二)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
活动三:参加公益我能行
(展示下列图片)
1.思考: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在参加类似的活动时,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2.除了这些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服务社会的活动?
教师总结: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方式很多,比如参加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如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
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可以参加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
我们可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
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效果。
目标导学四: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活动四:传递正能量
(展示“2016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2016感动中国人物3支月英:芳兰振蕙叶
【人物事迹】1980年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为一名深山女教师。
36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
2016感动中国人物6李万君:器成天下走
【人物事迹】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
2016感动中国人物7梁益建:推诚结仁爱
【人物事迹】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并建立爱心基金,帮助更多人。
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人物事迹】2016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们团结一致,一路力克
强敌,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激励了亿万中国人!《感动中国》2016年度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思考:这些都是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典范,他们的行为给了你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奉献助我成长和奉献社会我践行,知道奉献社会体现人生价值,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懂得了奉献和服务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我们要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3 板书设计
服务社会⎩⎨⎧
奉献助我成长⎩⎨⎧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奉献社会我践行⎩⎨⎧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为什么热心公益和如何奉献、服务社会展开教学,通过列举身边的公益活动及参加公益活动的感受,提升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感。
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补充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突出了本学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立意的特点。
不足之处: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方面仍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