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郑和与哥伦布比较

航海代表一个民族的胸怀,代表一个民 族的眼界,也代表一个民族的实力。
开放进取 和平友好、 交流合作、经略海洋、敢为天下先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 获?得到了哪些历史启 示?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对 当今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200多艘 海船长151.8米, 宽61.米
哥伦布航海
最少一次3艘, 最多一次17艘 长24.5米, 宽6米
丝织品、瓷器、茶叶、 牲畜、农具、种 印花布、铁器等 子、粮食 出海人数最多时达 27800人 最多一次1000多 人
与哥伦布航海相比较,郑和下西洋具有什么特点?
航海活动比较(二)
《大明混一图》原件长3.86米,宽4.75 米,彩绘绢 本,是我国目前已知尺寸最 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世 界地图,当属国宝级珍贵历史文物。
混 一 疆 理 历 代 国 都 之 图
1500年绘制
1513年印行的托勒密的非洲宇宙 志,现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
如果明朝郑和 的船队和哥伦 布的船队在大 洋上相遇……
最近,我国长安大学档案室主任赵秉中教授在对 大量历史资料的考证中得出震惊世人的结论:最早 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郑和。
英国皇家海军退役潜艇军官、航海史学家加文· 孟
西斯历时14年,走访了120个国家、900多个档案馆
之后,提出我国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率领的船队,
曾经完成了环球航行,并在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之 前7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船队性质皇帝特遣船队私人航海探险队经费来源国库支付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航海活动比较二船队成员官吏士兵水手工匠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扮演角色外交使团亲善大使殖民者通商者海盗征服者基督教传播者从上面表格对比中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
知识拓展:郑和航海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航海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都早得多。
且不说郑和1405年的第一次下西洋,即以1433年第七次即最后一次下西洋返航而言,也比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早59年,比1498年达·伽马绕好望角到达印度卡利卡特早65年,比1519年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早86年。
就航海规模来说,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等人的远航规模也大得多。
如哥伦布航行美洲,第一次为90人,3艘船,其中一艘旗舰24.5米,宽6米,排水量为100吨,其他二舰为50吨、40吨;第二次人数一说1000~1500人之间,一说约1200人;船数为17,大小未详,按乘人数推算,大约比第一次乘的船要大一二倍。
第三、四次人数、船数均不详。
郑和远航的人数、船数均大大超过哥伦布。
至于船只的排水量,我们曾请水运史研究人员房仲甫计算。
他认为宝船为沙船型,据现代沙船比例计算,大号宝船总长440尺,满载水线长303.6尺,最大吃水19尺,船宽180尺,满载水线宽176尺,宝船排水体积25627立方米,即排水量为25000多吨。
但据江苏外海沙船比例计算,长44丈,底宽86丈,则舱深22.5尺,吃水11.3尺,排水量则为7833吨。
究竟如何计算,尚待进一步研究。
不过无论如何计算,其排水量大大超过哥伦布远航船只,则是肯定无疑的。
现将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航海列表比较如下:
1/ 1。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影响:
加强了明朝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和友好往来,使明帝国 威震海内外;但也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经济负担。
在西方,西班牙国王同意哥伦布的航海探险请求时,不 仅封他为贵族暨大西洋海军元帅,更准他担任未来所发现的岛 屿和陆地的总督,而且这些头衔都将世袭。此外,新发现土地 上产品的归他所有;他也能参与新土地上所有的商业活动。远 航探险不仅可以带来荣誉,更可以致富。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 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 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 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 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
随行人员的 数量
出海人数最多时达 27800人
最多一次1000余 人
海船长151.8米,宽61.6米 海船长24.5米,宽6米 宝船载重量约1500吨 旗舰“圣玛丽亚”号载重120吨
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点:
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 等岛屿
最远到达: 美洲
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点:
哥伦布航海: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走向 整体;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但也给拉美人民打来了灾难;推动全 球动植物品种的交流。
性质
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出现了西方殖民航海模式。这一模 式的特征是:以掠夺贵金属、土地和进行殖民统治为目标, 以武力征服为手段,强制改变当地人民信仰,摧毁当地固 有文化。按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的论证,郑和船队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船队;但郑和留下的是和平、 友谊、互利贸易和相互尊重;而西方航海模式留下的是血 与火的征服与摧毁。 ——黄晴《郑和属于世界》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传播基督教
哥伦布航海的另一个动机是为了传播 基督教,将欧洲的文化和信仰传播到 海外国家。
03
航行规模与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与影响
规模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最多时达到200多艘船,随行 人员超过27000人。相比之下,哥伦布的船队规模较小,只 有3-6艘船,随行人员也只有1000多人。
影响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区 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对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 郑和船队的远航也展示了当时中国的强大国力和先进航海技 术。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同时也是为了寻找 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和珍宝。
哥伦布航海
01
哥伦布航海是15世纪末欧洲航海 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远航 探险活动,他率领船队向西穿越 大西洋,最终到达美洲大陆。
02
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通 往东亚的新航路,同时也有探索 新大陆和寻找财富的动机。
哥伦布航海的规模与影响
规模
哥伦布的船队规模较小,只有3-6艘船,随行人员也只有1000多人。
影响
哥伦布的航海探险开启了欧洲对新大陆的殖民时代,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哥伦布的航行发现了新大陆,为欧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资源,同时也 对美洲的原住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航行技术与装备
郑和下西洋的技术与装备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 比较
• 历史背景 • 航行目的与动机 • 航行规模与影响 • 航行技术与装备 • 结论:比较与启示
01
历史背景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明朝时期的海上远航探险活动,由郑和率领船队出海,前往东 南亚、南亚、中东和东非等地。该活动始于1405年,持续到1433年,是当时世 界上最远航行的探险活动之一。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目录1 郑和和哥伦布人物比较2 郑和和哥伦布航海路线图3 航海规模比较4 航海动机比较5 航海的影响比较6 总结二人航海的异同1 郑和和哥伦布人物比较1、郑和郑和(1371年?- 1433年),回族,本姓马,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
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1385年随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随即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
后因在靖难之役中有功,被赐姓郑,升任为内官监太监。
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郑和去世,一说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
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2、哥伦布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西班牙语:Cristóbal Colón;意大利语:Cristoforo Colombo),1450/1451年秋天-1506年5月20日),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热那亚共和国(今意大利西北部)。
当时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抬头,各欧洲王国开始经济竞赛,纷纷通过建立贸易航线和殖民地来扩充财富。
哥伦布的向西航行到达东印度群岛的冒险性计划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在哥伦布1492年的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巴哈马群岛的一个他叫做“圣萨尔瓦多”的地方登陆,而不是计划中的日本。
在后来的三次航行中,哥伦布到达过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加勒比海岸的委内瑞拉、以及中美洲,并宣布它们为西班牙帝国的领地。
尽管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是莱夫·埃里克松),但哥伦布的航海带来了第一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的接触,并且开辟了后来延续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大时代。
这些对现代西方世界的历史发展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PPT

分析:航海的动机
观点1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当 时选郑和做使者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因为途经的许多国家信奉伊斯 兰教,而郑和出身回族家庭,船队由郑和率领,可以减少隔阂,表 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符合加强海外联系的需要。 观点2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 史·郑和传》) 观点3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 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 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便要索取的第一件东西。(恩格斯《论封 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观点4 哥伦布航海的动力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为新兴资产阶 级开辟新的活动空间。
最远到达
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区:
西欧——大西洋——美洲
最远到达
美洲
从两者对比, 我们可以得出什 么结论?又说明 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路线长 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规模、设备都要远远超过西方
从上述材料分析,当时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怎 样的社会状况?
古代中国是一个经济繁荣、技
术先进、国力强盛,居世界前 列的泱泱大国。 积极进行对外交往,中国是一 个开放进取的国度。 正是开放进取成就了中国古代 的繁荣。
1492年 最少一次3艘, 最多一次17艘 长24.5米,宽6米
牲畜、农具、 种子、粮食 最多一次1000多人
图片反映了什么? 明朝时期中国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强盛,是 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区:
东海—南海—印度洋 (东南亚、南亚、西亚、红海沿岸和非洲东 海岸地区)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船上载有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各种家畜和采矿工具;除此,
卢卡尔出发开始第三次远航。这次的规模比第二次小得多,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虽未发现新大 陆,但决不是 “杨白劳”!
功过相当,功 魁祸首!≠”强 盗”
规模 目的 手段 部分结果 郑和下西洋 航空母舰 厚往薄来 和平亲善 造福亚非 哥伦布航海 小渔船 东方金梦 殖民扩张 祸殃美洲
规模 目的 手段 部分 郑和 下西 洋 哥伦 布航 海
结果
航空 厚往 和平 造福 母舰 薄来 亲善 亚非 小渔 东方 殖民 祸殃 船 金梦 扩张 美洲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 航海的比较
焦点问题
郑和下西洋 与哥伦布航海 的实力状况如何?
规模
郑和为什么 没有发现美洲?
目的
郑和下西洋 与哥伦布航海 所带来的影响?
影响
如何客观公正评价 郑和与哥伦布?
郑和下西洋留 下什么经验教训?
活动一:海上实力大比拼
与漫 西画 方一 小: 渔东 船方 航 空 母 舰
发漫 现画 新二 大: 陆“ 小 渔 船 ” 捷 足 先 登
分组讨论
新大陆为什么让 小渔船捷足先登? 为什么航空母舰 发现不了?
从航海的动因、价值观念的不同等多个角度来 思考。比如,郑和航海主要侧重于政治目的,不 如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有持续的经济 动因;又如,中国人崇尚和平,没有向海外掠夺 财富的欲望,没有征服新领土的野心;从国内经 济结构来看,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统治者推 行重商政策,谋求海外扩张。明朝推行重农抑商 传统政策,禁止私人外贸活动。从参与者情况来 看,西欧航海活动采取国家与冒险者订立契约的 形式,航海活动参与者包括贵族、骑士、教士、 商人、下层民众等,社会基础较广泛。郑和下西 洋受命于帝王,资金由国库拨支,社会基础狭窄。
活动三:和平使者与“海 盗”
使漫 者画 与三 “: 海和 盗平 ”
当地人的态度 各是怎样?为 什么出现这样 的反差呢?
c141334&141329郑哥比较

谢谢大家
四、结论
由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相同点 :都是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开拓进取 的伟大行动 不同点 : 目的不同 郑和的行动是为了政治上稳 定 哥伦布有直接的对经济和利益的追求 结果不同 郑和的行动最后被明令取消,甚至 一度海禁 ; 哥伦布的航海却揭开了西方大航海, 发现新大陆的序幕 收获不同 :郑和行动对国家财政经济是个负担 ; 哥伦布的航海给西方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逝世日期: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年)
职 业: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信 仰:佛教
主要成就:郑和下西洋
经历靖难之役
逝 地:印度古里
墓 葬:南京牛首山郑和墓(衣冠冢) 父:马哈只 兄:马文铭
七次远航
航海线路
远航简介
船
粮船
战 船
水 船
马船
八宝 船
飞燕阵编队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评价: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 国籍:意大利~西班牙(有争议) 出生在意大利港口城市热那。在西班 牙的天主教君主的赞助下,他在1492 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并且 成功到达美洲。1492年8月3日,哥伦 布第一次实现了航海计划。他使得普 通欧洲人也知道了美洲。他的这些航 行,以及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建立永久 居民点的努力,拉开了西班牙殖民美 洲的序幕,同时也是欧洲殖民后来所 谓的“新大陆”的先驱。
航海路线图
三、比较
郑和下西洋(七次) 哥伦布航海(四次) 1405——1433年 1492——1502年 船只数量 200多艘 最少一次3艘,最 多一次17艘
船只大小
海船长151.8米, 长24.5米,宽6米 宽61.6米 牲畜、农具、 携带的货 丝织品、瓷器、茶叶、 印花布、铁器等 种子、粮食 物 随行人员 的数量 出海人数最多时达 27800人 最多一次 1000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船
粮船
水船
大宝船
马船
坐船
飞 燕 阵 编 队
图片反映了什么?
明成祖时中国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强盛, 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郑和航海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项目 时间 出航次数 船只数 最大船只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1405年— 1433年 7 200艘 1492年— 1504年 4 17艘 比较 早87年,长 16年 多3次 相当于11倍 多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使人类文明的交往通道从大陆与近海转向大洋使世界 从原来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走向一个相互联系的整 体。 2.促进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3.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促进科技成果 的交流。 5.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负面影响 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 民扩张,野蛮屠杀当地居民,掠夺土地和财富。殖民、 奴役和前所未闻的屠杀、掠夺、迫害带给了拉美、非 洲、印度和东南亚人民无尽的灾难。
新航路开辟的概况和作用
多桅帆船
何为“新航路”?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 各国通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 开辟通往印度、美洲等世界各地 的航路,这些航路被称为新航路。 西方史学界把这个过程称为“地 理大发现”。
二、新航路开辟
1、原因: (1)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长151.8, 长24.5米, 载重相当于 宽61.6,载 宽6米,载重 10倍 1000吨 100吨
课文P46表格
船只数量 船只大小 携带的货物
随行人员数 量 郑和下西洋 200多艘 长151.8宽61.6米 哥伦布航海 3——17艘 长24.5宽6米
丝绸、瓷器、茶叶、 牲畜、农具、种 印花布、铁器 子和粮食 最多时达到27800人 最多1000多人
4、路线:江苏刘家港出发,经东南亚、南亚、西亚,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6、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 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1.在政治上,扩大了明朝的在海外的影响, 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在经济上,官方朝贡贸易没有促进社会经 济的发展,反而劳民伤财 ,也正是这一 航海动机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经济差距,但 同时中国航海的和平稳定发展模式,与西 方的暴力掠夺发展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指出葡萄牙人开辟新航路的目 的是寻找黄金
(4) 指出了开辟新航路以及发现新 大陆的世界意义,即为新兴的资产阶 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欧洲 封建社会的崩溃,
哥伦布航海的主要目的
一般都从经济角度来解释,认为他直接目的在 于寻找黄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对东方贸 易的需要。15世纪中叶,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 起,土耳其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 使得运往欧洲的商品数量少而且价格贵,在这 种情况下,欧洲各国贵族、商人、新兴资产阶 级迫切希望开辟一条新航路,直接通往印度和 中国。另外,也有人认为,掠夺土地是开辟新 航路的主要目的。
14971498 达.迦马 葡萄牙
15191522 麦哲伦 葡萄牙
航线
绕过好望角到 从西欧横渡大 达印度,开辟 完成第一次环 西洋,到达美 了通往东方的 球航行 洲 新航路
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1992年哥伦布达到美州500年,许多国家 进行庆祝活动,但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后裔 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你们的 庆祝就是我们的苦难。 请同学们再来想一想,新航路的开辟 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 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 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 周积明教授:“历史通过郑和下西洋向中国提供 了重要发展机会,然而中国未能把握这一机遇。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评论:当年中国统治者 没有将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转变为商业化、外交化 的贸易和知识国家,留下历史遗憾,然而现在中国 的发展完全有可能弥补这个缺陷。
与哥伦布航海对世界的影响比较, 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影响?
西洋人开辟了新航路,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起 来,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 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给拉美 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 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但是,它所 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 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悄然结束。
达.伽马
麦哲伦
北美洲 1492-1493年
欧 洲 亚 洲
太 平 洋
大
南美洲
非洲
1498年
太平洋
大洋洲
西 1487-1488年
印度洋
好望角 1519-1522年
洋
迪亚士
哥伦布
3、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时间 人物 国别 1487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从西欧沿非洲 西海岸南航, 到达非洲西南 端-好望角
1492 哥伦布 意大利
殖民扩张, 逐渐兴起的资本主义经济
正面影响:加强各大陆的联系,促进 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相互融合,形成了 新的民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尤其 是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 负面影响: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 地安文明,贩卖黑奴,给亚非拉人民 带来无尽的灾难。
评一评:结合以下材料请你们双方互相评价远洋航海的影响。 “三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 而回,于国家何益?”——《殊域周咨录》 郑和的出使远航,在古代中国对外关系史和航海史上都是 罕见的壮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 的交流。——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 代· 明时期》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 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 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 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 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 发展。”——《共产党宣言》 麦哲伦第一个完成了环球航行,在他的死亡之所──菲律 宾的马克坦岛,菲律宾人民建立了巨大的纪念碑来纪念民族英 雄拉普拉普,因为他在战斗中打死了麦哲伦。拉普拉普是菲律 宾第一位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而麦哲伦则作为一个残忍暴虐、 贪得无厌的侵略分子载入菲律宾的史册。
问题探究
1、什么是旧航路?
传统商路
15世纪中叶土耳其占领
三条航路都汇集于地中海东部沿海, 然后再转运欧洲。
哥伦布航海具备的条件
客观条件: 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地理知识的提高
星 盘
多桅帆船
主观条件: 西班牙国的支持
10月12日后来被定为西班牙 的国庆日,许多美洲国家将 它作为哥伦布日。
材料表达的观点
4、影响:
(1)正面影响 1.使人类文明的交往通道从大陆与近海转向大洋使世界从原来相对分散、隔绝的 状态走向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促进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3.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 5.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负面影响 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野蛮屠杀当地居民, 掠夺土地和财富。殖民、奴役和前所未闻的屠杀、掠夺、迫害带给了拉美、非洲、 印度和东南亚人民无尽的灾难。
比一比
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点:
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剌加(今马来 西亚)、爪哇、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 拉邦一带)、锡兰(今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 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点:
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 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最终到达美洲
2、条件: (1)15世纪末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对远洋事业 很支持。 (2)航海技术的进步,为远洋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3)指南针、星盘、象限仪和航海图等航海工具的使用是远洋航行的一个重要 保证。 (4)地圆说的提出,地图绘制趋向精确。 (5)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
材料表达的观点
1)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于炫耀明朝军 事的强大和国家的富强
(
(2)认为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有损国家利益.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宣扬国威
加强与海外诸国的外交联系、 发展海外贸易,换取海外珍宝 传播中华文化,教化异族
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
他(郑和)更像一位亲善大使,而 不是舰队司令,或是商队老板……。
内容 共同点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开始 1405年 时间 1487年
不同 点
目的 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异域 寻找黄金,发展贸易,获取商业利 珍宝特产的需求。加强与海外 益。
诸国的联系;
手段 和平亲善 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 基础 影响 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人 民的友谊,促进了中国与 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衰史实的比较中, 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
无论是国家、民族、社会还是个人 集体,要发展要进步,首先必须具 备一种开放的态度,要有一种进取 的精神。
郑和精神演绎为现代话语主要体现在三 个方面:
一是开放的思想,二是创新的勇气,三是民族 的精神。郑和精神可以概括为: 勇于探索,以不畏艰难的勇气敢于实践; 爱国奉献,以敢为人先的态度为国献身; 奋勇拼搏,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克服困难; 科学理念,以崇尚科技的方式开拓进取; 自信从容,以成功战略的方法敬于事业。
思考:从两者的对比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远超西方
从上述的材料分析,当时的中国社会是一 个怎样的社会状况?
古代中国是一个经济繁荣、技术先进、国力强盛, 居世界前列的泱泱大国。从积极进行对外交往的史 实中看出,中国是一个极度开放进取的国度。而也 正是开放进取成就了中国古代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