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1)

合集下载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中国与马来西亚共同庆祝郑 和下西洋源自00周年纪念郑和下西洋邮票
思考1:在郑和船队到达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纪念 郑和的遗迹,这说明了说明?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正因为郑 和是一个本着睦邻友好的和平使者,才受到了 所经地区人民的缅怀。
○消极影响: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最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积极影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
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平使者”
材料: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 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 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 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 名的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 并正式对外开放。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海上功夫大比拼 “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
自主探究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1492
最少一次3艘,最多17艘 长24.5米 宽6 旗舰 载重约120吨 畜牲、农具、种子、粮 食、小镜子、小刀等
首航时间
船只数量 船只大小 携带物品 随航人数
1405
200多艘
前者出于政治、军事目的,经济动机很弱,和平交 往。后者主要是经济利益顶峰驱使,暴力掠夺。
“和平使者‛与‚海盗‛:
情境1:郑和的‚航空母舰‛ 来到印度洋边某国,该国 国王带着官员及迎宾的礼仪用品,骑着马,排起长长 的队列欢迎郑和上岸…… 情境2:哥伦布驾着‚小渔船‛登上某岛,嘴里喊: ‚兄弟们,找黄金去‛,岛上印第安人纷纷逃离,嘴 里在喊:‚强盗来了‛……
原产地美洲的有:玉米、花生、马铃薯、甘薯、 南瓜、番茄、辣椒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性质: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影响:
加强了明朝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和友好往来,使明帝国 威震海内外;但也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经济负担。
在西方,西班牙国王同意哥伦布的航海探险请求时,不 仅封他为贵族暨大西洋海军元帅,更准他担任未来所发现的岛 屿和陆地的总督,而且这些头衔都将世袭。此外,新发现土地 上产品的归他所有;他也能参与新土地上所有的商业活动。远 航探险不仅可以带来荣誉,更可以致富。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 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 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 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 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
随行人员的 数量
出海人数最多时达 27800人
最多一次1000余 人
海船长151.8米,宽61.6米 海船长24.5米,宽6米 宝船载重量约1500吨 旗舰“圣玛丽亚”号载重120吨
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点:
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 等岛屿
最远到达: 美洲
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点:
哥伦布航海: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走向 整体;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但也给拉美人民打来了灾难;推动全 球动植物品种的交流。
性质
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出现了西方殖民航海模式。这一模 式的特征是:以掠夺贵金属、土地和进行殖民统治为目标, 以武力征服为手段,强制改变当地人民信仰,摧毁当地固 有文化。按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的论证,郑和船队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船队;但郑和留下的是和平、 友谊、互利贸易和相互尊重;而西方航海模式留下的是血 与火的征服与摧毁。 ——黄晴《郑和属于世界》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传播基督教
哥伦布航海的另一个动机是为了传播 基督教,将欧洲的文化和信仰传播到 海外国家。
03
航行规模与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与影响
规模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最多时达到200多艘船,随行 人员超过27000人。相比之下,哥伦布的船队规模较小,只 有3-6艘船,随行人员也只有1000多人。
影响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区 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对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 郑和船队的远航也展示了当时中国的强大国力和先进航海技 术。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同时也是为了寻找 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和珍宝。
哥伦布航海
01
哥伦布航海是15世纪末欧洲航海 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远航 探险活动,他率领船队向西穿越 大西洋,最终到达美洲大陆。
02
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通 往东亚的新航路,同时也有探索 新大陆和寻找财富的动机。
哥伦布航海的规模与影响
规模
哥伦布的船队规模较小,只有3-6艘船,随行人员也只有1000多人。
影响
哥伦布的航海探险开启了欧洲对新大陆的殖民时代,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哥伦布的航行发现了新大陆,为欧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资源,同时也 对美洲的原住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航行技术与装备
郑和下西洋的技术与装备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 比较
• 历史背景 • 航行目的与动机 • 航行规模与影响 • 航行技术与装备 • 结论:比较与启示
01
历史背景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明朝时期的海上远航探险活动,由郑和率领船队出海,前往东 南亚、南亚、中东和东非等地。该活动始于1405年,持续到1433年,是当时世 界上最远航行的探险活动之一。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之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之比较

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 商业革命: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贸易规 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 生变化。 • 价格革命:又称作物价革命 。新航路开辟 后,美洲贵金属流入欧洲。货币供应量的 增加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即通货膨 胀。衣食固定地租的封建主贵族势力衰落。 工商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所以价格革命 推动了欧洲国家、特点、影响(结 果)等方面比较
• 背景:(1)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 建制度衰落;(2)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 本主义兴起。 • 目的:(1)政治目的,宣传国威,加强与 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奇珍异宝 的需求;(2)经济目的,海外殖民,掠夺 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 特点: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次数 多。贸易性质也不同,前者是封建国家朝 贡性的贸易,后者是掠夺性贸易。
影响:(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 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 举,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 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但其不计经济 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 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了巨大 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2)西 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 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密切了世界 各地的联系,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二、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 根源在于两次航海的经济基础不同。前者 是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航海;后者是建 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基础之上
三、郑和下西洋废止原因及其启示
• 原因: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效益,违背经济 规律。耗费浩繁,国库枯竭。明末的禁海 令,实行闭关政策。 • 启示:发展对外关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规 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一定要坚持改革 开放。

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

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

郑和下西洋郑和奉中国明廷之命率领船队7 次出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件。

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28年中,郑和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沿江、浙、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明永乐时期,国家强盛统一,政治较为清明。

政府致力于恢复和发展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关系。

永乐三年六月,郑和使团第一次下西洋,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海,依次访问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苏门答剌、南浡里(在今苏门答腊岛北部)、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古里等国。

并在古里为船队建立了交通、贸易中心转运站。

五年九月返回南京。

继而二下西洋,统舟师前往爪哇、满剌加(今马六甲)、锡兰山、古里、柯枝(今印度柯钦)、暹罗等国访问。

七年七月返国。

九月又前往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阿鲁(今苏门答腊岛日里河流域)、南巫里(即南浡里)、锡兰山、小葛兰(在今印度柯钦南)、柯枝、甘巴里(今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科因巴托尔)、阿拔巴丹(今印度阿默达巴德附近)、古里等国访问。

十年十一月,第四次下西洋,访问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南浡里、彭亨(今属马来西亚)、急兰丹(今马来西亚的哥打巴鲁)、锡兰山、加异勒(今印度南部的卡异尔)、甘巴里、柯枝、古里沙里湾泥(今地不详)、溜山(今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忽鲁漠斯(今伊朗阿巴丹附近)、剌撒(今也门木卡拉附近)、木骨都束(今肯尼亚摩加迪沙)、不(卜)剌哇(今孛的布腊瓦)、麻林迪今肯尼亚的马林迪)、比剌(今非洲爪达富伊角外的阿卜德库里岛)、孙剌(今地不详)等亚非国家。

这次出使开通了中非航路。

同年十二月,第五次下西洋,于十七年七月回国。

十九年正月,第六次下西洋,护送忽鲁谟斯、阿丹、喃渤利、苏门答剌、阿鲁、满剌加、甘巴里等16国使臣回郑和宝船模型国,对沿途所经国家和地区又进行了友好访问。

郑和使团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也有了更深入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虽未发现新大 陆,但决不是 “杨白劳”!
功过相当,功 魁祸首!≠”强 盗”
规模 目的 手段 部分结果 郑和下西洋 航空母舰 厚往薄来 和平亲善 造福亚非 哥伦布航海 小渔船 东方金梦 殖民扩张 祸殃美洲
规模 目的 手段 部分 郑和 下西 洋 哥伦 布航 海
结果
航空 厚往 和平 造福 母舰 薄来 亲善 亚非 小渔 东方 殖民 祸殃 船 金梦 扩张 美洲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 航海的比较
焦点问题
郑和下西洋 与哥伦布航海 的实力状况如何?
规模
郑和为什么 没有发现美洲?
目的
郑和下西洋 与哥伦布航海 所带来的影响?
影响
如何客观公正评价 郑和与哥伦布?
郑和下西洋留 下什么经验教训?
活动一:海上实力大比拼
与漫 西画 方一 小: 渔东 船方 航 空 母 舰
发漫 现画 新二 大: 陆“ 小 渔 船 ” 捷 足 先 登
分组讨论
新大陆为什么让 小渔船捷足先登? 为什么航空母舰 发现不了?
从航海的动因、价值观念的不同等多个角度来 思考。比如,郑和航海主要侧重于政治目的,不 如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有持续的经济 动因;又如,中国人崇尚和平,没有向海外掠夺 财富的欲望,没有征服新领土的野心;从国内经 济结构来看,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统治者推 行重商政策,谋求海外扩张。明朝推行重农抑商 传统政策,禁止私人外贸活动。从参与者情况来 看,西欧航海活动采取国家与冒险者订立契约的 形式,航海活动参与者包括贵族、骑士、教士、 商人、下层民众等,社会基础较广泛。郑和下西 洋受命于帝王,资金由国库拨支,社会基础狭窄。
活动三:和平使者与“海 盗”
使漫 者画 与三 “: 海和 盗平 ”
当地人的态度 各是怎样?为 什么出现这样 的反差呢?

综合探究六_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比较

综合探究六_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比较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情况,掌握其异同点。

2、能力目标:学会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掌握史论结合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兴起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2、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及对历史的巨大影响三、【课前预习导学】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相同点(比较一)四、【课堂导学】学习方法:史论结合史――历史事实;论――历史观点、历史教训、历史影响例:秦始皇焚书坑儒(史实)秦始皇是个暴君(史论)秦始皇统一中国(史实)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功劳巨大(史论)今天我们要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历史史实,从中得出一些历史结论、历史观点。

所有的人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但最近长安大学档案室主任赵秉中教授提出: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郑和。

无独有偶,英国业余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在《世界航海图与郑和航海图的发现及其记录》的专题学术演讲中,用新的论据再次证明:中国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率领的船队,曾经完成了环球航行,并在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之前7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2005年7月11日中国正式将这一天定为“航海日”,提问:这一天跟我们古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教师承转: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人们总爱把这一历史事件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比,有的学者认为郑和比哥伦布更伟大,有的认为哥伦布更伟大,你同意哪一种?(学生举手表决)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不同点(比较二)合作探究:从世界发展的观点来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各自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在哪里?郑和下西洋:成功:失败:哥伦布远航:成功:失败:要求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完成:②(看图填空)出示郑和远航路线示意图和新航路开辟航线图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点:最远到达的地区: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区:最远到达的地区:郑和下西洋路经的主要地点: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剌加(今马来西亚)、爪哇、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锡兰(今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综合探险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综合探险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从郑和下西洋对开放的尝试和拒绝,到明清 统治者逐步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 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 因。如今,当我们面对中国崛起的良机时,历史 可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 要有危机意识。 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自强不 息的精神。 只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着眼长远、吸纳推广,才 能在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中发挥和平大国的积极 作用。
第一次
1405年6月
62
27 800
第二次
1407年9月
249
待考
第三次
1409年9月
48
27 000
锡兰、古里、满剌加(今马来西亚)、苏门答腊、阿鲁、 加异勒、爪哇、暹罗、占城、柯枝、阿拨把丹、小柯兰、 南巫里、甘巴里等 忽鲁谟斯(今伊朗波斯湾口)、非洲东岸麻林(今肯尼 亚)、木骨都束、不剌哇等 忽鲁谟斯、阿丹、木骨都束、不剌哇、爪哇、古里
(4、5、6、7、8、9条是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最终被禁 )
你觉得郑和下西洋是否应该被 禁止,为什么?
应该(理由)
劳民伤财,有损国家利益
不应该(理由)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远播 了中国的文化,将中国介绍给了世界,具有深远 的历史意义。
阅读课文P55页第一段和下面的材料,请你 说一说为什么对哥伦布会存在如此截然相反的观 点。
加强了明朝与海外 影 诸国的联系,但是它采 取的是不计较经济效益 响 的做法,给明朝政府造 成了巨大财政负担,最 终导致航海壮举绝响。
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可以从航海的动因、价值 观念的不同等多个角度来引导学生思考。比如,郑和航 海主要侧重于政治目的,不如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的航 海活动有持续的经济动因;又如,中国人崇尚和平,没 有向海外掠夺财富的欲望,没有征服新领土的野心;从 国内经济结构来看,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统治者推 行重商政策,谋求海外扩张。明朝推行重农抑商传统政 策,禁止私人外贸活动。从参与者情况来看,西欧航海 活动采取国家与冒险者订立契约的形式,航海活动参与 者包括贵族、骑士、教士、商人、下层民众等,社会基 础较广泛。郑和下西洋受命于帝王,资金由国库拨支, 社会基础狭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 平 使 者 与 殖 民 者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宣扬国威
加强与海外诸国的外交联系
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政治目的为主
哥伦布航海的目的:寻找黄金、欧洲对 东方贸易的需要、掠夺土地等等
——经济目的为主
1、他(郑和)更像一位亲善大使,而不 是舰队司令,或是商队老板。
2、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 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
规模
航海技术 形象
航海路线 影响
……
规模 技术
郑和下西洋(七次) 哥伦布航海(四次) 首航时间 1405年(7月11日) 1492年 船只数量 最多200多艘 3—17艘 船只大小 宝船载重量约1500吨 随行人员 多达27800人左右 百十来吨 121——1000多人
战船
粮船
大宝船
水船
马船
座船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类别 郑和下西洋 最远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到达 航海 宣扬国威; 目的 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 的需求。 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产生 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联 影响 系和友好往来,但航海目的 不是发展海外贸易,结果劳 民伤财,最终导致航海壮举 悄然结束。 哥伦布航海 美洲
影响力
“三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 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嘉靖27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上 疏请行海禁。 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 2年(1557年),下令封闭其他海港, 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结果:劳民伤财,航海被取消,清朝 实 行海禁政策。
美洲的发现, 绕过非洲的航 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 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 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 对殖民地的贸易,……使商 业、航海和工业空前高 涨……
(1)“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 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 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 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 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摘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2)1984年金秋时节,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 上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 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 明朝逐渐衰落。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 300多年的闭关自守。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 后,愚昧无知。”你从这两则材料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飞 燕 阵 编 队
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 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 明代海军匹敌。 ——英国李约瑟博士
你能从上述的材料分析当时的中 国的社会状况?
古代中国是一个经济繁荣、航海 造船技术先进、国力强盛,居世 界前列的泱泱大国。
——形象
郑和下西洋600 周年纪念活动
江苏太仓航海节(刘家港) 洋》
舟山“绿眉毛”号 拍摄《郑和下西
凤凰号重走“郑和路”
印尼郑和清真寺新落成
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 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想把哥伦布发 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 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 作罢。一位印第安人领袖说:“这是 灭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 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 个黑暗的日子。”
寻找黄金,欧洲对东 方贸易的需要,掠夺 土地等
开辟了新航路,使航 海事业进一步发展起 来;推动了西欧资本 主义的发展;给拉美 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
共同作用:
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 了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拓展了人们的眼界,都是世 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