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网络作业答案1603(社区班同学不用做)

《区域经济学》网络作业答案1603(社区班同学不用做)
《区域经济学》网络作业答案1603(社区班同学不用做)

请在4月30日前完成《区域经济学》网络作业。

操作步骤:(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如果不是用谷歌浏览器,完成作业后发现无法提交作业,说明出错了,请更换为谷歌浏览器,重新做。

点击“形考作业”——点击“我的作业”——点击“形考任务”就打开作业了,全部完成点“提交”。(提示:找不到答案的单选题就自己选一下,如果是多选找不到,就全选。题目都是随机抽题的,所以要到里面找,可以用查找功能,输入关键字来查找比较快)总成绩只要有60分以上就可以了。(已经做过并提交任务的作业,不要在点进去,重新点进去后,就又要重新做了)

大家知道如何快速找到答案吗?

1、选中题目连续的几个字(只要复制一小段纯文字三四个字就好,不要有标点符号)

2、按下ctrl+c复制题目,(或鼠标右键单击,选复制)

3、打开答案的文本,按ctrl+f打开查找,

4、ctrl+v粘贴题目,点击查找,就可以找到题目了。

一、单项选择题

(比较优势理论)是地域分工理论的基础。

(城市布局)影响和决定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城乡边缘区)是多样化经济活动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域。

(动态比较费用说)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角度论证了产业机构高级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飞旋镖效应)形成了落后国家的后发优势。

(关税同盟)是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基本形式。

(技术进步)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知识依赖。

(结构性效益)是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

(经济利益)是决定地域分工的动力。

(区域协调)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前提和保证。

(适当的补偿机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是传统工业区改造复兴的典范。

(有效的主体组织)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保证

(知识经济)将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总部经济)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和战略转移。

“可持续发展”一词在国际文件中最早出现于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1957年,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概念和“二元空间结构”理论。

1962年,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描绘了一幅由农药污染所引起的可怕景象。

20世纪70年代,(涅克拉索夫)开辟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区域经济学。

B不管是什么样的区域,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都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综合平衡,另一个是(内外兼顾)。

C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的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

城市(空间结构)决定城市竞争力。

城市(支柱产业)的选择将决定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

从区域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城市群形成与演化的内在动力来源于对(聚集经济)效益的追求。

D地域分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比较优势理论)

地域分工理论的主体是(比较优势原理)。

对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通常可以采用(区位商)来计算。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最有影响力的是(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最有影响力的是(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E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学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以及增长极理论都有要个共性,都强调(区域经济增长是非均衡的)。

二战后,(伊萨德)对区位理论的全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最大。

F辐射概念与区域经济相联系时,可将辐射分为点辐射和(线辐射与面辐射)

辐射理论更加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G共同市场理论主要是探讨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之后,成员国所获得的经济效应。

构成二重结构的社会经济基础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H回程效应是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立物而起作用。

J决定一个地区在全国区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的主要因素是该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水平。

K考察城市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测度指标有(就业量指标)。

可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由(生态学家)提出的。

M缪尔达尔认为,要缩小地区差别惟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加强国家干预)。

目前世界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欧盟)。

O欧洲联盟由最初的关税同盟发展为现在的(经济与货币联盟)。

Q区际分工具有可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区际分工具有可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区位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德国的经济学家(杜能)。

区位论中的古典区位论也叫(成本决定论)。

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比较应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和(产业结构的转换情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及其转移。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开始创立的(区位理论)。

区域经济学是从(古典区位论)演化而来的一门新学科。

R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W我国不发达地区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资源导向)

X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

Y亚太经合组织是(灵活开放的磋商机构)。

一些学者根据发达国家大都市市区人口增长的周期变动,提出了城市化进程的(空间生命周期)理论。Z在经济结构上后起国与先行国最重要的区别是存在明显的(二元性)。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主导作用。(中心城市)

增长极概念最初是由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来的。

总部经济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很好地解决了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产业专门化率指标/区位商指标)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的问题。

(地理区位/政府作用/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最基础要素。

(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是破除二重结构的社会经济条件。

(雁行形态说/产品循环说)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参加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本途径。

(自然资源/劳动力)的辐射通常表现出单向辐射的特点。

B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组成。

C产业结构高级化中选择战略才产业的基本原则是(需求收入弹性原则/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原则)。城市化过程是(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过程。

从经济学角度上分析,城市群具有以下的经济性质与功能:(城市群的高聚集性/城市群的高能级性/城市群的开放性/城市群的自组织性)。

D大农业主要包括种(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德国区域经济开发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区域开发政策促进了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均国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多/使落后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地区产业结构静态比较可从以下(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比较/制造业构成技术水平的区域比较)方面进行。

地域分工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E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包括(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产业革命或工业化过程的特殊性/两极化促进了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发展战略不当.资源配置不合理)。

F辐射理论高度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依赖性)。

辐射理论具有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战略的制定/经济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市场信息的传播/思想观念等非经济因素的扩散)等方面。

G根据辐射的特点,借用移民理论的概念对辐射理论进行分类,可以分成(跳跃式辐射/摊饼式辐射)根据胡佛的总结,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地区性需求/输入的投入/外部需求/地区性投入)因素。

根据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水平及目标的不同,世界经济一体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

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的主要是(追求静态贸易福利最大化/改善一国贸易条件/追求动态效应最大化/其他非传统经济收益)。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主要包括(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投资效应)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遵从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经济效应包括(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生产转移和投资转移效应/福利效应)。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经济效应包括(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生产转移和投资转移效应/福利效应)。

H衡量一个产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可以选用的指标有(比较成本/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指标)。

F胡佛认为,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以下区位因素:(地区性投入/地区性需求/输入的投入/外部需求)。

J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造成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两极分化的具体原因包括(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积累的优势/发达地区是政治权势集中地区/发达地区的规模经济效应/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近年来梯度发展理论正由静态定位理论发展为动态理论,其中最有权威的是(缪尔达尔/赫希曼)的理论。

经济辐射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对外开放/资源自由充分流动)。

经济区只归纳为两类,是(综合经济区/类型经济区)

经济一体化包括在不同层次上的经济联合的过程,有(国家内部一体化/全球一体化/国际经济一体化)

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生活质量的改善)

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生活质量的改善)。

K科技工业园区的机制有(人才激励机制/要素流动机制/市场选择机制/政.产.学.研互动机制)

科技工业园区的特征有(市场化特征/网络化特征/信息化与国际化特征)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包括以下几种流派(资源永续利用理论/外部性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三种生产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要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协调性/发展的公平性)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包括(自然资源账户/可持续收入/产品价格与投资评估/环境资源价值公式)。

L落后国家与地区快速向上攀登的基本条件包括(政治上的稳定/重视科学文化发展/有一个有远见卓识.决策果断.工作效率高的政府)。

N农轻重产值结构分析主要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中,(农业资源/地方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平。

P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人口质量/经济效益及增长能力)。

Q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有哪几种基本导向(技术导向/结构导向/资源导向)

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的基本导向是(技术导向/结构导向/资源导向)。

区域产业结构一般由(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产业)组成。

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原则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与应变能力/结构性效益/区内产业之间关联度如何/已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

区域结构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农村/各种网络)组成。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有(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指标/应考虑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作用和应用条件/既要考虑产出又要考虑投入/目的性和可行性原则)

区域经济学目前的流派包括(新经济地理学派/新制度学派/区域管理学派)。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以下都有哪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自由贸易区/特惠关税区/共同市场/关税同盟)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以下都有哪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自由贸易区/特惠关税区/共同市场/关税同盟)

区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或素质提高/技术进步)等要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区域商品和劳务总产出的增长。

R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要遵循生态学的定律,包括(高效原理/和谐原理/自我调节原理)。

S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主要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经济政策/完善的法律制度)。

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主要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经济政策/完善的法律制度)。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W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要求成员国在(贸易/货币/财政)等政策上完全一致。

为了区分中梯度地区与低梯度地区,采用(区域失业率/每千人中外迁人数/人均住房面积)等指标。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具体表现在(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体制)的转换速度和程度不同。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具体表现在(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体制)的转换速度和程度不同。

我国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面是(抓好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

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理论)。

X现代区域经济理论把区域经济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国际区域经济/国家规划的区域经济/城市经济/特区经济)。

协调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协调。

新经济特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包括经济特区的(极化效应/扩散效应)。

Y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不能鼓励大力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发展不平衡没有制约作用/可持续发展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地理中的区域相比,经济区域具有如下特点(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的产物/经济区域不能无限划分/经济区域不是固定不变的/经济区域是开放的,界限是模糊的)

Z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多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这就是(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回流效应)。

在科技工业园区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要素流动机制/市场选择机制/政.产.学.研互动机制)

在科技园区要形成(市场化/网络化/国际化/信息化和制度化)特征。

在科技园区要形成(市场化/网络化/国际化/信息化和制度化)特征。

在一个开放的区域系统中,需要可分为(政府需求和货币变动/区域内的商品需求和区域外的商品需求净值)

资源结构指生产要素结构,即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和科学技术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科学技术)

总部经济的特征包括(经济集约性/产业延展性/发展辐射性/合作共赢性)。

总部经济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效应包括(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就业乘数效应/社会资本效应)。

判断题

自由贸易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错)

在自由贸易区取消了各国之间的贸易限制。(对)

经济区域不是人的经济活动的产物。(错)

非平衡增长论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角度论证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错)

增长极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来的。(错)

二重结构就是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断层。(对)

总部经济所体现的空间价值链主要包括企业空间价值链与产业空间价值链。(对)

循环经济的社会意义表现在它为人口日益增长的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

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错)

类型经济区划分的基本原则包括经济区域与民族聚居区相协调的原则。(错)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想从经济上解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对称,平衡二元经济的利益冲突,但在调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却没突破。(对)

二次世界大战后, 众多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上落后、政治上不稳定以外,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呈现典型的区域发展的“二元性”。(对)

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更优惠政策的地区。(对)

区域结构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的重要标志。(对)

区位决策就是决策主体的区位选择过程。(对)

增长极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提出来的。(错)

根据点辐射的观点,要重视铁路干线、公路干线的建设和与周边路线的配套问题。(错)

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基本形式,也是国际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内容。(错)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开始创立的区域科学(错)

回流效应是指发达区域或核心其余为了保持自身的发展,不断增加向不发达区域和边缘区域采购原材料、燃料和产品,输出资本技术和设备,帮助它们发展经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错)

降低交易成本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对)

总部经济形成了市场机制以外的这种力量,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很好地解决了经济活动的代理问题。(错)

类型经济区的划分有利于国家合理分配资金。(对)

经济区域是固定不变的(错)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研究中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对)

经济同盟要求成员国在货币、财政以及其他政策方面实行一定程度的协调。(对)

综合经济区划分的基本原则包括经济中心和吸引范围相结合的原则(对)

在自由贸易区保持对成员国以外国家的统一的关税壁垒。(错)

在特惠关税区中,成员国相互间只课征远远低于对第三国所课征的关税,大部分商品可能完全免税。

(错)

工贸结合型的经济特区吸引国内外企业到区内投资设厂,集中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及其产品,加速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步伐,推动技术进步,扩大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错)

工贸型的经济特区让外商在区内免税(关税)进行商品转让、仓储、分装与贸易。(错)

科技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对)

共同市场除了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外,还要取消对生产要素流动的一切限制。

(对)

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循阶梯而上,不可超越。它应该重点发展占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对)

产品循环说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角度论证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错)

根据线辐射的观点,以城市为中心建立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从而提高城市和周边地区的辐射效率。(错)

世界城市理论认为,世界城市是全球性经济活动空间扩散的场所,跨国公司的总部集中于若干主要全球城市之中。(对)

经济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布局中,大城市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种种信息汇集与传播的中心。(对)

按照梯度推进理论把中国划分为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欠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是一种比较准确的一种划分方法。(错)

二重结构使得地方经济能与中央企业有机协作。(错)

点辐射、线辐射、面辐射三者都意味着经济资源和人文环境的流动和传播,促使地区之间逐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对)

处在高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不断创新,建立新行业、新企业,创造新产品,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同时,要果断地、有计划地逐步淘汰那些已经进入成熟与衰退阶段的老产业。(对)

创意产业可以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价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

区位论中的古典区位论也叫利润决定论。(错)

知识经济是循环经济当中最重要的实践基础。(错)

区域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首先在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引致产业的空间聚集,进而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动力。(对)

当今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体发展。(错)

从经济角度看,强可持续发展指留给后代的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的总量至少不变。(错)

循环经济3R原则的重要性是并列的。(错)

持续性原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公平。(错)

按照循环经济,经济增长意味着生产和消费更多的产品。(错)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概念强化。(错)

区位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德国的经济学家廖什。(错)

区域结构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的重要标志。(对)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具体体现在:经济发展速度不同造成的人均产出和人均生活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并呈上升趋势。(对)

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的新阶段。(对)

贸易型的经济特区通过在区内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前来投资,创办旅游方面的企业,如宾馆、饭店、娱乐设施、运输企业、旅游食品和纪念品加工企业以及各种旅行社等,以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和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错)

工贸型的经济特区让外商在区内免税(关税)进行商品转让、仓储、分装与贸易。(错)

经济区域可以无限划分。(错)

关税同盟是对非同盟国家规定统一的外贸税率和实行共同的外贸政策而缔结的同盟。(对)

区域经济学者把生命循环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学中,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理论。(错)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辐射通常表现出双向辐射的特点。(错)

梯度发展理论一开始曾经是一种静态定位理论。(对)

梯度推进理论强调了同一地区之内的经济互补性。(错)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对)

总部经济所体现的空间价值链主要包括企业空间价值链与产业空间价值链。(对)

成本决定论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揭示了工业布局中以最小成本支出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思想。(对) 城市群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必须着重对地域内各核心城市职能分工和产业地域分工的研究。(对)

区位论中的古典区位论也叫地理决定论。(错)

进入世界性经济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是自然意义上的时间概念问题。(错)

奥兰治的开发是美国在县域开发方面一个成功的案例。(对)

在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错)

按照福利经济学原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不协调是由于个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不相等而造成的。

(对)

辐射理论把平衡发展理论和不平衡发展理论结合起来研究解决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

(对)

城市化通过推力机制和拉力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

城市群内总存在一个核心城市作为增长极核。(错)

共同市场除了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外,还要取消对生产要素流动的一切限制。

(对)

总部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的生产基地分开。(对)

二重结构区域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强。(错)

跳跃式面辐射比摊饼式面辐射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辐射的效果通常较好。(错)

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表明,城市化率在50%——60%之间的阶段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

(错)

在面辐射中,跳跃式面辐射通常具有更大的现实性。(错)

城市间的相互作用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物质基础。(错)

循环经济实现从生产优先到服务优先的转变。(对)

地域分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绝对优势理论。(错)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最有影响力的是鲍里斯·塞泽尔基的综合发展战略理论。(对)

贸易型的经济特区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与技术在区内投资设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从国内外采购原材料进行工业生产和制造,产品全部或大部分出口到国外市场销售。(错)

扩散效应是指为了在发达区域获得更高的报酬,不发达区域流出其劳动和资本,发达区域或核心区域凭借自身的优势,从不发达区域和边缘区域吸纳要素和资源扩大自己,引起不发达区域和边缘区域的衰落,扩大区域经济差异。(错)

战略产业应当是比较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可能性比较小的产业。(错)

经济梯度转移理论认为,人口结构是区域经济盛衰的主要因素。(错)

根据需求收入弹性原则,应该选择产品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的产业来重点发展。(错)

按照梯度推进理论的划分方法,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考虑了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双向性。(错)

对规模经济的追求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物质基础。(错)

循环经济是相对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错)

区位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对)

如果辐射力足够强,那么,点辐射的结果肯定比线辐射好,影响面也更大。(错)

经济梯度转移理论认为,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对)

按照梯度推进理论,我们可以进行跨地区研究,即把若干省市自治区的交界地区、若干行政地区、若干县的交界处形成的地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便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错)

区域协调是城市群生成和发育的知识依赖。(错)

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简介

城市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简介 城市信息产业局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建设是由城市信息产业局承担的项目。项目建设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相关单位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换,避免重复建设及信息孤岛的发生,更好地解决社区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难题,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主要包括“社区内网协同办公平台”、“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城市卫生局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城市医保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二个平台及二套业务系统。 “社区内网协同办公平台”是在以个人基础信息为中心的,以数据交换为基础,建立社区信息资源库,初步整合民政局、就业局、社保局、卫生局和医保中心的社区管理系统、内部协同办公系统,搭建城市统一的社区内网协同办公平台。 “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采用B/S体系架构,以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站为主要表现形式,建设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同时整合各部门的外网资源,建立以事务链为中心的政务公开系统,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为社区居民服务,体现服务型政府新形象,且预留与其他部门业务系统整合的标准接口。 “城市卫生局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是面向社区的,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单位,用来记录每个人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包括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属病史、现病史及历次诊疗经过、历次体检结果等。它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它记录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 “城市医保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城市几百万人的保费缴费难题,提高了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任务强度,把工作人员从复杂繁重的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同时避免了许多人为的错误的发生。初步实现了医疗保险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 整个系统实现覆盖全城市的城市、区、街道及社区的四级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政府其他部门可以直接利用该平台与社区进行数据通讯,各单位可以在建成

小区宽带接入网设计

小区宽带接入网设计 内容摘要:宽带接入技术一种比较新兴的技术叫做ADSL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在上网需求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在小区建设中最困难得是铺设光缆,给工程增加了难度.对于这种状况,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ADSL技术.介绍了ADSL的基本理论,住宅小区网络需求出发,采用了ADSL 技术在利用原有小区内部电话线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宽带小区的前景很好.简述了小区宽带接入的一般要求、目标和设计原则,研究了基于ADSL宽带接入技术的实现方案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工程拓扑图形,获取高速度和IP在用户的分布。 关键词:ADSL、小区、宽带 前言 现在信息时代已经来临,除了传统的电话,传真,数据通信的需要,如计算机通信,高速数据通信,会议电视,电子邮件地址和多媒体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通信网络方面,在我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传输网络,主次干线和大中城市的电话中继线有一个数字,Internet基本实现交换网络已基本实现了程序的程序控制,数字,和访问网络,人们常说客户网络的发展相对缓慢。网络和交换网络的快速发展,接入网的快速发展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由于接入网是通信网络建设的技术复杂,实现困难,投资成本高,影响广泛,是一个关键的一部分,所以接入网成为通信网络建设的困难。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常用的宽带接入网技术,与社区规划和宽带接入网的几种类型的设计。综合住宅用户,可靠和安全的网络业务,高速宽带上网,局域网互连,并基于宽带接入网的其他业务。 1需求分析 1.1 小区宽带入网的特点和需求 信息社会飞速发展导致人们对智能化住宅要求的增长,宽带小区的建设已成为电信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甚至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重心。所有用户的需求是技术开发和实施指南,不同用户需求的宽带接入,接入业务组件和服务的要求也不同。 对互联网接入用户的数据的主要业务,如网页浏览,文件下载,数据服务等,具有明显的非对称TDD,而不是延迟和延迟变化敏感。但视频业务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会产生持续的向下流动,更加加剧了业务流的不对称性。 因此,个人用户接入业务构成主要由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数据和少量低转速的实时交互流。 宽带接入小区后,宽带小区网络有着独特的需求和特点: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2011-02-03 19:17 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打印本页关闭 民政部1月31日发布《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请发至电子邮箱:ncsqjs@https://www.360docs.net/doc/54366781.html,。全文如下: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社区服务,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是社区和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党政引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目前,全国有84689个城市社区、59.9万个建制村(社区)。“十一五”期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国共建成综合性的社区服务站3002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51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3.9万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9.3万个。还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文化中心(室)等专项社区服务设施。二是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活救助、文化娱乐、社会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向社区覆盖,广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社区志愿互助服务蓬勃开展。超市、菜场、早餐等生活保障性商业网点得到重点配套,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废旧物品回收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逐步进入社区,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三是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不仅有依法选举产生的村(居)委会成员,也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专职社区工作人员。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城乡居民走上社区工作岗位,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43.1万人、村民委员会成员234万人,社区公共服务从业人员215.8万人。此外,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服务各领域,人数已达2900多万,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四是社区服务方式不断改善。不少地方依托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不少地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方便快捷地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有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开展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活动,增强了社区服务的活力和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五是社区服务制度环境初步形成。国家围绕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工作出台了法律,围绕社区卫生、社会救助、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社区服务设施等内容出台了相关政策,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的政策措施,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实践证明,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配套工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 但就总体情况而言,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也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存在突出问题是,城乡社区服务发展严重失衡,社区服务设施严重短缺,街道、社区仍然缺乏服务场所,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刚刚起步。社区服务内容亟待丰富,社区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巨大,需求和供给脱节,供给方式单一。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结构亟待优化。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缺乏统一规划,投入不足、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资源整合不够,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完善。 “十二五”时期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离不开社区服务,满足城乡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离不开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社区服务。随着工业化、信

社区O2O服务平台可行性分析

社区O2O服务平台可行性分析 2015年5月

目录 第1章做什么 (3) 1.1 定位 (3) 1.1.1 服务属性——吸引用户 (4) 1.1.2 电商属性——实现盈利 (4) 1.1.3 社交属性——留住用户 (4) 1.2 形式 (4) 第2章为什么 (6) 2.1 业主有需求 (6) 2.1.1 维修服务需求 (6) 2.1.2 社区购物需求 (6) 2.1.3 业主交流需求 (7) 2.2 社区里有待挖掘的金矿 (7) 2.3 企业发展的压力 (7) 第3章怎么做 (8) 3.1 做好顶层设计 (8) 3.2 做好软件平台 (8) 3.3 做好服务 (9) 3.4 做好推广 (9) 3.4.1 线下推广 (10) 3.4.2 线上推广 (10) 3.4.3 媒体推广 (10) 第4章谁来做 (11) 4.1 开发团队——做好软件开发 (11) 4.2 线上团队——做好运营和维护 (11) 4.3 线下团队——做好服务和推广 (11) 第5章期望的效果 (12)

第1章做什么 开发一个面向业主的社区O2O服务平台,包括社区服务、网上购物商城和社区交流平台等三大功能。主要服务于物业覆盖的用户群,例如居民区、办公楼、厂区等等。 社区服务:一方面是指物业公司面向用户提供的基础服务,例如报修、缴费、问题反馈等;另一方面是指配套商家面向用户提供的生活服务,例如洗衣、家教等等。社区服务还包括公共服务,例如社区通知公告、消息提醒等。 网上购物商城:是指面向用户提供在线购物功能,例如提供生鲜食品、稀有特产等。网上商城还可以将周边商户纳入平台,提供方便的日用百货。 社区交流平台:为业主之间提供一个网上互动交流的平台,例如社区论坛、二手交易、活动发起等等。 1.1 定位 社区O2O服务平台需要具备三大属性,服务属性、电商属性、社交属性。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闭环生态圈,一旦闭环生成,未来再对平台进行服务或品类

社区宽带网络发展方案

社区信号覆盖及网络发展方案 北京四通集团

市场简析 伴随着中国电信市场的不断开放,电信基础和增值业务的如此巨大的技术和市场发展空间,必然孕育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公司作为拥有基础光纤网络和综合电信业务平台的电信基础业务二级运营商,将不断努力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快、更安全的各项电信服务。面向新世纪,本公司将以人为本,为人们创造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的工作和生活,努力打造“高科技、国际化”的公司。本公司的服务宗旨是“创新开拓最佳性价比的产品,诚挚服务快速成长性的市场,矢志成为国内一流的通信公司”。 二、专业团队 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本。公司目前员工平均年龄28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全部是多年从事基础电信和增值电信业务运营、营销、科研开发、技术维护及售后服务的专业人才。公司的高层人员都来自大型网络通讯公司(包括来自电信通、光环新网、长城宽带、北京四通、数字家园等多家大型通信网络公司),拥有多年丰富的通信网络集成先进技术、管理、市场销售的成功经验,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业务能力

本公司作为综合电信业务提供商,紧跟世界电信技术发展趋势,采用最新技术,同时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发展性,这是本公司技术战略的基本出发点,使企业保持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通过光纤城域网络和综合电信业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电信业务解决方案: 1、高速互联网接入业务(光纤接入); 2、专用数字电路连接服务; 3、局域网互联服务; 4、虚拟专用网(VPN)服务; 5、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和量身定做的电信业务解决方案; 6、点对点光纤租用(或买断)。 7、语音业务:市话/长途、IP语音、网络电话等;

毕业设计---网络社区服务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社区服务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论文作者姓名: 申请学位专业: 申请学位类别: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论文提交日期:

网络社区服务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社区服务与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社区的居民信息,其主要意义在于避免传统手写方式产生的数据丢失、书写错误、劳动强度高且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等问题。通过计算机联网后,可以实现数据的远程访问和共享,从而方便管理并节约成本。 本文介绍了一个社区服务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完整地分析了社区服务与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并进行了详细设计。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其中的基本功能,包括:居民信息管理、外来人员信息管理、信息公告、用户注册、用户论坛等功能。同时,系统对用户进行了分级管理,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在技术上,该系统选择了三层的网络体系结构。客户端技术综合采用HTML、VBScript、JavaScript等技术提供用户界面;应用服务器端使用IIS,并采用ASP动态网页编程技术实现业务逻辑;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QL Server 2000关系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利用ADO技术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透明的数据传输。 关键字:社区管理系统;数据库;论坛;ASP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Community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Network Abstract Community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CSMS) is such a software system that manag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 by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y.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way of handwritten, it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such as avoiding the data loss, limiting the writing errors,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and breaking the space restriction. Through the computer network, remote data accessing and data sharing can be implemented to facilitate the management and to save the co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oncrete Community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is system completely analyzed the business requirements and system requirements of the CSMS, and designed the system in detail. Based on this, it implemented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CSMS, including resi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migra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roadcasting, and user registration and user forum. Meanwhile, the system grades the users to enhance the system security. Technically, the system adopted the Tri-Level network architecture. The client uses HTML, VBScript, JA V A Script technologies to provide the user interface; the application server uses IIS, ASP dynamic web programming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business logic; the database server chooses the SQL Server 2000 relational DBMS; the application server communicates with database transparently by ADO technology. Key words: community management systems; databases; forums; ASP

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法

第2章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法 2.1、网络用户调查与网络工程需求分析 (1)在用户单位制定项目建设任务书,并且确定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任务之后,项目承担单位的首要任务就是网络用户调查和网络工程需求分析。 (2)对网络节点地理位置分布情况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用户数量及分布的位置调查、建筑物内部结构情况调查和建筑物群分布情况调查。 (3)网络需求详细分析主要包括:网络总体需求分析、综合布线需求分析、网络可用性和可靠性分析、网络安全性需求分析以及网络工程造价估算等。 2.2、网络总体结构设计基本方法 2.2.1 网络结构与拓扑构型设计 (1)网络系统方案设计阶段要完成以下任务:网络建设总体目标、网络系统方案设计原则、网络总体设计、网络拓扑结结构、网络设备选型和网络系统安全设计。 (2)网络工程建设总体目标是,明确用户的实际需求,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选择适合的技术,确保网络工程建设的先进性、可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与安全性。 (3)网络系统设计的原则是实用性、开放性、高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与可扩展性。 (4)通常,核心层设备之间、核心层设备与汇聚层设备直接使用具有冗余链路的光纤连接; 汇聚层设备与接入层设备之间、接入层设备与用户计算机之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价格低廉的非屏蔽双绞线(UTP)、多模光纤连接。 2.2.2 各逻辑层次网络结构设计 (1) 通常,核心层网络要承担整个网络流量的40%~60%。 (2) 提高服务器集群可用性的连接方案之一是,采取链路冗余的方法直接连接两台核心路由 器(或核心三层交换机)。其优点是直接利用了核心路由器的带宽,但是占用比较多的核心路由器端口,提高了核心路由器设备的成本。 (3) 提高服务器集群可用性的连接方案之一是,采取专用服务器交换机,同时采用链路冗余 的办法,间接地连接到两台核心路由器(或核心三层交换机)。其优点是可以分担核心路由器的带宽,缺点是容易形成带宽瓶颈,且存在单点故障的潜在危险。 (4) 网络系统分层设计中,层次之间的上连带宽与下一级带宽之比一般控制在1:20。 2.3、网络关键设备选型 2.3.1 网络关键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 (1)关键网络设备一定要选择成熟的主流产品,且最好是同一个厂家的产品;主干设备要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赤峰供销一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7月16 日 目录 第一章智慧社区概述 (1) 政策背景 (1) 智慧社区简介 (1) 和传统社区的区别 (2)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 智慧社区网络设计原则 (3) 智慧社区总体设计原则 (4) 第二章智慧社区建设内容 (6) 智能化社区管理 (6) 弱势群体保障. 6 社区区域定位. 7 家庭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社区物业.. 17 周界防范系统.. 17 闭路监控系统.. 18 楼宇对讲系统.. 19 家庭报警系统.. 20 电子巡更系统.. 21 门禁系统.. 22 楼宇自控系统.. 23 智能化社区服务.. 23 远程抄表系统. 23 停车场管理系统.. 24 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 (24) 社区“一卡通”管理系统 (25) 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 (25) 网络化基础设施 (26)

主干网网络技术.. 26 接入INTERNET的方式 (32) 综合布线系统 (34) 宽带网络接入系统.. 35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36 综合化信息服务.. 36 社区门户网站.. 36 综合信息查询 (37) 地理信息查询 (39) 社区电子商务. 40 第三章智慧社区历程与现状 (41) 国外智慧社区发展历程. 42 国内智慧社区发展历程.. 42 国外智慧社区发展现状.. 42 国内智慧社区典型案例.. 44 深圳红树西岸智慧社区. 44 上海文化花园智慧社区 (45) 大连星海人家智慧社区 (45) 第四章附录 (48) 物联网简介.. 48 RFID简介.. 51 智慧社区常用设备.. 55 家庭生活智能化设备.. 55 社区管理智能化设备 (56) 通信自动化设备 (56) 第一章智慧社区概述 政策背景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推动“数字北京”建设,以“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兴业”三 大计划和“数字奥运”专项工程的顺利实施为标志,“数字北京”建设目标全面完成。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迈进,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

大型复杂网络中的社区结构发现算法

—92— 大型复杂网络中的社区结构发现算法 胡 健1,董跃华1,杨炳儒2 (1. 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赣州 341000;2.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在大型复杂网络中自动搜寻或发现社区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该文把超图模型以及基于此的聚类算法应用到社区结构发现的领域。对于简单图的社区结构发现,引入边聚集系数的概念,提出基于边聚集系数的社区发现算法。将安然邮件数据集作为测试数据集,通过算法对比分析,证明该算法在时间复杂度上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 关键词:边聚集系数;社区结构;社区发现 Community Structure Discovery Algorithm in Large and Complex Network HU Jian 1, DONG Yue-hua 1, YANG Bing-ru 2 (1. Facul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he automatic search and community discovery in large and complex network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applies the hypergraph based model and cluster algorithm in community structure discover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dge Clustering Coefficient(ECC) to community structure discovery of simple graph and proposes an algorithm of community discovery based on ECC. Enron e-mail data sets are test data set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lgorithm, to prove that this algorith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ime complexity. 【Key words 】Edge Clustering Coefficient(EBB); community structure; community discovery 计 算 机 工 程Computer Engineering 第34卷 第19期 Vol.34 No.19 2008年10月 October 2008 ·网络与通信· 文章编号:1000—3428(2008)19—0092—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01.6 1 概述 复杂网络中社区发现(community finding)的研究起源于 社会学的研究工作。能够在大型复杂网络中自动搜寻或发现“社区”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1],如社会网络中的社区可能代表的是根据兴趣或背景而形成的真实的社会团体,引文网络中的社区或许代表的是针对同一主题的相关论文,万维网中的社区或许就是讨论相关主题的若干网站,而生物化学网络或者电子电路网络中的社区可能就是某一类功能单元。发现这些网络中的社区有助于更有效地理解和开发这些网络。与社区发现相关的成熟理论包括图论以及模式识别。Wu 和Huberman 的研究成果[2]以及Newman 和Girvan 的研究成果[3]使得复杂网络中的社区发现成为近几年复杂网络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形成了复杂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Newman 和Girvan 把社区发现问题定义为将网络节点划分成若干组,使得组内的节点之间连接比较稠密而不同组节点之间的连接则比较稀少。Newman 和Girvan 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基于边介数(edge betweenness)概念的分割方法,尽管该方法计算量很大,但由于其性能优越而成为社区发现研究的重要参考模型。 对于一般简单图的社区发现,也可以称之为基于图的聚类,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属性的有共性的节点聚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个的聚类[2]。这方面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有G-N 算法、谱二分法和层次聚类法。 尽管人们对复杂网络的社区发现问题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目前无法解决的基本问题[4],如社区的概念虽然大量使用,但却缺少严格的数学定义;大多数社区发现算法虽然性能优越,但所需要的计算量却很大;更为 关键的是,很多算法不是针对异构数据集。这说明复杂网络中社区发现的研究还远没有成为体系,还有很多工作待完善。 2 边的聚集系数定义 为了刻画描述一个网络,通常有这样几个角度,一个是这个网络中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整个网络的平均距离;另一个是每个节点的度以及整个网络的平均的度;还一个就是节点之间聚集的情况,点的聚集系数这个概念是用来体现对于某个节点A 来讲,如果B 和C 都是A 的邻接点(朋友关系),那么B 和C 两者之间也有邻接(朋友)的可能性。 定义1 某节点n 的聚集系数(node clustering coefficient) ()C n 如下定义: (1)假设某节点n 的度是k ,则该节点的这些邻居之间可能形成边的最大数是: ()(1)/2T n k k =? (2)()E n 表示图中这些邻居之间实际的边的个数,则 ()()/()C n E n T n = 定义2 一个网络的聚集系数为这个网络中节点的聚集系数的平均值。 如图1所示,节点1的度为5,所以与它相连接的5个顶点之间最多存在54/210×=条边;而实际上另外5个顶点相互之间存在6条边,所以节点1的聚集系数是6/10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675030) 作者简介:胡 健(1967-),男,副教授、博士,主研方向:数据挖掘,智能信息检索;董跃华,副教授;杨炳儒,教授、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08-08-01 E-mail :euguenehu@https://www.360docs.net/doc/54366781.html,

中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案

一个中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案 网络工程设计方案需要一个中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案 (1) 公司有 1000 台 PC (2) 公司共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的相互访问要求有限制,公司有若干个跨省的分公司 (3) 公司有自己的内部网页与外部网站 (4) 公司有自己的 OA 系统 (5) 公司中的每台机能上互联网 (6)核心技术采用VPN 根据以上 6 个方面的要求说明提出一个网络设计方案 目录 前言 一、项目概述 二、需求概述 三、网络需求 1.布线结构需求 2.网络设备需求 3.IP地址规划 四、系统需求 1.系统要求 2.网络和应用服务 五、存储备份系统需求 1.总体要求 2.存储备份系统建设目标

3.存储系统需求 4.备份系统需求 六、网络安全需求 1.网络安全体系要求 2.网络安全设计模型 前言 根据项目招标书的招标要求来细化为可执行的详细需求分析说明书,主要为针对项目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确定详细的需求状况以及需求模型,作为制定技术设计方案、技术实施方案、技术测试方案、技术验收方案的技术指导和依据 一、项目概述 1. 网络部分的总体要求: 满足集团信息化的要求,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路。 良好的性能,能够支持大容量和实时性的各类应用。 能够可靠的运行,较低的故障率和维护要求。 提供安全机制,满足保护集团信息安全的要求。 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未来升级扩展容易,保护用户投资。 用户使用简单、维护容易。 良好的售后服务支持。 2. 系统部分的总体要求: 易于配置:所有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系统应该是易于配置和管理的,并保障客户端的方便使用; 更广泛的设备支持:所有操作系统及选择的服务应尽量广泛的支持各种硬件设备; 稳定性及可靠性:系统的运行应具有高稳定性,保障7*24的高性能无故障运行。 可管理性:系统中应提供尽量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便于系统管理员在任何位置方便的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

社区生活服务平台建设解决方案

社区生活服务平台建设 解 决 方 案

目录 1 项目背景 (1) 2 方案概述 (3) 3 产品特点 (6) 3.1 逐级精细管理模式 (6) 3.2 事件上报 (7) 3.3 系统事件自动分流 (8) 3.4 绩效自动考核 (8) 3.5 事件项目可定制 (8) 3.6 接口开放 (8) 3.7 GIS可视化操作 (8) 3.8 符合规范 (9) 4 功能介绍 (9) 4.1 人口管理 (9) 4.2 特定人口管理 (10) 4.3 单位法人管理 (10) 4.4 社区单位管理 (11) 4.5 商户管理 (11) 4.6 民情上报 (11) 4.7 警情上报 (12) 4.8 自动考核 (12) 4.9 自动统计 (13) 4.10 自动通知 (13) 4.11 自动催促 (13)

4.13 事件定位 (14) 4.14 人口定位 (14) 4.15 事件流程跟踪 (14) 4.16 分级管理 (14) 4.17 老人和儿童管理 (14) 4.18 公共安全管理 (15) 4.19 邻里矛盾解决 (15) 4.20 舆情监控 (15) 4.21 社区环境监控 (15) 4.22 黄赌毒及时发现 (16) 4.23 邪教组织及时发现 (16) 4.24 公共设施管理 (16) 4.25 志愿者管理 (17) 5 系统架构 (18) 5.1 总体架构 (18) 5.2 数据流向 (19) 5.3 逻辑处理 (20) 5.4 业务处理 (20) 6 软件模块 (22) 6.1 超时事件查看 (22) 6.1.1已分配未接受事件 (22) 6.1.2已接受未反馈记录 (22) 6.1.3已接受未回访记录 (22)

社区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前言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以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而形成的网络化是推动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综合信息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网络应用系统通过在网络中对数字信息的综合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而在全球范围把人类社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以不可抗拒之势影响和冲击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计算机网络将注定成为21世纪全球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社区宽带网络是接到小区用户的高速网络,网络速率应该足以支持视频,通常至少是2Mbps.社区宽带网是连接普通用户终端设备和信息高速公路之间的桥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市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享受意识也随之改变!市民越来越觉得去网吧上网————网速快,却周围环境差!在家里上网冲浪,越来越受广大市民的钟爱! 由于社区网络提供多种实用实惠的网络服务: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娱乐项目和网络教育项目等等四个大项目。因此,越来越受市民的垂青! 社区宽带网强调娱乐,要易于使用、系统提供娱乐节目到社区必须比原有的商务系统有更优良的性能。 社区网建设的目标是为广大市民提供高速网络带宽,丰富社区活动,网络教育的项目 第一章背景分析

1.1用户信息及应用需求 1)、用户概况 XX 小区整体有6栋楼,每栋5单元,都为居住,每单元4户住户。总共120户。 图形如下: 2)、应用的需求: 通过社区网建设满足居民稳定高速的访问Internet ,丰富的社区活动, 通过计算机网络增进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沟通互助、友谊!具体的如下: (1)社区服务和电子商务 宽带网络社区中的电子商务之所以被广泛看好,是因为物业管理与服务 完全可以在网上完成。社区信息为社区服务(医疗、物业管理的一系列项目)和电子商务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平台,它不仅为电子商务提供了真实的用户群体和很好的安全性能,而且在配送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安全性而言,在局域网内提供的金融服务会有更好的安全性,它只需要验证一下固定的IP 地址即可。社区拥有一支较好的物业管理队伍,那么它完全可以拥有很好的物流配送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社区的电子商务也会有更好的前景。 (2)娱乐项目

基于标签传播和社区融合的复杂网络社区检测

基于标签传播和社区融合的复杂网络社区检测复杂网络是各类复杂系统的抽象形式,具有无标度性、小世界性、聚集性和度的幂律分布等性质。复杂网络中的社区结构是网络中内部连接较多,与外部连接较少的节点集合。复杂网络的社区检测就是根据其节点连接信息和网络拓扑结构将网络划分成若干子网络的过程,对复杂网络中社区结构的检测有助于理解网络演变过程并发掘网络 中潜在的信息。针对复杂网络社区检测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进化算法,标签传播算法,社区融合策略等方法被不断提出并改进。然而以上算法目前还不够完善,存在着准确性低,检测随机,检测速度慢,易陷 入局部最优,模块度分辨率限制等问题。并且在网络信息量飞快增长的今天,复杂网络社区检测也逐渐趋向大数据化,针对大规模网络的 社区检测方法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设计了三种方法,对以上普遍存在的检测问题进行改进,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 查找核节点的标签传播算法检测中小规模网络中的社区结构。首先循环查找核节点并根据相似度对网络进行预划分,降低小社区被吞并的可能,增加标签传播过程中传播方向的多样性;然后执行标签传播算法,对预划分后的网络进一步划分,降低标签传播算法本身的随机性;再根据节点与社区隶属度对划分结果进行修正,更准确的对网络进行划分。实验表明本算法在中小规模上的检测结果优于传统标签传播算法。2)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权值的标签传播策略对大规模现实网络进行社区检测。首先,根据节点度查找网络中影响力较大的核节点集合,核节点由于与其他节点连接较多,因此其传递和接受的信息量较大;

然后,根据节点与核节点集合中成员的相似度及节点度为网络中节点 赋权值,这样在标签传播过程中,影响力较大的节点标签将被优先选择,有效提高标签传播准确度;最后提出一个节点与社区的紧密度函数,并以此为目标函数对网络执行标签传播策略。这一函数将节点与 社区连接数和节点隶属邻居社区的程度结合,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节点 及边的信息。实验表明本算法在大规模网络上可以获得很好的检测结果。3)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模块密度增量的大规模网络社区融合方法。首先,查找网络中局部核节点即潜在社区中心,将与核节点相似度值 高于给定阈值的邻居节点划分到核节点所在社区,将初步形成的社区 按外部连接数降序排序;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密度的改进模块密度增量 作为目标函数,在社区合并过程中,优先考虑外部连接少的邻居社区 进行合并,避免错误融合;在局部社区融合过程中加入全局判断,同时 计算并比较每组可能融合的两个社区与各自邻居社区融合得到的改 进模块密度增量值,判断是否进行社区融合,进一步降低社区融合过 程中出现错误融合的概率。本算法解决了大多数社区融合算法基于模块度函数而导致的分辨率限制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对大规模 网络的检测与现有经典算法相比更优。

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1.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 )按照采用的技术、应用的范围和协议标准不同分为共享局域网与交换局域网 1.2局域网特点: 1. 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 2. 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0G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 3. 成本低,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1.3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1.4主机(host)包括用户终端设备(个人计算机、数字设备)、服务器,是资源子网的主要组成单元 1.5资源子网: 组成:主计算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部设备、各种软件资源、网络服务 功能: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 1.6通信子网: 组成: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其他通信设备功能: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1.7通信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结构中成为网络结点 1?作为与资源子网的主机、终端的连接接口,将主机和终端连入网络 2. 作为通信子网中的分组存储转发结点,完成分组的接收、校验、存储、转发等功能,实现将源主机报文准确发送到目的主机的作用 1.8通信线路:通信控制处理机与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控制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计算机网路采用多种通信线路,如电话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通信信道、微波与卫星通信信道等 1.9局域网与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城域网与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路由来实现的 1.10介入城域网方式:局域网、电话交换网(PSTN)、有线电视网(CATV )、无线城域网(WMAN )、无线局域网(WLAN ) 1.1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1. 广域网建设投资大、管理困难,一般由电信运营商负责组建与维护 2. 电信运营商提供接入广域网的服务与技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传输服务,因此广域网是一种公共数据网络( Public Date Network,PDN 3. 用户可以在公共数据网络商开发各种网络服务系统,用户使用广域网的服务必须向广域网运营商购买服务 1.12广域网技术主要研究的是远距离、宽带、高服务质量的核心交换技术 1.13广域网发展: 1. 早期,人们利用电话交换网PSTN的模拟信道,使用调制解调器完成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低速数据通信 2.1974年X . 25分组交换网出现 3. 随着光纤开始应用,一种简化的X . 25协议的网络:帧中继(Frame Replay, FR)网得到广泛应用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编者按:根据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2013年10月份报名,11月底或12月初笔试,目前国家公务员局暂未公布任何有关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相关政策,建议考生随时关注职业培训教育网,第一时间了解最全面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职业培训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热点话题,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热点话题六:大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热点追踪】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强化社区自治和服11 !!务功能是社区和谐的前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快速转型,大量 :“单位人”“社会人”转变为“社区人”,社区日益为社会成员的集聚点、社会需求的交 !!汇点、政府社会管理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构建以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已成为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当务之急,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社区服务设施总量供给不足;社区服务项目较少,水平不高,供给方式单一;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结构亟待优化;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缺乏统一规划,保障能力不强,社会参与机制圣待完善。 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发展目标。“十二五”规划 li纲要对“构建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做出了全面部署: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农村社区服务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概括 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目前,全国有6 923个城市街道,8. 7万个城市社区。“十一五”期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助力工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 但就总体情况而言,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社区服务设施总量供给不足,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缺口达49. 19%。社区服务项目较少,水平不高,供给方式单一。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结构亟待优化。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缺乏统一规划,保障能力不强,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完善。 “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城乡基层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和重大的挑战。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各

企业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

网络集成实训
《网络集成实训》课程设计
某 网 大 络 型 规 连 划 锁 与 商 设 企 计
班级: 姓名:
1

网络集成实训
目录
摘要 .................................................................................................................................................. 3 1 需求分析 ........................................................................................................................................ 4 1.1 某大型连锁商业企业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背景与需求 ................................................. 4 1.2 某大型连锁商业企业网络的建设目标 ............................................................................. 4 2 总体设计 ........................................................................................................................................ 5 2.1 方案构想 ............................................................................................................................. 5 2.2 方案说明 ............................................................................................................................. 6 2.2.1 网络总体设计规划分析 .......................................................................................... 6 2.2.2.网络中心规划设计 .................................................................................................. 7 2.2.3 分部网络规划与设计 .............................................................................................. 8 2.2.4 IP 地址规划与 VLAN 划分..................................................................................... 8 2.2.5 网络设备选型 .......................................................................................................... 9 3 运用技术及配置 .......................................................................................................................... 18 3.1 端口汇聚 ........................................................................................................................... 18 3.2.创建 VLAN....................................................................................................................... 18 3.3.启用 GVRP ....................................................................................................................... 19 3.4.划分 VLAN....................................................................................................................... 19 3.5.启动 RSTP 生成树 ........................................................................................................... 20 3.6.VRRP 配置 ....................................................................................................................... 20 3.7.配置缺省路由................................................................................................................... 23 3.8.启用 OSPF 协议 ............................................................................................................... 23 3.9.ACL................................................................................................................................... 24 3.10.ISDN 的配置................................................................................................................... 24 3.11PPP chap 双向验证 .......................................................................................................... 24 3. 12 帧中继............................................................................................................................ 25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