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讲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复习课件 (2)

分 裂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 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
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影 响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5
考点 3 欧洲联盟(识记、理解)
西
(1)美国给予西欧国家大量的援助(马歇尔计
欧 经 济
原 因
划); (2)西欧国家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积极 采取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的 (主要原因); 原 (3)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因 (4)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世
界霸权地位确立
11
考点 5 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识记)
(1)美国的扶持(一些军事订货); (2)二战后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原因 (3)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拉美人民维 护国家主权
的斗争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 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巴 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 一直由美国控制 巴拿马
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23
综合训练
1.20世纪80年代,不少美国人认为“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最大 威胁来自另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日本”,这主要是因为日本
(C)
A.推行军国主义 B.成为政治大国 C.经济实力猛增 D.推行明治维新
24
2.20世纪80年代,苏联为缓和美苏争霸,希望改变中苏关系, 当时有人画了一幅名为《毕竟,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漫画,
B 其“共同之处”主要是( )
A.都是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 B.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C.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D.都力图称霸世界
《美苏“冷战”》-完整版课件

------杜鲁门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 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 为,以“遏制”共产主义。
想一想: 美国采取“冷战”而非直接军事冲突的原 因是什么?
杜鲁门国会咨文所说“自由国家人民”、 “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分别是什 么?
•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 资产阶级。
•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 进步力量。
•外来压力是指苏联。
马 歇 尔
马歇尔计划有何 内容?其目的是 什么?
1949年美国与西欧等12国签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作业: 1、自制表格,内容包括美苏争霸的三个阶
段、特点、典型事件
2、北约和华约与“一战”前的同盟国和协约
国有何不同?(提示:从参加国家和地区、成 立目的、性质、长生的作用和影响、形成原因 等方面考虑)
❖1)美国大发战争财,二战后,政治、经济、军事实 力大增,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盟主。
❖2)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最根本
的原因——目的)
❖3)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 国家的遏制。(强大的苏联成了美国实现野心的 障碍)
❖4)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 不敢贸易发动战争。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
扳手腕反映美 苏什么态势?优 势在哪一方?
肯尼迪
图中两个人物 分别是谁?
2.争霸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 70年代末)
美国总统尼克松 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1979年苏军出兵占领阿富汗。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冷战》教案

课题: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学目标:1、知道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知道德国分裂,基本形成欧洲冷战对峙局面。
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把握冷战的定义、背景(原因),美苏之间相继产生的竞争局面,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3、指导分析冷战的影响,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及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冷战原因和两极格局形成影响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复习旧知:检查作业,复习上节内容并小结。
请学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了哪些主要战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是何时及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9年9月 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东方战场。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导入本课:提问有谁知道丘吉尔“铁幕演说”,请来给大家说讲讲?欣赏视频,然后小结。
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期间发表的演说《和平砥柱》,被称为“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请看第16课。
二、教学新课(一)检查预习情况。
请按课文填写完整《历史学法大视野》上预习部分的空格。
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冷战政策?它有何表现?【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其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美苏冷战_ 课件

❖ (1)经济增速趋缓(或出现经济危机)
❖ (2)美国处于守势(或转为收缩)。
❖ 20世纪70年代,美国由于经济经济增速趋 缓等原因,被迫在美苏争霸中转为收缩,同 时开始改变对中国的政策,尼克松访华,同 中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③战略优势在美国 ④美苏争霸威胁世界和平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尼克松访华
❖ 根据材料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的特点。 ❖ (2)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什么态势?这一态势与材料
一、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
肯尼迪 赫鲁晓夫
苏联经济得到恢复 与发展,但实力不 及美国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60年代中 苏联处于攻势, 期~70年 美国转攻为守 代末
80年代
美国采取强硬态 度,苏联全面收 缩,美国同意有 限缓和
尼克松 (勃列日涅 夫)
(里根) 戈尔巴乔夫
苏联经济、军事实 力增强;美国经济 增长趋缓,陷入越 战泥潭
苏联经济困难;美 国成为最大债务国
动脑筋 谁说的对?
甲: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乙: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 答: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 同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 战后的敌对关系。
❖ 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 家利益。
❖ 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 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经济上:推行 “马歇尔计划”
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来控制西欧,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4、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时期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峙与全球影响

冷战时期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峙与全球影响冷战是二战后国际关系中一段重要且紧张的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这场对峙不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格局和民众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冷战背景二战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美国和苏联崛起为两个主要的超级大国。
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经济制度以及势力范围的不同,两国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二、美苏两国的对峙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领域。
1. 政治对峙美苏两国的政治对峙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上。
美国坚持自由民主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倡导西方传统价值观;而苏联则主张共产主义和计划经济体制,试图推广世界革命。
双方的意识形态冲突导致了政治上的对抗,例如美国的“遏制政策”和苏联的“扩张主义”政策。
2. 经济对峙在经济领域,美苏两国之间存在经济意义上的对峙。
美国以自由市场为基础,发展了强大的市场经济体系,并通过马歇尔计划支持欧洲的经济重建;而苏联则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试图通过集体化和工业化追赶美国的发展。
两国在经济上的竞争和对抗推动了科技和军事领域的进步。
3. 军事对峙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的军事对峙达到了高峰。
美国以北约为核心,在欧洲部署了大量军事力量以抵御苏联的威胁,而苏联则在东欧建立了华沙公约组织,并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军事势力。
双方通过核武器和军备竞赛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并试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影响力。
三、全球影响冷战期间,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峙对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地缘政治格局改变冷战导致了世界的二分格局,即东方阵营和西方阵营的对峙。
美国和苏联通过对周边国家的操控和干预,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冷战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程度,形成了国际社会的两极分化。
2. 经济竞争和科技进步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为了在军事和航天领域取得优势,美苏两国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科研和技术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华复习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完美

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
A 主义的渗入”。这表明 (
)
A.美国欲推行霸权主义
B.美国要无私地援助欧洲
C.美国要改善与苏联的关系
D. 美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自主学习
1、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
① 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② 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③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华约的建立: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 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华约实际 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五.冷战的结果: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 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对抗: ① 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古巴导弹危
机和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② 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 ③ 80年代,美国制订“星球大战计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导言: 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
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 社会主义的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之抗衡的 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 对峙局面。
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 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并出现了新的变化。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 也遇到了不少挫折,改革遭到失败。与此同时, 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关对税必壁要垒的和。货币障碍
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 系……”
——雨果
多,这—些—因联素邦严德重国阻总 理阿登纳 碍了经济发展。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 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民族中学张采【知识梳理】一、冷战1.含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二战后,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表现:①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1949年,德国分裂。
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②经济上:1947年,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③军事上: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两极格局最终固定下来。
4.结束: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5.易错警示:(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苏联解体是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以美国为首;华沙条约组织以苏联为首,简称“华约”。
它们是两个对抗的军事政治集团。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欧洲的发展(1)原因: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2.欧洲的联合(1)概况: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2)作用: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欧盟: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美国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4.日本的崛起(1)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
人教部编版历史《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课件-完美版1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冷战和 美苏对 峙的世 界》课 件-完美 版1
23.小飞围绕“巴拿马人民斗争的最后胜利”制作了下面的卡片,有一处与 史实不符,此处是( D )
A.胜利时间 C.成果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冷战和 美苏对 峙的世 界》课 件-完美 版1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冷战和 美苏对 峙的世 界》课 件-完美 版1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冷战和 美苏对 峙的世 界》课 件-完美 版1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真正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 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富已经归还给我们了。
——纳赛尔 材料二 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上,谁能忍受这种耻辱 呢?
D.①③④②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冷战和 美苏对 峙的世 界》课 件-完美 版1
13.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仅 1960 年非洲就有 17 个国
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C )
A.纳米比亚独立年
B.埃及独立年
C.“非洲独立年”
D.南非独立年
14.二战后,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整个非洲。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在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冷战和 美苏对 峙的世 界》课 件-完美 版1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冷战和 美苏对 峙的世 界》课 件-完美 版1
10.下列对万隆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会址在印度尼西亚
B.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C.会议提出了“万隆精神”
D.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事件是(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 的改革
概况 1953 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进行改革。 赫鲁
①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②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 晓夫 内容
革。 改革
影响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概况 1964 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苏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
欧盟 的成立
作用
成立 作用
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 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 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993 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 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表现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美国
二战后
①积极开拓世界市场。②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 原因
分区 纳粹法西斯政权垮台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
占领 国及其首都柏林。
德国 的分
裂
柏林 危机
1948 年 6 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 向西柏林供应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 “柏林危机”爆发。
1949 年 9 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10 月在 分裂
联
巴乔 内容 不佳。②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
的
夫的
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改
改革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
革
影响
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随之加剧。
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战后 欧洲
①20 世纪 50 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
欧共
西欧 联合
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958 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
体的 过程
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 年,这 3
成立
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欧共体 的成立 战后 欧洲 西欧 联合
图说历史:
欧盟是一个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前身是 欧共体。1993 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 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青海 6 年 2 考,西宁 6 年 2 考)
社会主 ①1949 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 义力量 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互会”。②1950 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 的壮大 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上
的
始扶持日本。③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④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崛 政 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
起治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
表现
上
膨胀。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
背景
社会
制度、失业保险制度。
保障 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
制度
①1948 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
的建
德国等国也宣布建成“福利国家”。②20 世纪 50 年代,美
过程
立
国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③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社会 保障 制度 的建
立
结果 评价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 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①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 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 的稳定的社会环境。②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 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947 年 3 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 政治上
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①1947 年,马歇尔计划实施。(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
经济上 稳定资本主义制度)②1949 年,苏联同保加利亚等国建立了
“经互会”。
①1949 年,美、英、法等 12 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北约。公 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 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②1955 表现 军事上 年,苏联同东欧 7 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约。条约规定,任 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 进行援助。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青海 6 年 3 考,西宁 6 年 2 考)
时期
二战后至 20 世纪 50 年代初。
恢复
①原有的工业基础。②马歇尔计划的援
战后 经济 发展 原因 助。③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④制
西欧 发展
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持续 繁荣
时期
20 世纪 50~70 年代。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 原因
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图说历史: 1945 年 4 月,杜鲁门出任美国总统。1947 年 3 月在国会
发表演说,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 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 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他提出的这些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 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 开始。
勃列 内容
联
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日涅
的
①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夫改
改
制。②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
革 影响
革
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
联经济的痼疾。
概况 1985 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进行了改革。
苏
戈尔
①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到 1988 年,总体效果仍然
新生产技术。
的发 20 世纪七 展 八十年代
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0 世纪 90 年 表现
经济进一步发展。
代代以后 原因 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表现 1968 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经
日
①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改革,
济
本 原因 颁布“和平宪法”。②冷战开始后,出于战略需要,美国开
教材复习区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十讲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冷战(青海 6 年 3 考,西宁 6 年 2 考)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40 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 含义 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①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的欲 背景 望十分强烈。②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还在东欧 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