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苏美对峙的世界》第16课 冷战(共31张PPT)

军事上: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和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合作探究
探究三 德国的分裂
1.背景 ①纳粹法西斯垮台以后, 美、苏、英、法四国分共 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
②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 台,苏联与美、英、法 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 歧越来越大;
③柏林危机。
合作探究
探究三 德国的分裂
2.时间
1949年9月------10月。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 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华沙条约组织》
探究二 冷战的表现
北约标志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
1949年4月,美国联合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 成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建成北约NATO)
探究二 冷战的表现
探究二 冷战的表现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 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 的渗入
——1947.3.杜鲁门 “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 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 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 这个责任。
——1947.4.5.杜鲁门
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
合作探究 探究二 冷战的表现
2.政治上: 时间: 1947年
二战后 1230万 90多亿美
初期
元
数百个军事 基地,最强 大的海、空 军,垄断原 子弹
占资 占资 占资 本主 本主 本主 义世 义世 义世 界3/4 界2/3 界1/3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冷战的背景
1.美国的经济、军 事实力居世界第 一
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 百个军事基地;
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 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国 际贸易体系。
第16课 冷战
自主学习
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 美、苏为首的两大集 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 竞争状态。 2. 1947 年3月,美国总统 杜鲁门 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 冷战备课素材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1.学习本课之前,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回忆反法西斯联盟国家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内容。
2.学习冷战的发生时,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会提出冷战政策。
可以分小组讨论,也可以教师先简要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方面的情况,由学生归纳回答。
(如: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3.通过材料了解美、苏、英、法四国对德国的占领,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4.在教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地图上,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用不同的色彩或阴影标出。
表格归纳法。
用表格归纳冷战政策的表现。
复习导入1944年6月,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西线配合苏军对德作战;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战后,双方根据确立的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曾说过:“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战略的对立,美苏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战争结束以后美苏之间的关系演变。
提问导入在回忆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时,丘吉尔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这场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
从丘吉尔的比喻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苏三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被美苏均势所取代。
在这一背景下,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美、苏两国能否继续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呢?1 冷战的发生(教材P74)“铁幕演说”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反苏反共的演说。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冷战》教案

课题: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学目标:1、知道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知道德国分裂,基本形成欧洲冷战对峙局面。
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把握冷战的定义、背景(原因),美苏之间相继产生的竞争局面,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3、指导分析冷战的影响,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及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冷战原因和两极格局形成影响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复习旧知:检查作业,复习上节内容并小结。
请学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了哪些主要战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是何时及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9年9月 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东方战场。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导入本课:提问有谁知道丘吉尔“铁幕演说”,请来给大家说讲讲?欣赏视频,然后小结。
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期间发表的演说《和平砥柱》,被称为“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请看第16课。
二、教学新课(一)检查预习情况。
请按课文填写完整《历史学法大视野》上预习部分的空格。
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冷战政策?它有何表现?【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其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人教版 历史 九年级 全 下册 第5单元 第16课 冷战

政策的推行,美苏争霸,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认为)这一计划破坏国家主权和它们国民经济的利益,美利坚
合众国、英国和某些其他西欧国家的政府事实上就断绝与人民民主国家和 苏联间的贸易关系。……会议认为必须由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建立经济 互助委员会,……以交流经验、相互给予技术上的援助,彼此在原料、粮 食、机器、装备等方面提供协助为其任务。 ——《关于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公报》 材料二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
1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学习时,设计了以“冷战”为主题的示意简 图。根据下图内容推断,当时的世界格局是( A )
A.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
B.多极化趋势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4.(淄博中考)“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 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这一评论直接针对美国 的( B ) A.“军事结盟”政策 C.“科技立国”政策 B.“冷战”政策 D.“门户开放”政策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两极格局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雅安中考)1948 年,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到 1950 年,美国共拨款 130 多亿美元援欧,其中 90%是赠与,10%是贷款。受援国在度过经济困难的 同时,也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这说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主要是为了 ( B ) A.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C.获取更多经济利益 B.全面控制欧洲 D.输出过剩资本
5. 1949
北约与华约对峙 年,美、英、法等 12 个国家在
华盛顿
成立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 布鲁塞尔 。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
“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
“外来压力”是指苏联。
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冷战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6课冷战【素养导学】历史解释:掌握冷战的含义,区分“冷战”与“热战”的不同点,从而明确美国推行冷战的真实目的。
唯物史观:分析冷战发生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
时空观念:分析比较美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系的发展变化,理解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家国情怀:明确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开展军备竞赛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基础主干落实一、冷战的发生二、德国的分裂1.背景:(1)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英、法三国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2)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
后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
2.分裂: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3.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1.北约: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2.华约: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
3.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重点任务驱动大国关系是利益与矛盾的反映,大国博弈是力量与智慧的角逐。
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不但决定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走向,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作“冷战”。
——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上的演说(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冷战政策是针对哪个国家提出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主要讲述了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对抗,以及这种对抗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本课内容较为复杂,包括冷战的背景、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以及冷战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冷战时期的历史画卷。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听说过一些基本概念,但对于冷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冷战的整体框架,使他们能够全面、系统地认识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竞争,掌握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发展的价值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2.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概括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2.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料;3.小组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冷战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冷战?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如何?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竞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课件新人教版

第16课 冷 战
第16课 冷 战
学考点击
本课重点知识是冷战,我们可以从冷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
表现来掌握。
政治 经济 军事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 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 计划
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至此, 美苏冷战局面最终形成
第16课 冷 战
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 (1)二战后,美国凭借军事、经济、政治上的优势,企图称霸世界。 (2)美国的称霸野心受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 (3)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4)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原因划的实质是什么?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干涉别国内政,遏制苏联,加紧 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第16课 冷 战
1.冷战不是武力战争。 2.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华约组织的成 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3.冷战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
“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
“外来压力”是指苏联。
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
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
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提示:美、苏、英、法。
雅尔塔会议。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
(1)图一、图二根据两大“公约”成立了什么组织?这两大组织是何时建立的?
提示:北约和华约;分别成立于1949年和1955年。
(2)这两大组织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建立有何影响?
提示: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结合上述内容,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归纳美苏冷战的表现与布局。
【图解布局】美苏冷战全面构建图解
三、课堂总结
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
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分歧,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反思上课的情况,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而且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
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