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嗅神经母细胞瘤18例临床分析

嗅神经母细胞瘤18例临床分析

嗅神经母细胞瘤18例临床分析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源于嗅神经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

本文对18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统
计和分析。

病例资料显示,18例患者年龄介于7岁到69岁之间,其中13
例为女性,5例为男性。

患者发病初期出现嗅觉障碍、头痛、
流涕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颅神经损伤及视力下降。

在临床检查中,所有患者均做了头颅CT、MRI,以及经鼻嗅
神经内窥镜检查。

病灶多位于嗅障区、隔板前突和上颌窦等部位,病变范围从局部到广泛不等。

影像学表现多为低密度、高信号,以及弥漫、分叶状等。

根据组织学检查结果,嗅神经母细胞瘤分为分化低下型、中度分化型和高度分化型。

其中分化低下型病理特征较明显,其中细胞核多呈现箭头形,核浆比例增高、异形性明显等。

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嗅神经母细胞瘤的病变位置较深且位置复杂,手术常常难以完全切除。

术后对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等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总的来说,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但是病情严重,致死率较高。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医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诊断水平,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

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报道

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报道

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报道作者:韩维光,秦力,韩维红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第10期[摘要]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外胚层神经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本文就鼻塞、涕中带血的2例患者的病情进行报道,并从组织病理学、临床特征、治疗等方面做介绍。

强化对该病误诊的警惕性,提高对该病诊治的认识。

[关键词] 成感觉神经细胞瘤;鼻腔;嗅觉;诊断[中图分类号] R739.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30-02本院收治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1,男,49岁,以“间歇性左鼻塞,涕中带血7个月,加重1个月”为主诉于2008年5月5日来诊。

门诊以“嗅神经母细胞瘤”收入院。

入院前7个月曾在外院以“鼻息肉”行摘除术治疗,术后病理示“嗅神经母细胞瘤”。

术后1个月,鼻塞、涕中带血症状复发且加重而来我院。

入院时查体:一般状况好,双眼球活动自如,视力正常;左颌下可触及花生粒大小肿物,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

专科检查:左鼻腔顶部可见灰白色肿物,表面不光滑,质软、易出血。

鼻中隔后缘可见6 mm×4 mm大小肿物,灰白色,表面光滑,质软、易出血。

胸片及腹部彩超正常。

于2008年5月9日在全麻下行左鼻侧切开、鼻腔外侧壁大块切除、鼻中隔后份切除、左侧颈廓清术,手术顺利,术后创口愈合良好,加行放疗。

随诊至今无复发。

患者2,男,36岁,因“右鼻塞半年,加重伴涕中带血1个月”而于2006年11月5日入院。

患者半年来常觉右鼻塞,伴头闷痛、头昏。

来院前1个月涕中时有带血,无流泪及嗅觉障碍。

查体:生命指征平稳;眼球不突出,视力正常;颈部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正常,肝脾不大。

专科检查:右鼻腔后端可见紫红色息肉样肿物,表面光滑,质柔软。

鼻后孔镜下见右侧鼻后孔外上方黏膜稍粗糙,呈紫红色,大小约3 mm×4 mm。

口咽部无异常。

鼻窦冠状位CT 示:右筛窦、上颌窦黏膜肥厚,右鼻腔软组织影,无骨质破坏。

颅鼻沟通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报告

颅鼻沟通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报告

颅鼻沟通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报告
李春国;王步东;叶沛
【期刊名称】《安徽医学》
【年(卷),期】2007(028)001
【摘要】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少见,文献报道较少,我院于2002年3月。

2003年3月收治2例颅鼻沟通型嗅神经母细胞瘤( olfactory neuroblastomas, ONB), 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83)
【作者】李春国;王步东;叶沛
【作者单位】237005,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37005,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37005,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颅鼻沟通嗅神经母细胞瘤六例报告 [J], 汪阳;洪涛;王淳良
2.应用电视内镜颅-鼻联合入路切除大型颅底沟通瘤2例报告 [J], 魏麟;张庆林;张大良;胡永生;华峄红;李忠亮;毕建海
3.颅鼻沟通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报告 [J], 李春国;王步东;叶沛
4.颅鼻联合手术治疗颅鼻沟通巨大脑膜瘤—附2例报告 [J], 何蓉;张汝林
5.经扩大的前颅窝底入路切除颅-鼻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 [J], 沈建康;胡秉诚;李国文;王健;李云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1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O la t r u o l s o a:A i c lAn l ss o 2 Ca e f c o y Ne r b a t m Clni a a y i f 1 s s
HUANG n - i g HE in Yo g p n , Ja
( p rmet f O oa y g lg P o l’ Hop tl f Y c u Y c u 3 0 0 C ia De a t n tlr n oo y, ep e S s i ih n, ih n 3 6 0 , h n ) o ao AB T A T: bet e Toiv siaet e l ia c aatr t s n f cietet n f l e SR C O jci v et t h i cl h rcei i def t rame t f — n g cn sca e v ooa
除 术 ) 非根 治性 手术 4例 ( , C期 , 行上 颌 骨切 除 术 和 部 分上颌 骨 切除术 ) 。
1 2 2 放 射治疗 .. 放射 治疗 在 手术 1个 月 后 开 始进 行 , 合 化 疗 联
在化 疗 后 1个 月 之 内开 始 。所 有 患 者 均 采 用 2 4
Me 的直 线加 速 器 , 外 部 放 射 治 疗 , 用 常 规 治 V 行 采

8 ・ 0
实用临床医学 21 年 第 1 01 2卷 第 6期
P at a Cii l dcn , 0 1 V i 2 N rci l l c c n a Me i e 2 1 , o 1 , o6 i
1 2例 嗅 神 经 母 细 胞瘤 的 临床 分 析
黄永 平 , 何 健
2 ~3 1 0岁 1例 ( ) 3 ~4 8 ; 1 O岁 1例 ( ) 4 ~ 5 8 ;1 O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治相关研究进展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治相关研究进展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治相关研究进展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鼻颅底恶性肿瘤,自1924年Berger等首次报道以来,已有1 200余例的文献报道。

该病常发生于鼻穹窿上部,肿瘤细胞起源于嗅神经上皮或嗅基板神经外皮质。

由于ONB起源不确定,已有多种命名法用来描述该病,包括感觉神经母细胞瘤、感觉神经细胞瘤及神经内分泌癌。

ONB起病隐匿,生物学行为多样,即可表现出惰性肿瘤缓慢生长的特性,也可表现出高侵袭性肿瘤所具有的局部和远隔部位转移的潜能。

因此,目前对于ONB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争议。

由于ONB罕见,目前尚无前瞻性研究来评估最佳治疗方法。

本文对ONB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最新的诊治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疾病特点1.临床特点:ONB的发病率占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3%~6%,占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肿瘤的0.3%。

该病无性别差异,发病年龄最多见于51~53岁,20岁以下者少见。

ONB最常见的症状是鼻塞,其次是复发性鼻出血,还可表现为头痛、面部疼痛、鼻窦炎以及嗅觉丧失,通常单侧症状比双侧症状更常见。

严重的ONB可表现为鼻窦和副鼻窦的局部扩张,从而引起溢泪、复视、眼球突出和视力下降等症状。

若肿瘤向上突破筛板侵袭前颅窝底,可导致额叶压迫症状或癫痫发作。

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副癌综合征,如库欣综合征、低钠血症或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2.病理学特点:ONB具有原始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征性小叶结构。

肿瘤细胞小而圆,呈蓝色,略大于成熟淋巴细胞,核质比高,细胞核小而均匀,核仁稀少。

核多形性和核有丝分裂比率通常较低。

然而,高级别肿瘤可能表现出明显的核多形性、有丝分裂活性和坏死增加,约30%的患者可见典型的Homer Wright 假菊形团。

电镜下可观察到呈平行或交叉排列的肿瘤细胞细长突起、肿瘤细胞胞质或肿瘤细胞突起内的神经内分泌颗粒。

ONB特有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志物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及嗜铬素A,呈不同强度的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及上皮膜抗原CD56也可以呈不同强度的阳性表达。

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方法对病理诊断为ONB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光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

结果患者以鼻腔肿物就诊,病理确诊ONB,免疫组织化学:CD56(+)、Syn (+)、CgA(+)、NSE(+)。

结论 ONB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ONB以根治性手术切除并行术后放疗为原则。

【关键词】鼻腔肿瘤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359-01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ONB)起源于鼻腔特殊的感觉神经上皮的嗅细胞,是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起源于梨鼻器、蝶腭神经节、嗅基板和Loci神经节。

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理类型,它占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2-3%,男女性别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有两个峰值,分别为11-20岁和51-60岁。

肿瘤生长缓慢,好发于鼻腔上部,包括上鼻甲、鼻中隔上部、鼻顶和筛窦的筛板,临床上常出现单侧鼻塞(70%)、鼻衄(50%)和鼻腔上部肿物等症状。

X线特点肿物呈“哑铃形”,可延伸穿过筛板。

临床上易于鼻息肉、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鳞状细胞癌等混淆,我们收集了10例ONB,对其临床和病理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自淄博市耳鼻咽喉医院1996-2006年间头颈外科手术切除的标本,经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ONB的10例病例。

1.2方法取手术切除的新鲜肿瘤标本,用4%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按常规石蜡切片,分别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用抗体包括CD56、Syn、CgA、NSE等,所用试剂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采用SP法染色。

阴性对照片用PBS缓冲液代替一抗。

2.结果2.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6例,女性4例。

患者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43岁。

其中11-20岁2例(20%);21-30岁1例(10%)、31-40岁1例(10%)、41-50岁1例(10%)、51-60岁4例(40%);61岁以上的1例(10%)。

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综合治疗临床分析标签: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综合治疗;恶性肿瘤中图分类号R739.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7—0137—02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超微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技术的提高,此病报道有增多的趋势。

由于该肿瘤少见和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标准治疗方法,多数认为综合治疗为最佳治疗方案,以手术与放疗为最常用。

笔者对所在医院参与综合治疗无远处转移的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1,女,49岁,2005年7月因“鼻塞、头痛、患侧眼球突出及视物模糊、嗅觉减退”在外院先行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免疫组化证实为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切缘阳性,CT检查局部有较大残留,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病例2,男,67岁,2009年1月因“鼻塞、头痛、鼻衄、嗅觉减退”就诊,初治,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取活检经免疫组化为CK(—),EMA(+),NSE (+),Syn(—),cgA(—),NF(+),S—100(—),GFAP(—),CD56(—),证实为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

患者拒绝手术。

1.2 临床分期Kadish分期标准:A期是指肿瘤局限于鼻腔,B期指肿瘤侵及鼻窦,C期指肿瘤超出鼻腔和鼻窦范围。

采用Kadish分期标准两例均为C期。

1.3 治疗方法2例病例均先给予CAP(CTX 800 mg,第1天;ADM 60 mg,第1天;DDP 40 mg 第1至第3天)化疗两周期,然后采用6MV—X线进行放疗。

病例1采用三维适形放疗,DT 58 Gy/29次,放疗结束后又行上述方案化疗4个周期。

病例2采用适形调强放疗,DT 40 Gy/20次时同时给予化疗一个周期,总DT 62 Gy/31次,放疗后又给予3个周期化疗。

危及器官限制剂量一般为脑干50 Gy,脊髓40 Gy,视神经、视交叉和垂体50 Gy,晶体8 Gy,颞叶55 Gy。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及预后分析陈雨涛,倪松(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临床癌症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北京 100021)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17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60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 方法及Cox 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

结果 60例患者中,手术患者41例,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 )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 )为85.4%、70.4%,未手术患者19例,3年OS 和DFS 为57.9%、47.4%。

接受放疗患者51例,3年OS 和DFS 为82.4%、72.5%,未放疗患者9例,3年OS 和DFS 为44.4%、11.1%。

手术方案中单纯鼻内镜及鼻内镜辅助手术29例,开放入路12例,3年OS 和DFS 为75%、89.7%,58.3%、75.9%。

16例患者死于远处转移,3例患者失访。

3年OS 和DFS 率分别为76.7%和63.3%。

在3年总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中,Kadish 分期、手术、放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未放疗和未手术是预后不良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手术联合放疗可以获得较好的3年生存率,手术入路的选择需考虑肿瘤局部的侵犯情况。

关键词: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方式;手术方案;生存率中图分类号:R7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52(2021)04-0423-04doi:10.3969/j.issn.2095-8552.2021.04.014床分期,Dulguerov 分期:T 1期3例、T 2期12例、T 3期23例、T 4期22例。

Kadish 分期:A 期3例、B 期13例、C 期34例、D 期12例(区域淋巴结转移(N +)患者12例,合并远处转移5例,包括腮腺+骨转移1例、腮腺+乳腺转移1例、骨转移1例、肺+肾+胰腺转移1例,颅内转移1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 D Omg第 1 第 3天 ) 疗 两 周 期 , 然 后 采 用 天 D P4 至 化 6 - Mv. x线进行放疗。病例 1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D 8G /9次 , T5 y 2 放疗结束后又行上述方案化疔 4个周期。病 例 2采用适形 调强放 放疗后又给予 3 个周期化疗 危及器官限制剂量一般为脑干 5 v OG , G。 y 治疗结束 后 1 内每 3 年 个月复诊一 次, 2年内每半年复诊一次 ,
1 临床分 的提 高,此病 报道有增 多的趋 势。 由于该肿 瘤少见和缺乏 随机 对照临床试验 ,到 目前为止还 没有 标 准治疗 方法,多数认为综 合治疗 为最佳治疗方 案,以手术 与放疗
K ds ai h分期 标准 : A期是指肿瘤局 限于鼻腔 ,B期指肿瘤侵 及鼻 窦,c期 指肿瘤 超 出鼻 腔和鼻 窦 范围。采用 K ds ai h分期 标
值得临床上应用 推广c 参 考 文 献
[ 郑勤 田,伍连康 ,容文 星,等 . 阳霉素局部注 射治疗, 血管瘤 [ . 1 ] 平 J L J ] 中华外科 杂志,19 ,2 ( : 9 - 9. 9 1 9 ) 202 1 5 [ 吴 钰,袁 士诚 . 床用 药 须 知 [ ] 京 : 学工业 出版 社,1 9 : 2 ] 临 M. 北 化 9 5
2 以上每年复诊一次 。 年
2 结 果
突出及视物模 糊、嗅觉 减退”在 外院先行 内镜下手术治疗,术 后
有较 大残 留,无淋巴结及 远处转移。 觉 减 退”就 诊,初 治,无 淋 巴结及 远处 转移,取活检 经免 疫 组 化 为 C ( ,E K- MA( ,N E+,S n ,cA -,N ( ,S 10 , ) + S ( yO ) ) g () F+ -0 O )
接注 人扩 张的血管腔 ,达到 闭塞供 血主干 的 目 的。( 注射 完毕 6 )
后应 局部 按压 穿刺 部位 ,使 药物在 局部 聚集 ,防止过快 消散或 从 穿刺点渗漏 ,影 响疗 效 。() 7 注射完后 应嘱患儿家 属加 强局 部
皮 肤护理 ,防止出现 皮肤 感染 、溃烂、表皮脱落等。 超 声引导下治疗血管瘤相对于传 统的盲 打即直接 注射具 有以
Chn s n o eg dc l s a c 1 0 No 2 e .01 ie ea d F r in Me ia Re e rhVo. , .7 S p 2 2 1
( 收稿 日 : 0 2 0 — 1 ( 期 2 1— 6 1) 编辑 : 程旭然 )

1 37—
① 泰安市肿瘤医院 山东
泰安
210 700
两例病例应用第 1 周期化 疗后头痛 、鼻塞均减轻 ,两周期 后 .
及瘢痕 。由于平 阳霉素局部注射用量较小 ,全身并发症 出现较少 且症状较 轻,局部并发症较为常见。 超声 对血管瘤的诊断及预后 评价具 有重要 的意义 [4 31 目 -,但 是在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方 面。笔者所在医院 自成功开展超声 引导下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婴幼儿皮肤 血管瘤 以来 ,取得了良好 的 疗效 ,得到了患儿家长的肯定 。笔者认 为治疗过 程中应注 意以下 几点 ,可提高 疗效 ,减 少不 良反应 及并发 症 的发 生 :1 注射 液 () 中加用 地塞 米松,可减 轻注射后引起 的局部皮肤 肿胀 。() 声 2超 引导下多点注射 可使药物 均匀地分布在 瘤体 内,可减低 瘤体局部
多点注射可使药物均匀地分布于瘤体 内,避免一点过量注 射引起 的组织坏死 。( 超 声引导下可使 穿刺针准 确的到达供 血主干 管 3 ) 腔 的位 置。( 对于 位置较 深或 毗邻重要 组织、血管 的病 变,超 4 ) 综 上所述 , 超声引导下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 操 作简便、安全 可靠 、效 果 良好,并可 有效减 少或避 免并发 症,
5 -9 91 5 2.
前作为辅助手段引导治疗皮 肤血管瘤 在临床上应用较 少,尤其 声 引导下穿 刺可 减少组织损伤和血管出血的机会。
张力,防止组织 坏死 。( 对于 较大 的瘤体可采 取分 区注射 ,使 3 ) 药物尽量分布 于整个瘤 体,以加速瘤体 消退 。f 注射 时应在 超 4 ) 声引导下,从瘤体边 缘处皮肤进 针, 免直接 从瘤体 表面进针引 避
下优点 : 1可根据瘤体 的部 位及特点对 注射点进行精 确的定位 , ( )
[ 伍芳霞 ,罗春芬 ,孙新明 . 5 ] 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局部 注射 治疗大面积
血管瘤 [ . J 现代实用 医学 ,2 0 ,1( : 0 — 0 . 】 0 6 8 ) 13 14 2
以及根 据瘤体 的面积及 体积估 算药 物注 射剂量。f 超声 引导下 2 )
中图分类号 R7 96 3 .2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7 — 8 52 1 )7 0 3 - 2 6 4 6 0 (0 22 - 1 7 0
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 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 ,随着
G A ( ,C 5 O ,证实为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拒绝手术。 F P- D 6 )
《 外 学 》 o 2期( 第1 期)0 年9 经验体会 Jn y niu 中 医 研究 第l卷 7 总 7 21 月 9 2 ig a t i h
鼻腔 嗅神 经母细胞瘤2 l 合治 疗 临床分 析 1综  ̄ J
任跃进① 于建民① 朱琳①
【 关键词 】 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 ; 综合治疗 ; 恶性 肿瘤
免疫 组化证 实为鼻腔嗅神经 母细胞 瘤,切缘 阳性 ,C 检 查局 部 疗,D 0G /0次时 同时给予化疗一个周期,总 D 2G /1 , T T4 y 2 T6 y3 次 病例 2 ,男 , 7 6 岁,20 年 1 09 月因 “ 塞、头痛 、鼻衄 、嗅 脊 髓 4 y 鼻 0G ,视神经、视交叉 和垂体 5 y 0G ,晶体 8G ,颞 叶 5 y 5
准两例均为 C期。
1 治疗方法 - 3
为最 常用 。笔者对所在医院参 与综 合治疗无 远处转移的 2 例患者
进行 临床分析 ,探讨其 治疗 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 资料 . 1 病例 I ,女,4 9岁,2 0 0 5年 7月因 “ 鼻塞 、头 痛、患侧眼 球
2例病 例 均 先 给 予 C PC X 8 0mg A (T 0 ,第 1 ; D 0mg 天 A M 6 ,
起 出血 。f 瘤体 内见扩张 的毛细血管 可在超声 引导下将药液 直 5 )
[ 刘明翰 ,万力,许彦 枝 . 3 】 彩色 多普勒对皮 肤血 管瘤的诊 断价值 【 . J 中 ] 国超 声医学 杂志 ,19 ,1( : 6 5 . 9 8 43 5 — 7 ) [ 陈敏华,潘 开云 . 阳霉素局部注 射治疗小儿血管瘤 5 例 [ . 4 】 平 1 J 中华整 ] 形外科杂 志,2 0 ,1( : 2 . 0 1 72 1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